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人瘦凋猪颜
人世间便是如此,有了韩瑞这一席话,李旭心中渐渐也有了主意,东山会也好,道圣也好。所谓笤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出去,既然来了只要胆敢现身,那就先被老子莽一波再说。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 第四十一节 道器
夜色渐深,韩瑞带着司空弄月辞别了皇帝,回转相府。
清凉殿内的内侍们都已经退下,只剩下普祥、那罗延和皇帝。
还有些话要说。
“朕这里有个提点刑狱使司,你知道吧?”
李旭问道。
普祥答道:“李公垂的大名在江湖上也是名声鹊起,提点刑狱使司的威风煊赫,末将十分清楚。”
普祥的态度转化极快,但是李旭并不想就此轻轻放过,这样一个太平道的众高层人物忽然降服,背后隐藏的因由更值得深究。
这样一个人可用,但不可信。
“提点刑狱使司的一个职责就是调查太平道,前前后后也算积攒了不少太平道的信息。”李旭看着普祥:“知道的越多,朕就对他们越好奇,这样一个宗派历史上屡屡作乱,经常遭受打击,但又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甚至屡屡再现生机。”
“以前只以为太平道内法度森严,内部组织布置得体,才有这样的表现,现在看来原来是有道圣暗自隐藏在后。”皇帝叹息了一声:“将军,这白玉京中可有太平道隐藏的据点?”
一句话问完,李旭闭上双眼,静静等待着普祥的回答。
片刻之后。
“白玉京中有两处太平道的据点,一处设在宫内,一处设在城南的蒋侯庙内。”
蒋侯庙便是李旭上次乔装勘察,发现了那个内藏“武大郎内丹”大鼎的地方。那个赤红色大鼎,一旦以诡异之法引动,就能增强人的功力,甚至会将一个寻常人的真气硬生生拔高到近乎七宗的境界。
“宫中?宫里也有太上道的据点?”
虽然皇帝更好奇蒋侯庙里的那座大鼎,但为了隐匿行踪,自然将宫中引为重点。如果普祥是奉了太平道的旨意诈降,自己在面对宫中和蒋侯庙两处,违反逻辑先问那蒋侯庙,岂不是将夜袭蒋侯庙的事情认下了。
“启禀陛下,宫中的尚功局内,原本有一处据点,是鱼辅国帮着太平道布置下的。后来陛下诛灭了程奇力,败了南华二位长老,这一处据点也就废弃了。”
鱼辅国还给太平道在宫中安插了一处据点,李旭不由得想到,这位鱼公公和道圣之间会不会也有什么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不为人所知呢?
“南华二老,那是什么人,我可不记得和他们交过手。”
普祥闻言一愣然后也便清楚了是怎么回事。
“程奇力下毒谋害陛下的时候,其实也是鱼辅国商量好的,当时忌讳那罗延大师的态度。”说着普祥冲着那罗延眨了眨眼:“为求万全,还请了不少江湖人参与此事,充当刺客。太平道有两位从都功位上退下来的长老,黄天大法修为极高,功力还在道主之上。鱼辅国便请他们二人出手,不过听说被陛下亲手击败……”
李旭点了点头,诛杀程奇力的当日,的确有两个武功颇高的高手纠缠住了自己,想不到竟然是太平道的长老。不过既然普祥说这二人的功力比太平道的道主还要高,这么说来所谓道主的手艺也有点潮啊。
“我入太平道之前,鱼辅国就和太平道有不少联系。宫中有着一处历代皇帝用来收藏搜集来的武林秘笈的吉光楼,太平道每年都可以选出一人入楼三日,遍览宫中秘藏的无数武林秘籍。”
这个鱼辅国,还挺会慷他人之慨。李旭接着问道:“鱼辅国如此结交太平道,除了能找几个太平道的人来当打手,他还有什么别的好处?除此以外,朕还想知道他在太平道中到底是一个朝中当权的合作者,还是太平道的自己人?”
普祥摇了摇头。
“末将不知,我虽然是北邙治都功,但是鱼辅国和太平道之间的彼此勾连应该很久之前就有了,这之中的渊源末将也说不清楚。”
太平道,鱼辅国,有趣有趣。
“虽然说是散了,但是鱼辅国在宫中这么多年,说不得会有什么暗子后手。普祥,宫里面的事情,你要多多留心,将那些鼠辈匪类翻出来。除了宫中,城南的蒋侯庙呢?”
