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但是他在这次征战冒出头来。先是指挥广宁军的1400余步兵。跨过鸭绿江之后,声名鹊起。麾下仆从军数千人。直到现在领兵五千,独当一面。

    被授予一个千户的官职。

    按照原来的明军品级来说,他这算是降级了。但是辽东军事改革之后,这个千户有多值钱啊!以他麾下这五千人的战斗力,相当于以往辽东都司的八大参将。

    丁之阳感慨着,说道:“传我的命令。咱们八月份要打到依兰城去过中秋节。”




第五百三十八章 齐聚阿城(中)
    明军右路军的统帅李逍遥率领大军行进在牡丹江城和阿城之间的山脉中。

    将近傍晚时分,被派出去剿灭堡寨的丁四娃带着一个骑兵小队回来,兴奋的道:“李大人,我们已经和大帅的中军联络上。”

    丁四娃还是胖乎乎的,连续数月的征战他也只是稍微瘦了一点。翻身下马将马缰交给亲卫,在简陋的营寨前向李逍遥敬礼,汇报着最新情况。

    李逍遥道:“辛苦了。接下来你们宁远军先休息。剩下的清剿工作让辅兵二团去做。”

    辅兵二团之前被张昭委以镇守吉林镇的重要任务。

    这并非安抚辅兵二团。吉林镇确实非常重要。这里明军左右两路大军的重要节点。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更别说张昭移驻春城后,这里是后勤线路上的重要市镇。

    但是不管防守的地方多么重要,辅兵二团上下没有捞着上战场,心里早就憋着一口气。

    在高一典率领辽东军三万新兵抵达春城后,张昭令这些二线队伍接管了吉林镇的防务,并将辅兵二团划归给李逍遥指挥。

    李逍遥此刻的命令一部分是照顾辅兵二团的求战情绪,一部分是让宁远军休息。

    因为他们将要随宁远参将李博涛远征至奴儿干城。

    张昭的军令明发全军。他将派遣一名大将顺江直下前往奴儿干城宣示大明的天威。

    李逍遥作为张昭的心腹,当然知道内部定下来的人选:宁远参将李博涛。

    张昭将这份巨大的、能留名青史的荣誉给了并不会带兵但一直配合他的李博涛。

    丁四娃心里有数,收腹道:“谢李大人。”

    和广宁军的丁之阳一样,丁四娃也是这场战役中冒出来的将星。相比于丁之阳一步一个脚印升起来,丁四娃更像是张昭亲自点将升起来。

    他内心中对宁远军、新军营、张大帅充满着感激。

    …

    …

    李逍遥和丁四娃说话时,同样的夜色降临在阿城。

    庞泰早早的安排好城池的防务,然后在城中一处贵族的府邸中查看军事地图。

    这是他多年以来养成的习惯。习惯于对着地图构思战局。

    而此时号称“新军双璧”的庞参军官任千户,点起蜡烛,如同雄鹰一样俯视着大明周边的地图。

    这时,一身明人装束的第二团千户库门进来,手里拿着寻摸来的好酒和炖得稀烂的羊肉,在书桌前扑开来,和庞泰小酌。

    “有话就说吧!”庞泰对于人情世故基本都懒得管,随着他的心意来做。这时见库门欲言又止,径直问道。

    话说这段时间库门在他麾下作战非常卖力,算得上是他的嫡系。

    库门五十多岁,嘿嘿一笑,道:“大人,现在战事结束。儿郎们都约束在阿城这里。什么时候能回去?大家都有点憋不住。”

    这话说的遮遮掩掩的,但庞泰一听就懂,呵斥道:“大帅都以身作则,谁还敢废话?有精力就去操练,或者踢球。管不住下半身的就在这里娶妻生子落下来生根。反正阿城这里将来也要建设。”

    库门给训斥的讪讪一笑。这确实无话可说。张大帅都没有往营帐里领女人服侍,他们谁敢犯规矩?他也是接到老伙计叶赫部首领丰生额的来信,稍作试探一下。

    库门知道庞泰的性情,尴尬的喝两杯酒,自己转一个话题,问道:“大人,你看这北方的地图,莫不是大帅有意对鞑靼人用兵?”说着,自豪的道:“以咱们大明的兵锋,鞑靼纵然有精骑十万也挡不住吧?”

    庞泰嗤笑一声,手指点着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的鞑靼察哈尔部所在的位置,道:“老库,这你就不懂。鞑靼人不是非得要在锡林郭勒大草原上放牧。

    我们大军一动,他逃往漠北,我们为之奈何?而大明的国力又能经受的住几次北伐?

