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北冥老鱼
“李祭酒别急着拒绝,其实无论是谁负责推广这两种高产作物,肯定都要跑来麻烦李祭酒指教,而且这件事关系重大,非三品以上的官员不可担当,整个朝堂上数来数去,也不过寥寥几人,如果是其它人负责这件事,他们未必会有我这么好的脾气,比如像之前李祭酒见到的那位魏洗马,他可是朝堂上出了名的犟脾气,李祭酒应该不想和他一起共事吧?”杨农再次笑呵呵的道,丝毫不为李休的拒绝生气。
“魏洗马也有机会?”李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一阵头大,刚才他已经见识到魏征的直接,再想想后世他的大名,连李世民这种人都被气的头疼,更别说自己了,当然他这样的诤臣李休还是很佩服的,不过如果让他和魏征一起共事那还是免了吧。
“魏征不是有机会,而是很有机会,你应该知道魏征是太子的心腹,前段时间太子虽然吃了大亏,但现在却反败为胜,太子一系的人再次占据了上风,而且陛下也在有意培养太子的人,魏征正是其中之一,论职位,他不比我低,论能力更是如此,而且他还比我年轻,可以说整个朝堂上,最有可能抢走推广高产作物这件事的人就是他了!”杨农这时苦笑一声道。
如果杨农再年轻个十岁的话,他绝对不怕任何人和他争这件事,但他今年已经七十多了,精力也是大不如从前,但越是这样,他越是想在死之前做点名留青史的事情,可惜朝堂上有魏征这些后生可畏,这让他也是越来越没把握,只能用一些手段来达成自己的目的了。
“这个……”李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露出犹豫的表情,的确,无论是谁推广玉米和红薯,至少前期都要和他打交道,毕竟现在两种作物都掌握在他手中,万一真让魏征那种一根筋的人负责的话,说不定会硬安一个官职到他头上,甚至逼着他去做事,以魏征的脾气,恐怕谁的面子也不会给,那时他就有苦头吃了。
“李祭酒,我知道你不喜欢处理那些琐碎的俗务,所以你看这样好不好,明天我向陛下上书,就说我们今天已经商量出一个推广玉米和红薯的方案,如此一来,陛下肯定会更加偏向于我,到时大部分的事情都由我来做,你只需要从旁协助一点就行了,如何?”看到李休沉吟不决,杨农再次开口道。
“那不知杨尚书打算如何推广玉米和红薯?”李休这时却有些不放心的道,虽然他很懒,但玉米和红薯是虬髯客父子冒着生命危险搞来的,期间也牺牲了不少船员,而且又关系到天下百姓的福祉,所以他也不得不谨慎。
“哈哈~,老夫知道李祭酒在顾虑什么,不过老夫虽然年老,但并不糊涂,而且推广新作物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如果能够保证足够的种子,那么想要推广无非也就是威逼利诱罢了,利诱可以让百姓心甘情愿,不会引起什么反抗,但效果有些慢,威逼则只能以官府的权力硬压,虽然会激起一些反对,但只要让百姓看到高产作物的甜头,那么推广起来就会快得多……”
“我觉得威逼不太好,大唐新立,百姓也刚刚过上几天安稳日子,如果以强硬手段逼百姓接受玉米或红薯的话,说不定会激起什么民乱!”没等杨农说完,李休就开口打断道,他可不喜欢官府用强硬的手段逼着百姓去种玉米和红薯。
“李祭酒误会了,刚才我不是说过吗,如果种子充足才能用上面的两种办法,不过现在无论是玉米还是红薯,种子数量都很少,所以现在只能小规模种植,所以我的计划其实是这样,可以先在公主的封地上种植这两种作物,娘子军在周围也有驻军,不用担心安全的问题,而且也方便李祭酒指点农户们种植。”
说到这里时,只见杨农顿了一下接着又道:“等到公主的封地种满了这两种作物,估计也得一两年的时间,趁着这段时间,我们可以让人私下放出一些关于玉米和红薯的消息,甚至可以拿出少量的玉米和红薯在长安城高价贩卖,从而引起大部分人的注意,然后再一步步在长安附近推广,进而推广到大唐各地!”
杨农只是说了一个大概的想法,想要推广玉米和红薯当然不会这么简单,而是有大量的事情要做,不过这些就没必要和李休解释了,对此李休也明白,而且对于杨农的这个大概想法,他也十分的赞同,事实上这个也算是利诱,只要在这几年把玉米和红薯的名气打出去,到时恐怕所有人都会抢着种红薯和玉米。
想到这里,李休终于点了点头道:“杨尚书的打算与在下也是不谋而合,既然您有如此决心,在下自然也没有拒绝的理由,您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在下也会尽量的配合!”