普祥缓了一下,似乎是要组织了一下言语。
“那里已经荒废了,大概就在吐蕃入侵前几日,不知道惊动了哪一位江湖中的老怪,冲进了蒋侯庙,将其中人杀了个干净,还夺走了太平道刚刚运到那里的一件道器。”
原来那个大鼎唤作道器,李旭压制住自己心内的好奇。
“太平道在江湖上的仇人很多吗?竟然会被人打上门去。”
“多的不行。”普祥苦笑,他之所以背叛太平道投靠朝廷,未尝没有趋吉避凶的意思。“太平道号称传承千年,有了千年的积累,自然也有千年的恩仇。远的不说,之前几十年不知道怎么惹了承天剑宗他老人家不快,今天杀几个都功,明天斩几个长老。”
这一截过往李旭是知道的,那个时候岳顾寒也是有些神经敏感,总觉得道圣要害死他,太平道这个道圣的马仔一露出马脚,那自然是往死里怼,一直搞到太平道服软求饶才算告一段落。
“岳先生和道圣之间也有些渊源。”李旭并不多说:“太平道中知道到盛和太平道关系的人,应当不多吧?”
“下面的道众一无所知,便是二十四治的都功之中知道这一段渊源的也都没有几个。我若不是因为本来就和道圣有联系,恐怕也不知道这养一段关系。”
李旭点了点头,这才合理,不然依着皇帝对岳顾寒的了解,这太平道怕是要死到绝户才算完。
“你说蒋侯庙中有一件道器,这道器又是做什么讲?”
皇帝经过一番铺垫,终于将话题引向了那座朱红色的大鼎,以及里面那一颗诡异的内丹。
“所谓道器,其实只是太平道内的一种称呼。”普祥说道:“道圣虽然被尊为太平道的祖师,因为整日疯疯癫癫,很少对太平道有什么布置。一旦有命令降下,也都是和一些功效颇为玄妙的器物有关。”
“这些无法用常理解释的器物,莫非便是所谓的道器?”李旭皱起眉头,觉得按照普祥的描述,宫中也有一件东西很符合道器的描述。
“道圣清醒的时候,有时会将一些功效颇为神秘的东西交给太平道代为保管和运输。若是保管,道圣会留下一些关于那东西的用法和功效的说明,然后隔上一段时间再来取用这东西,时间么,有的十年内他就会上门取走,有的可能仍在那里几百年也不会动一动。”
“有时也会将这些道器运走,要运到的地点也都颇为奇怪,辽东的群山,大江的入海口什么的,只要运到那里,也不必多做什么,后来的事情由道圣自己来管。”
如此说来,李旭想道,这个道器应该对道圣很重要才对,而且若按照奥卡姆剃刀的原则分析一下,这个太平道建立的初始目的很有可能就是个道器的保安运输公司。造反传教这些别的业务,很有可能是太平道的道主们不甘寂寞搞出来的。
“原本白玉京内的蒋侯庙里就有一尊道器,被称作离恨鼎,这座鼎是十四五年前道圣不知道从哪里搬出来的。那时太平道已经和承天剑宗握手言和,能够在白玉京中弄一块落脚地,于是就选了蒋侯庙这里。”
“道圣命我们将这尊鼎运到白玉京内,说是方便日后启用,还留下了一道口诀,说是只要将身体靠在那尊离恨鼎上,然后念诵一段佶屈聱牙的口诀,便能有无穷无尽的真气可以使用。只是但凡用了这个鼎的人,都会死就是了。所以那鼎也就这么一直扔在蒋侯庙,也没人管他……”
“似这样的道器,你知道几件?”李旭皱起眉头。
皇帝原本以为道圣很有可能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组织或者一个家族几千年来塑造出来的一个用来欺人的假象。那些阴谋者可以躲在这个假象后面编织不能见人的阴谋。
现在看来,或许真的有这么一个人,他凭借着武功修为或者别的什么东西横跨了千年甚至更久的岁月,一直活到了现在。
只是他这种方式存在着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精神状态不太稳定,清醒的时候不多,而那些神异的道器,则对他十分的重要。不然道圣在有限的清醒时间,不去好好的纵情声色感受一把活着的快乐,反而要折腾出一个可以使唤千年的组织为他折腾这些“道器”,那又是为了什么。
“道器的存在是太平道内的一件秘密,即便是道主恐怕知道的也不多。因为所有的道器都是道圣布置给都功或者其他太平道内的人去办。道主那边也不会过问,更不会记录,末将想来是为了避嫌。”
“至于那件离恨鼎,是因为这件东西本来就是道圣背来找末将,要末将布置到白玉京的。除了这一件东西外,泰山玉皇顶上还有一个皇极经世碑,那也是道圣交待末将办的,除此以外,末将也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东西是道圣所求的道器了。”
还有一件万化枢机,就在宫中,吉光楼内。
李旭想着,这个普祥正好知道这个离恨鼎,会不会太巧了些。
“那个被人夺走的离恨鼎,你又知道些什么?”皇帝接着问道。
“末将请懂古玩的人来看过,都说应当是先商时期的东西,他们猜测是铸造来祭祀古帝的礼器。”
商朝的东西,居然这么奇异,而道圣又求来这东西,倒也是有趣的很。
“道圣活了这么久,武功又高,你怎么敢归顺朝廷,你不怕吗?”
