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明初第一豪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女侠独孤雯





明初第一豪强 第128章 发光的金子
孩子们不畏风险如饥似渴的研究学习乃至平日里的各种自学、外加上考核选拔的作用之下。在张小磊时不时的提点,还有各种印刷出版的书籍文章补充之下。上万名孩子也终于了解了越来越多的知识,成就也开始有了出人意料的突破。
人的资质毕竟不是相同的,张小磊也很明白这一点,因此也十分重视从各所选拔人才和对中央教习所的夯实。淘汰了五十多个资质、态度、悟性不是很好的孩子,累计补充入近二百个脱颖而出的研学人才之后。中央教习所的孩子们达到了三百五十人以上。
多少让张小磊有些意外的是:竟然是男孩的比例明显超过了女孩。不过在仔细思索之下,这种结果也并不奇怪。因为自己的教学模式同以学习为主的教育大为不同。很大程度上是让这些孩子们帮助自己“猜谜”,并且承担军事上的研究任务。
而男孩的纪律性和学习能力虽然差一些,但是对兵事的天然爱好上终归不是女孩可以相提并论的。更多的荷尔蒙分泌也带来了更多能够打破常规的思路。
这些出身于古代,完全没有经过现代社会影响的孩子们的确往往一百个人里也出不来一个张小磊所期望的门槛级别的天才,可是当基数达到数千上万的时候,终究还是让张小磊发现了“金子”,正所谓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这是你提出来的方案么?”张小磊看着一个男孩提出来的火器设计图不由的有些赞叹道。不论是哪个所的孩子们都是可以给张小磊直接写信介绍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成果的。火器设计、火器的一些基本常识和原理更是这些孩子们几个月来从一开始就开始接触到的东西。
其中,也有不少让张小磊叹服的奇思妙想,包括火箭、喷火柜、石灰炸弹等等。有些是历史上早就发明过的东西,但是这些孩子们能够独立的想出很多古人在漫长的岁月里才有的注意,那毫无疑问是让人惊叹的。
偶尔一次创新,在张小磊看来算不上是什么太大天才的表现。因为很多事物的发明和发现都有着相当巧合的因素。可是同一个孩子以小组的名字连续两次拥有看起来还算靠谱的火器发明。而且这些发明无不透露出对于很多事理的认识已经完全不在自己之下,这就完全可以让人确定为天才了。
“正是,我觉得要想在战场上最有效率的杀伤敌人,还是要依靠火炮技术的改良。可是我发现:我们小组有一次再用更大箱子一般大小的皮革木炮发射弹丸的时候,发现口径越小的弹丸,威力衰减的就越厉害。要想在对抗中于更远的距离上有效杀伤敌人,就必须使用一种。。。一种如同石榴一般的炮弹。。就是这种。。。”
或许是学习数理知识的时间太短的缘故,这个孩子没有办法如同张小磊一样按照标准图纸要求进行精密的计算,画出像样的图纸,可还是把一些事物的道理描述出来了。一个大的炮弹里面装着很多的小型弹丸,这个创意初看起来的时候没有什么特别。毕竟:榴霰弹其实很早的时候就出现了,大概在明末那个年代的西方就有。可是实心弹和霰弹做为最实用最常见的炮弹却一直用到南北战争的时代。直到十九世纪后期才开始被各种引信的先进炮弹所替代。
看过这个发明之后张小磊就笑着问道:“你的想法很好,说明你在火器这方面拥有和我一样的悟性,可是你想过没有?军队所用的火炮为了追求在足够轻的情况下发射出足够威力的炮弹,用的都是青铜与钢皮混杂的炮筒。我看你着炮弹,在发射之后可能就要被火药的冲击力压扁破裂,最后还是要成为降低了效果的霰弹啊,呵呵。
通常的孩子,因为迷信权威的缘故经自己这样一说很有可能就会打退堂鼓。然而这个男孩仅仅是稍稍沉默了片刻就回答道:“我觉得:如果不追求太高的初速,膛压未必很大。只要炮弹拥有足够的重量,那同样会有很大的威力。我们小组的几次对抗性演习测试,都是威力适中的炮弹取得了胜利。炮弹在炮膛内加速的时候,会推着里面的弹丸紧紧的挨着炮弹壳的后部,可是在出膛遇到风阻之后,速度一定会迅速的削弱,这时候,里面的子弹颗粒就一定会向前涌。。。就像,就像我们在海边和小组内的同学用人力螺旋桨小船飞速靠近岸边不得不停船的时候有时候会把人向前摔出去一样。于是我想。。。我想可不可以在这炮弹里面安装一个小铜管,铜管里面装上烧红并且可以插进去,然后这样炮弹飞出炮膛的时候那个烧红的小铁棒就可以引爆信管爆出榴弹?爆炸力不需要太大,能把里面的弹丸从从前方崩的飞散出来就可以。炮弹出膛的时候前部弹头的风阻压力应该不会太大吧。。。。。”
这个男孩的回答当然似乎是存在不少问题也未必可行的,可是仍然让张小磊的头脑一瞬间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小铁条烧红当然是瞎扯,可是如果换成火绳引信呢?更重要的是:这个孩子竟然能够将兵理火器原理理解的这么深,如果再给他一些提点,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帮自己的忙?
