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而来的时候要先去固原镇找王承叶做中间人,再经萧关古道过进关中平原,然后往东至西安城。这相当于是走弓弦。
当然,新军卫从王家采购的物资肯定得走萧关古道。因为,张昭这条返程的直线路程实际是穿梭在黄土高原中,并不适合大规模运输。
闰七月初二下午,张昭带李逍遥、庞泰、刘二狗等亲卫返回韦州城。在他离开的这近二十天中,新军卫的整训正由庞大郎、王武主持,如火如荼的展开。
新军卫主力四个连队,再加上五百人的秦兵团是从七月三日开始整训。这五百人的秦兵团全部都补充到主力中。由此,主力扩展为8个连队。
庞大郎和王武各领四个连队。外加从被救出的近五千百姓中招募的两百名辅兵,编成一个辅兵连。
按照张昭的调令,新军卫百户吴臣于六月二十二日抵达榆林镇的新兵一团,在行军一千多里后休整数日。再汇同陈康、方贯新招募的六百余人的秦兵团南下600余里,于七月五日抵达韦州城。
至此,新军卫的三千三百余人的军队全部到位。还有1200余人的新兵二团正由孙启栋率领在榆林城外整训。他们将在整训三个月后再归建。
这主要是出于供给、练兵方面的考虑。榆林镇获取军需供给比韦州城要容易的多。
韦州城这边的后勤补给地在红城堡。京营数万大军驻扎在此。固原镇将军需运到此处,再由后勤部门下发到各团营、新军卫。张昭要到100里外的红城堡拿补给。
所以说保国公朱晖很扯淡。他就是在整张昭。张昭新募的辅兵连除开必要的军事训练,基本都在运粮的路上。一百里路,纵然有骡马、大车运输,走一趟也得三天。
新兵二团六月中旬才招募成军,还未合格。
一个合格的火铳兵训练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基本上两个月的新兵训练,能将一个农民训练成一分钟打23发的燧发枪兵。当然,这仅仅是合格。
英国红衫军的标准是每分钟4发。腓特烈大帝麾下的标准是每分钟5发。
而要成为能完成排枪击毙战术的合格士兵,需要六个月以上的时间。排枪击毙战术,不仅是站着不动三段射击,还要求在鼓点中保持阵型前进,并无视身边同袍的死亡,抵近敌军二三十米处再开枪射击。最后用刺刀冲锋解决战斗。
这才是一整套的战术。新军卫的初战,其实只是这套战术的防御部分。
而想要成为英国红衫军那样,维持一个全球帝国荣耀的精锐战士,需要三到五年的训练和厮杀。
所以,张昭令新兵二团继续在榆林城外训练,形成战斗力,到八月份再归建。
七月初六的下午,张昭汇同麾下诸将,在韦州城头看着大队的骑兵卷起灰尘如龙,往100里外的红城堡撤退。只是这些骑兵偃旗息鼓,如丧家之犬。
张昭穿着土布军装,带着制式的生铁笠形盔,其形状类似于斗笠。这是南宋时军中制式装备。从蒙元时流传下来。蒙古贵族就时常戴着皮制的笠形盔。
张昭轻轻的拍着韦州城的土墙,讥讽的看着这一幕。
上午时,大军的信使就到来韦州城,带来最新军情鞑靼骑兵正尾随搜套主力追击而来。
同时还带来了保国公朱晖、三边总督史琳、监军苗逵三人联署军令令四镇各城守将严守城池、府县,不得撤离。他们三人则是撤到红城堡驻守。
这说白了就是敞开门户,任鞑靼骑兵来去自如的鸵鸟战术。把头埋在沙子里,至于境内多少城池被打破、军民被杀,都当没看到。
“真他么的无耻啊”
王武忍不住骂道。这根本就是在避战,而不顾宁夏镇、固原镇的百姓死活。
李逍遥鄙视的笑着,讥讽道“小二哥,这叫肉食者鄙。指望他们杀鞑子,还不如指望母猪会上树呢。”
他这些天跟在张昭身边,和张泰平那小黑胖子关系不错。时常斗嘴。倒是从小黑胖子那里学到些文言词。
骑兵连百户韩瓒瞥一眼身旁一脸认可的赵辰,有点受不了这种氛围。张相公忧国忧民,可以理解。地位在那里。你们一帮武人都他娘的这么慷慨激昂干啥
韩瓒抱拳请战道“相公,属下请求率骑兵连去侦查敌情。”
张昭拍拍城墙,沉声道“先不用。等鞑靼人打进来再说。老庞,小二,开始全军整编吧。准备打大仗”
吴臣带来的新兵一团1400余人,在大同城外整训一个半月,长途跋涉到韦州城后又训练近一个月。这已是合格的枪兵。
张昭说全军整编的意思是,就是将训练合格的士兵都补充到庞大郎和王武麾下。之前补充进去的秦兵,训练不合格的要淘汰下来。
