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韩良鸣斥骂道:“糊涂!你当本朝能称‘大帅’的人都是好糊弄的里通朵颜的帽子扣下来,读书人三个字顶什么用

    唉…,这都是命啊。为父不该赌的。

    你去把聚拢的族人都解散,去找德瑜公为我们家求情。”

    韩梁不甘的道:“爹…”

    韩良鸣摆摆手,“去吧。”

    他不敢抵抗。

    且心中充满着后悔。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

    …

    遵化县位于燕山脚下,距离边墙并不远,约二三十里。这里是由蓟运河水系的沙河、黎河冲击而成的平原,土地肥沃,人口众多。五代后唐时设县。且山区中有金矿。

    张昭带着亲卫兼程而来。此时,在遵化县城外的新军营二团一营已经动起来。

    新军营二团的队伍东去三屯营,是分批行进。张昭抵达三屯营时,一营这里刚好“抵达”遵化县城外。

    遵化县知县和官员们得到张昭的行文,韩家通敌。他们并城中的缙绅早等在县城外的官道中。准备尝试着阻拦张昭入城。

    正所谓,兵过如梳,匪过如篦。明代的府县官员可不敢让明军入城。那和土匪没什么两样。

    大队的骑兵顺着官道近前来。随后就见一名穿着青色直裰的青年翻身下马。

    汪知县赶紧上前,拱手道:“下官见过大帅。还请…”身为知县、文官,他要敢向张昭躬身行礼,回头绝对会被士林骂死。

    但一个七品知县,面对着手提重兵而来的总督,自称“下官”两个字顺畅无比、态度恭敬。

    张昭目光扫过人群,道:“汪县尊,让他们都散了吧。传出去影响不好。御史要弹劾本都督在地方上作威作福。”

    汪知县忙道:“不敢。阖县士绅在此恭候大帅。请大帅息雷霆之怒。遵化县上下谨遵号令,定不叫韩家一人走脱。”

    对付里通外敌的家族,肯定是要将其全族下狱。但他们不希望新军营进城。

    张昭晒笑一声,“本都督就是信不过你们的衙役。免得坏名声还要落到本都督的头上。新军营入城会秋毫无犯。带路吧!汪知县不想纵敌吧”

    汪知县无奈的叹口气,带着遵化县城里的官员、士绅




第四百零五章 卫举人来求情
    寒秋夜晚,大堂中有亲卫过来点起蜡烛。半个时辰,基本上很多东西都查清楚。

    其中就包括此次朵颜卫入侵的事宜。谁居中联络,谁下的决策,谁去的朵颜城。

    张昭嘴角浮起一丝冷笑,将文书递给汪知县翻看。

    汪知县心里最后一丝侥幸都消失,长长的叹口气,拱手道:“大帅,此事是下官失职。”

    满大堂里二三十名遵化县的士绅们传看着“文书”,心中兔死狐悲的情绪迅速消散。

    韩家在遵化可谓是诗书传家。前人有中进士。如今的韩良鸣更是举人出身。

    他们之前基本都觉得张昭来韩家抄家,基本的目的还是借“清洗”军中之机,牵连韩家,筹集军费。

    遵化距离京中不过两百余里。京师中的真理报,他们基本都有订阅。张大帅正在京中通过拍卖战争债券募集反击朵颜三卫的军费。

    但此时,证据确凿。

    韩家的身份这种东西,和私下联络朵颜卫入侵能比吗汉奸啊!

    而且,为此事还在深夜里惊动圣天子。韩家死罪难逃。

    有几个家中私自走私铁器、粮食给朵颜卫的士绅想着自家事,脸色变得卡白卡白。

    张昭没管这些士绅,喝着茶,道:“汪县尊,你的职责没有国安这一条。算不上大错。接下来,局面的稳定就看你的能耐。韩家的事情就这样,给我安排驿馆吧。”

    汪知县心中稳下来,表态道:“请大帅放心。”

    …

    坐在张昭下首,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卫举人翻看着传递到他手中的“口供”,禁不住摇头。他和韩家是通家之好。但这情形…

    卫举人起身,客气的拱手一礼,道:“遵化县上下绝不敢冒犯大帅之虎威。还请大帅不要牵连无辜百姓。”

    张昭根本不吃卫举人这一套。无辜百姓当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明亡时,那些投降李自成的太监,被拷打的权贵,是无辜的

    而且,卫举人所说的百姓,只怕说的士绅吧大明朝的读书人说“与民争利”,多半指的是他们自己。真以为是指的以种田为生的人吗

    张昭道:“如何处置韩家,朝廷自有律法。本都督非治民官,等会就派人去京中,上报朝廷派员来处理。”