“哈哈~,多谢李祭酒的信任,有了你这句话,老夫也更有信心了!”杨农听到这里也是大笑一声道,语气中也带着几分激动,他这一生虽然几经沉浮,但却没有什么太大的功绩,本以为会这么平庸下去,却没想到在任上的最后几年竟然遇到这么一个天大的好机会。
得到了李休的支持,杨农急着回去准备奏折,因此又聊了几句就匆匆忙忙的告辞离开了,李休则亲自送他出了大门。他感觉这个老头还是挺可爱的,虽然圆滑但却很坦荡,让人生不出反感。
眼看着杨农离开之后,李休刚一转身准备回去,却没想到只见马爷笑呵呵的从门房那里出来开口道:“杨农这个老狐狸怎么在你这里,刚才你们都聊了些什么?”
“马叔您什么时候来的,刚才怎么没见您?”李休看到马爷也十分惊讶的道,他从自家的门房里出来,估计应该不是刚来。
“早就来了,不过看到你和杨老狐狸在客厅里聊天,所以我就没进去,怎么样,这个老狐狸找你有什么事?”马爷笑呵呵的问道。
“杨尚书怎么在您嘴里就变成老狐狸了,虽然他有些圆滑,但我觉得他这个还挺不错的。”李休有些不解的问道,说着他请马爷进客厅,月婵这时也送上茶水。
“你不在朝堂上,当然不知道杨农是个什么样的人。”只见马爷喝了口茶,这才再次开口道,“可能你不知道,杨农可是朝堂上的常青树,当初前隋时,他就做到了户部尚书一职,后来咱们大唐立国,他依然担任户部尚书,要知道朝堂上一共就只有六个尚书,上次老武想担任工部尚书,还要请你帮忙,可是人家杨农仅仅是个降臣,却一下子就能坐上户部尚书的高位,难道你就不觉得奇怪?”
“什么意思?”李休有些不明白马爷说这些的用意。
“笨啊,杨农区区一个降臣,怎么会得到陛下那么大的信任?”马爷这时白了李休一眼道,做为李家的家奴,当初的事情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了。
“马叔你是说,当初陛下没有起事时,杨尚书就有陛下有联系?”李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震惊的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杨农可真是太厉害了。
“没错,当初陛下只是一个小小的太原留守,杨农正是陛下在朝廷中的靠山,陛下能够骗过大隋朝廷,也多亏了他的帮助,所以等到陛下打下长安后,杨农立刻摇身一变,成为我大唐的户部尚书,而且你别看他官职没变,但几个儿子却都得到极大的封赏,而且杨农在朝堂上一向以圆滑著称,从来不得罪人,绝对是朝堂上的老好人,他这种不是老狐狸是什么?”马爷笑呵呵的道出当年的一段秘史道。
“原来如此!”李休听到这里也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他发现和马爷聊天经常收获一些历史上的秘闻,这恐怕是后世史书上绝对找不到的事情,但这恰恰是历史的真相。
“对了,你还没告诉我他到底找你什么事呢,杨农可是出了名的无利不起早,他可不会无缘无故的找你聊天。”马爷这时再次追问道,刚才他没有打扰李休和杨农,就是想知道他们到底是在聊些什么?
“也没什么,无非也就是玉米和红薯的事……”李休说着就把今天的事讲了一遍,马爷知道他们今天早朝献上红薯和玉米的事,事实上他也一直在长安城等着李休的消息,却没想到李休他们在下朝后直接回来了。
“原来如此,这个老狐狸的鼻子还真是灵敏,竟然一下子就找到了关键之处,他说服了你,那可就占了很大的便宜,陛下也很有可能把推广玉米和红薯的事交给他了。”马爷听完李休的讲述后,当下也摸着下巴自语道。
“马叔,杨尚书这个人除了圆滑之外,执政能力怎么样,推广玉米和红薯这么大的事情,能放心交给他吗?”李休这时依然有些不放心的问道,从直觉上,他感觉杨农这个人不错,但知人知面不知心,所以还是要听一下别人对他的评价。
“这个你就不用担心了,杨农在前隋时能做到户部尚书的位子,可不仅仅因为他是弘农杨氏出身,本身的能力也十分出众,否则陛下也不会一直让他担任着这个位子,可以这么说,除非杨农的身体不行了,否则户部尚书的位子就一直是他的,以他大半辈子的为官经验,推广玉米和红薯简直是小事一桩,他看中的只是其中的功劳罢了。”马爷笑呵呵的解释道,能够在朝堂上屹立多年不倒的人,绝对没有一个简单货色。
“那我就放心了!”李休听到马爷的话也终于松了口气,看来自己的眼光不错,杨农的行政能力不用怀疑,不过想想也是,人家在朝堂上混了将近一辈子了,没点能力还真不行。
“另外杨农的年纪也不小了,虽然我和他不是很熟,不过我猜他很可能是想借着最后这几年,给自己揽点功绩在身上,所以推广玉米和红薯这件事,他肯定会尽心尽力的!”马爷这时再次开口道,如果他的话让杨农听到的话,恐怕会对马爷刮目相看,因为这些话他从来没有对别人说过。
听到这里,李休也更加放心了,当下他忽然想到平阳公主,于是向马爷问道:“马叔,你刚才回别院了吗,我和公主回来时她睡着了,不知现在醒了没有?”
