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赵四娘家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璇源
“不过万幸的是,那苦主家居然有人在咱静海县衙里头当差!虽说肖家使的是花钱买来的假户籍,在外几年形貌也有了变化,起先人家还真没能认出来。不过户籍能花钱伪造,那口音却是改不了的。就算肖家父子足够小心,过堂的时候说的全是官话,愣是一点口音没露,可肖家其他人就没那么多心眼儿了。
“接他父子出狱的那天,肖家人聚在大牢外头嘟嘟囔囔,自作聪明的他们以为用了土话抱怨别人就听不懂了,却不想人家正好路过。这下,人家一听就起了疑。再一诈,肖家的狐狸尾巴就露出来了。县太爷听说后,当即寻来了海捕文书,仔细一对——肖守安肯定得抓起来不说,窝藏罪犯、伪造文书的肖永业也跑不了,都得继续在牢里头乖乖呆着。”姜宝胜耐心解释道。
大快人心!真真是大快人心!
如果不是碍于姜宝胜在场,赵四娘肯定要抚掌大笑,声情并茂地吟唱起:“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至于刚刚还觉得“不科学”啥的,经过这大好消息的激励,赵四娘立时将那点子怀疑抛到了九霄云外——这又是穿越,又是重生的。还讲什么科不科学?要讲也得讲因果报应!那帮恶人就是作孽太多,得了现世报了啦!
“姜叔叔,之前我已经漏过口风给你,说过咱家要搬去府城了,想让你在咱走后专门负责出货送货这一块。这都半个月过去了,你考虑好了吗?只要你肯答应,月钱的话。可以在原先说的数上再加三成!”此时的赵四娘心情大好。故而“抠门”的她很干脆地用高薪招揽姜宝胜——经此一事,足以证明姜宝胜是个可造之材,正是个她所需要的人才。错失了就太可惜了。
“嗯,这、这个……”姜宝胜没有立刻给答复,办事爽快的他居然吞吞吐吐起来。
咦?姜宝胜的家庭情况赵四娘了解得很清楚,她知道别人或许不愿意四处奔波。可姜宝胜不同,他是那种宁愿在外风餐露宿都不愿意回家听父母唠叨的人。因而。他应该很乐意接这个活儿的呀?更何况工资还那么高,他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其实姜宝胜在赵四娘提议时就有些意动了,再经过这些天的深思熟虑,他已经打算好趁着这次回来报信给个肯定的回复。只是。刚刚听了那个糟心的消息……
赵元娘见姜宝胜两眼发虚,目光游离,似乎想在后院里在找寻着什么人。心中暗道:这事儿有门儿!
“四娘,反正咱还得再呆几天才动身。这事儿先不急,姜叔叔过两天再给答复也是可以的。依我看,姜叔叔都在外面奔波了小半个月了,还是先让他回去休息吧!”赵元娘笑着劝道。
说罢,赵元娘见赵四娘略带迟疑地点了点头,就忙转头对姜宝胜说道:“姜叔叔,我正好有事要去一趟你家,咱俩一道走吧!”
望着两人一前一后出了院门,赵四娘心中的困惑更甚,这是啥么情况?有猫腻,里面绝对有猫腻!
就在赵四娘暗搓搓地猜测着赵元娘是不是看上了姜宝胜时,第二天,又有媒人登门提亲了。
不出赵四娘所料,媒人果然是里正家请来的,不过和她料想不同的是,里正家并非想要向赵元娘提亲,姜宝胜心仪的对象居然是宋氏!
