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大文豪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这内官见陈凯之识趣,起先还如沐春风,一看这铜钱,脸就变了,大义凛然地大袖一甩,道:“拿开,谁要你的钱,咱是办皇差,尽忠职守,职责所在。”
还是个清官,陈凯之啧啧称奇,正好,钱省了,晚上可以加一个鸡蛋吃,便一副由衷感激的样子道:“公公两袖清风,学生佩服。”
内官只得悻悻然地走了,显然也懒得跟这种书生计较。
陈凯之抱着锦盒,问宋押司道:“不知县公在不在?”
宋押司道:“县公下乡去了。”
陈凯之道:“本想拜谒,既然不在,学生就回了。”
抱着锦盒,回到家中,关了门,赐书一本,这锦盒理应比书值钱吧。
不管如何,陈凯之还是颇为好奇的,打开了锦盒,里头果然躺着一部书,只是……这书说来也怪,质地古朴,可一摸,不像是纸张,质地颇为坚硬,陈凯之取了书,书面上苍劲的‘文昌图’三字。
文昌图……却不知是什么样的儒家经典。
陈凯之随手翻开,不禁哑然失笑。
里头的文字嘛,有点玄乎,颇有几分道家的玄学,字句呢,生涩难懂。
不过听诏书里说,这书……乃是太祖高皇帝的遗物。
嗯?
陈凯之猛地想起文昌图的典故来了。
这是他从经史中太祖实录中知道的故事,太祖死时,就留下两样东西,还专门颁了遗诏,除了一柄剑,便是这部书。
这书……难道有什么不同吗?
陈凯之愈发的觉得蹊跷,当然,朝廷对此,是有解释的,所谓的书剑,太祖的深意便是,让子孙们一手持剑,慑服不臣,一手持书,教化天下。
这解释,没毛病。
而教化天下的书,便是这部《文昌图》了。
莫非,是有文道昌盛的本意吗?
陈凯之哂然一笑,今日怕是不能去上学了,索性安心坐下,捧书来看。
可是越看,陈凯之就更加的觉得蹊跷了。
还是觉得不对劲呀,若是文道昌盛,可是这书里,除了生涩难懂的玄学之外,并无所谓的经史啊,这书名为文昌,倒更像是杂书,太祖你老人家逗我陈凯之是吧,按照大陈的儒学大家的说法,这部书,简直就是杂书嘛,拿这个来自诩文昌,难怪后世的皇帝,都将这所谓的遗物,束之高阁了。
可陈凯之越是如此,越是好奇,他一遍遍看下去,越看越觉得匪夷所思,因为一开始,这文字生涩难懂,可是看着看着,若是后文联系前文,冥冥之中,似乎有一些奇妙的联系。
这一部书,也不过六七万字而已,陈凯之足足花费了一天的时间,便将整部书看完。
而后,他就陷入了思索。
似乎这书……很有意思。





大文豪 第九十七章:道别
将这部《文昌图》看完之后,陈凯之感觉脑袋更清明了一些,似乎自己摸到了一些东西,可细细去体会,又像是摸不着。
陈凯之能过目不忘,正因为过目不忘,所以他体会这书中的内容时,脑海里便不由浮现出了许多的文字。
嗯?
陈凯之的眼眸不禁落在窗外,不自觉的,天竟已黑了,猛地,他脑海中冒出书中的一句话:“寒暑代谢,日夜旋转,否终则泰。”
一下子,精神一震,陈凯之突然有了一种奇妙的感觉。
否终则泰。
他又想到在书中第三篇,所谓‘人有气耶,相依相生。’
气……相依相生……
气是这样生的吗?
嗯,在人身上?
