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人瘦凋猪颜
“陛下,征发民力会削减明年的收入,工程的开支也要一大笔钱才行。”
宫中本来就不是一个保密的地方,皇帝和岳顾寒的交易流露到韩岗那里也在李旭意料之内。
虞朝的制度,百姓理论上都应该承担徭役,也就是被政府征发去搞无偿劳动,到了现在这已经演变成一种财政赋税,百姓可以掏一笔钱免去这些强制劳动,然后政府拿着钱再另外找人来干。
如果真要到四川的大山里面掏山沟,韩岗估计没有多少人肯干,那个时候就只有去强征民丁,只是这就意味着朝廷又要少上一块收入。
“这个倒是没事,我去跟岳先生说说,他都等了这么久了,也不急这一时半刻。”李旭想着,韩岗这一笔笔的念帐念得皇帝脑壳疼。
岳顾寒那里肯定要有个交代,不过岳先生都已经熬了这么些年了,多等半年也不算是个事,主要是现在处处用钱,怎么也要让朝廷熬过这口气去才好。
“其实也就是紧上这么几年,等过两年缓过劲来,也就没事了。”韩岗说道:“陛下,老臣还有件事,不知道当讲否。”
难得有事情让这个老贼在这里卖关子,李旭也就耐下心来听他说。
“这话说的,老令公但言无妨。”
“现在文美人有孕,陛下要不要将文元恒从岭南召回来。”
李旭微微皱紧眉头,皇帝想不通韩岗话里的逻辑,怎么文美人有孕就要把文元恒召回朝中呢?文元恒又不是孩子他爸要回来伺候孕妇。
看皇帝那里皱着眉头半天没有反应,韩岗便又加了一句。
“老臣冒昧多言一句,现在文美人的地位着实尴尬,陛下还要早日对文家盖棺定论为宜。”
韩岗的这一句话,让李旭顿时茅塞顿开。
现在自己威权日重,下面的群臣很少敢直接表达意见了。自己在这件事上的确犯了个错误。
文美人不过是一个普通女子,老实本分翻不出什么风浪。但是她生下的孩子就不好说了,若是生下女儿还好,若是生下男孩,待等到日后年齿长成,自然就会有一些臣子趋炎附势归附旗下。
那个时候这个孩子会不会为已经化为尘土的文党争执名分?毕竟他也是文家所出,恢复舅家的名分更能说明他的正统性。更何况文家到最后还有一个文元恒在。
整垮文党的正是李旭现在的这些核心人才,到时候这些人又该如何自处?少不得捧出来另外一个来打对台。好好的朝廷就因为这件事又要陷入无休止的死斗之中,李旭想想就颈后发凉。
韩岗这次提了个醒,李旭看了下面的中书令一眼,暗暗记住了他这这件好处。
不过这些事情毕竟隔得还远,李旭还有别的要紧事要同韩岗议论。
“关中藩镇,我准备尽数裁撤掉。”李旭说道:“好好一个关中,给几个节度使分割的七零八落,彼此画地为牢,良民尽数为兵,以前吐蕃回鹘势大没有办法,现在吐蕃势力转弱,我准备将凤翔、泾原等四镇全数裁撤掉。”
韩瑞低头不语,他这个凤翔节度使深知关中的节度使和其他地方的节度使完全不同。关中这里的军事压力实在太大,为了保卫白玉京的安全,关中围着白玉京从东到西这版权设立了四个节度使、两个防御使。
这个设置虽然有彼此制衡的味道在,但确实是夸张了些,更何况最大的外敌吐蕃已经被皇帝抽爆,裁撤节度使以节约民力的确是应有之义。。
“不知道裁撤下来的节度使,陛下有何安排?”韩岗本能的有些反对情绪,皇帝干事情的风格说好听点叫雷厉风行,说难听了就是点炮就响,完全不考虑后果。
“充实枢密院,给他们几个枢密副使或者参知的头衔,放到白玉京里养起来,或者去禁军任职。”
裁汰兵额是李旭接下来一年的主要方针,上上下下都要动,除了禁军之外,由朝廷统管的关中藩镇也不能例外。
“陛下,可曾想过下面的兵士该如何处理?”
