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赵四娘家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璇源
换做以前,赵老爷子这做祖父的,想把赵元娘许给谁就许给谁,哪里会和宋氏商议?只不过上回赵乔氏要把赵元娘卖给声名狼藉的鳏夫,虽然事情最终没成,可这个消息不知怎的在村子里传开了,老赵家登时成为众人指责的对象,随后舍弃三房,更是让老赵家站在了风口浪尖上。赵老爷子生怕强迫赵元娘嫁去苗家,会使原本就很负面的老赵家形象更加不堪,从而耽误赵大郎的仕途,才会这么苦口婆心地劝说宋氏。只是好话他都说尽了,这个宋氏居然不识抬举,心里不禁着恼。不过一向以慈眉善目示人的他不习惯当面训斥儿媳,转而把赵乔氏叫来“说服”宋氏。
赵乔氏先是指着宋氏的鼻子大骂她忘恩负义。接着明确告诉宋氏,这门亲事他们已经做主应下,无论宋氏答不答应,赵元娘都必须嫁去苗家。而且苗公子年纪已经不小,苗家要求尽早完婚,最迟下个月底就会让赵元娘嫁过去。末了赵乔氏警告宋氏不得去外面乱传,若是她胆敢败坏老赵家的名声或是使歪招把这门亲事搅黄了,她会让宋氏母女俩生不如死。
尽管老赵家软硬兼施,可宋氏丝毫不为所动。生不如死?这些年她们母女本就生不如死,这根本就吓不退她。隐忍克制了半生的宋氏终于决定不再忍下去,她要把事情闹大,让畏惧舆论的赵老爷子收回成命,为赵元娘寻一条活路。
然而精明的赵老爷子很快就洞悉了宋氏的意图,在宋氏还没有闹开来之前,就伙同赵乔氏母女制服住宋氏,接着一不做二不休又把赵元娘给捆了起来。
赵成青出主意说,既然已经撕破了脸,索性尽早把赵元娘送去苗家。生米煮成熟饭后,就算宋氏想闹,为了赵元娘她也不敢去闹。
到了此时此刻,赵老爷子终于摘下他那张仁善的假面,露出了狰狞的真实面目。他点头赞成赵成青,而后亲口吩咐赵乔氏母女俩把宋氏和赵元娘关进柴房里,自己则立刻动身去找人捎信给王媒婆,让她尽快领走赵元娘。
老赵家虽然是青砖大瓦房,不像木制房屋那般惧火,不过他家房梁用的依然是木头,因而当年建造这个院子时,考虑到防火,还是把柴房设在了后院里的地窖边。尽管此时宋氏和赵元娘被绑住了手脚,可要把不肯好好配合的她们弄去柴房也是个大工程。赵乔氏母女俩一偷懒也不去后院了,就顺手把她们推搡进了上房东边的耳房里。
这间耳房被赵乔氏亲自指定为杂物房,里面放满了不常用的各种家伙事儿。不过尽管赵乔氏指定了用途,可她哪里会亲自动手?自从那屋里开始堆放杂物后,赵乔氏嫌弃里面太乱,就再也不曾进去过。收拾屋子的活计都是由宋氏完成的,因而她知道屋子的角落里藏着一把断了柄的锄头。这把锄头是她昨日下地时不小心弄断的,按照老赵家正常的流程,她必须要报告赵乔氏,让赵乔氏取钱给赵永孝带去镇上修。说起来可笑,闺女好不容易有了门好亲事,宋氏万万不敢在这个时候触怒爱钱如命的赵乔氏,就偷偷把锄头藏了起来,打算等亲事定下后再向赵乔氏“自首”。没想到阴差阳错之下,身陷囹圄的宋氏母女竟然能凭它救上一命。





赵四娘家 第九十七章 以暴易暴
宋氏母女俩花了一个多时辰,才好不容易用并不太锋利的锄口把身上捆着的绳索磨断。不过那时才刚刚入夜,她们担心会惊动赵老爷子他们,就没敢立即逃走,而是等到月上中天时才悄悄走出耳房,潜回她们自己的房间。房间里她们甚至连灯都没敢点,摸黑收拾了些东西就仓皇逃了出来。
