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张泰平跟着张昭往城里走。那帮文武官员在游击将军府里宴饮,张昭自然是要过去的。

    这一路上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的监军张雄,穿着青布长衫,笑呵呵的落后张昭半步,道“张大人,上午苗逵苗公公来找过我,希望我们新军卫匀些首级给团营。”

    他可不像其他的监军,隐隐有凌驾于主将之上的态势。张昭本来就颇得天子看重,再加上这两千首级的大功,势必要更上一层楼。真封侯不是不可能啊

    所以,他要把位置摆正。

    张昭笑了笑,看着河边的城池,说道“那监军怎么答的”

    张雄亲近的道“嘿,咱们新军卫儿郎打出的战功,凭什么要分给别人咱家早就如实的将奏章给京中发去。”

    张昭就笑起来。

    张雄呵呵笑着,跟上张昭的步伐。气氛融洽。

    李逍遥在营地外和众人分开,去找因功升为骑兵连总旗的好友林同闲聊。

    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前亡。

    数日前他还陪着许哥缅怀死去的斥候队的兄弟们。这几日,内心里那股悲伤变淡。但这不代表着他遗忘。所以,他想要上战场杀鞑子给兄弟们报仇。

    他刚才在张相公面前说要立军功,只是为照顾大家的情绪。现在是大战之后,何必搞的气氛悲切

    河边的营地连绵,中午时炊烟袅袅。

    在交通恢复后,像瑞昌号的王掌柜等商旅早就启程离开。剩下还在营地中都是无家可归,等待救济的百姓。其中不乏妇孺。昨日陕西布政司的官吏们抵达后,开始登记造册,下发口粮、柴火等物资。所以才有此时的生机勃勃。

    林同正在河边营地外的小坡处坐着发呆,接过李逍遥递来的酒袋,咕咚灌一口,“鞑子首级点的怎么样了张相公决定咱们新军卫接下来往哪里打”

    李逍遥捡起鹅暖石往河里丢,道“打个屁哦。你想那好事张相公准备让我们在韦州整训。”

    林同知道李逍遥心里的痛苦,拍拍他的肩膀。因为,失去战友更强烈的痛苦,他也尝过。他的父母死在鞑靼人手中,而且尸骨无存。

    李逍遥喝着酒,道“别安慰我了。你不是安慰人的料子。你们骑兵连现在就剩二十来人吧相公的意思,将你们全部提一级,到秦兵团中担任军官。当然,整训时的表现很重要,能者上庸者下。你去不去”

    李逍遥在张昭身边当参谋,消息灵通。

    林同还未回答,只见毗邻河边的一个小帐篷中,一名二十四五岁许的妇人往河边走来。她穿着打补丁的粗布裙衫,盘起的秀发上插着木钗。

    黛眉杏眼,琼鼻如玉。很漂亮的妇人,丽质难掩。身段丰腴,将长裙撑起来,曼妙多姿。

    李逍遥眨眨眼睛。他大概认出来这美妇人是谁。正是当日他和林同在山坡出看到被鞑子抢到帐篷的那名妇人。李逍遥还没来得感慨,只见她径直的往河中走去。

    “我去。”

    林同一骨碌跳起来,喊道“闻娘子,你别寻短见。”那妇人却恍若没听见。还往河里走。林同快步冲过去,将要投河的美妇挣扎着给救出来。

    闻娘子浑身是水,瘫软在河边,呜呜的哭着,“奴家是不详之人,小哥儿救我做什么”

    林同扶着她的肩膀,咬牙怒道“你信那些人的屁话你受罪时他们没一个救你。现在来扯闲话。他们就是想你死你傻呀。你跟我走,到京城去。到一个谁也不认识你的地方,重新开始生活。”

