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我是蒋纬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飞星骑士
因为东帝汶事件,所以泰国事件的影响被掩盖了不少,英法荷忙着抗议日本,转移了不少中国的压力。
激烈的国际争吵中,日本对英、法、荷、澳的抗议声充耳不闻,大摇大摆地向东帝汶派去满载着建筑材料、机器设备、武器装备、技术人员、军人的船队,并且用军舰进行护航。日本人完全不怕被拦截,一方面是因为“谅那些色厉内荏、装腔作势的西方人没有这个胆子”,另一方面是因为日本人正愁没借口挑起战争,如果英军、法军、荷军、澳军真拦截日本船队,日本人求之不得,正好开战并且间接地bī迫德中两大盟友一起开战。
在看似剑拔弩张的气氛中,英法荷最终还是软弱了,眼睁睁地看着日本的军舰和民船往来于日本本土和东帝汶之间,虽然出现几次擦枪走火的危险,但确实没有进行真正的拦截,日本海军十分顺利地在东帝汶热火朝天地建设军事基地,准备把东帝汶首府帝力建设成一个可供航空母舰和战列舰使用的大型军港,同时在东帝汶境内修建多个大型航空兵基地,驻扎最少两个海军陆战旅团的兵力,停驻起码架陆基飞机。一时间,日本人在东帝汶“埋头实干”,英法荷澳只是打口水战。
对于这个结果,蒋纬国并不感到太意外。在原先历史上,德国闪击西欧,打垮了法国,但没有打垮英国,日本随即迫不及待地发动了“日军入侵法属印度支那”战役,侵占了越南北部,一是截断中国的中越运输线,二是试探英美。英美最终并没有采取实质性的阻拦措施。
十月中旬,山本五十六再度来华,会见蒋纬国,递上一份厚厚的件。
“这是两天前已经正式通过参谋本部、军令部、内阁的我国最新国策纲要,也得到了天皇陛下的审批。”山本介绍道,“日华已是盟友,我们自然要对中国开诚布公,这是纲要的副本,还有一份副本已经被送去柏林了。这样,三大国互相通气,自然能在战争中团结一心、紧密配合,不会各自为战、分散实力。”
蒋纬国翻了翻这份标题为《帝国为适应世界形势演变的最新国策和时局处理纲要》的件,他没兴趣认真看,因为真正的核心东西肯定已经在日本人送来前被日本人“和谐掉了”。点起一根香烟后,蒋纬国看着山本:“山本将军,你还是跟我说说主要内容吧!”
山本点点头:“首先,对英法开战存在一个重大分歧,那就是美国。英法已是军事联盟,除此之外,荷兰、比利时也极有可能在战争爆发后投靠英法,不过,这两国实力弱小,不足为虑,英法虽然实力强大,但也不是联盟国的对手,我们真正的大敌,还是美国。美国眼下还处于中立状态,我们在开战初期不攻击美国,美国十有会在战争初期置身事外,但是,美国参战的可能性是很高的,就像上次世界大战,美国在交战双方拼得筋疲力尽时找个借口参战,最终成为最大赢家。那么,我们的大问题就来了。开战,怎么开战?”他看着蒋纬国,表情严肃,“是先打英法,等美国后期参战再一起打;还是一开始就把美国连同英法一起打?”