    所以大帅的意思很明确,要毕其功于一役。所以大宁都司这里都是以防御为主。咱们先行斩断鞑靼人东面的臂膀,接下来是打西域。然偶才是北伐。

    唉,估计会在五年或者十年以后吧!届时才能彻底的解决这个宿敌。”

    庞泰此时可谓功成名就。但他镇守在阿城这里,心里想的还是中期目标:灭鞑靼!

    而新军营的长远目标,就是他在开平小镇中和王武说的那些话。向西征服整个中亚、西伯利亚。向南征服整个南亚大陆。还有海外的领地。

    库门不知道庞泰的心思,他在打完这场战役之后,已经飘起来。他明确的知道辉发部不会再随宁远参将李博涛顺江直下奴儿干城。属于他的仗已经打完。

    而此时库门听到庞泰的说法,心中忽而升级一股明悟,随即涌起一阵阵的茫然。

    他突然的明白过来,属于他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灭鞑靼之战他怕是赶不上。

    而他的下半生将会在辉发城中度过。战场已经不需要他再上。

    …

    …

    战役的胜利,带来荣耀、财富,也给征战沙场的军人们带来迷茫。解甲归田的这一日才知道脱下军装的不舍啊!

    而除此种情绪之外,还有另外的一些想法。

    镇守磐石镇的叶赫部,也就是如今的渤海军第一师第一团,千户丰生额率麾下一千人寸功未立,得到张昭的军令后,在崇山峻岭中押送着粮草至吉林镇。再从吉林镇往北与中军汇合前往阿城。

    辽阔的松嫩平原旌旗招展。一队队的明军从这平原地形上走过,带起阵阵的灰尘。

    道路之旁,丰生额收到老友库门的回信,看看身边如花似玉的女儿,叹口气,“阿琳,再等等吧。时机还不成熟。”

    如今辽东、奴儿干都司的地面上流行取汉名。这是他女儿的小字。大名叫叶琳。

    披着面纱,带着斗篷的女子美眸无动于衷。她已经懒得对她的命运作出任何的挣扎。这是她生的太美带来的命运。反正都是联姻。

    辉发部通过英勇的血战赢得在大明的地位,叶赫部则是想投机取巧。

    …

    …

    七月二十五日,一路迤逦前行的张昭率军抵达阿城。

    所有的明军都往这里汇合而来。



第五百三十九章 齐聚阿城(下)
    阿城位于松花江边。作为虎尔哈部的首府,这种城池无疑是非常小的。

    而随着张昭率大军抵达,新城池的营建便开始了。

    当然,因为张昭手里的资金有限,肯定是优先保证春城的建设。这里只能算小规模的建设,主要是使用左路军在虎尔哈部和福余卫的俘虏来营建。

    有人力不能不用啊。

    而其他的俘虏,比如李逍遥右路军所捕获的俘虏全部不断的向四五百里之外的春城转运。

    目前唯一还在向阿城运送俘虏的是丁之阳的广宁军。他正在由牡丹江城往依兰县横扫。

    其实这一带已经被虎尔哈三部清理过,所以他所率领的五千明军势如猛虎,一天打出100里都是经常有的事。

    在张昭抵达阿城的第二天,朝堂中发生新一轮的交锋。次辅李东阳秉承帝心力荐改革司的主官王承裕出任辽东巡抚。这一点实在出乎人的意料。

    但是,大明朝的政治就是这样的。只要有阁臣支持皇帝,那事情就可以强制推行下去。

    当然,李东阳少不了被言官们骂,但是攻击的火力并不足。

    究其原因,因为李东阳提出张昭已经剿灭朵颜三卫,要收掉张昭的征虏前将军印、罢掉他总兵官的临时职务。这一点是深得文官集团之心。

    其实在大明朝的惯例来看,任何一个武将拿到将军印那是能捂多久捂多久。朝廷不催,根本别想着还回去的事。当然,大将军印除外,这个印太重。

    所以这其实也是触及到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在政治中,你的想法是好的,但是碰到实权人物谁来执行?

    就比如张昭这种手握重兵的大将,上有弘治皇帝照拂,他要耍赖不交将军印朝廷能如何?也就是派言官们骂骂他。难道还能强行把他关起来吗?

