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王武和庞泰两人将驿站的酒菜搬到旁边的小桌上,只留剩下半盘的手抓羊肉。
周豫和张安两人将带来的食盒铺开,几碟小菜都是京中的口味:炖豆腐、酱牛肉、花卷、一尾鱼羹。外加一壶五粮液。
周豫先倒满酒,站起来敬张昭,正色道:“张相公取得韦州大捷,一战封爵,下官心里佩服至极。日后张相公若有差遣,下官绝不推辞。”
他是表忠心来的。
新秦伯没什么,但日后领军的大帅,这得先把关系搞好啊!
张昭心里有点无奈。这是在拆保大帅的台啊!
他和保大帅不对付,但是手段不在这上头。他已经在给京中的书信中做好铺垫。保大帅此生就别想再领兵了。现在拆台,显得太小家子气!
但问题是,周豫前来,这不是他所能控制的。别人都表了忠心:以后会听招呼。这酒,他能不喝吗
张昭一口饮尽,做个下压的手势,示意周豫坐下,“周兄,咱们是旧识。差遣这话就不必说了。京营是朝廷的京营,不是我的。”
周豫哈哈一笑,“是,是!”顺势坐下来。
神威营都督张安是宿将,头发微微花白。他先从威宁伯王越,后来跟着保国公朱晖办事,算是心腹。此时神情讪讪的。但见张昭并无骄横、轻视,反而一直很客气,心里的忐忑稍安,举杯敬酒道:“张相公,下官当日多有得罪,还请你见谅。日后你看我的表现。杀鞑子,下官绝不含糊。”
张昭点点头,再喝一杯白酒。
酒喝过,气氛便变得稍微融洽。周豫说起花马池战死的都指挥王泰的事情。张安跟着感慨,这是要给朝廷报功抚恤的。
王武和庞泰两人在旁,对视一眼,这报阵亡之功是保大帅的事,怎么说的好像张相公是主帅似的。
他们俩还不知道今晚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周豫和张安两个满脸笑容,带着微醉的酒意离开。稍后,就有榆林卫指挥使姜汉来访。接着,还有都指挥曹雄前来…
张昭在驿站的小院门庭若市。
…
…
保国公还想在水里挣扎一下时,他下面的将官已经自动做出选择。这是把他往水里再狠狠的踹了一脚。
第两百四十六章 阻力
夜色渐深,参将府里的喧嚣声逐渐的散去。
后花园里,保国公朱晖和苗逵的小宴早就散去。苗逵苗公公去居中联络诸将,他则是在书房中和心腹幕僚打磨给朝廷的奏章,一句句的推敲。
一个时辰后,中年幕僚拿起桌子上的茶杯喝口茶,轻舒一口气,“国公爷,差不多了。”
保国公神情略微带着疲倦,毕竟五十多岁的人,点点头,“嗯。你先下去休息吧。”
这是给朝廷的报功奏章。只要下面诸将和监军不闹,基本可以确保他们捆绑在一起。
中年幕僚还没走出书房,就见保国公亲卫首领大踏步进来,脸上带着愤慨的神色,他又停下来。
“怎么了小吴。”
亲卫首领守着规矩先躬身行礼,再愤懑的道:“老爷,诸将在府里的酒宴中,陆续的前往张昭的住处拜访。那里现在门庭若市。连张安、刘宁都去了。”
“什么”
朱晖高大的身体晃了一下,手扶着酸枣木长桌,脑子里思绪仿佛凝固住。
都督张安、都指挥刘宁是他在京营中的心腹。连这两个人都去拜会张昭了吗
“草…”
朱晖愤怒的喊一声,满脸铁青,将手里写好的奏章撕成两半,丢在地上。
他的想法,就像是个笑话!
…
…
苗逵接到消息比保国公朱晖要晚一点。他正在不断的找熟悉的监军谈话。这是他出身决定的。他得先把太监们的意见统一。
参将府东路的院落中,苗逵正和太监朱秀刘谈话,跟着他的小太监进来。
“老朱,你稍等一下。”
苗逵告罪一声,起身到花厅外的走廊中,严肃的道:“什么事”他吩咐过没有重要的事情不许打扰他和朱秀刘谈话。
苗逵常年征战,唬着脸很有威吓感。小太监腿有点软,忙汇报道:“公公,大部分军中将领,包括各边镇的将官都在前往拜访张昭。此刻,张昭那里门庭若市。”
苗逵脑中“嗡”了一下,一股难言的疲倦感涌上来。敢情他忙活了大半夜都是在做无用功。下面的将校已经做出选择。
且先不说赏赐什么的,军中就是以实力为尊啊。能打胜仗的将军天然受到追到追捧。而跟着朝廷旨意来的那道消息:天子要册封张昭为新秦伯,成了催化剂!
