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张昭在窗户边笑着点头,“别用‘小女子’这样的称呼,我听着绕口。用‘你我’就可以。
作为你担任总经理的回报以及激励,这次美食街的投资,我允许你个人占2的股份。陈记所占的份额,视你家里投入的银子来决定。”
陈夕凤反应很快,略微一沉吟就明白张昭的意思,再向张昭盈盈的福一礼,道:“谢伯爷。陈记会投入一万两白银,占10的股份。我个人想在大明新军展银行开户,我的股份和收益都存在这个账户上。”
张昭道:“这没问题。行了,美食街的重担就算是落到你头上。你尽心的去做。有什么困难,你和我说。你去叫董朗进来吧。我还要和他谈一谈。”
陈夕凤轻笑着道:“我一定不负伯爷所托。伯爷,你是不是打算在京废除卫所,然后让那几十万的卫所兵帮我们修建美食镇,然后再把房子买给他们”
张昭禁不住多看这个二九年华的美人一眼,确实很有水平啊,一口叫破他的盘算,笑一笑,指指门外。
陈夕凤展露一下“锋芒”,屈身盈盈一礼,退出包厢。
…
董朗推开包厢们进来。
张昭没好气的道:“元明兄,虽然京城里的士子在骂我,我这形象还没崩到那种程度吧”
董朗讪讪的一笑,干咳道:“咳,子尚,是我不对。我自罚三杯。”
一问一答,倒是让两人回到前年在青龙镇时熟悉的感觉。
张昭笑着摇头,制止董朗罚酒的举动,道:“记在下回吧。别喝多了,我找你有正事。”
董朗看过来。圆圆的胖脸在灯光下认真起来。
张昭拿两把椅子,搬到八仙桌左侧和董朗相对着坐下来,“元明,这次修建美食镇是我的私事,国泰商行不要参与投资。而你个人,我是建议你投资的。”
有味精打底,他的酒楼是不可能亏损的。至于说利润更高的青楼、赌场,他是不打算涉足的。这点底线他还是有得。
其实,是因为明朝没法搞cbd,否则他哪里要这两个行当进来
而这个美食镇项目,说到底还是一个房地产项目。这更是不可能亏本的。
当年,关于这个行业的趋势有一句很出名的话:长期看人口,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京师人口繁衍、增多是大趋势。他手握着重兵,鞑靼人不可能再打到京师来。而随着明朝国力的增强,京师扩张城汉唐时长安那样的大都市同样是大趋势!
董朗苦笑道:“子尚,我肯定是信你的。关键是我个人拿不出那么多银子来。我估摸着和我爹商量一下,在把族里的资产算进来,能凑个5千两。”
“那算你5的股份。”张昭利落的道:“这是私事。我现在和你谈公事,国泰商行接下来要涉足两个产业。第一,布匹。第二,钢铁。”
这个消息太突兀。董朗惊讶的长大嘴,“啊…”8}
第两百八十七章 推动工业之心
国泰商行涉足布匹行业,这没什么问题。商行在西北地区不就经营着数个织布厂制造毛衣、棉衣吗
而董朗家里就有布匹生意,甚至染料配方还是张昭卖给他的。所以张昭想要让国泰商行涉足布匹行业,实属正常。
但是,炼铁行业怎么搞
国朝的铁矿是朝廷所有,私人开矿要给朝廷交钱,方才允许炼铁。除开资格外,炼铁技术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各家都是敝帚自珍。
张昭起身,拍拍董朗的肩膀,道:“元明,我年前叫你准备十五万年银子交给萧公公,这事你有印象吧”
董朗点头,疑惑的看着张昭。
这么大的事,怎么会没有印象国泰商行去年大半年的利润约为三十万两白银。张昭人还没回京中,就有书信来,叫他将利润提取一半给司礼太监萧敬。
这十五万两银子以大明新军发展银行的银票占五万两,白银占十万两。至于这钱用来做什么,自然不是他一个小人物可以揣测的。
张昭轻声道:“国泰商行是天子的!”
