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四娘家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璇源
可就算这一行人没有后台,他也不想带着肖守安去云阳衙门和他们打官司。
这是为何呢?这话说来就话长了。
原来肖云裳嫁入皮家后不久就得了皮茂声的青眼。在厉氏的指点下,她想方设法哄着皮茂声赦免肖守安。
还真别说,皮茂声确实“看重”这个儿媳妇儿,肖云裳不过软语求了两回,他就爽快地答应了肖云裳的请求。不仅如此,还特地便派了两个官差去胡逗洲接肖守安回来。
回静海的途中,肖守安没少惹事。不过有两个官差开道,被肖守安欺负的人都敢怒不敢言,有时还得反过来给肖守安赔罪。肖守安算是过足了衙内的瘾,一路上嘚瑟得很,气焰也越来越嚣张。
这日仨人正在酒楼里吃饭,年长的官差中途去了趟茅房,回来就发现肖守安和另一个同僚不见了。四下一找,找到了这家药铺,便有了刚才的一幕。
要说起来,肖守安虽是由于为非作歹被抓,可他最大的罪名却是在云州犯下了人命官司。人命关天,肖守安还四处潜逃,根本罪无可赦。皮茂声无故将斩刑减轻为流刑就已经违背律法,如今居然把流刑都给免了,完全就是在胡闹。也亏得近年来幽州官场里乱象横生,瞎搞的皮茂声才能安然无恙。
可如今是在云州,为了此事对决公堂,结果如何那可就难说了。毕竟肖守安就是在云州杀的人,说不定云阳县衙里还留着肖守安的案底或是海捕文书,这要是被人认出来可就糟了,说不定到时他就得滚回去吃牢饭了。
要在往常,肖守安这混球别说是去吃牢饭了,就是去吃断头饭,那年长的官差也不会眨一下眼睛。可问题是,这回他是奉皮茂声的命令来接肖守安回静海的,要是半路上让肖守安蹲了牢房,不能把人顺利带回去,哪怕这结果都是肖守安自己作的,他也得跟着吃挂落。
他还在思索如何化解此事,就听肖守安喊道:“去就去,谁怕谁啊!”
肖守安其实也很怕上公堂,可当他看到宋知言就两眼冒火,想都不想就要应战。
那个年长些的官差一听,这还得了,赶忙开口劝阻。然而肖守安这个不识好歹的,你越劝他他越嘚瑟,可怎么劝都不听。无奈之下,他朝同僚使了个眼色,两人打算合力把肖守安拉走。
拉人的时候,肖守安拼命挣扎,不但把他自个儿搞得很狼狈,也让两个官差出了一脑门子汗。
这下不光是那老成持重的官差,就连年轻些的官差也看不上肖守安的行事,暗骂:我呸!你个杀人犯还敢叫嚣着去衙门打官司,真是不知死活!还真当全天下的衙门都是你家开的,都会偏帮着你?我勒个去,也不知你哪来的自信?今儿这事儿我可全看在眼里,根本就是你在挑事儿。真要去了云阳县衙,这里面可没个和儿媳妇儿爬灰的县太爷,到头来倒霉的还是你自个儿。趁着遭你荼毒的那家人还没反应过来,赶紧走吧!
一看肖守安一伙儿要来个走为上计,宋知言首先不答应。
没见那位躺在地上的大婶头上的血到现在还没止吗?那位被你们扔出去的大叔正扶着腰一脸痛色吗?还有这位大姐脸上的巴掌印也没消呢,施暴的你就想一走了之了,做你的美梦呢!
宋知言迅速跑到药铺的大门口,横举扁担于门前,大声道:“打了人就想跑,没门儿!”