宋氏?!这是啥么情况?赵四娘觉得最近发生的一连串奇事,让她的脑子有点不够用了。
其实,不单是赵四娘,家里其他人,乃至街坊四邻都惊掉了下巴。
要知道,当地虽然也有“女大三,抱金砖”的说法,可那不过是句吉祥话。事实上,在静海除了童养媳外,两家结亲时女方大于男方的情况并不多见,年龄相差三岁以上就更罕见了——今年已经三十三岁的宋氏比姜宝胜足足大了五岁有余,光从年纪上看,两人就不般配。更重要的是,宋氏不光和离过,她甚至连宗族都没有,这样的媳妇……唉,哪怕宋氏人品相貌再出众,正常的人家都不会考虑,也就只有费鸿那种高堂俱已不在的鳏夫才会跑来求亲。
然而,极有威望的里正姜武家就是大张旗鼓地上门提亲了,请的还是镇上最有名的媒婆,给的也是这一带规格最高的聘礼。不仅如此,两家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定下了婚期——本月的二十六。
这就定下来啦?真不是在开玩笑,仅仅十天后宋氏就要再嫁了?
虽然知道赵元娘急着把她娘“脱手”,可也不带这样的,说嫁就嫁,事先一点儿征兆都没有!
忽如其来的婚事一场接着一场,赵四娘也是醉了。她不禁想,这样“闪婚”,真的好吗?
不管别人是否看好这段姻缘,反正十天后宋氏顺利出嫁了。
出嫁后的第二天,宋氏就和赵元娘一道记入了姜氏的族谱。本名赵红绫的赵元娘原本应当顺势改叫姜红绫,不过她却坚持给自己起了姜荷莲子这个的名字。
想来不管是元娘还是红绫,凡是和老赵家沾边儿的名字,对于元娘那孩子来说都不是什么美好的称呼。既然她想改那就改了吧,换个心仪的名字,重新开始也好!唉,老赵家实在亏欠她太多了……
家里人脑补一番后,都点头认可了赵元娘的改名行动。尽管多年的称呼一时难以改正。大家还是努力去适应她的新名字。
与其他人不同,赵四娘可不认为“荷莲子”这个名字是赵元娘为了摆脱赵老爷子给起的名字而随意起的,她看了看赵元娘视若珍宝的手链,若有所思——重生回来的荷莲子似乎不太坦诚,心里还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然而赵元娘闭口不谈,赵四娘也不好多问,哪怕她心里好奇得不要不要的。
就在家中忙着准备本月的第二场婚事时。赵四娘也忙着接待北岸的乡亲。
这一日。叶林祥代表七里坡签完约前脚刚走,姜月娥后脚就迫不及待地对赵四娘说道。
“四娘,你看别的村子和咱们签契约。都是约好说每个月送多少多少野菜,也有说要送多少多少鸡蛋的,但那也有限。那你说这七里坡心咋就那么大呢?又是要给咱种绿绿草,又是要办养鸡场的。看他那架势。可是发动了全村人一道干呢!”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月发生的奇事太多,赵四娘变得有些敏感。她怎么觉得姜月娥不像是在吐槽叶林祥心大。反而是在变相夸赞他呢?
不及细想,就听姜月娥又急切地问道:“咱那糕点坊不是不办了吗?还用到着那么多鸡蛋吗?还有啊,种啥子不好,干啥种那绿绿草呢?四娘。你老说绿绿草晒干后有大用,可也没见你怎么用它们。往后这七里坡成片成片地种出来后,咱都能用得上吗?”
用得上。当然用得上!
就在赵四娘想要解释一番时,今日的姜月娥表现得尤为着急。根本没给赵四娘说话的机会,又连珠炮似的埋怨道:“养鸡的话,自家养几只就算了,那绿绿草更是,直接去山上挖就好了,干啥摆那么大的阵仗呢?摆了也就算了,可咱乡里人不都说‘有多大碗,吃多少饭’,他也不看看自家情况,怎么还借钱搞呢?十两银子可不是个小数目,万一、万一……唉,那时候可咋办哟!”
