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人瘦凋猪颜
裴度想来以皇帝这样的少年心性,自然是要快意恩仇,和鱼辅国来上一场决战,可是这一场酣战之后的苦果,又该怎么说?
裴度知道这仗不能打,但是眼下自己所处的局面,再也不能像之前那样老神在在两不相帮了。
“程公公既然已经去了,枢密院那边可不能没有人管。”裴度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他走出朝班。“鱼辅国统兵在北,师老无功,还是让他回来的好,微臣愿意再出任河东节度使,领军北上,平定回鹘。”
裴度亮明了态度,那就是他会站在皇帝这一边,让鱼辅国交出兵权回到白玉京来。虽然谁都知道鱼辅国绝对不是一张圣旨就能使唤得动的,而皇帝也不会派裴度去北方统领军队对抗回鹘,但是这个表态就明确的说明了裴度的态度。
“臣中书舍人令狐楚附议,鱼辅国师老无功,辜负圣恩……”
伴随着裴度的表态在前,更多的人站了出来,不过皇帝没有任何表态。
谁都知道,这只是表态罢了,皇帝是不会真的和鱼辅国刀兵相见的。
“裴相,此事再议,北都那边还是要仰仗大将军的。”
李旭很清楚,如何处理鱼辅国是不能谋于众人的。
“臣比部郎中韩玦,有本启奏。”韩玦从官员的队伍里站了出来,所有的朝臣立刻将目光投到了他的身上,这位韩相的长子恭谨地跪在地上,将黄绢封面的奏章高高举起。
“前日道路人言,朝廷有意收复维州,以全巴蜀。臣以为巴蜀天府之国,沃土千里,南御六诏,西捍吐蕃,臣以为妖言物议不足为信,然维州险要,不可不图。”
轩然大波。
维州之事,正是皇帝与鱼辅国、程奇力从亲密无间弄成现在这样的根由,现在韩玦站出来为皇帝收复维州摇旗呐喊,难道韩党不知道朝廷有多少家当吗?
“臣兵部尚书……”“臣礼部尚书……”
大公子既然有所表示,韩岗门下的那些牛马走们自然要鼎力支持。
李旭眯起眼睛,一夜之间,这个朝廷终于被自己操之于手了。
皇帝终于坐到了御座上,两只手拄着宝剑,眼神好似鹰隼一样在下面的臣子脸上掠过。借着辣手除去程奇力的威势,这些人终于畏服于自己了。
现在是时候驱动着这个已经朽坏的统治机器去干些争权夺势以外的正事了。
“浙西观察使陆贽,是三朝老臣,先皇故旧,不宜久出外镇,朕意令其回朝,任门下侍郎。”李旭看着下面的臣子们发出了自己的第一条决定。
随便散布军国机密,这个韩玦连一点心事都藏不住,既然犯了这个错误,这些韩党绝不能轻轻放过。
“然后京畿诸县,”李旭看着站在台阶下的牛僧孺,使功不如使过,有些苦差事要交给他。
“秋税已经缴纳完毕,京畿道诸县应在明年春耕以前清量田土,将各县田亩数量,主人为谁一体清查,以备日后所用。”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 第六十六节 两难
朝会结束之后,皇帝在政事堂中与韩岗、裴度见面。
此番见面大家未免都有些尴尬,毕竟昨天晚上还彼此算计,可是今天却要坐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
李旭是有点转不过来,但是韩岗和裴度这样脸厚心黑之辈早就习惯了。
“陛下,鱼辅国大军孤悬在外,还是要早做准备。”韩岗早就打好了腹稿,一上来就表示自己站在皇帝这一边。
“代北的神策军有两万一千二百四十六人,”裴度说道:“其他外藩的兵马大概也有一万五千多人,虽然主力在太原就食,不过那边的粮饷大概也就只有两个月的储备。”
裴度看了一眼韩岗,中书令的老辣令人赞叹,他昨夜翻阅各地府库向太原支用的情况,发现自从皇帝提出要收复维州之后,韩岗就开始渐渐减少了向太原的物资转运速度,显然是料到了现在的情况。