宋氏出身于农家,不过她的弟弟读书有成,几年前考上进士后被任命为一县之长,使得宋家一举由普通农家变成了官宦人家。然而好景不长,三年前新帝夺嫡成功,先太子的嫡系遭到清洗,宋氏的弟弟作为其中一员自然不能幸免。于是宋家全家流放,唯有宋氏作为出嫁女才逃过一劫。因而尽管宋氏母女逃出了魔窟,却无处可以投奔。不过茫然无措的宋氏母女知道,呆哪儿都不能呆在赵家村,于是她们也不辨认方向,仿佛后面有恶兽追着她们一般,一路发足狂奔。
走了半个晚上的宋氏母女俩直到天边微微泛出鱼肚白,倦极了的她们才渐渐放缓脚步,这时宋氏惊讶的发现她们居然来到了高店村。
一个人在几近穷途末路时,下意识里会选择走那条自己最熟悉的路,即使明知那是一条绝路——高店村正是宋氏娘家所在,只是这里再无宋氏的亲人,就连老宅也被宋氏一族收了回去。
宋家的老宅位于村中,四周都住着宋氏曾经的族人。而正是那些族人让宋氏望而却步,即便她想去老宅缅怀一下过去,都不敢轻易涉足那里,在宋氏看来那里是不亚于老赵家的龙潭虎穴。
宋氏一族在宋家兴旺时总是有求于他们,可在宋家衰败时却没有施以援手,而是选择极快地撇清自己,将宋家所有人的名字从族谱里划去。宋氏这个出嫁女,正是因为没有娘家,又没有宗族。才会被老赵家人肆意欺凌。宋氏有理由相信,当那些族人得知她们母女俩是逃出来的时候,为了不惹麻烦上身,肯定会毫不犹豫地把她们押回老赵家。因而她们也不敢进村。只能藏身在村外官道旁的一片小树林里稍事休息。
今天是集日,从一大早上起,高店村这个拥有八百多户人家的村庄里就开始喧腾起来,时不时会有几个村民结伴去镇上赶集。宋氏母女看到树林外络绎不绝的行人,不禁开始暗暗后悔先前没有早些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如今想走也走不了了——虽说宋氏一族在高店村不算什么大族,可谁知外面的那些人里会不会就有那些曾经的族人,她们会不会那么倒霉就被认出来呢?于是早就被吓破胆的母女俩猫在小树林里一动都不敢动。
在这段难熬的时光里,宋氏不断自责,自己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都没能看清一个人,当真是有眼无珠!悔恨着悔恨着,她蓦地想起昨日梁氏说过的话。
梁氏虽然是二儿媳妇,可听说她在里正家地位很高。而里正不单是赵家村的一把手,还是赵氏一族的族长。梁氏要是替她们给里正递句话,说服里正站在她们这一边,那赵老爷子他们就绝对不敢把元娘往火坑里推了。
只是宋氏同梁氏并没有多深的交情,因而宋氏拿不准梁氏只是说说而已呢?还是真的愿意施以援手?犹豫片刻之后,宋氏决定还是去一趟镇上的梁记向梁氏求助,哪怕明知此行会有极大的风险——赵家老铺和许记豆腐坊也同在北大街上。原因无它,梁氏的那句口头承诺之于宋氏。便如救命稻草之于溺水之人。
一直等到巳时左右,母女俩眼见树林外没有什么行人了才敢出来,辨明方向后就向镇上行去。其实若想要避开高店村里的那些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抄小路去镇上。然而宋氏母女俩多年不曾出门,哪里知道小路该怎么走?害怕迷路的她们只得战战兢兢地沿着官道往前走。
