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超级农业强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凌烟阁阁老

    而奶牛的精饲料以玉米为主,需求量不少。最好是能靠近生产地,以保证原料供给,减少运费,降低成本。

    因此不仅仅是两村的耕地,牧场也会抽出一定的面积种植玉米,争取做到保障牧场精饲料的大部分所需。

    嘉谷已经和两村的合作社签订协议,到时的玉米种植统一种植,统一管理,所有产品全部供应牧场。

    ……

    事实上,嘉谷牧场的落地,已经给罗口村和东桥村带来了太大的改变。

    在嘉谷到来之前,这一片地区交通不便,土地贫瘠而盐碱化,农业发展艰难,那些只能留在本村的人,收入非常微薄,连孩子买书的钱都筹不起来是常有的事。

    嘉谷牧场落地之后,一连串的大动作,给两个村庄带来了肉眼可见的机遇。

    修路带来的好处自不必多说,单单是盐碱地改造团队的到来,就为村民们贡献了直接的增收。

    几百人的营地后勤运转,能在村子里采购的物资都在村子里采购,单单是蔬菜、禽畜等食品的采购,就让多数村民笑逐颜开了。

    其后更是招募人工建设海防林,渴望改变现状的村民们立刻抢着报名参加。因为植树工程量不小,大部分壮劳力被录用了。等到海防林营造完毕后,嘉谷的补贴和奖金又丰富了他们的收入。原本贫穷的家庭,大多有了起色。

    紧接着又是牧草的种植……

    村民们的日子已经是越过越红火了。

    可以说,村民们已经看到了摆脱贫穷的出路。

    不吹不擂,这是把自然条件、扶贫和商业化结合的优秀案例。

    扶贫,早已不再是政府独立支撑的任务了——企业往往能用独特的产业视野为贫困地区找到最适合的精准扶贫产业,为他们带来强大的造血能力,永远告别贫困的噩梦。

    当然,从产业布局到盈利需要一段时间,从盈利到完成原始积累和服务设施建设,又需要不短的时间。这一段时期,纯粹是靠嘉谷的投入支撑。

    问题是,如今能有嘉谷这样的土豪能力的企业,寥寥无几。

    &nb




第100章 当前的霸主,未来的对手
    齐政并不关心普通员工的招聘,这部分工作由谢开济和公司的人力资源部负责。

    他的主要注意力放在了王昱业为牧场招聘的负责人杨业身上。

    杨业原来是伊力nmg牧场负责生产管理的副总,王昱业为此向伊力支付了一笔违约金,才将他挖到了嘉谷牧场。

    杨业从国内农业大学的畜牧专业毕业后,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取得了动物遗传学的硕士学位,也算是具有真材实料的海归人才。

    他是越省人,因为年迈的父母适应不了北方的气候,为了照顾父母,他放弃了伊力的职位,回南方工作。

    要不然,嘉谷想挖到这样的人才,还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默默无闻的嘉谷原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也是王昱业亲自和他谈过,展示了嘉谷的实力和牧场的规划,并在经营理念、薪酬等方面展现了极大的诚意,才打动了杨业。

    王昱业向其许诺,嘉谷牧场是嘉谷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除了在发展战略、财务上受到总公司的指导之外,日常的具体事务可以由杨业一言而决。

    这也是他愿意跳出伊力,到嘉谷牧场试一试的重要原因之一。

    齐政在和他初次见面后,并没有谈及什么战略什么管理之类的,反而先问起了他对伊力的看法。

    “老杨,在你看来,在什么情况下,目前伊力一家独大的格局才会被打破”

    杨业只当这是齐政对他的面试,不敢放松。

    他略微考虑了一下,才谨慎回答道:“我认为有两种情况发生的前提下,最有可能打破伊力的垄断地位。一是伊力内部发生巨大的动荡;二是有强力资本介入并打乱竞争市场。”

    此言一出,齐政就知道,杨业是真的有料。

    如今是02年,伊力在国内乳业市场上的霸主地位不可撼动。

    后世“乳业双雄”之一的猛牛虽然在00年之后开始追赶伊力,但效果甚微,反而是伊力反狙击猛牛可谓不费吹灰之力。

    伊力作为引领中国乳业发展的最大功臣,有太多太多的第一了。

    它是乳品行业第一个将超高温灭菌技术引进国内的企业,也是第一个将无菌灌装技术应用到液态奶生产中的国内企业……这两项技术的引进,直接开辟了中国液态奶市场发展的新纪元。

