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四娘家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璇源
于是一番商量之后,决定送给里正家两封点心和三尺细布。
赵四娘见送厚礼这一招行不通,决定换一种方式,义正言辞地说道:“虽说番薯面条还没有制出来,可咱家已经成功地打出了番薯粉,说明用番薯制粉确实是可行的,咱家再也不用愁番薯会放坏了。可除了咱家,村子里还有很多人家的番薯还在地窖里慢慢坏掉,乡里乡亲的,咱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不管不是?所以我想把番薯制粉的法子告诉里正,让他带领咱村人把番薯都打成粉,也好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多些存粮。”
姜老爷子一直知道小外孙女儿有本事,可没有想到她小小年纪,会这么识大体。
其实昨儿看到那些制成的番薯粉,姜老爷子数次想出口劝说赵四娘把制粉的方子告知乡亲们。可他知道赵四娘一直在为保密问题犯愁,而这番薯粉可是将来制作番薯面条的重要一环,不能随便泄露出去。再看到那些丸子的方子竟然卖出了一百两的天价,他就更开不了这个口了。
听赵四娘主动提出,一时间姜老爷子心中感慨万分,口中连说:“好!好!好!”
赵四娘在姜老爷子赞赏的目光,心里一阵发虚:其实他们家天天去磨番薯浆,再结合她家晒在院子里的番薯粉,有心人很快能看破其中的奥秘,这个制法根本就瞒不了多久。与其等人家琢磨出来,还不如她主动把这方子告诉里正卖个好,让他们家以后在姜家滩的日子更加顺风顺水一些。这完全是出于一份私心,哪里有她外公想象的那么高尚!
赵四娘家 第六十章 备货送礼
心虚的赵四娘觉得有些撑不下去了,忙招呼一家人推了辆车,匆匆离开了姜家。
为了方便搬运他们留在老赵家的那些家伙事儿,今儿特地选择了辆大手推车,可车上就只放着一只装满稻草的竹篓,这就更显得车上头空空如也。
“四娘啊,待会儿去镇上买些啥给你爷奶呀?”赵永忠虽然很相信小闺女一定能把事儿办得稳妥,可还是好奇她会准备什么大礼给他爹娘。
赵四娘望了眼不远处的码头,笑道:“爹,咱们去码头买两条鱼带过去吧!”
赵永忠奇道:“不是说要去镇上买……”
“爹,咱们从姜家滩回去,不带上两条鱼怎么说得过去?就按妹妹说的,咱们去买鱼吧!”赵三娘帮腔道。
于是赵永忠就被家人拖去了码头,不过到了码头后,赵四娘改变了主意,不止买了两条,一共买了六条大鱼。
赵三娘心里暗暗嘀咕,妹妹怎么对老赵家这么大方呀?这不符合常理呀!
更加出乎赵三娘的意料的是,到了镇上赵四娘也表现得非常大方的。
赵四娘先是领着一家人从东街逛到南街,去铁匠铺取回订制的模子,再去杂货铺订了一只石磨。办完这些铺子里差事后,赵四娘又买了四包红糖、四包大枣和两块尺头。
这些东西对于财大气粗的赵四娘来说不算什么,可是除了赵永忠外,其他人都震惊了:以他们对赵四娘的了解,赵四娘就算把银子扔到水里,恐怕也不会把这钱花在赵乔氏身上的!
只有赵永忠看到这些东西,傻乎乎地笑道:“又买红糖和尺头做啥?昨儿不是买了那么多,刚刚直接从家里拿就是了!”
赵四娘解释道:“家里好一点的红糖是给买大家喝的,次一点的我另有用途。至于尺头嘛,昨儿买的那匹布虽然也是细布的,但那只是中等货,用来送人的当然得买上等的啦!”
赵三娘和赵三郎兄妹俩对看一眼,奇道:难不成今儿妹妹她转性啦?