按照这一个月以来训练的编制,新军卫现在是一共22个连。其中主力4个连队。吴臣所率新兵10个连队。跟着张昭一路当辅兵的秦兵4个连队。陈康、方贯率新招募的榆林兵600余人,编4个连队。辅兵连不算。
张昭要整编出两个团。每团暂时各两个营,一个营下辖3个连。共计12个连队。这就是要优中选优,选出能战的精锐。
张昭将榆林招募的秦兵都带到韦州城,自然是为增加战力。他们不同于新军卫沿途在各府县中招募的青壮,而是世代的职业军人。这批秦兵经过一个月的训练,有些士兵已经合格。
“是”
众将校纷纷高声应诺。对即将到来的大战并无畏惧。
支撑他们的,不仅仅是自信、勇气、纪律、荣誉,还有保卫国家的信念。
七月七日下午,花马池。
胡骑如潮水般涌来。
悠阅书城的換源a軟體,安卓手機需oge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
第两百零九章 选择
明长城绵延万里,东起山海关,西抵嘉峪关。在数百年以来抵御着胡马的侵袭。
然而,明长城在弘治年间屡屡被胡骑打破,视若无物。山川之险没有用,关键还是在人
弘治十四年,闰七月初七的下午。在明军主力精骑撤退两天后,鞑靼大将火筛率鄂尔多斯万户、土默特万户共计两万四千余名骑兵抵达明长城外。
驻守在长城上的明军十人的小队立即点燃烽火向长城各处报警。一道道的烽烟在烽火台中燃起。延绵的向远方而去。通报鞑靼人的到来。
稍后,胡骑如潮水般的涌来,将驻守在这段城墙的明军小旗给淹没,向南而去。
明长城中重要的关隘当然会重兵驻守,为什么鞑靼骑兵每次南下都要走花马池这个关口
这是由其地理原因所决定的。
第一,花马池是宁夏镇的最东端,同时是榆林镇的最西端。两镇的重兵在接到警报后根本没法及时来支援。鞭长莫及
第二,鉴于第一个原因。那么,明军只能在花马池修建城池,囤积重兵。但是,注意花马池的地貌。它属于黄土高原北部的风沙区。这里并没有良田、水源。
驻扎五千人已经是后勤的极限。而五千人是守不住这一段几十里的明长城的,漏洞百出。
第三,越花马池之后的地形是难得的平原地区。很适合大规模的骑兵展开。
像延绥地区,越过长城后,其地形沟壑纵横,地形黄土高远地貌。不利于骑兵行进。在成化年间的名臣余子俊修筑大量的堡垒后,其防御体系就稳固下来。
额外还有一个原因,鞑靼骑兵长期从花马池入侵,这里的城防强弱、虚实其实都被摸得很透彻。在兵力优势之下,攻破长城的办法不要太多。
火筛率部作为大军前锋,他们两万四千人并没有带辎重,而是只携带若干干粮,箭矢,越过长城后,立即就往小盐池、灵州、韦州一带入侵。
他这种级别的大将,很清楚怎么获得抢掠的最大收益。打破长城后,首先不要着急攻城、抢掠,而是要用骑兵直扑固原镇,压迫住固原镇兵马不敢动。
然后,分兵抢掠府县,再从容的把“战利品”带回草原上。这些年下来都是一套流程,明军的主将们都是心知肚明,不会出城死战。
花马池城的城墙上。午后的阳光在血迹斑驳的城墙上泛着白点。
参将王泰沉默的看着数万鞑靼骑兵马踏黄沙望南而去,忧心忡忡的扶了下红缨头盔避雷针款式的那种。苍老面庞带着深沉的疲倦感。
身旁的千户请示道“大人,咱们现在怎么办”
花马池城还没破,但是和城池相连的长城被鞑靼人占领。如果不将鞑靼人从长城上赶下去,花马池城的城防等于丢掉三分之一。这是将生死寄托在鞑靼人一念之间。
而如果出兵去抢边墙,则不然会立即引来鞑靼大军的围攻。鞑靼人又不是傻子,能让明军重新把花马池这段长城给封锁起来
现在的选择题出兵立即死,不出兵晚点死或者不用死。
王泰年纪约五十岁许,打一辈子仗坐到这个位置,一个正二品的都指挥,可谓有所成就。他现在面临着选择题。
首先,镇守花马池城绝对是很危险的差使。但并非每次鞑靼入寇驻花马池参将都会战死。这要看入侵的规模。
其次,大军搜套,他被史总督调配坐镇花马池,这是有要他保护后路的意思。这是史总督对他的信任。坐镇后路,回头是可以领军功的。
但谁都没有想到,鞑靼大军尾随搜套精骑而来,连换防的时间都没有给他。他是隶属于固原镇的将领,不可能替宁夏镇守花马池。
“小金子,你跟我多少年了”
千户脸上露出回忆的神色,骄傲的挺起胸膛,“大人,卑职追随你二十年。大小百余战,我都没落下。”
