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曾复哲呵呵一笑,眼中带轻蔑,“见与不见,自由张相公决定。不是你一个军汉所能决定的。你去通报就是。莫非张相公上书朝廷要给更改预备役制度,却不敢与我等质对”

    “就是。张相公祸害我三秦百姓,难道还不许我等士子面陈意见吗”

    “张相公在韦州大捷后想要做点事,但是,不能不顾西北民生吧”

    王武不像张昭来自后世,他生活在这个时代,带着这个时代的印记。明朝此时已是文贵武贱。他纵然为新军卫中的将领,但此刻被五名士子围着聒噪,却忍着没有拔刀。

    在明朝,秀才已经算是特权阶层。免税、免徭役,国家发补助,见县令不拜。

    他明知道张昭不会无聊的去见这不知道从哪里跑出来的士子,却没法动粗。至于说说理,他一个当兵的,说的过这几个秀才

    正僵持着,庞泰出来,冷着脸道:“吵什么我家少爷不见你们,赶紧滚蛋!免得有辱斯文。”

    曾复哲还想强硬一下。大明朝谁敢动手打生员那是要被整个士林声讨、唾弃的。但是庞泰年纪虽小,却是战场上杀出来的老兵,曾复哲几人给他冷冽的眼神扫过,心里就开始打退堂鼓。

    曾复哲对院子里面拱拱手,高声道:“在下为民请命而来,不想张相公如此傲慢,吝啬见我等一面。在下等绝不会放弃,改日再来请教。”留下一句场面话,带着人手,转身离开。

    …

    …

    “小泰,幸好你来的及时。我还真被这些秀才相公叽里呱啦的绕晕。”

    王武拍拍庞泰的肩膀。

    庞泰就笑,“小二哥,你对这帮鸟人太客气。要我说他们就欠揍。少爷做事明明是为那些军户,到他们嘴里就成了这不好那不好。按少爷的话说,肯定是动了他们的利益。”

    王武点点头,和庞泰一起进来见张昭,将情况大致的说了说。

    张昭背着手在窗户边看后院的竹林,微微皱眉,给出判断:“王家有人和他们勾结啊。看来王家也有人反对废除卫所。八成是占了卫所的土地。”

    三原县地处关中平原,关中平原一样设有卫所。

    情况有点复杂又有点严峻。

    王武道:“少爷,那我们回灵州吧。只要朝廷的旨意下来,别的不敢说,灵州卫那里,我们肯定能把原卫所的土地分配给原来的军户们。”

    张昭摆摆手,沉稳的道:“再等等,办法总比问题多。”

    他在等王恕的表态。在外人看来,王恕已经是八十五六的高龄,没几天好活。但是张昭心里很清楚,这位名臣可是要活到正德朝的。

    现在就看王恕愿意做到哪一步。他也好随之调整准备。有王恕的支持,说服李阁老的概率恐怕也要大的多。

    张昭此时还没收到李东阳的回信,但是他从王恕的态度中可以得出结论,李东阳会大概率拒绝他直接废除卫所的建议。

    …

    …

    张昭这里还在等待,傍晚时回到自己住处的王六小姐便听丫鬟们说起曾复哲等人的所作所为。




第两百五十五章 王恕的态度
    “那曾相公实在太可恶。带人闯到张相公的小院前闹了有小半个时辰。若非张相公带来的亲随拦着,他们都要直接打扰张相公休息。真真是没礼貌。”

    精美的香闺中,在傍晚时点着蜡烛,光线明亮。身材高挑,一身道袍的丫鬟瑶琴睁大眼睛,犹自气愤的给自家小姐说道。

    和她一般修长、高挑喜好穿红裙的秋月抿着嘴笑。

    王六小姐刚刚从王恕身边回来,脑子里还想着废除卫所的“大事”,不想听到这么个消息,厌恶的道:“曾敬舆这么快就学会哗众取宠,亏我之前还对他印象不错。”

    王六小姐想一想,吩咐道:“瑶琴,你去查一查,看看是谁把人带到张相公的小院里去的。”

    曾家虽说和王家有姻亲关系,但王家的府邸占地广阔,并不会仍由来客随意走动。

    两天后,王六小姐得到确切的消息,是她大伯王承初派底下的一个管事把曾复哲几人带过去的。

    王六小姐在后宅里沉思着。这意味着什么她很清楚。心里有些为张昭的改革而担心。

    祖父虽然忠直、贞廉,但这怕是涉及到王家自身的利益了。不知道祖父回如何选择。

    …

    …

    九月二十日,天晴无风。上午时分,一名老者模样的男子走进王恕的书房内。

    王承初时年六十三岁。作为王恕的长子,他早年曾取中举人,做过几任小官。后来随着父亲名满天下,他便辞官在家乡京营家业。作为王家的大少爷,他在西北这里的地位举足轻重。

    “爹…”