蒋纬国喷口烟:“确实是大问题。”
山本说道:“是啊,日本海军高层为之产生了激烈争吵。一派认为先打英法,美国后期参战时再对美开战,一派认为把美国连同英法在开战初就一起打。第一派认为,要趁着美国没有参战、没有援助英法、英法比较虚弱的时间差,一鼓作气地拿下英法,这样,英法最为好打,英法的地盘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被我们迅速拿下,到时候,我们地盘大增、实力大涨,美国哪怕实力再强,也不得不忌惮我们,产生消极避战的心态,说不定我们再进行外交斡旋和政治调解,美国直接就打消了参战的心,坐视英法灭亡而不敢参战,跟我们保持和平相处,一起主导战后的新世界;第二派认为,只要我们对英法开战,美国几乎一定会参战的,既然美国早晚参战,那我们为何不对美国先下手为强?用先发制人的手段抢占战争主动权?如果我们一边打英法一边瞻前顾后地等着美国参战,那我们岂不是陷入被动了?另外,虽然英法不是联盟国的对手,但万一英法能拖很长时间,让我们迟迟不解决掉它们,美国又突然参战,战争岂不是重蹈上次世界大战的覆辙?同时,我们跟英法拼得你死我活,美国却坐山观虎斗,一来,我们打草惊蛇了,美国必然不再安于现状,产生高度的警惕心,时时刻刻准备也参战,做好了战备的心理,那我们还怎么对美国突然下手?二来,在我们跟英法拼杀的时候,美国得到了宝贵的时间,开足马力生产武器装备,等美国参战的时候,它那时候的实力肯定要比战争刚爆发时更强了,我们还有多少胜算?”
蒋纬国感同身受地点头:“主动打美国,虽然取得了主动权,但美国必然会参加战争了;等着美国来打,虽然有希望避免美国参战,但却失去了主动权。山本将军,确实十分两难啊!你个人支持哪一种方案呢?”
山本说道:“我本来是倾向于对美国先发制人,但是,联盟国内部条约规定,若能避免美国参战,就要竭尽全力避免,因此,对美国先发制人的手段跟联盟国对美宗旨是相违背的,所以,我倾向于对美按兵不动,先只打英法,如果美国不参战,我们跟美国和平相处,如果美国参战,我们被迫无奈,只能奋勇迎战。”他显得有点苦恼,“日本军界里很多中高层特别那些中层的少壮派军官,强烈反对这个方案,认为我们这么做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他们认为美国根本就没有那么可怕,他们完全不了解美国的实力以及比美国的实力更可怕的美国的潜力和爆发力。我告诉他们,美国去年(94年)生产了3万辆汽车,日本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如果两国一起全力生产,日本只能从3万辆变成5万辆,美国却能轻而易举地从3万辆变成5万辆。这就是差别啊,不只是明面上的实力,还有潜力和爆发力。”
蒋纬国陷入思索。
原先历史上,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时,面对英、法、荷这三个已经是敌人的对手以及美国这个暂时还不是敌人、但很有可能会成为敌人的潜在对手,采取了先发制人以及“首lún攻击就打敌人里最强的bss”对策,偷袭了珍珠港,瘫痪了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半年时间,在半年内拿下了东南亚,然后迎来美军的大举反攻。现在,山本却不打算这么做,日本海军不打算在开战一开始就先打美国这个最强敌人,原因有二,一是联盟国内部条约已经规定“能不招惹美国就不招惹美国”,日本没胆主动去招惹美国,它要是这么干,德中很有可能把它开除出联盟国,不跟它一起对付美国,它就死定了;二是原先历史上,美国在太平洋战争前带头制裁日本,让日本陷入资源短缺中,日美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日本若对英法开战,美国几乎必定会对日开战,拥有赌徒心态的日本人自然在开战初就把美国列为敌人和攻击目标,但现在,局势不同了,日本和美国已经没有多大矛盾,至于资源,美国不给日本,还有中国给、德国给,虽然让日本吃不饱,但也饿不死,使得日美之间存在较大的回旋余地。
世界大局再度因为蒋纬国的“蝴蝶效应”而发生了重大变化。
蒋纬国十分矛盾,从中国的角度出发,中美当然最好别开战,日美肯定要开战,可是,中日现在又是一体的,所以,问题就复杂了。联盟国对英法美开战,大致上有以下几条路线:
一,开战后只打英法,如果美国不主动参战,联盟国也就不主动招惹美国,不让美国干扰联盟国干掉英法、吞并英法地盘的好事,如果美国中途参战,正好,把日本推到“抗美”第一线,让日本去死人、流血、烧钱,中国则在暗中跟美国达成不损害德国利益的秘密协议,最后,中美合伙收拾日本,那时,日本的国力军力应该也已经被美国消耗得差不多了,中国对日本进行秋后算账也必然轻松得多,并且美国还会成为中国对日本进行秋后算账的盟友帮手;但是,如果英法迅速失败,德中日实力大增,并且德中日都不想主动招惹美国,而美国看到德中日如此强盛,说不定也心里发虚,加上德中日都没有招惹美国,美国索性不参战了,跟德中日一起和平相处,到时候,中国想收拾日本,可就难了!中国那时候很强,日本同样很强,即便中国打败日本,中国必然损失重大,更何况,日本海军因为没有爆发太平洋战争而安然无恙,中队又怎么能打到日本本土去?