“你叫什么名字?”张小磊这个时候终于有些郑重的问道。
“我。。。我原名叫李二牛,进营的时候的负责的先生说名字太土,于是就改叫李辉。。。”
“好!呵呵,李辉,你跟我来。今天,我告诉你一些属于绝密的我军兵器,看看,你能想出什么主意。”你放心,你的表现,是全岛五十一所上万个孩子中也寥寥无几的。跟我去一趟火器工坊吧!”在住处的客厅里张小磊毫不吝啬的直接说道。
年纪不过仅仅七岁的李辉听到这话仍然掩饰不住自己的兴奋,高兴的回道:‘’谢谢岛主,我一定尽我所能。。。”
更让张小磊有些相像不到的是,这个在火器方面颇有悟性的孩子在见到了真正的线膛钢炮还有箭霰弹实验的时候也是大开眼界,同时也收敛了一些傲气,对张小磊的才思更加叹服。
“你所想象的引信设计不错,不过是否可行还要通过实践才能得到真正的检验,相信这个道理你应该也明白。。。”
张小磊好不吝涩的亲自带着李辉出海游玩了一番以示表彰,可还没有提出自己的额外奖金的时候,这名叫做李辉的孩子再次提出了一种引信设计方案:“岛主,既然这种线膛炮的线膛是为了让炮弹旋转,那么能不能靠炮弹旋转时候的离心力来射击向前的引信,让里面的箭霰弹更有次序的散布开来呢。。。”




明初第一豪强 第129章 天下
正所谓一通百通,当惯性引信的点子出来之后,旋转引信的主意也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与此对应的当然还有触发引信。这时候从事过不少具体兵器研发工作的张小磊当然知道到了一定的程度,从点子与原理到真正比较可靠的应用其实是往往有一定距离,被卡住都不是没有可能。
好在此时的张小磊因为在整个东南拥有巨大影响力的缘故手下多少还是有一批人才,这些工匠人才在大半年的时间里也得到了不少的锻炼,学会适应了新的要求。没有花费太大的功夫,旋转惯性引信炮弹还有普通惯性引信的炮弹就被试制出来。引信仍然存在不少的误差,大概能有半秒左右的范围内,如果用黑火药理想标准的全装药,这就意味着至少二百米范围的差距,音速标准初速下的起爆误差往往也有百米左右,不过经过实验,这对于攻击四五百米距离上的目标来说已经不是什么太大的难题了。
线膛炮发射的长条型炮弹还让惯性碰炸引信勉强还算堪用起来。当然,这种堪用自然不是二十世纪的标准。榴弹引信普遍靠谱并最终替代榴霰弹的地位还是一战之后的事情,此时的岛上同那个时代的技术能力差距当然想去甚远。惯性引信碰炸炮弹的爆炸成功率往往只有五分之三左右的水平,起爆时间往往还有一秒左右的误差,这当然也让很多人有些大失所望。想象中可以在野战中起到巨大作用的“榴弹”“开花弹”远远没有提前出来的箭霰弹更为实用。
就在张小磊也多少觉得有些遗憾的时候,了解到不少兵器机密,对近卫营军事体系还有船队体系也都多少有些了解的李辉似乎又想起了什么:“岛主,你看这样行不行?我在所里的时候就曾经和别的小组搞过水战兵棋设计分析,发现火炮在打击船只的时候效率奇低,最大的问题就是船只内的人员太分散了,而且还可以卧倒在船内的甲板上。且还不说发射霰弹的情况下很多弹丸都无法打穿比较大一点儿船只的船板,只能用实心弹碰运气。如果这种惯性碰炸的目标不是坚硬的地面,而是船板会怎样?可以通过调整装药的方法让炮弹在勉强打穿船板的一两秒时间内再发生爆炸,威力和初速也不用太快,哪怕和床弩相比区别不大也无所谓。这样就能够让外壳的厚度需求也比较低,并且可以在外壳上做预制破片的功夫。这种榴弹虽然不适合打击地面目标,但是如果以对手的船只为主要目标的话,我想杀伤效率应该好上不少。一发炮弹杀伤数人甚至更多完全是有可能的。。。”