半响,小太监见苗公公呆呆的站着不动,忍不住道:“公公”
苗逵从沉思中回过神。他正在回顾他的戎马生涯,而这一切在此刻都将成为回忆。他要蛰伏许久。
“没事了。你出去吧。”
苗逵萧索的挥挥手,落寞的走回到花厅中。
…
…
八月十八日晚驿站中的一幕幕,在数天之内就被好事者传遍京营。
参将府外街道的转角处,一帮放假的低级军官在小酒馆中随意的议论着。
“保大帅众叛亲离啊!”
“这怪得了谁我听说周都督当日请战他不许。好歹拼死几百鞑子,咱们京营也不用相现在这样丢脸。”
“丢脸呵呵,你是不知道保大帅可是打算用斩首三级去向朝廷报功的。”
“诶,你们说张相公这次封新秦伯,他底下那帮千户、百户要封什么官啊”
“新军卫怕是又要升格了。怎么着,地位要和十二团营平齐。”
“羡慕不来啊!”
众将校说话时,一辆宽敞、华丽的六驾马车从转角处路过。骏马矫健的踩着步点,哒哒走过。另有若干亲随骑马跟随。明朝不是宋朝,并不缺马。
充满着富贵气的马车中,三边总制史琳正和其麾下的甘州卫指挥使吴桉,平凉府的大族曾家族长曾贯喝茶、闲谈。
走过场的秋防会议结束,史总督和张昭见过一面后于今日启程返回固原城。他应邀和吴桉、曾贯同行。
吴桉约四十多岁,正当壮年,一副硬汉模样,这时皱着眉头道:“张伯爷前晚出尽风头。”
曾贯六十多岁,一副老者形象,穿着深蓝色的长袍,淡淡的笑一笑,“少年得志啊!”
史琳却不接这两人的话茬,轻轻的喝口茶。
吴桉按捺不住疑惑,问道:“总宪,朝廷真的有可能会同意边军退役吗”
所谓边军,通常是指的九边的军队。而甘州卫隶属于固原,也是其中之一。若是允许卫中的士卒退役,脱离军籍转为平民,他的利益是受损的。
史琳不紧不慢的微笑道:“怎么安仲对张子尚在西北军务上的发言权还有疑虑”
他已经接到京中好友写来的书信。张昭不仅仅是圣眷日隆,兵部尚书马文升都支持张昭。
张昭跟着他的奏章上书,这事是十拿九稳的。所以,他才会和张昭“合作”啊!
“呵呵,那倒没有。”
吴桉略显尴尬,和亲家曾贯对视一眼。
史琳笑眯眯的喝茶,仿佛没看到一般。他接下来肯定要卸任的。张昭都明言不会帮他说话。合作只针对回朝廷后的处境。所以,他才懒得管张昭的政策会不会成功。
任何改革,都是有阻力的!
…
…
八月二十日的上午,张昭同样已经启程,北返百里之外的韦州城。
他没料到去一趟红城堡参加一个走过场的秋防军议,会搞得像他把保国公的台给拆了一般。军中诸将私下里纷纷来拜访他。
这个逼装的很没有必要啊!
