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山沟去种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李君阁说道:“让良子婶过得快乐的是篾匠叔。以前篾匠叔可没有闲心情展示出这样的艺术天赋,是良子婶嫁给他之后,才从他手里变出这么多好东西来。这其实是跟桐桐一样,是他们共同的爱情结晶,光从这一点就知道,两人的日子是幸福快乐的。”
池田老头说道:“李家沟变化真是太大了,一转眼从一个仅仅满足温饱的简陋小村落,变成了一个雅致的大花园,你们中国有个大文人陶渊明,他笔下的世外桃源,也不过如此吧……”
李君阁笑道:“其实我倒是觉得,渔人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哪里都需要有起引导作用的人。社会不论大小,有了这些人,才会进步。”
池田老头呵呵笑道:“你说的是你自己吗?”
李君阁郁闷地说道:“你看我像吗?我说的是四爷爷,是大伯,是阿音梁丫头他们那种人。至于我,能坐着不站着,能躺着不坐着,是属于被这类人抽的那种。”
池田老头哈哈大笑:“还真是,你这个娃娃什么都好,就是少了他们坚毅的那股劲儿,要是让你自己研究鱼竿,只怕中国的制竿技术到现在还没有复原出来,你就受不了黄桑受过的那些苦。”
这时良子婶来了:“爸爸,妈妈,该吃饭了,皮娃回来了?那我们一起吃饭吧。”
李君阁有点犯怵:“今天是日本菜还是中国菜?”
良子婶没好气地说道:“中国菜,日本菜的话你就不吃是吧?中国不是有个成语叫客随主便吗?”
李君阁哈哈大笑:“你看我在你家当过自己是客吗?”
等到上了桌,李君阁都看不下去了:“池田先生,为儿女省吃俭用也不是在嘴上克扣,何至于此啊……”
池田老头莫名其妙:“怎么了?”
李君阁说道:“你这……怎么全是山蘑菇啊?”
池田老头瞪眼说道:“山蘑菇你还说我省吃俭用?你知道这一桌在日本要多少钱?”
李君阁指着一盘青椒炒石灰菌嫌弃地说道:“这样的蘑菇,又绵又有一股怪味,我们李家沟人都是不吃的。”
池田老头说道:“就这在日本等闲还吃不到呢!我看几处山沟里到处都是,实在是不忍心让它们烂掉。那这个你不吃,尝尝这个,我发明的新菜,竹笋拌鸡枞!”
李君阁一看口水哗哗就下来了,不是馋的,是潮的!
好家伙,两样刮油的厉害物事放到一处,还凉拌,今晚还睡不睡了!
摇了摇头说道:“你这油水明显不够啊,池田老头我跟你说做蘑菇竹笋要配白油,啊就是猪油,油还要给足,要不然是潮人的。晚上睡觉潮得清口水哗哗地淌,两个腮帮子又酸又紧,到时候那才叫难受。良子婶还在喂桐桐呢,这个就不能吃了,回奶!”
良子婶“啊”了一声:“我说桐桐这几天怎么吃不饱了!原来都是爸爸你干的!”
李君阁手扶脑门:“良子婶你哺乳期间要忍嘴,什么见手青牛肝菌之类的不能吃,这类蘑菇里边有毒素,怕通过奶水带给桐桐,实在是馋了,鸡枞这类可以尝一点,不过也不能多。”
说完站起身来:“一屋子的大师巨匠,没一个靠谱!算了我去给良子婶炖一个鲫鱼汤先对付着,再炒个回锅肉,可不能再这么吃了!”
等李君阁钻厨房忙活去了,池田老太太才轻声的问道:“皮娃他在村子里都是这样?”
良子婶笑道:“是啊,你看像不像我亲弟弟?其实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大家都像一家人。现在村子里小孩还不多,等到放了暑假,他们会端着碗到处串门,谁家有好吃的他们就一起吃。妈妈,这种被所有人关心的感觉,我真的很享受。”
池田老太太笑道:“妈妈还怕你在村子里过不好,现在看来,比在日本找个夫婿强太多了。日本的女人,可没有李家沟女人这样的家庭地位,日本的城市里,也没有这么好的人情。好,真好。对了,你是日本来的,那孩子们喜欢我们家吗?”