    直至04年,一手缔造了伊力的掌门人因财务问题入狱,引发了伊力管理层的动荡,才给了猛牛可乘之机。

    随后猛牛通过高超的营销手段,引发了群雄相争的混乱局面,趁机加速抢占伊力的市场份额,才有了以后的国内乳业“双寡头”的格局。

    “你知道猛牛吧对他们怎么看”齐政不做评价,继续问道。

    杨业淡淡一笑,“伊力中没有几个人不知道猛牛的。”猛牛创始人曾效力伊力十多年,被免职后扯旗创立了猛牛,随后展开了与伊力之间的十年战争,一直是江湖上津津乐道的话题。

    “猛牛虽然现在实力不显,但我了解他们当中的不少人才,在我看来,未来猛牛有很大的机会成为乳业第二梯队的领跑者。”

    齐政微微点头,猛牛确实是人才济济,敢拼敢赌的牛根声,营销大师孙向红,人狠话不多的杨文军……这些高手,齐政看着都要流口水。

    不过有一点是杨业也想不到的,猛牛可不止于跻身第二阵营前列,其趁着伊力露出的破绽,短短几年内就迎头赶上了伊力,成为了乳业市场上的两只大鳄之一。

    但是齐政最关心的还是伊力。

    “那你觉得,伊力的最大优势体现在什么地方”

    杨业并不奇怪齐政对伊力的关注,所有有志于进军乳业市场的势力,伊



第101章 乳业的生意经
    几个问题之后,齐政和杨业的话题开始逐渐深入。

    可以说,一直以来,牛奶都被国人赋予着代表希望、健康和美好的期许。

    但国人对于乳制品的好印象,并没有被完全投射于乳制品企业身上。

    如果把中国乳企的发展史比作一个人的发展史,三鹿事件就像是他的成人礼。

    08年之前,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好比一个人的童年和青壮年时期,不断冲破瓶颈实现发展;三鹿事件之后,乳制品行业经历了巨大的打击,终于被迫在伤痛之后成熟起来。

    如今正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期,但是行业中的明眼人已经察觉到其中的隐患了。

    齐政就在交谈中发现,起码杨业已经有了朦胧的危机意识。

    “在留学期间,我考察了多个国家的奶业产业链。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牧业大国不一样,我国的草地资源远远不及。在这方面,我国和岛国其实具有很大的共性。而借鉴岛国的奶业崛起之路,我总觉得我们的奶业政策及监管都存在着很大的空白和漏洞。”杨业目光深沉地说道。

    齐政静静地听着杨业对行业的剖析,结合后世的奶业乱象溯源,只能感慨一句,有恶果必有恶因。

    从奶业的周期性行业属性说起。

    奶牛从出生到产奶需经历犊牛、育成牛、青成牛、成母牛4个阶段,母牛产犊后方能泌乳,整个生长周期需2年左右时间。

    由于奶牛生长周期较长,所以供给和需求时间上具有不匹配性,价格存在较强的周期性,通常3-4年为一周期。

    简单来说,就是乳制品需求旺盛的时候,奶源供给因奶牛生长周期会产生一定的滞后性。

    而这必然会引起乳企的竞争。

    又因为我国的自然禀赋不足导致国内养牛成本较高。一方面,土地资源较为稀缺,奶企只能以圈养方式饲养奶牛,土地、防疫、环保成本较高;另一方面,牧草质量水平偏低,优质牧草大多依赖进口,饲料成本也偏高。

    这就容易导致乳企不愿意在奶源建设上花费工夫。

    所以如今的奶源供给主力军是散户奶农。

    与发达国家依靠养殖端构建奶业产业链不同,国内更多是大型乳企将养殖端融入自身体系,构建以加工端为核心的产业链。

    一般来说,谁作为核心,谁就掌握话语权和定价权。

    发达国家由于养殖端的强势以及和加工企业的紧密合作,奶农和牧场在产业链中可获得较大的价值分配;而国内奶农和牧场由于力量分散,在价值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加工企业把握行业主要话语权。

    因为奶农的地位难以与奶企对等,在利益分配中处于绝对的劣势。在奶源紧张时,奶农并不能提高奶价;在奶源宽松或过剩时,奶企便压低收购价,甚至采取压等级、用不合理的检测手段变相压价,使奶农的利益受到极大的伤害,而奶企无论奶价是高是低都能赚取利润。

    从这方面来看,奶农与奶企的利益在根本上是对立的,两者很难成为利益共同体。这就导致奶农和奶企的经营行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投机性。

    养殖端处于弱势地位,但他们也要赚钱,怎么办造假无疑就是成本最低且最有效的方法。

    这是毒奶事件的直接原因。

    当然,由于奶农、奶贩子和奶企之间复杂的利益关系,谁的责任最大,各有争论。

    虽然对岛国不爽,但杨业有句话说得没错,在治理奶业乱象方面,他们的经验确实特别值得我们借鉴。

    同样是人口密集、山多地少、饲料和牧草缺乏的现状,岛国的奶业在



第102章 做有根的乳业
    谈及未来,杨业坦然说道,打造一个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好的奶源地,是他的梦想。

