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余夫子和李梦阳两人喝酒、吃菜。这些人水平很差。都还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地步上。
余夫子当年好歹当过六部主事。李梦阳如今更是在户部中当差,对视一眼,各自摇头。
这里面最大的门道是:新秦伯张昭竟然说服朝廷出兵灭朵颜三卫啊!
这就意味着新秦伯张昭在朝堂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这才是朵颜卫骑兵扣关导致的最直接的结果。
…
…
第二天,各家报纸纷纷报道,随即京中的舆论爆炸。各种分析政策的文章迭出。
此时,张昭已经率新军营二团离京,于二十日傍晚时抵达古北口。
张昭在十八日的下午就率部启程。他从宫中出来时,回家和妻妾们说了几句话,立即回新军营中,先领韩瓒率骑兵连先行,前往密云搜捕鞑靼骑兵。
随后,率领着孙启栋指挥的新兵营二团,押送着后勤辎重起
第四百零一章 意想不到
千千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稍息。”
张昭回一礼,然后环顾着众人,笑着道:“都是营里的老兵,不必拘束。我这里有一个好消息要宣布。新军营一团剿灭朵颜卫入关骑兵有功。朝廷传令嘉奖。擢千户吴臣为羽林前卫指挥佥事。大家鼓掌祝贺吴佥事。”
吴臣没想到张昭首先带来的是他升官的消息,在热烈的掌声,微微激动的向张昭和麾下的将校们敬礼致意。
张昭做了个往下压的手势,慨然的道:“朵颜卫无故犯边,陛下已经下旨,令我率军剿灭朵颜三卫。诸位,我们新军营一定要在此战中打出大明的威风!
昔日前汉有陈汤说: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今日,我们作为大明的军人,要敢于粉碎、横扫一切挑衅大明的敌人!”
“是!”满大堂的将校胸中热血沸腾,齐声应诺。大丈夫杀敌报国当在今朝。
…
…
吃过晚饭后,张昭将李秀叫来谈一谈时,李秀还沉浸在张昭抵达时的那一幕幕令人震撼的场面中。
他从来没有见到过大明哪一个将军,能在军中有如此威望,能寥寥数语就能让将士们甘愿赴死。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支军队这究竟是怎么样的信念
弘治十四年闰七月的那场大战,新军营以三千之众,击溃鞑靼主力三万余人,那究竟是怎样的一场旷世大战啊!
令他此刻思及,悠然而神往。
油灯的光亮,照在酒楼二楼的雅间中,夜里下着小雨。巍峨的青山在夜幕中深沉不语。
张昭摆摆手,没让李秀跪下,招手让他到地图前。
随着张昭一起来的庞泰、高一典、谢浚几名参谋将地图展开。吴臣和孙启栋正在地图边小声谈论。
张昭道:“古北口下的朵颜卫骑兵已经离开。这件事从头到尾都透着蹊跷。针对朵颜三卫反击之前,我需要先查明这件事。李将军,你对于这件事怎么看”
古北口参将谭
第四百零二章 真奸诈
秋雨淅沥,浸染着长城内外。连绵起伏的峰峦间飘着雨雾。
张昭的行程并不算快。
从地图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古北口的长城一个突出部。张昭要去位于蓟州镇驻地的三屯营,需要折返回密云,再沿着京师东南的燕山山脉脚下往东而行。
所以,一方面是因为下雨,道路泥泞难行,一方面是张昭没有必要快速行进。他需要等押送给养给新军一团和古北口诸军的新军二团的主力跟上来。
张昭的行程固然不快,但他大会蓟州镇中、东两路诸将的军令已经沿着边墙传达。送到各关卡的守将手中。
蓟州镇中、东两路的关隘,正好就是在永平府中。
而在张昭行军的途中,古北口这里对诸将和士卒的奖罚,都由新军营一团的千户吴臣来处理。
边防巡查不严,这是罪责。朵颜卫突然进攻,事先没有侦查到这是罪责。让朵颜卫突入顺天府的地界中,惊扰京师更是罪责。
为此,古北口参将谭范下狱。都指挥佥事李秀降职,在军中戴罪立功。
同样的,点燃烽火示警有功,守住古北口有功,敢于在夜中追击朵颜卫突入的骑兵有功。
诸如此类种种,这些琐碎的事务张昭都交给下属来处理,他把最关键的部分处理好即可。
所以,他正在前往三屯营,解决此事的手尾。
…
…
三屯营,位于遵化先以东三十余里。
秋雨连绵数日,三屯营的军镇中都透着一股发霉的味道。寒冷的秋风一阵阵的刺骨。
位于镇中的总兵府里,阮兴和两名听令抵达三屯营的心腹属下喝着酒,商议着。
事情搞出来,这些天已经传遍京师。他们心里哪里能不打鼓
张大帅在密云早有后手,将整整一个新军团钉在那里。据闻,一个小旗,也就是十二人,两排火铳,打的鞑子近百骑兵哭爹喊娘,狼狈逃窜。
真心牛逼啊!
