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弘治皇帝正郁结的心情瞬间横扫一空,从暖阁里的御座中站起来,连声道“好。好。张昭打的好。没有辜负朕的期望”
正在御前的三阁老刘健、李东阳、谢迁外加兵部尚书马文升、户部尚书侣钟都有点发懵。什么消息天子如此失态
他们这是一个商议战事的“阵容”。明朝疆域辽阔,每时每刻都会出事。七月初,泰宁卫朵颜三卫之一侵犯辽东。同时,贵州米鲁反叛。
弘治君臣正在商量如何处理。此时,京营大军已经出征西北。同时,消耗着昔年存储的钱粮。朝廷的兵力、财力有点捉襟见肘。
弘治皇帝将捷报递给太监陈宽,由他递给阁臣们查看。随后,西暖阁中的一片恭贺之声。大臣躬身道“臣等为陛下贺”
在场的文官们个个都是知识渊博。这个知识就包括历史知识。他们很多都是正统年间出生。土木堡之变,作为明朝的奇耻大辱,怎么会不在意
而张昭这是自土木堡之变后历年来斩首最多的战斗。
弘治皇帝微胖的白脸上早是满脸笑容,兴冲冲的咨询道“刘先生,这等功劳朝廷该如何赏赐”
首辅刘健为人公正,道“陛下,此功可封侯。只是张昭年幼,封侯定然会海内不服。”
这样的军功,他不能睁着眼说瞎话,封侯够资格的。当然,从战役的目标上来说,这一战只是打出新军卫的威风而已,并未带来其他收益。
李东阳出列,拱手道“陛下,新军卫能斩首两千余人和他们的战法有关。不如等大军回京后统计功劳,再做商议。”
弘治皇帝微微沉吟,笑着道“也行。将捷报下发六科传抄。”这就是上邸报,通传天下的意思。
消息,随后传遍整个京城、天下。
悠阅书城的換源a軟體,安卓手機需oge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
第两百零三章 采购清单
南口村距离京师五十里。张昭率新军卫大胜的消息在下午时传到村中。
前前后后一共来了数拨信使。
宫中的蒋太监派二管家来南口村中报喜。合作伙伴、看好张昭前途的长宁伯周彧派人来报信。新军卫虽然出征,但国泰商行的掌柜董朗还在京中。他和张昭的交情是通家之好,自然要派人将这个好消息告知李婉儿。
东宫太子朱厚照在兴奋之下,哪里记得这种小事他毕竟还是个少年,心思不会面面俱到。刘瑾、谷大用等人当然也没提醒。
平江伯府和张昭交情一般,并没有上门送消息的情分。倒是陈夕凤和卢奉两人为此事携带礼物上门拜访。
英国公张懋早在和张昭接触,但还处在泛泛之交的阶段,并无动作。
驸马都尉崔元派管家去送名帖、礼物。他一贯会结交人物。
而这个消息给成国公府等对张昭不满的武勋们的刺激倒是非常大。四月初新军卫在会操表现出色,张昭青云直上,变成十七岁的正三品卫指挥使。
现在则是有“封侯”的战功。这完全是一副“天高任鸟飞”的态势。
傍晚的夕阳斜照在繁华、寂静的小山村中。村中陈旧的土墙拉出一道影子。
李婉儿接待完宾客后,回到正房大院中。数月的时间过去,十六岁的婉儿越发的美丽、高挑。她的个头又长高少许。浅粉色的对襟褂子穿着身上,身段婀娜。外加梳着少妇发髻,更添几分她作为管家娘子的风范。
“婉儿”方晶早得知消息等在宽敞的客厅中,正独自娴静、娇柔的坐在木椅中咬着嘴唇思考,时而轻笑,风情无端。见婉儿进来忙起身迎着。
婉儿明丽娇美的瓜子脸上带着笑容,和方晶手挽手迈过门槛,说道“都是给二哥贺喜的。可是二哥最新的书信还没回来呢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
她有点想二哥。
方晶轻轻的点头,吩咐跟着进来的丫鬟去摆饭。晚饭要庆祝呢她已经收到张昭在清平堡发回来的信件。她父兄都被“救”出来。她心中的感激都化作一腔情思,期盼着他早日归来。
七月十三日的傍晚,张昭带着张泰平、林文宁、刘二狗、李逍遥等二十余人抵达西北的政治、军事中心固原城。
自弘治十三年火筛入河套,固原镇便首当其冲,成为抵御套虏的前沿地区。这座城池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当然,三边总督史琳和前任王越都是“修塔流”的玩家。其城防的提升要等接替史琳的新总督秦纮前来。固原城才会进一步扩建。
一行人在城门处验证过身份,随着商旅、人流进城。
张昭作为新军卫的卫指挥使,当然不能擅离职守,他离开韦州城那是要论罪的。所以在城中不能暴露身份,都是新军卫镇抚林文宁出面交涉。
固原城周长九里多,高三丈五尺6米,算是西北地区有数的大城。据络在秦地有多大的力量
这点物资王家要是凑不齐就是个笑话。他相信王掌柜不是推辞。
