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赵四娘家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璇源
如今不经赵四娘的允许从中无偿借用一套房子,她回来之后或许会嘀咕两句,说不定还会开个家庭会议狠批一顿,却绝不会真的动气。
因而,姜荷莲子便没有出言阻止赵永忠夫妇的提议。
对于蜗居过地室的宋家人来说,能有个容身之处就很好。尽管赵永忠所说的房子远在城外,也不知道那些房子怎么样,可听说那些房子空着也是空着,就不向他家收取租金时,宋家人立刻就心动了。一用完饭,宋家人就迫不及待地跟着赵永忠夫妇去城外看房。
如今赵四娘家已经有两块附有住宅的商业区竣工了,一块在东城外,一块在南城外。
东城外直通海港,从长远目光来看,相比起南城外,那里更具投资价值,因而赵四娘在那里下的工夫比其它任何地方都多。可想而知,东城外的住宅要远胜于南城外的。
不过,赵永忠夫妇并没有带宋家人去东城外看房,而是带他们去了南城外。





赵四娘家 第二百五十四章 现场看房
第二百五十四章 现场看房
这倒不是赵永忠夫妇小气,不肯把最好的房子借给宋家人住。 实在是东城外自打禁海之后就人迹罕至。白天还好,那里还有不少赵四娘家请来干活的工人,尚有一丝人气,可一到了晚上,四下一片死寂,冷清得让人心慌,真心不是宜居置地。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赵永忠夫妇才会拿住宅条件稍次但附近相对热闹的南城外的房子给宋家人挑选。
那些房子虽在城外,但就靠在南门附近,据此并不太远,坐车半个时辰左右就能到。它们并非单纯的住宅,居住只是其用途之一,再说的直白些,它们是前店后家的商铺。前面有三间门面房,中间有个小院子,后面才是三间住人的房子。
宋家人见赵永忠夫妇带他们来看的房子居然是青砖瓦房,前后加起来总有六间,当时就震惊了。毕竟宋家人从胡逗洲一路走来,所看到的城郊房子大多是低矮的草房或泥房,每户人家的房子也不会太多,顶多也就三间。他们以为赵永忠所说的房子也是这样的,如今所见完全超乎想象。
宋家人一看房子这么好,哪怕房子确实是闲置着,也不好意思借住。可要是给钱吧,一则自家给不起相应的租金,二则赵永忠夫妇肯定不会要。
宋老爷子犹豫良久后,开口问赵永忠有没有小点儿差点儿的房子。方才他听赵永忠的话头,赵四娘家在附近似乎不止这一处房产。
赵永忠夫妇便领着宋家人在这附近转了一大圈。
宋家人这才发现不光是这条街上,这一大片所有的房子都是这个构造,唯一的区别就是大小和朝向稍有不同。同时,他们总算明白过来,这一大片全都是赵四娘家的产业。
尽管此处地处偏僻,至今未见有人前来租住。可这么多的房子,间间都造得又结实又美观,就算不提买地皮的钱,其本身的造价也绝不便宜。饶是见多识广的宋老爷子都被赵四娘家这么大的手笔给惊到了。
其实,这一片还只是赵四娘所规划的蓝图中的一小块而已,宋家人若是看到全貌,保准会惊讶到无以复加。
不过赵四娘素来喜欢蒙头发大财,这事儿除了合作伙伴姜荷莲子外,也就透露给了几个至亲知道,并未在外大肆宣扬。
赵永忠夫妇虽然淳朴热心,但也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便没在宋家人面前提起这事儿,只是盛情邀请他们入住。
