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第一豪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女侠独孤雯
见到张小磊似乎多少有些耐心的样子。周彩霞也就讲起了自己小时候的种种往事。包括那对自己似乎毫无感情,并没有多么困难的生活,仅仅是因为嫌弃自己女性的身份就将自己卖给采生折割行当的人贩的父母,有人想致残自己的时候遇到路见不平的人拔刀相助的义父。还有之后刻苦的努力习武,乃至学习一些寻常人所没有的以勾引诱惑他人的本事。随着年龄的长大,也了解到了很多事情。包括自己的遭遇并不是什么遇到了真正拥有狭义胸怀的人,而是牟尼教需要一些真正忠诚的人,所以挑选的对象都是那些有过危难遭遇、能够同家庭决裂的人,而不是随随便便拐来的人。同时,牟尼教同样也有过很多让自己受到质疑的行为,同样有世上常见的江湖和权力场。就像二战日本人选拔小野宽田郎那样的骨干,也不会从没有见过世面的纯朴学生中选人来进行简单洗脑。因为这种人最容易因为自己组织内部的一些很正常的利益纠纷而变得怀疑世界或者不可靠。一个拥有成熟而巩固三观,无法轻易动摇的人,绝不会仅仅拥有孩童般简单非黑即白的单纯认识。就像保尔那样的革命者,绝不会因为苏联社会新时代的一些问题就开始轻易的怀疑世界,而是始终拥有一个完善的世界观,就算苏联解体也很有可能成为俄罗斯共产党员。
“你相信:就算牟尼教内有种种问题,算不上是一个真正为了世间光明的组织。可是它的教义本身也直接影响了很多基层者的行为。它宣扬的理念总是对克制世间的不平与黑暗是有用的。如果世上真的存在神,神一定不是西方那些自我崇拜的过头却毫不关心人们世间苦难,只用玄之又玄的来世忽悠人的人,一定是要真正的站在大众的一边克制各种不平的?”
周彩霞也不讳言:“小女还读过很多史书,也明白地上的天国不可能轻易建成的道理,可即便建不成,存在一股能够震慑权贵乃至世间不少苦难根源的势力,不也是能够有用的么?因此小女希望能够留在圣上身边,却并不讳言对牟尼教的看法:需要一次大浪淘沙,却不可真正的根除。。。”
听到这里,张小磊也觉得有些动容了。这些认识,到了现代也可以说是中上水平,而在这个时代就能够有这样的认识,还是一个女子,是极为难能可贵的。
张小磊搜寻了片刻心中的一些疑问又询问道:“你既然说到地上的天国不可轻易建成,言外之意,是你真的认为贫穷、欺压、贫富不均是可以最终消除的了?如何消除,在什么样儿的情况下消除,我想了解一二。。。”
周彩霞并没有太多的犹豫,直言说道:“如果天下间的百姓都知道为了自已的权益而抗争,还拥有自己的武装或习武尚武,那就不会有人敢于骑在百姓的头上。小女当然也明白,让人人如龙人人勇敢是不可能的,君权的意义同样不可或缺,君与百姓共治天下、相互制约相互利用,才能最大限度的压制那些企图侵犯百姓之人的利益。。。在一个小国,君权的膨胀也是大害,可是整个中原就不一样。如今,天下户口数倍于秦、二十倍于商周,就算秦皇或纣王在世,自身的耗费也不可能给天下百姓带来真正的负担。。。”
听到这种现代人也不一定能够拥有的胸怀和认识,张小磊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动容了。当然此时的张小磊也明白:不仅要看一个人怎样说,还要看其怎样做,只要真正的交上了让自己能够放心的投名状。自己才能够彻底没有疑虑的让这个拥有一些天资,姿色也不差的人真正的成为自己的人。
明初第一豪强 第164章 约战谈判
整个夏季,从杭州城外到燕京乃至崇明岛,短短不过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内从南到北一系列败仗让北明上层彻底的清醒了起来。累计下来三十万人上下包括不少精锐在内的堪战主力损失已经让整个政权从鼎盛的态势开始伤筋动骨了。
在以前,似然也有很多人认识到张小磊等人所率领队伍的强大,但最多的认识也不过是一股比较强悍的海寇精兵罢了。类似加强了一个层次的三岛倭寇。或许有战胜十万大军的能力,然而却不可能次次走运。如果能够想出适应与这种完全不同的强敌新军交锋的办法,在学习对手的一些火器运用法则,那是可以战而胜之的。