出于卫生考虑,赵四娘并没有在自家的养鸭场里混合养鸡,要用到鸡肉或是鸡蛋时,都是在外收购。不过依照赵四娘的设想,往后她家对鸡的需求量将会逐步增大,而即将远行的她却没有精力再办一个养鸡场了,就在她为难之时,叶林祥的自动请缨正好为她解决了这一难题。
至于姜月娥所说的“绿绿草”也就是仙草,赵四娘正有打算要大力推广凉茶,当然会用得上,不仅如此,需求量还极大,叶林祥的这个提议无疑再次说到了赵四娘的心坎里。
鉴于此,赵四娘还有什么好拒绝的,当然乐意签约。之后出于对叶林祥的赞赏,在他提出要借钱用作启动资金时,赵四娘欣然答应,还主动将利息降到极低。
但不知为何,在察觉到姜月娥那隐约的愁容后,赵四娘没有将原本那番解释的话语说出口,而是以一副奇怪地眼神瞅向姜月娥,直看得她落荒而逃。
望着姜月娥慌慌张张的背影,赵四娘用力摇了摇头,一定是我多想了!叶林祥他是个好青年,只是……唉,不管怎么说,两个人都是不可能的。
等到赵四娘将所有的家业都理清时,已经到了五月末。
六月初一那天,赵四娘家同乡亲们道别后,开始了新的旅程。
与赵四娘家同行的还有新婚不久的姜宝胜夫妇。
姜宝胜早在去县城打探肖家消息的时候,就已经得知了肖永业的底细。虽说肖永业尚在牢里,一时半会儿绝对出不来,可姜宝胜还是不放心让他媳妇儿待在离赵家村那么近的地方。于是,他竭力说服爹娘,带着媳妇儿和闺女一道离开了姜家滩。
要从滨江的姜家滩去静海县城,坐船当然是最方便快捷的方式,赵四娘家一行就是乘着苏记提供的船只,满载着行李上了水路。
不过等船开出去良久,赵四娘才贼忒兮兮地宣布他们一行的目的地并非是之前说好的静海县城,而是更远的幽州府城。
“啥?府城!那得有多远啊!这么大的事儿,你咋不事先和咱商量一下,就自作主张了!”赵三娘闻言,忍不住就要发火。
不过碍于赵四娘说了,换地方是她师父临时通知的,加上已经上了“贼船”,最终赵三娘只得哑火。
其实,赵四娘如此自作主张固然不对,但她也有她的一番考量。
先不说别的,赵四娘知道,不管她再怎么阻拦,家里其他人倒还罢了,孝顺儿子赵永忠一定会在临走之前去老赵家辞行——哪怕他不敢明着去,也会偷偷摸摸去一趟。赵永忠这一去,肯定会被精明的赵老爷子套问出去向。一旦得知他家的去向,难保老赵家不会上门来找麻烦。
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赵四娘一直骗家人说他们去的是县城,甚至还编造出了个煞有其事的住址来混淆视听。
其实,姜家还在,作坊还在,赵四娘家同这儿的联系是不可能断绝的。故而,这种骗法只能骗得了老赵家一时,多花点时间扫听后,老赵家还是能打探出他家的真实行踪来。不过,赵四娘想争取也就是中间这段时间,在她看来以后不论,在肖家彻底倒台前无论如何都不能被老赵家缠上。
话说静海县是幽都府治下九县之一,府城并没有赵三娘他们想象中的那么遥远。正常情况下,走水路半天就能到达,换做乘车一天时间也足够了。
然而,赵四娘就是个不肯走寻常路的。放着正经的大路她不走,非要沿着静江的支流绕上一圈,迂迂回回地驶向幽都府,以致于大清早就出发的他们快到傍晚还离府城老远。
此时日已向晚,夕阳的余辉洒满江面,晚霞透过舷窗映**来,一时间船舱里满室生辉。
忽而,一艘快船飞速掠过。
赵四娘家甚至连那船的大小都没看清,但那船里的人却在那一瞬将赵四娘的形貌看个分明——一段时间不见,原本就明艳绝伦的小姑娘愈发光彩照人了。
看着自家公子一脸痴汉的样子,一旁的随从额角青筋不自觉地跳了跳,暗道,长得再好又如何?不就一黄毛丫头嘛!您犯得着从静海县一路跟去幽都府吗?