不确定是否真是转了性的赵四娘眼见赵家村越来越近,让赵永忠停下车来,再一次仔细检查竹篓里的红糖、红枣和尺头是否藏得稳妥,确认无误之后,才让赵永忠再次将车推动起来。
“四娘,好好的东西,干嘛把它们藏起来?”赵永忠问道。
赵四娘眨眨眼睛,笑嘻嘻地说道:“爹,财不可露白呀!万一遇到劫道的可咋办呢?”
这一回把全家人都给逗乐了,而赵三郎越来越肯定竹篓里的这些东西赵乔氏她们恐怕连边儿都摸不着。
进了赵家村,还没走上几步路就碰上了好几个熟人,赵永忠主动同他们打招呼,可不知是不是赵永忠的错觉,别人虽然也回应了他,但看他们一家的眼神都有些怪怪的。
见赵永忠一脸困惑,赵四娘提议道:“要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儿,咱们去里正家问一问不就知道了?上回里正替咱们说话,咱们还没有去谢过人家呢!现在就登门去拜谢一下吧!”
于是一家人就浩浩荡荡地去了不远处的里正家。
里正家不仅房子是赵家村最周正的,他家仆从的数量也是赵家村最多的。由于里正这一职是最基层的小吏,负责处理村里大大小小的琐碎事务,时不时会有村民上门来访,因此不缺仆从的里正家就在门外配了个小厮,专门负责迎来送往。
那小厮虽然不是本村人,可赵永忠他们一家他还是认得出来的,见他们居然回赵家村了,不由得大感诧异。
“赵三哥,你们不是出去躲债了吗?怎么又回来啦?”那小厮忙问道。
赵永忠奇道:“躲债?这是怎么说的?我不过是带着媳妇儿孩子去了一趟老丈人家。梁兄弟,这都是谁造的谣呀?”
“这……”小厮梁有福一脸为难,有些说不出口。
赵四娘笑道:“这还用问?肯定是咱奶说的呗!只是梁叔叔,咱爷也承认了这么一说吗?”
梁有福如实说道:“只有赵二婶天天在那儿大声嚷嚷,还扬言要和你们断绝关系。赵二伯倒没说啥,可是人家问起来,他也没说不是,只是一个劲儿地在那儿摇头叹气。”
赵永忠夫妇听了只觉寒心,而赵三娘他们心里则是冷笑连连。
这时只听到院子里传来了里正赵正义的声音:“有福,你在外面同谁说话呢?”
梁有福忙进去禀报里正是赵永忠一家来访。
这回不仅是里正,就连和赵正义一起喝茶聊天的几个村老也奇怪了,这才几天呢,出门躲债的赵永忠一家就敢跑回来了?
不过见多识广的里正还是忙让梁有福将赵永忠一家人请了进来。
临进门前,赵四娘将两条鱼塞到了赵永忠手上,让他提进去送给里正。
赵四娘笑道:“里正爷爷,前几日我外公过五十大寿,咱们一家人去姜家滩给他老人家拜寿。外公一家实在太客气了,一直把咱们留到今天才肯放回来。这姜家滩也没别的特产,就盛产鱼。这两条鱼是刚捕上岸的,带回来给您尝尝鲜!”
赵正义知道姜家滩的鱼不值什么钱,可这是赵永忠一家的心意,推辞了两下也就收下了,让下人拎去了灶间。
“永忠啊,你们这几日都是在姜家滩?”在里正家喝茶的赵正良率先问道。
赵永忠忙道:“是呀,成亲十几年了,一直不曾有机会给我老丈人拜过寿,心里挺过意不去的。这回分家了,手头上也没啥要紧事儿,碰巧我老丈人过五十大寿,就赶去姜家滩拜寿了。咱们、咱们真不是出去躲债的呀!”
赵正良见赵永忠脸涨得通红,忙点头道:“你是我看着长大的,你的人品我绝对信得过!只是你娘她……唉,闹得太不像了!”
