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张昭不以为意,推敲着今日的武英殿之行。

    稍后,便有人带张昭前往武英殿中。

    …

    …

    按照明朝的政治制度,早朝在正统皇帝时就逐步沦为一种仪式,而成化帝口吃,更是令早朝变成走走过场。

    至于,类似冬至、元旦在皇极殿中的大朝贺更加只是展现天朝上国的仪式。根据明史记载,弘治朝年年有外邦来朝贡。

    弘治朝的大事基本都是弘治皇帝在乾清宫的西暖阁中和重臣们商议而决。在武英殿中议事的时候很少。因为这意味着在朝堂中公开讨论。

    因而,腊月初二的早朝后,大批自认为有资格“看戏”的官员前往武英殿中。

    刘健、李东阳、谢迁三名阁老带着随从从文渊阁过来,从东华门进宫,横穿奉天门前的广场到武英殿中。见武英殿中的官员有些多,时年六十七岁的刘健脸上隐隐有怒色。

    “这是怎么回事”

    首辅开口,武英殿中等候着看戏正在相互交谈的官员们顿时安静下来。弘治朝的“三贤相”的名气比“三君子”的名气大得多。而三贤相的核心便是这位刘公!

    按理说,按照明朝文官们的尿性,根本不存在“权威”这种说法。张居正那么牛逼,“吾非相,乃摄也”。还不是一堆人搞他的黑材料,打黑枪

    他们天然有一种反对权威、不盲从的精神。但是,刘首辅历仕三朝,弘治元年入阁,帝师,如今的首辅,每有所奏帝无不从。这点场子还压不住他就白混了。

    刘健横扫众官员一眼,道:“和太子学业相关的人留下。其余各人回衙门做事。”

    没错。今日议事的主角根本不是张昭。他只是附带产物、导火索。真正的主角是太子朱厚照。其议题是太子的学业。这才值得皇帝和重臣们协商!

    武英殿中的官员们纷纷离开。只剩下七八人还在殿中。刘健站在御座之下,满意的闭目养神。片刻后,净鞭响起,弘治皇帝从殿后转进来。升座群臣参拜后,弘治皇帝道:“把太子和张昭叫进来。”

    司礼监太监陈宽亲自去跑腿。殿中的群臣则是神情不一。因为,弘治皇帝的表情太温和,根本不像生气。

    弘治皇帝经常召见大臣。在殿中的三位阁臣,英国公张懋,保国公朱晖,驸马都尉崔元,吏部尚书马文升,左都御史戴珊,翰林学士日讲官王华、王鏊这都是经常面圣的人。

    弘治皇帝对太子的学业重不重视,他们心里有数。非常重视!奈何皇帝精力有限,操劳国事的同时不免放松对太子的管教。再就是,太子有张皇后宠溺,实质性的处罚并不多。




第九十八章 高估了武勋集团
    面对谢迁的质问,张昭感受到压力。这毕竟不像他在看网文,而是活生生的人站在他面前问他。谢阁老手握大权,足可一言定他的前途、生死。

    张昭平静的道:“学生知道。但是,足球和蹴鞠不同。”

    以张昭的历史水平,他知道个屁。这是昨天曹朗来拜访时给他说的。是以,他心中有底。

    至于说祖制,朱元璋定下来的规矩多着呢,有几条、几个人在认真执行比如说,明太祖规定的剥皮充草的数量是多少这会大殿中的几位都得算上。

    阁臣是不需要贪的。地方上的督抚夏冬两季要送冰敬之类的。这都是默认的灰色收入。否则,靠老朱家那点俸禄怎么养家糊口、官场交际

    当然,张昭不能在明面上这样去反驳谢迁。那是骂皇帝的祖宗。性质很严重。他绕了个圈。

    谢迁不以为然的呵呵一笑,“如何不同”

    张昭道:“首先,两者的游戏规则不同。可以说足球脱胎于蹴鞠。其次,足球的跑动距离和蹴鞠不同。足球需要大量的跑动,复杂的配合。而蹴鞠以炫耀技巧为主。最后,学生所进献的足球,乃是练兵之法。”

    蹴鞠,对于现代人而言有些陌生。看过电视版的《水浒传》吧高俅那花式踢法就是的。总而言之,就是对抗性、移动距离、激烈程度不如足球。

    至于说这是汉时军中练兵之法,并非张昭闭着眼睛瞎扯。汉代班固说:以立攻守之胜者也。

    唐朝颜师古说:蹴鞠,陈力之事,故附于兵法焉。

    明朝可没有百度。这都是曹朗告诉张昭的。

    …

    …

    谢迁根本懒得和张昭做辩论,正要请圣裁用大势碾压,马文升忽而出声。

    马文升时年七十四岁。老年人思想陈旧,不容易接受新东西。对张昭蛊惑太子玩游戏有些不满,这时见张昭还在强辩,冷不丁的道:“本官在兵部十一年,为何不知此练兵之法”