“只有两个月?”李旭皱起眉头。鱼辅国手中的物资并不多,神策军可不是义务兵,这支大军是要靠粮饷来喂的,现在白玉京易手,鱼辅国为了安抚军心开支会更大。
手头物资不多,这就意味着鱼辅国必须早做打算,而自己也要早做应对。
“还可以支撑的更久些,除了各地的转运,鱼辅国还有河东作支持。”韩岗回答着皇帝的疑问:“河东表里山河,太原本来就富庶,南边还有临汾,他还有解池的盐利,如果是支用大军,还是可以多维持一段时间的。”
李旭皱着眉头,自己现在十分矛盾。一方面,他不愿意和鱼辅国兵戎相见,因为那样的结果必然是整个北方糜烂。可如果忍让,就意味着整个河东被鱼辅国割据,这也不是皇帝想看到的局面
“鱼辅国现在就是无根之木。神策军都是京中人士,不可能跟他长居于外。白玉京这边的消息传到太原,军心必乱,鱼辅国只要不傻,他审时度势就一定会南下,他不南下,神策军也会逼得他南下。”
裴度一语点出了鱼辅国现在的处境,在裴相看来鱼辅国实在是太大意了,离开白玉京领兵北上应对回鹘的决断十分草率。胜了固然是不世之功,可是也会留下致命的破绽。
“京中能用的兵不多,神策军是信不过的。”韩岗开始考虑鱼辅国南下的情况该怎么应对。“现在能用的大概只有凤翔、泾原两节度使、以及潼关防御使这三处的兵马,眼下又是防秋的时候……”
李旭皱起了眉头,韩岗和裴度都认为鱼辅国南下不可避免,这让皇帝有了一点自责的情绪。
或许是自己太过急躁了,让局势一点点演变成了现在的样子,鱼辅国一旦南下,接下来河东糜烂,回鹘驻马阴山在漠南站稳脚跟吗,自己都是要负责的。
“没有别的选择吗?”李旭意识到自己的软弱会被韩岗和裴度抓住,也知道忍让会增长鱼辅国的气焰。可是现在别无选择。如果能够用忍让换取河东的安宁,那么自己委屈求全并不能算什么。
“陛下,鱼辅国不是什么黄口孺子。”韩岗说道:“他是自圣后时便一路摸吧滚打过来的老人,留在太原就是生死操于人手。他是一定会南下的,我们应当早做打算。”
“当务之急还是分化神策军,他们本来就是京中人士,先用间,分化其中将领,许之以高官厚禄,让他们倒戈。”裴度出的主意让李旭眼前很有既视感,金弹攻势当年正是蒋校长的绝技。“大军行军一定要依道路水源而进,鱼辅国肯定是顺汾河南下奔河中府直趋风陵渡,从那里过黄河。”
“派一上将领兵守住风陵渡,邀河北诸藩尾随侧击,鱼辅国就完了。”韩岗接着说道:“回鹘使团就要到了,将三受降城让给他们,然后许以粮食玉帛,让他们缠住鱼辅国,这是最安稳的,不过后面的局势就不好说了。”
韩岗的计划虽然完美,但是李旭坚决地摇头拒绝。“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侮。河东表里山河,一旦回鹘人站稳了脚跟,他们西可越过大河扫荡关中,东可出太行八陉进逼幽冀,那个时候,我们都是千古罪人。”
“陛下,以晁错之不智,尚知攘夷必先安内。”韩岗皱着眉头:“京中既然大变,鱼辅国为求自保是一定要南下的,只要他南下,那便是糜烂之局。”
韩岗讲的道理,李旭心里都明白,但是他仍然不能接受这个现实。
“陛下,岳麓书院的山长柳子岳想要面圣,他说有办法解决代北之事。”裴度也知道皇帝的想法是痴人说梦,就算是村夫都知道要想吃肉就不要怕挨打。既然夺取了大权,那就要做好鱼辅国翻脸南下的准备。
柳子岳,这人又是谁?李旭颇有些不满的看着裴度,这个裴相一开始不肯全力支持自己也就算了,后来又和光王搅到了一起,现在又弄出来个教书先生冒充诸葛卧龙,此人是真的不行啊,这神皇帝当年都是选了些什么阿猫阿狗来辅佐,难怪死得不明不白。
裴度似乎看懂了皇帝的眼神。