“我也是刚从别院来,公主已经醒了,而且我去探望她时,她正在一遍又一遍的看着圣旨,脸上的笑容就一直没断过,说实话,自从她嫁给柴绍之后,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她如此开心!”马爷这时颇为感慨的道。
“那太好了,我现在就去看看公主!”李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兴奋的道,说完就站起来想往外走。
“你急什么,公主现在没事,另外我今天来找你,其实是有件事想找你商量。”马爷这时却忽然一把抓住李休的衣袖道,不过他在说这些话时,脸上却忽然露出一种十分复杂的神色。(未完待续。)
懒散初唐 第二百七十三章 陪马爷外出
晚饭过后,七娘跑去和小丫去玩了,衣娘指挥着侍女收拾干净桌上的碗筷之后,这才轻轻的坐在他身边问道:“刚才就看你有些心不在焉的,是不是有什么心事?”
听到衣娘的话,李休这才抬头笑了笑,随后考虑了一下这才开口道:“其实也没什么,只是今天马叔和我说了一件事,刚才我也一直在考虑。”
“什么事情让夫君这么为难,今天公主不是已经拿到解除婚姻的圣旨了吗?”衣娘这时惊讶的道,今天下午她还特意去了平阳公主那里探望,这也是她第一次见到平阳公主那么高兴,整个人都像是年轻了几岁似的。
“不是公主的事,而是马叔的事,他今天告诉我,过几天让我陪他去个地方,但却又不肯说去哪里。”李休说到这里时,眉头也不禁皱了起来。
“原来如此,那也没必要让夫君这么烦恼吧?”衣娘听完点了点头,但随即又不解的问道,马爷是平阳公主最信任的人,而且又是李休的忘年交,她嫁过来后,李休还特意告诉她,马爷是个绝对值得信任的人,甚至在李休心中,也一直把马爷当成长辈来看待。
“如果只听马叔话中的内容,的确也没什么,但是马叔在说这些话时,脸上的表情却很奇怪,似乎……似乎是……”李休这时紧皱着眉头,好像是在回想着当时马爷的表情,最后终于眉头一展道,“似乎是带着几分悲伤,我认识他这么久,还是第一次看到他脸上露出这种表情。”
“这也没什么吧,也许马叔让你去的地方曾经有什么让他伤心的事情发生?”衣娘再次开口道,在她看来,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悲欢离合,马爷当然也不例外。
“不仅仅是这样,马爷在说那些话时,表露出的悲伤让人感觉很难受,甚至还几分……几分……”李休这时再次露出回忆的表情,同时搜刮着合适的形容词,最后终于眉头一挑道,“几分疯狂,没错,就是疯狂,疯狂之中带着绝望,绝望之后又带着无比的悲伤,这肯定和马叔以前的遭遇有关!”