宋知言也知道官差不好惹,可这俩官差想走的心实在表现得太急切,就是用脚想也知道,这里面肯定有大有文章。具体是什么缘故尚不清楚,但先把人拦住总是没错的。
看到宋知言和官差对峙,而这俩官差口中大骂却不敢动手抓人,还一副急着开溜的猴急样,一直藏在帘子后门偷瞄的药铺掌柜眼珠子骨碌碌转了两下,便走了出来,把藏在角落里的伙计叫出来,一起朝肖守安一伙走了过去。
其实药铺掌柜不仅认识受害的一家人,还挺熟的。
这家的男人钱志新是个游方郎中,经常会在他家药铺采买些常备药材,偶尔也会卖一些自采的药材给他家药铺。
钱志新的爷娘死的早,家产都被他那没良心的伯父吞掉了,就靠着他爹小时候教他的那点子医术度日糊口,都三十岁的人了直到去年才娶上媳妇儿。那媳妇儿是个寡妇,带着个十四五岁的闺女。不过媳妇儿勤快,闺女伶俐,仨人凑在一起日子还算过得去。
今天钱志新带着媳妇儿闺女来赶集,顺便把采来的草药拿来卖给他家药铺。钱志新正在和他谈价钱,那个穿绸子的少年就冲了进来,也不知和钱志新的媳妇儿闺女说了些啥,就动起来手来。钱志新一见媳妇儿闺女吃了亏,立马就跑上前去阻止,不想那少年还有个同伙,趁着钱志新不备,一把将人撂倒。钱志新挣扎着要起来,却被那同伙一把扔了出去。
药铺掌柜见势不妙,原打算和伙计一起上前阻止,可无意间扫到了那同伙挂在腰间的佩刀。老于世故的他立即认出那是官差专用的腰刀,便迅速躲了起来。毕竟自己和钱志新交情一般,没必要为了他招惹上官府。
如今这俩官差非但没有想象中的强凶霸道,反而满脸都写着做贼心虚,骂出来的话还带着一股子外地口音,药铺掌柜便不再把他们放在眼里,直接走过去索赔。
赵四娘家 第二百五十一章 相邀府城
第二百五十一章 相邀府城
“各类药材,十格药斗,桌椅板凳,外加两只花瓶,前前后后加起来,共计白银十六两三钱。 ”药铺掌柜迅速地打着算盘算了一番后,便朝肖守安伸手要钱,道:“罢了,三钱银子就不收你的了,你赔我十六两就成。”
“老东西,你说啥?赔钱?你可知道小爷我是谁,胆敢让我赔钱?我看你是活腻味了,找死了吧!”不等那俩官差发话,肖守安就咋呼了起来。
药铺掌柜心中大怒,但多少还是有些忌惮那俩官差,没有骂回去,只是冷笑了一声,道:“你把咱家铺子砸成这样,不找你赔找谁赔?行了,你也别废话了,掏钱吧,赶紧的。”
肖守安被药铺掌柜毫不客气的话语激怒,就想要动手。可他经宋知言狠狠“敲打”一番后,连站起来都觉着费力,这会儿实在是提不起劲儿来打人。于是,他便指使那俩官差动手。
那俩官差就当肖守安是在放屁,别说动手了,连个眼风都懒得给肖守安。
肖守安急了,叫道:“你们不是官差吗?官差不就应该横行霸道,鱼肉乡里吗?那你们看见了刁民怎么不动手打?”
