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他正在“游说”王恕同意王家的瑞昌号物资。当然要一口咬定鞑靼还会再来。这样,给前线杀敌的将士物资,就占着道义的高点。

    绝美的少女追问道“那张指挥觉得如何解决河套的鞑靼人这个问题呢西北军民苦套虏多时。”

    小轩中,飒爽的秋风徐来。张昭看向正喝茶的王恕,见他并没有制止这少女。而引他进来的王承襟在旁边侍立,竖着耳朵等着听他的答案。拱手道“

    学生斗胆在王前辈面前陈述方略。套虏和北虏是一个问题。总体方针就是发展军事科技,以力压鞑靼人。以此时西北的战局而言,有两件事可以做。

    第一,铸造大量的燧发枪,在民间售卖。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百姓十万军。

    第二,烧制水泥,修建堡垒。像榆林镇的防线就建造的非常完备。固原镇完全可以在在花马池、小盐池、韦州一线,用水泥修筑大量的堡垒。”

    二八年华的少女忍不住道“好”她是为张昭脱口而出的“一寸山河一寸血”而叫好。这种情怀,只有饱受鞑靼人荼毒的西北百姓能感同身受。

    她的声音如同珍珠落在玉盘中,清脆动听。落在张昭俊朗的脸上的明眸里清波流转。

    王恕慈爱的看看孙女,放下茶杯,赞许的张昭微微颔首,道“你的平北虏三策,老夫读过。言之有物。你做的事情,老夫都看在眼中。望你日后上不负天子圣恩,下不负黎庶。采购的事情,你和士英谈吧。”

    张昭恭敬的行礼道“谢王前辈。”跟着王承襟离开小轩。

    走在王家清幽的庭院中,雕梁画栋,尽展世族气派。秋风中有花香飘来。

    王承襟离开小轩后明显放松许多,脸上带着笑,“张指挥今年多大,可曾婚配”

    他的侄女向来眼高于顶,对这八百里秦川的青年才俊们不屑一顾。今日反倒是破例向张昭请求套虏的问题。当然,不得不说,张昭的策略很对路子。结合他率军大胜鞑靼人的背景,说话间有一股慷慨的气概。

    但是,张昭发明出来的燧发枪、水泥到西北这里来,再要数量上来,至少要两三年之功。

    事情办成,张昭心里放松,说道“我今年十八岁,已经成亲。关于采购清单付账的事情,我有些想法请王老爷参详。我欲代表国泰商行出售水泥配方给瑞昌号,价值几何

    另外,我手里的二锅头配方也可以出售。我还想委托瑞昌号的铁铺为新军卫打造两千支燧发枪,大致要多少银子”

    王承襟心里悚然一惊。他太过于放松。都想到侄女的婚事上去。然而眼前的青年不提其权位,便是能得到他父亲当面的期许,就岂能寻常对待

    他父亲说“上不负天子圣恩,下不负黎庶”,这话得是对什么身份的人说至少是朝廷重臣

    “张指挥,我们到那边详谈。”

    悠阅书城的換源a軟體,安卓手機需oge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




第两百零六章 准备报捷
    七月二十三日的下午,张昭和王恕的第四子,有着举人功名的王承襟谈妥采购的种种细节,签订契约。傍晚时分,张昭带着庞泰、李逍遥、刘二狗等亲卫连夜启程,北返韦州。

    现在是七月底,距离保国公等人誓师“搜套”已经过去十二天。他需要尽快回韦州城。

    张昭留下林文宁率后勤军需部的账房、文书在西安府交接。张泰平被留下来,可以晚点再返回韦州。张昭不想再带他上战场。平安年龄还小。

    四十多岁的王承襟横穿庭院、屋舍,到正房向父亲汇报情况。

    王恕毕竟年老体衰,精力不济。他下午时休息了会,此时在躺椅上闭目养神。张昭中午所见的绝美少女并不在这里。一名老妇照顾着王恕。

    “父亲,四姨娘。”王承襟打个招呼。

    王恕没睁眼,在躺椅上问他感兴趣的事,“那个采购清单,上面哪些物资具体是用来做什么的”

    王承襟翻着手里的纸张,回答道“父亲,新军卫的采购主要分三大块。第一,他们是纯火器部队。在大战后,需要补充弹药消耗。鹿皮,火药,签弹等都这方面的。

    第二,秋装、冬装、米面、煤炭等物资,这是后勤保障类的。第三,高度烧酒、纱布、棉布、绳索等物资。据张昭所说是用于消毒,抢救伤员。”

    “加起来第一批的数量,约为一万两银子。张昭将二锅头、水泥配方卖给我们家。同时还委托我们打造两千枝燧发枪。最后,支付我们三千两银子。用的是两千两现银,一千两的大明新军发展银行的银票。”

    王恕奇怪的“噫”了一声,在小妾的搀扶下坐起来,仔细的品味着,半响后,感慨的道“此子将来必成大器士英,大量制造水泥、燧发枪,助我三秦百姓抵御套虏。”