“先帝在时,曾经封他衡阳郡王,请他入门下省担任侍中,都被他拒绝了。江湖上都称他为南天儒宗。”
南天儒宗?江湖上被誉为七宗第一的南天儒宗?李旭皱着眉头,他实在是不想这些江湖人涉入朝政太多,这些人本来就有武力作为凭依,一旦获得了权力的认可,那便又是一个鱼辅国。
自己总不能为了消灭鱼辅国捧出来一堆牛辅国、马辅国。
“一会朕就见他。”李旭摇了摇头,接着对韩岗道:“鱼辅国那边的补给先彻底停下来,朕派个使者去北边见见鱼辅国。”
李旭皱紧了眉头,程奇力是倒了,可后面还有一个要命的马蜂窝要捅,这之后的局面一着不慎那就是满盘皆输。
对付鱼辅国这些事情,和韩岗、裴度这样的老狐狸是商量不出来什么的,归根结底这两个人还是让人信不过。自己要好好考虑一下接下来的一步棋要怎么走。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 第六十七节 永嘉
柳子岳,本河东柳氏,永嘉之末其祖南迁至襄樊,少年早慧,能为诗文。后入岳麓书院修习,为山长。
李旭看完李绅交过来的资料,揉了揉眉头,从提点刑狱使司送过来的履历来看,柳子岳这个人十分简单。
如果只看履历,这位南天儒宗近乎于一个纯粹的读书人,他与江湖没什么交集,而且因为精通《孟子》又在潭州长沙那样的荒僻之地维持书院,因为武功极高,精通君子六艺之中的射艺,因此被天下读书人视为儒宗。
李旭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人。
自己见过如韩岗、裴度这样机心百变的官员,也见过如鱼辅国和程奇力这样的权阉,甚至于少林寺那四位不知所谓的神僧,以及岳顾寒这样痴心向道又文化水准不足的江湖人。
这个柳子岳站出来说有本领解决鱼辅国,然而当年又拒绝神皇帝的招揽。这种完全矛盾的表现之后,这位南天儒宗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
一袭玄色深衣,发髻上插着一根木簪。胡须分成五缕垂到胸口上,皮肤圆润而有光华。相貌虽然普通,不过一双眸子却蕴含着精光。
很像文元恒,这是李旭对柳子岳的第一个印象,这位南天儒宗的气质和自己那位谪守潮州的老师说不出来的相像。
这不是一个江湖人,这是一个学究。
“柳先生。”李旭坐在清凉殿中看着这位被称作七宗第一的南天儒宗。
“陛下。”李旭审视着柳子岳,而柳子岳也在审视着皇帝。
只论皇帝相貌的确是人中龙凤,风姿神采雅似当年的神皇帝,眉目间的英气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少年天子,先除文党,后破权阉,武功不知不觉间已经步入了江湖第一流的境地。这样一个少年,不出意外至少将柄国四五十年,这个天下会在他的手上变成什么样子?
柳子岳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不过有一点南天儒宗心中明白,正是因为这位皇帝行事操切,北国很快便是一片尸山血海。
“先皇在时总是念叨先生大才,可以扶危济困,定乱安邦。现在四海鼎沸,山河破碎。”
“柳先生不远万里自江南而来,有何教我?”李旭伸出手请柳子岳坐下,挥了挥手命周围的内侍将茶水点心端上来。
“指教不敢当。”柳子岳看着李旭:“眼下这个局面,陛下有什么打算?”
柳子岳也不含糊,直接开门见山的向皇帝询问面对现在北面繁复的局面。
关于如何处理北面的鱼辅国,李旭是有腹稿的,但是自己并不想对柳子岳袒露出来,这样的军国大事没有道理平白无故的告诉这么一个还是白身的人。
“我曾经修书问过文元恒,他说陛下熟读史书,尤爱汉武故事和盐铁论。陛下可记得西晋永嘉之乱?”