    闻娘子满脸泪痕的看着眼前的青年,呆呆的。

    李逍遥更是目瞪口呆,他刚才还说林同这小子不会安慰人。瞧瞧。悄然起身离开。这种事就没有必要看了。

    他还是琢磨下明日军议的事吧。保国公指不定要出幺蛾子。

    悠阅书城的換源a軟體,安卓手機需oge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




第两百零一章 被安排
    西北初秋的上午,秋高气爽。

    七月三日的上午,韦州城正中心的游击将军府中,保国公朱晖和总督史琳召集军中将校商议军情。

    甘肃镇、榆林镇延绥的总兵、巡抚、镇守太监以及陕西巡抚这些高级官员因距离较远,未赶到韦州。倒是宁夏镇的总兵、巡抚、镇守太监赶来。

    再加上史琳麾下的固原镇总兵,保国公朱晖带来的都督、监军们参与此次军议。

    张昭作为新军卫指挥使,虽然只是正三品的武将,但他相当于单独成军,亦在会议中敬陪末席。

    但又因为他的新军卫斩首两千余,堪称国朝自正统年间以来的大胜军中的将校们都是颇为好奇的打量他。像宁夏镇的郭总兵还和张昭聊了几句。

    游击将军府的大堂中,监军苗逵、保国公朱晖、三边总督史琳坐在上首。诸将、文臣、监军们各自坐在木椅中。略显拥挤。

    保国公朱晖身材高大,长须飘飘,道“今日请诸位前来,是要商议接下来和套虏的作战方略。在此之前,本官还要处理一件事。张昭,本官当日给你的命令是打通和宁夏镇的联系,你报给本官的计划也是从小盐池去往灵州,为何更改作战计划到南下灵州。”

    这次军议的议题一帮高级军官们心里都有数。朝廷派四万大军来西北增援。不可能刚来就立即回去。而且,也不可能四万大军坐守固原镇。势必要“搜套”。

    现在要商议的就是怎么来执行。

    “搜套”这个战术有兵力上的限制。不可能把四万大军都带着进河套。那样后勤压力太大。历年“搜套”的兵力基本都在一万余人左右,而且骑兵居多。

    弘治十一年,威宁伯王越兵分四路“搜套”。南路、北路、中路各两千人。威宁伯自率三千人居中接应。最终斩首百余级,取得贺兰山大捷。

    但是谁都没想到在开始商议之前,大将军、保国公朱晖率先向取得战功的新军卫发难。

    所有人都看向张昭。不少人的目光意味深长。昨日监军苗逵和新军卫沟通要他们“匀”点鞑靼首级给团营,结果却被新军卫断然拒绝。

    张昭心里微微不爽。朱晖这摆明是找茬让他不痛快。站起来道“我部攻占小盐池城后,救出近三千百姓。这种情况根本无法北上,只能南下寻求府县安置百姓。”

    朱晖官威很重,冷哼一声,“那你可遣使向本官禀报”

    张昭冷着脸,没再说话。这件事程序或许有点问题。正常的程序应该是张昭派信使和朱晖取得联系后,征得其同意再改变作战计划,南下韦州。

    但是,近三千百姓,新军卫哪里有那么多粮食多吃一顿都够呛。张昭当然是直接南下,同时派信使告知主帅朱晖。

    军事上有一个总的原则那就是胜利者不需要指责

    他倒想要看看朱晖的目的是什么。更别说他手里还有临行前找弘治皇帝要的密旨。

    朱晖训完张昭,顺势道“此事等回京后,本官定会上奏天子。如今的搜套行动,你的新军卫就不要参加,驻守在韦州吧。”

    苗逵插一句,嗓子有点尖锐,道“不然在搜套时,新军卫再次擅自改变作战计划,咱们大军怎么办”