“裁汰为民。”
“他们都是过惯了拿刀吃粮的日子,大肆裁汰,恐怕有人会串联他们闹事,或者入山为匪……”
韩岗说的这些李旭早都想过了,不过这都是没办反的事情,总不能换个名头再把这些人养起来。
“那就让他们的热血温一温朕的斧钺。”
皇帝态度如此坚决,韩岗也便不多说什么。
“裁撤之后,关中各州之政务归中枢打理。”李旭看着韩瑞:“工部要出任陇右巡抚使,驻地就在原州。朕不仅要你裁撤编练四镇兵马,还要你从中拣选八千人,其中要有精骑三千,编为三营,取高屋建甄之势压住南边的秦州,驯服周围党项部落,将他们尽数驱逐。”
原州这个地方是李旭研究很久之后确定的新的防御基点,这里就是后来的宁夏固原,南连吐蕃控制的秦州,西面就是进入陇右道的重要通道,北方则和朔方节度使相邻。
自从关东乱后,这里就成了吐蕃人控制的区域,党项各部的游牧之所。
现在尚东赞在逻些站稳了脚跟,双方虽然有默契在,但这并不意味着李旭就会一昧的姑息妥协,进军原州,收复此地作为基点就是李旭下一步的主要动作。
“工部有三个月的时间裁撤编练。”李旭对韩瑞道:“明年春后,朕亲领禁兵至泾州与你汇合,一起出军收复原州。”
说完李旭看了一眼韩岗:“这笔军资由大内来出,韩相不必挂怀。”
“三个月,恐怕难有成效……”
“借此立威罢了,既能恫吓吐蕃的尚东赞,还能让关中的那些丘八老老实实回地里刨食。”李旭接着说道:“收复的原州之后,此地耕地尽数分给裁撤下来的兵民耕种,作为他们的私产,十年不征税赋。”
皇帝并不准备拿出真金白银来作为这些裁撤下来的士兵的遣散费,不过用吐蕃人占据的土地收买裁撤的士兵,李旭还是愿意的。
韩瑞低下头想了想。
“可以是可以,不过最好还是将黑云铁卫都交我指挥几个月,才好办事。”
现在白玉京中风头最响的莫过于新鲜出炉的黑云铁卫都了。
皇帝裁撤神策军之后,独独从其中留了些人编练成所谓的“黑云铁卫”,所有人都玄衣铁甲,以黑巾蒙面。这一支人马所用的军器都是长刀大斧之类的破甲重兵,前一段时间有一伙从洛阳那边流窜到白玉京作案的飞贼。
这一伙七人各个都是身负上乘武艺,为首的大哥据说还是少林的俗家弟子,练过一段少林的暗杀拳。其他六人在江湖上也可以说是小有名气。
之前也偷过横海节度使养在外宅的妾室,盗过回鹘豪商的名马,偷过几位黑道人物的宅邸。
这伙愣头青到了白玉京人生地不熟,仗着自己专业技能优秀,只想着做一票大案好扬名立万,竟然贼胆包天盯上了陛下在城外修得仓库。
那里是存放元稹从江南转运过来丝绸的地方,也是皇帝存放查抄缴获珍宝重器的地方。这伙人好死不死的直接往里面去闯,结果碰上了夜巡的黑云铁卫。
七个飞贼对付五个黑云铁卫,给人家杀了六个,只有一个会看风色的跑了出来,江湖上这才知道宫里面的大头兵现在都不是等闲人物了。
黑云铁卫大部分都是当时跟着李旭破吐蕃的神策军骑士,得了皇帝的指点和传功,还可以浏览皇帝提供的武学秘笈,基本上各个都是跌下山崖的江湖少侠才有的待遇,收拾几个蟊贼自然不在话下。
经过此事,黑云铁卫的名头也就响了起来,裁汰四镇节度可不是件轻松地活计,韩瑞请求自己将这支黑云铁卫调拨给他也算是有情可原。
“陛下可曾记得贺拔崧?”