陈凯之没来由的,觉得一阵燥热,疾步出了屋,想不到此时已到了子夜,天上的月儿和星辰点缀夜空,陈凯之愕然抬头。
一下子……全部明白了。
原来这文昌,根本就不是文道昌盛,书名的所谓文昌,根本就是天上的文昌星。
所谓文昌星,便是文曲星。
这样一推理,书中的疑惑豁然开朗。
无数的文字,仿佛一下子灌入了陈凯之的识海。
气……相依相生……文昌运气……
这不是文道昌盛所以有运气,而是文昌的诡计,文昌星的轨迹……
陈凯之抬眸,看着文昌星如斗一般的位置。
而在此时,一股气,仿佛自体内油然而生,这气生机勃勃,让人顿时觉得四肢舒畅,妙不可言。
这……是一本气功的书……
陈凯之也听说过,在这大陈朝,有许多的隐侠,甚至大陈朝的龙门学宫以及明镜卫中,还有许多匪夷所思的高人。
他是市井小民,对此,不过是置之一笑罢了,经史之中,也涉及到了一些这样的记载,什么百五十年的寿命,以一克百,对于这些话,陈凯之一向当作是夸大其词。
可是现在,他突然意识到,这所谓的文昌图,本质上,竟是太祖高皇帝留下来的一本武功秘籍。
汗……缺德啊,什么不好叫,偏偏叫文昌图。
可是……既然如此,世上有如此秘术,历代的天子,却又为何多是体弱多病呢?
陈凯之匆匆返回屋去,拿起这部书,一下子,有了明悟。
这本秘书,想要有所感应,需要倒背如流,因为前后文的每一个都有联系,唯有对这部书中的数万言记得一清二楚,方能结合所有的文字,得到感应。
而太祖高皇帝留下这本秘书,他的子孙们得到了,想必一开始也视作是珍宝,肯定也有人读过,只是可惜,这文字生涩难懂,读的也是无趣,大家乍看之下,没有从书中得到什么好处,自然也就将他束之高阁了。
可对自己而言,一方面是自己已培养出了读书的爱好,所以能耐下心,将这部书从头至尾的读完。
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自己能够过目不忘,只读一遍,便将里头的所有文字都记得一清二楚。
可对于那些皇家子弟们而言,谁有心思去将这书读通读透呢?即便是有,那也绝不会有人做到倒背如流,凭着他们的记忆力,这需要读多少遍啊。
而自己……
陈凯之心里不禁大喜。
他又想起关于太祖皇帝夺天下时,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战争描述。
原先他是不信的。
可是现在……
陈凯之突然起心动念,忍不住想:“莫非……太祖高皇帝所创造的奇迹,与这部书有什么关联?”
陈凯之只感觉自己的体内仿佛有一股气息在流动,如涓涓溪流,这气所到之处,给自己带来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看来这个平行的世界,还有许多的隐秘。
陈凯之不由一笑,突又觉得一股巨大的倦意袭来,索性埋头便睡。
这一夜,陈凯之睡得很是深沉,竟到了次日日上三竿,方才起来。
陈凯之一骨碌起来,整个人感觉轻盈了不少,却忍不住苦笑,今日……又没办法上学了,方先生那儿,肯定会责骂自己吧。
他又想起那部书,此时肚中也不饥饿,所以再读读看。
这些日子,他除了闭门读这怪书,便是前去方先生那里。
一连过去半月,转眼已到了十月初,天气变得微寒了一些,府学里发了钱粮,陈凯之预备着买一件过冬的衣衫。
这半月来,一直琢磨那文昌图,竟发现每读一遍,就会有一种新的感受,说来十分奇妙,第一次倒背如流的时候,明明感觉林自己领悟了什么,可看到第二遍,却发现又有了新的领悟,及至第三遍、第四遍,每一次都是新的感受,明明这书是同样的文字,一丝一毫都没变,可自己的意识,仿佛都在变一样。
而自己的身体,竟也不知觉的比之从前好了许多,那股气流逐渐壮大了一些,可这到底是什么,陈凯之又说不清。
他只知道,自己的体力相较于从前,不知好了多少倍,浑身仿佛有使不完的精力。
他开了门,预备出门,可是门一开,却发现门廊下安静地躺着一封书信。
显然,这是有人从门缝里塞来的。
陈凯之顿时心里生出一股寒意,是什么人悄无声息的进入自己的门庭,在自己没有察觉的情况之下夹了一封书信来呢?
他捡了信,打开一看,微微愕然,竟发现是陈无极的笔迹。
陈大哥,我要远行了,或许三五年后方能回来,大恩大德,将来再报。无极敬上。
这是无极给他的道别信?
他究竟要去哪里?
陈凯之心里满是疑窦,他既然确定自己三五年后会回,那么理当不会有什么危险了?
陈凯之摇头苦笑,无极这个家伙,还真是奇怪啊!
