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谁tm敢把赚的银子交给管委会,别管国舅爷翻脸不认人。自己掂量下自个儿几斤几两。”
深夜时分,张昭的马车从魏国公府回到家里。张昭下马车来,裹紧棉袄,和亲卫们招呼一声,进了后面去。
张昭先到正房里和婉儿说会儿话,安抚她睡下,再到金凤房里休息。今天是排到金凤这里。住在小院左右厢房里的陈雅静、薛云梦都到小院正房这里来,浮萍和柳二姐两人带着仆妇们去打水来给张昭洗脸。
陈夕凤早梳洗过,换一身粉色的家居长袄,长发束着,身段丰盈曲线曼妙。一双妩媚的凤目中带着愧疚,柔声道:“老爷,是贱妾不好。惹来这么大的事情。”
她天天在美食镇管委会做事,外头的分析来来回回不知道听浮萍讲了多少遍。
一句话去总结夫君所要面临的局面:老鼠在风箱里两头堵。
张昭正洗着脸,将毛巾拧干擦脸,笑着安慰这只美丽的金凤,“你想哪里去了?这事啊,和你没多关系。别担心。”
“嗯。”
张昭笑笑,捏捏陈夕凤灯下越发显得明艳、娇媚的脸蛋,道:“我明天进宫见天子。”
第六百零五章 出乎意料(上)
清晨时分,小安镇路边的枯草上铺着白霜。
张昭的马车绕到东城,在朝阳门外将陈夕凤放下去。她要往美食镇管委会工作。
张昭则是进朝阳门,到东华门外下车。整理了一下长衫,昂首走进紫禁城中。
时间已经是正月二十日,但弘治皇帝自元旦露一面之后始终没有恢复早朝。他目前住在乾清宫的西暖阁中。
张昭进紫禁城各处的宫禁,基本靠刷脸就行。他早就得到弘治皇帝出入宫中、西苑的允许。刚到乾清宫的庭院里,正好“遇着”在这里侍候的司礼监掌印太监陈宽。
“新秦伯!”陈宽白发苍苍,他年纪有些大,微微佝偻着身体,笑呵呵的拱手,道:“皇爷正在消食。咱家请伯爷喝杯茶?”
张昭一身白衫,长身玉立,头戴四方平定巾,人物出众,举止潇洒的和陈大珰见礼,笑着道:“多谢公公美意,改日再领。”
在弘治十六年底京师舆论对他的“围攻”中,这位陈公公没起什么正面的作用。弘治皇帝对他“犹豫”的态度,外界是如何得知的?张昭对陈公公印象不佳。
陈宽微笑着点头,让开道路。
他并没有殷勤的引张昭至东暖阁中。至于说最近美食镇上发生的事,张昭和寿龄侯的冲突,他更是一句都没提。
真理报、论道报是弘治皇帝每天都要看的报纸。消息宫中内外都知道。
陈宽看着张昭的背影,“年轻真是好啊!”对身边的一个小太监做个手势。
张昭此时来见天子,为什么事还用说吗?
小太监会意的点头,立即往乾清宫外跑去。
…
…
弘治皇帝正在东暖阁中喝茶,御前陪着的是驸马都尉崔元,大匠裴贯中、道士崔志端。
“子尚来的正好。朕正欲在香山上修建一座寺庙供奉三清,你过来听一听。”
大半个月未见,张昭再一次的明显感觉到弘治皇帝的精气神大不如前。上一次有这种感觉是在元旦时,比腊月中旬时差。
张昭躬身道:“臣遵旨。”
弘治皇帝随意的坐在一把铺着坐褥的靠背椅中,崔驸马、裴贯中、崔志端三人站在弘治皇帝身侧对答。
明朝的皇帝有个特色,他们比较喜欢封赏一些其他职业的人为官,而这类官员通常被称为是“传奉官”,他们会满足皇帝的各种需求。但吏部是不认的。
此时的裴贯中、崔志端两人就这种情况。
崔元偷偷的看张昭一眼。他在年前美食镇遭遇到寿龄侯张鹤龄侵夺时一样没吭声。这些天他内心里一直忐忑着。
妻子永康公主倒是派人私下里和送到张昭府上的冯夕夕联系过,想让她在张昭面前说一说他的难处。但最终杳无音讯。
其实这事冯夕夕还真和张昭说过。夜里和小瑶一起陪张昭时,她给张昭说过。她毕竟才只十六岁,之前驸马府待她不薄。张昭道:“夕夕,你能说给我听,说明你是个重情义的好姑娘。但是啊,这种政治上的事,你不能掺和的。懂吗?”
张昭没管崔元,听着裴贯中和道士崔志端在那里讨论如何在香山上建一座道观,布局如何,花费几何。
崔志端一身道袍,看着仙风道骨,道:“皇爷,此道观非二十万两白银不可。建成之后,有敬天法地之局。三清道尊定会庇佑皇爷福寿安康。”
弘治皇帝有点虚胖,三十五岁的白胖子,精神振奋的道:“那就要有劳道长和裴大师费心。”说着,颇为期待的看着张昭,“子尚,京师纺织厂明年的利润如何?”