李旭点了点头,永嘉之乱是指八王之乱后,匈奴人刘渊派人攻入洛阳,将晋怀帝掠至平阳,从此西晋皇室避入长安,终于走向了末路。
“永嘉之乱后,天下动荡两百七十年,战乱纷扰不堪,到了前朝才算定于一统。”柳子岳说道:“陛下熟读史书,应知之所以有永嘉之祸,祸因皆在晋武帝身上。”
的确,晋武帝为了防止魏晋嬗代的故事在自己家族身上上演,将司马氏的那些王们纷纷任命为十分重要的军政职务,什么镇东将军,征南将军之类的,每个王基本上都掌握了地方政权和军权。
晋武帝所立的儿子晋惠帝又是个何不食肉糜的痴呆,皇后贾南风引外藩强王发动政变夺取政权,短短几年间由各个藩王支配的地方军政集团都陷入了这场政治争夺之中,整个统治集团的力量都被消耗一空。
到了后来,这些藩王们不得不依靠胡人的力量,整个中原沦落腥膻之下。
这都是教训,毫无节制的严重内耗所导致的空虚必然会引起外敌的入侵,经过了汉末三国的消耗与八王之乱的洗礼,一切的秩序崩塌了,接下来是三百多年的分裂和战乱。
柳子岳的家族就是在永嘉之乱后从河东南渡到襄樊的,对于这个历史事实有着他自己的切肤之痛。李旭明白,柳子岳现在提起永嘉之乱就是要让自己吸取西晋的教训,不要因为严重的内斗使得回鹘人找到可乘之机。
当年永嘉之乱攻破洛阳的刘渊正是在太原起兵的。
“陛下,神州沉陆之祸,三百年乱世之痛,现在并不是快意恩仇之时。”柳子岳看着皇帝,他之所以来到宫中,就是希望皇帝吸取教训,不要因为内战而给回鹘人机会。
“朕本来的想法,是亲率一支精锐兵马,过风陵渡,直取太原。”李旭将自己心中不成形的计划告诉柳子岳:“昔日曹操劫乌巢,下荆州,兵马都不多。若是能够制服鱼辅国,则在北都组织防御,待到明年开春,再和回鹘交锋。”
李旭知道这个计划漏洞很多,白玉京内全是各怀鬼胎的大臣,自己一旦离开,这些人很有可能会和鱼辅国来个里应外合。但是鱼辅国如果和回鹘媾和,引回鹘人南下的话,除了这个办法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柳子岳沉吟片刻,皇帝的这个计划是对皇帝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却也是对天下来说最差的选择。而柳子岳之所以自江南来到白玉京,就是为了阻止这一切上演。
“陛下准备带哪里的兵马去和鱼辅国争雄?”
“不知。”
“沙场交锋,行军布阵,陛下又有几成胜算?”
“我没有打过仗。”
“大军孤悬于外,朝中如何布置,由谁执掌朝纲,陛下可有人选?”
“没有几个信得过的。”
还有自知之明,柳子岳看着年轻的皇帝,当年的神皇帝也是这样操切行事,没有成熟的策略,只看到了水面上的光景,不知道水下隐藏着什么样的猛兽,最终只能草草收场。
“陛下若是输了,这大虞的国祚也就算完了。”柳子岳如是说道。
“都是孤行事孟浪。”李旭长叹一声,自己还是私心太重。一想到鱼辅国挟破回鹘之威回朝后的局面,一定是自己被这个老太监牢牢压制,为了能够咸鱼翻身,仓促的选择了收复维州以争声势。
结果引起了和鱼辅国集团的严重对立,最终搞到了现在这么一个局面。
“我会去太原见鱼辅国。”柳子岳垂下头。“我让他不要南下,专心防御回鹘人,不过陛下也要按照之前的供应情况为他补充军需补给。”
“鱼辅国不会答应的。”李旭看着柳子岳,这个南天儒宗是不是有些太幼稚了。鱼辅国留在太原就是必死的局面,他的部队需要朝廷供给才能维持,而一旦自己获得时间在白玉京立稳脚跟,鱼辅国就是等死的局面。
鱼辅国唯一翻身的契机就是趁着现在自己立足未稳,还击白玉京,将政权夺回来。
“他会答应的。”柳子岳回道:“我会逼他答应。”
李旭默然不语,很好,这个办法这很江湖。在自己看来,鱼辅国这样的一世枭雄,怎么会服从于一个江湖侠客的暴力威胁,这位南天儒宗还是太想当然了。
“先生若是能劝服他,那自然是最好的。”李旭如是说道。
“他若是执意以一己之私为祸天下,陛下应该准备好代替他经营北方的人选。”柳子岳的言下之意很明确,如果鱼辅国不同意双方妥协,那么他就会将鱼辅国斩杀。
什么时候江湖高手们都这么厉害了,岳顾寒斩杀摩尼教宗,柳子岳又要干掉鱼辅国,你们这么有本事,早干什么去了?
“裴相本来就是河东节度使,我到时候会让裴相再任河东节度使总领各镇兵马,神策军的军官们我也保证他们不会被清算。”李旭说道。
神策军是朝廷武力的核心,也是维持整个战线的重要力量,绝不能因为鱼辅国的死就变成一支乱军。
“柳先生为社稷忧劳,朕感激肺腑,想按照先帝的遗愿,加封您为衡阳郡王,请您出任侍中……”
“陛下,我当年拒绝了神皇帝,如今也一样会拒绝你。”柳子岳叹息道,皇帝们似乎总以为所有人都跟他们一样喜欢权势和地位,可是那些东西又有什么用?