    弘治皇帝当初继位时,内廷以怀恩公公浮天下之望,怀恩到宫中时,弘治皇帝亲自出迎。而外朝以两人得天下之望:王恕、马文升。两京十二部,独有一王恕。

    马文升则是以左都御史,提督十二团营。于弘治二年转任兵部尚书。土木堡之变后,于谦以兵部尚书的身份,统领着明朝所有的军事力量。后来和石亨共享兵权。

    虽然他最后被冤杀,但自他开始,兵部尚书的权力就开始上升。而本该统领军事的五军都督府权力下将。马文升是弘治朝的在军事上的话事人。

    他一直以来都是弘治皇帝信任的重臣。

    张昭侧身对着马文升,首先看到的是一位老者。话说弘治皇帝就是喜欢用老臣啊!弘治三君子的年纪都很大。而明朝前面的皇帝喜欢少年英才。

    明朝两百多年,文人最高成就的达成者:连中三元的商辂商相公就是在中状元四年后入阁,时年三十五岁。

    “学生敢言于兵部。练兵之法分为练习体力、技战术、纪律。足球游戏,上下半场各三刻钟,跑动距离可达二十里。

    这对于将士们的体力是极大的锻炼。而且,寓教于乐,比单纯的跑步更有乐趣。”

    马文升不爽归不爽,他一代名臣不至于对一个青年搞颠倒黑白、强压那一套。见张昭说的有点门道,微微沉吟。然而,他并不信一场足球赛能跑二十里。

    张昭给朱厚照使个眼色。

    昨天朱厚照派人来问他怎么配合他的答复是:见机行事。实在是他没法给朱厚照透漏他的计划。而此时,就是时机。相信以朱厚照的聪明,知道怎么说。

    朱厚照早听张昭说过练兵的法子,在一旁跃跃欲试,这时欢喜的道:“父皇,张舍人说的是对的。

    练兵之法,首重纪律。鸣鼓而进,前面就是刀山



第九十九章 局势再变
    翰林侍讲学士王华看着殿中的张昭,心里摇头。

    他性情敦厚,但能考中状元,他的智商能差吗

    张昭的策略他看的出来。但不得不说,这有点异想天开。没见本朝的勋贵成国公都在学文士吗

    武勋们与国同休,子孙享受着荣华富贵,早不复祖宗的血勇。在政治上和文官集团争雄的想法早就熄灭。

    现如今,真正和士人们争锋的是宦官集团。真以为成化朝的大太监汪直在乱整文官吗后面是天子的默许。

    儿子(王守仁)今天早上出门前还给他说张昭必有脱困之策。但现在看来:一念之差,满盘皆输。

    到底还是太年轻啊!

    …

    …

    李东阳留意到张昭的小动作。

    事实上,此时能站在武英殿中的都是人精,对张昭这“幼稚”的想法都能看穿,区别之在于时间的早晚。

    昨夜里,他族弟带来张昭的答复。

    他问:“宫中鼓声、足球,到底怎么回事”

    张昭答:“足球是练兵之法。鼓声是宫中倾轧的缘故。”

    他大约明白是怎么回事。张昭大概想通过进献练兵之法在宫中自保。然而,朝中人人都看的天子有振作武备之意,为何无人在此事上投机

    究其原因,国朝军队的战力下降不比开国之初,如今京营、边军的精锐打不过蒙古人。

    李东阳轻轻的叹口气。年轻人想法是好的,但是没经过官场的洗礼,太过于稚嫩啊。

    …

    …

    谢迁侧身瞪张昭一眼时就看到张昭的“小动作”,心里嗤笑一声,见李东阳有说话的意思,抢先道:“陛下,张昭诱导太子嬉游。臣请将其逐出东宫,夺职、仗责,以儆效尤!”

    李东阳看到弹劾张昭的奏章,就知道天子必定会召见太子当面问询。所以,他根本没有急匆匆的去通知张昭。而是稳当当的叫李教谕居中传话。

    李东阳看得出来,谢迁当然看的出来。他票拟的意见写的重,那只是个姿态。这会真处理的时候,自不会还要求将张昭下狱。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事情到这一步,那已是白刃相博。

    张昭深深的吸一口气,压住心底乱七八糟的想法,靠人不如靠自己,对御座上的弘治皇帝躬身行礼,朗声道:“陛下,臣愿以此法练兵。证明臣所言非虚。”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你谢迁总不能颠倒黑白吧营造大势不成,他也只有博一把!

