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第一豪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女侠独孤雯
在并不算长的交战中至少近万人的损失让那些各部很多都是挑选而来的勇士们都感觉到了一丝畏惧。只不过再发现经过一轮开火后绝大多数对手并没有备用的火器用以发射,而是开始重新填装弹药的时候,至少数以千计比较突出的前排满者伯夷国勇士还是感觉到了避免战败或者死亡的机会来临。
肉搏距离上的交锋还是最终发生,了至少有包括二十多个近卫军主力孩子在内的百余人被接连不断透过来的标枪砸中。虽然官兵们也大多装备了胸甲和盾牌,可还是有超过二十人战死,数十人伤亡。
不过就在鼓起勇气的满者伯夷国官兵感觉到胜利似乎要在肉搏中决出胜负的时候,迎接而来的却是无数喷吐过来的火焰。
如果能够避免肉搏,就最大限度的避免肉搏战是张小磊所组建部队时的一个基本原则。虽然这不是没有隐患,不过比起政治上的战略安全来说,军事上的局部隐患并不是不可以存在的。因此当敌军逼近过来的时候绝大多数官兵们还是在两三米左右的距离上就拉燃了短矛尾部的纵火管,猛烈的火焰瞬间的覆盖了一丈以内的目标。
这样的行为虽然因为很多人的紧张没有大规模的杀伤对手,在对手逼近之前就消耗了尾管内的燃料,不过还是让刚刚鼓舞其勇气的不少当地勇士感觉到即便在近战中,这些强敌依旧是危险的。
然而就在短暂近距离对峙的时候,密集而猛烈的铳炮再一次想了起来,从侧后方向接连不断响起的那令人熟悉的恐怖声音还有不少人的哀嚎声再一次动摇了满者伯夷国外围大军的勇气,接连不断的再次有几千人在从王城外围两翼增援过来的新军主力部队和近卫军官兵们展开的猛烈射击中倒下的时候,这五万人的士气也已消耗到了极限,再也没有鼓舞起来,纷纷选择了撤退。而城西的官兵们也迎来了重新填装弹药的机会。
此时身为近卫营营长的少年心情当然也是沉重的。虽然没有太过确切的依据,可还是可以估计的出在近距离的接触战中至少有百人以上的伤亡损失。对于习惯了几乎等同于零伤亡般的微小损失的队伍来说,这样的胜利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个失利了。
只不过这个时候身为张小磊心中的营长的他还没有忘记自己的根本目标。因此面对遭受了至少三成损失的对手,仍然没有将攻城的主力投入到追歼残敌的作战中去,而是讲近卫军步兵营大部和新军主力部队大部的折合四个营群的兵力继续用于攻城。仅以两个营两千人左右的兵力去对付其他那三四万人左右的城外援军。
此时此刻城内的战斗似乎依旧没有结束,虽然驻守王城的军队在外围的突击作战中损失严重,可绝大多数人还是在下意识的等待着雨天的到来,期望着能够以为天气而稍稍有所缓解的压力。但是了解到很多消息的满者伯夷国上层这时候却终究丧失了最后抵抗的决心。
这里的人们当然也没有一根筋的习惯。在战术上虽然体系落后却凶狠而狡诈,在战略上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执迷与团结。当面临战败危局的时候,很多军队选择了投降。
只是这里的人们并不了解张小磊所建立的军队乃至政权的思维方式同南洋群岛一带根本不同。
“如果有武力上的绝对优势,我们为什么要浪费远远超过战场上的精力搞受降?不在整个岛上杀男留女就已经是圣主的仁慈了,传令下去:这个时候我们不接受任何投降了。让他们等着在中央堡垒的坟墓附近战死或被杀吧!”
