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哦”
点将台上的众人不知道为什么英国公张懋要单独将张昭的新军千户所单独的拿出来说,但是等众人趁着皇帝思考时细看校场上的军阵,这就发现端倪。
人家英国公还真不是拍皇帝的马屁!
在这种二十万人的阵列中,远远看去,根本看不到每个士兵的容貌,但是军队的队列那可就是看的一清二楚。右侧的京营(三大营)阵型歪歪斜斜。
除了前面的宫中禁卫外,后面的士卒阵型简直就是乱成一团。京营的精锐被挑选出来组建十二团营后,被称为“老家”。老家的士卒全是辅兵。而且,这数万军士还时常被抽调给武勋们去干活。
什么种地,砌墙,打扫卫生,抗活,这都是行家里手。拿兵器打仗那就对不起,一窍不通。
马文升心里就是一声轻哼。他上疏天子要求考核诸将骑射韬略的原由就在此。
京营旁边的十二团营的阵型明显要好很多。十几万人的部队中,有近四万可以野战的精锐。站两个小时的列队,还是能看出来军阵中,横是横,竖是竖。当然,不是那么笔直了。
王鏊轻轻的点头。心里琢磨着,十二团营可堪一用。
在整个校场的最西边,有一个千人的阵列,在巨大的校场中宛若一个小豆腐块。但这一
第一百六十章 甫一出场
“咚!”
“咚!”
十几面巨大的牛皮鼓在光着膀子的力士的敲击下发出沉闷的声音。而随着这鼓声的节奏,校场中的二十万士卒开始动起来,大吼道:“哈!哈!哈!”
紧跟着鼓声一变,士卒们拉开距离,手中的长矛、大刀挥舞,做搏杀状,“杀,杀,杀!”呐喊声震天。
火铳兵,骑兵自然又是另外一番演练的模式。
随着营中将领旗帜的变动,各营的军阵开始变化。一队队的士卒们随着鼓点,看着各自将领的旗帜如潮水般跑步而去,迅速的摆开成战斗阵型。
营中将领们骑着马指挥士卒。更有信使往来,将情况上报到点将台这边。是以,高台上的文臣武将们,对校场分别演武的各部情况很了解。
“京营神机营请陛下检阅。”
信使来报后,负责主持检阅的英国公张懋传令下去,高台前旗帜挥舞,旗语很快就传下去。
京营阵列中的神机营则是组成战时的队列,在高台正中的场地中,轮番上前来,令天子可以将其阵势看得清清楚楚。
“京营三千营请陛下检阅。”
自明成祖朱棣起,将兵种组建成营。神机营就是纯火器部队。三千营是骑兵部队。而非是指的三千人的军队。五军营是步兵。
现在的十二团营,其实每营的编制下,都分别设有这三个兵种:火铳,骑兵,步兵。名字同样这么叫。是不是很神奇
一阵阵的声浪,一阵阵的喊杀声,诸军轮番上前。精锐和辅兵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弘治皇帝但凡有所表示,必然会引起山呼“万岁”的浪潮。
在“团体操”的表演中,一个时辰很快就过去,日头渐中。
弘治皇帝吩咐给群臣赐茶水。众人开始随意的交谈起来。御前也并不总是严肃的。
谢迁比较善于聊天,这时道:“看得出来京营的将士们用心了。虽然有很多弱兵,但其中亦不乏精锐。奋武营的五军营就进退有度,纪律严明。”
奋武营就是周都督周豫带的兵。他的步兵调理的非常好。刀手、盾手配合得当,队形严整。他们是上过战场的兵,队形不严整会被射死的。
马文升都难得的点点头,“嗯。”
京营中确实问题很大。但这是历朝留下来的积弊。其中确实有精锐。通过检阅很容易看的出来。
阁老和大司马说话,其他人哪有插话的资格刘健转身面向弘治皇帝,朗声道:“军中士卒依旧有血勇,可堪与北虏一战。臣为陛下贺!”
李东阳等人亦跟随着刘健道:“臣等为陛下贺。”
这并非是文臣们拍马屁。弘治朝的十二团营虽然糜烂掉,但真的是还有数万精锐。刘健刘首辅的眼光真不吹的!日后朱厚照的应州之战,靠的就是边军和团营精锐。
弘治朝之所以屡屡被小王子和火筛打脸,没有良将是很关键的因素。明军战斗力较开国时下降的很严重,野战不是蒙骑的对手。但打防御战还是可以和蒙古精锐拼的。
弘治皇帝颔首道:“诸军将士可用,朕心甚悦。”
以英国公为首的武勋们脸上浮出喜色。
尔后,弘治皇帝的话传下去,引的校场中顿时山呼“万岁,万岁,万岁!”