“那柳先生有什么要求呢?只要朕能做到,一定会做到的。”
“我只有一肚子的不合时宜,陛下不必挂怀。”
听到了皇帝的询问,柳子岳哈哈笑道。
“无妨,我也有一肚子的不合时宜。”李旭也笑了笑。“我真想听听先生的不合时宜都是些什么。”
“一代有一代之兴替,陛下知道现在民间兼并到了什么地步了吗?”柳子岳提出的问题李旭是知道的,历朝历代大多都亡于兼并这是自己前世就知道的道理,也知道执行两税法之后民间兼并的情况愈演愈烈。
柳子岳把这个问题单独提出来,的确是有些不合时宜。
现在的虞朝根本没有本事去管土地兼并的事情。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 第六十八节 兼并
“寡人不知。”李旭回应道。
其实作为一名穿越者,李旭很清楚土地兼并似乎是任何一个封建王朝所要面临的通病。有产农民失去土地沦为佃户,同时国家失去税收无力维持统治,最终弄得一地鸡毛。
虞朝一开始的体制,其实可以稍微抑制兼并。原来的租庸调制度,在默认了豪强庄园经济独立享有免税地位的前提下,将所有的土地默认为国有,通过政府分配,保证了每一户人家都保有一部分土地。
但是伴随着后来朝廷的开支增加,严酷的赋税压力之下,大量的农户选择弃地逃亡。土地是国家的,赋税太过沉重之下,逃亡到国家无法管控的豪强庇护下也不失为一种存身的办法。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朝廷改为实行两税法,将土地无偿的送给百姓,然后以此为束缚。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自然不会再轻易放弃土地逃亡为奴。
两税法的本质是扩大税收,解决朝廷面临的财政问题,但是伴随着两税法的推行,又产生了新的问题。
一年税收两次,一次以粮食为主,一次以绢帛、铜币为主,这本质上没有改变农户身上的负担。因为朝廷的财政需要依旧会层层转嫁到农户身上,原本存在的农户逃亡现象依旧不会有所好转。
而新增的货币性收入则会逼迫农民在市场上通过出卖自己的产品以获得货币完税,这使得农民无形之中又受到了一层剥削。
农民逃亡导致税基减少,为了保证财政收入,朝廷会加重盘剥力度,而更重的赋税压力会进一步导致农民逃亡。逃亡的土地和农民被豪强大户所控制,朝廷的课税基础就变得更加萎靡。
这样的轮回之下,最终的结果就是朝廷的财政崩溃,财政崩溃最终导致政权崩溃。
“江南现在是贫户无立锥之地,豪强有良田千顷。”柳子岳道:“长此以往,陈胜吴广之辈就要藏身行伍,张角孙恩之流便会行走人间。”
“草民可以前往北都,力劝鱼辅国以国家为重。但是天下的流民,荒废的土地,不是用武力或者口舌就能改变的。”
柳子岳的话没有错,练武功不能辟谷,修行什么真气也不能让地里面多长粮食。饿极了的老百姓是不会管你是皇帝老子还是天下第一剑,当愤怒的百姓越来越多,豪强和帮会就能借机起事情,大虞王朝自然也就会走到终点。
“先生以为,眼下应当如何应对?”李旭问道。
“要解决根本,那就是一筹莫展。”柳子岳平摊开双手。“朝廷要做到开源节流,可是无源可开,一样用度都不能停。还要劝地主们减租减息,可他们终究不会听。现在所能做的便是零敲碎打,将兼并的速度控制一下。”
李旭点了点头,自己对兼并问题也有一定的思考。如果仔细分析,土地兼并其实不是一个问题,而是多个问题。
首先是财政问题。朝廷目前不能做到收支平衡,一方面是因为财政收入的减少,另一方面是因为外敌和藩镇导致的军事开支越来越多。
朝廷的收入包括很多部分,包括了粮食、绢布以及各地土产这类实物,还有相当一部分的货币收入。自从韩岗确立的盐铁转运制度以来,朝廷的收入就从原来单一的依靠农业税变成了通过涉及经营领域主动获取财富的模式。
现在虞朝一年的岁入大概在六百万贯左右,其中一半来自盐铁转运的收入。可以说仅仅因为韩岗一个人和他的设立的这套系统,虞朝的农民负担便减轻了一半。
但是这远远不够。因为土地兼并同时还产生了一个就业问题,失去了土地的农民是要生存的,他为了生存就只能沦为佃农。要接受地主严酷的盘剥,因为这是一个单方面强势的市场。地主可以随意选择佃农,因为到处都是失地农民,而失地农民在地主面前处于完全的弱势地位,只能任其鱼肉。
1...4344454647...1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