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王六小姐点点头,明眸看张昭一眼,再看向自己的祖父。她有些被说动。毕竟是他提出的方案嘛。
王恕依旧摇头,高屋建瓴的道:“张子尚,不管何种政策的推出,必定会有人能找到漏洞。往往是好经被念歪。所以,自古以来,想要做事,需要先得人。
譬如:你要清丈宁夏镇、固原镇的土地,谁来清你想要全面推行募兵,在商税上做文章,谁来征收不解决这些问题,你现在依旧是空谈。
内阁诸公,老夫当年打过多次交道,皆是老成谋国之臣。不会轻易同意你的试点。
所以,老夫要劝你一句,不要将政事看得太简单。这里面牵一发而动全身。”
张昭拱手一礼,道:“老大人说的是。学生也不在这里唱高调,说什么,岂因祸福趋避之。
学生只问一句话,这些事千难万难,那几千万的军户们,究竟有没有好好活着的权力
我想,他们是有的!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那么,这样的人,就要扫到历史的垃圾堆里去。”
王六小姐眼睛明亮,心里默诵着:,岂因祸福趋避之。
王恕则是猛的坐直身体。
第两百五十四章 闹上门
“此事要做成非一朝一夕之功。你且留在我府上等朝廷的消息。我亦要细思之。”
张昭最后一番话令王恕有所触动,其态度由“不支持”便成“暂缓”,开口说道。
王恕毕竟是一代名臣,曾经执掌吏部,为国计民生而操劳。他并非万安、严嵩那种丧失理想、原则的大臣。虽然此时八十五六岁,但并不糊涂。
“学生听老大人的。”
张昭躬身行礼,告辞退出来。
他身后一双漆黑的美眸看着他,眼中有难掩的神采。
等张昭在仆人的带领下离开后,王恕道:“小雪,去和你大伯说一声,叫他晚上来见我。”
“好的,爷爷。”
…
张昭在王府的住处自然在前院里面,但王家安排的住处清幽、雅致。小院后还种着一片竹林。往前穿过一个穿堂,就是张昭亲卫们的住处。不远处是一处角门。进出非常方便。
张昭在王家仆人的引领下回来,略显的沉默。他不说话,随行的王武和庞泰两人自然也没闲聊。到小院中,王家的仆人交待几句告辞。庞泰道:“少爷,和王少傅见面不顺利”
王恕是以吏部尚书的身份致仕。他只是和弘治皇帝有点龌蹉,并非犯错被罢免回乡。他身上最高的官职是少傅、太子太傅都是从一品的加衔。
是以,时人亦会称他为“王少傅”。
张昭刚在王恕面前陈词过,心情略微有些激荡,笑一笑,说道:“还谈不上。”回到住处后,在书房里思索着,手里的鹅毛笔列着各种情况、方法。
其实,他接到王恕想见他的消息后,就隐约有一些构想。想要革除卫所,上要有天子、朝廷支持,下要有地方缙绅的支持。而王恕家就是西北第一世家。
他当然想借力。
不过,和王恕见一面后,张昭意识到他有点操之过急,阻力非常大。换言之,他的方案还需要修改。这实在令人有点郁闷。
但是,不管怎么修改,他一定要把宁夏、固原两地的军户户籍给废除掉。否则他当日在边墙上对那些军户的承诺,就是屁话!做人,要言而有信。
张昭正在完善他的计划、想法时,庭院外忽而传来一阵喧闹声。
…
曾复哲一行五名士子穿堂过院,径直来到张昭所住的、位于王府西南角的清幽小院前。
正好给附近四处转悠查看地形的王武拦住。他现在是张昭的警卫连长。
王武在韦州大战中犯下致命的指挥错误,被张昭处罚,由千户降职为百户,并失去带兵的资格。但是,纯的以个人武勇而言,他依旧是新军卫中第一人。
而张昭亦愿意信任他。
王武拦住要闯进去的几名士子,手握着腰刀柄,“你们是什么人来这里做什么”
曾复哲排众而出,拿着折扇,动作十分潇洒的拱手一礼,自我介绍道:“在下等都是三原县学的生员,听闻张相公在此,特来拜访。还请这位军爷通报一声。”
王武干脆的拒绝道:“不必了。我家少爷现在没功夫见你们。”
曾复哲呵呵一笑,眼中带轻蔑,“见与不见,自由张相公决定。不是你一个军汉所能决定的。你去通报就是。莫非张相公上书朝廷要给更改预备役制度,却不敢与我等质对”
