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方小娘子坐在窗户边的椅子喝茶,娴静、娇滴滴的大美人,见婉儿看信看的俏脸微红,打趣道:“婉儿,是不是要当诰命夫人,心里高兴啊”
她多少接触过官场常识。张昭还没满十八岁。他的生日在四月底。这段时间再走结婚的流程,她看过张昭的生辰八字。这样的实权卫指挥使,前途无量!
根本不能当做正三品的武官去看呢。
李婉儿和方晶两个玩闹习惯,知道她看着娴静,大家闺秀,实则并不呆板,娇笑道:“方姐姐,二哥来信说婚礼的事。他说可能只有四五天的假期。那你怎么办”
婉儿的注意力全在婚礼上。二哥是正五品的官也好,是正三品的官儿也罢,都是将是她的丈夫、相公。
方晶明秀的俏脸顿时一下变得绯红,嗔道:“你们的婚礼,怎么说到我这儿”她的心倒是一下乱起来。她给张昭做妾已是定下来的。他这样出色,让她内心里的某些幽怨小许多。
…
…
夜色渐渐的降临。新军卫夺得会操第一,并获得奖赏的消息迅速的传遍京城,传遍京师附近。
这并非只是一次简单的“赏赐”。
四月一日的下午,司礼监太监陈宽、兵部尚书马文升、英国公张懋在西苑中张懋等阅试各营军官的骑射、韬略。结果出乎人的意料。许多将官,往往持弓不能发矢,甚至有堕弓于地者;及询韬略,俱不能答。
在这样的对比之下,张昭所训练出的新军士卒就越发显得璀璨夺目,引人注意。
而不同于明军内部对新军卫所展现出来战法的讨论,外界所关注的是一个官场新贵正在冉冉升起!
宣北坊,成国公府中。
成国公朱辅在书房中喝着茶,看着书。他们这些武勋世家,到明中期之后祖辈的血勇早就丢掉,开始转向儒学。
这并非兴趣使然。而是文官集团的力量越发的强大,勋贵们想要安享富贵,与国同休必须要作出妥协。从整体上而言,这个妥协就是放弃兵权!
“咚咚。”
“进来。”朱辅右手拿起茶杯抿了一口,就见自家的次子朱凤带着困惑的神情进来。“坐。有话就说。”
朱凤没坐,而是不甘心的道:“父亲,张昭的新军
第一百六十八章 请假
弘治皇帝喜欢在住处,也就是乾清宫西暖阁中召见大臣们议事。
刚刚处理完修缮边墙的事务,弘治皇帝略作休息,给三名阁臣刘健、李东阳、谢迁赐茶,在这个间隙中将张昭召进来。
这自然是让一干在乾清宫门房处等候召见的官员们发自内心的羡慕。这就是圣眷啊!
张昭进来后,按照规矩叩见弘治皇帝。
弘治皇帝坐在铺着竹垫的塌椅中,手里拿着茶杯,微笑道:“免礼。张昭,你今天求见,是有什么新奇的东西或者想法吗”弘治皇帝这是形成思维定势了。
张昭心里汗一个,他没准备当机器猫,随时随地的能从口袋里掏出东西来。他按照原定的想法,躬身道:“陛下,会操结束。臣想请几天假回乡中。”
这个问题其实很微妙。
张昭原本的新军千户所是隶属于十二团营的。给养由兵部直接交接。现在他的军队变成新军卫,按理说他要请假应该去五军都督府或者兵部。
这两个衙门,一个管调兵一个管出征。都算是直属上司。但是呢,张昭的新军卫名义上的首领是太子朱厚照。所以,张昭特意过来问一问。
他日后到底算那头的。而其实从他直接找弘治皇帝请假就明白他的心思。他宁愿给弘治皇帝直属。锦衣卫也是卫所啊,不就是给皇帝直属吗
弘治皇帝随口问道:“你请假回乡做什么朕听萧敬说,你会操结束的第二天就安排士卒恢复训练,同时打算在北直隶招募新兵。”
张昭解释道:“陛下,臣返乡和表妹成亲。”
这话说出来就令暖阁中气氛顿时轻松起来。李东阳的性格诙谐,笑道:“陛下,这假不得不给。”又问张昭,“子尚,你今日来是想请假还是想请天子赏赐”
弘治皇帝温和的笑起来。看架势是,张昭开口求赏赐,他就会答应下来。
张昭看着只有十七岁,在三十二岁的弘治皇帝面前是晚辈,在三个五六十岁的阁臣面前,那更加是晚辈。但他的灵魂是一个三十多岁的成年人,叫他卖萌他实在做不出来。
他当然也想给婉儿求个封赏什么的。生在这个时代,就无法脱离这个时代的限制。现代社会求婚,钻戒肯定是要的。然后,能有婚房更好。
而在明朝,女子的荣誉就在诰命上面。这就是所谓的“封妻”。弘治皇帝的性格,他大致摸的明白,待人仁厚的皇帝。这对弘治皇帝而言只是一句话的事。
但是,张昭人情世故还是懂的,这时福至心灵,道:“回阁老,学生是来请假的。”又道:“陛下,臣想请五天假。望陛下恩准。”他也想多请几天,新军那里确实丢不开。
首辅刘健这时眼睛微微亮了一下。真话、假话,到他这个境界,看一眼就知道。为“五天假”来求皇帝,张昭这可以算得上勤勉。一般状元、翰林们回乡的婚假是半年。减去往返的时间,也远超过张昭这五天假期。
弘治皇帝赞许的点头,道:“朕许你十天的假期。你等会去和太子说一声。届时叫他代朕去参加你的婚礼。”
嚯。
旁边的几名大太监嘴角都抽了一下。这真是天大的恩典啊!让太子去参加张昭的婚礼。这传出去那帮皇亲国戚要羡慕死。
张昭愣了一下,他还能说什么感激的道:“臣谢陛下厚恩。”
…
…
从东宫里出来,张昭神情还有点恍惚。朱厚照对去南口村参加他的婚礼很兴奋。一路返回新军卫中,召集军中将校议事,安排他接下来离开几天的工作。
&nb
第一百六十九章 道旁遇圣人
此章节?