陈凯之无奈地将书信收好,接着便赶去县学。
只是还未进入书斋,便见吾才师叔兴致勃勃地从里头出来,一见到陈凯之,喜滋滋地道:“凯之,凯之,有好事。”
陈凯之对这位吾才师叔,历来是敬而远之的,这家伙心术不正,不是什么好东西啊。
吾才师叔已习惯了陈凯之的冷漠,却也不在意,笑嘻嘻地道:“今夜,京里有个大人物,哈,说出来吓死你,此人曾是龙门学宫的大儒回乡,嗯,他家里便是玄武县,这个人很了不起啊,在洛阳,是誉满京师的人,如今因为直言犯上,而被罢黜回乡,我们理应去拜谒。”
陈凯之觉得吾才师叔很不靠谱,上一次就被他坑了,自然不理他,只是道:“学生算什么,哪里配登门。”
吾才师叔眼睛一瞪:“你懂什么,小子,这是机遇,你千万别小看这位王之政先生,他久在京师,又在龙门学宫被礼聘为大儒,和京里不少达官显贵相交,凯之啊,虽然你是秀才,可是将来若是能得到他的垂青,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
“何况。”吾才师叔笑吟吟道:“你可知道,若是能得到这样人的好评,你的命运也就改变了。大兄与此人,倒有过几面之缘,你若是求大兄带你去,有百利而无一害。”
陈凯之晓得吾才师叔的意思,从汉朝开始,一些名士和大儒,就有评价别人的毛病。
眼下最流行的便是一些名士对当代人物和诗文进行品评、褒贬,无论是谁,一经品题,身价百倍,世俗流传,以为美谈,因而闻名遐迩,盛极一时。
如东汉时就有许劭兄弟主持的‘月旦评’。
等到大陈建立,虽然建立了科举制度,可是这种大儒的评价依旧是十分流行,得到好评者,顿时成为人们妒忌的目标,就算不参加科举,依旧成为人们仰慕的对象。可若是获得了差评,即便是金榜题名,高中了进士,却也会成为人生中的污点。
当然,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评价别人的,可是听吾才师叔的口气,这位王之政王先生,似乎很有这个资格。




大文豪 第九十八章:拜访名士
陈凯之也只是一笑置之,对于这种事,他没多大兴趣掺和。
陈凯之更功利一些,反而不在乎名,更在乎利,自己安心科举就可以了,何必让人说三道四呢?
于是他道:“师叔,我还要进去听恩师教导,先失陪了。”
说罢,便直接进了书斋,只留下了不太高兴的吾才师叔。
方先生正在书斋里修他的琴弦,坐在铺垫上,小心地拿着夹子夹着断弦。
陈凯之行了礼:“恩师,这琴断了吗?”
“是啊。”方先生一脸心痛的样子,感叹道:“得修一修,这……便是为师的孩子啊,孩子身上有疾,为师是一宿都没有睡好。”
陈凯之心里突然很想吐槽,卧槽,前几日还听恩师说自己是他孩子呢,转眼之间,恩师你的孩子这么的多,一方琴也成了孩子,莫非我还要叫他哥不成?
心里虽是对自己的恩师的一些怪癖很是无语,但陈凯之还是讪讪道:“请个琴匠来修即可,何必恩师劳心。”
方先生摇摇头道:“不可,不能沾了俗气。”
陈凯之觉得已经无法和这恩师沟通了,便道:“既如此,学生来修吧。”
“你?”方先生放下了夹子,看了一眼陈凯之,犹豫了一下,道:“还是为师自己来修吧。”
这言外之意仿佛是说,你俗气重,只想着功名,别让这琴染上了这毛病。
陈凯之无言,只得拱拱手:“那学生今日就不讨教了,先去府学里上课。”
说罢,陈凯之便转身要走。
方先生却是叫住他道:“你回来。”
陈凯之只得旋过身,行礼道:“恩师还有什么吩咐?”
方先生盯着陈凯之,目光露出几分怪异,道:“你和从前不一样了,像是焕然一新一样。”
陈凯之微愣:“是吗,哪里不同?”
方先生皱着眉:“老夫也说不清,只是这几日的感觉而已,仿佛身上变了许多。”
陈凯之心里想,莫非是体内气息的缘故?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伐毛洗髓?