走了约莫有半个时辰,母女俩也没有遇上什么不该遇上的人。而且此时她们已经离高店村很远了,于是她们长长舒了一口气,绷得紧紧的神经也渐渐放松下来。
如此一来,她们未免变得不够谨慎。原先她们一听到有人靠近就会立刻背过身去,而今她们却如同普通的行人一般。不闪不避径自赶路。
就在这时官道上远远驶来了一辆马车,起初宋氏不以为意,待到马车靠得近了,她才猛然发现驾车之人竟然是赵成蓝家的小厮,那辆马车赫然就是赵成蓝的座驾。更糟糕的是,时常回娘家的赵成蓝一直是让那小厮给她驾车,专门负责端茶送水的宋氏曾不止一次招呼过那小厮,因而在宋氏认出小厮的同时,那小厮也立即认出了宋氏。于是宋氏想也不想当即拉着赵元娘飞快地跳下官道,窜入路旁的树林里。
尽管母女俩已经拼尽全力,可常年劳作熬坏身子的她们哪能跑得过那个身强力壮的小厮?不一会儿,宋氏就被擒住了。万幸的是那小厮只身一人,抓住宋氏后就无法再去抓赵元娘,因而赵元娘得以逃脱。
“我跑了好久都没敢停下,直到逃进一座深山里,被一块山石绊倒了,这才醒过神来,他们是抓不到我了,可我娘却又陷进了狼窝里。”说到这儿,赵元娘忍不住再一次痛哭出声。
姜氏听说了宋氏母女的悲惨遭遇早就红了眼睛,这会儿见赵元娘又哭了,忙上前去将她一把抱住,抚着她的肩膀劝慰道:“好孩子,不哭,咱不哭啊!”眼窝浅的姜氏劝人不哭,可她自个儿却早已泪流满面。
虽然一直低头哭泣的赵元娘看不到姜氏脸上的表情,但她能够真真切切感受到姜氏对她的心疼。于是她哽咽道:“摔在地上的时候,身上背着的包袱也摔散了,一下子滚出好些红枣来。那些红枣连同包袱里的红糖和尺头,还是上回三婶捎给咱们的。一直藏得好好的,都没舍得怎么吃用……”
“傻孩子,那些东西就是给你们的,干啥不舍得吃、不舍得用?我原就和你三叔说,咱们每月至少要回去一趟,倒不是为了孝敬那些狼心狗肺的东西,就是想去看看你们。唉,从来就知道你们过得不易,可谁曾想……”姜氏也泣不成声。
“都是我不好,身上背着三婶给的东西,怀里揣着三婶给的银钱,当时居然没想到要来投奔三婶。要是我能伶俐些,那时就该拦住我娘,劝她不要去镇上。那咱们就不会走那条道了,不走那条道就不会被赵成蓝给撞上了……是我糊涂,我对不起我娘她……”赵元娘懊悔不已,哭得更厉害了。
一时间姜氏和赵元娘搂在一起,哭成一团。
“娘,元娘姐,现在可不是哭的时候!大伯母还等着咱们去救呢!”赵三娘越听越怒,待听到老赵家人居然再一次抓走了宋氏,差点儿就没气得跳起来。不过逐渐开始成长的她硬是压下心头怒火,认真思考起对策来。
只听赵三娘吩咐赵永忠道:“爹,你还愣着干啥?赶紧去套车准备救人呀!”成功支走赵永忠后,赵三娘又央求姜老爷子道:“外公,能麻烦您去找十几个正当壮年的叔叔来吗?老赵家最是不讲道理,就算咱们找上门去,他们八成也不会乖乖交出我大伯母来。依我看,咱们就只有带上人去硬抢才成!”
这就是赵三娘冥思苦想的对策,简单而又粗暴。
“外公,不用麻烦您去找人来。这事儿呀,咱们一家人去就成。”说罢,赵四娘忙朝赵三娘解释道:“二姐,你这主意当然很好。可咱们姜家滩除了咱家外,就只有里正家还有一辆骡车。就算咱现在去里正家把车借来,这么多人就凭两辆单骡车肯定拉不走!”
赵三娘皱了皱眉,沉吟道:“那就少找几个来?”