    王恕当了多年吏部尚书,这个职位就是评价人、选拔人。他看人的眼光可谓当世一流。

    中午见张昭一面,在王恕看来,张昭日后混个朝堂重臣的位置不难。有封侯的军功,有天子的圣恩,张昭性情沉稳,混个五军都督府的都督有多大难度

    而且,日后天子肯定会依仗张昭征战四方。所以,他说出那样的赠语。

    但是,听到四子说完张昭的采购、支付方式,见识张昭“润物细无声”的做事方式,他再次调高对张昭的期许。燧发枪、水泥这都是军用物资。张昭是要借王家的渠道扩散开。

    困扰明朝多年的北虏,只怕真有可能被张昭剪除。这灭国之功啊必将名留青史。

    王承襟笑着领命道“是,父亲。”他原本以为张昭抵御套虏的策略要两三年才见成效,不想张昭给他提出这个方案。指不定今年三边地区就应能取得对鞑靼的防御优势。

    稍后,王恕对张昭的评价便从王家、三原县、传遍西安府,关中等地。

    但,此时还没有人知道,张昭未来的成就远比王恕所期许的还要高。

    在张昭一路急速北返时,保国公朱晖、三边总督史琳的搜套行动已近尾声。

    从地图上可以明确的看到,整个河套地区纵然有沙漠、草原等地形。但是其面积摆在那里。从最西段的宁夏城到最东段的榆林城,约六百余里。

    从最北端的鄂尔多斯到最南端的花马池同样约六百余里。

    而骑兵一日的行程是多少里如果是奔袭,一日之内疾驰两百里都是可以的。就算正常行军,70里也是能保证的。

    换言之,在这么大小的一块区域中搜索,最多十天的时间就能完成。

    朱晖、史琳、苗逵于七月十一日誓师出征,在十四日越过花马池出塞,兵分五路奔袭河套。至此时二十官,他的官位最不稳。

    朱晖看看两人,再看向远方,缓缓的道“我们三人联名报捷,请求朝廷封赏麾下这一万将士。”

    这是很厉害的官术。捆绑一万多将士,朝廷必定不会对他们论罪。保国公朱晖打仗不行,做官的水平还是一流的。

    但史琳还是想要点脸,迟疑着道“军中是否会有异议”

    苗逵听得懂朱晖的意思,尖着嗓子道“谁有异议挡人前程,如杀人父母。就这么定了。”

    朱晖点点头,“我们这就去召集军中都指挥以上的军官开会。然后,启程返回。大军长期停留在鄂尔多斯草原这里很危险。”

    朱晖,史琳,苗逵三人商议定,统一军中将校的思想,于七月二十九日率部南返。

    他们所不知道的是,在草原上,一拨信使径直将军情报到归化城中。本应该北返草原的小王子就在城中。带着本部和鄂尔多斯部迁移的火筛亦在城中。

    悠阅书城的換源a軟體,安卓手機需oge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



第两百零七章 胡骑南下
    归化城,即今呼和浩特。是鞑靼土默特部的核心城市。故称是云中郡。

    由此可以看出,明朝中期时其对鞑靼人战争态势的弱势。想当年,大汉朝何其的威武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云中、九原都是大汉故地。现如今都成了鞑靼人的牧场。

    七月底,天晴。距离明东胜卫旧城一百四十里许的归化城外,一座座的帐篷如同蒲公英铺开在草原上。

    归化城正中的府邸中,小王子达延汗正召集鞑靼左右两翼的王公贵族们商议军情。

    带着明显蒙古风情的大厅中,小王子居中而坐。他是一名中年人,带着圆顶毡帽,留着小胡须,穿着胡服。气度威严、沉静。右手放在扶手上,听着城外赶来的信使的汇报。

    小王子的面相略显老,这和草原上生活艰苦有关。

    提起草原放牧的生活,或许会觉得很有诗情画意,不少网文还写在华夏九州不能裂土封王,到草原上去占地。但问题是,夏天蚊子咬怎么解决。冬天冻得直哆嗦,外出放水都会被冻住。所以,这种生活是不值得期待的

    小王子实际年龄才二十九岁。这位一统蒙古的中兴可汗,六岁时娶已故的满都鲁可汗的皇后满都海为妻,继位成为蒙古可汗。满都海皇后带着他东征西讨。

    传闻是满都海皇后将其放在箭囊里贴身保护,在战场上冲杀。在她的带领下,卫特拉部被征服,瓦刺的亦思马因被击败。随后,漠南蒙古基本统一在小王子治下。

    但这位传奇的皇后,于成化十六年,在大同外的威宁海,被我朝名将王越击杀,当时小王子仅以身逃。成化天子因功封都御史王越为威宁伯

    按理说,这一战应当是王越人生的顶峰。但从战略目标而言,成化九年的红盐池之战为西北带来二十年的安宁,更应当视为其军事生涯的巅峰。

    满都海皇后死后,小王子继续东征西讨,试图统一蒙古诸部。真正在版图上的统一是1506年,即正德元年。而实质性的消灭右翼诸部的反对者,要等到1510年后。

    此时作为黄金家族的后裔,小王子这个大汗受到所有鞑靼军事贵族的承认。

    小王子的汗位之下,便是他的长子图鲁和火筛,再往下是左翼三个万户。这是蒙古本部,早就牢牢的握在小王子手中。有少师脱火赤等大将。

    再往下是臣服的右翼三万户。譬如永谢布部的太师亦不刺,鄂尔多斯部的领主阿固勒呼等人。至于说,右翼诸部心里服不服,听不听指挥那是那两回事。

    大厅中飘着马奶茶的香味。信使将情况说明,“大汗,明军已经撤离河套。我们的斥候距离他们约三日的路程。”