张昭一听就知道弘治皇帝过个年就囊中羞涩。他年前给弘治皇帝送了二十七万两白银啊!慷慨的应诺道:“纺织厂利润在今年应该能达到五万元。臣愿为陛下分忧,监造香山道观。”
裴贯中和张昭打过交道,他反正就是个“技术人员”,不管建造费是多少,他的好处都是恒定的。就算天子知道也不会怪他贪婪。对张昭这个提议默不作声。
道士崔志端却是心里磕碜一下,神情和熙的表示担忧,“张伯爷为国征战劳累一年,建造道观事务繁琐,我恐劳烦老张伯爷。”
建造一个道观那里要二十万两白银?他是打算利用皇帝急于向鬼神祈求健康的心理狠狠的捞一笔。这位陛下时日无多啊!换一个皇帝上来还会这般信任他吗?
张昭道:“为君分忧有什么劳烦不劳烦的?”说着,对弘治皇帝道:“陛下,臣一定会用心监造,确保三清道尊能感受到陛下的诚意。”
弘治皇帝微微一笑,点头道:“好。”拿起茶杯喝茶,道:“子尚今日进宫来所为何事?”
他的“小舅子”干的一些狗屁倒灶的事,他心里很反感。但看在妻子的面上无法去深究。此事他还没想好怎么处理。所以,张昭进来这么半天,他都没问。
但终究是躲不过去的。这事需要他做一个裁决。
张昭道:“臣在京西北由裴大师设计的新府邸落成,值此早春之际,府中园林景色优美,湖光山色。臣斗胆请陛下移驾,微服去臣府中游玩半日。臣亦准备好美食,恭候圣驾。”
弘治皇帝一愣,随即仰头一笑,“哈哈。好。子尚如此自夸,朕当去饱览湖光山色。”
…
…
弘治皇帝的命令一下,却是让宫中不少人跌破眼镜。张昭居然不是来告状的?
坤宁宫中。
张皇后穿着淡紫色的宫装,正在逗弄一只兔子,身边有女儿永嘉公主陪着说话。宫女、嬷嬷们在房外侍候着。
张皇后看似很清闲,其实早就在关注乾清宫中的动向。自打报纸出现后,后宫之中的女人们本就闲极无聊,更是京中各种报纸的忠实读者。
这两天张昭在真理报上大骂张鹤龄,张皇后岂能不知道?
一名嬷嬷快步从外面进来,在张皇后耳边低声几句。张皇后讶然的道:“去京西了?”
永嘉公主穿着长裙,粉雕玉琢的小姑娘,美丽无端,好奇的道:“母后,谁去京西了?”
张皇后笑眯眯的摸一下小姑娘的头,“说你父皇呢。”对身边躬身候着的嬷嬷道:“继续关注着。”
那嬷嬷行礼后退下。
张皇后美目中带着几许冷意。她向来是很维护弟弟的。事情错肯定是错了,但张昭在天子面前所请太过分的话,她必定是不依的。
第六百零五章 出乎意料(中)
弘治皇帝微服出宫,并不会惊动文官们。轻车简从的带几个侍卫、太监跟着张昭的马车出西苑、安定门直奔京西十里的新秦伯府。
随着京师越发的繁华,人口增多。京师九门城门各处的关卡早就改为崇文门模式。即“抽查”、“抽税”的模式。否则,根本就查不过来。
数俩马车顺着京城外四通八达的水泥大道绕过小安镇、新军集抵达张昭的新府邸。
这座府邸往东一里多就是新军营的大营,张昭住这里正合适。按照原本的计划,这座占地三千亩呈“??”型的府邸将于弘治十六年中修建完成。
但硬生生的拖延到年前才算建筑结束。这倒不是说张昭没有银子投入或者大明基建公司不卖力而导致延期。纯粹就是工期比较长。因为图纸上是三千亩,实际上面积更大。
张昭侵占京西良田,自然是被人骂过,被御史弹劾过。不过这对他而言倒没有什么损伤。
就如同寿龄侯张鹤龄干出如此荒谬的事情出来:元宵节放火,京师里居然很平静。这叫习以为常。
而在大明朝有不干坏事的武勋吗?
你要这清名想干什么?
府邸门口,管家丁冲早早的带着几名仆人等着。见车队到来,躬身道:“小人见过老爷。”
他原本负责美食镇中的知行酒楼,被婉儿专门调来当管家。这座新府邸实在太大。外头需要得力的人手来管理。而丁冲的能力还是颇受认可的。
张昭道:“嗯。你带着人跟上吧。通知夫人一声,让厨房里准备酒食。”
真理报上是王小娘子配合,美食镇那边是陈夕凤在派人组织告官、士卒护卫队。新府邸这边是婉儿、方晶在忙碌。算是一次妻妾小动员。
弘治皇帝到他府中,自然是要新秦伯夫人婉儿带人奉上美食。她若是不来拜见反而是于礼不合。
张昭将弘治皇帝带到府中湖边一栋六层楼高的小楼中,登高望远。但见府中园林在早春之中如同披着一层浅浅的绿色,湖水沉寂,光滑如镜。
“嚯!”