“就是。张相公祸害我三秦百姓,难道还不许我等士子面陈意见吗”
“张相公在韦州大捷后想要做点事,但是,不能不顾西北民生吧”
王武不像张昭来自后世,他生活在这个时代,带着这个时代的印记。明朝此时已是文贵武贱。他纵然为新军卫中的将领,但此刻被五名士子围着聒噪,却忍着没有拔刀。
在明朝,秀才已经算是特权阶层。免税、免徭役,国家发补助,见县令不拜。
他明知道张昭不会无聊的去见这不知道从哪里跑出来的士子,却没法动粗。至于说说理,他一个当兵的,说的过这几个秀才
正僵持着,庞泰出来,冷着脸道:“吵什么我家少爷不见你们,赶紧滚蛋!免得有辱斯文。”
曾复哲还想强硬一下。大明朝谁敢动手打生员那是要被整个士林声讨、唾弃的。但是庞泰年纪虽小,却是战场上杀出来的老兵,曾复哲几人给他冷冽的眼神扫过,心里就开始打退堂鼓。
曾复哲对院子里面拱拱手,高声道:“在下为民请命而来,不想张相公如此傲慢,吝啬见我等一面。在下等绝不会放弃,改日再来请教。”留下一句场面话,带着人手,转身离开。
…
“小泰,幸好你来的几时。我还真被这些秀才相公叽里呱啦的绕晕。”
王武拍拍庞泰的肩膀。
庞泰就笑,“小二哥,你对这帮鸟人太客气。要我肯他们就欠揍。少爷做事明明是为那些军户,到他们嘴里就成了这不好那不好。按少爷的话说,肯定是动了他们的利益。”
王武点点头,和庞泰一起进来见张昭,将情况大致的说了说。
张昭背着手在窗户边看后院的竹林,微微皱眉,给出判断:“王家有人和他们勾结啊。看来王家也有人反对废除卫所。八成是占了卫所的土地。”
三原县地处关中平原,关中平原一样设有卫所。
情况有点复杂,又有点严峻啊。
王武道:“少爷,那我们回灵州吧。只要朝廷的旨意下来,别的不敢说,灵州卫那里,我们肯定能把原卫所的土地分配给原来的军户们。”
张昭摆摆手,沉稳的道:“再等等,办法总比问题多。”
他在等王恕的表态。在外人看来,王恕已经是八十五六的高龄,没几天好活。但是张昭心里很清楚,这位名臣可是要活到正德朝的。
现在就看王恕愿意做到哪一步。他也好随之调整机会。有王恕的支持,说服李阁老的概率恐怕也要大的多。
张昭此时还没收到李东阳的回信,但是他从王恕的态度中可以得出结论,李东阳会大概率拒绝他直接废除卫所的建议。
…
张昭这里还在等待,傍晚时回到自己住处的王六小姐便听丫鬟们说起曾复哲等人的所作所为。
第两百五十五章 王恕的态度
“那曾相公实在太可恶。带人闯到张相公的小院前闹了有小半个时辰。若非张相公带来的亲随拦着,他们都要直接打扰张相公休息。真真是没礼貌。”
精美的香闺中,在傍晚时点着蜡烛,光线明亮。身材高挑,一身道袍的丫鬟瑶琴睁大眼睛,犹自气愤的给自家小姐说道。
和她一般修长、高挑喜好穿红裙的秋月抿着嘴笑。
王六小姐刚刚从王恕身边回来,脑子里还想着废除卫所的“大事”,不想听到这么个消息,厌恶的道:“曾敬舆这么快就学会哗众取宠,亏我之前还对他印象不错。”
王六小姐想一想,吩咐道:“瑶琴,你去查一查,看看是谁把人带到张相公的小院里去的。”
曾家虽说和王家有姻亲关系,但王家的府邸占地广阔,并不会仍由来客随意走动。
两天后,王六小姐得到确切的消息,是她大伯王承初派底下的一个管事把曾复哲几人带过去的。
王六小姐在后宅里沉思着。这意味着什么她很清楚。心里有些为张昭的改革而担心。
祖父虽然忠直、贞廉,但这怕是涉及到王家自身的利益了。不知道祖父回如何选择。
…
九月二十日,天晴无风。上午时分,一名老者模样的男子走进王恕的书房内。
王承初时年六十三岁。作为王恕的长子,他早年曾取中举人,做过几任小官。后来随着父亲名满天下,他便辞官在家乡京营家业。作为王家的大少爷,他在西北这里的地位举足轻重。
“爹…”
王承初恭敬的向端坐在梨花木椅中的父亲行礼,尔后站直身体说明来意,“爹,张相公住在咱们家,外头谣言很多。昨日平凉府的曾贯来找我,和我谈了许久。”
王恕神情略微疲倦,坐着,问道:“什么谣言”