董朗浑身一震,随即大喜。这意味着他们是皇商啊。这要经营铁矿就合情合理。
张昭点点头,道:“我建议天子在宣府、榆林两镇开互市。届时要卖些日用品到草原上去。棉衣、毛衣咱们是不卖的。这是给我们自己人御寒用的。只卖丝绸给他们。
但是,铁锅,美酒、玻璃却是必须要卖的。商行这边要做好准备。炼铁的基地可以放在唐山。”
董朗神情郑重,应道:“嗯。我回亲自盯着这件事。”
张昭笑笑,“你用心就好。炼铁的事不是几天就能完成的。回头我找工部、兵部要些工匠帮忙。总得先把铁锅练出来,再论其他的产品。我是准备在小镇中起高楼的。”
钢筋混泥土了解一下。
按照后世的标准,京城现在顶多发展到二环,外加一个南城。但是日后土地必定是稀缺资源,修建楼房也会是一种趋势。
张昭和董朗聊完,带着陈泰绕道回北城。马车摇摇晃晃的在月光中走着。
经济,归根结底还是要为政治服务的。
他已经和岳父王承裕商议好再搞两点试点的事情。那么,如何吸收多余的劳动力,这就是他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他已经在推动这件事。陈夕凤一口叫破。
而朝中关于互市的争论,别看现在京城中的士子将他骂成狗,但他还是有把握推行成功。
盖因,弘治朝的君臣,不是晚明时的那帮所谓的道德君子,还是知道做实事的。如果,真论削弱鞑靼人,这互市为何不能开
而开互市,张昭就得保证国泰商行在其中分一杯羹。他真搞什么大公无私,下次弘治皇帝会听他“忽悠”
贸易顺差,这笔利润给权贵们吞下去也是吞,给弘治皇帝吃一口有何不可
至此,他的整体布局基本完成,就等着弘治皇帝召开廷议,把事情落实下来。
他之所以要国泰商行涉足布匹、钢铁行业,还有另外的考虑。
众所周知,穿越者要改造世界,第一要务是要提高本朝的人口。而现在才是十六世纪初,美洲的土豆、玉米、红薯这三样高产农作物连影子都看不到。
全球的地理大发现才刚刚开始啊!他想搜寻也没辙,除非他也推动大航海。
但是,对明朝的利益集团而言,征服海外的土地,根本没有动力。他们连可见的陆地都还没征服完呢。西方搞大航海,那是因为奥斯曼帝国把贸易路线给掐断了啊!
所以,要推动整个明王朝的国力增长,从人口红利上想办法有些难度。办法不是没有。那就是打下更多的膏腴之地,移民过去屯田,繁衍人口。
然而,这比高产农作物慢太多啊。天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把人koubao到十四亿
明朝人口统计数据,不同的历史学家给出的人口估算不同。最少的认为明末时只有六千万,最高的认为1600年有16亿人口。
那他只剩下一个办法: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这个名词,不用过多的阐述吧
简而言之,就是他只能去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搞大机器生产,以当前的人口,爆发出更大的产能,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从而使明帝国崛起!
第一次工业革命,起始于织布机,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而钢铁产量是工业国家的能量体现。
所以,张昭要让国泰商行现在就涉足布匹、钢铁产业!
张昭坐在马车中,看着夜里的京城变得沉寂,灯光稀疏。心中微微感叹。
以后不会这样了。
日后的京城,必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城市,政治、经济、文化、金融、教育的中心。那时,京城将拥有近千万的人口,不夜城!
…
城东一处富贵的府邸中,数人正在静室中密谋。
这里是定国公府的府邸。定国公之孙徐光祚正面色兴奋的和其他两人商议着。
旁边站着一名温文尔雅的书生,中等身高,身形清廋,闭口不言。正是今日上午大骂张昭、落第的金陵国子监生顾耀诚。
成国公之子朱凤看顾耀诚一眼,“吕大人,此子没问题吧”
被称为吕大人的中年男子颌下长须,带着黑色的四方平定巾,一看便知是文官,道:“叔时有匡扶天下之心。自金陵而来,又深悉京中舆论。事无不可对人言,他听听无妨。”
这其实是栽培后辈的意思。
徐光祚忍不住翻白眼。
他们几人汇聚在此,商议的是阻拦张昭废除天下卫所的事情。这件事触动了武勋集团的利益。
定国公属于上公,但在永乐、宣德朝之后其府慢慢的衰落。徐光祚的爷爷老迈不堪。他是第一袭爵人选。最近底下的武勋们闹腾、串联。武勋之首,英国公根本不打算出头,而是选择观望。但他认为这是一次令定国公府重新回到政z舞台的机会。
朱凤出现在这里自不用说了。他府上和张昭关系不佳。
御史吕纪先和金陵魏国公府来往甚密,他本就是南直隶苏州府人。此次阻拦行动,主要靠此人来定计。
吕纪先道:“张昭身得天子喜爱,想要扳倒他,一次两次是不行的。但是,必须要去做。本官决定上书弹劾他。另外,造势、联络就要看诸位的。”
第两百八十八章 弹劾奏章
三月中旬,殿试前夕,京中针对张昭的舆论,或者说针对是否废除天下卫所的舆论忽而爆发,并且声势浩大。
都察院江西道御史吕纪先连上弹劾奏章拉开序幕,他在奏章中力陈废除全国卫所之弊端,并弹劾张昭种种不法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罪状:
第一,藐视朝廷法令。将被贬到前顺天府通判方珍父子,他的小妾的父兄三人,假其为新军营效力,带回京中。
若是人人效仿,置朝廷法令如何地
第二,以权谋私。
趁着西北固原、宁夏两镇废除卫所试点之际,与地方缙绅相勾结,利益交换。
三原王氏的瑞昌号拥有燧发qiang、水泥的制造技术。如此重要的技术,怎么能交给地方缙绅
而张昭本人就娶了三原王氏的女儿为妾。
并趁机在西北设厂捞取商业利益。经查国泰商行分别在灵州、宁夏城、红城堡、固原城等地设厂。
第三,妄测圣心,骄奢淫逸。
天子因其功赏赐府邸,张昭却要在京西南占地三千亩。美其名曰:求田问舍。敢问起楼阁花费几何
而且,张昭如此惺惺作态,是怕天子猜忌而效仿前朝故事吗然而,如今是圣天子当朝!
