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这是羡慕不来的。咱们去武英殿上面圣,腿不打哆嗦就算好的。还要玩脑子怎么应付的过来。张昭以文人之身去练兵,也是个带把的。”

    &nbs




第一百零七章 第一次聚餐
    张昭立下军令状练兵,第一步绝对不是制定什么完备的训练计划,这是书生之言,纸上谈兵。第一步是什么第一步应该是掌握这支军队!

    所以,张昭在赴任前要“收罗”人才,组建自己的“督标营”。要能在新军千户所发出自己的“声音”。

    好么,现在还没去上任,问题便来了。他的护卫队长庞大郎只能抽调出十名家丁。

    如果他是武将世家出身,家里的家丁都是武艺高强的战兵,可以直接充当中低级军官使用。那十人也足够。但问题是,他只是个小地主出身。

    这十名家丁在几个月前还是种地的庄稼汉。根本不知道军阵的事。

    “罢了。伯宁,你去把小二叫来,我要将千户所的兵额募满。”张昭将手里的书信放下。

    没有亲兵卫队当督标营,那他只能改变方法。新军千户所还有300余人的缺额,他想把这部分人数以募兵的方式逐渐补齐。当然,这会考验他的“钱包”。

    陈康应声出去。

    …

    …

    蒋太监府中。

    银作局太监蒋清神情略显疲倦的回到府中,他又在宫中当值近十天。蒋府的二管家在小书房中服侍着自己老爷。

    书房陈设雅致,名家字画、文物古玩因有尽有。炭盘里的火驱散着冬日的寒意。

    “老爷…”二管家将一碟入味的糟肉端上来,一碗白米饭,一杯五粮液。

    蒋太监坐在铺着坐褥的木椅中,小口抿着甘甜醇厚的白酒,再吃着家乡风味的糟肉,神情慢慢的舒缓。

    他是阉人,对歌舞、美色没什么追去。到他这个年纪,闲暇之余能享受一点口腹之玉,极其的惬意,放松。

    二管家服侍着蒋太监用餐,道:“老爷,我有个想法可以试探下张昭的态度。他年后就要和他的童养媳成婚,我听丁管事说南口村那边已经在准备。消息十里八乡都传遍。不若送一份重礼给他,看看他的反应。”

    蒋太监略一思索,端着酒杯,在蜡烛下看着自己的管家,点头道:“可行。你有什么想法”

    他一个太监,到他这个年纪所爱的无非是权势、银子。他亦不例外。只不过他习惯于与人为善,为日后多留一条后路。不久前他的同乡刘瑾和张昭“冲突”,他最终选择保持着沉默。

    这让他一直以来和张昭维系的关系出现裂痕。而张昭眼看着很得东宫太子的信任啊!

    二管家给蒋太监斟酒,道:“老爷,将南口村的庄子连同三百亩地都送给张昭。而且,事情得悄悄的做,莫让刘公公知道。”

    京城时下的地价,约每亩地八两银子。这就是两千多两,外加整个蒋家庄数百人口,算下来三千多两银子。这着实算一份厚礼。

    当日,内官监太监徐智给寿龄候的买命钱也不过两千两银子。

    蒋太监想一想,决断道:“好。你晚上去和他谈一谈。将我的苦衷说清楚。”

    这点魄力他还是有的。

    …

    …

    腊八时节,南口村中到处飘散着腊八粥的香味。下午时分,炊烟在清冷的寒风中袅袅升起。

    自张昭在村中开始酿酒、卖酒以来,整个南口村、东刘村的村民都受益。日子逐步变得殷实。往日里哪有这家家户户都在熬腊八粥的情景呢

    南口村东,约三四亩的荒地上一栋栋的院落拔地而起。分为酒厂、生活区、张府。

    新落成的张府占地面积约1.5亩,坐北朝南。水泥砌成的院墙环绕。府中建筑是青砖黑瓦、飞檐翘角的明代北地风格。因时间仓促,院落中还有些空地并未建设,留待日后。

    正中的正房大院中,婉儿穿着新的水蓝色细锦长袄,身段修长。明眸皓齿,明丽而娇美的小娘子。她正和方小娘子坐在大案边一起查账。朱大娘在一旁候着。

    周大娘送两碗熬好的腊八粥进来。两人便稍作休息。

    喝两口甜糯的粥,婉儿看看两位大娘,将精致的官窑白瓷碗放下,合上手边的账本,说道:“剩下的帐目明天再查吧。支出上大致差不多,但是耗费未免太多。可见我不在家时,有些人做事偷懒。

    周大娘,朱大娘,你们和吴叔、外面的几个管事商量,报几个名字上来,杀一杀这个风气。今天过节,你们都去休息吧。我和方姐姐说说话。”

    张泰平的母亲朱大娘上前,带人抱着账本出去。心里暗自咋舌。小姐这算数的本事未免太厉害!两天就查的七七八八。有人要倒霉了。如今少爷在给东宫练兵,官拜正五品。在这样的人家做事,是哪里找得到的