“说实话,咱们这趟去姜家滩除了拜寿之外,还是想去筹些钱回来还债的。”赵四娘一面说,一面从兜里掏出一包碎银子来,接着道:“里正爷爷,其实咱们也不愿意耽搁这么多天,想早点儿回来的。可这钱真不好筹呀!姜家滩那地方您也是知道的,是个穷得不能再穷的渔村,咱们差不多把村子里所有的人家都跑遍了,也没借到几个钱。最后还是我外公把自家的船给卖了,才好不容易把钱给筹齐了。”
赵正良他们一看,只见赵四娘手上那些碎银子加起来大概有五六两。原本他们就不太相信勤恳踏实的赵永忠一家会丢下父母跑路,有这些银子为证,登时都相信他们真是去姜家滩筹钱了。
紧接着赵四娘叹道:“唉,我外公一家的日子本就过得艰难,更糟糕的是,我舅舅前几日又摔断了腿,日子越发过不下去了。可我外公为了咱们一家,还是二话不说就把赖以为生的渔船给卖掉了,这份恩情咱家没齿难忘!正好咱们在赵家村又没有房子了,家里就给了咱们五串钱。大家都懂的,这点钱在赵家村连买块地基都不够,更别提盖房子了。所以就打算把欠的债还清后,举家迁往姜家滩。既是报答外公一家的恩情,也是给自个儿寻条活路。”
赵四娘这番话里的信息量实在太大,里正他们都有些懵了,隔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
“这是怎么一回事儿?你们不是分到了半个东厢房吗?怎么现在又说没有房子了呢?”里正忙问道。
赵四娘见赵永忠神色古怪,欲言又止,忙拉住了她爹的手,又使了个眼色给赵三郎。
赵三郎答道:“我奶说我四叔马上要成亲了,两家人住在一起太挤了,就补贴给咱们家五串钱,让咱们另外盖间房子住。”
“啥?真就给了五串钱?五串钱连间茅屋都盖不起来,赵乔氏这是想让儿孙住窝棚吗?原先分家就分得极不公平,不提别的,就说这房子吧!这么周正的一套房子,又有正房,又有厢房,永忠他们一家六口就只给分了一间。哼!当别人不知道呢?她那没出嫁的小闺女反而独占了整个西厢房!这心眼儿也太偏了!”心直口快的赵正良替赵永忠一家鸣不平。
“咱爷总告诫咱们说,做人一定要顾全大局。为了大郎哥考上科举,咱们做出些牺牲也不算啥……”
听赵三郎这么说,里正和众村老嘴上虽没说什么,心里都开始鄙夷赵老爷子的为人:明明心都偏了没边儿了,还好意思说得这么冠冕堂皇的。
“……所以这家分成咋样,咱们也认了。只是咱们确实是没有能力在赵家村住下去了,不得不举家搬走。以后咱们不能在咱爷奶跟前尽孝了,还请各位以后能照拂他们二老一二。如若家里出了啥事,还望派个人来知会一声,咱们一定会即刻赶过来!”赵三郎一边说,一边朝里正他们郑重地施礼。
里正他们不禁叹道:多好的儿孙啊!唉,赵正平夫妇俩实在是不知道惜福呀!
赵四娘家 第六十一章 变卖土地
赵三娘忽然开口问道:“里正爷爷,咱们村最近有没有人想买地的?咱家想把分到的那四亩地尽快脱手。”
赵四娘心中大讶:在来的路上,她提议把地卖掉,可是家里人都不同意,说土地是农民的根本,除非万不得已,绝对不能卖掉,最后她只得作罢。她记得当时赵三娘也是坚决反对的,怎么这会儿又赞成起来了?
不过赵四娘始终认为,把赵家村的地卖掉以后能减少很多麻烦。因而她忙拦住赵永忠,让他暂且不要出言反对。
里正语重心长地说道:“永忠呀,我知道你们一家过得艰难,可这土地是咱们乡里人的根基,哪能说卖就卖呀?这事儿你们同家里商量了没有?虽说你们分出去了,可卖地这种大事儿也得同你爹他们商议过后,才能决定卖不卖呀!”