宋家人盛情难却,加上亲眼看到赵四娘家有这么多空房子后少了很多顾虑,便选了一套房子入住。不过他们没选赵永忠夫妇当初带他们看的那套位于街头的房子,而是千挑万选了一套位于街尾且朝向不大好的房子。
姜荷莲子见外公一家安定了下来,紧接着就将隔壁的那套宅子也租了下来。那套宅子她并不是打算租下来自己住,而是想用来开设医馆,顺便安置钱志新一家。
姜宝胜回来之后,很快就把钱志新一家介绍给了姜荷莲子。得知钱志新居然擅长正骨,姜荷莲子对这个游方郎中简直满意得不能再满意了,立刻让她叔叔将钱家人安排进了附近的客栈,并将开医馆的事情搬上了日程。
很久之前姜荷莲子就萌生了开医馆的想法,不光场地早已找好,就连药材的进货渠道也都打听清楚了,一切准备就绪,就差一个合适的坐堂大夫。
姜荷莲子找的场地就在南城外的码头附近,离这儿不远,但比这儿热闹多了,是个做生意的好去处。可看到宋家搬到了这儿后,她决定放弃原先的选址不用,改将医馆设在宋家隔壁。
姜荷莲子之所以改变想法,有两个原因。
一则是,姜荷莲子要开的医馆主要面向穷苦百姓,是以先前打算把医馆设在码头附近,方便救治最底层的搬货工人。可她今天发现这里距南门并不太远,附近的官道上每天都有大量人员路过,其中不乏衣衫褴褛者,把医馆设在此处,只要宣传得当,同样能够吸引一些穷苦百姓来看病。而且相比起位置,医馆更靠口碑。姜荷莲子相信,只要认真经营,医馆把口碑打出去,就是在陋巷里也会有人找上门来看病。因而,纵然一开始这儿吸引的人远不如码头上的多,以后也会慢慢多起来的,在这儿开铺子也算是个不错的选择。
二则是,这一大片就只有宋家一个住户,虽然距此不远处也零星分布了几户人家,可宋家住得靠里,要是出了点儿什么事大声呼救都未必有人能够听得见,姜荷莲子想想就觉得不放心。于是,她就让钱家人住过来,开医馆的同时顺便和宋家人做个伴儿,相互之间也好有个照应。
姜荷莲子要租房子,赵永忠夫妇自然没有不应的。外人不知道,他们还不清楚,这里面可有三成是姜荷莲子的呢!因此,不要说是租了,就是直接白拿,他们也会二话不说就答应下来。
刚才如果不是宋老爷子一直在念叨着“无功不受禄”,对不收房租一事大感过意不去,看在姜荷莲子的面子上,他们甚至想把房子白送给宋家人。
现在听说姜荷莲子还要给租金,赵永忠夫妇连说使不得,很坚定地拒绝了。
姜荷莲子就解释说,她手持这份产业的三成干股是一回事儿,租用里面的产业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可任凭姜荷莲子说破了嘴皮,认死理的赵永忠夫妇就是不肯收她的租金。后来还是一旁的赵三娘站着听了半天,好像有点儿明白姜荷莲子的意思,才开口劝说她爹娘收下。
赵永忠夫妇都是没有主见的,赵四娘在时,一切全听赵四娘的。如今赵四娘不在,大事小事就全靠赵三娘拿主意了。
听了赵三娘的劝说后,夫妇二人心有灵犀,皆想:姜荷莲子家可不是拮据的宋家,她家那春华堂办的有声有色,这点儿租金对她家来说根本算不得什么。既然三娘让收,那就收了吧。




赵四娘家 第二百五十五章 开始招租
尽管大夫们都说宋氏身体康健,孩子也很结实,可姜荷莲子还是怕她娘和孩子出什么差错。这些天来,姜荷莲子一直留在家里守着宋氏,哪怕是她娘顺利生产后,她也没离开家半步,根本没心思打听赵四娘走了之后她家的生意在怎么做。
