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婉儿和方小娘子两人给刘二狗护送着回南口村中。张昭要婉儿会去查查帐,盘点下他的家底:卖酒有数月,累积了多少资产他需要用银子。
另外,要叫庞大郎带些靠得住的“护卫队”(家丁)过来。
一个好汉三个帮!张昭可不认为他单骑入营,凭借着一个千户的名头就能让那帮卫所兵心服口服,乖乖的听他的命令玩命操练。那怎么可能
这就和明末时,文臣任督师要带督标营一样,没有自己的武力就没有话语权。
至于为何要方小娘子跟着婉儿一起。昨晚和婉儿耳鬓厮磨说悄悄话时,张昭道:“别把二哥当成渣男啊。你都回家里去,她留在这里算什么”
婉儿取笑道:“二哥,你口不对心哦。方姐姐不漂亮吗她可是官宦人家的小姐,甘愿给你当小妾呢。”又娇羞的小声道:“二哥,你不是老说我年龄小吗方姐姐只比你小几个月呢。”
“你想哪里去了!再说,官宦小姐有什么了不起二哥回头弄个公主回来当小妾。叫她天天喊你姐姐。过瘾不”
婉儿噗嗤娇笑,漂亮的杏眼妩媚无端,娇嗔着拍张昭,心中情绪莫名的轻快。
张昭现在想着婉儿昨晚那愉快的表情还觉得想笑。李小婉哦!摆摆头,在书桌边写了两封拜帖。一封给曹朗,感谢他前日的提醒,约好过几日一起吃酒。
一封给县衙里的林典史,约定晚上来家里吃酒,商议事情。
张泰平打马出去送信。韩娘子和谭大娘准备着晚餐。夜幕降临后,张泰平带回曹朗的回信。此时,林典史已经到来。腊月时节,县衙里都封印。他正清闲着。
若是在边远小县,一县之典史,那也是握有一地的刑侦大权,这个时候请他吃酒的人少不了。但是宛平县的典史在京城中那就是不入流的小官。
林典史本命林文宁,四十二岁的年纪,皮肤给太阳晒的有点黑。一张马脸非常不符合此时的官场审美。他穿着青衫,头戴儒巾,和张昭在书房里喝茶。
林典史和张昭算是不打不相识。他的内弟方差役现在还在南口村中避祸。连带着他的小妾都不敢出县衙门。他坏了寿龄候的“大计”,有官身没事,这姐弟俩可容易被杀!
寿龄候行事极其的肆无忌惮。杀个把平民对他来说只是件小事。
林典史微笑着道:“张舍人此举借练兵为由跳出东宫这是非地可谓一招妙棋啊!既能躲避各方的算计,又可保持对东宫的影响力。我当日还替张舍人操心,现在来看,实在是惭愧。”
握草。这才是说话的高手啊!
张昭自己都不知道他下了一手“妙棋”。他当时只想练兵,让弘治皇帝帮他遮挡一二。还没有“升华”到这个战略高度。但此时他能否认么
当然不能!
 
第一百零四章 明星般的青年
冬日的阳光驱散着浅淡的薄雾。张昭一早出门,就见到门口等着的东宫禁卫魏把总。
当日,张昭乔迁新居,魏把总、刘瑾等人都来这里喝过酒。他们都认得路。
张昭奉旨练兵,再无须按时到皇城点卯,此时约是早上七点半。这个点见到魏把总令张昭颇感奇怪,“魏把总,你怎么在这里”
魏把总三十多岁的年纪,有着一把威猛的大胡子,看似粗犷实则不然。他穿着对襟长衫,笑呵呵的作揖道:“恭喜张舍人高升。下官等候在这里,是来给张千户送张帖子。”
张昭不动声色,笑笑,接过魏把总递来的名帖,是成国公次子朱凤的帖子。
魏把总赔笑道:“张千户,小公爷正在府中相候…”
张昭微微一笑,将名帖还给魏把总,道:“我还有点事。平安,我们走。”
他怎么会忘掉王公公的提醒魏把总就是成国公府的人。而此人趁着他不在东宫时将军鼓抬去给朱厚照踢球助兴,致使路过的阁臣听到。
这个是阴险之人。
他没兴趣去和成国公府的人虚与委蛇。怎么,给人打了一闷棍,还要接受对方的糖
魏把总给张昭晾在门口,叹口气,回去复命。
…
…
魏把总返回到位于宣北坊的成国公府中,和朱二少爷见面。
朱凤眉清目秀,二十多岁的年纪。在精美的小花厅中接见魏把总。他穿着月白色的文士衫,手里拿着乌檀木折扇,沉吟着道:“这么说,他不愿意为我所用”
魏把总低头道:“是的,小公爷。”