听到这里,张小磊更是有些欣慰不已,同时心中长期一来的一块心结也减轻了不少。说到底,之前自己所依靠的水战优势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人力螺旋桨这个大杀器。可是这种秘密并不是很容易保密的一个项目,只要在战场上有些精锐点儿的水鬼,就算无法构成威胁也会发现其中的蹊跷,如果这个秘密很难保,那些拥有强大人力物力的对手就有可能制造出远远比自己的船队规模更大的人力螺旋桨动力舰队。到时候自己所拥有的优势,恐怕也就剩下一点儿火药质量和身管材料花费决定的火炮优势,还有在炮术上的优势了。这些优势,充其量也就只能让自己的水师船队抗衡三五倍规模的敌船队,而这种对船只有效的榴弹的发明,至少可以让在敌人学会了模拟自己情况下的优势,至少依然会在人数吨位以一对七或者对八左右的优势。如果自己的铠甲乃至护具舍得花费成本再比对手精锐一些,水上针对升级改进后的敌船队以一当十也不是不可能。。。
不过想到这里,张小磊还是感觉到多少有些隐忧。自己这个岛主所掌握的人力物力财力规模还是太小了。很多事情上,想法和现状的差距甚至开始让张小磊有些动摇起来:是不是真的要在岛上先窝个几年?等到北明一统中原再展开行动?
回想起历史上的很多事,张小磊对在中国这么大的范围内的一个大一统政权下的执行力很没有信心。可是仔细一想:中原王朝中后期甚至可以说所有时期都很没有组织力行动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本质上是皇权太为脆弱了,为了维护皇权的安全,不得不维持一套对于稳定最为有利,而对于其他未必很有利的秩序。这导致承平年代的天子也只能是个太平天子。可是如果天子手中有其他维持自身合法地位的武力、意识形态,那还会如此么?兵器这种器具堆砌起来的武器还不像奥斯曼近卫军那样危险?在封建时代,如果帝王本身能依靠意识形态和某些技术资源集中能力掌握一支还算可靠的武力,那一切可就都有些不一样了。
此时的张小磊也开始有些蠢蠢欲动了。当初从应天府城下撤退是一个合理的选择,毕竟不到一千人的队伍所携带的弹药是有限的,可是张小磊却在此时不知不觉得的改了主意:自己应该还是以逐鹿中原为目标,不能拘泥于仅仅做一个岛主。就算是要扶植一个傀儡,也绝对不能是朱元璋集团这么有执行力和凝聚力,从底层起家的傀儡。得是赵宋、大周那种政变起家,本来就无需要什么脸面的缺乏凝聚力的腐朽政权。。。
李辉当然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见到张小磊若有所思,似乎也猜测出了什么,适时说道:“昨天岛主让我看了不少过去的一些战斗详报,还有大陆上的情报。我觉得以我们的实力,也完全可以席卷天下了,至少,也应该可以决定性的击败北明,让天下重新回到三分的状态,这样我们也才能够从中牟利。。。”
从一开始的教导中,张小磊也一直教导孩子们不要被一些繁文缛节所牵绊,因此称呼上几乎如同现代人一般没那样讲究。
张小磊同样也不想在孩子们面前留下的不交心的印象,就回道:“夏季正是多雨时节,似乎季节上变数有点儿多。入秋之后我们会有所行动的,不过我相信你应该能够保守这个秘密,对不对?”
