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超级农业强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凌烟阁阁老

    “不过现在看来,条件比我想象中要理想多了。”

    说完他看着海边的防护林,又补充道:“最让我满意的还是这片海防林。从中就可以看出嘉谷的深谋远虑了。”

    齐政对他的关注点放在海防林上很感兴趣。

    杨业说:“在海边建设牧场,容易受到台风的侵袭。台风的危害是众所周知的,而对于牧场来说,不是开玩笑,一个不小心,真的会出现牛在天上飞的奇观。”

    面对齐政询问的目光,他笑着道:“我在美国留学的时候,亲眼见识过龙卷风将奶牛卷上天的情景。好家伙,一个牧场的两头奶牛,飞到几公里外,从天而降,砸伤了一栋房子,幸好没有造成人员受伤。”

    “但那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以至于我一听说在海边建设牧场,就会想起那两头飞上天的奶牛。”

    齐政听了也忍俊不禁,这真是牛都被吹上天了,是要把牛吹死啊!

    不过最倒霉的还是那被砸中的屋主了吧,估计平时是吹牛吹多了,结果就真的天降两头奶牛,那心里阴影面积该有多大

    “当然,台风应该不至于出现这种情况。需要预防的是引发的海啸可能冲走奶牛。不过有了这片海防林的守护,牧场的安全系数确实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杨业如是说道。

    两人一边说着笑,一边走到了规划出的牧场主体区。

    牧场一般划分为行政办公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及粪污处理区四个既相对独立又有紧密联系的区域,各区内分别建设相应的各种设施。

    当然了,由于牧场现在一头奶牛的影子都还没有,再加上之前忙于草场和海防林的建设,包括牛舍、生产检疫中心等主体建筑一直没有动工。

    直至等到了杨业的加盟。

    奶牛的养殖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仅仅是牧草、饲料方面就拥有很多的学问,嘉谷牧场作为一个新建牧场,在很多方面需要作出改进。而最重要的挤奶车间、加工工厂,自然要等到专业的人来接手。

    “老杨,你是行家,牧场的具体建设就靠你了。”齐政指着眼前的工地,对杨业说道。

    杨业蹲下去拨弄了一把土壤后,站起来,拍拍手上的泥土,点头说道:“确实有不少地方需要




第104章 乳业背后的军火商(2/10)
    待两人来到牛奶加工厂的建设基地时,话题也从牧场转移到加工生产线上。

    而说到牛奶加工生产线,就避不开牛奶灌装包装线。

    齐政眯着眼,向杨业问道:“老杨,你在伊力工作,对利乐应该不陌生吧”

    杨业不疑有他,痛快地点头道:“当然不陌生。没有利乐的大力扶持,甚至可以说就没有今天的伊力。所以我们也是准备采用利乐的包装生产线吗”

    齐政摇头,“恰恰相反,如果可以,我不想和利乐进行合作。”

    “呃……”杨业闻言很是惊愕。

    利乐,这家相对低调的瑞典公司,是全球纸业包装巨头。

    后世有个说法,以伊力和猛牛乳业双雄为首的国内乳企,大部分是在为利乐打工。

    这并不算夸张。

    利乐堪称国内乳业战场背后的“军火商”,“军火商”扮演的是隔岸观火的角色,一直是齐政最为警惕的对象。

    当国内消费者从“豆浆时代”一脚跨进“牛奶时代”,把吸管插进砖形软包的小孔里,或者在枕形真空包的边缘撕开一道小口子,已经成为一种近乎本能的动作,就算在查看营养成分表时不经意间瞥见利乐无菌包装的三角形图案,也不会对这个不起眼的标识多加留意。