国朝第一军,名不虚传。
但问题是,他们就悲剧了。突入到顺天府的朵兵并没能给后军都督张昭造成太大的麻烦。
八仙桌边,阮兴呲溜的喝了二钱小杯的二锅头,道:“你们说,张大帅这是什么意思他是知道是咱们搞的鬼,还是不知道”
一名游击将军,路人甲,神情发虚的道:“他应该不知道吧”那神情分明是在说,他肯定知道。
喜峰口参将吃着花生米,道:“阮大人,这怎么猜的张大帅的心思谁知道他为什么暗中在密云驻军或许根本不是防备我们的。唉,咱们想要他重视蓟州镇军将,现在是弄巧成拙。”
路人甲颤声道:“应该没问题吧张大帅的军令是令各关隘加强防御,准备反击朵颜三卫。他召集永平府诸将是为说明废除永平府内卫所的事宜。这都是为出塞做准备。咱们是不是应该担心考虑废除卫所的事”
喜峰口参将摇摇头,道:“太正常就是不正常。就看张大帅路过遵化时会不会动手吧!”
和他们、朵颜卫联络此事的韩家就住在遵化。
古北口参将谭范被下狱。他就算想招供也没得招。不过,他久居蓟镇,韩家作为最大的走私商人,他肯定知道。
如果张大帅想要拿证据,路过遵化时,必定会有动作。
反之,他们就是安全的。
阮兴叹口气,“唉。咱们干一杯。”和两名心腹痛饮一杯二锅头,让火辣辣的酒意在胸间蒸腾。
他们惶惶不可终日,有些后悔,但同时内心中又夹带着期盼。攻打朵颜三卫,正是需要蓟镇兵马出力之时。或许,张大帅会揭过此事。只拿谭范顶罪。
…
…
时间很快流走。八月二十六日上午,天空晴朗,张昭率领新军营二团抵达三屯营。
此时,应张昭的命令而来的蓟镇将校已经抵达。计有副总兵一人,参将六人,游击将军四人,统领南兵游击将军三人,领班游击将军四人。
诸将中,来得早的都到了三天。
第四百令三章 掌控
当张昭说出“扣押”的时候,整个总兵府大堂中的蓟镇军将都有种大势已去的感觉。
国朝第一大将,三镇总督,新秦伯,后军都督府左都督,当朝重臣…
这一个个的名号带给众人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那种基于同僚间情义的脆弱的心理联盟,瞬间都被瓦解的一干二净。
注意是心理上的同盟。就是所谓的人心。在口头上,可没有人想掺和到这件事中。除开已经搅合进去的那些人。
张昭作为三镇总督,高居于五军都督府的军中大佬,想要扣押一个麾下的总兵暂时审查,这难道不合情合理吗
而古北口被攻打,有朵颜卫骑兵穿透到顺天府惊扰到天子,这事还够大吗谁嫌命长
…
张昭令人将阮兴带下去扣押。又将喜峰口顾参将、路人甲游击等七八名阮兴真正的心腹带下去关押起来。
被解除武装的,还有这些人的亲兵。
现在还不流行明末家丁那一套,但已经出现苗头。众将的亲兵其普遍战斗力要高于普通部队。给养优先供给,忠诚于将军本身。
这也是张昭要坚持改革明军军制的原因。
再这么堕落下去,还提什么帝国崛起军头都要形成了。嘉靖年间的李成梁其实就是兵头。以军户种地养他自己的家丁。
大堂中的将校被清理走近半,瞬间显得有点空旷。
统领南兵游击将军孟平江主动帮忙维持秩序。反而是蓟镇副总兵江懿担心瓜田李下说不清楚,不敢动弹。
片刻之后,孟平江一身甲胄的走进来,躬身行礼道:“大帅,营中的士卒已经安抚下来,都已在大堂外的校场上。”
“那我们出去吧。”
张昭稳坐钓鱼台,任由孟平江忙活。其底气自然跟着他前来的新兵营二团主力。孙启栋就在二团中。他这里有亲卫连护着,也不会有什么危险。