    所以李东阳说要把张昭的将军印给追回来,文官集团大致上是满意的。

    但其实张昭对这个将军印根本没有什么执念。他又不是真正的大明朝的武勋。

    而此事的直接后果就是,首辅刘健正不断的上书辞职。因为弘治皇帝的做法直接伤害到他的颜面,他这个首辅也没法再干下去。

    这就是大明朝体制的特色。

    想当年,某个搅屎棍国的首相连续给议会打三次脸还不是照旧做下去,反而通过大选把议会给掌握住了。

    而大明朝的首相一旦失去皇帝的信任,哪怕是一丁点的,就得考虑求去。这就是没有制度保障首辅权力的缘故。权威完全是凭着人心和圣恩。

    当然弘治皇帝放不放刘首辅这就两说。

    …

    …

    张昭这里等着和朝堂联动。一旦李阁老荣登首辅之位,他就会上奏章要求设立辽东布政司和渤海布政司,将大礼奉上。

    不过这是政治上的等待。而军事上的对此次奴儿干都司战役的庆贺,他却没有等待。

    八月初,明军将士齐聚阿城。

    此时,汇聚在阿城的明军将近五万人,沿途还有各部镇守。征发的民夫有七八万。来自各地的商队五千余人。于八月初三的上午开始庆贺。

    阿城新建的新城中,布政司衙门的大堂中,张昭大会诸将。左、中、右三路明军的将领齐聚于此。

    赵子龙、庞泰、李逍遥、刘二狗,方俨,古节、李搏涛、丁之阳、丁四娃、杜声、江马、库门、丰生额、博多衡奥等人欢聚在此。

    张昭坐在主位上,轻轻的做个手势,正在说话的诸将安静下来。王武率领着亲卫将虎尔哈三部的首领带上来。

    锡伯部、额穆部的两个首领都是低着头没有说话,懦懦不敢言。而阿勒楚喀部的首领乌尔登养精蓄锐这么些天就为此刻,高声疾呼道:“张大帅,我不服!我不服!”

    张昭此时心态很放松,笑着道:“你为什么不服?”语调微微有些调侃。

    乌尔登对着张昭膝行两步,因为被捆绑住,仰着头道:“张大帅,你承诺我们为大明效力,给予我们财富。我们三部一路从松花江、牡丹江杀到图们江边。结果你却趁机袭击我们的后路。这算哪门子道理?我如何能服?”

    张昭神情淡淡的,晒笑道:“我答应你们三部的事情我没做到吗?赏赐、贸易可曾亏待你们?”

    乌尔登道:“没有。但是…”

    张昭摆摆手,很强势的打断他的话,“你不用和我扯什么大义、道理。那是你的道理。虎尔哈三部在战场抗命,难道还不许我翻脸?你是觉得你是爹,我非得供着你吗?”

    乌尔登不满的道:“张大帅,就为这点事你就要灭我们三部,致使明军偷袭阿城,这如何能令天下人心服口服?”

    “哈哈!”张昭听到这话忍不住大笑起来,从座位上站起身来,戏谑的道:“哦?天下人心服口服?我追求这个干什么?率土之滨莫非王土。辉发、叶赫现在都是大明的百姓,你问问他们认不认你这个道理。”

    辉发部的首领库门当即就出列,抱拳道:“大帅,下官是大明的军人。虎尔哈三部战场抗命,肯定要追究责任。他们不服又能如何?”

    叶赫部的丰生额也赶紧表态,“下官以为大明惩戒虎尔哈三部理所应当。”

    心里叹口气,却是骂这个乌尔登是个傻逼。

    乌尔登的逻辑很简单,就是说大明不讲信誉,说好虎尔哈三部给你打短工,结果你这地主老财把短工连人带地全给没收。这谁服气啊!

    别扯虎尔哈三部犯了错,所以大明要揍他们。这事传出去天下人肯信?理由谁不会找?只看结果罢。所以,这最终损害的是大明的信誉、利益。

    按照常规来说这番非常的有道理。但是,乌尔登傻就傻在没看清楚形势。

    所谓天下人指的是那些人?那些还没有归附的东海女真?他们拦的住大明的军队吗?

    想想看,去年十月底在大帅岭有多少部落的首领、贵族参加?二十多人。

    现在这大帐里还剩多少人?除去跪着的虎尔哈三部就剩两个人。

    懂了吗?

    你嘴里说的那个“天下人”已经没有了。他们都给张大帅弄死了。你服不服有个鸟的关系。

    …

    …

    张昭懒得再和乌尔登废话,挥挥手,道:“带下去砍了。”

    说着,重新坐下来环视诸将,道:“我决定派宁远参将李博涛率两万大军沿江直下,抵达奴儿干城。”



第五百四十章 酒宴
    李博涛率军顺着松花江、黑龙江直抵东海的奴儿干城这是早就预定好的事情。

    张昭现在当场说出来,军中并无异议。

    这份名留青史的荣耀让很多人眼红。比如辽阳卫的杜声、江马,比如开原参将方兴等等。但是,谁让宁远参将李博涛是最早支持张大帅的人呢?

    而且在后面更是直接听从安排将宁远军交给李逍遥指挥。
1...195196197198199...2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