那年轻些的官差嘴角一抽,又开始腹诽道:横行霸道,鱼肉乡里,还看谁不顺眼就抡起胳膊打?我的乖乖,就是钦差来了也不能这么干吧?他俩只是小小的官差而已,还是很不得意的那种。毕竟静海和胡逗洲相隔甚远,往返一趟甚是辛苦,而要接的是和县太爷爬灰的儿媳妇的罪犯弟弟,根本就不是什么光彩的差事。县衙里头谁都不愿意揽下这活儿,最后就把这苦差事扔给了混得最差的他俩。不错,“鱼肉乡里”是确实他俩的志向,可他俩既没有这样的能耐,这儿也不是他们的乡里。再不放聪明点儿,就等着在他乡沦为别人碗里的“鱼肉”吧。
果然药铺掌柜见那俩官差不太想管着事儿,便朝肖守安狮子大开口,还威胁说要是不肯按他说的赔偿,他立刻就去报官。
肖守安是个不折不扣的蠢货,当然不知道报官极有可能给他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居然还想接下这茬。
还是年老持重的官差实在看不下去了,和肖守安低声耳语几句。也不知道他都说了些啥,肖守安吓得脸都白了。
气焰全消的肖守安不但按药铺掌柜所说的进行了赔偿,还赔了钱家一大笔医药费,甚至假模假样地道了歉。
宋知言见肖守安认错态度还算良好,也就没再为难他,放下了横在门上的扁担。
肖守安见状大喜,然后就跟后面被狗撵着一样,拉着那俩官差拔腿就跑。
这件事情算是解决了,姜宝胜暗自松了一口气。
姜宝胜原想带着老丈人一家继续去喝寿酒,可钱志新实在太过热情,非要请他们一行去他家吃饭,以报答他们的救命之恩。
宋老爷子见钱志新确实心诚,不好拂他的面子,便做主答应了下来。
其实,去不去钱家吃饭倒在其次,宋老爷子主要是见钱家一家三口个个带伤,尽管伤口已经做了简单处理,可他老人家还是担心他们在回去的路上会出什么事儿,就想借着吃饭亲自送他们回去。
钱家住在郊外,离这儿颇有一段距离。不过姜宝胜一行有车,去那儿倒也不费事儿。
在路上众人得知,钱志新新婚不久,他的媳妇儿名叫黄丽娘,她带来的继女原本姓肖,现在改姓了钱,名唤若男。
半个时辰后,众人到了钱家。
钱家的屋子是瓦房,共有三间,中间是堂屋,两侧的房子是卧室,后面搭着一间灶房,看上去还不错。不过钱志新介绍说,这屋子不是自个儿的,是从别人那儿租来的。
一到家黄丽娘和钱若男就挽起袖子准备烧饭,却被宋老太太几个拦住了。后来宋家的女人把钱氏母女劝去休息,自己动手烧起了饭。
饭桌上,觥筹交错,不消细述。
倒是姜宝胜听说钱志新是个游方郎中,有一手祖传的正骨手艺,心里就动起了念头。
试探了几句后,姜宝胜发现钱志新对无法让妻女过上好日子心怀愧疚,而且他没有祖产,并不介意背井离乡。
姜宝胜心中酝酿了一番后,便开口力邀钱家人随他一起去府城。
“钱大哥,咱家一个月给三贯钱,还提供住宿,住宿环境绝对不亚于你家现在住着的这间屋子。另外,要是干得好的话……”
钱志新就听见了月钱三贯,姜宝胜后面说了些啥,他根本没听进去。
天啊,他四处走街串巷,每天拼命吆喝,一个月下来能赚上三百文都是天幸。现在有人告诉他,在风吹不着雨打不到的医馆里坐诊,一个月就能得三贯钱。这简直是天上掉馅儿饼啊!
这要换做是别人和他这么说,他肯定拿大扫帚把人赶出去。可说这话的是姜宝胜,是他全家的救命恩人,他没法儿不信啊!
“姜兄弟,我的医术、我的医术……嗨,该咋说呢?跟你实说了吧,真不咋地。我怕、我怕我真去坐诊了对不起你出的三贯钱啊!”
“先前你不是给你媳妇儿裹伤包扎吗?我看了,感觉你的手法挺娴熟的,这就够了。而且我听说你还很擅长替人正骨,这就更加了不得了。”姜宝胜笑道。
提到祖传的正骨手艺,已得父亲真传的钱志新还是很自信的,可他还是有些犹疑,道:“咱家是擅长正骨,可、可也只擅长正骨,其它手艺实在是稀疏平常……”
姜宝胜打断道:“行了,钱大哥,只正骨这一项,就值得我把你请去幽州。你也别担心这些有的没的了,还是赶紧去和大嫂和大侄女商量商量,到底是去还是不去。要是去的话,我希望能够尽快启程。”我媳妇儿要给我生儿子了,我得赶紧回去陪她啊!