二,开战后把美国连同英法一起打,到时候,美国必然参战,跟英法一起对战德中日,太平洋战争肯定爆发,日本人肯定要去“抗美”,接下来事情就好办了,但美国那么早参战,很有可能干扰到中国吞并英法殖民地的好事,继而节外生枝,产生很多变故,事情就棘手了。
蒋纬国反复地思考着,心里愈发拿捏不住:“这该怎么弄呢?很矛盾啊!如何两全其美呢?教唆山本去偷袭珍珠港?貌似说不通啊!”chapter;
二战之我是蒋纬国 第596节 德国再战 1
联盟国对英法开战的最大顾虑并非英法本身,而是英法背后的美国。联盟国如果真的对美开战,海上第一抗美主力当仁不让是日本(哪怕日本不情愿,也会被德中硬生生地推到最前线),实际上,日本在赢得日清战争和日俄战争后就开始把美国列为第一海上假想敌了,并且多次制定对美作战策略,自97年决定《帝国国防方针》后,先后进行了三次大修改,但核心思想未变,即“阶梯式地截击横渡太平洋来犯的美国海军舰队”,说白了,日本海军打算在西太平洋一带、日本列岛附近海域内利用本土作战优势节节抵抗美军舰队,分段消耗美军舰队实力,最终跟美军舰队来一场类似于黄海大战或对马海战的“海上大决战”,一举全歼掉美军舰队,保卫日本本土的安全。不难看出,这种作战思想是一种被动防御性的战略,也是日本海军数十年来根深蒂固的“巨舰大炮”思想的产品,但是,随着飞机和航空母舰的崛起,战列舰的海战主力地位被航母逐渐取代,日本海军原先的那套“节节抵抗、最终决战”思想受到的动摇,出现了一种“先发制人”思想,山本五十六就是“先发制人”思想的拥趸,他认为:日本的国力和军力都远不如美国,如果被动挨打、与美军堂堂正正地打、比拼消耗,日本几乎必输无疑,唯一的取胜之道就是在开战初期便通过奇袭(偷袭)手段对美军要害处给予毁灭性打击,迫使美军在整场战争中都处于被动守势,最终再在对日本有利的情况下与美国进行和谈停战。所以,原先历史上的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一开始就去打最难打的美国。
不过,眼下的局势已经跟原先历史上大不相同了,使得山本已经不倾向于“先发制人”,但还是有些迟疑不决、摇摆不定。
蒋纬国想得比山本更长远、更复杂,所以他更加举棋不定。
蒋纬国一直在强力地影响着世界、干涉着历史,但他毕竟不是上帝,不具备cào控能力,所以他在这场浩浩荡荡的大势中也是身不由己的,虽然他还存在着诸多的疑虑、担忧、不安,不过,眼下的世界和历史都已经发展得一发不可收了。
山本跟蒋纬国会谈了很长时间,山本对蒋纬国推心置腹、坦诚相待,最起码在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的,蒋纬国则是“暗怀鬼胎、包藏祸心”,最后,山本提到了一个敏感的问题。
“小蒋先生,美国人的地盘除了其本土外,最大的就是菲律宾群岛了。”山本问道,“按照联盟国内部条约和中日协议,赤道以北属于中国,赤道以南属于日本,菲律宾可是在赤道以北,在原则上,它以后会是中国的海外省或殖民地,那么,开战后,中国是否进攻菲律宾?”