“二姐,你打算找那么多号人去老赵家,不仅是想威慑住他们,还想乘机把老赵家给砸了吧?”赵四娘很肯定地问道。
一下子被妹妹戳破了自个儿的真实想法,赵三娘不禁脸上一红,提高声音问道:“不行吗?就只许他们来欺负咱们,咱们挨打了还不兴还手吗?”
“行!当然行!不过咱们哪能就这么明晃晃地带着人去打砸呀?这要让赵家村的乡亲们看到了,咱们有理也变成没理啦!”赵四娘委婉地反对道。
赵三郎就插口问道:“妹妹,你的意思是说咱们不方便直接领人去,但可以让人自己上门去找老赵家的晦气,对吗?她赵成蓝能找混混来砸咱家铺子,咱们就能雇人去砸老赵家,砸赵家老铺,顺便让人把许记豆腐坊也砸了!是不是这样?”
咳咳,不可否认,赵四娘心里的确这么想过,但只是想一想而已。作为斯文人的她怎么可能怂恿家人去做这么粗暴的事情呢?
赵四娘家打开门做生意,总是听外乡人议论他们幽州民风彪悍,可这么长时间接触下来,赵四娘觉得大部分幽州人还是挺和气的,哪里彪悍了?而今她的想法开始有所改变,自家二姐倒还罢了,啧啧,原来自家大哥骨子里也暗藏着暴力因素呢!
不得不提一下,赵四娘这个人还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健忘。自诩淑女的赵四娘选择性遗忘了早上亲自动手拍人的那一段,完全没有意识到赵三娘和赵三郎正是在她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才会变得如此彪悍。




赵四娘家 第九十八章 印象不符
“大哥,动手打砸那是最下乘的做法,虽然能够解一时之气,可一个处理不当,将来后患无穷。真要想教训那帮人,最好的办法是掐断他们的命脉。嗯……比方说,咱可以把镇上的那间铺面改成豆腐坊,把许记的生意都抢过来。生计都断了,看他们还有没有工夫使坏!”赵四娘为了劝住杀气腾腾的赵三郎,随口出了一个主意。
“等咱们赚了钱,再去北大街租一间铺面做杂货铺。”赵三娘补充道。
赵四娘点点头,随即话锋一转,说道:“具体怎么操作以后再说,现在最重要的是想办法把大伯母救回来。在我看来,遇到不同的事儿就得用不同的解决方法。该强硬的时候就得强硬,而该示弱的时候万万不能强来。其实赵家村的大部分人还是很善良的,包括里正在内的众村老也都很正直。咱们只要让大家看看,老赵家人把元娘姐祸害成什么样了,当众把老赵家人的恶行揭露出来,应当能得到绝大多数人的同情和支持。到时候如果老赵家还想在赵家村待下去,就必须乖乖地把大伯母放出来,并且给大伯母和元娘姐一个交代。当然了,狗是改不了吃屎的,就算有了这个交代,过不了多久,那起子人还是会打大伯母她们的主意。因此,咱们今天就得趁着这个机会,让老赵家答应把大房分出来,让大伯母和元娘姐远离那个狼窝。”
“四娘说得对,这事儿确实不能硬来。虽说你爷奶他们不讲理,可咱们赵家村大部分人还是讲道理的。这能动口解决的事儿就不要动手了。”套好车回来的赵永忠发言道。
这话要是由姜老爷子来说,赵三娘他们会立即点头赞同。可偏偏是由赵永忠说出口的,赵三娘他们都用不善的眼神看着他。
她爹能够当众说出老赵家人不讲理,已经是个很大的进步了。你们还想咋样捏?要求也太高了!
心里嘀咕的赵四娘为了打破这并不愉快的气氛,忙催促家人去后院乘车,赶紧上路。
临行前,赵四娘不放心姜老爷子他们。嘱咐道:“外公,咱们一家人这就动身去赵家村,要妥善解决这件事怕是要费些功夫,估计至少也得到傍晚才能回得来。如今铺子里就剩你们几个了。肯定是忙不开的。我寻思着,索性明儿咱们铺子就歇业一天,那些准备工作你们也别做了,待会儿就把铺子锁了,直接去教村里人做粉丝吧!”