听到这样的话,早慧的李辉也多少有些兴奋起来。很显然:如果张小磊的身份不再仅仅是岛主,而是皇帝,那么自己的身份地位也毫无疑问会高上很多。至于以后会不会因为自己的独特身份而被皇子皇后们敌视之类的事情,因为张小磊根本没有让这些孩子们把心用在史书上,暂时还无从了解。




明初第一豪强 第130章 神机新军
就在张小磊有点儿改变主意,打算在几个月后就有所行动的时候,取得应天府三月有余的北明也开始准备新一轮的行动了。这三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刚刚攻占应天府及其周边不超过百里的明军并没有多大行动,而是不断的在南京集中人力和兵力,同时驱逐了不少的人下乡去种田减轻城内负担。遭遇了不小的伤亡损失之后,应天府一带的明军主力重新增加到四十万左右的人马。
史书上虽然并不缺少什么“几十万大军”之类的记载,但实际上在马匹和骑兵渐渐取代车兵、军队中的辎重马也越来越多、人群和地理也不是如战国时代那样集中在北方之后,越来越很难保持质量正常的四十万的军在同一个地点了,也至于此时继承了蒙元的一些组织体系影响,还拥有整个北方、组织力也处于顶点的北明有这样的实力。
不仅如此,因为担心张小磊等人的超强精干力量袭扰徐州乃至燕京等地,很多工匠也伴随着运河沿线集中到了应天府之内,庞大的应天府此时完全变成了一座几乎只有军人工匠及其家属的军城。
临近夏季,冶铁不易,可是加工铁器铜器的声音依旧在整个城里不绝于耳。有时还会发生小小的爆炸声,那是大规模的试制火药的时候偶尔发生的事故。
此时朱元璋等人手下的工匠们也开始发现:影响火器性能很重要的一块就是火药的质量。怎样才能让火器轻便的情况下同时用于张小磊等人队伍的那种射速和威力可是让很多在火器方面颇有经验的工匠们都伤透了脑筋。在重赏之下,也终于开始有人意识到了用小包装来保管那些根本没有颗粒化的火药,最大限度的减少成分不均规律的可以改善火药威力的规律。在无数次的测试之下,也终于发现了接近争取配方的黑火药比例。
虽然不论如何似乎都无法用这些没有颗粒化的火药让火炮达到理想中的效果,可是在不计工本的使用钢来完全打造火炮的情况下还是最大限度的解决了一些相关的威力问题。为了让炮射的霰弹也更有威力,同样不吝啬工本的使用铁制的弹丸。
并没有什么“以少敌多”“孤军作战”需求的明军,还毫不吝色的给这几个月以来尽全力以最大速度武装起来的“神机新军”人人配马、三马一车,更有数以千计的辅兵,人均火力携载能力两倍于当初应天外围之战时的张小磊。
“几个月来,几乎涉及近十万工匠几十万贯财力的精心打造之下,新成立的神机新军一共编员一千五百。分为炮营、雷营、雨营、炮营官兵四百余,配四百斤炮身带轴炮车四十八门、弹药车九十六辆、炮弹七千二百发份。雷营辎重车一百五十辆、配备十斤炸雷五千六百发、爆破杆一万五千根。雨营编员近五百人,配备辎重车一百六十辆、配备预装霰弹铳一万三千支。此外还有二百斥候做为通信联络护卫之用,共配备马一千六百匹、车四百六十余辆。。。。”当听到亲自负责这件事的朱文忠的报告的时候,朱元璋这几个月以来一直有些压抑的心才稍稍安定下来。
因为优良的火药往往要从大量的火药中挑选,经验证明保质期往往还十分有限,因此朱元璋没有让这只新成立的“神机新军”直接进行大规模的实弹演习。不过从以往在校场上进行百人规模的开火测试来看,虽然打的未必很准,明显比不了当初应天城外那种令人震撼的感觉,可是依靠充足的马和车辆堆积起来的火力,应该也没有质的差距了。更别说明军并非仅仅只有这样一支一两千人马左右的火器新军,还拥有克制对方投射力量、充当分散对手火力作用的其他精锐兵种,这就让朱元璋多少有了一丝守住应天城头的底气。
朱文忠最初的时候压力不小,可是这个时候却比以前要乐观了许多:“仅仅是三个月,拥有庞大物力人力的我军就武装出这样一支火器强军,远远比那岛上的张贼进度要快不少了。照这样看,臣想到了明年开春的时候,就可以秘密的调集几千神机新军还有几百艘小船,给那岛上张贼以教训。。。”
“是啊!等平了那长江口的破岛,一定要好好羞辱教训那个自大猖狂的贼人一番不可。。。”此时的胡大海也有些气愤的说道。胡大海本人并非明英烈里的那种传统套路武侠中智商偏低的主角陪衬角色。可是当初张小磊在应天府城下的一些行为,就是性格比较随和的胡大海都有些看不下去。
朱元璋的心中却有了一些其他的主意,军议的会议上最终还是看了看刘基,最终还是不打算卖关子:“明年春天我看太迟了,吃则生变。夏季到了,雨季也到了。朕却打算这个时候南下用兵。最近或许是看到几个月前我军在应天城外受挫后集中兵力不敢前进,伪周残军似乎开始已经回过气来,兵锋甚至开始重新临近应天。这正是朕所期望的,你们的意思呢?”