    王承初恭敬的向端坐在梨花木椅中的父亲行礼,尔后站直身体说明来意,“爹,张相公住在咱们家,外头谣言很多。昨日平凉府的曾贯来找我,和我谈了许久。”

    王恕神情略微疲倦,坐着,问道:“什么谣言”

    王承初小心翼翼的看父亲一眼,说道:“张相公的奏章如今传遍两京十三省。他想要以固原镇为试点给退役士卒们分配土地。这势必要清查卫所土地。卫所土地朝廷年年清查,年年都是那样。外面谣言说我们家要支持他。”

    分配土地张昭几天前谈的更激进。王恕不动神色,疑惑的道:“哦”

    王承初道:“曾家的意思,他们愿意将平凉府的良田一万亩作为嫁妆,为其孙曾复哲求娶小雪。父亲前些日子和张昭谈过,对此事是意下如何”

    这是一个试探。

    王恕和张昭谈的是什么,王承初作为大少爷当然知道。他父亲给的是一个“暂缓”的态度。那么,现在该有一个明确的结论,免得士林风波席卷而来。

    如果他父亲同意嫁小雪,自然是支持曾家。如果不同意,那估计怕是想要支持张昭。

    不仅仅是张昭看好王恕的人品,西北的缙绅也都知道这位老大人的威名。

    王恕做了一辈子的官,临到老时怎么可能给儿子这点小手段给糊弄依旧是一副老朽的模样,道:“再看看。”

    态度模拟两可。

    王承初不敢追问自家老头子,闲谈两句,告辞离开。

    …

    …

    王恕的态度很快就传出去。这令在西安府城关注此事的本地缙绅们无可奈何。而对于王六小姐而言却有点晴天霹雳的意思:她的婚事终于被摆上台面。她距离十七岁还有几天的时间。

    张昭依旧住在王府中,和灵州城保持着沟通。同时,思考、整理着他的计划,以及得失。

    他本以为废除军户户籍不算麻烦,他在西北这几个月可以搞定。不曾想阻力这么大。同时让他认清楚现实:想要改变明朝这艘巨轮的航行,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在时间的流逝中,京中的消息顺着明朝的官方公文系统:急递铺抵达西北。

    消息只有一个:召三边总制史琳回京。

    这个消息引得整个西北震动。随着天子旨意到来的还有近期的邸报,上面全是言官们弹劾保国公朱晖、监军苗逵、三边总制史琳的奏章。

    换言之,史总督的仕途要完蛋了。纵然当今天子仁厚,不会杀大臣。但是史总督肯定会被挂起来。

    那么,新任的三边总制会是谁呢他又将采取什么样的治理方式他会不会同意张昭在这里瞎搞要知道,三边总制管着固原等边镇的,只是现在红城堡的京营不归他管而已。

    在这样的一片风暴中,张昭稍后两日还收到李东阳从京中传来的私信。这是从灵州转过来的。走的是新军卫自己的通信渠道。

    如张昭所料的,李阁老并没有同意他的建议。那封奏章自然也用不上。只不过回信拒绝他的是李教谕,这让张昭多了几分思索。

    傍晚的夕阳带着萧瑟的秋意,已是晚秋时节。张昭正在竹林中徘徊、思索时,庞泰拿着一张名帖过来道:“少爷,那个姓曾的生员派人送来请柬,邀请你参加他们的聚会。”

    张昭干脆利落的回绝道:“不去。”

    庞泰犹豫的道:“少爷,地点就在这王府内,距离咱们这院子不到百米。是由王家大少爷组织的。不去的话,是不是有点示弱”

    张昭看小院后门门口的庞泰一眼,笑着道:“小泰,我去装个逼,打个脸于我要做的事情有何用我可没功夫陪那帮小屁孩玩耍。”说着,摆摆手,制止庞泰说话,“我要和王老大人谈,直接去找他就是。根本不必通过那个什么王大少。”

    这话说的非常自信,但却是事实。

    别看张昭在这里住了十天,就和王恕见过一面,而且流传出来的王恕的态度还暧昧不明。搞得好像他们不受重视一般。但是王家自王恕之后,可有和新秦伯这个爵位相当的人物

    没有的!

    张昭只要开口见王恕,必定可以见得到。他在和王恕比拼耐心。

    “好吧。”庞泰消失在门口,自去回绝这张请柬。其实,他不忿,想要少爷去灭灭那帮书生的威风,是因为他这些天总是听到一些风言风语。

    夜晚徐徐的降临,距离张昭所住的小院百米处的一处宽敞的花厅中,二十几名士子汇聚在此饮酒。歌姬们在堂下谈着琵琶。

    一名喝的微醉的书生高举着酒杯,给曾复哲敬酒,“恭喜曾兄抱的美人归啊!”