    其实,不仅是乳业,果汁、凉茶也不约而同地将这枚神秘的三角形印在产品的外包装上——就算你对利乐不甚了解,也一定会对这样的左右逢源印象深刻。

    说起来,利乐能成为中国乳业背后最大的赢家,也是一段商业传奇。

    70年代末进入中国市场的利乐,以销售灌装机为主要盈利模式,在国内市场并无多大建树。

    直至90年代中期,利乐遇到了伊力,怎么说呢金风玉露一相逢,就确认过眼神,对方就是一直要等的对象。

    利乐提供高温灭菌技术和包装技术帮助伊力发展常温奶,伊力依靠国内乳业市场旺盛的需求为利乐提供订单,两家企业一拍即合。

    之后又是猛牛。猛牛刚起步之时,藉藉无名,这时慷慨的利乐又出现了。

    利乐将价值千万的灌装包装设备以极为优惠的价格半卖半送给了猛牛,从那时起,利乐和猛牛就结下深厚渊源。

    坊间传言,猛牛上市成功的时候,服务猛牛的利乐团队和猛牛的管理团队甚至一起抱头痛哭。

    由于利乐的大力扶持,草原双雄借常温奶之力,开始在全国范围扩张。

    虽然通过相互借势,伊力和猛牛成为了乳业巨头,但最大的赢家还是利乐。

    在两家乳业巨头拉动常温奶销售后,利乐包装的乳制品逐渐为市场接受,利乐的行业地位也被确立,之后的利乐就露出了獠牙。

    利乐采用了特殊的捆绑销售模式。

    简单来说,就是设备我可以先赊给你,以后你用包材的使用量价款来偿还,包装纸和机器之间有识别代码,你要用我的机器,就只能用我的纸。

    因为利乐的设备都是成套销售的,客户如果要买一套利乐的液态奶生产线,一次性要投入几百万元,淘汰原有设备的沉没成本也很高。

    而利乐的这个类似租赁融资的方案,受到了面临激烈跑马圈地的乳企的欢迎。即客户只要拿出20%的款项,就可以安装成套设备投产。而以后,客户只要每年订购一定量的包装材料,就可以免缴其余80%的设备款。

    无可否认,利乐无菌包装的出现,对牛奶运输意义重大,也开启了国人的牛奶时代。

    但这是一个很深的套路。

    利乐下了个套。首先给企业设备,又指导企业如何做广告、搞营销,指挥他们做常温奶打市场,等到常温奶打遍国内无敌手,利乐也就成功占领了市场。

    &n



第105章 这货是谁(3/10)
    中国乳业如同武侠江湖,也有南北派的纷争结盟。

    南派主打巴氏鲜奶,他们均是地方品牌,多据守在南方城市,以发达的地方消费需求谋生。

    巴氏鲜奶采用72-85度低温灭菌,能保持口感和营养,但通常只能保存几天,限制了配送范围。因此,通常只有产奶地300公里以内的城市能被品牌覆盖。

    北派则主打常温奶,采用了135-152度高温灭菌和利乐包装,能配送到全国范围。其代表便是双雄伊力和猛牛。

    依托于此,乳业也形成了乳协、奶协两大组织。

    前者由伊力、猛牛等基地型乳企支撑,隶属轻工业联合会。后者由光明、三元等地方乳企支撑,隶属中国奶业协会。

    多年来,两个阵营在一波又一波的口水战中互相攻击,最终常温奶阵营渐占上风。

    如果不是两派的明争暗斗,国内的消费者可能直到现在也无法弄清巴氏奶和常温奶的真正区别。

    有意思的是,嘉谷乳业身处南派的地盘,却属于北派的阵营。

    常温奶阵营的伊力和猛牛主要使用的是利乐的常温奶无菌包装,而光明等巴氏奶企业则主要使用美国国际纸业公司的“新鲜屋”包装。因此,两业阵营角力的背后,是两大国际包装巨头的利益争夺。

    带着后世记忆的齐政知道这场战争的结局,常温奶阵营最终占据了牛奶市场近70%的份额,大获全胜。而随着国际纸业被收购,它原本的巴氏奶纸盒包装在华的市场扩张计划也成为了泡影。于是,利乐几乎是一统天下。

    但是在当下的时间节点,战火正酣,或者说,常温奶占据一定的优势,但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

    对于两派阵营之争,杨业是最熟悉不过了。

    “现如今,两大阵营开启了标‘鲜’战争。谁能赢下这场战争,谁就能掌握主流话语权。而我们常温奶阵营必然会取得最后的胜利。”杨业信心十足地对齐政说道。

    所谓标“鲜”战争,就是争夺在包装上标“鲜”字的权利。

    为什么一个“鲜”字会引起这么大的争执呢

    其实在齐政看来,这不过是一场闹剧。

    最初是因为国家要求学生奶必须全部使用鲜奶,不能使用奶粉。因此专家建议以是否使用鲜奶为区别进行标注,具体的工作就交到了奶协手上。

    前面说了,奶协背后是地方巴氏奶企业。于是奶协很快就将这个鲜奶标志概念扩大了,变成了加工的是巴氏奶还是常温奶为依据,也就是说,常温奶经过加工后就不新鲜了,因此不应作为学生奶,等于是将常温奶踢出了鲜奶阵营。

    这下子常温奶阵营肯定不同意啊!于是干脆提出,既然这样,标鲜就没有意义了,所有奶都不能标鲜。

    围绕着“标鲜”,两大阵营展开了激烈的口水战。

    事关利益,绝非意气之争。

    巴氏奶企业一般奶源不充足,缺乏奶牛饲养的发展空间,但因为靠近城市消费市场,在营销策划上主打“鲜奶牌”,以鲜取胜。

    常温奶企业拥有得天独厚的优质低价奶源,常温奶保质期长,在营销上突出“方便”和无污染,以价取胜。

    通过简简单单的标鲜,前者是希望将常温奶与“鲜奶”行列彻底区分开来,拉开不同的档次。尤其是地方上的中小奶企,保持一个“鲜”字就好比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

