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超级农业强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凌烟阁阁老
    清源啤酒就在去年斥资收购了两个当地品牌,撬开了进军两省市场的大门。依靠大手笔的收购和近乎疯狂的营销,清源啤酒在两省加速布局。

    “燕啤和青啤也不甘落后,都在两省有所斩获。但最关键的还是资本能力。我们和华闰雪花、百威都可以凭借资本忍受在扩张收购中长期的亏损,而燕啤和青




第127章 西北啤酒花(3/3)
    只要是食品饮料行业,原材料都可以说是命脉所在。

    齐政不太懂酿酒工艺,那是酿酒师的任务,他不打算抢人饭碗。

    对于改进啤酒品质,他喜欢最简单粗暴的做法——提高原材料的品质。

    大麦芽、酵母、水和啤酒花,是构成一瓶真正啤酒的四要素。

    大麦芽提供发酵必须的糖分,酵母催化糖分变成酒精并发展出部分香气,水提供变化产生的环境,而啤酒花则负责让啤酒带上不同的迷人香气和微微苦度,同时还在保质防腐方面做出贡献。

    清源啤酒的酵母和水都被齐政“魔改”过,已是品质不凡。

    而大麦和啤酒花,是此前嘉谷还没顾得上的领域。

    巧的是,这两者在国内的最佳产地,都在同一个地方——西北的肃省。

    肃省目前是全国最大的啤酒花种植基地,种植面积为4.5万亩。全国啤酒花总产量约为1.2万吨,肃省的产量为9千吨,占全国的75%。肃省啤酒花价格决定了国内啤酒花的价格。

    从供求关系看,目前国内啤酒花市场是供不应求的。

    国内啤酒产业快速发展,原料需求急剧增加。

    啤酒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强力拉动了国内啤酒原料产业的发展,啤酒花市场的行情也一路上涨。

    但就全国农业来看,啤酒花仍是个不折不扣的小品种作物。

    ……

    肃省西部,曲县。

    这里有长时间强烈的日照、极少量的降雨以及巨大的昼夜温差,构成了啤酒花种植的优良环境,这一自然条件也有利于进行啤酒花的有机种植。

    齐政来到曲县,大概是地广人稀,疫情似乎没有在这边造成太大的影响。

    啤酒花种植园园主庄伦接待了齐政。

    庄伦有一个占地1200亩的啤酒花种植园,是清源啤酒厂的国内啤酒花供应商之一,齐政通过何长川联系上庄伦过来考察的。

    令齐政惊讶的是,庄伦觉得啤酒花种植已经干不下去了,他都在考虑要不要停止啤酒花生产了。

    按理说现在国内啤酒花行情是形势大好啊,为什么庄伦会选择与市场趋势背道而驰呢

    他带着齐政一边参观种植园,一边进行交流。

    一排排的啤酒花沿着高藤架整齐生长,藤架之间保持着足够的空间,让啤酒花接受到充足的阳光照射。

    “啤酒花一般在3月开始生长,等到5月的时候它就要进入攀藤期,但啤酒花本身并不会攀藤向上生长,你必须提前给它们搭好藤架,之后每天人工绕藤,让它们逐渐长高,还要有充足的阳光,这样才能在8、9月收获到风味浓郁的产品。”庄伦介绍道。

    为啤酒花生长而搭建的藤架相当之高,采收时一般需要使用特定机器。

    “我这个种植园面积小,是靠配备一架长梯,进行人工采收。”他说道。

    顺利度过了生长期、抵达成熟期的啤酒花需要在3天内完成采收,否则就会出现风味散失的情况。

    “但是你们每家啤酒厂的风格都不一样,对于啤酒花的成熟度的要求也不相同,所以我们还得听啤酒厂的吩咐来做事。一旦遇到收获期,我们就会24小时进行轮班,以保证那些收获下来的啤酒花可以符合你们的需求,被投入到啤酒酿造中去。”

    齐政随口问道:“听起来啤酒花的种植不算难吧”

    庄伦苦笑:“说难不难,说简单却也不简单。不过很多时候都是赚个辛苦钱。”

    齐政问道:“我不是很理解,现在国内的啤酒花不是供不应求吗照理说你们应该活得很滋润才对啊!”