可从这件事情上她算是看出来了,往后生意上的事儿就别和赵永忠夫妇谈了,有事直接找赵三娘就成。
于是姜荷莲子就直接对赵三娘说,这一片可以开始招租了。
赵三娘疑惑道:“招租?会不会太早了点?我记得四娘说过,城外的产业除了作坊外,其他的盖好之后都放着别动,得等到时机成熟才能招租。”
先前赵四娘在家时,赵三娘只负责城里的吃食生意,基本上不会去过问其他生意。后来赵四娘不声不响就走了,家里所有生意一下子就都压到了赵三娘手里,这让毫无准备的赵三娘一下子慌了手脚。她摸索了近两个月,才把家里那些千头万绪的生意稍稍理清了。可纵使赵三娘再能干,她也只能把城内的生意管好,就顾不太上城外那些产业了。
一直以来,她只是按部就班地指派人手按照画好的图纸在城外搞建设。至于建完了该怎么处理,赵三娘整天忙得要死,可没那闲工夫去细想,就记得赵四娘以前说过“放着别动”,那就按她说的办好了。于是,那么多盖好的铺子、宅子和仓库等等就白白放在那儿积灰。
姜荷莲子道:“城外的产业一直是我和四娘商量着办的,她的意思我清楚。她说的‘放着别动’是指东城外那一块,其他地方既然建好了,那就直接租出去。”
赵三娘以前是无暇顾及,这会儿听姜荷莲子这么一说,也觉得这么多产业白白放着不是个事儿,便立刻着手进行招商。
招商的过程中,赵三娘听从姜荷莲子的意见,全是签的两年以下的短期租约。
由于租约短、位置偏,尽管那些产业都是难得的好房子,出租率还是很不理想。远的不说,就说宋家所在的那一片,只租出去了不到一成。
不过赵三娘一点儿都不着急。因为姜荷莲子说了,最多再过两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到时候大家会争着抢着租自家的房子。
赵三娘很相信姜荷莲子,一如她很相信自家小妹。
匆匆数月,转瞬即逝。
在没有赵四娘的日子里,赵四娘家的生意并没有变得萧条。通过姜荷莲子的帮助下,赵三娘不但撑起了这片家业,还有渐渐有了欣欣向荣之势。
这月初二,赵三娘坐在赵家铺总号里对账。
自家生意越做越大,账也越来越复杂,每到这个时候,赵三娘就感觉焦头烂额。这两天她总在想,要不花钱请个账房先生回来,要不就从自家伙计里选几个可靠的出来,总之,这么多账务她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肯定要找帮手才行。
就在赵三娘苦思解决之道时,忽然赵三郎冒了出来,只听他主动请缨道:“二姐,还有哪些账本没看完,我都替你看了吧!”
如今赵三郎和赵四郎一起进了幽州最负盛名的陶山书院读书,每天都跟真的一样背着个书袋按时上学。这学上得怎么样,他们家最有文化的赵四娘不在,其他人无从得知。不过正式读书之后,赵三郎的算学本领更加精进,赵三娘要看上老半天的账本,他一炷香的功夫就能看完。
只是赵三郎算账本事虽高,却很少施展,一有闲暇他必定会去城南厮混,基本不可能在城东的家里看见他的人影。
不着家的赵三郎居然主动跑来帮忙,赵三娘先是惊讶,随即皱起了眉头:“今日不是休沐吧?你怎么没去书院?”
赵三郎道:“我的好二姐,这都什么时辰了,书院早就散学了。”
赵三娘看了看外面的天色,确实已经不早了,想来是自己看账本看忘了时辰。不过赵三娘见了一脸讨好的赵三郎,心念一动,似笑非笑道:“平日里你哪天按时归家过,不都要去镖局里报到吗?怎么今天没去呀?”
