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昔日,他投靠朵颜卫,这个身份带给他财富、荣耀。而现在,一旦有人揭发他




第四百一十二章 回京了解情况
    京城东面通往天津卫的官道已经铺上水泥路。这是工部的政绩。于弘治十四年冬提供水泥,征发徭役完成的。

    深秋的下午阳光不见丝毫的暖和。骑马实在是个苦差使。

    张昭带着亲卫连,奔驰在通往京城的官道上。红色苍龙旗迎风猎猎而响。

    新军营剿灭朵颜三卫的战略,其核心就是:以我为主。

    张昭并不准备搞奇袭。

    但是,该有的“惑敌”之策还是会用的。

    借助于整训蓟镇军的大动作,古北口守将李秀,调任喜峰口的参将张哲宇,统领南兵游击将军孟平江都在三日之内,选好三千精兵,枕戈待命。

    张昭在开平中屯卫检查种种物资积蓄时,颇感满意。

    董朗办事还是可以的。

    准备工作完成,他准备秘密调动新军营主力出京。此时,却传来战争债券发行失败的消息。

    这真是只差临门一脚,突遭变故。

    …

    …

    京师在入秋之后越发的繁华。新增的人口、商业区、物资主要集中在城东。

    从朝阳门至通州四十里路的这片区域中,大批的建筑拔地而起。

    而东城警察局的设立,京师大清扫行动的展开,迅速的降低各种违反犯罪的案件。这一措施更是加速人口往城东流入。人口的流入又进一步加速东城这片区域的繁荣。

    以美食镇为中心点,往东两里便是一座可容纳五万人的大球场,预计在弘治十七年底完工。

    从美食镇的东南角,往东南方向一里是新开张的京师纺织厂。其出产的棉布,在京师、北直隶非常畅销。倒不是质量多么好,而是价格便宜。

    在八月份在大球场的北面,直线距离五里左右,新增一栋占地二十亩的水泥砖墙建筑。名叫大明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所往西的区域,是美食镇的高档住宅区。

    京师中的高档住宅区其实就是四合小院。但比住在筒子楼狭窄的单间中的工人们强太多。

    证券交易所三楼的办公室中,在午后时分浸润着菊花的香味。

    卢员外和陈夕凤两人愁眉不展。

    这是九月初五战争证券发行失败后,两人的第三次见面。主持此事的卢奉卢员外压力非常大。他不得不频频的和新秦伯张昭的妾室陈夕凤见面,商议对策。

    陈夕凤的主要精力还是在管理美食镇上。发行战争债券是一个新生事物。她固然是商业才华出众,但依旧难以把握其中的门道。

    卢员外拉上陈夕凤,主要还是存着万一张昭怪罪下来,让陈掌柜帮忙顶着的想法。

    “陈掌柜,伯爷大概什么时候回京”

    陈夕凤穿着葱绿的长袄,秀发盘起美妇发髻,带着金凤金簪。白皙的鹅蛋脸上带着郁闷的神情,如葱般的手指拨着小算盘,道:“这我哪里知道再等等吧。”

    “唉…”

    卢员外长叹一口气,愁眉苦脸。这可是很重大的任务。伯爷将事情交给他,他却没干好。会不会被认为能力不足呢

    这时,陈夕凤的侍女柳二姐从门外进来,白嫩的俏脸上带着欢喜的笑容,“小姐,少爷回来了。他派人来通知你回府里。”

    窗明几亮的办公室中,气氛忽而变得轻松起来。

    …

    …

    张昭下午回京,洗去征尘。自八月中旬立京去追查古北口被朵颜卫攻打的事宜,他将近二十天不在家中。

    第二天上午,张昭带着陈夕凤坐马车前往大明皇家银行的总店中和卢奉见面。

    大明皇家银行是基于晋商卢奉在京中经营的银号发展起来的,在得到张昭的支持后



第四百一十三章 剩下的我来处理
    卢奉担任大明皇家银行的总经理,经营范围只在京师,对自家银行的数据,还是非常了解的。张口就来,“

    伯爷,皇家银行目前的资产约为五百余万两。其中负债额为4百余万两。负债率为80%。银行中储备的银两为八十万两。从开业至今,总计发行银票三百余万两。”

    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属于非常专业化的东西,张昭也听不大懂,但有一条是懂的。在没有纸币的时代,八十万两现银就是银行的现金流。