陈凯之笑了笑吗,道:“或许是这些日子睡得好。”
方先生只点点头:“今日傍晚,你到这里来,随老夫去访友。”
陈凯之知道,方先生是一向不太爱和人打交道的。
自己这个恩师,脾气有些怪,现在听说要带自己去访友,陈凯之不由道:“莫非是师叔口里说的那位王之政先生?”
方先生颌首,淡淡道:“此人和老夫有些交往,虽然老夫并不太喜欢他。”
原来恩师并不喜这个人。
可是方先生又道:“不过此人,历来眼光独到,最擅评人,得到他好评的人,无一不是身价百倍。凯之,你跟着为师也读了这么久的书了,你师叔说的不错,是该让你去见一见更大的世界,此人和老夫有些交往,想来也会卖老夫一些薄面,给你一个好的评价,这对你将来有莫大的好处,就这样吧,你先去府学读书。”
陈凯之没想到恩师也凑这个热闹,心里却知道恩师的想法和师叔不一样,师叔是纯粹的势利,哪里有臭脚他就捧着,绝不放过任何机会。可是恩师,却是真心是在为他这个弟子谋划打算的。
陈凯之不禁道:“却是不知师兄曾去参加过评议没有?”
提到这个,方先生的神情一下放松了许多,微微笑道:“你那位邓师兄,倒是被几位大儒都评为俊杰之士。”
陈凯之点头:“学生明白了,学生先行告辞。”
背着书箱,陈凯之去府学读了书,到了傍晚时分,便又来拜见恩师。
方先生却没有在书斋,而是在庭院里潇然泪下,在这庭院里,明显堆砌起了一个小坟包。
陈凯之吓了一跳,急忙上前关切地道:“恩师,师叔……怎么了?”
方先生眼中带泪:“你胡说什么?哎……是……为师葬的乃是琴。”
卧槽……
陈凯之目瞪口呆地看着那个小坟包,敢情那琴没修成,‘死’了?
方先生泪眼如珠,任风吹干了泪,悲痛地道:“吾琴已死,吾心亦死。”
真死了啊。
陈凯之反而如释重负的样子,心情轻盈起来,道:“这么说,今夜不必随恩师去访友了?”
“谁说不去?”方先生瞪了他一眼,他此时还是难以理解,那么好的曲子,怎么会从陈凯之那儿作出来?偏生,这个家伙却总是能做出煮鹤焚琴、大煞风景的事。
陈凯之则是汗颜,却还是乖乖地向自己的恩师点头应是。
方家早就预备好了车马,方先生和陈凯之同车,马车竟是出了金陵城。
陈凯之看天现暮色,天边晚霞光怪,忍不住道:“恩师的这位故友,莫非住在乡里?”
方先生似乎还在为他那‘死去’的琴伤心,还是感觉没有多大的精神气,只淡淡地道:“他久在京师,刚刚回来,自然住在老宅,何况他理应也不是贪慕虚荣之人,自然不喜欢闹市。”
陈凯之也就没有再多问了,他对这些所谓的名士,印象都不太好,理由呢,却也简单,因为恩师就是名士,他自然没有腹诽自己恩师的意思,可是有时候看着恩师,总不免会有大胆的念头冒出来——神经病!
走了足足半个时辰,这几日天气闷热,陈凯之闷在车里,已是大汗淋漓,等马车停了,他先下车,方才搀扶着恩师下来。
不远处,一座依山傍水的宅院出现在了陈凯之的眼前。
门前有湖,宅邸占地数百亩,背后依山,只是那后院,似乎在营建什么,显得光秃秃的,理应是有人在砍伐树木。
土豪的生活,陈凯之果然不懂啊,这么大的宅院,居然还嫌不足,竟还想扩建宅邸。
方先生下了车,便有门子来给恩师行礼,道:“可是方先生吗?主人虚位以待多时了,请吧。”
方先生点点头,随着那门子领着陈凯之进入这大宅,不知越过了多少的门楼,最终,这门子领着二人到了一处精舍前停下。
方先生领着陈凯之进去,便见里头早有人候着了,席上人不少,有七八人之多,其中两个,陈凯之是认得的,一个是县学的吴教谕,不过吴教谕只能忝居末席。
陈凯之感到诧异,吴教谕这样的人,竟也只是末席吗?