忙于腹诽的随从没有捕捉到自家公子眼中一闪而过的精光,自然也就无从得知这位即将上任的府台大人的真实想法。(未完待续)





赵四娘家 第一百四十二章 昨日种种
赵四娘猜了好一会儿,想到脑仁子疼也没能猜出赵老爷子的险恶用心来。
猜不出来就不猜了呗!反正马上就走人了,赵老爷子挖出再漂亮的坑来,也没机会哄赵永忠往里头跳了。
思及至此,赵四娘安下心来,又见没有自个儿的提醒,赵永忠这马屁也拍的挺好。于是赵四娘匆匆离开姜家,又一心一意投入到她的事业里去了。
赵家铺已于日前全部移交给了姜家,尽管店名仍旧叫赵家铺,但两家的分成已有原来的赵家七姜家三颠了个个儿,变成了姜家七赵家三。眼见纯利润一下子少了四成,“惟利是图”的赵四娘当然不会再在赵家铺里花费太多工夫。
如今的赵四娘每天混迹在养鸭场和作坊里,就是想在临走之前再次查看一番,这两处是否存在着她尚未发现的管理漏洞。
养鸭场还好,只需干活勤快,具备足够细心和耐心,就能够管理好。
之前已经说过,根据赵四娘长时间的观察,刘家人完全能够胜任。甚至在前不久,这户勤快的人家还利用养鸭的间隙成功摸索出了孵化小鸭的技术,如今赵四娘家的养鸭场已不需要外购鸭苗,降低了不少成本。再加上照看养鸭场是一家人,工作中也就不存在着什么大矛盾。因而,, 养鸭场一直稳定地运营着。
然而作坊里的情况就复杂多了,首当其冲的就是保密问题。
之前也提到过,为了不让秘方泄露。赵四娘买下了黄三水一家,且为了黄家人能够专心替自家办事。她甚至花高价赎回了黄家的两个儿子。高投资果然带来了高收益,自那以后黄三水一家都尽心尽力地工作。并且时刻防备他人打秘方的主意。
如果作坊的规模仅止于此,问题不大。可凭借着苏记这个平台,赵四娘家所产的各式酱菜、豆制品以及咸鸭蛋等已经渐渐在整个幽州府推广开来。毫不夸张的说,现在作坊每天接订单接到手发软,生产速度完全跟不上订单速度。
在这种情况下,赵四娘当然想要扩大作坊的规模。于是她又在作坊的旁边加盖了厂房,甚至连员工宿舍都多加了十几间。可这些硬件设施好说,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却迟迟不能到位。
毕竟食品加工的技术含量不高,一旦有内部人员泄露了制作工序。这些独家产品就会沦为大街货,因而赵四娘坚持只肯在作坊里用和自家签下死契的工人。
然而,现实是知根知底的本地人姜老爷子不让签,求上门来要求签的多半是些不知根底的外乡人。
经过再三挑选,谨慎的赵四娘继黄家之后,也就签下了经熟人引荐过来的两家人。一家就是北岸黄家的同乡,另一家则是南岸高店村的乡民。
诚然,整体来说南岸是比北岸过得好些,但也不乏卖儿卖女的人家。高店村的宋家就是如此。这户人家就是在走投无路之下,通过姜家的姻亲辗转求上了门。见赵四娘犹豫,他家甚至还拉了远亲宋氏来说情。几经周折,这才顺利卖身入赵四娘家。
偌大的作坊就靠三户人家工作。本就不太施展得开。再加上,这三家人会主动要求卖身为奴,最大的原因就是家里老弱太多。自家无力维持生计。可想而知,三家中的可劳动人口极为有限。完全够不上作坊的生产要求。
降低点要求,随便再招些?不。赵四娘不敢冒险。