第一百七十章 忙碌的婚礼(上)
王守仁作为新上任的刑部主事,这大半年来基本就没在京师待几天,都被派出去公干,在江北一带审案。新人嘛,就算有个状元爹,该干的活还得干。
他回京后听到的第一个劲爆的消息就是:张昭练出新军。所以在四月四日的上午他去军营找张昭了解情况。
以王守仁的智商,他是做好各种准备的。毕竟,张昭此人蹿起来太快,他同年中基本无人和他有交情,对张昭的印象很模糊。真正打过交道的反而是他的父亲。他父亲在东宫当老师,和张昭在去年时有接触。对张昭的印象一般。
但是,等他在道旁遇到张昭时,完全颠覆他的固有印象。回到京城中在晚上时和他父亲说起此事。
书房里的灯光明亮。王华刚应酬回来,舒舒服服的喝口温茶,道:“以科名而论,你确实是他的前辈。但既然他愿意和你讨论一个时辰的边事,你们谈的尽兴,平辈而论亦可。无须在意别人的议论。
张昭当面邀请你去参加他的婚礼,还下了请柬,那便去吧。我们家不能失了礼数。至于他为何对你一个刑部主事如此礼遇,日久见人心。”
四月六日的上午,王阳明带着两名仆人,备了礼物,骑马往京西的南口村而去。
事实上,张昭成亲的事在京中并不是秘密。御前的事情,向来没什么秘密可言。弘治皇帝同意让太子朱厚照出宫参加张昭的婚礼引起一阵阵的涟漪。
甚至有御史在上书反对,主要是皇太子的安全问题。而弘治皇帝就只有这一个儿子,大臣们怎么可能不在意
幸好时间距离张昭结婚的时间太短,不足以酿成官场上的风暴。
…
…
四月六日,南口村中。
京西这宁静的小村中,在今天似乎到处都充满着喜庆的气氛。鞭炮阵阵,村民们脸上带着笑容。小孩子到处乱跑,手里拿着糖果或者铜板。
而大量涌来的宾客们更是让这场婚礼显得不同寻常。村前村后,随处可见操着各地口音的宾客。有京中来的客人,有国泰商行、知行商行的经销商。
其中京中来的客人又分数种。第一是李教谕、张昭在顺天府学的同年曹朗等人。第二是勋贵子弟。都知道太子要来,谁府里不把自家子弟派来捧个场第三,李东阳的长子李兆先,焦芳的儿子焦黄中,宛平县徐县令等人。这都是和张昭沾点边的文官。第四,张昭的心腹、下属。
上午八时许,张昭在新府中见着来参加他婚礼的大舅子李廷德。李家来的其余几人都被管家吴春时挡了。
李廷德是婉儿的亲哥哥。婉儿的母亲,也是小张昭的姑妈早就去世。李父再娶,现在当家的是婉儿的后娘。有一子二女。一家人居住在卢沟镇中。
李父年高,无法养家。李廷德以杀猪为业,养育一家人。此人二十八岁,身材修长,容貌极其的英俊,剑眉隆鼻,面若细瓷,可谓是貌比潘安。这倒也正常。从婉儿日渐美丽的容貌可以看出来这一家子基因很好。
李廷德斟酌着,微微斜着身体,说道:“妹夫,我听说你的新军卫正在募兵,乙等兵每月都有五钱银子的军饷。你看我行吗”
张昭有点诧异,直白的道:“表兄的年龄有点超过,身体条件自然是合格的。但是我这个新军卫很快就要上战场,比较危险。”
战场上箭矢无情。刀剑可不认得你是谁。底层的士兵很容易牺牲。婉儿没说,张昭还是知道的。虽然快十年没联系,她还是关心着她的兄长。
血脉亲情,总是磨灭不掉的。
李廷德态度坚定的道:“妹夫,我不怕。我不能总杀一辈子的猪。有你的彩礼,够家里人生活一段时间。我想去闯闯。”他和一个姑娘好了许久,却没有彩礼钱娶她。
张昭想一想,点头道:“你回头找伯宁。编在我的亲卫队里面。”李廷德不想要浑浑噩噩的生活,他愿意帮一把。不过,为了安全还是放在亲卫队中。
第一百七十一章 举荐王守仁
千千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南口村东的张府新宅占地面积1.5亩,前院里的房间有二十三间,但在四月六日来说还是不够。宾客中略显拥挤。