赵永忠结结巴巴地说道:“这个卖地,呃,其实……”
“里正爷爷,有些话我爹实在是说不出口,只有我这做女儿的代他说了。卖地这事儿咱们确实没跟家里商量,不为别的,就因为咱们知道咱爷好面子,一定不会答应的。可这地实在是不卖不行呀!咱爷说家里银钱不凑手,那五贯钱的外债得到大郎哥考上科举,才能给咱们还上,所以之前答应好的银钱一文钱都没给咱们。可咱们能等,人家要债的不肯等呀!分家的当天晚上,咱们是一宿都没有睡得着,最后实在是没法子了,这才跑去姜家滩向我外公求助的。虽说如今这钱是凑出来了,可咱外公家要过日子,咱们也要活下去,可手头上除了家里给的五百文搬家钱,就只剩下那四亩地了。咱们真是走投无路了,才会打它的主意的。里正爷爷,您就帮帮咱家吧!”赵三娘一脸哀求道。
赵四娘这才明白过来,她家二姐倒不一定是真心想要卖地,但绝对是来告状的。心中暗赞:九分真一分假,二姐你扯谎的本事真是一流的呀!
里正和众村老听了,都觉得这赵正平家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做的事儿实在是太不地道!再联想到这几日赵乔氏在家门口哭嚎,说赵永忠一家连夜逃跑了,留下老两口给他们顶缸,要彻底和赵永忠一家断绝关系,都皱起了眉头——行事出尔反尔,满嘴胡言乱语,完全是想把儿孙往死里逼呀!
里正义愤填膺,斩钉截铁地说道:“这地你们不用卖了,房子的事儿也不用担心!还有这银钱,我来替你们做主,让你爷尽快给你们!你们就在赵家村安安心心地住着!”
赵三娘心里咯噔一声,刚才是不是演得太过了?她只是想把老赵家的恶行抖露出来,从没奢望过让里正帮他们主持公道。里正的好意她心领了,可打死她也不乐意留在赵家村呀!
赵三郎笑道:“说实话,家分成这样,咱们心里不是不难受的。可咱们做小辈的得尽量去满足老人家的心愿,咱爷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大郎哥考上科举。为了这个心愿,咱们都默默付出了十几年了,这次在分家上再牺牲点儿,也不算啥。里正爷爷,我知道您处事公正,对咱们更是一片爱护之心,可是咱们不想让咱爷奶为难,想让他们早日如愿以偿。所以那房子咱们还是不要了,至于那五贯钱,唉,只希望大郎哥能够早日考上吧!”
里正低头沉吟了好一会儿,担忧地问道:“你们不肯要房子,手上又没有余钱,看来真只有卖地这一途了。可把地给卖了,你们靠啥过活呀?”说到这儿,里正顿了一下,建议道:“我看要不就卖两亩吧?两亩地钱也够你们去还债、盖房子了。剩下的两亩地虽然不多,可你们一家都是勤快人,又有乡里乡亲帮衬着,日子也能凑合着过下去。这可比你们把地卖了去投奔姜家滩强得多!要知道,姜家滩那是个穷地方,可比咱们赵家村难过活得多呀!”
赵三郎笑着婉拒道:“里正爷爷,您的好意咱们心领了。您也说了,就指望那两亩地,咱们一家虽说不至于饿死,可以后的日子也是很难过下去的。横竖这么艰难了,还不如把地卖了,拿着卖地钱去姜家滩码头开间铺子,闯出条生路来。”
里正满脸不可思议,侧头看向老实巴交的赵永忠,问道:“永忠,你们也想要学人家开铺子做生意?”