只见在首位上,是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看似老迈,却还显得颇为精神,手里抱着茶盏,自有一番风度。
这便是王之政,王大名士了吧。
倒是坐在王之政身边,却有一个穿着蟒服之人,此人头戴银冠,年纪轻轻,一副狂傲的样子。
蟒袍?
这人莫非是个皇亲吗?
这样身份高贵的人也出现在这里?




大文豪 第九十九章:乱世祸害
方先生上前去和那王之政见礼。
王之政爽朗大笑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哈哈,原来是正山兄,正山兄,上次一别,已是三年了,来来来,且坐下。”
王之政往一处席位一点,请方先生坐在副席。
等方先生落座,王之政便指着那蟒袍青年道:“这是东山郡王。”
方先生向这东山郡王行礼。
东山郡王却像是还没有睡够的样子,打了个哈欠,很不在意地道:“不必多礼,本王不兴这一套。”
王之政尴尬一笑,道:“东山郡王拜老夫为师,如今老夫回乡,东山郡王藩地恰在金陵。”
方先生便笑着道:“东山郡王殿下聪明伶俐,想必定是王兄的高徒了。”
他说话的功夫,这东山郡王竟拿起了案牍上的苹果,咔擦咔擦地啃起来,浑不在意的样子。
哎呀,似乎很尴尬呀!
陈凯之看得目瞪口呆,他倒是听说过,金陵里有一个郡王,乃太祖第九子之后,想不到今儿在这里撞见了。
这个王之政,果然非同小可,连郡王都要拜他为师。
接着,便开始饮茶,陈凯之坐在方先生的一侧,过不多时,便有仆役斟茶来,方先生见缝插针道:“王兄,这是劣徒。”
陈凯之会意,忙站起来道:“学生陈凯之,见过王先生,久仰大名。”
王之政抱着茶盏,轻饮一口,听到陈凯之三个字,似乎动容,他抬眸,深深看了陈凯之一眼,令陈凯之有些不自在,旋即笑道:“陈凯之?倒是略有耳闻。”
陈凯之道:“哪里,贱名不足挂齿。”
王之政便也一笑,道:“好了,在座的都是金陵贤达、俊杰,老夫……”
“且慢!”场面话说一半,突然有人将王之政的话打断。
王之政愣了一下。
那东山郡王却是道:“这话不对,本王不是贤达和俊杰。”
众人讪讪笑起来,这位郡王殿下挺耿直的。
东山郡王昂首,骄傲地道:“本王要做,就要做大将军!”
只听铿锵一声,这郡王居然腰间还佩着宝剑,猛地一下,拔剑而起,英姿雄伟地道:“要率千军万马,斩杀敌酋!”
王之政看着眼睛都呆了,不禁有些气恼:“郡王殿下……”
东山郡王似乎这才意识到自己失言了,看着许多人错愕地看着自己,便讪讪笑道:“哈,戏言耳,本王方才只是胡口乱说。”
接着一副乖宝宝的样子,收剑回鞘,跪坐在案下,解释道:“气氛有些沉闷,方才只是想让大家打起精神罢了,本王好读书,更爱读好书,本王拜在王先生门墙,绝不是因为母妃强迫,而是出自真心实意,本王学业有成之后,定要做个好贤王。”
说罢了,转过头朝王之政笑道:“王先生莫气,噢,还有,方才的事,万万不可和母妃说。”
王之政的脸都僵了,老半天才舒缓过来,强笑道:“在座诸位都是贤达和俊杰,老夫这里,聊以几杯清茶代酒,请诸公莫嫌。”
他当先喝了茶,其他人纷纷饮茶。
这茶水清香沁人,连陈凯之都不免多喝了几口。
这时席中有人道:“此番王先生仗义执言,虽失了学宫中的博士资格,却也是令人敬佩啊,只是金陵距离京师,毕竟山长水远,消息不畅,却不知先生直言的何事?”
王之政却只摇摇头,眼眸却像是似笑非笑地看了陈凯之一眼。
陈凯之被看得一头雾水,你老玻璃吗?
王之政这时道:“哎,这样的俗事,就休要提了,老夫既远离庙堂,自此只谈风月诗词,不提朝堂上的琐事了。”
众人都啧啧的称赞王之政清高。
饮过了茶,王之政道:“老夫久不回乡,却是不知,金陵近来可出了什么好文章?”
重头戏来了。
1...3031323334...37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