良子婶笑道:“喜欢啊,黄桑他会编竹编,还会很多小玩具,还有我们的花园也好看,孩子们都喜欢到这里来。”
“我自己开了培训班,传授女生们花道,茶艺。我自己也去学她们的女红,烹饪,很充实……”
池田老太太有些神往:“要是这样的话,我可以教她们烤饼干,孩子们也肯定喜欢吃饼干……”
池田老头咳了一声,赶紧将话题往旁边拐:“黄桑这几天中午不回家吃饭,是不是因为……”
良子婶笑道:“有可能,被爸爸你这蘑菇怪吓跑了!”
池田老头这才不好意思地承认:“我就觉得这几天晚上睡觉嘴里是怎么回事,原来是这样。”
转眼又得意起来:“等我回日本就有得吹了,在女婿家吃野生蘑菇吃到腮帮子难受,这样的待遇,满和歌山谁家能有!”
没一会李君阁端着菜出来了:“刚给篾匠叔打了电话,听说中午有回锅肉吃,一会儿就回来。”
大家都是哈哈大笑,没一会儿篾匠叔回来了,说道:“爸,妈,你看最近中午都很忙……”
众人又是一通大笑,良子婶将桐桐送李君阁怀里抱着,起身给篾匠叔打水洗手,说道:“别装了,你是被爸爸的蘑菇赶跑的,大家都已经知道了。”
篾匠叔这才不好意思的笑道:“嗐,连着十几天,天天顿顿是蘑菇,真有些顶不住啊!这几天晚上睡觉,感觉嘴巴里清口水比前几天发大水还厉害……”
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六百九十五章 剧本故事
第六百九十五章剧本故事
池田老头和老太太又在李家沟呆了一周,这才恋恋不舍地出发回日本。
临走的时候别的都没要,蘑菇干,笋干,那是论麻袋!
按照池田老头的说法,怕制竿协会那帮老家伙认为自己在吹牛,到时候这些礼品一分发,就是证据!
李君阁开着忘年号送他们去夹川,然后又开车送他们去蜀都。
当然这也不是仅仅为了他们,小准的新戏准备提上日程了。
这次是电影,真正的电影,大型古装片《干将》!
拍摄地当然还是李家沟,用小准的话说,不把李家沟的拍摄资源敲骨吸髓弄个干净,就对不起自己被李君阁刮走的那六个亿。
李君阁当然说好,来李家沟,管吃管喝管住,只要到时候照以前一样折股就行。
小准就摆谱,大爷我现在还差钱?一边玩儿去!这次就是带着演员来考察下今后的拍摄环境,让他们揣摩下和环境怎样契合,顺便和你和四爷爷这俩编剧聊聊天,深入理解一下角色。跟你说全是大腕儿,到时候吓不死你!
……
干将是铸剑工艺大师,和李家沟非遗传承人那份心态,那种思考事情的方式非常的贴合的,因此让演员们来考察下工艺大师们创作作品时的神态举止,对演好电影大有裨益。
这剧本是小准受《五溪河上的制竿师》启发,而想要拍摄的题材,当时两穷鬼在五溪河边钓鱼吹牛,说以后等老子有钱了要怎样怎样的时候就讨论过,好几次争得几乎都要打起来。
按小准的说法,要尊重史实,就按照书上说的来扩充剧本。
然后李君阁就笑了,哪本书?这特么本来就是民间传说,不同的书籍有不同的记载,谁当历史看谁傻蛋。
夫妻俩是吴国人,这个算是比较统一,然后不同的书里故事情节就分了好多版本。
《搜神记》算是最完备,说是为楚王造剑,最后刺杀的楚王;
《烈士传》里边说他们是为晋君造剑,最后刺杀的是晋君;
《孝子传》里边也说刺杀的是晋君,但是关于干将的儿子的描述,到底叫眉间尺,眉间赤,赤鼻还是赤比,它自己都在短短几百字的记录中一会东一会西;
《吴越春秋》中,说两口子给吴王阖闾铸剑,铸剑不成莫邪跳炉子,然后成了两柄,干将匿其雄而献其雌。
那就怪了,莫邪都跳炉子了,那后来告诉赤比事件真相的妈又是哪里冒出来的?
然后同时期的历史中压根没有楚王晋君被刺杀的记录,反而是在吴国有一个专诸刺王僚,用的那却是鱼肠剑。
然后小准就感觉智商不够用了,又想简单了,二皮那你说该怎么弄?