然而这一次严重的打击和教训,让包括朱元璋乃至刘基朱文忠等人在内的很多人都意识到:这个前所未有的强敌已经不是表面上的割据一方的强寇那么简单了。那是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横扫全国的势力。其有效的作战力量,也绝不仅仅是一两千核心主力,还包括至少上万虽然年纪不大,但因为独特的火器设计全完全可以充当精锐力量的上万辅助力量。
如果说对方只有一两千核心新锐兵力,自己的主力集团就算打不过,对方也未必敢分兵来追的话。那么上万可用兵力就意味着对手很可能有了分兵的能力,还拥有在进攻中占领整个应天府城头的能力。
“如今的形势你们也都应该清楚了,派什么人去?”朱文忠、邓愈所率领的败兵归来之后。朱元璋没有因为这一系列的战败责怪谁,而是很清楚现在最佳的选择就是和谈拖延时间。
见一时没有人回答,朱元璋似乎觉得有人误会了什么:“到了这个份上,当然不是诸位去了。脸已经彻底撕破,如果我军的大将去了。换我是那张小磊,自然是能扣就扣,能削弱一分敌人的力量就削弱一分敌人的力量。。。”
在这个时候,刘基突然出人意料的站出身来在内殿前回答道:“上一次是臣去,这一次还是臣去吧。军中不能没有将帅,每一个将帅都很宝贵,然而现在臣却发现,臣已经读不懂新的局面了。如果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能够多争取一些时间,或者争取一些好的条件,也算。。。也算弥补了过去。。。”
“应天城外的事情在我不在你,你无需自责些什么。什么样的条件可以答应,什么样儿的条件不能答应大家也来议一议吧。”不知不觉中,朱元璋似乎也悄悄的改换了称谓。刘基当然明白着意味着什么,在如金的局面下,就是赵构那种议和条件都不是不能答应。宋金之间好歹是外族,因此赵构可没有什么好名声,可是如果内战那就完全不同了。
“这一次去谈判,我们的底线是什么,你也来说说看吧!”朱元璋毫不讳言的询问道。
刘基知道这话是在首先询问自己的意见,就回答道:“那张小磊是直来直去,以武力和实力解决一切的心性。臣料,他必不会同意给我们足够时间与喘息之机的和平时间,如一年以上。最迟明年夏季来临之前,重新继续了实力的强寇一定会对我北明展开一次大战。所以赔款也好,割地也好,称臣也罢,都是试一试的手段。还是要做好打的准备,以及在哪里打。如今的情形看,我们决不能在一个固定的地点同强寇展开大规模决战。如果他们不答应我朝的条件,大军应做好在各地持久对敌蛰伏下来的准备,大军,也应该早做撤退准备了。。。”
刘基亲自来到岛上的时候,张小磊并没有避而不见,也没有搞什么下马威之类的花活,而是选择直接在核心壁垒地带的中央教习所内的会客室内接见经过安全检查后的来使。
“你们前来,想要干什么?是想跟我说,你们的战争能量还有多大,神机新军主力未损,因此我们无需去争霸天下了么?又或者,你们连见面礼都不打算给,直接来摆谱的?”
刘基虽然有一些踹度,但还是说道:“最近这几仗之前,我北明还有一些争夺天下的底气,但是如今,已经没有这种打算了。我北明最好的结果,恐怕也就是如那西辽一般最终远走他乡,学那耶律大石另劈天地。说不定可以如那蒙古人一样别开一副天地。耶律大石当年只有万余核心部众。但是我想,我北明携带十万精兵、几万汉地工匠,十万汉地过了容易夭折之年养子或男孩远走他乡还是可以做到的。二三十万男子应当可以拉起一二十万帐的部族。很多称雄一时的北边儿大国,也就这个核心规模的人马而已。”
他知道,如果自己说“你要战便作战”也好,还是低声下气打算赔款割地称臣也好。张小磊都不会觉得怎样,还会如期按照自己的计划行动。大不了就跑,拉起一个超级版本的西辽,才是此时已经没有争夺天下潜力的一个政权最大的底牌,或者说最大的威胁。
一个王朝可以保证开国一两代人的强盛,然而在遥远的天边始终存在一个敌对的政权,是多么英明神武的帝王也都会觉得麻烦的。