又了解了一桩事情,韩岗忽然开口提起了一个李旭十分熟悉的名字。
“这人不是岳顾寒的弟子,后来靠上太后当了面首吗?我记得他之前逃出了大理寺的监牢,现在应该浪迹江湖去了吧。”
“不错,正是这人,前几日有个道号普祥的道人将他捉了,送到了老夫府上,想以此为礼面见陛下。”
说句实话,贺拔崧这样生死荣辱皆不由己的倒霉蛋,李旭并没有什么太深的印象。当初引发的风波,这位公子不过就是在其中做个穿针引线的引子而已,最后还是朝堂上的几位大佬在暗中角力。
不过毕竟也算是文太后一党,更何况还是越狱而出的钦犯,这样一个人物被人拿了向朝廷请赏也就算了,李旭觉得自己实在是没有必要多纠缠这种小事。
“那普祥说,他熟知东山会的渊源,想面禀陛下。”
李旭眉毛一挑,不动声色地说道:“东山会?也好,今晚就让他进宫吧。”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 第三十七节 好人
皇帝过于强大,这是天下人面临的一个局面,无论是自关东之乱后崛起的藩镇还是从更古老年代传承下来的秘密宗教,亦或者靠山吃山占水吃水的各个帮派。
聪明有眼光的人都意识到了李旭这个与众不同的天子对于天下而言有多么强大。
所以在几方势力的牵头配合下,一个名叫“东山会”的组织悄然成型。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虽然以“东山”为名,却内底里有一股要小天下的意味。
不过李旭并不把他们放在心上,躲在暗处的鬼蜮伎俩在如大日行空一样的浩荡大势面前只有冰消瓦解。这些人连站出来拼死一搏的勇气和本事都没有,躲在暗处扯后腿又能有什么效果?
不过既然有了这么一个东西在,能摸清是谁隐藏在幕后搅风搅雨也是一件好事。
到了下午的时候,送别了韩岗父子,又翻看了一下中书省和六部的呈文,李旭和那罗延坐在佛堂内饮了一会茶算是消遣。
时至今日,这位国师那罗延已经可以算是皇帝的自己人了。
李旭最近又交给他一样任务,帮忙把一批新选出来的军官好好培养一番,这些人中就包括了燕叁。
按照李旭的想法,对内对外的情报班子应当是两部分人才合适。对内情报工作的主轴是数据统计,帮助李旭及时获得各项信息,特别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那些。按照李旭的想法,现在的提点刑狱使司应该剥离为三个部分。
一个类似于一个只属于皇帝的重案组,部下精兵强将直接负责打击全国的有组织犯罪活动,收拾各路山大王,流窜作案的采花贼什么的,着重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另一部分则是情报搜集单位,在各地设立分理机构,搜集信息逐级汇报,主要对付的对象是跋扈不臣的藩镇,还有隐藏于暗处的各路邪教组织。
最后一部分是派到各地的法庭,通过断案创收。李旭通过赐予提点刑狱使司衙门接受百姓上诉的权力,将司法权从京兆府的手中过度了出来,在京畿二十一个县的表现还是不错的。不仅仅断案效率和公正性比由地方僚属负责要高很多,仅仅所收的诉讼费还是不少的。
不过李旭看了他们汇报上了的案情总结,还是大户人家的纠纷比较多。
因为有了诉讼费这个门槛在,很多平民对于提点刑狱使司衙门还是望而却步的。另外因为提点刑狱使司衙门不仅断案快,而且执行非常有力,毕竟是哪个不服就砍哪个的强力部门负责执行,很多大户人家的分家案子都是从提点刑狱使司走,很是冲击了一把以聚族为居的原本家庭形态。
还有很多商业纠纷,地皮纠纷之类的案子,同李旭原本想的不太一样,民商事领域需要司法干预的需求还是很大的,这一块原本都是地方老吏上下其手的肥肉,一向缺乏监管。
大虞的地方官们更喜欢刑事案件,什么勾结奸夫谋杀亲夫啊,不孝逆子饿死老娘之类的,这类案件能够为他们的官声带来很大的帮助,但是相较于普遍的民事纠纷,这些案件的数量还是太小了些。
这是于内,对外也应该另立一个部门,李旭并不指望他们能够像007或者劳伦斯那样没事刺杀几个不臣的节度使,或者拉起一支部落联军干回鹘人一波。主要是一些常规的轻薄性工作。
李旭现在心里已经将收复西域河西提上了自己的计划,以前李旭听过一句话,叫做宁可十年不将军,不可一日不拱卒。这句话本来是从和尚们吹牛打机锋里化用而来,所谓“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既然有了这样的打算,那就应该着手去作。