…
…
在这欢呼的浪潮中,位于校场最西边有一支军队始终没有动。宛若海浪中黝黑的岩石,经历冲洗却屹立不倒。山呼海啸、令人热血沸腾的声音渐渐的消失。
一名传令的骑兵信使往新军千户所飞奔而来,他在马上道:“天子有令,令新军千户所演武。”
“臣遵旨!”
张昭在马上行礼,勒住白马,回头看自己麾下的将士们,心中激荡。被他认为是
第一百六十一章 钢枪如林
鼓声响起来。
鼓点用的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分列式进行曲》。单纯的用鼓,一样是可以打出后世里那熟悉的节奏。
张昭单骑当先,骑在白马上,率领着新军千户所一千名士兵横穿点将台前的场地。
雄壮的白马步履轻健。马蹄轻点在地面上。哒,哒,哒。一步步的踩在军乐的鼓点上。马腿上的肌肉,随着走动就像是水流下来般。在这夏日的阳光中,鲜活而生动。
白马,将军,军阵,这军中的画卷就这样舒展开,吸引着校场中所有人的目光。
“向右看!”张昭听着鼓点,率先喊出口令,抬手敬礼。张昭在新军中已经废除“跪拜”军礼,改为近代式的军礼。
跟在张昭身后两米开外的警卫排、八个连队的军阵齐声高呼“一二”。
啪!
正在齐步走的士兵们换成正步。靴子重重的砸在黄土地面上发出整齐一致的声音。一千人同时的砸在一个鼓点上,地面在此时,仿佛都颤抖着。
…
…
校场中,十二团营奋武营的区域。
都督周豫全副武装的站在团营的旗帜下,亲眼目睹着张昭这个新军千户所以这种新奇的方式亮相。这是他若干年后的谈资:当年劳资就在场。
而此时周都督心里正吐糟张昭古怪的口令。光说还不练。张昭喊的“向右看”,哪有人向右看
同时,心里震惊难言。这一千人如同一人,那踏出的步伐仿佛是敲在人的心里,令人感到颤栗,随后热血上涌!
作为明军中的高级将领。他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战场之中,静止的列队,用长枪阵应对骑兵的冲击是相对而言比较轻松。而能在行进中保持住阵型,这是绝对是精兵。
想想看,将此时这一千名士兵手中的燧发枪换成长枪,在战场上突进,那会是何等令人热血的场面!长枪如林,追亡逐北。
…
…
高台上的弘治皇帝、朱厚照、太监们、文臣武勋们都明显的感觉到轻微的晃动。同时也感受到新军士卒们所现出的力量、精神,个个心中震撼!
但是,这还没有完。
哗。
在口号声,新军千户所所有的士卒将倚在肩膀上的燧发枪持着在手中,枪尖的刺刀刀尖向前。这是两个动作,左手握住枪管,燧发枪向前劈挂。这整齐的动作汇聚在一起,在空气中发出一声脆响,杀气腾腾!
正午的阳光照耀在钢铁的刺刀刀刃上,反射着刺眼的光芒。一个个的连队,一排排的士卒就这么在鼓声中以正步,雄赳赳气昂昂的横穿点将台前。
将他们的精神风貌,将他们青年的锐气,展示在皇帝、重臣们面前。他们就如同一股洪流,冲刷过众人的心灵。见之者,震撼难言。
如此军队,谁敢说他们是花架子兵谁又敢说他们不是精锐呢
“齐步走。”
“立正。”
看着新军千户所的士兵走过之后,远远的停留在校场的最东端。高台这里以太子朱厚照兴奋的声音而打破宁静,“张昭练的好兵。真是精彩!”
他已经想象着日后他骑在白马上的场景。骑白马检阅,真是帅啊!