弘治皇帝被张昭和太监张雄搀扶着上楼,登临高楼之后,在张府的仆人们来来回回的点起熏笼、香,上茶、瓜果、点心之时,忍不住赞叹一声。
这并非弘治皇帝眼皮浅。好吧,确实如此。他还未见过如此绚丽、庞大的园林。说起来,皇帝是天底下最大的boss。
但弘治皇帝真心是个苦逼孩子。幼年时就不说了,刚认个皇帝爹,妈就死了。然后躲在周太后的羽翼下战战兢兢的长大。成化朝末期还有换太子的风波。
最终还是泰山地震,把要换太子的成化皇帝给吓阻。等到登基之时如同老黄牛一样卖力的干活。
明朝的政治体制,真正做事的其实六部。甚至连阁臣都是干“务虚”的工作。但对皇帝而言,他就算是个吉祥物,也对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啊!
何况弘治皇帝是真切的参与到治理天下之中。为北边的鞑靼人犯境而忧愁,为百姓受灾而焦虑,自省。为朝廷赋税不足而削减自身用度,克己为国。
眼看着大明中兴,他稍微懈怠,宠信宦官李广。结果这位太监因天雷而自杀。他以为这是上天的警醒,再次卖力的“干活”,治理国家,夙兴夜寐。
此时他自己都感觉有些油尽灯枯的感受,不得不信奉鬼神以求能延续生命。
在他的一生之中过惯“苦日子”,连京师都没有出过。这两年还是张昭给他进奉大量的银子,他才有闲钱修建养心殿、修缮西苑园林、修建万寿宫。
但如此精美、占地辽阔的园林,他还是第一次见到。
张昭心里倒也坦然,转身从身侧的长随丁赞手里拿过望远镜递给穿着一身水蓝色绸缎棉袄的弘治皇帝,“陛下,臣为你指一下臣府中的各处景观。”
他的银钱来路,弘治皇帝基本都知道。要说有没有以权谋私的地方,有肯定是有的。但在明朝而言,这钱算是干净的。
另外,他很清楚弘治皇帝,后面的正德皇帝,这父子里其实对下属都还不错的。别看正德皇帝评价不高,但只是胡闹而已。他杀刘瑾还是因为刘瑾“被谋反”。
“行啊!”弘治皇帝欣然的拿起望远镜,站到阳台上,隔着玻璃饱览张昭新府邸的初春风光。
这边正介绍着,跟着来的裴贯中在大桌子上铺开张府下人送来的图纸。崔驸马、萧敬两人听他指点。
一边喝茶,一边介绍美景,张昭手指着西边一处明显和府邸中心隔开的园林,且这片园林四周并没有围墙,“陛下,你看那边的园子,取名燕园。臣准备将其捐献出去,用作治学之用。”
“哦?”
弘治皇帝的反应和太子朱厚照初次听闻时一模一样,惊讶的道:“子尚这是为何?”
这片园林山环水抱,湖泊相连,更有湖水古树。还有湖心岛,长堤,建造的相当精美,风景宜人。他看着都想去居住数日。其造价估计不会少于十万两白银。
张昭笑道:“臣去年曾在报纸上呼吁要重视数学。这是所有知识的基础。所以臣准备在燕园这里打造一所大学,研究数学、经济学等学问。如此美景正适合做学问,全部给臣圈起来实在太可惜。”
弘治皇帝对张昭和河东派的恩怨有所了解,微笑着点点头,“也好。”
张昭再道:“陛下,你看燕园的西北侧,那里是整个京西山水的精华之地。沃野平畴,澄波远岫,绮和绣错。臣已经用国泰商行的名义将此地圈起来。陛下可有意在此地建造皇家园林、避暑胜地?”
弘治皇帝顿时来了兴趣,手里拿着望远镜,道:“子尚,造价预估多少?”
…
…
张昭在这里和弘治皇帝说话,并没有避讳他人。能登上这栋楼的人都是他和弘治皇帝的心腹。
崔驸马没怎么听裴大师吹嘘他的设计何等之精妙,一直留意着张昭那边的动静。听到张昭的话,心里禁不住感慨,“我去。张子尚这才叫大手笔啊!直接是鼓动天子修建皇家园林。这占地得多少,耗费是多少?”
这才是大手笔的贿赂啊!这才是办事的水平啊!
接下来,就该说一说寿龄侯的事了。
第六百零七章 出乎意料(下)
六楼高的半圆形阳台上,初春的日光透过玻璃照进来,视野极其开阔。
张昭并没有任何的迟疑,也没有刻意的去向弘治皇帝行礼,道:“陛下,预算臣一时间也估算不出来,应该不低于五十万两白银。臣想以国泰商行的名义来投资建设,就如同西苑中那样,拉动京师的内需,普惠百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