天边的雷声渐渐的响了起来,片刻之后日常一般的大雨又开始降临了,只不过对于应对这里的气候已经有充分准备的大军来说,雨幕似乎已经不能再组织进攻的脚步。
似乎变得聪明了一些的满者伯夷国王城守军这个时候爆发出了惊人的决心展开了拼死反扑。但是在包围圈已经大大的减少,集中兵力的突击也会遭遇到至少两个方向上的火力夹击的时候,之前的人海战术就再也没有了成功的基础。
激烈的战斗也逐渐演变成一场屠杀,在中央堡垒的外围布满了早已丧失了勇气却最终无法投降不得不选择被杀之人的尸体。
当然即便到了这个时候,因为中央堡垒上的准备,满者伯夷国的国王还是打算做一翻最后的抵抗,至少看一看有没有赢得“有条件投降”的希望。
明初第一豪强 第288章 爆破攻坚
王城内的中央堡垒算是整个满者伯夷国境内少有还算像样的建筑,不过面积并不算很大。高足有五六丈左右,方圆也差不多五六丈的样子。似乎如同金字塔一般的模样,只不过比金字塔拥有更为坚固的顶部。整个堡垒由明显比较大的石块砌成而不是垒成,看起来相当坚固。
这中央堡垒本身就位于地势相对高的地方,很大程度上也避免了在面临雨水情况下的地基不稳。更让人有些惊异的是在以往的作战中。或许是因为这里的气候十分不利于弓弩或者火药武器的缘故,人们多以盾牌或者标枪之类的兵器作战。而当官兵们试探性的对城堡展开进攻的时候却发现,这并不算太大堡垒上的顶部露出了不少的射孔,接连不断的有威力不小的利箭从堡垒内飞快的射了下来。从那单个堡垒内的箭支发射速度还有那箭羽来分析。在这个堡垒的顶部至少有一百名左右即便放在当年的大周当中也属于精锐弓手的弓箭手做为最后的底牌。
“难怪这些人对于王城的外围并不怎么上心,原来还是有这样的底牌。。。”
“是啊,自从当年的应天之战结束以来,很久没有遇到这样擅长弓弩的对手了。在这堡垒之内有这样至少百名优秀的弓手坐镇,我想至少可以抵得上万名左右我们之前遇到的那些对手了。。。”几名曾经参加过应天之战的营长纷纷议论道。
也就在这个时候,似乎也开始有人用着过去东南大周应天一带的官话隔着射孔喊道:“我们选择投降,只是希望你们能够放我们的国王一条生路。。。”
负责这次作战指挥的近卫营营长并不打算废话,不过在思索片刻之后还是命人喊道:“少废话了。如果打算投降,就老老实实扔掉武器按照我们的要求出来排队,不论是谁都一样。然后我们挑选几名外人去你们的堡垒里检查。如果不愿意投降,那么就等着半刻钟的时间之后投胎转世去吧!”
大军在外等待的时间当然并没有半刻钟之久,千余名早就有所准备的火器手以方圆一百二十步为范围在堡垒的四周都建立了简单的土垒之后就开始用填装好弹药的火器在试射中调整好角度,分组照顾到整个堡垒上每一个具体的射口展开压制。同时开始准备爆破攻坚作战。
这一次,十斤重左右的火铳不再发射攻坚破阵的独头重弹,而是两三钱重量的霰弹。火器的出现不仅仅给战场带来了影响,其实影响最大的还是这种早期攻坚战。
以往的时候,因为投射兵器的弹丸初速有限,往往要逼近到很近的距离上直射才有可能威胁到那些城垛或者射口内即时出现的瞬间目标。可是在有了接近音速的火器的时候,哪怕射口或者城垛内的脑袋仅仅闪现出了不到一秒种的时间,理论上都不再是绝对安全的了。当至少十余支霰弹铳瞄准一处目标随时可以打出几百枚弹丸进行覆盖性打击的时候。不断有试探性露头露手准备开弓放箭的人遭遇到了猛烈的火器压制。
在压制火力的掩护下,早就有所准备的爆破队也开始行动起来。在这个时代,欧亚大陆上虽然已经开始出现了火药武器,可是爆破攻坚却绝对是一种罕见的战术。城内的守军通过听瓮察觉到有人在堡垒下面的山丘处开挖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太大的压力。整个石堡最为坚固的就是地基了,要在短时间内通过地道作业的方式开辟出一条通道还不被发掘当然是一件似乎根本不可能的事。
因此调动了一些武士准备随时值守,准备在不久之后打地鼠之后就没有太过在意。
在爆破方面,新军主力部队因为当初应天和燕京的攻坚需求当然也做过不少实验。要炸毁这样一个同比较像样的砖石城墙差不多的石质堡垒,很显然至少也需要一千五百斤到两千斤左右保管品质比较好的黑火药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当然也仅仅是有可能而已。如果目标过于坚固,那也仅仅只能做到重创而未必能够做到摧毁了。而且这些火药还要尽可能的集中在一个方向上以求最大限度的破坏效力。