    周大娘作为内管家,家里的管理出现问题她有责任。应一声出去。

    方小娘子个头比婉儿还高,一米七的身高更显得她身段婀娜、苗条。十七岁的大美人穿着青色对襟褂子,明秀娇柔,细腰如柳,弧线高耸,娇柔的微笑道:“婉儿,真没看出来呢,你在家里这样被下人们敬重!我真是佩服你。”

    她出身于宦官世家,婉儿在家中的权威她住这几日哪里看不出来呢很显然,婉儿有管家的能力。而她并没有,否则母亲病倒后,家里不会弄得一团糟。

    婉儿轻轻一笑,明丽动人,这时才像一个小姑娘,喝着粥,说道:“方姐姐,我不严一点可管不住人。家里的开销就会像流水一样控制不住。二哥将家里交给我,我总要尽力。”

    方小娘子微笑着抿粥,道:“那得有真本事才行。”

    婉儿岔开话题,“方姐姐,你真的不打算年后留下来多住几天吗二哥前天回信给我,我们不用回京城去住,他要去忙练兵的事。”

    方小娘子眼睑低下,不知道该说什么。

    那日张昭回来,她因喝了点酒,把话说的急了。闹个满脸通红。但那层窗户纸算是捅破。而张昭却将她打发到南口村,其实不就是避免和她单独相处吗这算不算拒绝呢她不打算赖在这里。

    婉儿噗嗤一笑,“二哥不是渣男啊!”握着



第一百零七章 初入军营
    三大营和十二团营的驻地都在京城北面,离城十里处军营连绵。李幽当日离开京城前往九边时便眺望过军营。

    从天-津卫调来的五千卫所兵自十一月起便驻扎在城北的军营中。随后不断的补充进团营中。而预留给张昭练兵的千户所驻地改为军营最西端的位置。

    腊月十二日上午,新军千户所的门口,李、冯两个副千户带着十几名将官等候着。

    军营中旌旗在风中飘扬着。八百名士卒都得到通知,在营中等着出操、检阅。

    李副千户看着军营前的黄土大道,轻叹口气,低声道:“咱们这位新千户据说是深得东宫太子信任啊!老冯,你说咱们这样做合适吗”

    冯千户眯着眼睛笑笑,“那又如何在御前立下军令状的是他,又不是我们。”

    张昭的“故事”,京中军队系统内早就传遍。他们这个千户所的军官自然都打听得明白。

    两人正说着话间,就见黄土大道中约七八名骑士飞驰而来。骑士们在军营门口翻身下马。为首的是一名身材修长的青年。他穿着件白色直裰,容貌俊朗,风姿出众。

    李、冯两个副千户接过张昭长随陈康递来的敕牒,查验后,一齐躬身行礼,“卑职等见过张大人。”

    随着两位副千户的举动,身后的百户、镇抚们纷纷唱喏行礼。

    待张昭还礼后,李副千户寒暄几句,请张昭等人到军营中的议事厅落座。

    京营长期驻扎在京师北。这里军营并非军队野外露营时的军帐配置。而是建有营房、操场、食堂等设施。“议事厅”是原千户住处的大堂。

    按照大明朝的军中配置,一个千户所的军官配置是正千户一名,副千户两名,百户十人,镇抚二人。

    十四名军官外加张昭带来的陈康、王武、林文宁等七人汇聚在大堂中,依次坐下。

    李副千户笑呵呵的恭维道:“张大人,卑职和冯大人一同掌管着军中事务。每日是度日如年啊,就盼着大人您早日到来,我们好交卸掉这千斤重担。”

    张昭坐在主位中,安排陈康去接应随后就到的庞大郎等步行的护卫队员。微笑着道:“练兵的事情还要李、冯两位大人配合。还请李大人帮我介绍下诸位。”

    不管任何单位,总有一两个会搞交际的人。这种人在某些场合就是润滑剂。这李副千户显然就是这类人。他顺水推舟,让其帮忙熟悉下下属。

    听副千户李孟津介绍完千户所中的十几名军官,张昭心里大致有数,问道:“军中的训练是几日一练”

    李孟津答道:“大人,原本大家伙在天津卫中十日一练,到京中后改规矩是三日一练。前日接到大人的通知,我和冯大人已经令大家伙儿在营中等着。大人要检阅吗”

    张昭道:“行。你们去把队伍带出来,我看看队伍的情况。”

    没吃过猪肉还能没见过猪跑入营之后怎么掌控军权,张昭和王武几人商议过。第一次亮相很重要。他等会打算发表一篇简短的演讲,给士卒们讲一讲情况。

    …

    …

    张千户要点兵,十个百户纷纷将各自的队伍拉出来。约半个时辰后操场上八百人的队伍才算大致整齐。

    木制的高台上,张昭皱眉。这速度和他见过的天朝的军队差远了。要知道整队的速度,往往意味着若是突然被袭击后军队的反应速度。反应太慢,那就是渣渣。

    腊月时节,天空阴沉着。操场上冷风嗖嗖。李孟津吼了几句,将零碎的抱怨声压下去,高声道:“张大人今日履职,要见见大家伙儿的本事。勿要令张大人失望。现在,张大人要给大家伙儿说几句话。”