    而好牛奶要来自好牛,好牛要有好的饲料,好的饲料要有好草。

    老子曰:“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种牧草,可以说是为乳业扎根固本。

    “可以预见,未来随着乳业的整合,政府和乳企都会携手推动上游养殖规模化,大量的散户将退出市场。奶牛的数量会增加,而目前国内的牧场化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不到25%。如果中国的牧场化水平从现在扩展到50%,那将是一个多大的市场规模啊!”杨业憧憬道。

    对此,齐政挑眉道:“难!从长远看,优质牧草的进口不可避免。我国将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基本国策,基本的耕地一般都用来生产粮、棉、油、水果、蔬菜等大宗农产品,农业种植结构中基本没有牧草的地位,一些地方即使少量种植也只能在盐碱地、荒滩地、退耕还林地等边际土地中种植。可以说,国内牧草产业的发展,最多是缓解国内的需求。”

    没办法,齐政理解国家的战略决策,14亿人的吃饭问题最大,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保证粮食生产无疑是摆在第一位的。

    杨业反驳道:“其实利用好我国现有的草地资源,就能打破我国优质牧草供应大量依赖国外的局面了。可惜,大多数人对苜蓿,也就是牧草的认识还未开始。”

    牛是食草动物,其中约80%的饲料来源于牧草,20%主要是玉米、豆粕等精饲料,优质的牧草是奶牛产出好奶的第一重保障。

    而在我国,长期以来,老百姓对牛、羊等草食家畜的养殖,基本都采用“秸秆+精料”的饲喂模式,却不知道以牧草为主食,以精料为补充的科学饲喂方式。

    对牧草在草食畜牧业中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这是业界的普遍共识。

    西方有句谚语:上帝送给人类两件宝贝,一件是奶牛,一件是苜蓿。

    长期以来,苜蓿有着“牧草之王”的美誉,作为奶牛生产的“第一车间”,因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被公认是奶牛的高标准优质饲草。

    但在国内,受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一直将草作为不好的事物对待,如传统文化中有“斩草除根”、“草寇”、“草木皆兵”等说法。“好地不种草”、“牧草还用种”、“牧草可替代”等观念非常普遍。

    在一些国家,牧草已经成为支柱产业。以美国为例,在20世纪50年代就将紫花苜蓿列入战略物资名录,牧草年产值约110亿美元,仅次于玉米和大豆。

    相对比,我国却是一个优质牧草缺乏的国家,尤其是优质豆科牧草,这直接导致具有高产性能的家畜,如高产奶牛,甚至猪、鸡等,不能充分发挥其生产潜能,生产的畜产品质量低下。

    尤其是在奶业发展强劲的背景下,奶牛的“口粮”苜蓿支撑力不够。

    苜蓿短缺,已然是中国奶业发展腰眼之痛。奶业发展,苜蓿先行。因此,大力发展苜蓿产业,已经成为振兴奶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而且随着我国人民对肉蛋奶刚性需求持续增长,原来的主粮结构已不可持续,人畜争粮的矛盾日益突出,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势在必行。

    在现有土地资源和未来人口及食



第103章 牛在天上飞(1/10,求首订)
    如今的嘉谷牧场已经完全大变样了。

    广袤的盐碱地经过治理后,种下了紫花苜蓿和紫云英。

    贫瘠的土地并没有阻碍牧草的破芽而出,焕发出勃勃生机。

    放眼远眺,曾经的不毛之地变身为巨大的草坪,郁郁葱葱,一片翠绿。

    空气中,草木的清香四处弥漫。这是雨水滋润后留下的气味密码。

    靠近海边,低矮的防护林绿意流转,在雨后的晴空下,洗尽铅华。

    杨业看着眼前辽阔的草场,对齐政说道:“刚接触时我听说你们要在南方建设一个大型牧场,当时的第一个想法是,你们怕是不知道天高地厚吧。”

    “再然后听说牧场的选址是在海边,我都觉得你们怕是脑子坏掉了。”

    齐政闻言莞尔一笑。

    杨业主动解释道:“国内最优质的草场在北方,而南北地域的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差异很大,我很难想象在南方能建设大型的优质草场。”

    “一般来说,牧场需要的饲料量大、种类多,运输量大。所以从降低成本、保障供应的角度出发,最好能靠近饲料资源生产地。所以大型的奶牧场分布在北方不是没有道理的。”

    “而要在南方建设牧场,要克服的难题可不少。因地制宜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譬如南方的特点主要是夏季高温、高湿,因此,南方的牛舍首先应考虑防暑降温和减少湿度。这就导致在牧场建设的成本上要高出一大截。”
1...3637383940...13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