    张昭算是听明白了。

    朱晖的想法是想要将他压制在韦州,不允许他再立新功。而且,韦州这个地方苦寒,给养要靠固原镇供给。朱晖回头还有大把的手段恶心他。

    或许是新军卫一贯主战,搞得朱晖等人以他必定会积极的参与“搜套”。毕竟新军卫在大胜后伤亡人数很低。但他们怕是不知道他的想法他本就想要留下来整训。

    张昭自愿留在韦州整训,和被朱晖点名让他驻守韦州是两回事。他一听就知道朱晖要卡他的给养。所以说,军中的宿将真要整人,那手段真是五花八门。

    给养这事他得留意着。等几日,他前往固原镇、西安府采购要把这事考虑进去。

    毕竟,按照他的命令,在大同府由吴臣整训的新兵一团1400余人,应该快要抵达韦州。同行的,应该还有陈康、方贯招募的剩余的半个秦兵团约五六百人。新兵二团1200余人正由孙启栋率领在榆林城外整训。

    再加上要在五千百姓中招募约200人的辅兵。算下来,届时新军卫在韦州这里的兵力将达到3300余人。这么多人,吃饭、喝水、取暖都是问题。

    朱晖和苗逵两人三言两语将张昭安排掉。大堂里其余的将校都有些回过味来此次搜套有很大概率立功

    大堂中的气氛顿时热烈起来。要争吵的地方,第一,分几路出兵。总所周知,河套是“几”形地形。宁夏镇和榆林镇在东西两侧,这是可以合围的

    第二,谁来担任那一路的“搜套”主将。

    在这热烈的气氛中,末席张昭的身影就显得有些落寞。

    这仿佛是在说保国公的脸不是那么好打的。然而,这次搜套真的会大获全胜吗

    韦州城小,七月初六刘宁率京营四万大军抵达后并未停留,而是往西南方向前行数十里,驻留在红城堡、葫芦峡城、豫望城一线。

    三边总督史琳坐镇红城堡,调陕西镇的物资供应大军。此时,灵州城亦收复。奋武营已经传来消息,他们顺利收复花马池城。鞑靼骑兵正在缓慢的北归。

    换言之,七月初大军至西北后,整个西北局势得到恢复。

    史琳、朱晖、苗逵三人在此期间不断的调兵遣将。令参将、都指挥王泰率军5000驻守盐池花马池城,又令游击将军、卫指挥杨敬率军3000驻萌城、杨敬驻环县。令参将、都指挥使曹雄率军5000驻小盐池三座城堡。令新军卫指挥使张昭率部驻韦州。

    带后勤粮草准备完毕,七月十一日,保国公朱晖汇集大军誓师后,率精骑一万余人自红城堡出征,过花马池后,兵分五路出塞,开始“搜套”。

    他们的奏章早报到朝中。

    而此时,张昭却率后勤小队反向南行,抵达固原城。

    悠阅书城的換源a軟體,安卓手機需oge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



第两百零二章 鞑靼撤离
    第两百零二章

    秋天的草原无疑是极美的。被秋风浸染后的金黄色草原,如同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山坡起伏、湖泊宁静、树林沉静,山峦连绵。

    数以万计的鞑靼贵族和牧民们正在沿着草原往北而去,明军搜套的情报早就传来。

    率领鄂尔多斯部、土默特部这数万部众离开河套的正是大名鼎鼎的、蒙郭勒津部的首领火筛。

    蒙元的制度是将部落以千户为单位组编。成吉思汗立国册封时就将九十五个千户封给功臣、王公们。再以千户组成万户,万户长之上是王公、大汗。

    此时鞑靼人的制度是继承自蒙元。小王子达延汗将鞑靼人分为左右两翼六个万户。他亲领左翼察哈尔、喀尔喀、兀良哈三万户。汗旗驻察哈尔万户。

    按照制度,应该派济农副汗驻鄂尔多斯万户,掌控右翼鄂尔多斯、土默特、永谢布三个万户。

    众所周知,在分封制度下,会有着强大的封建主势力。小王子直到正德年间1509年才如愿的将次子乌鲁斯博特罗派到右翼当济农,随后被杀。

    小王子和右翼封建主之间的战争再次开启,前前后后算起来一共20年。他在1510年取胜后才算是真正的将东蒙古六万户全部纳入他的统治之下。

    所以,此时弘治十四年右翼三万户是没有“济农”的。各万户都有自己的头领。譬如永谢布部的太师亦不刺,鄂尔多斯部的领主满都赉阿固勒呼就不大听小王子的招呼。当然,南下抢掠明朝,这是会听的。