    银票只是皇家银行发行的票据而已。

    张昭手指微微点着额头,道:“以方便交割的名义,强制要求拍卖战争债券必须使用我们的银票。另外,允许战争债券在个人之间相互交易。你在广告上添上这一条。”

    卢奉眼睛顿时一亮,恭维道:“伯爷,这真是个天才的构思。”

    以后军都督府的名义发行的两年期战争债券,朝廷批准的额度为八百万两白银。

    其销售办法是:在大明证券交易所进行拍卖,价高者得。购买者支付费用,在交易所进行登记购买数量,最终拿到手的是不能流通的凭证。

    两名购买者之间的相互交易,必须在交易所的见证下才能进行。交易需要更换凭证上的数字,还有交易所登记在案的数字。

    如果这些债券全部销售出去,这八百万两白银实际上就在大明皇家银行的银库中。

    这对大明皇家银行的补充是何等之大啊!八百万两白银啊!

    当然,大明皇家银行不可能印刷八百万两银票给后军都督府。这都是战争经费。你拿银票去南方购买粮食,江南的商家理你用银票支付士卒军饷,他们会卖你的帐

    但是,后军都督府不可能一次性将八百万两白银全部花费出去。这就可以占款使用,只需要支付少量的利息即可。

    陈夕凤娇俏的翻个白眼。她认识的卢员外不是这样的人。但在张昭面前,他满口奉承话。

    张昭笑笑,不吃卢奉这一套。没有那么神,借的钱终究是要还的。大明皇家银行要发展,还是得真金白银的去赚钱。

    “大宁都司那里的金矿、银矿不少,足够偿付这批证券。你先去登广告,接下来的事情我来操作。三日后在交易所举行第二次拍卖。”

    …

    张昭之前给弘治皇帝上过一个奏章,关于金矿开采的事宜。明朝的矿产资源在名义是归国家所有的。但是,如今民间盗采屡禁不止,形成民矿、国矿并立的局面。

    所以,后军都督府打下大宁都司旧地。金矿、银矿等资源都可以拍卖出去。所得经费是用于偿还战争债券。

    而朝廷对所有的矿产企业,每年都要征收其产量3%至5%的商税。这是长久的财政来源,比朝廷自己去开矿来钱舒服得多。

    从改革明王朝的货币角度而言,张昭目前的做法,还停留在大量储备金、银,以求未来能发行货币的阶段。

    其实这种事以国家的名义来做,会顺畅得多。但是鉴于大明朝皇帝的任性,以及对金融的无知,他真不敢和皇帝们合作。

    大明的皇帝们已经玩废了宝钞、盐引。张昭不想他费尽力气推广的银票,最终面值下降,沦为废纸。

    大明朝的货币,目前是标准的银本位。但是,从张昭所知道的历史而言,这只能作为过渡的。

    因为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经过几百年,全球范围内会发现越来越多的银矿。白银的产量会很大。这就会使得其币值波动。银本位、金银复本位最终都会淘汰。

    金本位才是未来货币的本命!

    …

    …

    张昭和卢奉再聊了一会儿大明皇家银行的发展。

    目前随着业务的扩充,肯定是要招募人手的。卢员外这个人划圈子的思想比较浓厚。目前只招募他老家的伙计,还有就是张府私塾出来



第四百一十四章 不看好
    千千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论道报的总编张名尹拿着骨瓷茶杯,似笑非笑的道:“汤总编,你就笃定朝堂诸公不会来稿”

    报纸行业除了当初张昭在弘治皇帝面前说的,最终由通政司向天下公布的约法三章,还有一条潜规则。

    那就是,但凡朝廷官员实名投稿不得拒绝其稿件。

    这在当初也是想保证:报纸不会阻塞言路。免得科道言官们盯着报纸弹劾。如今变成了一种特权。

    当然,不管怎么说,如今报纸的编辑们还是拿到一些舆论权。

    “哈哈。”

    几名和论道报关系不错的报纸总编附和的笑起来。

    这个报业协会本来就是行业自律性质的协会。共吸纳如今在报社镇中办报的十六家报纸总编。就算汤玄策作为发起人,想搞一言堂基本没可能。

    汤玄策三十四岁的年纪,微胖,容貌普通,嘿嘿一笑,道:“在下是为诸位考虑。别到时候被打脸喊疼。张总编,你的论道报没少成为笑料吧”

    张名尹脸上青气一闪,皮笑肉不笑的道:“哟,看来汤总编是有内幕消息,说来我们听听。”