“这…”蒋纬国心头一动,意识到山本此话不怀好意,菲律宾是美国的地盘,让中队去打菲律宾,不是bī着中美撕破脸么?打美国,顶在前面的应该是日本,怎么能是中国?蒋纬国立刻找到了借口:“山本将军,在原则上,菲律宾肯定是中队去打的,但是…唉,您也是知道的,菲律宾是群岛,打菲律宾肯定需要强大的海军啊,可是,中国海军实力弱小,我们有心无力啊…”
“菲律宾是美国人的地盘,我们也不想主动招惹美国人,按道理,我们可以跳过那里,只是,菲律宾的地理位置非常要害。”山本认真地说道,“菲律宾扼守着日本本土和东南亚的海上通道,更是在中国东南海域内顶着中国本土的一把尖刀,如果美军加强对菲律宾的武装,那么,中日两国本土都会受到重大威胁,因此,菲律宾必须要拿下。中国海军确实十分弱小,但中日现在是盟友,到时候我们日本海军可以出动舰队运载你们的陆军部队登陆菲律宾的。”
蒋纬国忍不住在心里暗暗骂山本真是一条老狐狸,他拿出一推二拖三研究的办法:“这件事,我看还是好好地研究一下吧!”
“尽快解决吧!我们的时间可不多了。”山本显得意味深长。
打苏联,是北上,打英法,是南下。对于“南下”,日本国内各界早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军队自然不用多说,日本军队里的好战分子、狂热分子、激进分子一直都是多如牛毛,民间同样渴望,日本的财阀商团都翘首以待“帝国大军开疆拓土”,从而抓住战争里的巨大商机,牟取滚滚的利润,日本的平民也差不多,除了几十年军国主义思想的洗脑外,现实原因也是日本平民渴望日本早日对外开战的主要因素,他们渴望“皇军”能够从外国境内、异族身上掠夺到大量财富,改善他们此时并不富足的生活。自从中日议和停战以及德中日缔结联盟后,日本高层随即再度修改了日本的国策,放弃西进(侵华),改为北上(占领苏联的北亚领土)和南下(抢夺美英法荷的殖民地),其中,北上不需要日本cào心,中队会替日本去夺取,南下则需要日本军队亲力亲为,所以日本从那时起就已经开始做着战争准备了。两年多以来,日本情报机构派遣了大批特工人员潜入东南亚各地,展开实地调查,搜集各方面的情报资料,从中南半岛到菲律宾群岛,从印尼群岛到澳洲大陆,成千上万的日本情报人员和数量更多的当地日侨犹如水银泻地般无孔不入,装扮成商人、游客、移民、劳工甚至妓女(不是装扮成妓女,而是就是妓女,同时兼任着“帝国的情报人员”),千方百计地搜集情报和资料;日本海军的陆战旅团反复地训练着两栖登陆战,日本陆军的几个准备南下参战的师团也前往台湾境内进行“山地丛林作战”训练,大量军械物资被源源不断地运到台湾,使得台湾成为日军进行南下的跳板,日本海军更是进行着全力的扩充,征用了总吨位超过5万吨的大批民船。
日本全国上下可谓摩拳擦掌、磨刀霍霍,急不可耐的日本政府都已经制定好了“以后向帝国的南方州(日本人给他们以后在赤道以南获得的新领土取的名字)进行大规模的移民、开拓、开发、经营、建设等事务”的计划,还已经给“南方州”确定好了新的行政区域划分,给那些此时还在英国人、荷兰人手里的地方取好了“充满日本风格的新名字”,就连被派去进行治理的官员名单都已经拟定好了,甚至的甚至,近卫麿已经向裕仁天皇递交了建议书,建议“帝国在取得澳大利亚后,将帝国本土臣民全部迁移到澳洲大陆上,把澳洲大陆变成‘新日本’,再在‘新日本’境内挑选一处风水宝地,新建一座大都市,取名为‘新东京’”等等。