可是刘基却没有想到,张小磊对此依旧油盐不进,反而笑道:“这样也好,要走早说嘛。一家天下的统治范围是有局限的,我期望你们继续为我华夏立下开疆扩土的不世之功。我不怕我的后代时刻面临别家天下的威胁。古人就曾经说过:入无法家什么,出则无敌国外患什么,国恒亡。儿孙自有儿孙福。只是,凭你这么上下两张嘴,我是不信的。你们要打算走,那就最好在月底之前张榜公告天下,说你们北明退出天下之争。这段时间以来,战场上死的人也不少了。但都是些无谓之争。徒劳的抵抗,只会让更多的人家面临不幸罢了,如果你们还打算一战,我劝你们的办法是:在应天城下聚集兵力再次一战。没有这个胆量,我会按照你们的动向决定如何用兵,也无需什么谈判了。。。”
明初第一豪强 第165章 应天摊牌
“既然如此,那这一次也就没有什么好谈的了。”听到张小磊这么油盐不进,刘基也摆出一副无所谓的姿态。不过继续说道:“在西撤学那耶律大石之前,我军还是会竭尽所能的动员一切力量抵抗。因为你也知道:蒙元乃至其他外国势力在西域的势力也不小。异地他乡作战,如果没有绝对的战斗力优势,是很难稳妥的开辟一篇天地的。只有动员天下百姓,动员最多的兵员完成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才可能筛选出真正可靠的军队。否则,终究是不可能让人放心的。为了防止中原的百姓为你们所利用,在我们还没有立足脚跟的时候就协同异族联合起来对我们不利。我会尽可能的散尽资财动员天下尚好的兵员、工匠、艺人同你们交战。。。”
张小磊听到这些话,似乎仍然不以为意。耐心的听完刘基所言,才最终说道:“你说这些毫无意义。我给你们的只有三条路:第一:传玺天下让位投降,你们的大军军官层归降的归降,跟随你们西征走人的随你们西征走人。我会归还一些战俘”第二:负隅顽抗,制造麻烦,最终还是这个结果。当然还有第三种选择,那就是彻底放下武器,缴械投降。我会给你们在西边比如河中一带建立专门的封地的,你们也无需在没有后方的情况下远走太远。其他一切利益,名号,都不是我们所要的。现在岛上的本钱虽然距离我的期望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是也算勉强足够了。”
“至于天下百姓等等,我不信奉儒家,也不信奉墨家。我有我的道。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如果能够在对天下百姓危害足够小的情况下完成,那当然最好。但如果真的做不到,我也并不介意天下人现世的命运是如何的。华夏是一个人口很多也很坚韧顽强的民族,经历过大劫大难,说不定反而是一种升华。在岛上你也看到我的思路了:我要选择一些白纸,重新作画并形成榜样的效应。原有的一些,都是需要真正的革新的。具体的,相信你在我的一些书中也能够管中窥豹了。。。”
同刘基等人的谈判,如张小磊预想的那样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成果。因为决策和行为是基于双方的实力。可实力这种东西并不是个固定值,每个势力或政权在危急的情况下都希望因为一些运气或偶然的因素翻盘,那总比乖乖投降或者坐以待毙要好。
刘基本想对张小磊劝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没有再多言什么。如果张小磊是一个传统的枭雄,或许刘基会留下话:你终究会明白当年宋太宗乃至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用意。可是当一个人有了这样强大的火器武力,又有着自己的一套思想体系和文化的时候,说这些还真的有足够的价值和益处么?此时的张小磊所希望做的当然不仅仅是简单的改朝换代,还有彻底改变至少数百年以来的不少格局和规矩了。
让刘基没有想到的是:护送自己归程的,并不是如自己想象的那样区区几艘小船,或者意思意思都没有。而是携带了三十六门主战火炮的三十六艘安装了人力螺旋桨动力的快船,还携带有千人规模左右的士兵乃至千余匹马。船队还在距离南京城不远的六合一带开始修建临时的据点,安排好这些事情之后才带着队伍在距离应天府不远的距离上上岸,队伍一直护送到刘基等人到距离城门大概不到两里左右的距离上。张小磊毫不介意的亲自行动。