“夏天?夏天在这南方似乎不利我们的马匹和火器啊。。。”虽然在神机新军成军之后朱元璋身边的不少人信心都强了不少。可是在此时,至少有长江口的强敌随时环伺,而根据以往的经验,在夏季,马匹多病而火药容易受潮威力大降,并不是很适合大规模用兵的时节,更别说很可能的水土疫病给士气的打击了。
当然,也有很多人赞同夏季南下首先打垮伪周主力,刘基并没有在这个时候做出什么惊人之语,只是明确的说道:“宜早不宜迟,陛下在夏季出兵的选择是对的,最好,还是挑选一个下雨的时节。时间不要太久既可。那张贼一像谨慎,只要部署得当。我军应该能够在距离应天府并不算太远的地方给与那伪周决定性的一击,重创其主力,随后云集在应天的大军应当迅速南下,只有尽快的打垮伪周才能避免诸多变数。。。”




明初第一豪强 第131章 败算居多
“前去尝试接触的人回来了?他们究竟怎么说?”此时,因为明军受滞于应天城下三月之久,东南大周的张士诚派去联络张小磊的使者已经不是第一次。起初的时候,张小磊直接以当初大周打算招安却背信弃义暗中偷袭为由拒绝接触。直到前不久,突然间改变了主意愿意同张士诚等人派出去的使者接触,这让张士诚感觉到了一丝希望。
在此时包括张士诚乃至李伯升等人的眼里,张小磊虽然算是个极有才华和天赋的人,但从本质上说却是一个没有多少心机也没有多少枭雄品质的人,这种人应该是很容易利用的。
“那位岛主说:应天外围之战消耗了不少弹药,春天的时候还再补充备战。夏天雨多不利于火器不适合出兵,秋收之后,定然会出兵相助。。。”李伯升笑着说道。
“没提什么条件?比如铁器工匠或者硫磺之类?”张士信听到张小磊这么轻易的就做出这么爽快的回答,也不由的大感意外。
“还真就是没有,只是说了要水晶一类的东西,最好是透亮透光度比较好的。。。”
听到这话,有些沉闷的大殿中不由的多了一些低低的笑声:“看起来,这真的是天助我也啊,我们的这位岛主还真是我大周的义士。。。呵呵。。。”
张士诚一向谨慎,当然并不敢完全相信这样的话,只是此时也笑道:“要是他们能够秋季出兵也正好,想来夏天的时候在这江南一带不仅不利火器,还不利铠甲、不利马匹。传令各军,虽是夏季,仍然要抓紧操练,切勿携带。。。”
然而就在这时候,似乎又有军情通报传了过来,因为是秘报,直接由张士诚身边亲信的人转到了本人。张士诚对着来自前方的消息也没有打算向身边的亲信们隐瞒,在这封建时代,只要是稍稍有所势力的人,毫无疑问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消息渠道。
“什么?北明成立了火器新军,以五千步兵、五千骑兵南下直逼杭州?另有几万骑兵分成十几路从各个方向南下?据说囤积了几十万大军的应天一带明军怎么只派这么点儿人南下?”然而刚刚有所诧异的张士信等人却突然间不言语了。因为很多人都已经想起了当初应天府守战的时候有支人数不多,但是作用却非常强悍的短炮队。那不过一万人上下左右的短炮队绝对不会逊色于十万大军多少。
“我听说那北明在应天府城外同那位岛主的交锋中吃亏很大,之后的几个月里一直在效仿对手改进火器,哪怕是不到一万人的强敌,也绝对不可小看啊。他们的目的肯定是诱使我军同这些火器新军决战,一但战事胶着,就以骑兵抄掠我军后方给我们以决定性的打击。”在冷静下来之后,李伯升也很轻易的就判断出敌军这支偏师的来意。
此时摆在张士诚面前的选择有二,一是看似稳妥的办法:依城为战,在杭州城下抵御对手强手的攻击。然后趁势反击。这也是更多传承自两宋军队的东南大周军队更擅长的作战套路。如果是以前遇到这种情况,张士诚也毫无疑问会选择这种作战方案。可是在应天府附近的决战后见识过那些北明精锐火器部队的强悍之后,张士诚觉得在那种火力勉强远非应天府可以相提并论的杭州城城头可能根本起不到多大作用。还不如集中主力在复杂地形针对敌军的行军队形进行决定性的一击,如果找不到作战机会,放弃既可。
想到这里,感觉到局面多少有些不利的张士诚还是打算下决心赌一把。依现在的局面,早晚是输。如果能够给对手的火器精锐以决定性的重创,缴获大量人才和火器,那说不定还会有翻盘的机会。不然,就算是最终依靠张小磊等人能够翻盘,又有什么意义呢?
1...3334353637...1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