中日都在做着战争准备时,联盟国的“老大哥”德国自然也没闲着。趁着“二弟三弟”在东方不停“挑事”吸引美英法注意力时,德国不动声色地把在苏联战争结束后根本就没有停下的战争机器进一步地开足了马力。苏联战争爆发前,德国陆军约有3万兵力,其中的25万兵力被投入了苏联战场,还有5万兵力在德国本土防御英法,苏联战争期间,虽然德军损失了3多万兵力(死亡者4多万,其余都是受伤生病),但同时又源源不断地征兵,使得苏联战争结束时,德国陆军总兵力比战前更多了,达到4多万,由于德军打赢了战争,所以德军不但数量多了,质量也更高了,拥有二三百万参加过实战的老兵,新式武器的数量也大大增长,装甲师、装甲步兵师、机械化步兵师的数量比开战前翻了一倍多,战斗力日新月异,更何况德军还有总计超过两百万的仆从国的军队进行协助作战,可谓声势滔天。为了麻痹英法美等国,希特勒在苏联战争结束后装模作样地公开宣布德军进行“大幅度的裁军”,其实是光打雷不下雨,此时,4多万德国陆军是这样分布的:约5万驻扎在德国的东方新领土和德苏国界边境(大部分是以新兵为主的二线部队),约5万驻扎在各仆从国境内(大部分是以新兵为主的二线部队),剩下2多万陆续返回德国境内(大部分是在苏联战场上经过磨练的一线部队),对外宣称“把他们调回国内是要对其进行裁军”,实际上“准备西进”。
十月底,德国陆军副总参谋长库尔特·蔡茨勒再次来华,与中日代表在青岛再度召开三国接触性会议。蔡茨勒十分兴奋地告诉中日代表:中日在东方采取的一系列试探性的举动,比如,收复英法在华殖民地、拿下泰国、在东帝汶修建军事基地等,英法荷都只是口头抗议,美国也几乎一声不吭,由此可见,英法荷美都是色厉内荏、外强中干,因此德国打算在欧洲那边也对英法美进行“试探”。
“该来的还是来了啊!”蒋纬国感慨不已,他知道希特勒的“试探”是什么,就是不断打擦边球,一边循序渐进地获得真正开战后的有利条件,一边触碰英法的底线,进行变相的挑衅,如果英法进行实质性的回击,德国立刻与之开战、宣战,战争彻底爆发。“来就来吧!”蒋纬国并不畏惧,“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更何况,下面这场战争对中国而言也没理由就是祸事。即便确实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又如何呢?富贵险中求,人想发达,必须拼搏一把,国家想要崛起,也必须拼搏一把,虽然接下来的战争过程肯定会充满变数,但是,事在人为!要对自己有信心!”
坚定信念后的蒋纬国以庄严的心态等待着从欧洲传来的战争号角。
德国肯定要跟英法再度一决雌雄,以报上次世界大战的一箭之仇和失败耻辱。解决了苏联,一让德国获得了辽阔的领土和丰富的资源,国力大增,战争资本大增,二让德国一劳永逸地杜绝了再度陷入两线作战的危机,从而可以全心全意地对付英法等西方敌人。在苏联战争结束后,希特勒立刻就考虑对英法开战了,他知道苏联还存在着,但他不以为然,一是坚定地认为苏联完全不足为虑,二是蒋纬国跟他打过包票,可以彻底解决苏联,不会让苏联死灰复燃,所以他对德国的大后方是完全放心的。对战英法以及英法背后的美国,德军高层制定的战争计划是这样的:
一、先在陆地上打败英法联军,占领法国、控制法国;
二、在海上打败英国并登陆英国;
三、尽量速战速决,德国最好在美国回过神来之前就已经解决掉英法,独霸欧洲;
四、稳固欧洲后,再与美国一决雌雄,如果美国“识时务”不与德国为敌,德国可以不跟美国开战,结束掉战争,如果美国“不识时务不识抬举”与德国为敌,德国就与之开战。
显然,这是一个最理想的的战争过程,几个步骤里都充满了未知,比如:
一、如果德国在陆地上无法速战速决地打败英法联军、解决法国,反而又像上次世界大战那样陷入漫长的持久战和消耗战,怎么办?