李君阁说这反而还好了,我们只要将故事情节编排得合理就成,每个分支都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形成说服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观众就看得进去,算了你就不是会讲故事的人,这事情交给我来。
然后李君阁精心编排了故事情节,最后将故事背景定在了吴国。
首先将季札挂剑的典故必须用上,安排他和干将的师傅欧冶子来一段对话作为故事开篇。
若耶溪畔,季礼来取欧冶子为他铸造的宝剑准备出使,正和欧冶子论剑谈笑,台下一位少女和少年正在忙着炼铜,正是少年时的干将和莫邪。
季札是贤人,也是奇人,按理说该他做吴王,可他上头有三个哥哥,于是他坚决不干。
三个哥哥先后做了吴王,为了让弟弟继位,干脆出去先后战死,可这样轮到他这里了,他还是辞让王位不受,现在跑去外国出使躲避,结果三哥馀昧死后,就被馀昧的儿子姬僚上位了。
这下大哥的儿子姬光就不服气了,四叔继位没话说,你姬僚上位算什么事?
姬僚也很忌惮这个大堂哥,于是时常派姬光外出征战,然后又处处制约他想让他死在外头。
这里还可以穿插一个离奇的典故,吴王僚九年时发生的一场几张桑叶引发的吴楚大战,此战就是由姬光带领着吴军,击败楚国,夺取了居巢和钟离两座城池。
这里又可以穿插内容了,电影中的重要女性角色楚国王室女子瑶姬贵主,被作为吴楚讲和的礼物,嫁给了姬光。
之后就是刺王桥段了,伍子胥奔吴,饥寒交迫之下被专诸和干将所救。
被救的原因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伍子胥昏倒路边奄奄一息的时候,手里还握着他的宝剑,干将见此剑不凡,才起了救人之心。
专诸和干将是好朋友,一个是大胖厨子,一个是铜匠。
获救后的伍子胥谈吐不凡,折节下交,获得了两人尊敬,将他引为知己。
之后伍子胥入吴都,挑唆姬僚派姬光伐楚。
姬僚不愿自己掌握的军队再受损失,于是点破了伍子胥伐楚之义只在公报私仇。
然而谈话中伍子胥看穿了兄弟俩之间的相互忌惮和不睦,于是将专诸推荐给了姬光。
干将以为兄弟被伍子胥推荐给姬光当大厨是摊上好事儿了,于是将自己的短剑鱼肠送给了他。
瑶姬察觉了姬光的阴谋,苦劝他要效仿叔辈,不要行此非义之事,姬光以姬僚会带着吴国走向毁灭,且不念手足之情欲置他死地为由,不但不听,反而将其打入冷宫。
结果鱼肠剑被染毒,专诸被伍子胥和姬光洗脑,吴王僚被刺杀,专诸命丧宫廷。
专诸死后,姬光上位,就是吴王阖闾。
再无保密的必要,瑶姬才被从冷宫里放出来,夫妻重新团圆。
然而瑶姬看着昔日心目中的英雄夫君,变成了今天阴险狡诈的大阴谋家,背上了弑君的名声,眼看还要侵伐自己的祖国,不由得心灰意冷。
专诸在宫里的二厨本来在饱守欺压,专诸来后对他照顾有加,瑶姬偷听到伍子胥向阖闾推荐干将,要大炼兵甲之后,为了不让吴国军力增强,冒险将二厨送出王宫,让他赶紧去告诉干将事情的真相。
当时干将已经被伍子胥哄骗替姬光造好了雌雄两把宝剑,可在看穿政治家无情无耻的面目后,他决定带着莫邪逃亡。
阖闾伐楚最需要的是强兵利刃,当然不能让干将逃掉,于是干将让已经怀孕的莫邪先走,自己携带雌剑阻挡追兵。
然并卵,干将就这样死了。
等莫邪生下孩子,孩子学会铸剑,问妈妈爸爸在哪里的时候,莫邪告诉他父亲的故事。并且告诉他干将临死前给自己儿子留了一把雄剑,在老宅大门望出去的南山松树之中。
等赤比历经艰难回到老宅,却发现并没有南山,苦闷之际突然看到大门外松木廊柱和础石,这才明白了父亲留下的暗示。
正当此时,夜星天坠,引发地震,等赤比躲过灾难,重新劈开廊柱的时候,却发现剑已经断裂弯曲,无法使用。
赤比懊丧地回到了避难的山村,更发现自己的母亲已经死在了倒塌的房屋下。
赤比埋葬了母亲,前去寻找导致母亲身亡的罪魁祸首。
陨铁!