    李东阳半步脚都迈出来了,这时脑子急转,顺势道:“陛下,既然张昭愿意去练兵证明自己,可令他不再随侍东宫。届时,若兵未练成,证实为虚言,两罪俱罚。”

    李东阳还是有回护张昭的心思。他这是在拖延时间。

    只要张昭出了东宫,谢余姚还好意思盯着他至于,练兵验收的问题,总归是有办法。他相信张昭敢“献计”,足球应该是可以增加体能的。

    一直站着没说话的刘健走出来,断然的道:“臣以为可行。”谢迁的想法他知道:不能让东宫好武事。但他不想管。

    这并非是没有远见,而是一代皇帝有一代皇帝的喜好。譬如:宣宗喜欢斗蛐蛐。还不是明君本朝天子独宠张皇后,一样是明君。这是细枝末节。

    而且,等太子继位,他那时早就致仕。自有后来者“约束”太子。英宗皇帝亲征的后果如何,史书上写的明明白白。

    …

    …

    弘治皇帝高居于御座之上,目光看向兵部尚书马文升,“马卿以为呢”

    马文升说道:“臣以为试试也好。”

    弘治皇帝点点头,从谏如流,定夺道:“那便如此。”目光落在张昭身上。其实,太子转呈上来的练兵条陈,可不仅仅只是用足球练兵,而是一套练兵的办法。他期待张昭能帮他练出一只精兵来。

    &n



第一百章 反打脸
    如此紧张的形势,张昭也不去纠结这两位武勋为何突然“翻脸”,脑子高速运转,再次向弘治皇帝躬身行礼道:“陛下,臣申请留在京中练兵。否则,练兵效果如何,陛下何以得知

    臣绝不做欺君之辈!愿立军令状,一年之内练出一支精兵。并向谢阁老证明足球可以为军中戏,可以增加士卒们的体力,是一种练兵之法。”

    武英殿中的群臣瞬间目光落在张昭身上。

    这里的重臣都是“老狐狸”,就算吃惊也不可能发出声音。全都审视的看着张昭。以一介书生之身去操持武事,在一年的时间内练出精兵

    这谁会信他能成功

    “张昭!”朱厚照扭头去看着身侧的青年,感受着他的决心,心中震撼。这并非是对张昭以文人练兵的震撼。他才十来岁,且对张昭的能力颇为认可,没有这种情绪。

    而是,明摆着保国公、崔驸马两人在打压,张昭选择了决然的反抗,在天子面前立军令状!这不屈服的斗志,置诸死地而后生的勇气令他震撼。

    李东阳颇有些无奈。

    立军令状!这是随便立的吗他都帮张昭把局面缓和,回头糊弄糊弄就好。但他能怪张昭吗不能。若非如此,就要被保国公和崔驸马联手踢到边疆去了。

    保国公朱晖和崔驸马就是“随口”打压下张昭。见张昭愿意立军令状便不再继续,免得引起皇帝的反感。当然,届时若兵练的不好,他们可不会客气。

    马文升无声的笑一笑,此人勇气可嘉。对张昭的看法倒是略有变化,奏道:“陛下,张昭所言可行。兵部上个月调天-津卫所兵进京补充团营。可调一千人给张昭训练。”

    弘治皇帝看向三名阁臣和英国公,“诸卿以为呢”

    四人都无异议。张昭都敢立军令状那还能说什么首辅刘健作为代表出列道:“君前无戏言。张昭愿意立军令状,那就留在京中练兵。可令其暂时署理该千户所有事宜。”

    弘治皇帝点点头,目光落在张昭脸上,温和的道:“张昭,以一年为期,朕等着看你练兵的结果。若有成效,朕不吝封赏。”

    至此,尘埃落定。

    …

    …

    张昭的结果还是不错的。他身上还挂着八品的勋卫散骑舍人,只是不再随侍东宫。只要,他能在京中把兵练出来,军令状就不是问题。这可是在谢阁老的“攻击”下取得的结果。

    但是…

    张昭要的不仅仅是顺利“脱身”。从他的角度来看,脱离东宫就意味着失败!

    废话,一个生员走仕途,走文官路线,那等着沉沦下僚吧!一辈子就干八品、九品的杂职官。而走武将路线,张昭没有武艺、家世,能混出来

    张昭朗声道:“臣谢陛下隆恩。臣请陛下恩准,以太子为这只新军的首领。臣只专注于练兵。”

    马一哥虽然发话,兵部会调拨士卒给他。但是,练兵不仅仅是要兵源,还要军需、军饷、驻地。这些都需要去沟通,扯皮,索要。而看情况,五军都督府会为难他。

    他需要一个旗帜挡在前面,应付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张昭说得明白,弘治皇帝当了十三年的皇帝心里也清楚,但略微踌躇。他儿子的性格他还不知道挂这个名,只怕会天天往练兵场跑,荒废学业。

    朱厚照见弘治皇帝金口玉言确定对张昭的“处罚”,心里正轻松。这时听张昭这么说,顿时心里乐开花。这就是张卿给他说的帮他捞点好处正合他意!当即,抢着道:“父皇,儿臣愿意。”
1...2526272829...2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