二、如果德国无法迅速地占领、控制法国,那么,德国就没有足够的海岸线和出海口,德国海军会像上次世界大战那样被英国海军封锁在本土港口,自然,德国就难以打败英国(虽然德国的潜艇可以潜渡英国海军的海上封锁线继而进入公海,但光靠潜艇就想打败英国确实显得不保险);
三、德国无法速战速决地打败法国和英国,战争就全面陷入持久,美国参战的可能性就非常高,这样,西欧战争的模式就会重蹈上次世界大战的覆辙,这恰恰是德国最想避免的。
综上所述,德国不能把全部的胜利希望寄希望在“速战速决地打败、占领、控制法国”这个理想前提上,毕竟德国在上次世界大战中花了四年时间都没能突破英法联军的防线(虽然后世的人都知道德国在二战中只用了不到两个月就攻占了巴黎,但此时的德国统帅部自然没有把握),所以,德国想要摆脱上次世界大战的不利处境,必须要在跟英法开战前就获得足够的出海口。德国现在拥有中欧和东欧,这两个地方都没有优良出海口,而西欧是英国和法国的地盘,南欧则通往地中海,自然而然,德国唯一能获得出海口的地方,就剩下北欧了。虽然西班牙和葡萄牙都已经是德国的仆从国,但这两国毕竟跟德国本土不接壤,中间在陆上隔着法国,在海上隔着英国,因此西班牙和葡萄牙不能解决德国缺乏出海口的问题。
先拿下北欧,然后跟英法决战于西欧,完全控制西欧后再扫荡南欧,彻底地独霸欧洲大陆,最后进军北非和西亚,这就是德国的战争策略。
北欧四国分别是:芬兰、丹麦、瑞典、挪威(冰岛此时是丹麦的附属国),芬兰早已是德国的仆从国,丹麦是一个可以轻而易举占领的弹丸小国,瑞典虽然是中立国,但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五世非常亲德(古斯塔夫五世在一战二战期间都非常亲德,他的妻子就是德国女子,他曾经主张北欧联合起来与德国结盟,德国进攻苏联后,古斯塔夫五世更是对德国赞不绝口,声称希特勒“在做有利于全人类的好事”,古斯塔夫五世唯一反对希特勒的地方就是犹太人问题,但现在,希特勒没杀犹太人,所以古斯塔夫五世对希特勒尊崇得五体投地),都不成问题,唯一的问题就是挪威。挪威恰恰是德国“北欧行动”里的最大目标,因为挪威海岸线曲折漫长,拥有北欧十分之八的出海口,得到挪威,德国海军舰艇就能畅通无阻地进入公海,并且挪威每年开采出的2万吨铁矿砂也对德国有着锦上添花的作用(苏联战争前的德国每年需要5万吨铁矿砂,其中万吨来自挪威)。九月下旬时,希特勒派里宾特洛甫到挪威首都奥斯陆,向挪威国王哈康七世提出“邀请挪威加入联盟国阵营并成为德国保护国”的要求,哈康七世对此给予了严词拒绝;几乎就在这同时,英国方面也派出特使前往奥斯陆,希望挪威加入英法阵营,联合英法对付德国,要求挪威方面允许英国海军进入挪威领海内并在挪威领海内布设水雷以封锁德国海军,哈康七世还是断然拒绝。随后,哈康七世发表公开声明,强调挪威是永久中立国,不参加大国之间的争斗,也希望各大国尊重挪威的中立地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