“既然最终决定各凭本事了,那我也就真的各凭本事了,我有决心在应天附城外再建立四个据点,各部署二三百人的力量,相信这样虽然不是十分保险,但也勉强足够。如果有大量车队向城内运送粮食。队伍当然会有所行动,直到你们决定无条件投降或者打算在应天府城下再一次同我们决一死战为止。当然,你们也可以选择趁夜突围或者分散突围之类的把戏,看看灵不灵。。。”
一千多人就算配备马匹,也根本不可能对周边几十里应天府构成多大危害。因此刘基并没有感觉到太大的压力,只是意识到了这一次返回,务必要劝说城内的北明军主力尽早准备突围了。应天一带,显然已经是死敌。
可是看到周边似乎早有准备的出现了上万规模手持铁镐的青壮开始在应天府的外围紧锣密鼓的挖掘和布置照明沟的时候,还是终究感觉到了一丝压力。
张小磊也明白,如果对方不打算妥协,那一场大战可能就近在眼前了。不过,如果是之前,应天府内还算完整且位置的神机新军或许真的让张小磊感觉到一丝头疼。然而,崇明岛之战在很大程度上消耗了应天守军的力量。在对方的兵力削弱到二三十万,而且精锐还有很大损耗的情况下,已经不是一股随时有可能胀破自身并且有可能随时带来危害的力量了。
就在刘基刚刚回城的同时,七万周军主力也从杭州城出发逼近到了距离应天府不远的地方。在杭州城外的作战刚刚结束的时候,张小磊就已经做好了安排。首先要利用杭州一带的东南大周残余力量做为辅助,尽最大可能完成对应天之敌的决战和重创。一时间,整个应天府附近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新的大战似乎马上就要一触即发。
曾经有过短时间内妥协历史的朱元璋在这个时候没有妥协,还是打算利用手中的本钱进行决死突围,看看到底能不能突破江面上的封锁。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存在变数的,特别是对张小磊这些根基很浅的新崛起势力而言,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怎么可能轻言放弃。
“诸将这些日子应该没有闲着吧?外面的情况,你们的手下也应该通禀清楚了?”军议上,朱元璋郑重的说道。
“圣上,下令吧!天色黑下来的时候,各城门和各城墙,乃至地道内的队伍都已经准备好了。。。”众人似乎早有准备的齐声说道。
明初第一豪强 第166章 单薄的包围圈
“陛下在上!罪臣李伯升这一次虽然领兵前来,但一切听凭陛下发落。”此时的李伯升心中也很紧张,因为自己的命运似乎完全在别人接下来的发言。
“我还并没有称帝,你这样说有些不合适吧?”游荡在江面的船队,张小磊笑道,似乎并不为前年的不少事情在意。这也让李伯升的心稍稍安顿下来:“陛下自谦了,自从杭州、燕京、崇明三战之后,已经有不少人都看的出来。虽然暂时陛下手中的人手还不多,但问鼎天下已经是迟早的事情。”
“我听说,杭州之战之前你就已经脱离大周,你不打算当隐户或者自立为王?或者流亡海外也可以啊?为什么要赌自己身家性命在我手里呢?希望你能说实话。”张小磊尽可能平静的说道。
此时的李伯升才直到自己的命运似乎还没有完全落地,不过对张小磊的性格有所风闻的他还是郑重的说道:“陛下拥有的武力本钱完全不同于历史上其他那些开国之君。火器可以利用孩童操作都能有如此惊人的效能,那就意味着君权不再受制于他人,也必将开创一个统御力完全不同于的新朝。新朝之下,就算有人能够勉强隐居下来,那也只能以一个平民百姓的身份存在。还时刻要担心自己的身份是否泄露。臣相信拥有如此为君本钱的陛下会拥有足够的容人之量。。。”
“好了,我明白你是一个识时务的人。从你同意将你的手下献出来,并把队伍拆成百人队我就明白一二了。我的这个要求,其实并不算多么过分。但那些杭州来的周军,似乎拖延了两个时辰才最终同意。我也听到下面有不少怨言。对于这样的安排布置,你有什么看法?”
