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超级农业强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凌烟阁阁老

    群众的麻痹侥幸思想让工作很难顺利开展。农民们不只是眷恋他们温馨的家园,更主要的是,他们不相信洪水真的会破堤而来。

    “连我80多岁的爷辈们都没见过的事怎么会发生”许多人都这么说,这么想,甚至个别人认为政府的做法是杞人忧天。

    “养的几十只鸡就是我的命根子,饿死咋办”、“我家的地势高,不可能进水。”许多农民以种种理由拒绝撤离。

    在干部和公|安冒着大雨,走家进巷,反复动员说服下,有大部分人不得不扶老携幼、泪别家园;但也有不少这边动员撤离,那边又偷偷从玉米地钻回家的人,撤离就像捉迷藏。

    而撤离出来的群众也是忧心忡忡。

    “你说水到底会不会进村”

    “可怜了我家的母猪,马上就要下崽了,没人给喂,生产后奶水不够可咋办”

    “娃的书装在包里都忘拿了……”

    在安置点,群众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着洪水,惦念着家园,晚上没人能合眼。

    二号洪峰汹涌而来。

    秦南境内各支流相继决口,浊浪翻滚的洪水从决口处涌入秦南的生活居住区,迅速淹过村庄、耕地、道路和树林,向地势更低的地方一路涌去,一时间危及多个县城。

    眼望滔滔洪水,群众疯了似地冲破警戒线,想从家中抢运财产。大家踩着冰冷的洪水,冒着倾盆大雨,来回穿梭着背粮食、抱被褥、牵牛羊、拉家具……

    但考虑到安全,大多数群众最终还是被劝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村村进水,户户泡汤,人人自危!

    惨景实在戳得人心疼!短短几天就被数亿立方米洪水侵袭,村庄、良田、果园、道路全被毁了。

    而秦河的水位也是暴涨,浑浊泛红的水浪拍打着堤岸,不断有家具、大树甚至水牛、猪等大牲畜从河中飘过,显示出上游洪水肆虐已经造成了相当破坏。

    洪水不比旱灾,它更无




第138章 伟力?人定胜天(3/3)
    秦省和肃省一东一西,气候自然有些类似,只不过肃省偏干旱,秦省相对降雨丰富一点,但总体而言都是缺水的省份。

    不过很少会出现今年这样的情况,仿佛周边的雨水都集中到了秦省,导致肃省遭遇严重旱情,秦南则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

    这种“旱的旱死,涝的涝死”的状况是不正义的,齐政决意“拨乱反正”。

    但他从来没有感受到这么大的压力。

    一方面要缓解秦省洪灾,一方面要缓解肃省旱灾。

    而从洪灾核心地秦南地区到肃省最短的直线距离也有一百多公里,据陇谷县所在的河西走廊中部的直线距离甚至在500公里以上。

    这么远的距离,决定了齐政要通过灵阵接力的方式才能跨域“调雨”。

    这不是关键,关键是刻不容缓。

    持续的大雨倾盆,导致秦河在短时间内就形成了多次洪峰,冲击着堤坝,造成巨大险情。

    因此齐政也不能慢悠悠地布阵,必须争分夺秒地将秦河上游至中游的暴雨削弱,否则堤坝被冲垮了,黄花菜都凉了。

    为了在秦河洪流倒灌、道路被浩淼无际的水面截断的险象环生的环境中,见缝插针地布好阵“呼风唤雨”,齐政也是拼了老命了。

    “五斗**阵(二阶)触发,主水系,范围:方圆一百公里。效果:聚云,化雨。能使水气流布,风云化雨。”

    第一次毫无保留地全力发动二阶“五斗**阵”!

    倾刻间,狂风大作,仿佛有一只无形的巨手,搅动整垛整垛堆积的乌云,风起云涌。

    只见翻腾的乌云,像千万匹脱缰的烈马,排山倒海地向肃省方向滚滚而去,又像千军万马,直向远方压了过来。天空中黑色的幕布渐渐地被拉开。

    方圆百里之地,乌云滚滚,仿佛有吞噬天地的气势。

    这一刻,天地间,独余齐政一人,一手撑腰仰望天空,一手搅动风云,看似渺小,却有如神祗!

