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超级农业强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凌烟阁阁老

    “我还一度怕你被金钱迷惑了




第93章 我们嘉谷,很有钱(求收藏!)
    李维新博士稍作休息,第二天就雷厉风行地带领研究员外出研究盐碱地的地质条件了。

    齐政劝他可以多休整一下,他反驳说道:“我们过来就是为了解决问题的,不是为了坐着当老爷的。早一天摸清楚状况,你们就能早一天进行治理开发。休息的话什么时候不能休息呢死后有的是时间休息。”

    齐政叹服,只能让谢开济安排好人员负责李维新团队的后勤,确保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陈建章也带着实验室研究员协助研究,对盐碱地的含盐量、ph值、有机质含量、地下水位埋深等地质数据进行摸查。

    待掌握了第一手地质数据后,李维新博士和陈建章联袂来访。

    “经过我们几十年的治理研究表明,没有最先进的技术,只有最合适的技术。不同盐碱地的形成原因往往是不同的,而即使是同样的成因,往往采取的治理措施也不一样。”李维新博士首先说道。

    齐政点头表示理解。

    这就像医生,同样的症状可能有不同的病因,譬如男人老出虚汗,可能是肾亏气虚;但也有可能是,衣服穿多了……

    关键是要对症下药。同样是得气管炎,有人需要远离雾霾;有人可能只需要,多开窗通风以换点新鲜的雾霾……

    “长期以来,盐碱地改良相关项目主要是采取挖排碱沟、灌溉洗盐、机械深耕、换土等物理措施,虽然见效快,但由于投资较大、费工费力,并且会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对下游地区也容易造成次生盐渍化。”

    这同样很好理解,说到底,这些物理措施仅仅是靠用水冲洗将土壤里的盐碱转移,但是物质是不会平白消失的。上游的这块盐碱地治理好了,可能下游的另一块好的耕地又泛上来盐碱,治标不治本,不能彻底根治盐碱。

    “因此我们在环渤海盐碱地治理过程中,摸索了一套标本兼治的物理、化学、生物和耕作改良等综合措施,效果显著。”

    李维新博士详细介绍道,例如物理上采取机械深翻,咸水结冰灌溉法改善土壤结构,熟化土壤;采用地膜覆盖穴播技术,抑盐阻盐;化学上施土壤调理剂,中和盐碱;生物改良上种植棉花、玉米、牧草等耐盐碱作物等;耕作改良上施用羊粪、牛粪等有机肥,提高肥力……

    “这边跟环渤海地区同属海滨地区,情况大体类似,但比黄淮海地区的重度盐碱化好的是,这边不过是中度盐碱化。按照我们的经验,应该做好统筹安排,分期分区治理……”

    齐政认真听着李维新博士的方案,若有所思。

    应该说,他的方案很合理,采取的综合治理措施也相对成熟,但有个问题……

    “李博士,按照你的规划,分期分区治理,这二十万亩的盐碱地,大概多久能改良到良田的程度”耐心听完方案后,齐政问道。

    李维新博士给出预估时间,“保证足够投入的情况下,至少需要三年。”

    齐政闻言立即摇头,“这太慢了!”

    要知道,一个奶源牧场的建设,也至少需要三年,但是乳业的风起云涌可容不得嘉谷等这么长时间。齐政还打算靠灵阵加速牧场的建设,怎么可能慢悠悠地花三年时间单纯改良土壤

    李维新面不改色,心里却暗叹一声。陈建章早就跟他讨论过这一点,做企业的跟他们的想法不一样,总是希望尽早投入,尽早产出。

    “那么最直接最快的方法就是灌水洗盐了。这边地下水丰富,可以采取这种最常用的方法。但说实话,这样一来工程大,成本高;二来随着冲洗盐碱成分,有机质也被冲洗掉,既浪费水,又带来土壤的退化严重。我不建议这样追求速度。”

    简单来说,灌水洗盐在土壤表层盐分含量高时,用淡水漫灌,使盐分随水分下渗到土壤深层。

    但是就跟做菜盐放多了一样,你重新将菜用水冲洗了一遍,到头来确实是不咸了,但泡过后的菜肴,那品相,可想而知了……

    齐政将目光投向陈建章。

    陈建章综合企业需求和现实状况,最后说道:“单纯的灌水洗盐肯定不可取,这边由于地下水位较浅及海水倒灌等原因,仅仅采用这个办法的话,盐碱地不过是治一阵就好一阵,刚刚脱盐很快就返盐,效果不能持久。”

    “但能不能结合其他的改良措施呢我觉得可以这样,先从小块区域试验一下,结合深耕深翻应用灌水洗盐,看看实际效果,再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如果有推广的价值,就采用;没有,再改善。”