    后者则干脆是釜底抽薪,扼杀巴氏奶在营销上的竞争优势,一举将巴氏奶阵营彻底挤垮。

    其实,说到底,大多数消费者可能并不清楚甚至不关心巴氏奶、常温奶、鲜奶等等这些名词的准确定义。

    但乳企心知肚明,正是这些令局外人迷惑的名词,把他们分成了不同的阵营,并赋予了他们竞争力和巨大利益



第106章 不甘的外资(4/10)
    一次貌似尴尬而突兀的会面。

    这是郝云飞的感受。

    齐政在经过一番莫名其妙的求包养之后,总算搞清楚了中年人的身份和来意。

    微胖的发际线高企的中年人叫郝云飞,是江南省瑞市的一家名叫青阳奶业的乳企的老板。

    “我们青阳奶业从八十年代成立以来,就是瑞市响当当的品牌之一。不夸张地说,瑞市半数以上的年轻人,都是喝着我们青阳的牛奶长大的……”郝云飞自豪地介绍着自家的公司。

    齐政面无表情地看着他。

    眉飞色舞的郝云飞顿时讪讪然,稍微收敛了一下情绪,继续说下去。

    二十多年来,青阳奶业在瑞市平稳发展,去年郝云飞从他父亲手中正式接过青阳奶业后,还没来得及谋划发展,就面临了一场危机。

    同省的长白奶业开始了扩张之路,很不幸,瑞市是它的主要目标之一。

    长白奶业来了后,直接与青阳奶业展开了对奶源的争夺。

    以前吧,青阳奶业和本地奶农的关系比较协调,经常给奶农提供资金、设备上的支持,帮助奶农育种,并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指导,与奶农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可是长白奶业进入瑞市以后,就和青阳奶业争夺鲜奶,进行高价收购。

    去年还好,不少奶农还是选择与本地的青阳奶业进行合作。

    但是到了今年,面对长白奶业的高价收购,奶农们都动心了,就把牛奶卖给了长白奶业。

    这就意味着,青阳奶业以前的投入打了“水漂”。

    雪上加霜的是,长白奶业打出了“降价牌”,借此抢占市场。

    青阳奶业由于稳占了瑞市市场多年,但是因为往年会给奶农提供补贴,去年还贷款更新了生产线。现在好了,奶源被抢占,市场也被抢占,关键是资金链走到了断裂的边缘。

    “我父亲是个厚道人,二十多年来,牛奶的价格都没有太大的提价,因此本身利润率就低,冷不防碰上了这种恶劣的情况后,资金基本周转不过来了。”郝云飞懊恼道。

    齐政丝毫不为所动。

    “没想到,恶狼很快就找上门来了。长白奶业向和我们兼并,我呸,把我们逼到这一步,还想一口吞下我们他倒是想得美。”

    “还有外资想要入股青阳奶业,谋求合资。可惜我那顽固的老父亲啊,是宁愿公司破产也不想便宜了外国佬。”郝云飞说完还无奈地耸耸肩。

    听到有外资的介入,齐政眉一挑,倒是来了兴致。

    这些年,外资乳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状态用八个字来形容是最合适不过——屡败屡战,屡战屡败。

    自90年代中期起,雀巢、卡夫、达能等全球前二十的跨国乳业巨头,纷纷进军国内乳业市场。

    然而,由于没有对中国乳业市场进行很好的把脉,国内的乳品公司主要以经营价格低廉的液态奶为主,而跨国乳业巨头在产品定位和价格方面显然是太超前了,因此在市场上自然失去了吸引力。

    在各家乳品公司竞相推出的“买x赠x”的促销策略以及国内企业纷纷亮出价格的杀手锏之后,“洋品牌”就更加凉凉了。

    另外,过高的管理成本和缺乏对奶源的控制权是跨国乳业公司败走中国的主要原因。

    以管理成本为例,这些跨国乳业巨头在中国成立的控股公司中,有大量年薪在百万左右的由美国、法国、荷兰、意大利或世界其他地方派驻到中国的管理层;

    另外,国内的一些乳品公司又都掌握了大量优质的奶源,而这些跨国乳品公司在乳品生产和销售旺季却往往不能找到足够的奶源,导致大量生产设备闲置,这也增加了其生产成本。因此,在成本方面,跨国乳业公司目前



第107章 我老实,选我吧(5/10)
    齐政招来战略部丁显,说明了情况,让他带领团队随郝云飞过去考察一下目标。

    丁显效率很高,领着一行人就跟着乐滋滋的郝云飞前往瑞市了。

    两天后,丁显率队归来,并向齐政汇报考察结果。

    “郝老板说的情况基本属实。青阳奶业有新引进的巴氏奶生产线,有整个瑞市的销售网络和保鲜奶30%的市场份额,这还是因为奶源不足导致的。我调查一下,青阳奶业在瑞市的名声很好,品牌认知度很高。股权方面……”
1...3738394041...13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