赤比发现陨铁的坚硬属性,但是诸般熔炼铸剑都不成,懊丧之余将陨铁狂暴地抛砸,由此发现了锻打的可能。
直到将剑打造出来,赤比才发现一个问题,自己根本无法靠近吴王。
这时一个人出现了,已经苍老的二厨。
一番交谈后,赤比自尽,二厨割下赤比的头颅,和新的雄剑一起带上,前往军营求见吴王阖闾。
阖闾此时正因为不听伍子胥劝阻,经历了姑苏大败,自己也在战斗中被越国人刺伤,正抱怨莫邪雌剑不过与越王勾践手里的剑旗鼓相当,没有胜算的时候,听闻当年干将打造的雄剑问世,不由得大喜过望。
烧起大油锅,告诉伍子胥,如果送剑之人是骗子,就将他扔进油锅。
然后陨铁剑和头颅献上,吴王将雄剑和雌剑对砍,儿子的宝剑轻易将父亲的宝剑削断。
就在阖闾仰天大笑志得意满的时候,二厨抽出一柄短剑,刺穿了他的胸膛,正是当年的鱼肠。
众人还未反应过来的时候,二厨接过陨铁剑,逼退伍子胥,砍下了阖闾的头颅,和赤比的头颅一起扔进油锅之中。
伍子胥再次向二厨攻去,没想到这次二厨毫不抵挡,任又自己的头被砍下,一起跌落油锅。
等到三个头颅捞出,已经无法辨认谁是谁,只好同身体一起埋葬,这就回到了三头墓的典故。
为了掩饰这等王室大辱,只好对外宣称,阖闾是被越国大夫灵姑浮用戈斩落了脚拇指头,伤重不治而亡,这也是断头,就又回到了史实。
瑶姬升为太后,认为伍子胥是一切祸乱的根源,对他深恶痛绝。
夫差也认为自己父亲和另外两个仇人出于无奈一起埋葬,是奇耻大辱。而伍子胥的疏忽,是导致自己父亲遇刺的直接原因,表面对伍子胥继续恭谨异常,其实已经杀心暗起。
绝世奇兵干将,被瑶姬认为是大不祥之物。
在教育勾践要爱惜民力,以富国强兵的正道与天下相争后,干将宝剑被瑶姬随手丢弃到若耶溪之中。
那里,正是当年欧冶子铸剑的地方,也是干将莫邪学艺相识相爱的地方。
十二年后,伍子胥被夫差赐自尽,剖腹所用之剑,正是当年的鱼肠。
……
故事到此结束,整个本子穿插了典故,史实,传说,外加少量的杜撰,一环套一环,最后居然自圆其说。看得司星准瞠目结舌眼花缭乱。
你这个超级大骗子!太会编了!大情节没变,怎么经此一弄就整得这么合情合理了?!
李君阁说这就叫七分史实,两分传说,一分杜撰,这才具备真实性和合理性,说瞎话就得这么来。
至于怎么穿插勾连,那是编故事的人的本事,如果你觉得情节合理,这大纲就齐了,接下来就是丰富对话和场景和一些巧妙的细节。
比如最后刺杀阖闾的鱼肠剑藏在什么地方,怎么如当年专诸一样躲过搜查,这些就是悬念。
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六百九十六章 黑齿雕题
第六百九十六章黑齿雕题
等到剧本丰富成型后,李君阁又找了四爷爷润色,再次送到二准手里的时候,二准高兴得抓耳挠腮,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咱们这故事的主题是啥?
李君阁翻着白眼,故事就是故事,本身没有立场,是看的人有立场而已,一百个人眼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怎么来的?就是这么来的。
我们这部电影,不做任何引导,给演员留够足够的空间发挥和塑造,给观众留够足够的空间思索和想象。
同样的故事,每个人得到的东西都不一样,这才是精彩的故事。
二准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高明!
李君阁说高明的不是我,是四爷爷,这是他的主意,这才叫老辣!
于是这趟李君阁开的是县政府提供的中巴车,除了送池田老俩口之外,还得去红星集团接人。
将池田夫妇送上机,车到红星集团大厦内院停车场,司星准就带着几个人下来了。
李君阁一看大吃一惊,冰冰!段戏妖!薛锦弦!还有活跃在银幕上的老戏骨老陈,老李,老王,老倪!还有香港的明星郑肥仔和小古!
李君阁吓得都快尿了,第一反应是这趟回去千万不能有岔子,要是出了车祸,自己怕是要被全国影迷钉上耻辱柱,鞭尸一万年啊一万年。
眼珠一转角色就安好了,冰冰应该是莫邪,老段应该是干将,薛锦弦是瑶姬,老陈气质幽森是姬光,老李面色凶悍是姬僚,肥仔肯定是专诸,老倪一副鱼泡眼衰相是二厨,小古相貌年轻,那就是赤比,老王可塑性强儒雅中带着沧桑,那就是伍子胥没错了。
这是要飚戏啊……
冰冰和李君阁算是认识,见他有些紧张,笑道:“二皮在首映礼上都挺放松的嘛,怎么台下反倒紧张起来了?”