王泰指指城外,萧索的道“刚才火筛带兵过去你也看到了。你估着这次鞑子会有多少骑南下”
这倒不是王泰的眼力好,可以看得见领军的火筛。而是在城头看到火筛所部的旗帜。
千户沉默着。旁边的几个心腹百户都沉默不语。他们都是职业军人,前锋所部不下两万骑,鞑子的主力会是多少骑换言之,花马池是守不住的。
王泰心情沉重的道“小金子,咱们打好这最后一仗。你带人去把城墙夺回来。我在这里看着你。”
“是,大人”千户单膝跪下,眼睛红红的,抱拳领命,没有推脱。站起来,到瓮城中去点兵。稍后,花马池城外的长城城墙中响起喊杀声。
长风吹起黄沙,日头渐沉,带着些许呼啸的呜咽声。明军的旌旗被吹的飘舞。十几名亲卫簇拥着王泰。王泰沉默的注目着边墙中的厮杀。
将军百战死。
如果看俯瞰花马池城,就会发现这里的长城有内外两段。从花马池城出去的隘口叫长城关、再过去是杨柳堡、安定堡花马池旧城、永清堡。
这是这段几十里长城的关隘分布。都指挥使王泰作出选择,明军将士们在长城上和鞑子殊死搏杀。在一天之内,长城关三度易手。鲜血浸染着这古老的砖墙。
战斗局势在第三天发生变化。
小王子的主力六万余人距离前锋火筛部只有两天的距离,在火筛入关两天后,他率大军于七月初九抵达花马池城外。横亘在大军面前的就是这座城池。
小王子将留守在这里的千户骂了一顿,环顾身边诸贵族,问道“谁愿意为本汗拿下这座城池。”
“属下愿为大汗效力。”
蒙古本部的兀良哈万户下一个名叫野不干的千户抢先高声应道。
“好,本汗给你五千人,限你日落之前拿下。”
野不干欣然的领命而去,组织精锐射手、战士去攻城。大军携带有攻城的辎重。半个时辰后,前方就传来消息,花马池城的正门被攻陷。
“野不干不负本汗之望啊”小王子骑在马上,笑着说道。安排大军不断的从隘口中通过。而他本人则是驻扎在城外,等待花马池陷落。
日落时分,金红色夕阳铺满大地。花马池城中的喊杀声渐渐低落。野不干前来请罪,一脸惭愧的道“大汗,明军龟缩在内城的一个石堡中,还剩约五百余人。属下连续五次冲锋都未能打破。罪该万死。”
悠阅书城的換源a軟體,安卓手機需oge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
第两百一十章 视死忽如归
城外营地中,小王子的汗旗高高飘扬。
大帐中,各部落的首领、贵族都汇聚在这里。一名“厨师”正在烤着全羊。洗刷过的全羊被架在篝火的上方翻滚烧烤,滋啦滋啦冒着热油。
野不干前来请罪,令大帐中一片哗然。事实上就在不久前,小王子还夸奖过他。
一名贵族愤然的质问道“野不干,大汗明令日落前拿下来,你现在回来做什么赶紧去将明军参将的脑袋提来,否则就把你自己的脑袋留下。”
野不干惭愧的跪在地上,低着头陈述他的理由,“大汗,属下不想再强攻损失将士们的性命。因而,恳请大汗息雷霆之怒,明日再攻石堡。属下任凭大汗处置。”
这话引得大帐中一片哗然。
“野不干,违令当斩。你当军法是儿戏吗”
“大汗就像是明人的皇帝,金口玉言。岂能随意更改。”
野不干这种请求,在任何军队中看起来都是非常离谱的。爱惜士卒的性命当然值得称赞,但是军令如山。然而,野不干此人明显是打仗的好手,敢这么干自然是有原因的。
小王子带着毡帽,扎着小辫,居中而坐。眼神锐利,这令他看起来很有威严,等众贵族吵一会后,道“野不干有罪,等战后再算。允许其在军前戴罪立功。石堡明日再攻”
兀良哈万户都是小王子的死忠,他怎么可能去砍一个千户的脑袋。他才不管右翼万户的首领、贵族闹腾什么。
小王子一开口将事情定夺下来,野不干离开大帐。众首领、贵族们再次宴饮。
这次驻守在花马池的明军参将很反常,死战到底四月份时,他们打破花马池城,并没有废什么功夫。
夜幕降临,又缓缓的离去,就像夜里的刀剑声。
花马池城东南角的瓮城是一座石堡。修建的非常坚固。都指挥王泰率领着残部四百余人退守在这里。参将府自然是不要的。
王泰倚靠在石堡最高一层的墙壁上,透过窗户,看着黎明的光线慢慢亮起来。他看看身边的亲卫们,个个脸色都带着血污,不少人还有轻伤。
几十人都是沉默不语。是跪着生,还是站着死,他们已经用行动作出选择。到这会,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