普祥斟酌了一下回道:“好教圣人知道,末将以为活了千年的王八也就是个王八,就算是他能吃人,也是个时灵时不灵的糊涂乌龟而已。”
李旭笑着点点头,这个普祥,果然是用得信不得。
“大将军果然快人快语。”李旭说道:“你先下去歇息,明日朕再找你问话。”
话说到这里也就够了,李旭打发普祥出去找陈朝恩寻个地方安歇,转过头对那罗延道。
“老师觉得这普祥所说的有几分可信。”
那罗延看了看皇帝脸上凝重的表情:“我以为有十分可信。”
“哦,这是为何?”
“道圣本来就如同神龙一般,见首不见尾,让人窥不分明,今天露出了一鳞半爪,不管这里面几分真,几分假,贫僧以为照单全收也不能算错。”
“那么老师,三圣之说,你以为如何?”
“三圣之说,以前可以并谈。现在还是只说道圣的好,毕竟无铭是真有其迹,而褚匡阁与百丈怀海都只是传说而已。”
“老师,我欲寻道圣的晦气,老师有何教我?”
李旭的眼神忽然锐利起来。
看着皇帝的眼神,那罗延默念佛号,知道自己总要卷入这些风波。
他长叹一声,回了两个字。
“长生。”
这个坏蛋果然抓住了要害,这个头不算白秃。
李旭笑了起来,这一次那罗延倒是和自己想到了一处。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 第四十二节 猜想
清凉殿内,尚亮着几点残灯,宫人们都安歇了,他却仍旧没有睡的意思。
练武之人盘坐调息,将精神置于灵明之境,蓄养精力的速度其实比睡眠还要快些。
李旭此刻心中一片澄澈,心里想的事情也渐渐明晰。
江湖定在一人,天下存于万民。
江湖上的事情不管怎么说,一切恩怨故事到最后还是落在一个人的头上,譬如承天剑宗,譬如道圣。而天下则是万民的,需要落到虚处,变成一项项政策才行。
道圣,其实和李旭没有什么干碍。
当年的恩怨谜题,那是岳顾寒心中一直萦绕不能解开的一道关口,于皇帝而言并不算是什么。
但是一个鱼辅国引出了太平道,一个太平道又牵连出来东山会,最终隐隐指向了道圣。
便将皇帝和道圣弄到了一个尴尬的境地上,更何况还有前面皇帝抢夺道器,毁了那件离恨鼎的事情。
事情一点点演进到了现在,对于皇帝来说,道不同不意味着不相为谋就可以结束了。
若非同道,即为仇敌。
现在要把道圣当做仇敌来处理才是。
李旭默默回忆着有关道圣的信息。
头一条,道圣的神志有问题,时而清醒,时而糊涂。
这是道圣的一个重要弱点,可以用这个来做文章。
第二条,道圣很喜欢有意无意的提携江湖后进,喜欢给他们提供机会。
俾路托萨、岳顾寒、杜停杯、太公冲、普祥,仅仅李旭知道的便有五人之多,不知道的那些更不知道还有多少。
仅仅知道的这五人中就有武林中的也不是外人,还是个熟人,说是贺拔崧来了。”那罗延说道,这位贺拔崧他是没有见过的,只是听宫里的人说过这位棍扫太后,枪挑妖妇的煊赫战绩,当时听得那罗延这坐了多年苦禅的老和尚都差点动了凡心。