    按照明军正常的检阅流程,并没有向全军训话这个步骤。因为没有扩音器啊!主将想说也得全军听得见才是。张昭刚和李孟津打了招呼才有这安排。

    张昭走上前两步。看着操场中穿着“红胖袄”的士卒。800人大约和他读书那会儿一个高三年级的人数差不多。

    他正酝酿语句时,站在高台下正中的一名士卒忽而高声道:“我说来个什么人物原来是个书生!这位张大人,不管你什么来路,想要兄弟们卖力气,把朝廷过年的犒赏发下来再说!”

    “就是。”

    “发银子过年!



第一百零九章 暗潮涌动
    见场面堪堪被控制住,张昭站在高台中,当众询问起孙启栋等人究竟什么情况。

    现在是腊月十二日,年节将近。天子按照惯例发内帑犒赏诸军。十二团营、三大营都拿到犒赏。不管被上官克扣多少,底下的士卒多少能拿到些银子。

    但是,新军千户所这边没有任何的犒赏下来。他们是被调入京,外加原千户被调任,蛇无头不行,他们想要去讨要犒赏都不知道弄。满营都是一肚子怨气。

    张昭无暇多想,承诺道:“五日之内,本官会将朝廷的犒赏要来。都散了吧。”

    张昭不是中的主角,不可能他一承诺别人就欢天喜地的高呼。八百名士卒将信将疑的散去。要不是刚刚王武露一手,不知道多少人要说怪话。

    当然,当面不敢说,回军营的宿舍里各自议论起来。

    “娘的,这小白脸说的是不是真的”

    “谁知道呢孙哥,你怎么看”

    孙启栋坐在铺着茅草的床铺边上,拿药酒揉着硬伤,不耐烦的骂道:“还能怎么看没军饷你当个屁的兵啊!到时候没有犒赏我们再闹就是。”

    这一幕发生在军营的各处。新军千户所的士卒们,只是暂时按捺下心中的疑虑,张昭若不能兑现承诺,这潜藏的浪潮还会爆发!

    …

    …

    张昭带着心腹下属们从校场的高台返回他的千户府。

    副千户李孟津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快步追上来,满脸歉然的道:“张大人,张大人,我再三叮嘱那帮混蛋不要闹事。他们还是不听。这…”

    跟在张昭身侧的小黑胖子张泰平脸上浮起冷笑,忍着没出声。真够恶心人的。谁看不出来是你在捣鬼你这是装完逼后再来侮辱我们的智商吗

    张昭扭头,厌恶的看李孟津一眼。他原本以为这李副千户会配合他接收军权。不想就是他在玩花样。说道:“李副千户,你先回去。我这里要先商量如何拿回犒赏。”

    “诶,诶。”李孟津连连点头,脸上的笑容有点淡,张昭那厌恶的神色他当然看到。这相当于撕破脸。但是,你又能把我怎么样呢转身离去。

    将李孟津打发走,张昭克制着心里的情绪,和众人回到千户府中。现在还不是拉清单算账的时候。首先,得把天子发的过年犒赏拿回来,安定军心。

    王武、林文宁、庞大郎、陈康、吴臣、许澴伟等人分坐在大堂中。另有带来的亲卫将千户府的防务接管。

    气氛略显沉闷。练兵第一仗,出师不利。

    张泰平年少气盛,不乐意的道:“少爷,你怎么不拿下这个混账玩意以王哥的武艺,拿住他不是轻而易举。”

    这时候就显出少爷的准备工作啊!幸而招募到武艺高强的王武。否则,今天差点压不住场面。

    王武络腮短须,刚刚尽展身手,沉声道:“这事没这么简单。他一个副千户敢这么做,背后肯定有人指使。否则他敢和上官对着干再者,如今军心不稳,贸然拿下他只会搞出乱子来。”

    其余几人都是点头。

    林文宁作为唯一的文官,马脸上带着忧虑,说道:“相公,按理说天子内帑的犒赏会直接下发到京营中,根本不经户部的手。

    这只怕要找提督京营的成国公。但我们和成国公地位悬殊,贸然找上门去…”

    张昭摆摆手,道:“我去找成国公能不能见到他都两说。要打听清楚这件事怎么回事我们分两路行动。小二,你在金吾卫系统里打听打听。我带人去问问兵部武选司郎中伍庸。”

    兵部管着整个明朝军队系统的后勤供给,如果有猫腻兵部必然清楚。

    商议定后,庞大郎带人马在军营中安顿下来。由林文宁带几个人去找负责后勤的军需官询问情况。
1...2829303132...2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