或许是感觉到直接开挖的效率太过缓慢,在挖出了一个足够存放几十斤黑火药的浅洞之后,负责爆破攻击的队伍就进行了一次试探性的爆破攻击。猛烈的爆炸迅速炸出了一个范围几尺的洞,早就准备好的三十多名爆破手们每人携带大概半石重量左右的火药开始进行了堆积存放准备,很短的时间内就将准备好的一千五百斤黑火药存放在石堡的下面。
直到这个时候,石堡内的守军才似乎感觉到了有些不妙,开始有比较聪明的人猜测出了外面的强敌很可能是打算攻坚爆破攻击。不断开始有人试探着冒出头来进行抵抗。但在这个时候,负责掩护的火力也越来越娴熟起来。哪怕在四五十步左右的距离上,冒出头来的守军哪怕仅仅是不到一秒内的半个脑袋也要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最终也只能选择在特定的方向上扔下一些石块来做为压制。可或许是这样的石堡在进行守城作战的时候并不是很方便的缘故,那些石块和热油往往不能在正确的位置上覆盖到目标。
当这种攻击开始对爆破的官兵们产生了一些威胁的时候,爆破作业的准备行动在这个时候也已经完成了。
前出的人员刚刚撤下来没几秒种的时间,巨大的爆炸声伴随着烟雾就似乎在瞬间吞没了大半个石堡。巨大的震动让数十步外的官兵们都感觉到
每个国家民族因为历史带来的文化因素,纪律性与勤劳程度、社会风气都是不同的。国民素质与教育积累,开发成本更是有巨大不同。主要的资源由成熟国家利用,才能带来最大的经济产出。更不可能在全球同步实现,也不是在最薄弱的地方投机倒把,理应在最合适的先进大国产生
明初第一豪强 第290章 下一个目标
就在张小磊所亲自率领的队伍扫荡椰城附近的力量,最东端的船队扫荡满者伯夷国王都附近的半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其余不少支队也没有闲着,在整个爪哇岛的沿岸展开了广泛的行动,重点针对满者伯夷王朝的整个军队和政权体系还有相关的部落。
一开始的时候,岛上的民众和基层部族对于这样的行为并不是非常的怀有敌意,毕竟满者伯夷王朝对于岛上的大多数民众来说也是西周时代那样的征服者,而不是什么本族政权。并没有宋明时代的中原又或者两宋之后的越地那样的民族向心力。可是新军队伍从之前的作战行动中继承过来的夸大化的清洗习惯,乃至对整个满者伯夷国各种部落上层的敌视,也渐渐改变了许多当地人的态度。越来越多的当地武装开始团结在以前并不怎么感冒的上层附近同新军主力部队做对。然而在这种大规模的抵抗行动中,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这支北面来的船队的恐怖。在几乎没有风的季节,整个大军的船队能够如同随时随地乘风破浪一样前进,随时选择地点集中兵力扫荡或是从海上迅速撤退。就算在暴雨甚至大雨的时间也能够以从未见过的猛烈火力瓦解一切抵抗,很多有敌对行为的村落乃至部族都遭遇到了彻底的清洗。
就在抵抗的高潮渐渐转入低谷的时候,满者伯夷王城那里传来了国王投降的消息,加上几次扫荡作战中新军及近卫军主力的重大胜利,再也没有多少人敢于对军队下达的命令采取对抗甚至是阳奉阴违的态度。
当然,在作战行动当中各部的伤亡损失还是明显的大了起来,总共七八百人的作战损失,几十人左右的疾病或其他非作战损失已经达到远征东瀛列岛明显超过三分之一的规模了。
对东瀛列岛的作战几乎是对一个一千几百万人口的国家杀男霸女式的准团灭,而在这组织力相对松散,抵抗决心似乎明显比高丽或者东瀛弱不少的地方,按照粗略的战绩统计和报告,连同清洗的平民在内也只不过消灭了岛上五六十万左右规模的人口,其中只有不到一半左右算是有组织的武装力量。岛上的各部土著,既体现出了凶悍的一面,也体现出了易于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臣服于强者的一面。
在巨大的军事威慑和压力之下,不算暂时不打算进行的粮食税收上的负担,仅仅是各种金银财富的获得就有多大二三百万两白银的水平。这个数字虽然细算起来并不是很多,但总不算是“劳而无功”
爪哇岛上的扫荡和抵抗似乎开始进入尾声的时候,张小磊还有身边的不少人当然也再思考一个问题了:下一个方向究竟是哪里?
“占城现在似乎有点儿太过强势,这个对手我们不需要敲打敲打么?”