    乌云压顶之势渐被消减,豆大的雨点变成淅淅沥沥的细雨,伸出手去,一滴两滴三滴……轻轻一握,掌控在手心里,仿佛攥住了洪水蔓延的势头。

    但再蔚为壮观的风景,现在也不是细细欣赏的时候,齐政马不停蹄,立刻奔赴下一站布阵“接龙”。

    开着越野车,颠簸得全身酸爽无比,齐政只能感叹自己命好苦,为什么就没有一个灵阵,能让他瞬移呢

    ……

    另一边,无人知晓有个挂逼在扮演“雷神”。

    秦河三号洪峰的来临,给秦河大坝带来了空前的考验。

    长长的秦河大堤,如同一座屏障,庇护着数十万秦南人民的安全,一旦大堤失守,造成的损失将难以估量。

    已经出现的最高水位342.76米,比历史最高水位高出了0.52米。由于水位长时间居高不落,致使秦河堤防全线临水,平均水深约2米,造成十多条支流全部发生严重倒灌,长达数公里。

    大堤因此两面临水,险情不断。

    为了数十万秦南人民的安全和利益,省委提出了要确保“秦河大堤不决口,秦南城区不进水,撤离群众不死人”的要求。

    为此,最可爱的人与洪魔殊死搏斗了10个昼夜。

    洪水蔓延之际,驻秦省某部数千将士就在第一时间奔赴抗洪前线。

    由于大堤两面临水,渗水、管涌、裂缝、塌方,险情不断,而大堤上又缺少备好的抢险物资,战士们只能从远处背着一袋袋土石,来回奔跑运送。整整10天,他们吃在大堤,住在大堤,用血肉之躯挡住了洪水一次次猛烈的攻击。

    最大的二号洪峰带来了最艰苦的战役。在倒灌的洪水冲刷下,最大的秦河支流大堤出现决口,这边是入河口,水深近20米,且水流湍急。但已经连续奋战了5个昼夜的战士们接到抢堵命令。尽管身体已经疲惫不堪,但是战士们争先恐后地投入战斗。

    巨大的铁丝笼紧紧裹住成堆的土袋,伴随着“轰隆”的巨响沉入激流。一次、两次,一天、两



第139章 灾后的希望(补昨天一更)
    虽然大洪峰基本不会再来了,但是抗洪指挥部还是不能放松。

    秦河水仍处于高位;堤坝破石坍塌、坝身裂缝、渗漏、散浸等险情需要修复;灾民需要妥善安置……

    不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洪灾发生后,政府及时组织群众撤离并妥善安置,上万军民奋战在抗洪第一线,社会各界则伸出援助之手纷纷捐款捐物。

    嘉谷反应很快,收到齐政的指示后,就近采购了一批价值数千万的饮用水和粮食捐给灾区。狠狠地收获了一波政府的好感,话说秦省农业潜力也不小,提前刷点印象分还是很划算的。

    丁显在押送物资返回后就找不着齐政了,不过收到了他报平安的短信后,也就不管他的行踪了,一心协助政府进行救灾。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在这长达几十公里的抗洪战线上,随处可见群众自发组织的“突击队”、“支援队”,他们中有的来自当地农村,有的来自工厂,有的来自兄弟市县,但在这里,所有的人有着一个同样的目的,那就是早日战胜洪水。

    洪灾后,抢险物资运送成了最大的难题。秦南市交通局号召个体车主投身战斗,一天就组织了几百辆车,浩浩荡荡开赴一线。这些司机们没有一个人计较得失,没有一个人提出条件,苦干了多天,直到胜利完成使命,他们才悄然离去。

    有年过半百的妇女,每天为巡堤人员义务送开水,抗洪进入关键时期,她坚持每天在家熬一大桶绿豆稀饭,用自行车驮着,走了四五里的路将稀饭送到大堤上;还有年轻的拥军模范,瞒着家人,专程从省市赶来,为大堤上的战士们送来热饭……

    无情的洪水吞没了灾民们的家园,财产遭受巨大损失。万幸的是,各方共同努力,落实安置工作,保证了灾民的吃、穿、住。

    针对数量众多的灾民,如何安排好他们的生活,稳定他们的情绪,成了现阶段抗洪救灾工作中的重头戏。

    除了社会各界的捐献外,政府也积极调拨大量面粉、方便面、衣被、救灾帐篷,以保障群众有饭吃、有房住、有衣穿,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

    每个灾民安置点都设了医疗点,配备一名医生、一名护士,及时关注灾民的身体健康。秦南防疫站的工作人员也每天奔波于各个安置点,喷药消毒。

    而最令人感动的一幕是,秦省高官在视察灾区时,多次强调一定要安排好灾民的安置工作,要关心灾区孩子的教育问题。

    在灾民安置点,高官得知孩子们因遭受洪灾而在学期末停课,面对着一张张天真无邪、童真而稚嫩的脸,他真诚地道歉:“孩子们,停课是暂时的,对不起!”