赵永忠有些跟不上儿女们的节奏,在旁边听得一愣一愣的,被他们这些真真假假的说辞弄得有些发晕。这会儿忽然听到里正问他铺子的事儿,他就不假思索地答道:“是呀,咱家和我岳父家合伙在码头上开了间铺子。”
赵四娘忙补充道:“就是在码头上搭了个简易的草棚,烧些热汤啥的卖给码头上的苦力。因为咱家的热汤就卖一文钱一碗,苦力们都愿意来捧个场,生意还算过得去。于是咱们就寻思着,这营生还算有赚头,索性再花点钱把草棚修修好,长期做下去。”
说罢,赵四娘一脸骄傲地向家人问道:“当初我提议说卖热汤你们还不乐意呢!这会儿都觉得这铺子没开错吧?”
赵永忠一家人听了,都笑着点头,一脸满足。
里正他们心里却想,去码头上做苦力的都是些日子过不下去的穷人,能从他们身上赚到几个钱?怕是这门生意就只够糊个温饱吧?
见他们执意要做这门生意,里正叹了口气,问道:“永忠啊,你家那四亩地打算怎么卖?正巧我最近打算再置块地,就买你家的好了!”
的确里正家拥有的土地在赵家村是最多的,不仅如此他们家在附近的几个村子里也有成片的土地。可他们家的地根本就不靠近赵永忠分到的那四亩地,真打算置地也不会去买那么零碎的一块,他这么说完全是想帮上赵永忠一把。
“这怎么成?我……”赵永忠面露难色。不要说赵永忠本不打算卖地,就算要卖也不能卖给里正家呀!这不是在给人家添麻烦吗?
赵三娘心中暗自后悔,自个儿说话不够谨慎,弄得这地倒有些不得不卖了。她只得说道:“里正爷爷,虽说咱家急着用钱,可也不能给您添乱。还是慢慢寻访买主……”
里正摇手道:“不麻烦,反正咱家都是雇的佃户,从中抽一两个人照看一下就成了。”
赵四娘忙顺水推舟地劝道:“爹,里正爷爷这么帮咱们,你就别不舍得了!咱们就把那块地便宜点儿卖给里正爷爷吧!”
一旁的姜氏等人再一次被赵乔氏的行径给恶心到了,这会儿见赵四娘如此坚持,转念想想还是早点儿把地卖掉好,要是留着那块紧邻着的田地,天知道以后会出啥幺蛾子。于是纷纷劝说赵永忠答应。
赵永忠也不傻,他知道是他爹娘的作为再一次寒了家人的心,他们才会纷纷改主意让卖地,也就点头答应了。
可是赵永忠从未接触过土地买卖,该出啥价钱让他犯了难,只得说道:“正义叔,还是您看着给吧!这个……我真不太懂。”
里正暗自叹道:真是个老实人,怪不得要被赵正平他们往死里欺负呢!
里正还是很公道的,说道:“你们家那块地是上等的田地,当卖五两银子一亩。另外,田里头还种着麦苗,知道你们家急着用钱,也就不等到麦子收割后交田付钱了,今儿我就把地钱和苗钱一并算给你们吧!”
赵永忠忙道:“这可使不得!咱家是急卖,正义叔您愿意把地钱如数算给咱家,咱们就感激不尽了,这苗钱可绝对不能收了!