王承叶笑道“这当然可以。张指挥将这样大的采购放在我们瑞昌号,老朽也跟着沾光。我们明日就启程。”
悠阅书城的換源a軟體,安卓手機需oge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
第两百零四章 拜访王恕(上)
张昭一行人于七月十四日继续启程,沿萧关古道,由凤翔府进入关中平原,抵达西安府。行程六百余里,耗时六天。
王家虽然出身自三原县,但瑞昌号的总店自然是放在经济繁荣的西安城中。
西安城是数朝古都,明代关于城池的建设多在数百年前的洪武年间。其城池之壮丽、巍峨。人口生息,商旅往来,一派繁华气象不必赘述。
因为套虏的缘故,西北的政治、军事中心都移固原城。但若单纯的论人口、物产、地理,关中平原理所当然的应当是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
张昭、林文宁、李逍遥、张泰平、刘二狗等人在王承叶的带领下到城北的瑞昌号。
此时,负责瑞昌号的是王恕的第四子王承襟。
王恕今年有八十五岁,他直到正德三年才会去世。相当的高寿。有五个儿子,十三个孙子。大都走的科举道路。在府县中为官。其中成就最高的便是幼子王承裕,弘治六年的进士,先任兵科给事中,正到处清查屯田。
眼见日头是午后,王承襟将风尘仆仆到来的新军卫众人安排在王家的别院中休息。
他则是在瑞昌号的后院中和王承叶说话,“叶二哥,这究竟怎么回事你连封信都没捎回来。”
王承襟四十多岁,和王承叶相比要年轻的多,他这种分号的大掌柜在东家面前还是很有份量的。王承襟言语前很尊重他。但又带着轻微的质疑。
开玩笑,别说什么朝廷邸报,新军卫的大名,现在整个西北地区谁不知道在小盐池东大战鞑靼鄂尔多斯部,斩首两千余,传闻其部火器极其的犀利。
任谁听到、说起不伸出大拇指赞一句好汉子
但是,作为地头蛇他可是知道一点内幕。传闻新军卫的卫指挥使张昭年轻气盛,不肯将人头匀给同僚,将保国公朱晖、监军苗逵都得罪。所以,新军卫如此精锐虎贲,竟然没有参加搜套。
那么,新军卫陡然来找王家采购,这会不会令王家卷入到某些风波中
他弟弟可是在京中当官。且是继承了父亲的学术衣钵。
王承叶喝着茶,苦笑着略作解释道“士英,新军卫于我有救命之恩。他们在固原镇找到我,我总不能不见吧再说,这清单上的物资采购一回,价值约一万两银子。多采购几回,咱们瑞昌号今年因鞑靼入侵的损失就全部补回来。他们赶路急,信使怕是还没我们这一路快。”
王承襟轻轻的点头,认可王承叶的解释,道“关于采购的事情,我再考虑考虑吧。你这些天陪着新军卫的来客。不能怠慢他们。”
王承叶一听就知道这位少东的打算,压低声音道“新军卫指挥使张昭就在队伍中。”
“什么”
王承襟养气功夫再好也坐不住了。张昭这个名字在底层百姓而言很陌生,谁知道他是哪位但在某些层面上,这个名字可谓如雷贯耳真当谢阁老是白弹劾的吗
邸报上写的清楚明白。
而像王家这样有京官的家族,更是非常清楚,阁臣李东阳回护张昭。张昭不仅仅和东宫太子关系很好,而且颇受弘治皇帝看重。主要是此人胆子大,又有能力
文武大臣们都知道天子心忧边患,而只有张昭敢于在御前立军令状编练新军并且,还在四个月的时间内练成了而六月底的大战,更是会将他的“圣眷”推向顶点。
张昭这就不是什么官场新星,而是朝堂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如此军功都够封爵的。
这样的人物“潜行”六七百里亲自来到王家求购物资,王家不接待
张昭的份量,和不久前出面的新军卫镇抚林文宁,那完全是两个量级。
王承襟道“你先陪着他们,此事我要会三原禀报我父亲。请他老人家定夺。”
王承叶心里松口气,总算是不负所托,道“行。”
三天后,张昭得到一代名臣王恕的邀请,前往三原县王家拜见他。当然,鉴于张昭的身份他是韦州守将,不能擅离职守。这次拜会以新军卫的名义。张昭将会在私下里去见王恕。
三原县隶属于平原地带。层林浸染,秋色如酒。张昭一行二十余人于七月二十三日中午前骑马抵达三原县王家。
王家是当地大族。居住在县城外五里的乡中。因为王恕的存在,从县城中到乡间的道路自然是修建得非常通畅,标准的明朝官道。王家的府邸庭院幽深,很是气派。
张昭进王家后,就被王承襟带着径直去见王恕。
清幽、简朴的小轩中,成化、弘治两朝的名臣王恕已是耋耄老人,须发皆白的坐在塌椅中。一个极美的长衫少女站在他椅子边。窗外清爽的秋风吹动着木制窗户。历史的时光在轻轻的“咯吱”声中交汇。