    在各方的关怀下,灾民安置点的孩子们得以相继重新开学。

    教育部门、包点单位和灾民安置点想方设法,为孩子们提供方便。

    在这里,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教室:帐篷小学、露天小学、军民共建抗洪小学……

    艰苦的条件挡不住求知的渴望,灾民安置点传出了朗朗的读书声。

    当齐政返回秦南灾区之时,听到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一方面觉得这些孩子也是挺惨的,眼看着就要放暑假了还要复课补考;另一方面却也觉得,大概这才是灾区真正的希望吧。

    秦南灾区的水位虽在下降,但因秦河河床不少地段高出淹没区,要彻底排出积水,还要有一个艰难的过程。

    见状,感受到灾区希望的齐政,决定“送佛送到西”。

    “九坤**阵(二阶)触发,主土系,范围:方圆一百公里。效果:固土,沃地。能使大地固实,肥田沃地。”

    “九坤**阵”能加快吸收洪水补充地下水层,营养物质则留存土壤,固土肥地。

    再加上一直在运转的“五斗**阵”不断地转移水分,加快了排水的进度,有利于早日开展灾后恢复生产工作。

    灵石充足,就是这么任性。

    ……

    对于肃省来说,来自兄弟省份的“馈赠”,简直是一颗“十全大补丸”。

    久旱逢甘霖。

     



第140章 攀科技树的奠基(上)
    度过灾情后,齐政的西北之行,也都达成了预期目标。

    啤酒花种植园和啤酒大麦种植基地的建立,为清源啤酒的优质原料来源提供了保障;制种公司和种子培育基地的建立,也拉开了嘉谷进军商用种业的帷幕。

    结束西北之行,齐政回到公司。

    早在七月中旬,席卷全国的非|典疫情就被扑灭。

    受其影响的各行各业开始复苏。

    嘉谷的农产品也开始卖得飞起,仙茗大米已经要限量投放市场;清源啤酒也拉开了战火,趁着在疫情期间的并购布局,猛攻江南省与越省的市场;嘉谷牧场进入了正轨,引进了第二批万头奶牛,开始酝酿常温奶的生产和品牌建设;青阳奶业作为低温奶品牌,虽然不温不火,但牢牢占据着瑞市及其周边市场……

    齐政通过浏览集团的文件大致了解各事业部的进展后,就将精力集中到集团实验室的整合和扩张中去了。

    集团的实验室将主要分为两块,农业技术实验室和食品技术实验室,如陈建章所愿,加大研发资金投入,招揽更多的研究人员。

    此举,是要为嘉谷集团奠定真正的基础!

    因为在大西北之行中,齐政有所感悟。

    看到西北茫茫荒原,齐政意识到,灵阵最大的意义,貌似在于改变环境,而不单单是为了农业生产。

    想想看,一个“五斗**阵”,就能缓解影响两省的灾情,如果通过调配资源,将大西北全部改造为“塞上江南”,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岂不是被扩大了一倍

    再结合两世的思考,齐政觉得有必要扶正嘉谷“点歪了的科技树”。

    齐政重生前,中美展开贸易战。

    美国制裁我们的芯片,我们制裁人家的农产品。于是有人嘲笑说我们科技发展落后,只能依靠原始落后的农业来威胁一下。

    当时的齐政是个创业小扑街,忙碌于生存,眼界有限,还觉得颇有道理。

    重来一世,将农业做大后,尤其是对美国农业的认识加深,齐政都不由嗤笑自己曾经的天真无知。

    农业可不是什么落后产业,而是典型的高科技密集产业,不仅烧钱,而且极其耗费时间。从化肥到农药,再到种子,以及土壤保持,气候学,信息化和大规模机械化等等,农业是应用高科技最密集的产业之一。

    落后与否不过在于,你是应用落后的技术生产,还是应用高科技生产。

    普通人会认为美国农业最强点在于机械化大规模作业。

    但机械化什么的根本不是美国农业科技的亮点。世界上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国家多的是,远的不说,参考近邻北韩,在上个世纪的机械化水平比起美国不差,比起国内更不知道高多少倍,又怎么样没有苏联提供的石油,啥也干不了,该饥荒还是饥荒。

    美国真正的农业发达在于农业科技水平上。

    除了种质资源,国际贸易之外,美国的纯农业科技投入大得多,很多最新的农业科技可以很快地进入应用,这才是美国农业的高超以及可怕之处。

    譬如美国很早就有了生命科学战略,如今全球一半的生命科学领域的学者都集中在美国,即使没有做出什么成就,美国也愿意养着这批人。

    在火星种土豆虽然只是出现在好莱坞的屏幕上,但现实中,确实只有美国人能在太空上有全套的种植作物的记录,好像是水芹。我国虽然紧紧跟随,但是生长周期没有美国时间长。

    美国这种农业科学的应用,才是美国农业霸权的保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在哪个领域都是真理。

    简单而言,我们的农业落后,是因为农业科学的应用落后。

    以荷兰为例。荷兰是农业发达国家,他们建设起了一套覆盖全国,精准到每个农户的信息系统,在农业生产各个环节都引入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
1...4748495051...13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