    庄伦更是苦笑,“如果没有进口酒花的竞争,可能我们就真的能活得比较滋润吧。”

    &n



第128章 我懂(1/3)
    前面庄伦说过,啤酒花,尤其是美国啤酒花,有很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要研发一株新的酒花至少要十几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才出来一个商业化的产品。这些产品通常拥有知识产权和注册商标,其他人是不可以随便使用的。

    美国人最喜欢拿知识产权说事,就是因为他们占据绝对优势。

    当然,如果国内的酒花公司想引进某个品种,也不是不可以,不过首先需要支付一大笔授权费。

    但一株酒花从幼苗到丰产至少需要三年,如果交了授权费,则会使酒花种植公司的生产成本陡增,同时还需要承担较大风险,比如在中国种植的进口品种水土不服,不能达到预期品质和客户要求等等。

    因此在没有大型酒厂的订单作为保障的前提下,基本没有酒花公司敢于轻易尝试。

    至于国内自己研发的新品种,庄伦根本就没往这方面想过。

    培育新品种动辄需要十几年。在国内,没有国家农业、科研机构的引导,酒花种植公司仅凭借自身能力很难研发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型酒花。

    自己“研发”出新品种的齐政:“……”

    事实上,民间一些对酒花有兴趣的爱好者也在尝试自己种植啤酒花。

    但在专业人士眼里,自娱自乐当然是可以的,不过这种兴趣是无法达到商业生产要求的。

    因为酒花的种植不像在家里养盆栽这么简单。它对土壤和气候条件例如土质、雨水、光照等都有很高的要求,虽然也有可能能种出花来,但是它的成分很难达到要求。

    奈何有人在开挂。

    “九转涅槃阵,主木土系,效果:诱变,异生。能使命抗争,混沌初生。”

    一个用于诱变品种的灵阵。

    过去一段时间以来,齐政慢慢摸索到了这个灵阵的关键所在,诱变成功率提高了不少。

    简单来说,就是要为阵内的生物创造最恶劣的环境,再通过灵阵强行诱变,得到可遗传的变异生物的概率会大大提升。

    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就以啤酒花为例。

    齐政想要诱变出具有柑橘香味的啤酒花,就直接将啤酒花种植在最贫瘠的土壤中,以经过一定处理的柑橘皮作为肥料,浇的也是混合柑橘皮油的水,然后再经过“九转涅槃阵”的强行催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发育。

    当然,这种完全不科学的种植方式,百分之九十五的情况下是以啤酒花的死亡而告终。

    而就在百分之五的成功诱变之中,得到的也不一定是带有柑橘香味的啤酒花。

    也许是得到带有橙色的啤酒花;或者是得到带有酸苦味的啤酒花;亦或者是完全变异,得到不知是啥玩意的啤酒花……

    但因为“九转涅槃阵”发动必然会催生诱变,用科学术语来说,大概就是细胞分裂周期大为缩短以及基因自然突变概率大为提升。

    生长周期短了,一次不行就多诱变几次,只要能舍得花费工夫,运气不是差到天怨人怒的程度,大概率能得到符合心意的新品种。

    齐政的运气还不算太差,去年半年时间里偷偷诱变了三百多次,最终得到了三种非常棒的符合要求的啤酒花新品种。

    别看成功率很低的样子,这已经是撞大运了。

    别人动辄需要十几年才能培育出的新品种,齐政不过花了半年,就有成效了。传出去,多的是哭着喊着要抱大腿的啤酒花公司。

    但这些就不用了对庄伦解释了。

    因此齐政含糊不清地说道:“嗯,你知道的,我们能通过国外关系得到了一些帮助,不算引进,算是我们的自研品种吧,具体来源不好说……”

    庄伦眼睛都亮了:“我懂!我都懂!”

    你还真的不懂!

    看着他一脸心照不宣的笑容,齐政敢肯定他是脑补到商业间谍、瞒天过海等剧情上面去了……

    误会就误会吧,这样想没准更符合常理,齐政安慰自己道。

    “现在我们公司有三款新品种啤酒花。一种香



第129章 河西走廊的农业(2/3)
    从肃省西北出发,齐政选择沿着河西走廊南下。

    河西走廊,位于黄河之西,夹在祁连山脉和阿拉善高原之间,西连大沙漠,东西长约一千公里,南北宽从十到百公里不等,因形似走廊而得名。

    河西走廊地理位置极其重要,称之为东亚陆上马六甲海峡一点不为过。

    河西走廊经由的路段,可谓珠玉璀璨:麦积山石窟、黄河风情线、汉雷台墓、丹山军马场、原子城、天下雄关、敦煌莫高窟及月牙鸣沙……

    过去提起河西走廊、西域或者塞北,我们想到的多是例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荒凉残酷。