李辉这样询问的时候张小磊也陷入了犹豫之中,如果从殖民和功利主义的角度上讲,越地乃至暹罗占城一带似乎并不是个好的选择。
从三佛齐国那里张小磊最近也了解到了一些有关东南半岛其他国家的消息。此时泰国地区阿瑜陀耶王朝,估算人口不过百万左右,占城人口也不过一二百万左右的规模。
这些后世达到数千万人口的大国为什么这个时候只有如此少的人口?而且联想起泰国、越南二战后的人口增长历史还有其他的很多事件让张小磊有一种猜想:热带森林茂密的东南半岛在这个不论是奎宁还是青膏素都没有出现的时代很可能比爪哇更不适合人类居住。历史上的法国也是到了很晚的时候才开始殖民越南,而英国在征服缅甸时所遇到的代价就更不用说了。
当然,那些近代军队的卫生意识和士兵待遇完全不能同此时的新军主力部队还有近卫军相提并论,张小磊相信在那些多蚊虫和疟疾肆虐的地区作战一两个月。以整个队伍周全的防护装具也不会有超过半成的人死于疾病,可是如果长期统治和殖民呢?此时张小磊的一想法是看看能不能武力敲诈了,让那些东南半岛国家每年纳粮或者纳银子,如果拒绝,那么军队就搞一次斩首行动,实在不行七擒孟获。如果这些政权不想划分为几十个以上斩首不胜斩首的小部落的话,那就必然要接受自己的条件和代价。要想慑服这些地区,当然也要以足够的威慑为代价。
想到这里,张小磊也已经有了主意:“一二百万人口的占城对于我们来说感觉有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如果要亲自统治和占领那样人口稀少而面积广阔的地方,恐怕会在以后的治政上有很多的难处。相比之下,并不算太大的海岛就有利的多。我听说在三佛齐国以西临近天竺南部的地方有一个国家叫做僧伽罗国,其国方圆五百里左右,就有人口一二百万之多,同占城类似。这还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同三佛齐一样这里是一个海上航路和贸易的重心,也是眺望天竺大陆的一个重要据点,这一次,我觉得我们至少应该要拿下这样一个并不算太大的据点。。。。”
说到这里的时候张小磊的思路其实也开始开阔起来,其实算做物力财力的当然并非只有水稻。蔗糖、胡椒,还有其他热带作物在国内换取粮食或其他所需要物资的效益明显要比直接收税高了很多。自己以后对东南半岛不少地方的敲诈,看起来也要因地制宜才好。之所以想到僧伽罗国,除了三佛齐国还有国内那里得到的一些传闻说这是南洋一带手工业还算突出的地方,还有多多少少的一些好奇因素。周边很多地方的中小国家往往缺乏稳定的政权,而这个僧伽罗国似乎数百年的时间以来的政权格局就没有发生多大变化?在没有宗主国背书的情况下这倒有些让人好奇了。。。
明初第一豪强 第291章 僧伽罗国
在整个爪哇岛上的抵抗和战事彻底平定下来之后,并留下了万余兵力左右的驻军之后,张小磊才重新集结船队向着三佛齐国都城的方向前进。此时距离兵临爪哇已经有大概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三佛齐王国的都城并不在张小磊想象的另一位面的新加坡一带,而是在苏门答腊岛一个叫做渤林邦的地方。当然同南洋一带很多地方一样的是这样的都城也位于距离海边并不算太过遥远的地方。这个地方距离之前满者伯夷国的前哨港口椰城距离也并不算太远,因此在这段时间里也对新军远征部队强悍的表现有了更为确凿的一个认知。
当船队抵达三佛齐王国临近海岸的都城的时候坦麻沙那阿亲自率领规模不小的队伍摆开隆重的阵势前来迎接。为了显示自己的诚意,从上到下不少官员和贵族们竟然一个侍卫、一件兵器也没有带的前来迎接,这也让张小磊对这个三佛齐王国的上层多少有一些钦佩。
船队在航行的过程中,张小磊就在思考要不要把这个三佛齐王国一并灭掉。不过在登岸之前,张小磊的心中也就大致有了主意:只要这个以佛教为国教的王国行事不太过奇芭,直接征服之还是弊大于利。原因之一在于这个王国的面积实际上比以爪哇为核心的满者伯夷国还要大一些,与其说是一个王国,不如说是一个以王国为核心的宗藩体系。居民点在很大程度上是分散的,而且通过种种渠道来判断,其人口总共也不过一二百万左右的规模。如同占城等东南半岛上的不少地方一样食之无味而弃之可惜。此外自从印度教在天竺大兴之后,三佛齐王国是这个时代仅存的佛教王国之一,而且在另一位面的历史上同样是八百年风雨不倒。其民众相比爪哇岛上并没有统一信仰,或者说受印度教影响更大的地方,受佛教文明的影响更大一些。如果对这样的地方采取强硬手段,终归是在政治与人心上会对队伍本身乃至国内的佛教事物有一些影响的。