    右翼三个万户中,真正亲近小王子的就是蒙郭勒津部的火筛。蒙郭勒津部日后演变,翻译过来就是满官嗔、土默特。

    火筛是满都古勒亦叫满都鲁可汗的女婿。其妻子是满都海皇后弘治八年被名将王越干掉的那位的女儿伊锡克公主。而满都海在满都古勒可汗死后又嫁给小王子,依旧是皇后。其在小王子年幼时代为执政,在草原上东征西讨,威名赫赫。

    所以,有这层关系在,小王子甚至将他和满都海皇后的儿子、日后的右翼三万户济农、俺答汗的父亲、第三子巴尔斯博特罗寄养在火筛身边。

    按照蒙元的制度,王公位在万户上。注意,在蒙古,驸马也算做王公。所以,火筛在土默特万户的一帮贵族中很有威望。相当于是土默特万户的领主。

    弘治十一年,小王子被王越“搜套”赶出河套地区。但王越死后不久,弘治十三年,火筛率部入驻河套。他当然不可能把整个土默特万户都带来。他带的是他的本部。

    其驻地在红盐池一带。对应的是明长城榆林镇下辖的神木城。

    所以,此时河套地区的鞑靼人其实有两部分。其一,鄂尔多斯万户。其二,火筛所部。鉴于火筛的身份、战功,这支大军的军事指挥权归他。

    此时,火筛正率部离开鄂尔多斯草原,经由东胜卫,往归化城今呼和浩特而去。这两个区域,所对应的是明长城的大同镇

    阿固勒呼骑着马到驻留在一处山坡上的火筛身边,看着一个个大小部落的牧民们,携带帐篷、牛羊、奴隶,缓慢的往东胜卫而去,略带不满的道“火筛驸马,明军不过一万骑兵,咱们两部加起来有两万多勇士,为何要避让”

    鞑靼人逐草而居,时常游牧。但给人撵出牧场的感觉实在不好受。而且,在小盐池东的一战,鄂尔多斯部损失两个千户。他这个首领要有所表示。

    火筛身材高大,脸上的皮肤带着高原红,扎着辫子带着顶毡帽,回头看阿固勒呼一眼,不急不忙的道“你想死多少人用于击败来犯的明军”

    阿固勒呼表情有点呆滞。历年来明军认真搜套都是出动精锐。如果要硬打,他们两万余人伤亡三千人以上是必然的。

    火筛道“我们蒙古人本就是逐草而居。离开鄂尔多斯草原算什么现在家家户户都分到新的奴隶,谁愿意去拼死作战等这股明军撤退,我们将老人、孩子、奴隶在草原上安置好,再汇聚六个万户的勇士去明人境内抢掠不是更好”

    阿固勒呼语塞,脸上有点无光,说道“火筛驸马说的有道理。”打马离开。

    火筛在山坡上继续观察着各部落的情况。

    他身旁的卫士都流露出崇敬的目光。一个不断打胜仗,又能得到战利品的统帅,自然会受到士兵们的爱戴。

    鞑靼人只是暂时撤离而已。在不久后,他们还会汇聚大军重新越过明长城。

    在七月中的搜套行动之前,关于新军卫斩首两千余的大捷文书就以八百里加急发往京师中。

    七月七日清晨,弘治皇帝惯例罢早朝。他昨晚和张皇后在一起,凌晨起不来。早饭后,他在乾清宫中正和重臣们商议国事时接到加急的捷报。
1...5253545556...2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