李旭仔细考虑了一下自己旗下可用的这些人中,外事工作最丰富的就是著名流窜犯那罗延了,这个回鹘和尚在天竺留过学,在西域传过经,在草原砍过人。大虞周围这一圈让他走了个遍。
有他作教授自然可以事半功倍。
皇帝将这个想法同那罗延一说,这位国师也是欣然答应,并且提出这地一批人要以从武功路数上就开始变,不让人窥破马脚。
那罗延除了语言习俗之外,还会单独传授这批人护身的武功,大部分都是走天竺或者漠北的路子。
对于他的这种安排,李旭自然全数答应。
宫城占地宽广,李旭单门命令陈朝恩圈出几间宫殿供那罗延他们教学用,李旭有时还会单独会见一下这些学院,装一装逍遥子将自己的真气度送给他们一些。
皇帝和那罗延一边喝茶,一边聊着正事和杂事,说着说着就说到了今晚要见的这位普祥真人身上。
普祥真人,乃是一个名头颇响的道人,并非江湖上的无名之辈,他本来于出身茅山上清,是个正经的道人,平日里唱几句莲花落,弄些走街串巷捉鬼驱妖的把戏换一口饭吃。
后来阴差阳错获得《太乙青罡》这等江湖上第一流的玄门功夫,渐渐也在江湖上闯出了些名头。
似这样有了奇遇在江湖上闯出名头的人,每年都会出上那么三四个,也没有什么两部起的。这个普祥最为难得的就是他在江湖上的名声一直很好,是个近乎于白求恩一般的人物。
具体表现就是他不仅自己有过奇遇,他还是个奇遇创造机。
洛阳王家经营丝绸和麻纸已有百年,牵扯上了勾结山贼谋杀朝廷命官的大罪,满门被抄,王家的大少爷沦为乞丐,躲在土地庙里准备自杀的时候碰见了云游至此的普祥。
这道人不仅将自己修行的一点真元度送个诶王家大少,还教他正宗的玄门武功,后来助王家大少洗清了罪名,将构陷他们王家的仇人杀死。不仅王家再次复兴,王家大少还娶了当年因为他们家败落而废婚的青梅竹马,成亲不到九个月就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
扬州翟家的四小姐,母亲是翟家大老爷买回来的侍妾,一直都被正室欺辱,生下她不到三岁就抑郁而终。这位翟家小姐长到十六就被正室夫人送到了尼姑庵里作姑子。
心怀大仇而不能报的小姑娘有仇报不得,整日寻死觅活。普祥云游至此,两人定下了师徒名分,传授奇功绝技。翟四小姐闭门苦练三年,不问世事,终于报仇成功,一剑光寒动,灭了大妇满门,还砍死两个哥哥一个弟弟。
报仇之后不知道从哪里捡来一个两岁的女婴,留在门中教养,再不问江湖事,
据提点刑狱使司衙门的不完全统计,像这样被普祥前前后后救下帮扶的江湖新锐不下百人。
有这么一个硬数据说话,也很难不让人相信他是一个纯粹的好人。
然而无论是出这份统计的提点刑狱使司还是李旭自己,都觉得此人有很大的问题。
总感觉哪里十分的怪异。
李旭并不是相信人性本恶,也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纯粹对人好就感觉快乐幸福的好人,但是普祥的行事记录,不知道哪里从透露着一股怪异的味道,隐隐约约有哪里透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怪味。
不仅李旭如此,那罗延在听了之后也感觉有些怪异,说什么也要在晚上见一见这位奇人。
总算等到了晚上,凤翔节度使韩瑞带着司空弄月和普祥联袂而至。
甫一见面,李旭心中的讶异之情更甚。
这个普祥山根高耸,面如冠玉,目若朗星,一袭水合道袍穿在身上,脚踏麻鞋,头顶紫金冠,任谁看了都要赞一声丰神俊朗果然神仙中人。
不过李旭的眼力毕竟也是宗师等级,皇帝一眼看去便知道这人修炼的应当是正宗的玄门功法,按理来说应该是根基牢固,真元沉稳。
只是这位普真人,眼眶发黑,面带红丝,呼吸虽然悠长,却时有短促,这显然就是伤了肾气,有些阳虚的状况。
换句话说,这位普祥真人有些肾虚,精力也颇为衰微。当然这里的精力并非精神头那个精力,而是那个精。
于情于理,这等尴尬的局面都不该出在一个玄门真人身上。
更何况李旭看到他眉心处隐隐露出青色,这是道家乙木真气凝练到极致的表征,以波动自在法感应,也能得出这普祥功夫不在当日闯宫的摩尼教降魔尊之下的结论。
这样的道人本应是大地游仙延寿有术的江湖一流人物,怎么就有了这样不尴不尬的表征。
“臣凤翔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韩瑞,拜见陛下。”
韩瑞一发喊,带着司空弄月和普祥跪下见礼。