说到最后时,眼睛也逐渐明亮起来,因为他忽然想到,当初马爷告诉他,他曾经是前隋时的将领,甚至还与秦琼一起参加过对高句丽的三大征,可是后来却不知道为何,全身是伤的倒在路上,如果不是平阳公主救他,恐怕他早就死了,这其中肯定发生了不少事情,但他却一直不肯说。
接下来的几天里,李休一直忙着收获玉米和红薯,不过收获的玉米随即就被种了下去,现在正值夏收,玉米还可以种第二季,红薯也同样不例外,不过红薯的生长期长一些,所以平阳公主决定把红薯都种在温室里,哪怕今年冬天不种蔬菜,也要让红薯长出足够多的藤蔓和根茎,好让明年有足够的红薯种植。
也就在这忙碌的几天里,马爷也经常来找他,主要是把朝堂上的一些事告诉李休,比如自从红薯和玉米献上去后,朝堂上就已经吵翻了天,所有人都在为负责推广的职责争吵,以前朝堂上的争吵都是******和秦王党吵,但是现在已经不分党派了,所有人都在为自己争取利益,哪怕不能主持这件事,至少也要参与进去分口汤喝。
而在这些争吵的人中,杨农则是最积极的一个,也是最有可能主持推广的人,不仅仅是因为他精通农事,又是户部尚书,另外他还写了一份奏折,上面表明了他与李休的交谈过程,其实主要就是夸耀一下他已经得到李休的支持,结果这样一来,李渊的态度也比较偏向他,只是暂时还没有下决心,不过估计也就在这两天,这件事就会做出决断。
玉米和红薯就那么点,李休和平阳公主家中都不缺人,因此很快就收获完成并且种了下去,接下来就没什么事情了,至于朝堂上的争吵他才懒得关心,反正杨农那边他已经帮不上什么忙了,而且他还占据着优势,估计最后还是他来主持这件事。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这天马爷再次来到他家中找到李休,刚一见面就开口问道:“怎么样,准备好了没有?”
“我倒是想准备,可是马叔您连去哪都还没告诉我呢?”李休这时一脸无奈的道,去哪不知道,去几天也不知道,根本让人无从准备啊。
“呵呵,这次去的地方远一点,可能要坐几天的马车,另外公主也会去,你也可以带上你妻子,好让她和公主做个伴,毕竟这一来一回可能要七八天,我可不想拆散你们小夫妻。”马爷笑着开口道,不过可以可以看得出来,他的笑容有些勉强,似乎每次提到要去的地方时,他的心情都不怎么好。
“没问题,刚好我也很少外出,这次就当外出散散心,不过我估计七娘肯定也会吵着要去,所以你要做好准备!”李休听到这里再次笑道,除了上次被马爷挟持着去了庆州外,他还真没怎么出过远门,趁着这次机会出门看看大唐的人文风景也不错。
“七娘想去那就最好了,天天学你那些东西也不一定有用,还是要出去多增长一些见识才好!”马爷听到七娘也要去,立刻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道,马爷没有儿女,但却很喜欢小孩子,只是平时老是板着脸,一般的孩子还真不敢靠近他,倒是七娘和他相处久了,一点也不害怕他,这也让马爷对七娘格外疼爱,逢年过节送的礼物比李休都多。
马爷只是说要去几天,但却没说去哪,李休也没有多问,这也是他对马爷的信任。接下来两人又聊了几句闲话,然后这才送他离开,回来后他就把这件事告诉衣娘,结果衣娘也十分高兴,她长这么大,也根本没出过门,难道这次有机会出去看一看,自然是无比的向往。
第二天一早,平阳公主的车队就来到李休家门前,马爷骑着马在前面,周围还有无数的护卫,而李休一家也跟着上了马车,本来李休也想带上月婵的,但是月婵担心她走后家里没人照看,所以还是决定留下来。
上了马车之后,马爷立刻吩咐车队启程,趁着这个机会,李休当下向平阳公主问道:“公主,马叔告诉你这次要去哪里了吗?”