第四,欺君罔上,罔顾圣恩。
王承裕为求官而屈身于张昭,何其无耻!堂堂两榜进士,不思报效国家,而嫁女给张昭为妾,相互勾结,谋夺利益。其罪几何
张昭如此行径,不是欺君又是什么
不得不说,吕纪先关于张昭的黑材料还是准备的比较充分的。他的奏章一经递交、传抄。立即引起科道的轰动,纷纷以此为蓝本,上书弹劾张昭。
明朝的奏章上交流程,有两条途径。第一,经由通政司递交给内阁。第二,在会极门那里投递,每天都有小太监在那里等着的。
吕纪先的奏章是交给通政司的。而通政司对奏章是要存档备案的。奏章内容根本没到宫中,就已经传遍。舆论迅速的发酵。
而大明朝的舆论风潮向来是小弟们先上:开宗明义,表明这次我要搞谁,因为什么原因,不相干的人让开。
大佬们不会在一开始就表态。
在这股风潮之中,科道言官,六部主事这个级别的官员纷纷上书。不仅仅张昭挨骂,王承裕、王恕都被吊起来打,王小娘子亦被安了个“品行不淑”的骂名。
这要是在现代社会,够的上打一架的标准了。但是,在大明朝的骂人特色中,只是一般般。大臣们骂皇帝,都敢连皇帝的祖宗一起骂的。
在这“嘈杂”的骂人声中,有的人认为张昭提出和鞑靼人互市,是为了转移废除卫所的注意力。
还有人骂张昭怯弱避战,封爵之后开始腐化。
京城之中在短短的数天之内,仿佛一个巨大的木材堆被火星子的点燃,烈火熊熊。
而张昭正在新军卫中。
…
三月十八日,弘治十五年的殿试照常举行。题目是弘治皇帝给的:论与北虏互市之利弊。
最终的一甲三人是:康海、孙清、李廷相。会试第一的鲁铎的名次是二甲第二。
这一科的会试主考官是李东阳。这些士子全部都算是他的门生。
殿试的时间就夹杂在这次舆论风波中。三月十九日,弘治皇帝下旨,令二十日上午在武英殿廷议与北虏互市之事。
十九日晚,一场春雨不期而至。
已经改名为“新军营”的新军卫军营外的住宿区中,没有在张昭身边当值的王武和妻子吴姗厮磨后,在房间床榻中说着体己话,窗外夜雨滴落。
吴姗是原甘州卫指挥使吴桉的女儿,王絮雪的好友。本来家世不错,现在自然是衰落下来。固原镇的卫所、军户、军籍都废除掉了啊。
而王武虽然因战场指挥失误被贬斥,失去带兵的机会,但作为张昭的亲卫首领,地位并不低,而且还是新军卫的元老。官任千户。每月的饷银60两。朝廷赏赐和战场缴获另算。
吴姗枕着枕头,“老爷,妾身听说外面很多官员都在弹劾张相公,这没事吧”
王武幸福、惬意的躺着。他当日跟着相公、王姨娘游湖,倒是一眼看中吴小娘子,后来在固原城成就姻缘。
“能有什么事相公这是挡着一些人的财路了。在西北时,有新军卫镇着,你爹他们不敢动。回京之后,这天下的反扑压力都汇聚过来。闹腾的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