    小王子挥手让信使下去,环顾众军事贵族。

    心腹少师脱火赤立即出列道“大汗,那还等什么我们十万大军汇聚在此,岂能任由明人杀戮我们的部众。这仇得报。”

    搜套行动,总共斩杀三人。牛羊、骆驼另算。

    火筛抚胸行礼,表态道“我土默特部愿听从大汗的命令。您的长矛所指,就是我们马蹄要去的地方。”

    小王子笑着站起来,目光掠过缩头的亦不刺、阿固勒呼,声音坚定的道“明人与我等血仇不共戴天。本汗将再次率部众南下,为死去的牧民报仇雪恨。

    以火筛为万夫长,率两万骑为前锋,为大军打开花马池。本汗亲率六万骑为主力随后接应。其余各部为侧翼。明日点起众军,由此地南下。”

    “喔喔”

    大厅中响起一阵阵的欢呼声,基本上每个军事贵族脸上都带着笑容,响应达延汗的号召。别管理由是什么,三个月后再去邻居家里发财,没有人会不愿意

    保国公朱晖打仗水平不行,但自幼在军中摸爬打滚,他率部撤退时,自然会将斥候撒出去。而从后面的斥候汇报来看,他感觉到有鞑靼骑兵缀在他身后。

    闰七月初五,朱晖率麾下一万骑兵返回花马池城。他召集部将们在城中参将府开会。

    此次搜套行动,朱晖属下的张安、刘宁、周豫三个都督并其麾下的都指挥都参加。再加上固原镇、宁夏镇的参将、游击们。参将府的大堂中坐着十几名将领。

    三边总督史琳、监军苗逵并各营的监军们与会。

    朱晖命人将地图挂起来,傍晚时的烛光照耀在众将的脸上。后军斥候传来的消息,他们大致都知道。气氛略微的有些压抑。

    朱晖在鄂尔多斯草原上才对朝廷发出捷报,走神木一线,往京中发去,而这才几天就不得不退回到花马池身后还跟着鞑靼大军。

    朱晖强打起精神,声音低沉的道“诸位,现在尚不知道身后尾随的鞑靼骑兵有多少人。但有一个清晰判断,不能野战,要以防御为主。大家都说说这仗该怎么打”

    神威营都督张安是宿将,头发略花白,直率的道“大帅,咱们步军主力不在长城沿线,现在去调根本来不及。长城诸堡不可守。只能用纵深换时间。”

    说着,走到地图边,那长长的木棍点着地图上的城池,“我们这一万精骑要保存下来。撤退至红城堡、葫芦峡城、豫望城一线和步军、火器部队汇合。锁住固原城的门户。”

    史琳忧心忡忡的道“那其余府县怎么办”他是三边总督,只要鞑靼骑兵进花马池,那都是他的地盘。听张安的意思是据城而守,任由鞑靼人肆掠。

    张安没回答。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先保住军队,再保百姓。

    苗逵尖着嗓子道“史大人,各军依城而守,大军主力伺机而动。难道你还有什么好办法咱们前些日都走过,从花马池向南,灵州、韦州等地基本都只有军堡。这有什么不能放弃的届时,他们师疲,能不能越过红城堡还两说。”

    史琳还犹豫。

    朱晖道“史总督,就这样吧。赶紧向宁夏镇、榆林镇传信,令他们死守。”

    军议很快就开完。都是打老仗的将军,撤退还不会就是笑话。问题是,那些处在鞑靼骑兵南下必经之路上的明军怎么办譬如守花马池的都指挥王泰。

    譬如,驻守韦州的张昭和他的新军卫。他们在即将到来的骑兵浪潮中可以存活下来吗

    悠阅书城的換源a軟體,安卓手機需oge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



第两百零八章 新军卫在准备
    闰七月初五时,张昭早已经自西安府三原县回到韦州城。

    七月二十三日傍晚,张昭就率亲卫们连夜启程。不比来的时候他们花费十天的时间。这次返程时他们一人多骑,不再吝惜马力,疾速北返。

    众所周知,骑兵在短时间内的行军速度是要远高于步兵的。但是若论长距离行军,步兵其实是比骑兵快。除非,骑兵一人多骑,不断换马行进。

    张昭把林文宁、张泰平等人留在王家,再加上西安府中并不缺马,他们一行十人每人三骑,取道淳化、长武一线,由庆阳府直趋韦州城。全部行程约700里。

    这比来的时候行程要短。如果从地图上看,从三原县走庆阳府大致是一条直线,沿途经过环县、清平关、萌城。再往西六十里就是韦州城。
1...5455565758...2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