王承初小心翼翼的看父亲一眼,说道:“张相公的奏章如今传遍两京十三省。他想要以固原镇为试点给退役士卒们分配土地。这势必要清查卫所土地。卫所土地朝廷年年清查,年年都是那样。外面谣言说我们家要支持他。”
分配土地张昭几天前谈的更激进。王恕不动神色,疑惑的道:“哦”
王承初道:“曾家的意思,他们愿意将平凉府的良田一万亩作为嫁妆,为其孙曾复哲求娶小雪。父亲前些日子和张昭谈过,对此事是意下如何”
这是一个试探。
王恕和张昭谈的是什么,王承初作为大少爷当然知道。他父亲给的是一个“暂缓”的态度。那么,现在该有一个明确的结论,免得士林风波席卷而来。
如果他父亲同意嫁小雪,自然是支持曾家。如果不同意,那估计怕是想要支持张昭。
不仅仅是张昭看好王恕的人品,西北的缙绅也都知道这位老大人的威名。
王恕做了一辈子的官,临到老时怎么可能给儿子这点小手段给糊弄依旧是一副老朽的模样,道:“再看看。”
态度模拟两可。
王承初不敢追问自家老头子,闲谈两句,告辞离开。
…
王恕的态度很快就传出去。这令在西安府城关注此事的本地缙绅们无可奈何。而对于王六小姐而言却有点晴天霹雳的意思:她的婚事终于被摆上台面。她距离十七岁还有几天的时间。
张昭依旧住在王府中,和灵州城保持着沟通。同时,思考、整理着他的计划,以及得失。
他本以为废除军户户籍不算麻烦,他在西北这几个月可以搞定。不曾想阻力这么大。同时让他认清楚现实:想要改变明朝这艘巨轮的航行,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在时间的流逝中,京中的消息顺着明朝的官方公文系统:急递铺抵达西北。
消息只有一个:召三边总制史琳回京。
这个消息引得整个西北震动。随着天子旨意到来的还有近期的邸报,上面全是言官们弹劾保国公朱晖、监军苗逵、三边总制史琳的奏章。
换言之,史总督的仕途要完蛋了。纵然当今天子仁厚,不会杀大臣。但是史总督肯定会被挂起来。
那么,新任的三边总制会是谁呢他又将采取什么样的治理方式他会不会同意张昭在这里瞎搞要知道,三边总制管着固原等边镇的,只是现在红城堡的京营不归他管而已。
在这样的一片风暴中,张昭稍后两日还收到李东阳从京中传来的私信。这是从灵州转过来的。走的是新军卫自己的通信渠道。
如张昭所料的,李阁老并没有同意他的建议。那封奏章自然也用不上。只不过回信拒绝他的是李教谕,这让张昭多了几分思索。
傍晚的夕阳带着萧瑟的秋意,已是晚秋时节。张昭正在竹林中徘徊、思索时,庞泰拿着一张名帖过来道:“少爷,那个姓曾的生员派人送来请柬,邀请你参加他们的聚会。”
张昭干脆利落的回绝道:“不去。”
庞泰犹豫的道:“少爷,地点就在这王府内,距离咱们这院子不到百米。是由王家大少爷组织的。不去的话,是不是有点示弱”
张昭看小院后门门口的庞泰一眼,笑着道:“小泰,我去装个逼,打个脸于我要做的事情有何用我可没功夫陪那帮小屁孩玩耍。”说着,摆摆手,制止庞泰说话,“我要和王老大人谈,直接去找他就是。根本不必通过那个什么王大少。”
这话说的非常自信,但却是事实。
别看张昭在这里住了十天,就和王恕见过一面,而且流传出来的王恕的态度还暧昧不明。搞得好像他们不受重视一般。但是王家自王恕之后,可有和新秦伯这个爵位相当的人物
没有的!
张昭只要开口见王恕,必定可以见得到。他在和王恕比拼耐心。
“好吧。”庞泰消失在门口,自去回绝这张请柬。其实,他不忿,想要少爷去灭灭那帮书生的威风,是因为他这些天总是听到一些风言风语。
夜晚徐徐的降临,距离张昭所住的小院百米处的一处宽敞的花厅中,二十几名士子汇聚在此饮酒。歌姬们在堂下谈着琵琶。
一名喝的微醉的书生高举着酒杯,给曾复哲敬酒,“恭喜曾兄抱的美人归啊!”
据闻,曾家曾复哲和王家六小姐的婚事已经进行到问名的阶段。
王六小姐的美丽,传遍整个三秦大地。曾复哲能娶她为妻,不知道让多少士子羡慕的无以复加。但不是谁家都能拿出一万五千亩土地作为聘礼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