“贺拔崧?”李旭忽然一笑,才想起来还有这样一位人物,这才多久的功夫现在已经是物是人非了。
当初皇帝还怕惹恼了这位太后身边的贵人,现在太后已经被圈在明堂宫上,一日待一日的等死,而这位出身的贺拔家也被懂得鉴别风色的大臣们给打压的败落以讨好皇上。
“你们不必再动,这两个人交给朕料理了。”
皇帝微微一笑,示意那罗延退下,然后从清凉殿中摸出之前穿过的青衣和狰狞如同饿鬼的傩面。
正好用这两个人来作诱饵,在江湖上搞出一番风波,将火引到那所谓东山会上面去。
李旭打扮完毕,便悄悄出了门。
他几个起落便顺着宫中的殿阁楼宇摸到了武英殿左近,摇摇看着拿着火把,捉着强弩的金吾卫甲士正配合着乌云铁卫在宫中穿梭,在那些灵獒的引领下寻找着闯宫者的踪迹。
他们本来就熟悉地形,还有灵犬襄助,渐渐便将闯宫者所在的区域围了起来。
李旭遥遥感应,便确定了那两个闯宫者的位置,皇帝运起偷师自司空弄月的身法,几个起落,便到了他们身前。
周围灵獒狂吠的声音越来越响。
架着单拐的神行千里李拐子心里就越难受。
多半年前,他趁乱裹走了贺拔崧,算是惹出了一桩祸事。
原本以为这贺拔崧和摩尼教的秘宝以及《葵花宝典》这么惊世神功有关,却没想到任他怎么侮辱这贺拔崧,这娘皮一样的小子就是不松口,任他怎么挞伐这小子的谷道热肠,贺拔少侠就是不说这两方面的事。
到了最近几天,这才确定了的确毫无此事,可能只是江湖中惯常的谣言罢了。
不过为了收回损失,李拐子接受了贺拔崧的提议,潜入宫中到吉光楼里寻找真正的江湖秘笈。
据贺拔崧说,吉光楼乃是虞朝天子用来收藏历代武学典籍的地方。以前这里由鱼辅国和程奇力两位头面人物居于武英殿看管,现在这二位一个身在代北,一个已经身死,皇帝恐怕无心照顾这里。
只要手脚麻利打一个时间差,肯定能够找到真正的秘笈,然后溜之大吉。
想法不错,但是执行起来李拐子开始怀疑这是贺拔崧这个贼想方设法要坑害自己。
翻过了宫墙没有几步,就被金吾卫的灵犬发现了踪迹。贺拔崧虽然提醒过这节,但是宫中的护卫却不像他说的那样好对付,除了金吾卫外还有一群身穿玄色铁甲的硬功高手,放在江湖上都可以算是二流的底色,和自己也算是平分秋色。
李拐子和他们一交手就知道不是对手,趁着这些人经验不够丰富,勉强脱身,拉着贺拔崧这个废人在宫中乱串,渐渐被人家给包围了起来。
神行千里李拐子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只觉得是自己的**设计自己,一怒之下掐住贺拔崧的脖子,便要将他扼死。
正要得手,忽然只觉双臂一阵酸麻,一阵无形之力将自己拂开,抬眼一瞧,只见一人头戴傩面,身穿青衣,正站在他们二人身前好似庙宇之中的神像一般一动也不动。
贺拔崧犹在那里大口喘气,李拐子却是福至心灵,赶紧下拜在地。
“晚辈李拐子,拜见前辈,不知道前辈是宫中哪一位高人?”
李旭学着以前电视里外国人说普通话的腔调回道:“你这小子,可知道坏了我的大事?”