    汤玄策对分散坐在雅间中此刻冲他看过来的总编们拱拱手,道:“以在下看来,这第二次拍卖会必然成功有三点。第一,降低保证金,让更多的人可以参与。

    第二,每次起拍的债券价值由一万两降为最低五百两。这有利于更多的人冒险参与其中。

    第三,张伯爷亲自在京中主持拍卖事宜。他的份量,可比皇家银行的卢员外份量更重。”

    汤玄策的话有一定道理。不少总编都在点头。

    单凭张伯爷的名号,至少能在京师中募集十几万两银子吧这位国朝名将可不单单是兵带得好,堪称商业能手。只看东城的发展、繁荣就知道。

    最赚钱的产业都在张伯爷的控制中。

    然而,汤玄策的话音刚落,文学报总编李梦阳就“耿直”的道:“汤总编,八百万两的债券不是那么容易卖的。你吹出花也没用,关键在于大宁都司是否有金、银矿。”

    “是啊。”

    “李总编说的是。”

    汤玄策恨不得用眼神



第四百一十五章 投资张昭个人
    千千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李东阳愿意帮忙,这倒是个意外之喜。

    张昭并没有这个计划,但是多一个大佬帮忙喊几声也是好的,躬身行礼道:“如此多谢阁老。这个问题本质上还是对付能力的问题。”

    李东阳笑着点点头。

    以他的精明,当然听得出张昭意思是能解决。但他帮助张昭,本质上还是政治上的考量。而张昭没有拒绝他的帮助,这种态度尤其重要。

    张昭从内阁告辞出来,对十二日的拍卖再多几分把握。

    李东阳没问他见弘治皇帝有什么事,他也没主动去说。这算是一种默契吧。

    之前,张昭基本要靠李东阳照拂,算是李阁老线上的人。连首辅刘健都认可这个逻辑。

    但是,张昭此时因“朵颜卫犯顺天府”之事,彻底在朝堂上站稳脚跟。手握重兵,主导着剿灭朵颜三卫的战略。

    他这一票对李东阳很重要。他在李阁老面前,差不多可以算政治盟友的待遇。

    …

    …

    出皇城之后,崔元的长随正等在东华门外的柳树下,他笑呵呵的上前来作揖行礼,“伯爷,我家老爷已经派人去通知张三爷、周公子等人,还请稍待。”

    张昭道:“没事。我也要通知一个朋友。”

    今天美食镇中的教坊司分号开门营业,和隔壁绿绮楼的分号联合起来搞一个“选花魁”的活动。崔元约他今晚去喝花酒。

    张昭对大明的青楼,向往度不高。这并非因为他在假正经。而是他的娇妻美妾俱是一时之选、风情迥异的大美人。无论从感情上还是生理上来说,他都没这个需求啊。

    只是,崔元表示要帮他拉拢勋贵们购买战争债券。国人谈事情,在酒桌上谈的是大多数。他只能答应下来。

    片刻之后,张昭把李幽喊来,会齐英国公府的三少爷张铭,长宁伯府的长孙周修,一起先行前往美食镇中的教坊司。崔元崔驸马要等从宫中下值后,再汇合他约的勋贵子弟一起前来。

    下午五时许,美食镇中极其的繁华。商贩、行人在街道中穿梭,车水马龙,叫卖声不断。

     



第四百一十六章 拍卖
    千千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九月十一日,发行量达到两万份的真理报在头条刊登了张昭的署名文章。

    文章称:十二日在大明证券交易所的拍卖,弘治皇帝将会购买二十万两银子的债券。在所有人的债券未兑付完之前,大明皇家银行都不会兑付弘治皇帝手中的债券。

    这个消息在报纸上登出来之后,一石激起千层浪。瞬间就传遍整个北直隶地区。

    实在是这个消息太惊人了。

    而在昨晚苍茫的秋夜中,新军营剩下的七个主力团已经分两路行进。一路去往两百里之外的古北口。一路去开平中屯卫,准备去喜峰口。

    …

    …

    一年一度秋风劲。

    来自宁波的商人赵安再一次于九月初抵达京中。弘治十四年时,他只是一个小商人,而此刻他已是宁波府有名的商贾。

    一年多的时间,他就通过代理销售国泰商行的玻璃,赚得盆满钵满。带着赵家重新昔日的辉煌。
1...155156157158159...2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