故而,新厂房已经竣工好一段时间了,作坊规模依然停滞不前。
“四娘,等你找齐了合适的人选,只怕黄花菜都凉了。就像你说过的,‘赚钱要趁早’。再拖下去,别人也不用从你这儿套秘方,自个儿就直接琢磨出来了。”镇上的糕点坊被迫提前关门,连带着住处也没了着落,无家可归的赵元娘母女只得搬进了作坊后面的员工宿舍里。这会儿赵元娘见赵四娘猫在作坊的后院里愁眉不展,忍不住开口劝道。
“哪有这么夸张啊!”赵四娘嘴上这么说,可她心里也在打鼓,她知道确实不能再拖下去了。只是,她也有她的顾虑……
“四娘,别再瞻前顾后的啦!好吧,就算招人不慎,把工序给泄露了出去,让对手弄懂了大概的做法,可最关键的配方不一直攥在你手上吗?打个比方说,只要知道了工序,谁都能拿豆腐做出腐乳来。但我敢说,别家绝对做不出咱家五香腐乳的味道来。说到底,偷师只能学到形,学不到神。”赵元娘继续劝道。
“腐乳是不行,那咸鸭蛋……”赵四娘皱眉道。
“呵,四娘啊,对那种一学就会的玩意儿,有必要费力劳神地去想如何替它保密吗?不值当!保密,只有真正的秘方得才值得保密。”说到这儿,赵元娘撇撇嘴,薄怒道:“也就只有一些没见过世面的人,才会盯着这种浅显易懂的方子不动。四娘,你不一样,切不可因咽废食。”
听了赵元娘一席话,赵四娘顿时觉得豁然开朗。
诚然,谁都希望能找到十全十美的方案,可现实中往往不尽如人意。“万事如意”这个词就是如此——常挂嘴边但永远不可能实现。
之前自己想要得到所有,结果差点一无所有。
凡事不可贪心太过,须知有舍才有得。
其实,这样的道理赵四娘真的不明白吗?恐怕不是。赵家铺初开的时候她也曾为此烦恼过,可经过家人的劝解,她很快就放下了顾虑。
那她为何又再一次为同样的问题而苦恼不已呢?恐怕是出于贪心。赵家铺初开的时候只有一个小小的草棚,做得再好盈利也极有限,那些方子赵四娘不会太放在心上。而今作坊虽还没有完全开起来,但可以预见,一张小小的方子就将带来巨额的收益,重利的赵四娘绝不愿意舍弃其中任何一张,故而走入了死胡同。
闲话少说,赵四娘一想明白,就决定着手招人。
的确,知根知底的本地人不适合签死契,那变通一下,可以签活契呀!尽管没有死契来得有保证,但在不再执着于保密的赵四娘看来,勤劳淳朴的姜家滩村民无疑是最佳人选。
一旦招工人选有了着落,其他就都好办了。不过一盏茶的工夫,赵四娘就把招工方案的腹稿打好了。
不过方案出来了,心急赚钱的赵四娘这回没有立刻着手实施,而是拉着赵元娘,笑嘻嘻道:“元娘姐,听说今儿有媒人上门来提亲了,四娘在这里给姐姐道喜啦!”
一向淡定的赵元娘一听急了,慌忙解释道:“不是给我,是给我娘、我娘!”
赵四娘眨眨眼睛,心说真不经逗。不过她见赵元娘急得眼睛都红了,也就收起那副看好戏的表情,正色道:“因着要给咱家铺子订肉的关系,我也接触过费鸿这人几次。说实话,我对他的印象还挺好的。当然了,看人不能光看表面,待会儿我就托汪掌柜帮我再打听打听。依我看,这人要真好,就赶紧把事儿给定下来,也算是给你娘找了个好归宿。”
“这事儿先不急。”见赵四娘还欲开口再劝,赵元娘忙摆了摆手,解释道:“你别误会,我并不是反对我娘再嫁——就赵永业那样的东西,也值得我娘给他守一辈子?