当然,暂时不拿下三佛齐国也是利弊权衡之下做出的选择而已,因为这里明显还有更直接的海贸收入潜力,不一定需要通过直接殖民的方式。
当看到三佛齐王国国王坦麻沙那阿还有身边的上层们如此有勇气而坦荡的行为时,张小磊也最终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在这里华人相对聚集的地方留下五千左右的驻军。主力船队带领两万五千人的队伍继续下西洋进攻僧伽罗国。
佛国,给一个三佛齐面子就可以了。张小磊不相信在僧伽罗国那样的地方,印度教的影响会一点儿没有。
“我曾听说百年前的时候三佛齐曾经出动精兵远征僧伽罗国而最终失利,对于那地方,你们应该还是应该有比我们更多的了解吧?”习惯了凭借实力而没有顾虑,跟随者不少武装近卫上岸之后张小磊依旧直来直去的询问道。
似乎是对张小磊的习惯也多少有所听闻,坦麻沙那阿听到这样的话也并没有什么意外,直言不讳的说道:“锡兰一带,也就是你们所说的僧伽罗国所在的地方,虽然立国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历史,但是最近几百年以来也经常受到来自天竺南部不少强悍外族的入侵袭扰。除了泰米尔人之外,听说最近还有马拉雅兰人,在该国北部分别建立了两个王朝。正因这个岛屿历史上常有北部侵袭而来的外患,故而民风尚武而军备常年不懈。当年我国国主正是忽视了这一点才最终导致功败垂成。平心而论,不论将人口还是实力。那个锡兰一带的实力都应该和我三佛齐甚至满者伯夷国在伯仲之间,不是凭借我国的力量可以使其臣服的了。。。当然,这一切在新朝大军面前想来都是无所谓的了,我们的眼中的当年强敌,在圣主所率领的大军面前必然如同土鸡瓦狗一般不堪一击。只是如果大军在远征的时候如果能够有效利用岛上几股势力之间的矛盾,或许能最大限度的避免一些损失。。。”
张小磊听到这些也开始有些明白了现代的斯里兰卡曾经长期存在的一些势力的由来,原来后来的猛虎组织能够持续存在那么长时间也并不是没有历史上的渊源的。似然没有十分明确的证据,但在得到不少消息之后,此时的张小磊也有一个大致的猜测。那就是在南印度那样曾经长期不为外人所征服的地方带来的入侵势力十有八九不是什么善茬,而自古佛教影响更大的僧伽罗相比之下应该更好打交道才是。自己在那里首先协助僧伽罗人彻底解决掉数百年也未曾解决过的北方边患问题,在解决当地上层或许是一个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可能损失的办法。
又询问了一些有关锡兰还有临近南印度的一些情况之后,张小磊就不打算再多花时间浪费在这位热情的三佛齐王国都城上了。
面对这似乎有些失礼的举动,在张小磊走后很多人都露出了不满与忧虑之色。
“这个强悍的大国迟早会把手身到我国国内的,从几乎招呼都不打就在要地驻军就可以看的出来。。。”
“但愿那西洋此时季节的风暴能够带给人们惊喜吧。。。”
就在有人这样议论的时候坦麻沙那阿也施以眼色,就没有人再议论这些了。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这样过于强悍的凶神要是因为葬森大海而引起其国的内乱,显然是南洋各国之福。
从三佛齐国的常驻的不少海内之人那里,张小磊也得到了不少消息,更进一步的做实了自己的判断。虽然三佛齐一带的地方同样是民风尚武,但同爪哇很显然有明显的区别。至少这里的民众在长期佛教的影响下更讲理一些,排外意识比爪哇一带要更低,很好打教导而不同于周边的一些异族。因此很多出海的人都将这里当成经营的海外重心之一。
明初第一豪强 第292章 风暴
虽然没有从三佛齐王国那里得到警示,不过在三佛齐境内一些经商的海内之人那里张小磊却了解到这这样的季节里,过了三佛齐境内的关键水道通向西洋之后,海路就不算太平了。在雨季,也就是遥远北方的冬季,从三佛齐途径天竺的海域经常有风暴肆虐,虽然僧伽罗国附近在全年大多数时候还算太平,可是以这个时代的航海条件和技术,如果不想冒相当高迷航风险的话,有些海域是必然要经过的。
“宋时至张周时,应该有船队在冬季走过这条水路吧?”张小磊听到这样的消息之后也开始犹豫起来,最后向一名曾经负责海贸并且多年出海的经验的前朝官员询问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