“没有,我也正想问你呢,前几天马叔告诉我,说想出一趟远门,而且还要我和你一起去,可是却不肯告诉我去哪里。”平阳公主这时也一脸不解的摇了摇头道,她还是第一次遇到马爷有事情瞒着她不肯说。
“原来如此,看来不到目的地前,马叔是不肯告诉任何人了!”李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摸着下巴自语道,同时心中也对马爷这次的行程更加的好奇,不过他也更加肯定,此行肯定与马爷当初的遭遇有关,甚至很可能解开当初马爷为何全身是伤的倒在路边这个谜团。
“对了,公主还记得当初你第一次遇到马叔的详细情形吗?”只见李休沉思了片刻,忽然再次向平阳公主问道。
“你问这个做什么?”平阳公主好奇的问道。
“这个解释起来有些麻烦,你先告诉我当初的事情,路上有时间我再给你解释!”李休开口催促道。
看到李休也是神神秘秘的不肯说,平阳公主也不由得无奈的道:“真不知道你们在搞什么,而且这件事我记得和你讲过,当初我遇到马叔时,年纪还很小,母亲也在世,那天我们一同乘车外出,结果遇到因为受伤倒在路边的马叔……”
“就是这里,公主可还记得当时马叔穿的什么衣服,身上又有哪些伤,有没有什么可以显示他身份的地方?”李休这时打断平阳公主,并且问出一连串的问题道。
“这个……”平阳公主听到这里仔细的回想了一下,过了片刻这才开口道,“穿的什么衣服我已经不记得了,我只记得当时马叔身上的衣服都被鲜血染红了,至于身上的伤口则十分的可怕,有一道胸口的伤口直接从肩膀到腹部,当时我把马叔救回来后,请来的大夫都说马叔活不成了,但却没想到马叔最后还是挺过来了。”
“那些伤口是刀剑伤吗?”李休再次追问道。
“不仅仅是刀剑伤,马叔背后还有不少弓箭伤,光是箭头就取下来十几枚。”平阳公主再次开口道,她在军中多年,像马爷这么重的伤也很少看到,更何况还能活下来更是一个奇迹。
“还有弓箭!”李休听到这里也是眼睛一亮,当下再次沉吟了片刻再次追问道,“那有没有什么标识马爷身份的东西,或者有没有发生其它的什么事情?”
“这个倒没有,不过……”平阳公主说到这里也是娥眉轻皱,随后这才再次开口道,“不过救了马叔后,我母亲倒是说过一句话,当时我并不怎么在意,现在想来,好像母亲猜到了什么?”(未完待续。)
懒散初唐 第二百七十四章 马家大宅
“窦皇后说了什么?”李休好奇的追问道,平阳公主救马爷时年纪还小,肯定有许多疏漏的地方,但是窦皇后却是个才智卓著的女子,光看看她教育出的几个儿女就知道了,所以她很可能看出了什么。
“我记得当时我让人把马叔救回家后,母亲只是看了看他,然后叹了口气说,‘又是一个可怜人’,随后就离开了。”平阳公主回忆着开口道,说完脸上也露出感伤的神色,如果母亲还在世的话,恐怕大哥和二弟也不会闹成这样。
“又是一个可怜人?”李休听到这句话也不由得仔细品味起来,这句话中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又”,一个是“可怜人”,而这两点都证明窦皇后很可能知道一些关于马爷的来历,否则也不会这么说。
“除了这句话外,窦皇后可还说过什么?”李休考虑了片刻忽然再次追问道,这句话虽然证明窦皇后知道些什么,但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其它的信息了,所以也根本判断不出什么。
“其它的就没有了。”平阳公主再次想了想,最终却还是摇了摇头道,其实后来她对马爷的身份很好奇,小时候也曾经缠着他问过好多次,但每次马爷都不愿意说,后来她也就渐渐的不问了。
李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有些失望,当下打开窗子看了看前面的马爷,心中也满是好奇,马爷到底要带他们去哪里,当初又是发生了什么,才让他的境遇发生了那么大的改变?
马车离开长安之后,刚开始是往东走,李休本以为马爷会带他们去洛阳,但在下午的时候,却又开始往东北方向前行,等到天快黑的时候,马车才在一个小镇停了下来,然后一行人在小镇上休息了一晚,第二天终于前行,直到这天下午时,李休他们才到达一座大城。
“蒲州?”李休看着城门上这个有些陌生的名字也有些惊讶,说实话,他还真不知道长安城附近有这么一座城市,虽然这座城市的规模看起来不是很大,但城墙却建造的十分坚固。
“蒲州这里被太史公称为天下之中,传说皇天后土中的‘后土’两字,就是指这里,而且这里还有一座十分有名的后土祠,听说香火很盛,不过我却从来没来过。”看到李休疑惑的模样,平阳公主也不由得笑着解释道。
“哇~,秀宁姐你的学识真渊博,连哥哥不知道的地方你都知道!”马车中的七娘听到平阳公主的解释也不由得夸张的大叫一声道,这个小丫头自从离开长安之后,看到什么都感觉新鲜,昨天晚上也是闹到半夜才睡,结果今天在马车就又睡着了,现在也是刚醒。
“呵呵,你这个小丫头现在可比我懂得多,你哥哥讲的那些我可学不会。”平阳公主听到七娘的话,也不由得宠溺的摸着她的小脑袋道,自从恢复了自由之后,平阳公主的性子变得活泼了许多,也更爱笑了,整个人都感觉像是年轻了几岁。
“好了,我们到了,今天就在城中休息,明天我带你们去个地方!”正在这时,只见马爷来到车边,透着车窗向李休他们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