一番相互推辞后,双方协商好,四亩田地按照二十两银子的价钱成交,而麦苗钱就象征性地给了四百文钱。
至于地契,在赵四娘的要求下,赵永忠一直随身携带着,这时直接拿出来交给里正。恰巧几位村老也在,在他们的见证下又重新立了一份地契文书,里正打算过后把这张文书送到官衙去办理正式的过户手续。
其实同村人之间进行土地买卖,在里正和村里人的见证下,立下文书就成,大可不必多此一举再到官衙备案。只是如今里正对赵老爷子的人品产生怀疑,为了避免日后可能产生的麻烦,还是决定多花几个钱,把这张民契换成官契。
赵四娘家 第六十二章 未雨绸缪
立好文书后,里正当即把钱如数交给了赵永忠。他是真心喜爱这个忠厚老实的后生,一再嘱咐赵永忠做生意时要多留几个心眼儿,小心着了人家的道儿,还有以后要是遇到困难尽可以回来找他。
赵永忠眼眶微热,重重点头答应。
一家人再三谢过里正,这才告辞。
感激不已的赵永忠只觉心潮澎湃,一阵微凉的春风吹过,他的心情才稍稍平复下来。这时看到远处青绿色的麦田,才猛然想起就在刚才自个儿把地给卖了,他心里不由得生出好些担忧,忍不住轻轻叹了一口气。
“爹,都是我不好,不该提卖地的。”赵三娘低头认错道。
“行了,这卖都卖了,你就不用把这事儿放在心上了。”赵永忠忙劝慰道。
“二姐,你真不用这么垂头丧气的。我还是那句话:把赵家村的地卖了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所以啊,这事儿你非但没有做错,还给咱家立了大功,是咱家的大功臣呢!”赵四娘见自家老爹又露出一副欲言又止的神情,忙问道:“爹,刚刚在里正家的时候,你就有很多话想说,可又怕说出来会伤了咱们几个的脸面,就忍着没说。不过嘴上没说什么,心里还是有些埋怨咱们的吧?觉得咱们黑了老赵家一把,是不是?”
“我、我,爹没有……”赵永忠听小闺女一下子戳穿了自个儿的心思,下意识地否认道。
赵四娘打断赵永忠,正色道:“爹,你的心情我能够理解,但凡为人子女的都不愿意听到别人议论自个儿父母的不是。可是爹你仔细想想看,刚刚咱们几个说的那些话中,虽然有些不实的地方,可涉及到咱爷奶的,可有编造之处?咱们不过是在实话实说而已。”
赵永忠想了想,见这会儿路上没有其他行人,也就把心里话说了出来:“你爷奶的一些做法确实是让人寒心,可咱们做小辈的,哪能当着外人的面,把长辈不是之处拿出来说道呢?咱们一家在赵家村没房没地的,能够一走了之,可是你爷奶他们还要继续留在这儿度日呢!你们这么一说,让他们的脸往哪儿搁?让他们以后怎么出来见人?”
不等赵四娘回话,赵三娘就抢着说道:“他们一个个的,都没有个长辈样,凭啥让咱们给他们做脸?再说了,脸面可不是别人给的,那都是靠自己挣的。哼,他们能做出这么不要脸的事儿,就不要怕被别人知道。话说回来,爹,老赵家的那般行事作风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你真当乡亲们啥都不知道吗?可咱爷奶不还跟个没事人似的,照样在赵家村过得好好的?你这都是在白操心!”
这番话说下来,赵四娘直在心中替她家二姐鼓掌。可一转眼见她爹满脸不自在,忙把差点儿脱口而出的叫好声咽下去,说道:“爹,有些话我从鬼门关死里逃生那天起就想说了,一直没有说出口,就是怕伤到你的心。可是现在不说不行了,我心里实在是怕得不得了。”
赵永忠一听小闺女提起她那日起死回生的经历,脸上一白,忙安慰道:“四娘别怕,有爹在呢!你有啥想说的尽管说,爹都听着呢!”
赵四娘点了点头,表示信任,说道:“其实大家或多或少都察觉到了,自从那天以后我变了很多……”
一家人都纷纷点头表示认同,姜氏欣慰地说道:“四娘,你好像一下子就长大了。”
我其实是一下子就变小了好不好!赵四娘心中默默吐槽。
“原本我这样的年纪正当是天真烂漫的时候,可现实逼着我不得不成长呀!我要是不想方设法去分家,去赚钱谋生,留在老赵家被绑得死死的,咱们一个个都别想有好下场!温柔孝顺的大姐被迫去了那地方就是咱们任人宰割的教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