只此一句话,乖觉如李拐子知道自己多半是碰见了救星,这一位显然也和自己一样,并不是什么光明正大的来路,应该也是到宫中打秋风的。
“晚辈该死,前辈,周围这鹰爪孙围得太急,还请前辈念在都是江湖人的份上,搭救晚辈,晚辈愿意当牛做马,好生……”
“你们倒是好打算……”
青衣人夜枭一般怪笑,然后还不等李拐子有什么反应,便感觉眼前一黑,便什么也都不知道了。
待得他醒来,眼前却是在一座庙宇之中。
那身穿青衣头戴傩面的怪人站在那里,不远处还有一个倒立的人,看着似乎是江湖上名声很响亮的司空弄月,而他的那个**贺拔崧就躺在不远的地方。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 第四十三节 倒立
李拐子认不出来这里究竟是白玉京中的哪一处庙宇,他平时在关东走动的多些,少在白玉京这一块活动。
他抬眼一瞧,看见自家的那位***正抱着双腿,坐在地上,看样子还没有灵醒过来,整个人呆呆木木的。
不远处的地方,却有一位李拐子熟知的高手在那里倒立着,贼王司空弄月乃是在江湖上闻名已久的高手,现在正倒立在地上,面色赤红,李拐子也看不出他在修炼什么功夫。
火堆里的另一边,高大的神像之下,那身穿青袍头戴傩面的高手盘膝坐在蒲团上,火苗吞吐,傩面上聚集着阴影,看上去更似鬼神一般。
此情此景,李拐子登时福至心灵,腰上一用力从地上爬起来,跪在地上冲着那身份诡秘的高手叩首。
“晚辈李拐子,拜谢前辈救命之恩,前辈的大恩大德,晚辈便是当牛做马结草衔环也无以报答。”
李旭盘腿坐在那里。
“你倒是好胆,大内是怎样的所在,说闯就闯,居然胆敢坏老夫的好事。”
皇帝故意学着以前看电视台上外国人说中国话的样子,再故意哑着嗓子说话,好隐蔽身份。
“晚辈实在是不知道宫中还有前辈。”李拐子说着一指另一边抱腿坐着的贺拔崧:“都是这杀才欺骗晚辈,说什么宫中守备空虚,可以趁乱浑水摸鱼去偷秘笈,晚辈这才猪油蒙了心,晚辈真的不是有意妨碍前辈的大事。”
另一边倒立着的司空弄月开口道:“就你这点三脚猫的本领,瘸着条腿还敢进宫,也不打听打听现在宫里是怎样的所在……”
“就你话多?”傩面人哼了一声。
司空弄月登时怂了,闭上嘴乖乖地倒立,心里却是无穷的悔恨。
本来好好的护送二少爷和那个普祥入宫面见皇帝,这可不是件轻松地差事,谁不知道当今圣上乃是所谓雄猜暴烈之主,要回答他问得每一句话那都要好好想想该怎么回答。
司空弄月见了皇帝废了半天心神总算把皇帝支应不说,回了相府还要强打着精神继续守夜,好死不死今晚还是轮到他值班。
谁成想没多久宫中就响起了动静,金吾卫又是点红灯又是鸣号角的,显然是出了大事。
说句实话,司空弄月的责任心还是很强的,他这么登高一望,就看到了一道熟悉的青色人影一手夹着一个年轻男子,一手抓着一根铁拐再夹一个邋遢中年,就这么高来高去的奔着自己这边过来了。
看着那张熟悉的傩面,司空弄月只想着说脏字。
他这边刚想低下头埋起脸装看不见,就听见那傩面人聚音成线在耳边吩咐了一句跟过来。
司空弄月很想非常有骨气的拒绝,但还是低着头悄没声的跟了过来。
这个青衣人的武功实在是高的吓人,司空弄月自己想了一圈江湖中的人物,除了七宗级别的高手,似乎并没有什么其他人能够和这个傩面人对的上的。
司空弄月并不算是那种十分讲究的江湖人,他不会为了一个侠义的虚妄名声把自己搭进去,忠君爱国对他来说也没有什么意义。
所以面对这位闯宫而出的傩面高人,司空弄月很没有气节的决定听从这位的指挥,紧紧跟在后面就这样一直跟到了蒋侯庙内。
再一次来到了这个伤心地,司空弄月还未反应过来就被傩面人命令着再一次倒立起来。
“几个月不见,你倒是一点长进也没有。”傩面人将那拐子和少年扔到蒋侯庙的地上,司空弄月才看清其中一人竟然是承天剑宗的徒儿当年名震京城的少年剑侠贺拔崧。
不是说这人因为知道摩尼教宝藏的大秘密成了各方江湖势力渔猎的对象,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怎么忽然就在白玉京中出现了?
“前辈怎么从宫里出来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司空弄月不敢得罪眼前这位大神,只能是客客气气,一副嘘寒问暖的样子。
“怎么老夫要去哪里还要向你弄月先生报备一声不成?”李旭低声唤道。
司空弄月已经是被李旭吓破了胆的人,忙不迭的否认道:“是晚辈唐突了,万望前辈大人不记小人过……”
“老夫当年曾和那罗延有过一段恩怨,后来听说他南下投靠了大虞朝廷,正好我神功有成,便东来寻他的晦气,想看看这厮多年不见现在又有几斤几两,不想在那里碰见了这两个玩意,惊动了御林军,连带着老夫跟着被发现,索性就将他们顺手弄了出来。”
1...6768697071...1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