赵三郎讪讪道:“想去也没得去了,镖局就快倒了。”
原来年前龙威镖局失了一支相当重要的镖,纵使总镖头龙东盛亲自出马,花了好大力气,都没能把那支镖找回来。为此镖局赔偿了好大一笔钱,大伤元气。同时由于失镖的缘故,名声大不如前,前来托镖的客人越来越少,眼看镖局就要开不下去了。
赵三郎和龙东盛素来交好,不忍看他家经营三代的龙威镖局就此倒掉,就想伸手拉他一把。可惜他动不动就当甩手掌柜,“劣迹斑斑”,有鉴于此他手头上的铺子几乎都被收了回去,如今手里就只剩下了个百食坊。尽管百食坊也很赚钱,可那些钱都是孩子们赚的,他实在不好意思从中挪用。两手空空的赵三郎就盯上了富得流油的赵三娘,想从她手中借一笔钱给龙东盛应急。
赵三娘点点头,淡淡道:“倒就倒吧,你也好收心,好把那五千两本钱给念回来。”
“二姐,我保证,龙威镖局不倒我也照样用心念书……”
赵三郎的口头保证显然打动不了赵三娘,赵三郎尴尬地抓了抓头,决定改变策略,换成利诱:“咱这钱不白给。龙镖头说了,谁能提供他五百两周转,就折两成干股给他。”
赵三娘心里头盘算了一番,随即摇头道:“行镖这个行当咱不懂,不能做。”
“谁说不懂的?你不懂我懂啊!”见赵三娘脸色发黑,赵三郎忙道:“就算不懂也不打紧,多接触几次自然就懂了。不说别的,就说木器生意,咱家又有谁懂木器的,还不是照样开了木器坊?”
赵三娘道:“说起木器坊,都经营了好几个月了,至今也没盈利。可以说,咱家这么多买卖当中,这个木器坊开得最不划算了。果然,不熟的行当碰不得。”




赵四娘家 第二百五十六章 店中八卦
赵三郎反驳道:“这只能说明木器坊的掌柜没本事……”
说曹操曹操就到。就在此时,“没本事”的木器坊掌柜詹惠岑敲了敲门,她这是来交账本的。
赵三郎差点儿没咬到舌头,此刻恨不得挖个地缝钻进去,也顾不上和人家打个招呼,就捂着脸冲了出去。
说好了帮我看账本的呢?赵三娘狠狠地瞪了瞪赵三郎的背影。
“赵二小姐,这是上个月的账本。”詹惠岑递过账本,咬唇道:“上个月又亏损了四两银子。”
赵三娘忙接过账本,笑着宽慰道:“刚刚我是在和弟弟抬杠,说的不过是戏言,你可别往心里去。‘万事开头难’的道理我还是懂的,我其实没想过要在今年盈利,只求别亏太多就好。詹姑娘,这个掌柜你当得很称职。”
这个詹惠岑就是当年静海最负盛名的木器店——升泰木器店的少东家。她在被范文俊害得走投无路之时,接过赵四娘递过来的橄榄枝,成了赵四娘家开的木器店里的掌柜。
“你娘亲的身子怎么样了?家里银钱可还凑手?要是不够用的话,千万别不好意思,只管和我说。”赵三娘关切道。
詹惠岑忙道:“不必不必,东家给的月钱很高,足够咱一家三口花销了。前些日子是因为病重,药里要用到人参,手头才有些紧。如今我娘的病好的差不多了,吃些寻常药材就行,手头宽裕了很多。有劳东家费心了。”
詹惠岑是真心感谢赵四娘家,他们在自家最困难的时候伸出了援手,不但救了她娘的性命,还给自己提供了一展身手的平台。
詹惠岑忽然道:“赵二小姐,你听说了吗?皮家的儿媳妇有了身孕,可她婆婆范氏却铁了心要把孩子给打下来,整天在家里喊打喊杀的,闹得整个皮府里鸡犬不宁。”
皮家夺走了詹家的木器店,却不用心经营。铺子很快就维持不下去了,最终在上个月底关门大吉,铺子里的伙计也全部被遣散了。詹惠岑知道,这些伙计中有不少是技艺高超的匠人,在和赵三娘打过招呼后,她就趁机把人挖了过来。那些挖来的伙计之前都归皮家的掌柜管,没少听那嘴碎的掌柜嚼舌。加上有几个伙计还去皮家打过家具,在内宅里听说了不少阴私。这些阴私外人绝对无从得知,极具八卦价值。
赵三娘生平有两大爱好:一是看话本,二是扒八卦。
一听詹惠岑说起八卦,而且是和肖云裳有关的,立时来了精神,忙问道:“这是为啥?范氏不是一直盼着抱孙子,这才急吼吼地娶儿媳妇的吗?怎么如今孙子好不容易来了,她却要一门心思地弄死呢?”