知行商行的经销商们都是由董叙招呼,位于西二门处的院落。甚至不少经销商在门外站着,看着南口村的地势、初夏的风景。
董叙带着晋地的一名经销商到院落中,正在闲聊的一帮经销商纷纷站起来,打招呼道:“董掌柜…”
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张昭近日成为京中的“当红小生”,这帮商人都是听到风声的。没见“张府二锅头”的销售额又涨回来。而董氏父子深的张昭信任。
一个掌管着知行商行,一个掌管着国泰商行。他们这些经销商哪里敢怠慢
“董掌柜,方才京中又来了哪位大人物看着像老爷。”
董叙四十多岁的年纪,白白胖胖的,这时忙的满头是汗。团团作揖,“怠慢诸位了。方才来的是翰林王学士的长子,弘治十二年的进士,刑部主事王老爷来贺。”
“哦…”
这话引的经销商们一阵惊讶,接着还有争论声。
“如何我就说张大人虽然只是卫指挥使,但是朝中大人物都要巴结他。你偏要说什么文官武将。看到了吧”
“扯淡…”
董叙笑笑,带着商人式的圆滑,招呼几句再到门厅那里去候着。要是这帮人知道今天太子要来,不得炸掉啊!
…
…
小厅中,刚刚“劝走”张昭的王守仁喝着清茶,在厅中转悠着。
他的长随心里却是略有点不痛快。他家少爷是弘治十二年的进士,高中二甲第七名。区区一个卫指挥使和少爷平辈论交,就算占了便宜,此刻竟然真的不招待,简直是岂有此理
长随道:“少爷,咱们略坐一
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军卫抵达
朱厚照打量着王守仁,根本不为王守仁的话语所动。张昭在他心中的地位就是军事专家。张昭说这个王主事是名将,他就信的。再一个,本朝是有例子的啊!威宁伯不就是以文臣领军,最终成为名将
“王卿不必谦虚,我相信张昭的眼光。”
张昭笑笑,帮王守仁解围,“殿下,我们先去小楼中观景。”
不是说状元、翰林就一定是阁臣。成化朝和弘治朝的阁臣们太稳定了。大半的翰林们都是被压制到老。王华最终做到南京吏部尚书的位置上还算可以。
但是,王守仁的仕途就坎坷的多。
张昭的目光略微掠过朱厚照身边的刘瑾。这历史性的一幕,大概只有他自己知道吧!嘿嘿。
王守仁在正德元年触怒刘瑾被贬贵州龙场,然后悟道。心学开宗立派。等谪戍期满后,开始被提拔。直到正德十一年,兵部尚书王琼对他十分赏识,开始巡抚地方,带兵平定江西。至此,他才算是进入到明朝中高级官员的行列。
此时,王守仁已是四十四岁。而且,终此一生,他都未能进入明朝中枢,或者成为兵部尚书。除为父守孝三年外,一直在南方讲学,平叛。
从张昭这个后来者的角度来说,真的是明朝亏待阳明先生啊!这么天才、牛逼的人物,竟然没能在更大的舞台上绽放他的光芒!惜哉!痛哉!
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没有这些磨难,他还是一代圣人吗
王文成公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
所以,他今日特意在朱厚照面前举荐王守仁。希望不要再出现正德年间有大功而不赏的情形。
话说朱厚照这事办的很操蛋,竟然因为王守仁平叛太快,没有让他过瘾而不爽。这孩子后期三观很有点歪。
当然,现在他来了。他会矫正过来。
而说起张昭对王守仁的态度。遇着一代圣人,当然不可能是与其为敌,或者不交往,亲近是必然的选择。但这其中又有个分寸。不能搞成无事献殷勤。
每个人都是有自尊的!他有,王守仁也有。
所以,张昭只是在朱厚照面前推荐,直截了当的说这是“当世名将”。而没有到弘治皇帝面前去推荐。那样做,他和王守仁的关系反而会有裂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