朱凤脸色阴沉,将折扇拍在桌几上,“不识抬举!没有我们勋贵的帮助,我倒要看看他一介书生如何练出精兵来”
他从小勤练武艺,打熬筋骨。骑得烈马,开得硬功。且熟读兵书,为的就是将来能在战场上建功立业。这文士装束只是装装样子而已。
张昭在东宫太子身边站住位置,那么置他这样有志于恢复祖宗武功的勋贵子弟于何处所以,他配合内官监太监徐智将张昭“赶出”东宫。
太子身边的“军师”、“知兵的大将”只能是他!舍我其谁
张昭在北虏上的一些观点确实非常有见地。他是识货的。若张昭能为他所用,成为成国公府派系的武将,这是最好的。但张昭竟然拒绝和他招揽。
他派出魏把总送去名帖,就是尽一尽人事。既然如此,那就别怪他不客气。
“他还没有去兵部确定拿那个千户所练兵”
“是的。”
朱凤冷声道:“给我盯着他。”
…
…
腊月初四,京城的大街上全是吆喝声。年节气氛浓厚。
张昭带着张泰平往城南而去。
见张昭出崇文门而没去棋盘街,张泰平不解的道:“少爷,你上午不去兵部吗别去的晚了,兵部那里就剩下老弱病残的卫所兵。”
张昭微微一笑,这也太小看兵部尚书马文升。说道:“这事不着急,我们先把准备工作做好。”他此行是去城南金吾卫的驻地见王公公的侄儿王武。
练兵这件事,首先要组建自己的核心班底。
林典史可以掌军法。王公公说他侄儿练得一身好武艺。这正是他所急需的人才。
主仆俩步行到
第一百零五章 张相公
酒馆中的众人,看着金吾卫中身手最好的男儿就这样跟着一个年轻的书生离开,纷纷猜测起来。
“这位张相公是谁啊听都没听过。你们有谁听小二哥提起过这人吗”
“读书人的事情,我们这些丘八哪里知道这小白脸装模作样的。唉,真搞不懂小二哥连卫指挥使的家丁都不愿意当,怎会愿意给他当手下”
“就是啊。太屈才了。这文人相公能有什么事无非是看家护院!小二哥这身手若是能去九边,至少能挣一个游击将军回来。”
众人纷纷附和,惋惜之意溢于言表。
柜台里的林寡妇娇笑两声,吸引众人的注意力,曼妙的身姿斜倚着,笑吟吟的道:“要说这姓张的相公,京城里不知道有多少。但最近要去兵部点兵的,那我倒是知道一个。”
酒馆里喝酒的众人多半都是军士或者他们的兄弟、朋友。这些人对士林的消息可能一无所知,但是世代为军户,对军中的消息却是非常灵通。有些人若有所思。
挨着柜台的小木桌处有人起哄:“林娘子,别是你看人家长的俊,所以猜出他的名字吧”
“哈哈。”酒馆充满着快活的气氛。
这时,有人恍然的拍着桌子道:“他粮的,我还真听到一些消息。前段时间兵部调天-津卫五千卫所兵入京补充京营。听说要选一个千户所成立‘新军’,仿照当年宣德爷的幼军旧制。”
“这就是了。我也听说过这事。负责新军的是一个姓张的秀才。莫非是此人”
“八-九不离十啊!看他刚才那气度:沉静、稳重。虽然看着年轻,只怕是深受东宫信任。”
“哎呀,这可是当面错过真佛啊。早知道这样,刚才叫小二哥提一嘴,把我们都带进新军多好。你们想,东宫太子的直属卫所,待遇能低吗”
小酒馆中的气氛就此转变。
林娘子晒然一笑,这帮货色!刚才还贬低呢!她可是只听几句就确定张相公的身份。
…
…
走在城南的官道上,寒风凛冽。明代的京城可不像后世繁华的帝都。在数十年后嘉靖年间修建的南城范围外的地界,基本上和乡村中没任何区别。
冬季空旷的田野中寂寥、枯黄,尽头有只剩下树干的树林。稠密的村落如同珍珠般点缀在这幅画卷中。
当然,南向的官道上依旧是人流密集、车马来往。从通州过来的货物源源不断的向京师汇聚。
张昭带着王武、张泰平回到南城时将近中午,在崇文门外找家酒楼吃午饭。
明朝时一日吃两顿饭,张昭可受不了。而对于美食他向来有追求。店小二招呼三人在二楼的雅间里落座。先上一壶五粮液。再切两斤炖得烂熟入味的羊肉。
青瓷盘中层叠着一大盘羊肉,切着小块,撒着孜然,热气腾腾。吃到嘴里质嫩滑软,油润肉酥。再配两个精致的小菜,大碗的刀片面热汤滚滚。
张昭和张泰平早上出门,来回二十多里路,这会儿早就饿了,吃的过瘾。而王武在金吾卫中当差手中没几个银子,美酒、羊肉在前,亦是大快朵颐。