李君阁说道:“首映礼上见的是观众,这里见的都是大牛,由不得我不紧张,冰冰姐你看我这手心都出汗了……”
薛锦弦笑道:“这回算是沾了小准的光,又可以和老朋友们合作了,平时你们确实请都请不到一块儿的。”
老王是实在人:“其实谁不想和老手一起对戏啊,就是制片方常常因为片酬的问题,让我们搞不到一块儿。每次都让我们带小鲜肉,我何德何能啊还要当老师,带得动吗我!”
老陈倒是一贯提携后辈,哈哈大笑:“老王你这嘴啊,这可是把小古和小准都带进去了!”
老段说道:“东京电影节上我就是开个玩笑,结果小准真就不做演员了,现在全国的粉丝都在我微博下刷屏,叫我还他们偶像!这上哪儿说理去?老王,公众人物,开口需谨慎啊!”
冰冰和老段最熟,说道:“你就是活该,拿了个最佳男主角就得意忘形了,你提携后进的时候,没想到小准还会拿角色吧?”
小准说道:“真要感谢段叔叔,推了那么重要的戏接我这部,我演《蜀山》那纯属缺钱请不到人,赶鸭子上架呢。我还是适合干导演。”
老段拍着小准的肩膀开玩笑:“我敢不来吗?不来你的粉丝又该说,看,递了橄榄枝这老小子还摆谱!”
说得一群人哈哈大笑,娱乐圈的新闻,本来就和真相大相径庭,大家看个热闹就算,谁当真谁输。
老倪继续说道:“小准不错,小辈儿里边,你算是出头了,这剧本是演员最喜欢的那种,啥要求都没有,就一个,真实,好好讲故事。”
老王说道:“没有一个真正的反派,每个人做每件事都有他的理由。都是被命运摆弄到那个位置的棋子,然后由性格和经历的影响而做出理所当然的自然反应和行为决定,因此冲突就非常合理,我们发挥起来空间也巨大,演起来也顺气!”
小古说道:“段老师这话算是说到我心里去了,古装戏里边有几部是这样的?多数还是偏于脸谱化。公正的为什么公正,奸猾的为什么奸猾?很少有本子能把人物这么复杂的性格表现出来,这就是我来的原因,偶像戏拍得太多了,就等着跟着老师们长戏呢。”
肥仔说道:“我现在档期空得很,倒是你们几位,这档期安排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小准说道:“我们工作室已经设计了一套演职员排档系统,到时候每出戏需要用到的演员,各自的空挡,都可以录入系统,到时候根据大家的档期调整出最佳拍摄次序,至于场景,基本就是宫廷,市井,战场,山水,我们力争都在李家沟解决。走吧,我们上车继续聊。”
经纪人们坐一个车,李君阁负责开明星们挤那个车,领着路开始往高速路口驶去。
李君阁边开边说道:“刚刚段老师说的对,真实是最重要的。”
“宫廷场景方面,我导师孙文琦和大师兄卫竞翔,曾参与过吴宫修复工作,啊就是夫差替西施修的那个,几乎是同时代的,保证完全真实。”
“而市井,是根据吴国治城姑苏城遗址风貌复原,总之就是电影里出现的东西,哪怕是一只碗,一双筷子,一张席子,我们都尽量争取找到当时的文物为范本,到时候你们就当活在那时代都成!”
“还有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一些小的细节,我和四爷爷也整理成了一套资料,到时候分发给大家,比如伍子胥渡江携带过来的楚剑,和干将莫邪打造的吴剑,其中的细微差别也有体现,这些东西到时候会交付给小准。”
“至于服饰,李家沟女红服饰厂和我们集团的产品设计师正在根据历年来考古发现和文史资料研究。做古装,我们是很有信心的。”
小古说道:“这个我信,《蜀山》里边的服装是汉代标准吧?好家伙,你们内地现在掀起了一股汉服风潮啊!”
李君阁笑道:“其实汉服女生穿挺好看,男生穿嘛,怎么看怎么别扭,要是穿方便出行做事的那种,看起来又像日料寿司馆里的服务员,阿乐你说是不?”
一群人想象那个样子,还真是,都不由得笑出声来。
肥仔不由得唏嘘:“孩子们太有心了,你们这是准备了多长的时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