…
三屯营地处要道,朝廷在此屯兵一万人。校场之上,一张张年轻或者衰老,或者麻木的脸庞出现在张昭面前。
张昭一一扫过去,心里叹口气。
蓟镇十万大军,他用之出塞的话,不知道有多少人符合标准。
此刻,他的心情要说生气或者痛心,未必有多少。其一,这是明军的常态。他根本就生气不过来。其二,他根本就懒得去审阮兴,问其为何勾结朵颜卫。
这件事其实带给他的是好处。
他是巡查蓟州镇的防线之后,意识到漏洞。而对他这个位置,从政治的角度考虑,危险最大的就是古北口。
打到顺天府,他立即就会受到质疑。
他现在要做的是“善后”。
把阮兴这种总兵放在身后,他敢放心的出塞作战那怕不是会要命的啊!
明朝的军镇修建的布局大同小异。参将府或者总兵府出门就一个校场。
张昭站在校场中约两米高的土砖将台上,宣布着情况:“蓟镇总兵阮兴勾结遵化县缙绅韩家,与朵颜卫贵族灭里交通,于八月十七日深夜叩关古北口。
本都督暂时将阮兴等人扣押。禀明朝廷再做处置。此事到此为止,与诸位将士无关。
但是,本都督有几句话不吐不快。
大家伙儿在长城为过戍边,对走私商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本都督不管。但是,勾结朵颜卫侵犯边境,这是当汉奸,出卖同袍!本都督抓住一个,处理一个。”
校场上,一片寂静。
站在张昭身侧的十名参将、游击将军们纷纷松口气。因为张大帅明确说了此事到此为止,不会因此而对蓟州镇大洗牌。
话说,阮总兵真是利欲熏心啊!
张昭没去审,但蓟州镇内的参将、游击们对昔日顶头上司的心思还是猜得到几分的。
阮兴以为他做的很隐蔽,但是蓟州镇的军官多少年没有调整了这里就弘治十年打了一次仗。人事几乎就没动过。这些总兵、参将和阮兴是几十年的同僚。
哪里会猜不到
&
第四百零三章 抄家
张昭在总兵府大堂里说是明天去遵化县搜查韩家,实际上他下午就带着亲卫们出发。
谁真要信他,那就是见鬼。
三屯营地处三岔口形状的交通要道,背倚景忠山,西通遵化,东往迁安,北至喜峰口。
其主要的日常需求都仰仗于三十余里外的遵化县。明代时迁西还没有县城。所以说永平府(唐山)这里开发不够啊!
人烟稀少。
韩家作为遵化县的缙绅,蓟州镇这里的第一大走私商,在三屯营中除蓟镇总兵阮兴外自然还有些关系。
中午时分就有人快马通知韩家。当然,这份“情谊”也仅限于通知。再多就没有。
真当张大帅是瞎子么
...
韩府位于遵化县城中东面,其主宅占地两条街,实力之雄厚可见一般。
所以说真正赚钱的生意都是朝廷明令禁止的。
此刻,金秋正午的阳光洒落在韩府中。粉墙黑瓦间,梧桐的叶子已是金黄。花园里的秋意流淌。
这般美景,昔日在期间徘徊、吟哦的书生、小姐们无心欣赏,一个个都是惶然不可终日。
韩府长子韩梁脚步匆匆的从外面进来,将在庭院里拦着他的妹妹韩芷韵打发走,进到书房中。
书房里的韩府老爷,年约五十多岁的韩良鸣,正颓废的坐在官帽椅中。
“爹,咱们不能坐以待毙。”韩梁激愤的道:“他张大帅没有证据,敢抄我们韩家试试儿子已经派人去将县学里读书的子弟叫回来。家丁们也集合起来。现在就等爹你出去主持大局。”
逃肯定是逃不了的。韩家家大业大。已经在遵化落地生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