弘治皇帝轻轻的点头,白胖的脸上已经带着笑容,张昭确实给他挣脸,没有辜负他的期望。拿起茶碗喝茶。他刚刚看的心潮起伏,嗓子有点干。
这一次谢迁没有起头说话。谁都知道他对张昭有些意见。在周围低声震撼的议论声中,弘治皇帝身边的这个小圈子里,最先开口的反而是吏部右侍郎王鏊。
王鏊赞许的道:“团营演武不错,新军千户所更是出彩。在下以为今日的会操,当以新军千户所为第一。”
马文升品味着刚刚过去的令人震撼的军阵,认可这个说法。张昭这小子有
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服?再打脸
礼部右侍郎焦芳在御前站了许久没开口,这时抓住机会出列,脸上带着嘲讽的神情,说道:“保国公真是好口才!刚才说骑兵一个冲锋就能让新军溃散而逃,现在又说新军在骑兵冲锋下稳不住阵脚。保国公是用嘴打仗的吗
另外,本官倒是有一事不明,想要请教请教。燧发枪的射程当日在万岁山试射,还有在兵部都有记录。你说的北虏弓手抛射能让新军稳不住阵脚。怎么稳不住”
焦芳这个人,非常有特点。这并非是说他的长相,而是他的个性。
此公是天顺八年的进士,翰林出身。成化朝时,听说纸糊阁老彭华算计他,放狠话说要他当不上翰林侍讲学士,就要拿刀在长安街上把彭华干掉。
众所周知,百官早朝时,必然要经长安左门、右门而入,然后在午门外等着。焦芳这时要真在怀里揣把刀,彭华真的会完蛋。这里可没有护卫力量。最终,彭华不得不将他晋升。
猛不猛
当然,焦芳最终在成化朝被贬到外地。但是,他凭借着才能,一步步做到如今的位置:礼部右侍郎。此时他已经六十七岁。他并不为朝中衮衮诸公所喜。
马文升就很不喜欢他。
这时,他毫不客气的奚落保国公朱晖。并非是为张昭出口气。张昭没那么大的面子。而是他揣测圣意,以图表现。希望得到天子重用。按照明朝的规矩,礼部侍郎可以直接入阁了。
…
…
保国公朱晖被张昭用事实打脸,强行分辨。大家顾忌他的面子没人说出口。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存在。
焦芳这就是直接将这层脸皮给撕开。
保国公朱晖给焦芳怼的哑口无言。他一时间说顺嘴,哪里记得起来燧发枪的射程这事脸上顿时是青一块,白一块。
焦芳趁胜追击,再嘲讽道:“保国公莫非是觉得新军将士手中的火铳都是烧火棍吗”
保国公朱晖心里大怒,也不再顾忌,驳斥道:“焦侍郎,你懂什么火铳打几发之后,枪管会发烫无法继续使用。而且,兵部生产的火铳质量参差不齐。
你以为队列走的好,临阵时就能齐射吗很有可能会因为士卒害怕、火铳的质量,打不出成片的杀伤。你懂个屁。单纯的火铳部队挡不住骑兵!
另外,本官打仗凭的是真本事,不是凭的嘴皮子。”
焦芳和保国公朱晖争吵,其他官员都在津津有味的“吃瓜”。
保国公这个人,像刘健、马文升都知道他是个“水货”。刘首辅的眼光是非常厉害的。否则,他何以能在纷杂的局面中屡屡作出正确的决断
而马文升一代名臣,历经地方多个职位。正所谓:宰相必起于州郡。他看人自有他的一套办法。曾国藩不就写过一本《冰鉴》吗书里面专门讲如何看人。
但是呢,他们有时候又不得不承认朱晖说的某些战场细节是对的。确确实实在军中摸爬滚打多年。
正当吃瓜群众们当中有人觉得朱晖说的有些道理时,一匹白马自校场远端飞驰而来。片刻后,负责调度的驸马都尉崔元过来道:“陛下,张昭请见。”
弘治皇帝神情温和,嘴角带着笑意,道:“嗯。叫他过来。”
张昭跟着勋卫散骑陈泰到点将台御前,他没穿盔甲,也没穿儒衫,而是穿着明军的红胖袄。以张昭的身高、比例,腰间系着束带。显得英姿勃勃。
“臣参见陛下。臣请陛下允许新军千户实弹射击演练。”
这话一落,在场的不少文臣武勋大太监们都是脸色古怪的看着张昭。
张昭这是知道保国公在质疑他吗随即又纷纷释然。很明显,这是张昭早准备好,要展示出来的内容。不过,看弘治皇帝的神情,张昭应当没有上报。属于“惊喜”。
马文升瞥了一眼保国
第一百六十三章 再次惊艳
新军千户所共八个连队。每个连队排列成三排,每排40人。连队中配备有鼓手、号手。随着尖锐的号声,燧发枪兵们开始演练三段式射击。
“砰!”
“砰!”
密集的射击,如同炒黄豆般的脆响,又如同瓢泼大雨一样将校场中的稻草人给击穿。
校场上硝烟弥漫。呛人的白烟飘散在空气中。
新军千户所的八个连队轮番上前演练实弹射击。转换间行云流水,赏心悦目。
奋武营中的几个都指挥看到这一幕,早就是惊叹难言。他们都是内行。根本不去管燧发枪破几层甲这种数据。燧发枪的有效射程早就测试过的。也不会去看轮转时各连队间衔接流畅。
他们看的是两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