“这个嘛,据说肖云裳怀的不是她孙子,应当算是她儿子……”这乱七八糟的,詹惠岑都不知道该如何表述了:“呃,这个怎么说呢?其实,孩子他爹是皮茂声。”
“啊?”赵三娘惊得下巴都要掉了。
“皮茂声他儿子皮智杰不是个傻子吗?还是个动不动就打人的武疯子嘛。估计肖云裳害怕会被皮智杰给打死,就给自个儿找了个靠山。能镇住皮智杰的还能有谁,当然是他老子了,所以就和皮茂声,咳咳,也就是她公爹勾搭上了。”詹惠岑一脸八卦道。
“这、这也太不知羞了!”赵三娘鄙夷道。
“确实是不知羞耻!”詹惠岑道:“不过皮茂声那种混蛋还就喜欢这种臭不要脸的,可着劲儿宠她呢。不光划拉了好些银钱给她,还把她的娘家人接到了县城里。”
“肖云裳的娘家人搬去县城这事儿我早听说了,其实不光是肖家人,我那所谓的爷奶也跟着一起去了。”赵三娘皱眉道:“只是我万万没有想到里面还有这么一档子事儿。”
詹惠岑又道:“也不知道你听说了没有,肖家自打搬去了县城,就没少在那儿为非作歹。夺人生意那是轻的,听说前些日子还整出来一桩人命官司。那件官司闹得挺大的,后来还是借着皮家的威势才硬压了下去。不过自那以后,肖家的气焰越发嚣张,行事更加肆无忌惮了。”
赵三娘点了点头,道:“肖家素来如此。肖云裳的弟弟肖守安之前为啥被流放去了胡逗洲?还不是因为他和人争凶斗狠,弄出了人命。估计是因为肖守安判的太轻,甚至后来还被放了,就完全没能起到镇摄作用,以至于肖家仍旧不拿人命当回事儿。他们且等着,皮茂声总不能在静海当一辈子土皇帝,总有离任的时候。到那时候,肖家有本事就跟着皮茂声一起走,要是走不了还留在静海的话,肯定有他们受的。”
“我也相信恶有恶报,可肖家估计还会蹦跶好些日子。”詹惠岑不无担忧道:“我听说你家以前和肖家有些摩擦,又在县城里有不少生意,他们会不会那你家生意下手啊?”
“岂止是摩擦,这里头的官司大的去了!”赵三娘抽出一本新交上来的账本,狠狠地甩在桌子上,冷笑道:“至于我家生意,他们早就已经下手了。”
赵永孝名下的豆腐坊和李家二房名下的饭馆相继倒闭后不久,长乐镇上就冒出了两家新开的豆腐坊和卤味店。别人不知道这两家店的东家是谁,可有汪掌柜相助的赵三娘清楚得很,这背后正是肖家。
肖家拿着自家的方子在长乐镇开店赚钱不算,搬来县城后又开了好几家新铺子,地点就特意选在了自家铺子的附近,这是摆明了要和自家打擂台呢。
如果是正当竞争,赵三娘根本就不惧肖家。因为肖家手上的那些方子都是些基本款,许多赵四娘后加的改良款和升级款并未包含在内。最重要的是,许多豆制品里面要用到各种调料,卤味里头更不必说了。这些调料分别是哪些,用多少合适,赵永孝或许还能说出个大概,可精确到几分几钱,他就有些说不清楚了。




赵四娘家 第二百五十七章 简直有病
原来赵四娘待人素来持保留态度,对于她这个四叔,她心怀感激,却始终无法完全放下心防。因而在传授赵永孝方子的时候,她并没有倾囊相授,很多关键的地方她讲归讲,却不细讲,有时候还“忘”讲一两个看似无关紧要的步骤。换句话说,赵四娘教会赵永孝的那些所谓核心配方,其实有不少是去了核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此偷工减料地教学人家赵永孝还能学得会吗?能做得出像样的成品来卖吗?