钱志新闻言,酒也不喝了,直接从女人们坐的那张桌子上把媳妇儿和闺女拉了下来,一家三口围在一起商议了起来。
赵四娘家 第二百五十二章 莫名其妙
第二百五十二章 莫名其妙
“宝胜,你家不是做布料生意的吗?咋想起要开医馆了啊?”
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宋老爷子觉得这个新女婿还是挺靠谱的。 可开布行的他忽然串行跑去开医馆,怎么听起来有些不靠谱呢?
说实话,姜宝胜也觉得开医馆不靠谱。可这不是他的主意,是他闺女的主意。在家里头,他得听他媳妇儿的,他媳妇儿呢,事事都听闺女的,因而家中大小决策都得听闺女的,就连生意也不例外。
他闺女早想开间专治外伤的医馆了,只是一则年前事忙,二则大夫难找,这才耽搁了。
至于开医馆靠不靠谱,会不会血本无归,这就不是他要考虑的了,他只要闺女开心就好。毕竟只有闺女开心了,他媳妇儿才会开心嘛。
如今好不容易找到了个合适的人选,他当然得帮着闺女把人给请回去了。
“其实是阿荷想要开医馆,至于她咋就动了这个念头,我也不太清楚。”姜宝胜道:“不过岳父你就放心吧,阿荷做事素来有成算,既然她决意开医馆,咱这医馆定然能够办好。”
生怕回乡后宋家人依然称呼姜荷莲子为赵元娘会引起她的不快,姜宝胜特意将姜荷莲子改名的缘由说了一遍,还再三要求宋家人也这么喊。经过姜宝胜的反复提醒,宋家人总算是接受了“姜荷莲子”这个有些怪异的名字。
现在宋老爷子见姜宝胜这副对姜荷莲子信心满满的样子,心中暗自点头:元娘,哦不,阿荷这个苦命的孩子总算是有了个疼她的爹爹。
至于医不医馆的,他老人家也就不再过问了。
那厢钱家三口很快商量出了结果,一致决定要去幽州。
这不光是因为姜荷莲子家出的月钱够高,还因为幽州那里有黄丽娘一直牵挂着的人,她很想要回去看一看。
钱家人不光决定下的快,打包行李的速度也飞快,第二天就把一切都收拾好了。
这个新组成的家庭行李不多,只雇了一辆驴车就把所有东西都装上了。
于是姜宝胜一行又增加了三个人和一辆驴车,队伍越发庞大,一行浩浩荡荡地涌向幽州。
姜宝胜一行抵达幽都府时,宋氏尚在屋里坐月子。当她听说不但姜宝胜回来了,就连她娘家人也统统回来了,顿时惊喜万分。她顾不上自己的身体就要出去迎接,好不容易才被姜荷莲子劝下了。
宋氏真没想到自己还能在有生之年将娘家人盼回来,越想越激动,不禁喜极而泣。这可把姜荷莲子吓坏了,生怕她娘把眼睛给哭坏了,忙把刚进门来的宋老太太请了过来,和她一起宽慰宋氏。两人轮番劝了许久,宋氏方才渐渐止住了泪水。
宋氏无法亲自出面,便再三嘱咐姜荷莲子,一定代她要好生招呼宋家人。
姜荷莲子对她娘提出的要求,从来就没有不应的。
她寻思,家里就她和叔叔两个人,实在招呼不过来这么多人,就将赵四娘一家请了过来。
当天晌午,姜荷莲子在这一带最有名的酒楼订了两桌菜,宴请众人。
原本按照姜荷莲子的设想,准备依照静海宴客的规矩,分为男人一桌,女人一桌。
可宋老爷子和赵永忠商量之后,决定不这么安排,只说大家都是亲戚,这么坐太见外,还是按大人小孩分好了。