二人之中,司空弄月并非是第一次进宫,却是第一次见皇帝,他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应,总觉得上面端坐着的少年天子不知道在哪里见过,然而却并不确定。
行礼已毕,韩瑞便向皇帝引荐。
“这一位是寒家的供奉,早年间在江湖上也有些名望,叫做司空弄月,另一位则是茅山上清一脉的普祥道人。”
李旭闻言微微点头,示意自己早就知道这两位的名头。
其实自古以来,帝王们对大臣结交江湖人士就有一种不满,对于那些以武犯禁的大侠们也都是采取镇压的态度。特别是英主在位,譬如汉武时期,卫青、霍去病这样的重臣也不敢交结江湖人士,生恐引得皇帝的不满。
至于大虞前期,朝廷大臣若是结交江湖人士,请进家里当个什么供奉,轻则贬官流放,重则要杀头。
只是现在法度废弛,也没有再理这一茬了。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 第三十八节 辛秘
司空弄月和普祥两个人跪在地上,等到皇帝唤他们起来,这才起身站好。
现在皇帝威名日盛,江湖上也有许多风言风语,许多人也生出了许多别样的心思因而有了诸多动向。司空弄月倒是一直岿然不动,他早已经和韩家牢牢捆在了一起。似他这样的灰色人物,注定是不能逍遥的。
一旦脱离了韩家的庇护,失去了背后韩岗这巨人的影子,他在江湖上不过是个轻功好些、有些手腕的偷儿,不知道的会有多少麻烦找上门来。
当年司空弄月要拜入韩家做个供奉,就是当时有一位颇有势力的黑道大豪,请他潜入少林寺的藏经阁中偷一本极为要害的秘笈。
答应,且不说少林寺的藏经阁是不是随便就能摸进去的,就说成功之后,不是被人家灭口,就是让人抓住把柄供人驱策。不答应,那更不必说,就要面临对方无休止的追杀。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可不是一句简简单单的话,是许多如司空弄月这般不得自由的江湖人最真实的写照。
只有进入韩家,才能免去这些江湖纷扰的纠缠,换得一点点轻松与自由。离开相府,不知道又有多少野心阴谋,多少陈年宿怨,重新盯上司空弄月,好似一只永不饱餍野兽将他吞噬。
司空弄月这般处境,却是常人无法体味的。
“起来吧。”皇帝一声唤后,两人低着头,等着皇帝问话。
李旭见过一次司空弄月,当时皇帝装神弄鬼将他吓得不轻,此人轻功身法还被李旭拷贝了一份,现在再见,李旭隐隐约约感受到了更多的东西。
司空弄月身上缺一股正常人身上常有的锐气。
因为修行黄天***深,李旭原本对人心的感悟也就愈发透彻,从原来仅仅依靠波动感受其情绪的变化再进一步。
有时对方心头所思所想,忽然便能澄照于心头,相比以前的粗陋感应,现在则可以用“烛照”来形容。
譬如暗室之内,点燃一枚火烛,烛光之下,周匝一切尽入眼底。
这样的一种变化,即便是李旭自己也想不清楚该怎么解释,只是隐隐约约似乎有一点点明白,但是最好却又说不清楚。
这个司空弄月虽然本身精元稳固,手脚举动暗含章法,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乍看之下也说得过去。不过李旭却能感应到,在这服外表之下,内底里却是一片空虚。
这个人没有什么目标,只是凑凑合合的活着。就好像一棵大树,内底里已经被虫蚁吞噬掉一多半,只剩下外面依旧鲜亮的枝叶,虽然一时半刻也死不了,不过却并不能再进一步。
武功修到最后,人心的精气神实在是尤为重要。
脑子里闪过这些念头,李旭看着司空弄月心里泛起一阵惋惜。
这么一个人,可惜了。
“谢陛下。”
“东山会的事情,朕已经周知。你们说有关于东山会的要紧事禀报,只管讲来,不必顾虑太多什么是非对错。”李旭看着司空弄月和普祥:“真伪曲直朕自会分辨,你们只管将所知说得详细些就好。”
司空弄月偷眼瞧了一下身边的普祥,立刻开口道。
“启禀圣人,所谓东山会的牵头人,表面上是横海节度使封利贞和逆匪鱼辅国,实际上却是有太平道中人穿针引线。河北诸藩镇包括魏博,都有人参加。为首串联的人叫做宫含章,此人是程奇力的谋士,其实是鱼辅国安排在程奇力身边的一枚暗子,后来程奇力谋逆身死,他就窜回了河东,投奔老主子帐下。”
李旭点了点头,凭着烛照之法,他知道这一节司空弄月本身没有说谎。提点刑狱使司那边也查出来了相同的结论,如此两相验证,那么司空弄月所说的应当没有什么错误。
1...6566676869...1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