这些在赵四娘看来都不是问题,做吃食生意嘛,口味最为重要,其他的学个七七八八就成了。为了保证口味纯正,我直接提供卤料包给你。于是至关重要的卤料包,都是由赵四娘磨成细粉后再交给赵永孝。理由还很好听,你刚开始学做吃食,肯定把握不好用量,而且卤料包里面的调料太多,小镇子上都没法子找齐,还是由我从县城甚至府城找齐配好给你吧。
看,赵四娘可有多贴心!
要是赵四娘家和赵永孝家一直和睦下去,无论赵四娘是否藏私,都不会影响到赵永孝家的生意。可要是两家闹崩了,那就对不起了,这门生意你还是别做了吧。
相比起手段含蓄的赵四娘,赵三娘做事更加直接,也更加强势。当她看清赵永孝的真面目后,就立即中断了对赵永孝的供货。哪怕这几个月来,赵永孝三番五次托人捎信来求,说尽好话,还论起了亲戚情分,赵三娘都丝毫没有心软。
也是赵永孝没有求到她面前来,要是他敢来,赵三娘非问到他脸上不可:你自家的铺子都已经歇业了,你还要我家的卤料包做什么?人家弄黄了你家的生意,你不去反击,反而处处帮着人家,简直是有毛病!
总之,肖家虽然从赵永孝手中拿到了方子,却缺少了许多真正的核心技术。等到落入肖家手中的卤料包彻底用尽,可以想见的,他家做出来的吃食口味必定一下子大减。
即便肖永业是个聪明人,后来在赵永孝的协助下做出了不少改进,他家铺子的口味也只能勉强算是中等,根本比不过同一条街上赵四娘家的铺子。
不过,做生意光靠实力是不够的,还会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肖家靠卖女搭上了知县,他家铺子在县城里开得顺风顺水,可赵四娘家的铺子却三天两头受到三班衙役、地痞流氓的滋扰,好多主顾看到她家店铺里的乱象都选择绕道走,生意惨淡得不得了。
“那可咋整呀?”詹惠岑忧心忡忡地问道。
“还能咋整,先歇业一段时间呗。”赵三娘说得轻描淡写,可她的眼里都是怒火,掩都掩不住。
其实,如今赵四娘家家大业大,不要说是几家小小的豆腐坊和卤味铺了,就是几十间,她家都照样赔得起,完全不用因为生意不好就立即关门大吉,更不值得为此大动肝火。
只不过,赵三娘算是明白了,有皮茂声这根搅屎棍在静海一日,她家就不要想在那儿好好地做生意。而且生意惨淡就算了,她家有好几个店伙计在一次又一次的滋扰中还受了伤。虽然都只是受了轻伤,可赵三娘看得很清,肖家做事是没有底线的,再这么下去,闹出人命也是有可能的。
几经权衡之后,赵三娘决定,从这个月开始将她家在静海县城里明面上的生意都暂时中断。至于和别家合作没挂自家牌子的生意,该怎么做还怎么做,不过她再三提醒合作伙伴,做事一定要低调再低调,以免当了出头鸟,被那些不怀好意的家伙给盯上。
1...8990919293...1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