张昭边吃边和王武聊着。
“可曾有表字父母可在家里几口人现如今住在哪里”
“我在家行二。张相公叫我小二就好。我父母都在老家庐江府中。我去年来京中投奔大伯,在金吾卫中外的小集市中住着。”
“嗯。这几日你先住在我家中吧。我打算年前就要将新军千户所的训练抓起来。”
“好的。张相公,我在卫中听说调来京师的卫所兵早被三大营和团营分光。你这会去兵部要人,只怕都是被人挑剩的歪瓜裂枣。可得留意。”
张昭笑着点头,道:“小二,你还不了解情况。第一呢,我在天子面前立下军令状,他们是不会给我闹的机会。但同样的也不会给我好兵。兵源的素质必定是平均水平。
第二,马兵部是海内名臣。他既然承诺,就不会在这上面玩花样。调兵是兵部的
第一百零六章 新的难题
伍庸伍朗中正在公房中悠闲的喝茶。别看外面大堂里如同闹市,吏员们忙碌个不停。但是真正需要他这个武选司郎中处理的事务其实并不多。
张昭跟在小吏身后进来,悄然的打量这位青袍官员,躬身行礼,一板一眼的道:“学生见过伍郎中。”
大堂前院里的议论声,张昭听不到,但是他心里有数。京师中数百万人中真正有几人看好他能练兵成功呢所以,他已经做好被伍郎中“刁难”的准备。
按照网文中的装逼打脸套路,伍郎中此时嘲讽他几句都稀松平常。
伍庸笑着从书案后站起来,招呼张昭落座,热情的道:“哈哈,张老弟,你怎么今日才来大司马早吩咐下来,调拨给你的千户所早定好。”
说着话,翻翻书桌上的文件,将张昭的敕牒递给他,“大司马担心你掌握不住这支兵马,将原千户抽调走。现只留两个副千户在军中。军中的职务你可以任意调整,兵部这里绝无问题。”
这就是全力支持了。
张昭倒是给搞的一愣,心里暗赞一声马文升做事地道,接过小吏端上来的茶,起身谢道:“多谢伍郎中。”
伍庸笑呵呵的道:“这谢什么这是我本分之事。这新军千户所算是交到你手里。驻地就在城北十里的军营中。在籍册上是1120人。实额800百人左右。张老弟还有什么要求可以提出来。”
张昭知道伍郎中说的是明军中吃空饷的现象。心里默默一算,大约七成左右。看样子明中期的局势还崩坏到要灭亡的程度。当然,伍郎中这话点的有点透。
张昭哪里知道伍郎中的想法他是打定主意:上面的“游戏”,他一个兵部郎中犯不着搀和。照着本部尚书吩咐的办事就行。
张昭道:“学生有两个心腹之人想要调进新军千户所中。这是二人的姓名、籍贯。”
伍庸接过来,见一个是宛平县不入流品的典史,一个是金吾卫中的士卒,痛快的应下来,“此事包在我身上。年前定然能将调动手续办好。”
张昭没想到此行如此顺利,和伍郎中道谢几句,拿着敕牒告辞离开。
…
…
兵部大堂的前院中,一帮正在苦逼等候的将校见张昭进去没片刻就出来,而且手中还拿着新的敕牒,顿时议论纷纷。
想想自己每日来兵部里等候,等着一个月一次的部选,人家直接进去,出来就是千户。这找谁说理去
满堂的目光都集中在张昭身上。
一名身材高大的将官忍不住出言问道:“敢问张大人是实职千户还是署理”
张昭心情甚好,对这浓眉大、相貌俊美年纪约二十七八岁的军官拱拱手,笑着出门。
一名老吏接话道:“朝廷有练兵的旨意,咱们大司马当然是全力支持,给的是实职千户。”
那军官仰天长叹一口气,“唉…”他仕途蹉跎,至今还是个百户。
大堂中一阵唏嘘声。
刚才张昭来的时候,众人怪话很多!羡慕嫉妒恨啊!十七岁的年纪,从正八品的勋卫散骑舍人直接跳到正五品的千户。谁心里舒服啊他们的官职是轻易到手的
然而,张昭这明摆着是要被朝廷重用:实职千户。很明显,新军练的好还会提升。这反而令众人没有多少负面情绪。差距太大啊!指不定张昭什么时候就成他们的上官了。
“唉!要说这张相公也是有本事的!被谢阁老盯上还能脱身。在武英殿上抓住机会立下军令状,得以执掌实权。一般人可没这胆魄,智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