姜老爷子摇头否决道:“这怕是不成!那么多食材……”
赵四娘忙道:“还好先前咱只是做了清理工作,那些食材多半还没有下锅。如今天气也不热,把它们用盐腌起来,存上个一两天不成问题。”
姜老爷子点了点头,示意他知道了,吩咐赵四娘不要担心家里的事儿。安心去老赵家救人。
赵四娘应了一声,跳上骡车,和家人一起匆匆向赵家村赶去。
一路上,赵四娘先后数次用审视的目光打量赵元娘她这个极少碰面的堂姐,发现赵元娘似乎和她印象中那个木讷老实的少女形象不太相符。
印象中的赵元娘讷于口舌。每天在人前所说的话一般不会超过三句。而今天的她虽谈不上口若悬河,却能一口气把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讲述得头头是道,实在是让赵四娘刮目相看。特别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赵元娘作为当事者之一,所知道的应当比较有限。可她的那番话里。甚至将素昧谋面的苗家人的心理活动都描述了出来,说得如同她当时就身处现场一般。可以想象忽遭大难的赵元娘是多么的心绪不宁,可这当口她居然能绘神绘色地说出那么多话,这让赵四娘很难想象。
再者,印象中的赵元娘从不撒谎,单纯得让人觉得可怜甚至近乎可笑。而今天的她却说谎了。还不只说了一个。她的那番话咋听起来颇为合理,可细细琢磨下去,会发现一些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方。比方说,赵元娘的脚受伤了,虽然还勉强能够行走。却极为艰难,也极为缓慢。姜氏就问她,她说是被石头绊倒时崴到的。可据赵元娘所说,被人追逐时慌不择路的她竟然又朝高店村方向逃去,一直逃到了村子后面的一座深山里头,就是在那儿被绊倒了。那么简单说来,赵元娘就是拖着一条伤腿从高店村走来姜家滩求救的了,而这两个村子离得可不近呢!听娘家在高店村的姚氏说过,走路的话要近两个时辰。好吧,就算她娘的处境堪忧,心急如焚的她就加紧了步伐,可即使如此也不可能罔顾她受伤的事实。以她的状况,要走到这儿来,最快也得到傍晚,而现在还没到申时,她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而最让赵四娘在意的就是赵元娘脖子里的那道青紫的於痕。那个位置,那种程度,绝不是普通捆绑能够留下的伤痕,那倒像是……勒痕!今时不同往日,尽管老赵家根本不在意赵元娘的死活,可如今有机会把赵元娘卖个好价钱,精明如斯的他们肯定不希望赵元娘此时出事。虽然她不肯听话,老赵家会打会骂,即使想要威逼,也不太可能采用这种会使他们鸡飞蛋打的极端手段。再者,若那当真是出自老赵家的手笔,事到如今,赵四娘并不认为赵元娘还会替他们隐瞒。那这道伤痕又是从哪儿来的呢?
赵四娘下意识地又去观察那道於痕,恰巧和赵元娘目光相碰。尽管赵元娘一怔,立即不自然地移开了目光。不过赵四娘还是在那极短的一瞬间,捕捉到了赵元娘那道不同寻常的目光。和赵四娘的目光一样,那道目光里也带着探究之色,但更多的是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隐隐中还带着些……畏惧?