    卫举人微微一愣,他没想到张昭是这么个章程。

    …

    …

    按照张昭的想法,当汉奸那还有什么好说的抄没家产、流放,这是最基本的。还要取几颗脑袋。杀鸡儆猴,震慑后来者。

    但是,处在他这个位置,手中的权柄已经非常重,而且不久前在朝堂上骂了一番谢阁老,兵部尚书刘大夏。他再插手地方政务,会非常的犯忌讳。

    这件事的处理结果,肯定在他的掌握之中,但该给朝廷(内阁)的面子要给。

    当年晚上,涉及到此事中的人全部都张昭带走,韩家被抄。其余人等暂时居住在韩府中,等待朝廷派出的官员抵达。

    清晨的晨曦在天际边刚刚露面。

    位于遵化县城驿馆中的张昭准时醒来。

    长随丁赞拿青盐和清水,张昭在小院里漱口,“丁赞,韩府那边的情况如何”

    “新军营换防了好几批,军士们轮流休息。没有出事。”丁赞笑呵呵的回答,然后略微犹豫的道:“少爷,那个卫举人来了,等在前面想见少爷一面。”

    张昭略一思索,道:“那就见见吧。”

    朵颜卫入侵到顺天府这件事,其实到此时就算全部结束。他当前的目标,在御前会议室时已经明确下来:进攻朵颜卫。

    要剿灭朵颜三卫,第



第四百零六章 有些东西是底线
    千千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卫孚大概也能察觉到张昭的态度有点傲慢,心中那股气也被激起来,站直身体,掷地有声的道:“在下觉得张大帅欺软怕硬!”

    “哦”

    卫孚道:“张大帅奉命废除天下卫所,为大明新增民户,此为第一功。顺势改革军制,此为第二功。但是张大帅你在顺天府的政策和永平府为何不一样

    在顺天府中,你允许京中的达官贵人们赎买侵占的卫所土地。而且,还是允许他们分期付款。每年所交的白银不过两千两,条件何其之优厚

    而在永平府呢你却要均分卫所土地给军户们。蓟州镇总兵阮兴就是因此事铤而走险。

    究其原因,还不是因为你张大帅欺软怕硬吗”

    张昭哑然失笑,将手里的瓷碗放在桌上,道:“就是这样啊。不然你以为呢”

    废话。他当然也想在京中均分土地给卫所军户,但是能做得到吗京中权贵的力量,弘治皇帝都抗不住。而永平府这里可以做到。

    他是一个很务实的人。

    卫孚“慷慨激昂”的陈词,结果张昭一口承认,他的情绪给憋在胸臆间,半天才缓过来。气势低落。若非因为他和韩家是通家之好,他现在就想掉头就走。

    “张大帅,韩家和朵颜卫勾结,惊扰圣天子。相关人等罪该万死。但韩家和朵颜卫交易铁器、粮食,这些贸易如今宣府外的边贸城不也在做吗

    纵然是违背朝廷禁令,可是也没什么造成什么危害。于其他人,大帅可否可以稍作宽恕”

    吃过早饭过来的庞泰听到卫孚这句话,禁不住笑出声来,道:“真是书生之见。铁锅所用的铁,和用于锻造的精铁能一样吗铁锅就算融化,都没法制作兵器。

    另外,朵颜卫怎么没有造成危害你久居在边墙处,连塞外的敌人成分都搞不清楚吗

    朵颜三卫当然没有实力从古北口、喜峰口入寇大明。但你是否听闻过朵颜卫和鞑靼右翼永谢布万户下的哈喇慎部落通婚。两者关系日渐紧密。

    这几十年来,朵颜卫的牧民就和哈喇慎部一起跟着鞑靼人抢掠大明军民这叫没有造成危害用铁器武装朵颜卫,用粮食给他们生养人口。

    呵呵,以小子我的见识,



第四百零七章 新军营的战略
    “末将等恭迎大帅。”

    三屯营外的官道上,蓟州镇的将校们数十人躬身行礼,铠甲一片片的哗哗作响。

    不说礼节,仅仅从衣衫中就可以区分新军营和蓟州镇军官们的区别。

    随着燧发枪的研制成功,以其威力来说,盔甲的防御力降的非常低。新军营的军官和士卒除了铁皮帽头盔,全身都没又防具。俱是土布军装。

    张昭在马上受众将一礼,抬手回礼,道:“回营吧。”