姜荷莲子猜想,这多半是个借口。她曾听她娘说过,宋家的爷儿们都爱来上一杯,她娘在未出嫁前没少被宋老爷子支使着去村口打酒。可在过去的几年里,宋家连温饱都难以为继,哪里来的闲钱去打酒?如今还不容易有了个做酒席的机会,当然要好好把握,把这几年欠下来的都补回去。打算大喝一场的大人们肯定是嫌小孩子碍事儿,这才找了个借口把他们支开。
姜荷莲子也不说破,就安安静静地坐了下来。可让她郁闷的是,她虽然“高龄”二十,但由于尚未成亲,就被宋老爷子赶到了小孩子这一桌上。
他们这一桌上一共坐了九个人,除了姜荷莲子外,分别有赵四娘家的三姐弟,宋知言和宋知辞两兄弟,还有就是宋云脂和她的一双儿女。
宋云脂的龙凤胎闺女宋晓贤和儿子宋知语今年五岁,已经可以独自吃饭了。这桌上只有刚出生不久的宋知辞需要照顾,这会儿他正被宋云脂搂在怀里,等委托酒楼熬好的米糊一来,他就有了口粮。
至于为何不喂宋知辞母乳而要喂他米糊,那是因为他的娘亲在坐月子的时候被宋知言惹出来的弥天大祸给吓着了,不但奶水一下子给吓没了,还给吓出了一场大病。无奈之下,她不得不把宋知辞交给宋云脂照看。同样没有奶水的宋云脂只得想方设法换来一些白面,混着玉米面儿熬成糊糊来喂养宋知辞。后来姜宝胜来了,得知这一情况后特地寻来了上等精米磨成粉,宋知辞这才吃上了米糊。
对于宋家的近况,早在姜宝胜带着宋家人返回幽州之前,姜荷莲子就从邢镖师那儿有所了解了。
当年宋老爷子宋静德和宋老太太李氏跟他们的儿孙们一起被流放到了幽州。宋家长子宋承礼和他媳妇高氏成亲多年无子,到了胡逗洲后,忽然“老树开花”,生下了儿子宋知辞;宋家次子宋承义多年前就成了鳏夫,不过他媳妇在过世前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宋知言;和他们同行的还有宋家次女宋云脂。
以上的情况和姜荷莲子前世所知的并无出入,全在她的接受范围之内。可奇就奇在,她的小姨,也就是宋老爷子的幺女宋云脂居然有了一双儿女。
据姜荷莲子所知,她的小姨在流放之前并未成亲,即使是现在她也依然梳着姑娘头,那她那俩孩子是从哪儿冒出来的?更让她诧异的是,前世并没有听说有这件事,怎么今生就莫名其妙地多出来两个小人儿了呢?
赵四娘家 第二百五十三章 寻找住所
第二百五十三章 寻找住所
姜荷莲子百思不得其解,想问却又不好意思开口,只好笑着劝菜。
席上,姜荷莲子听说宋知辞已经能够吃些蛋羹,就忙把伙计叫了过来,让他端三碗炖得嫩嫩的蛋羹上来。细心的她还特地嘱咐道,蛋羹里除了少量的细盐和猪油,其它佐料一律不要加。
不多一会儿,三碗粉嫩的蛋羹就呈了上来。除了给一碗宋知辞外,另外两碗则分别端给了宋晓贤和宋知语小姐弟。
其实,今天宴席上的菜肴随便哪一道都比蛋羹强太多了,姜荷莲子就是不给小姐弟安排蛋羹,也不会显得厚此薄彼。
可姜荷莲子就是觉得,那两碗蛋羹该上,不是说这对小姐弟就缺这口吃的,而是想给他们一种被人关心、受人重视的感觉。
是的,通过短暂的相处,姜荷莲子就看了出来:宋云脂对待侄子是发自内心的喜爱,恨不得掏心掏肺,可对她亲生的儿女却很是冷漠,隐隐还透着几分厌恶,在有意无意地忽视着这两个孩子。
姜荷莲子隐约猜到了些什么。在她想来,无论如何,孩子是无辜的,既然把他们带来了这个世上就该好好对待他们,绝不该因为大人之间的恩怨而迁怒于他们。
小姐弟或许是感受到了姜荷莲子的善意,朝她甜甜一笑,很高兴地舀起蛋羹吃。