但不管他怎么想,事情就是这样了。听说保国公私下里在骂他:黄口小儿,得志便猖狂。
“随他去吧。”
张昭坐在马车中,失笑的摇头。谁会在意败犬之吠呢自取得韦州大捷之后,他的敌人便不再是保国公。
接下来这几个月,新军卫里招募新兵、训练的事情自有吴臣、陈康他们去做。他的目标是在离开西北前,推动边军轮换和退役制度化,同时把预备役的瑕疵给纠正过来。
这个目标达成,有两个步骤。第一,需要朝廷同意。这一点,张昭略有把握。他的奏章和书信已经送往京中。当然,数千里之地,一来一回需要时间。
第二,在固原镇试点执行要取得成功。
…
…
张昭闹出这么的动静,在他往韦州城而去,移交城防给都指挥曹雄,带着全军沿苦水河前进,移驻宁夏平原中的灵州城时。消息自然传到西安府三原县。
第两百四十七章 王家的工厂
九月初,深秋浸染着关中平原的三原县。县城外五里外的石渠乡中,一片片树林都变的金黄,更有枫叶如火。
执掌瑞昌号、王恕的次子王承襟这段时间都在家乡里忙碌。因为,王家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连续的开办两座新工厂。他忙的脚不沾地。
当然,忙碌归忙碌,心里同时喜的合不拢嘴。
新军卫指挥使张昭,现在可以叫新秦伯,第一次在瑞昌号采购了一万两白银的货物,实际只支付三千两。其中还有一千两是大明新军发展银行的银票。
而张昭的支付手段就是将二锅头的配方、水泥配方卖给王家,同时委托王家帮忙制造两千支燧发枪。这其实就是将燧发枪制造技术扩散给王家。
瑞昌号本来就在经营白酒生意。有二锅头的配方在手,更是如虎添翼。他开办的新工厂分别是水泥厂、燧发枪厂。
这两座工厂在八月份时因总督府的命令,收获到大量的订单,价值不下五万两白银,令他喜不自胜。
石渠乡西北临近山脚下的一片片荒地中,一座大型的水泥厂正在修建、运作中。巨大的工地和工厂混合在一起。
鉴于张昭的提醒,水泥厂会污染环境,粉尘会使人得慢性病。所以王承襟将厂子放在山下,远离村落、农田、河流。
“二少爷,你看,这座水泥厂每天能产出两三…吨水泥。这是新军卫那些师傅的计量词。就是四千斤水泥。等那边的厂区建成后产能还能扩大三倍。”
一名瑞昌号的掌柜兴奋的给前来视察的王承襟汇报。
王承襟给二十多人簇拥着,在工地、工厂中到处查看,赞许的点头,“嗯。”心里算着他的利润。
当日,水泥在京中刚刚被烧制出来时,张昭将五包水泥(500斤)以100两银子的价格卖给周豫。
现在瑞昌号当日卖不到这么贵。而且,基本都是军镇在采购。价格是1两银子100斤。降价20倍。即便如此,瑞昌号的利润依旧高达50。
换言之,仅仅是水泥厂,瑞昌号一天能有20两银子的纯利。一个月就是600两。产能再扩大后,一个月便有2400两的纯利。这相当的恐怖。
“要注意防护污染啊。厂区要建造在下风口。不能让乡亲们骂我们王家。”
王承襟满脸笑容的吩咐道。看着水泥厂里辛勤劳作的工人。继续去视察在王家庄附近的燧发枪厂。这里的防护更加的严密。燧发枪的利润更高。
十几名掌柜、伙计簇拥着王承襟到工厂中。
一条条的流水线上,来自王家的产业工人们正在不断的打磨枪械零件,并组装。
新军卫的工匠带来了标准化和流程化。譬如内部使用的并非明朝常见的计量单位:寸、尺、丈,而是毫米、厘米、分米、米。而且作坊全部采用流水线作业。
分工合作,再进行组装,提高生产效率。新军卫、国泰商行在京中的工厂早就是这么干。
一名四十多岁的掌柜介绍着:“二少爷,我们一个月能制造300支燧发枪。先供应新军卫2000支,剩下的才能拿出去卖。”
王承襟微微沉吟着,道:“这产能不够。继续招人。”
那掌柜苦笑道:“二少爷,家里的青壮大部分都被调来。庄里的不少土地都抛荒。没有可招。除非是用县里其他家的青壮。到时候就怕难以保密。”
“把关键的生产步骤用咱们自己人,其他的工艺步骤用别家的青壮。小心着点,应该问题不大。再一个,以咱们家的地位,谁敢乱来现在这产能实在不够看。耽搁赚钱。”
王承襟大手一挥,批准招人。正意气风发的在工厂中视察时,一名长随过来汇报道:“二少爷,新军卫的林镇抚又率领着商队前来购买物资。他们已经到了县城。”
“哦快请。请他们来家里商谈。我去迎一下林镇抚。”
王承襟不敢怠慢。近日传到西安府的消息,他怎么会不知道呢张昭张伯爷现在几乎是西北诸将之首啊!地位极其之重。以王家的权势对新军卫都必须要重视,怠慢不得。
…
…
石渠乡距离三原县城就五里地,骑马片刻可至。
王承襟带着随从们刚到村头的水泥道路中,就见林文宁一行二十余骑飞奔而来。
双方笑着见礼后,王承襟邀请林文宁到王家稍作休息,生意随后再谈。王承襟看看马队,问道:“张相公可曾来了”
林文宁青衫文士装束,一张马脸特别醒目,捻须笑道:“张相公正率我们新军卫移防灵州城。令我前来找瑞昌号采购新兵训练用的物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