“不妨跟你交个底,我也怕我娘还放不下那东西,想趁着他死回来之前赶紧把我娘嫁出去。这样一来,不管有的没的,反正断了我娘的念想,让她彻底向昨天说再见!
“只是这人选嘛,我心里已经有了一个,而且我冷眼瞧着那人对我娘也有意,就是他一直不开口……姜叔叔!”
赵四娘见赵元娘忽然很惊讶地看向院门,忙回头瞧,只见风尘仆仆的姜宝胜立在门槛上,一脸呆滞。(未完待续……)




赵四娘家 第一百四十五章 祸害难除
若不是晌午这个时段的生意实在太好了,姜氏是绝对不会把小闺女给叫醒的。只是这会儿,不仅常来捧场的码头工人们照常来了,就连码头上那些管事们也进店来吃晌午饭了,一时间后厨里实在忙不过来,只得把赵四娘从被窝里挖起来帮忙。
要说赵四娘家的铺子已经在码头上开了近一个月了,前前后后也进来过不少穿着体面的客人,可码头上的管事们却一个都没有过来消费过。
其实那些管事们也只是最底层的管理者,晌午在码头上也吃不到什么热饭热菜。最多像苏记那种条件好一点儿的商行会常备着小炉子,烧点儿热水给他们喝喝。早就听手底下的苦力们说附近的铺子好吃又实惠了,只是他们总是以领导自居,哪怕只是个芝麻大的小领导,都自恃是有身份地位的人上人,自然不愿意自降身份和苦力们凑在一起吃饭。
只不过当众掌事们听说苏记商行的陈掌事不单在那家铺子里吃了早饭,就连晌午饭也会去那儿解决,而且还发话说以后顿顿如此,这下子他们就什么顾虑都没有了。虽说各人分属不同商行,可是就像苏记商行领跑整个幽州的商行一样,他们也隐隐之中以陈掌事为风向标。既然人家陈掌事都不怕丢份儿,他们这些人就更不怕了。于是一时间码头上所》 有的掌事都浩浩荡荡地涌向赵家铺。
在习惯了坐在位置上点餐的众掌事看来,自个儿亲自拿着只盘子挑选菜品并不体面。不过尽管他们心里是这么想的。手上还是照做了。原因无它,人家陈掌事身边跟着长随,可他还不是自个儿站在那儿挑菜?难道他们比人家陈掌事还金贵?
虽说一众掌事和其他客人一样站在那儿挑选。动作并无二致。可他们的购买力明显要比普通客人高上好几个档次。经他们走过一圈后,铺子里售价最高的菜肴基本上就售罄了。
赵家铺的自选菜品价格普遍在一文钱到三文钱之间。除此之外,长桌的最东侧摆有几道大荤菜肴,如酱鸭、香肠、腊肉、卤肉以及红烧肉等,售价在十五文钱到二十五文钱之间不等。
这些大荤的原材料有的是昨天从集市上买回来的,更多的则是之前赵四娘逮到机会就弄回来的便宜好肉。对于赵四娘这种隔三差五就捎块猪肉回来的行为,姜氏等人不是没有批评过。可去集市采购的人就他们父女二人。赵永忠根本就起不到监管的作用,使得赵四娘总是有一千个理由把肉往家里带,渐渐地大家也都麻木了。于是家里不单时常有鲜肉吃。还能吃到各种腌制肉品。
不过以前谁都没有想过要把这些大荤拿到铺子里出售,包括赵四娘在内大家都认为码头上不适合销售这类价位颇高的商品。这次赵四娘力排众议,说服大家在开张第一天加上这些大荤,说得好听是为了铺子着想。用以丰富菜品种类。其实完全是为了满足自己想大口吃肉的口腹之欲。
1...5253545556...1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