姜荷莲子坐的桌子上只能光吃饭,没有酒喝,自然不及那张正在劝酒的桌子上热闹。
这会儿那张桌子上已经喝过一轮,脸颊泛红的宋老爷子谈起了以后的打算。
当年宋家前脚出事,后脚就被除族,宅子田地一并被族里收了去。别说宋家已经无法回去,就算能够回去,也不想回去再见那些无情无义的族人了。于是宋老爷子就打算移居别处定居,大闺女家所在的府城自然是首选。想要定居府城,最先要解决的是住房问题,换句话说,当务之急是在府城找到一处合适的居所。
姜宝胜在送宋家人回来的途中就已经获悉了宋老爷子的打算,当时他就极力邀请宋家来自家住,不过宋老爷子谢绝了。如今姜宝胜再次诚心邀请,宋老爷子依然婉拒了。
春华堂的后院方才宋老爷子也看了,地方确实是不小,可他家共有十口,要是全都住进去的话肯定会很拥挤。更重要的是,他们这些娘家人总住在女婿家也不是一回事儿,哪怕姜宝胜不介意,他们自个儿也不好意思。
“宝胜,你的好意咱心领了,可这真不合适。”宋老爷子见姜宝胜还要劝,忙道:“要不这样吧,宝胜你在府城人面广,就麻烦你帮咱找一个靠谱的中人,让他给咱介绍一处合适的宅子。”
宋老太太补充道:“房子也别太大,两间就足够了。泥房草房无所谓,哪怕破一点也行,只要租金便宜就好。”
姜宝胜见老两口态度坚决,不好再劝,就搜肠刮肚地寻摸起合适的中人来。
坐在一旁的赵永忠听了,接下这话茬道:“宋伯父,你要是不介意住去城外的话,我这里倒是有几间房子可以供你挑选。”
宋家缺房子住,而赵四娘家最不缺的就是房子了。
想当初,赵四娘时不时就去城外转悠。城外的荒地,尤其是东城外的荒地,但凡能买的她都花钱买了下来。地皮一到手,她就做了详尽的规划。如今那些曾经的荒地已经渐渐变成了作坊、商铺、住宅和仓库等,相互之间连有平整宽阔的道路。
如此浩大的工程,无疑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依照赵四娘家的实力,绝对没有办法一次性全部完工,只能够分阶段进行。
众多工程中,作坊是第一批竣工的,如今已经部分投入使用。剩下的商铺和住宅等依然在建,不过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建好了。可无论是先前理事的赵四娘,还是现在当家的赵三娘,都没有一点儿招租的意思,就让那些商铺和住宅一直空着。
赵永忠夫妇觉着,就那么空着实在太可惜,听说宋家想要租房,就很热情地邀请他们去那些空宅子里住。
姜荷莲子闻言,暗道:要是四娘回来,知道你们把她的宅子随便许人,肯定得跟你们急。你们是不知道,四娘可是打算靠那些产业发家致富的呢。
当然了,姜荷莲子这话只是在打趣赵四娘。
在不久的将来,幽都府东城外的海港码头将会成为全燕国最繁华的码头,每天都会迎来五湖四海的客商。为了适应日益增长的人流物流,幽都府城将会大幅向外扩张。换句话说,如今城外的荒地将会被划入府城之内,城外尤其是东城外的地价将会随之暴涨。
此事当初是由姜荷莲子告诉赵四娘的,赵四娘为了表示谢意,主动给了她三成城外产业,她不收赵四娘还不乐意,最后硬塞了给她。由此可见,赵四娘出手大方,绝非小气之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