李伯升不知道张小磊这话是何用意,不过最终还是回答道:“臣相信陛下的精锐的神威,这样安排也一定有其中的道理,臣也有所不明,这一次正好大开眼界。。。”
城内的明军在下午的时候就已经完全准备好了。虽然数以万计作为仆从的周军乃至张小磊动员起来的力量在城外修着工事和准备用于夜间照明防备的沟渠,可最终还是没有敢于在那看起来单薄异常的包围圈面前在白天展开突围。
无数次的教训已经让北明从不少基层到上层都了解道:绝对不能因为对方的兵力看起来单薄的像一层纸一样一捅就破,就轻视对手。那样必然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在天色真正黑下来的时候,也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风险和变数,傍晚是最佳的突破时机。
临近黄昏的时候,伴随着从东南方向吹来的阵阵晚风。城头之上的北明军队开始在整个城头上都点起早已准备好的柴草,浓烟滚滚伴随着傍晚的晚霞,在连绵二十里的范围内形成了一道淡淡薄雾组成的雾墙。可气象并不能百分之百的遂人愿,大部分区域,从城头随风飘来的烟雾在二百步之外就因为扩散而没有那么浓密了。虽然依旧散发着呛人的气味,可还是能够勉强的看清六七十步范围内地面,不过也就仅此而已罢了。
借助着浓雾的掩护,数以千计的明军精锐借助着钩索溜下了城头,紧随其后的是越来越多的人马和大军。平均每一丈都有人抛下绳索,然后先后几十名城头上的士兵就会在背着准备好的行囊也穿好了铠甲的情况下留下城头。
“突围之后,如果大家还愿意为朝廷效力,就尽可能的向西走。趁机渡江,可以堪合的木板信物已经都给你们了,这些信物为了以防万一也都是有时效的。尽可能的在三月之内于北方洛阳、长安、开封等地集合。如果不愿意或者另投明主,也没有人能够左右你们的自由。只是我劝你们尽量不要在阵前那样去做。没有多少兵力的强敌,可不会为了兆招降而耽误宝贵的人手乃至给养。。。”
其实,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取突围成功的保障。并不缺乏战争经验的北明上层想到了一切办法。从真假投降到烟雾掩护,然后再到精兵试探和大队突击。这些手段并没有奏效的把握,但联合在一起,只要能够做到掩护包括不少上层在内的真正突围那也就算是达到目的了。
张小磊以十分有限的兵力对整个南京城展开的包围也的确看起来十分单薄。为了在江面之外至少三个方向上的连绵六十里的外围组成比较严密的包围圈。九百人左右的队伍也被分成了六十个分队,还没有多少参与的野战炮。如果说燕京的作战证明将分队拉到六七十步左右的距离上还能勉强组成像样的战线,那么分队之间的距离被拉大到一里之后,就已经似乎有些四处漏风了。不过城头上的北明军队似乎也没有注意到的是,六十个分队所携带的三百多辆马车也并不是全然运输的给养。每辆马车至少还有十个经过数月教化训练的孩童藏身在其中。不到一千人的队伍实质上由至少四千多战兵组成。每一个分队加上各教习所的童兵,扩充到了七十人左右并携带二百多支早就填装好的金属发射筒。
这样的配属似乎依旧显得有些淡薄不堪。特别是相比燕京一带的对手,应天府的守军拥有更多经验,还有着可能依旧残存的神机新军的情况下。这也是张小磊需要至少几万周军能够至少起到填补空缺的原因。在对手采取散兵攻击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威慑对手散兵。
战鼓声和喊杀声在整个数十里的城头上似乎都隐隐传了过来,但是张小磊乃至所有近卫营战斗群主力官兵都明白,进攻的明军采取分散突围的可能性很低,很有可能还是采取火力掩护下的集中突围的办法。
在这个时候,城内的守军似乎终于暴露出自己的目标,开始接连用猛烈的炮火袭击城西北方向至少连绵数里的区域。随后傍晚的昏暗之中不少身影如同鬼魅一样逼近到六七十步左右的距离上以猛烈模仿近卫营战斗群的霰弹铳展开了压制。
明初第一豪强 第167章 移动的壁垒
神机新军前锋人与人之间的间距至少有几丈之远,队形无比稀疏。然而他们等到的不是近卫营群浪费宝贵的待发火力,而是数以百计的弓弩接连不断的射来的箭支。周军虽然重视弓弩,但寻常士兵或者说平均起来的射术并不怎么样,面对分散的目标往往十不中一,命中目标往往也难以有效对披甲的目标破防。在压制下效率就更为降低,可即便是如此。以十倍兵力密度的攒射还是让趁着烟雾和傍晚暗夜的掩护逼近过来的神机新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遭受了两成左右的伤亡前进似乎也很困难了。
直到后面的第二排逼近过来之后接连不断的展开火力,似乎才压制住那些弓弩手们的箭雨,第三排也增兵过来的时候,才具备了向前推进的能力。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那令人震撼的砰砰声突然之间响了起来。临近一里远的至少两三个分队的近卫营群官兵还有配属的孩子们开始打出密集的侧射火力。
虽然进攻的北明神机新军前锋看起来即便有三队,还是很稀疏。正面算下来接近一丈才暴露出一个身影,可是从侧面看起来则大不一样了。在发射独头弹而不是霰弹的情况下,上万焦耳的包钢铳炮足可以把六七两重的铅弹以音速般的距离打到半里或者一里的距离之外。虽然也有很对弹丸没有命中目标,但是那些打的比较正的弹丸往往能一下打倒至少两三个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