赵元娘这是在怕她吗?她到底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能让赵元娘感到害怕的?赵四娘翻遍了记忆,还是百思不得其解。
不过想到宋氏和赵元娘的处境,赵四娘心里不禁长叹一声,左不过是可怜人罢!虽然赵元娘的言辞中多有不实之处,可谁没有一些无法言说的秘密,相信她肯定是有什么苦衷,才不方便据实以告。
思及至此,以己推人的赵四娘也就不再深究。
赵四娘家的健骡脚程颇快,乘车不到半个时辰,众人就隐约看到了赵家村的轮廓。
不知道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人对赵家村这片曾经的故土是否还魂牵梦萦,尽管此时大家都心情沉重,可沉重中是否又有一丝终于回乡的欣慰呢?反正赵四娘对赵家村都是非好感,即使她带有前身的回忆,也无法将这儿视作她的故乡,甚至在她心中这儿就是块是非之地,巴不得永远不要再来。
“若是可以的话,我宁愿自请出族,今生都不再踏入老赵家一步!”和赵四娘并不太熟的赵元娘居然道出了赵四娘的心声。
不仅她俩是这样想的,赵三娘也点头表示赞同道:“就算是被除族也成呀!我也不愿意和再有老赵家有一丝瓜葛!”
姜氏听了,登时被二闺女的这种想法给唬了一大跳,忙道:“傻丫头,这除族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儿,只有让全族蒙羞的人才会被逐出族。而且除了族的人就像那无根的浮萍……”说到这儿,有些迟钝的姜氏终于想起她大嫂已被宋氏一族除籍,立马打住,改口道:“当然了,并不是所有被除族的人都有过错,也有好人是被冤枉的……可、可除族这事儿终归不是件好事儿。”
忽的赵四娘灵光一闪,脱口而出道:“咱们又没有什么过错,何必去做那没有宗族的人?倒不如趁这个机会把赵成蓝和赵成青两个贱人给弄出族!”
说罢,赵四娘就有些后悔了,忙偷偷瞄了一眼赵永忠,却意外地发现她爹并没有像往日一般出言反对。
她爹……似乎真的有些不同了。难道真是被外婆给骂醒了?
“大哥,待会儿你可不要心慈手软,一上去就得揭露赵成蓝姐妹俩的种种恶行,求里正将她二人驱逐出咱们赵氏一族!自己种下恶因,那恶果也得让自己好好尝尝才是!哼,今日不死也得让她俩脱层皮!”赵四娘交待赵三郎道。
其实赵四娘说这话更多地是想要试探赵永忠的态度,而赵永忠闻言后并没有表示赞成,只是不置可否,但这已经很让她满意了。
不光是赵四娘意识到赵永忠的转变,就连姜氏他们也察觉到了。
于是赵三娘更加毫无顾忌道:“不错,害人的人就得承担得起害人的后果。只是害人的还有乔氏,就这么白白放过她?”这些年来赵老爷子的表面功夫做的太好,在单纯的赵三娘心中,赵老爷子虽然不算什么好人,但也没有把他视作赵乔氏母女一般的恶人。因而也就没有点他的名。
赵四娘摇了摇头,遗憾地说道:“咱们是分了家,可并没有和他们断绝关系,他们还是咱们的爷奶。‘子不言父之过’,人前的时候,咱们依然得敬着他们,最好不要直言他们的不是。至于让他们罪有应得?这话绝对不能出自咱们之口。”
见赵三娘有些悻悻然,赵四娘刚想开口提点几句,却发现已经到了村口,也就闭口不说了。




赵四娘家 第九十九章 水泄不通
进了村后,一行人没有直接去老赵家,而是先去了趟里正家,打算请里正主持公道。
同为里正家,赵家村的里正赵正义家可不是姜家滩的里正姜武家所能比拟的。姜武家最值钱的怕就是那辆骡车了,而拥有数十倾良田的赵正义家牲口众多,光马车就有两辆,家中还有不少仆从,就连门口都常年安排人守着。
然而今日里正家不但门口无人看守,还将大门紧闭。不管赵四娘一行如何叩门,里面都没有人回应,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儿。
不过他们着急救人,也不敢多耽搁,当即压下心头的异样,径直驶向老赵家。
一路行来,他们越发觉得不对劲儿。赵家村说大不大,可说小也不小,百户人家的村子里怎么会一个人影都不见。特别是在这种风和日丽的春日里,打谷场那边常年聚集着的媳妇儿居然也不见了踪影,实在是太过诡异了。
1...3233343536...1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