    但齐政一路南下,却感受到了一个别样的西北。

    如果不看天际的雪山和外围的荒漠,经过的那些绿洲,都以为是江南大片富饶的乡村了。

    铁马、秋风、塞北;

    杏花、春雨、江南。

    这两种对比强烈的景象,竟然和谐地在河西走廊统一起来。

    以中国人的智慧,只要有水和细土,就会变为绿洲,荒漠也可成为繁华的天府。

    不同于撒哈拉大沙漠和澳洲大荒漠。

    整个河西走廊虽然气候干旱,戈壁和沙漠广泛分布,许多地方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

    但是幸亏有祁连山的存在,滋润哺育了整个河西走廊。

    祁连山东西长约1000公里,年径流量约158亿立方米,涵吐近千条大小河流,在山前形成了富饶的绿洲和大片草原。

    一个个绿洲像小岛一样散落在茫茫沙漠戈壁中,成为农耕和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托。

    正因为有了雪山源源不断的水与土的供给,才会在火星般的荒凉中现出热闹繁华之地。

    ……

    齐政在途中,经常有一种感觉,是造物者的厚爱,赋予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之地。

    如果说,东南沿海的人,应该感谢西北塞外的人,因为他们承担了本应由江南和两广人承担的干旱和荒凉,一定会被很多人认为这是无稽之谈。

    但这确实不假。

    找一张世界景观分布图来看,在纬度23度到35度之间,环绕地球,无论东半球还是西半球,也不论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大都是荒漠分布的地方。

    但是中国是一个例外。

    沙漠到了中国却终止了脚步,不但终止了脚步,还来了一个180度的转变,由炎热干旱的荒漠变成了细雨如丝的江南。

    这全有赖于青藏高原。

    简单来说,在北纬25度到35度附近崛起的青藏高原,改变大气的环流状态。副热带高压干热的空气被高原阻挡后带到了西北、塞外一带,使那些地方形成了荒漠,而原本应该接受干热西风侵扰的中国东部,反而逃脱了成为荒漠的命运。

    假如没有青藏高原的崛起,按照太阳辐射的角度和热量的分布,我国从南到北将是这样几个气候带:热带湿润带、副热带高压干燥带、温带湿润带。也就是说,现在的东部湿润地带有可能会是干旱的荒漠地带,而现在的西北干旱区,则有可能是温暖湿润的地区。

    所以,没有青藏的高寒,没有西北的干旱与荒凉,就没有江南的湿润和富饶。

    这是大自然的因果链条。

    因此,感受着河西走廊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观,大漠似海,绿洲如岛,齐政是带着一种瞻仰奇迹的心态。

    ……

    除了地球内部的力量外,在河西走廊,风是大地的雕刻师,冰川是山地的塑造者。

    山地是河西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绝大部分绿洲的形成都与干旱区的山地有关。如果没有这些山地存在,就没有水和细土,就很难发育绿洲。

    &nb



第130章 惨淡的国内大麦种植(3/3)
    齐政抵达河西走廊中南部的陇谷县。

    嘉谷战略部的丁显已经率队提前过来考察了。

    陇谷县是肃省大麦的重要产区,也是全国大麦的主产区之一。

    大麦是我国古老粮种之一,已有几千年的种植历史。世界谷类作物中,大麦的种植总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位居第四位。

    大麦其实是个好东西,食用和食疗价值都很不错,大麦仁粥还是很好喝的。

    但是在我国,大麦的种植面临着种植低迷的困境。

    没办法,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一切都是向钱看。

    大麦和小麦在营养方面几乎相同,但大麦有一个致命的软肋,它的成分里没有面筋——这意味着面粉无法发酵。

    单单面粉一项的需求量,就已经定位了两者的种植规模。

    而且,现在的大麦优良品种,亩产在700斤左右;而小麦可以达到900斤左右。

    大麦的秸秆又比较软,抗灾害天气能力差,易倒伏,容易造成减产。

    这样一来,大麦在国内的地位就非常尴尬了。

    作为粮食作物,它和小麦比没有任何优势;作为经济作物,呃,它的经济效益也一般。
1...4445464748...13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