    众将簇拥着张昭回到三屯营中。

    张昭在遵化县将整个“入侵”案件调查清楚,拿到人证、物证。这给他在蓟州镇中的清洗拿到“合法”的大义。

    暂时扣押在新兵二团营地中的蓟州镇总兵阮兴、喜峰口顾参将等九名将军在昨晚就已经送到遵化,交给刑部侍郎樊莹。

    此时,整个蓟州镇只剩下张昭的“声音”。

    接下来,就是整个蓟州镇的裁撤老弱病残,兵饷实额,整训全军。积极为剿灭朵颜三卫备战。

    …

    …

    张昭旅途劳累,稍作休息,下午开会。

    新军营二团的营地中,张昭缓和着骑马带来的疲劳,在帐篷里和老泰山王承裕喝茶闲聊。

    王承裕穿着便服,意态悠闲的喝着清茶,“子尚,你这是用力过猛啊!你叫辽东、宣府那边的总兵、巡抚怎么想呵呵,遵化那边其他人怎么处理”

    王承裕和张昭合作愉快,现在看这个便宜女婿是越看越顺眼。他的工作就是务实的处理琐碎的事情。难题张昭都解决掉。

    张昭这段时间来回跑,纵然年轻,脸上还是带着疲倦之色。放松的道:“泰山大人,这不能怪我。阮兴自己作死啊。我何尝想用这种方式掌控蓟州镇

    不说这个。遵化那里偷运铁器的名单,我都交给樊侍郎。其结局八成是抄没家产,流放辽东屯田。”

    王承裕微微颔首,“朝廷已经批准,以试行改革卫所司组织屯田。所得收入给予后军都督府作战。等到二十万户之后,再整体交给朝廷。”

    张昭轻轻的揉揉脸,“这下我们的压力又要轻一些。”

    王承裕道:“京中的战争债券明天就要开卖吧只要募集到足够的银子就可以出塞了。”

    神情悠然而向往之。

    这是自宣德皇帝之后,大明的国运再次向上走的标志。只要张昭打赢这场战役:剿灭朵颜三卫、重置大宁都司,必将名垂青史。

    他作为支撑这场战役的后勤文官,同样会名垂青史。

    话题到这里,侍立在一旁的王武忍不住道:“最好是在第一场冬雪之前,灭掉朵颜卫的主力。”

    张昭倚在椅子中,把脚放在小凳上缓解着疲劳,笑道:“那我们的时间很紧迫啊。”

    现在已是九月初。秋季的最后一个月。最好是能在十月份结束第一阶段的战斗任务。

    王武道:“所以,相公,我很不理解为什么不用韩家设计朵颜卫呢一战成功,我们的压力会小很多。而现在,只要朵颜卫在遵化县中有暗探,肯定已经知道韩家被连根拔起的消息。”

    张昭道:“从战争的角度来说,遵化县中有朵颜卫的暗探是肯定的事。朵颜卫现在必然就知道消息。”

    王承裕疑惑的道:“那不是打草惊蛇了吗”

    张昭笑一笑,喊住进来添茶的庞泰,“小泰,你来说说。”

    庞泰前些天胡乱插话,给张昭“教育”了一番。这两天正安静的很。

    其实,他已经第十次向张昭申请去连队带



第四百零八章 张昭的调整(上)
    笔趣阁 ,最快更新明帝国的崛起最新章节!

    三屯营的总兵府修建的很宽敞。这一百余年以来蓟州镇总兵都是驻防在这里。

    总兵府的大堂中,二十多名蓟州镇的将校分列两旁而坐。有蓟镇副总兵江懿、统领南兵游击将军孟平江、古北口守将卫指挥佥事李秀、燕河营参将张哲宇…

    还有身在大营中的坐营官、把总等人。

    另有新军营二团总旗及以上军官。

    王承裕作为科道言官中具备廷议资格的户科都给事中,位在前列。蓟州镇的镇守太监亦露面。

    张昭居中而坐,他清朗带着京师口音的官话回荡在大堂中。明代的官话,也就是普通话是金陵那一代的口音。明太祖定的“中原雅音”。

    “整个蓟州镇的卫所,分布在顺天府、永平府两地。顺天府的卫所废除已经完成,军户转民籍,富余的人口都涌向京师讨生活。给京师的经济带来活力。

    永平府的卫所采取平凉府模式。将土地分给转化为民籍的军户。人口统一归改革司管辖。除种田之外的人口,全部都往开平中屯卫集中,建设新城。

    根据天子的诏令,所有的蓟州镇士兵从卫所兵就地转为义务兵。军饷为每月九钱银子。服役期满三年可转为志愿兵或者退役。”

    “以上种种改革,将终结蓟州镇五十余万军户困苦的生活,有利于保持蓟州镇十万军队的战斗力。但势必也会带来新的问题。
1...153154155156157...2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