    齐政和李维新对视一眼,点点头。也是这个理,总得看看实际效果才有讨论的意义。

    何况,齐政更想结合灵阵,看看双管齐下能有多大的效果。

    ……

    靠近罗口村的一千亩盐碱地被划出来,作为试验地



第94章 忆往昔(求收藏!)
    李维新博士被嘉谷的钞能力噎住了。

    他拉住陈建章问道:“你们嘉谷治理这片盐碱地的预算是多少”

    这也不是什么很保密的事情,因此陈建章也就跟他说了:“将这二十万亩荒滩地建设为存栏10万头奶牛的大型牧场和乳品工厂,公司计划总投资12亿元,而盐碱地改造工程的成本预计会占到20%吧。”

    李维新闻言都为这个投资规模咋舌。

    稍微对比一下就知道其中蕴含的能量了。

    黄淮海盐碱地治理工程这三十多年来,国家总投资也不过五个亿左右。

    没办法,以前国家穷,要优先照顾重大项目,花钱的地方太多了,也就近些年来才慢慢增加黄淮海盐碱地治理工程的投入。

    这还是大部分地皮不需要投入的情况下,科技人员咬牙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才能取得今天的成果。

    而嘉谷单单为了二十万亩盐碱地的快速改造就砸进去两个亿,对比起来不禁让人感到心酸。

    李维新面对陈建章这个老熟人,都不免酸溜溜地说道:“好家伙,难怪你这么痛快地就从大学里辞职了,原来是真的抱上了一根粗大腿。”

    陈建章毫不客气地回怼:“可不是,背后有金主支持的日子简直不要太有滋有味了!”

    李维新也只能指着他无奈地笑了起来。

    ……

    嘉谷邀请来的开荒团是江南省农垦集团的农业开发队伍。

    如果是一般情况,想获得农垦集团的帮助,难度是非常高的。

    别看农垦集团不起眼,毕竟是国企,独立性是丝毫不弱的。

    机关单位只有缺钱的时候才会放下架子。不差钱的机关单位是最烦人的,因为他不和你谈钱了,也不会和你谈服务,最多谈谈政策,可你要是谈的深了,他又会和你谈理想谈奋斗……

    而且即使他差钱了,你也要拜好码头才能顺利将钱送出去,提着猪头找不着庙门的情况并不鲜见。

    幸而江南省农垦集团在如今的年代并不是土豪单位,而且嘉谷在与政府谈判中就提出,需要政府协调邀请农垦集团提供人力物力支持。

    当然,好处是少不了的。

    凡是农垦公司派出的开发团队和机械设备,嘉谷会向农垦支付一笔劳务费用和租金。而且,在工作期间,农垦公司除了工资和日常福利以外,不用承担其他的任何费用,奖金后勤以及回家的费用等等,嘉谷全都包了。

    这就等于双倍承担了数百人的工资,不仅给农垦公司省钱了,而且能创造不少的收入,算得上是不无小补了。反正今年以来,江南省农垦公司也没有什么开荒项目,以他的规模,派遣数百人确实不算什么。

    嘉谷重金邀请农垦劳务团队也是有的放矢。

    都知道,机械设备好买,熟练的工人难寻。

    而且,这不仅仅是工人的问题,还有管理模式的问题。农垦集团是国内少有的具有农业开发会战经验的团队,集中、高效、明确的目标和集体主义是会战模式不同小农经济模式的地方,也是一般农企想学也学不到的地方。

    偏偏这种会战模式在大规模荒地开发的时候厉害得很。

    年轻的嘉谷既没有这样的经验,也没有这样的实力,光是靠自己摸索,花费精力不菲却不一定有好的结果。

    因此邀请农垦农务团队,既是为了能快速推进治理进程,也是希冀通过偷师学艺,一窥中国式农业会战的管理模式。

    熙熙攘攘的营地安排持续了一天。

    第二天,天初明,养精蓄锐的工人们就带着热情,开始了开荒工作。

    见识了嘉谷的财大气粗,李维新博士也不得不服气,调整了规划方案,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改良这片盐碱地的状况。

    不同于之前小块试验田,大块盐碱地的改造,除了灌水洗盐,还需要进行修渠、打深井、挖排碱沟清淤等工程。

    因为地下水位浅,为了防止盐分堆积,最基础的水利工程是必须有的。

    工地上,有无数台大型机械在来回平整深耕土地,轰鸣声震人耳膜;挖掘机、铲运机按照规划好的地形挖土开渠;一些负责运送客土的货车往来穿梭,来了一辆,又走一辆,忙得不可开交;已经平整好的土地像豆腐块一样齐齐整整地排着……