“学生见过王前辈”
张昭躬身行礼。他今天特意换上青衫直裰,头戴四方平定巾,一副生员装束。
他现在见过的历史名人多了去。弘治皇帝、张皇后、朱厚照他见过。青史留名的三贤相他见过。一代圣人王阳明,被他拉着参加故意他的婚礼。
因而,此时见王恕并没有太多来自前世的见历史名人的情绪。正要说“咖位”,王恕还真比不上李东阳。
王恕同样在打量张昭俊朗、沉静的青年。听到张昭这个称呼,他微微一愣,下意识的问道“你之前在何处求学治何经典”随即,哑然失笑。
王恕身边的绝色少女惊讶的看着张昭。新军卫大胜鞑靼人,斩首两千余,谁会想到其指挥使竟然会是个读书人呢不是赳赳武夫更合适吗
王恕年龄虽然大,但思维依旧清醒,说道“不提读书的事。你受朝廷的总兵官、总督委托,驻防韦州城,为何擅离职守到西安府来”语气略带着质问。
这才是一代名臣的风范但凡名臣,绝对是很讲原则的。张昭的做法有点犯王恕的忌讳。
悠阅书城的換源a軟體,安卓手機需oge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
第两百零五章 拜访王恕(下)
王恕开口质问,小轩中的气氛顿时略显有点严肃。
一个八十五岁的老头子,为何会给人这样的压迫感仅仅是“名臣”这两个字是无法说清楚的。
王恕,这是明成化朝、弘治朝始终都绕不过去的一个人物。当年成化朝的名相们纷纷离去。宰执天下的李贤死在任上,科举大神商辂商相公主动求去。
朝堂上变成“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整个天下的风气变得浑浊、晦暗。当时有歌谣两京十二部,独有一王恕。此公清正、忠贞,身负天下之望。
而等到弘治天子继位,王恕果然没有辜负天下士民的期望,没有辜负弘治皇帝的信任,任吏部尚书,改革除弊,横扫成化朝的鬼魅魍魉,使得朝廷、天下风气一清。
正所谓王端毅之在铨吏部也,其犹麟凤乎麟凤,天下望而知其瑞
其人正统十三年登第,授翰林庶吉士,历英宗、代宗、宪宗、孝宗四朝,为官十九任。最终任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少傅、太子太傅。官居一品。
弘治中兴,名臣是必定要提王恕。
时人评价恭惟明公学本六经,志在三代。德足以镇山岳,量足以涵河海,忠足以贯金石,气足以凌雪霜,威足以镇华夷。可谓天下第一人矣
排除掉时人跪舔的成分,这样的元勋人物当面质问张昭,理所当然会带来压力。
这种压力并不来自于其权位。王恕和弘治天子有点龌蹉。所以,弘治天子让他致仕回乡。王恕在弘治朝的影响力已经趋于零。以他的官位当然可以上书,但弘治皇帝、庙堂诸公会听
这压力是来自于一个人对这个国家、百姓、时代的贡献、以及其自身的品德、节义。这是一个应当受到尊重的人。
张昭如果想在明朝做点事,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不准备当反派,还存有良知,王恕就是这条路上的一座丰碑他不能不尊重。当然,他没打算学王恕。
做点事,实现人生的价值,改变历史。这是可以有的。但该享受生活还是要享受啊
张昭躬身行礼,解释道“王前辈有所不知。学生和保国公多有龌蹉。新军卫驻韦州城,直面鞑靼兵锋。若给养不足,恐怕数千将士将暴尸荒野。
学生信不过保国公。因而,不得不亲身前来西安府,采购补给物资。
学生不知道搜套结果如何。但如今才是七月初秋。鞑靼骑兵很有可能会在数月后再次南下抢掠。新军卫全体将士,不惧捐躯报国。但学生作为卫指挥使,要让兄弟们能吃口饱饭。
还请王前辈明察。”
王恕在中枢日久,而且当过兵部尚书,对军中的勾当有一定的了解。略一思索,就点点头。然后不满的道“马负图如今做事没有锐气。弘治十一年后,西北局势糜烂,他这个兵部尚书要负首要责任。”
孔夫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规。王恕今年八十五岁便是如此。以他的地位、年龄,数落朝中重臣马文升无须避讳。马文升,表字负图。
这话张昭自然不能接。马文升对新军卫还是很支持的。
这时,王恕身旁的绝美少女看着张昭,美眸亮晶晶的,问道“张指挥使的意思是说鞑靼人今年还要来”
张昭肯定的道“是的。”西北四镇年年都要“防秋”。这是季节性入侵。秋天时草原上马匹膘肥体壮,而随后凛冬将至。鞑靼人在秋季都会南下抢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