    据闻,曾家曾复哲和王家六小姐的婚事已经进行到问名的阶段。

    王六小姐的美丽,传遍整个三秦大地。曾复哲能娶她为妻,不知道让多少士子羡慕的无以复加。但不是谁家都能拿出一万五千亩土地作为聘礼的。



第两百五十三章 问君三语
    张照要做的事情,列出来有几条几条这样的。但归根结底,是他率军来西北作战,看到卫所兵制的弊端,想要趁着他在西北这几个月做出点改变。

    核心的观点,其实就是要推动着明朝的兵制往“募兵制”这个方向走。

    但是,卫所制度虽然经过土木堡之变被证明已经失败了,虽然现行的兵制已是卫所兵和募兵制共存,但是,没有经历过嘉靖时期的惨败,明朝上下对募兵制依旧认识不足。

    反应出来的,就是张昭想要改革卫所兵制度,阻力重重。

    朝廷中枢迟疑,地方官府、缙绅、士子不配合。

    …

    王恕并没有开口回答张昭的问题,代为回答的是王六小姐。她十六七岁的年纪,身段婀娜,穿着青衫,一双美目落在张昭脸上,目光灼灼,声音清脆的道:“

    张相公,你在奏章中提出来的第二条,允许边军士卒退役,并且要给他们分配土地,安置费。即便只是以固原、宁夏两镇为试点,哪里来的土地

    这两镇中的膏腴之地,早就被瓜分殆尽。卫所纸面上的土地,只怕一亩都无法分出来。若强制推行,必定会引起激烈的反弹。你打算如何解决”

    她的声音非常动听,如同珍珠落在玉盘中的清脆。质地感十足。

    张昭一个成年人,自然不会给小姑娘看得不好意思,从容的答道:“我最终的想法,其实是废除卫所制度,将九边都改为募兵制。

    所以,这一条,有两种解决方案。第一,既然要废除卫所,那卫所名册上的土地必须要重新厘清。或者售卖,或者分配给军户们。宁夏平原是塞上江南,这里的土地肯定要重新清查一边。

    第二,军户人多,地肯定不够。那么必须要开拓新的疆域给军户们分配。目前可选的地方有多个。掌握在朝廷手中的地方,辽东。往北的后套,往西的哈密、北庭、龟兹、疏勒都是富庶之地。南面的安南亦是富庶之地。

    第三,朝廷要在舆论上多做引导,侵占卫所土地,还能有理不成先以九边为试点,再涉及内地的卫所,最终彻底废掉军户这一籍贯。”

    天底下没有新鲜事。

    解决办法归纳起来就是两件事:第一,分蛋糕,保证相对的公平,让大多数人得益。第二,做大蛋糕,消化分蛋糕过程中产生、激化的矛盾。最终形成新的格局、平衡。

    王六小姐一听张昭决意要清查土地,推行向外扩张,本能的就觉得这策略不好,看向祖父。

    她不会因为喜欢张昭就丧失自己的判断。她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不希望对外用兵。

    王恕摇摇头,道:“你先继续。”

    王六小姐“嗯”的应一声,再对张昭道:“张相公,那你的第一条如何实现呢本来朝廷在三边的兵力就是不够的。如何轮换”此时,她已经认真起来。

    张昭不急不忙的道:“首先,燧发枪兵的战斗力远高于刀盾手,我决意帮西北四镇没镇都训练约两三前燧发枪兵。这就足以令兵力足够。

    但边镇兵力不够依我看来,主要还在将领们吃空饷。卫所制度导致军户大量逃亡导致的。

    所以,轮休其实可以分为两种,退役和休假。允许士兵们休长假回家探亲。

    但这还不是足以解决根本。还是提高将官们的待遇,把他们吃空饷的额度补上去。再辅以监察体系。同时,要推行募兵制,提高士兵的待遇。”

    王六小姐略感惊喜,同时微微蹙眉,有着少女的可爱,肌肤如玉,明艳娇俏,“可这要耗费更多的钱粮呢。”

    张昭点点头,“所以,朝廷需要提高收入,主要应在商税上做文章,就如同两宋时那样。军队的开支不能靠仅仅只屯田来解决。那是懒惰的想法。军屯可以有,但是不应该占军费的大头,更不应该专门设立军户。”

    王六小姐微微思索一会,张昭这个说法倒是可以自圆其说,再问道:“那么,第三条,预备役制度的改变呢这怎么办本来官府和缙绅协商,将预备役的军官授予他们,让他们组织乡民、青壮训练。这相当于是民团。虽然效果不大,聊胜于无。

    而张相公你准备改为让青壮们去边军服役。这会滋生多少问题啊!秦朝时,戍卒叫、函谷举。”

    张昭承认错误,“这个是我想当然了。以为乡绅们会拿出自己的青壮去边军训练,正好可以让边军士卒轮休。可以更改成,让府县冬天时组织青壮们就近在县城中服预备役,轮流着来。让边军派人作为教官来教授。授予乡绅们的预备役官职继续保持。

    人口资源都掌握在乡绅手中,我现在不求青壮们能为国效力。至少在鞑靼人打来时,他们能有些自保的能力。”
1...7778798081...2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