    老技术员肖诚是农垦劳务团队的队长,他在工地上亲自坚守、协调,并不时与李维新博士团队交流意见。

    &



第95章 运气吗
    农垦公司的劳务团队真不是盖的。

    大型农业建设团队最关键的要求是标准与高效。

    数十万亩土地,数百名工人,数百台机械设备,如果没有优秀的施工管理的话,简直就是一锅乱粥。

    而老队长肖诚将其管理得井井有条。

    农垦劳务团队营地内的后勤安排都由谢开济做主,他以极大的耐心将一应事项安排得妥妥当当,得到了营地内数百多名工人的一致好评,也因此收获了老队长肖诚的认可。

    因此谢开济得以跟在老队长肖诚身后光明正大地偷师。

    他看到农垦团队的开垦建设是如何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严禁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

    他学到了如何对建设标准、规范、定额进行编制,包括设计图纸、主要设备材料用量表和投资概算等;

    他见识了施工过程中实行的集中管理,分工负责,分级实施的管理体制;

    他参与了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现场工程质量自检制度的过程……

    老队长自然知道嘉谷的小心思,但他没有说什么,反而对谢开济倾囊相授。

    确实这也不是什么不传之秘,不过是长期的实践得到的经验总结。但很多时候,效率的提升就体现在这些不起眼的经验总结上。因而难得嘉谷有心求学,老队长也不藏着捏着。

    更何况,为了提高农垦劳务团队的积极性,嘉谷根据施工进展提出了激励方案,只要能提前完成施工进度,就会有相应的丰厚奖金。

    激励制度一出,磨洋工的念头直接飞到九霄云外了。农垦劳务团队像是打了鸡血一样,乐呵呵地算着自己能拿到多少额外的奖金。

    而且劳务团队中多有经验丰富之辈,他们还能针对李维新博士的治理规划方案进行完善,譬如根据盐碱区域的具体情况,科学选择水利改良的技术措施,建立流域完整的排水、排盐系统,合理安排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开发利用。

    李维新博士都不由得跟陈建章感慨道:“果然是高手在民间。我们做农业研究的,再严谨的理论,都比不过实践,在这过程中总会有或多或少的纰漏需要修正,你们能找到这样的建设团队,也是很有眼光了。”

    这话没法反驳。

    平整土地,深耕深翻,排水渠建设的工程推进很快,但是李维新博士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他围绕着工地转了一圈,又找老队长肖诚交流了一番,就找上门来了。

    齐政和陈建章正在商量着什么,看到李维新博士找过来,似乎没有什么意外的样子。

    李维新博士开门见山问道:“齐总,我注意到工程的推进不太协调,深耕深翻没有和井灌井排同步进行,据说是你授意的,能跟我说说原因么”

    所谓井灌井排,是盐碱地治理一个很常见的技术措施。

    井排就是通过机井抽取地下水,将地下水位降低到发生盐碱化的临界水位之下,那么地下水位距离地表的距离就增加了,地下水当中的盐分就没有办法随水分上升到地表造成堆积。

    井灌就是把从机井抽出的淡水灌溉土壤,随着灌溉水的一个入渗,土壤当中的盐分就被溶解了向下淋洗,一直下渗到地下水。

    简而言之,就是通过井排使地下盐分不上升,通过井灌使上部盐分向下淋洗,使得盐碱在双重作用下得到控制和治理。

    当然,实际应用中不会这么简单,尤其是在这边的海滨地区,降水丰富,地下水水位也不是那么好控制的,这对排水要求很高。

    齐政笑着先给李维新博士满上一杯茶,才说道:“这事就算你不过来,我也打算去找你了,有些细节需要斟酌一下。”

    李维新接过茶杯,说道:“按照规划,深耕深翻同时结合灌水洗盐进行,但是我观察到灌水洗盐的进度几乎停下来了,机井的数量也达不到计划的要求,看样子,是计划有变”

    齐政和陈建章对视一眼,然后由齐政解释道:“嗯,我有意将计划做个调整。”

    说完齐政将一份资料递给李维新博士。

    他接过来,快速浏览了一遍。

    “这是最新的天气预报,你看,今年的第12号台风在南海生成,按照预测路径,大概率会影响到我省。”齐政解说道。

    李维新博士看完后皱眉,对工程施工来说,这好像谈不上好事。但结合工程计划的调整,齐政他们明显将其看作是一件好事了。

    “所以,规划的调整主要是基于这个原因”

    齐政点头,“虽然我们的资金较为充足,但是实话实说,要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能省一笔是一笔,井排井灌费时又费力,在治理工程中的成本占比是一个大头,如果能将其降下来自然最好。”关键是耗时。

    台风过境,往往会带来明显的降雨。齐政就是打着靠降雨自动洗盐的主意。

    然而李维新还是眉头紧锁,“这一切


1...3435363738...13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