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凌烟阁阁老
荷兰
第141章 攀科技树的奠基(下)
未来的农业,必然朝着两个主要的方向发展:第一就是农业生产工厂化,第二则是依赖基因技术,使农业脱离气候以及自身的限制。
想一想,只要有足够的能量,就能不断结果的苹果树,是不是很科幻
但这完全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齐政知道,未来会进入数字时代,作为整个文明的基石,农业也不例外。
再说得科幻点,就是从碳基文明时代自然周期驱动的农业,将被推向硅基文明的数据驱动的超级农业。
因此,整合后的嘉谷农业实验室,将重点转向两个方向:农业生物技术和农业信息技术。
农业生物技术主要是用新的检测和图谱绘制方法发现和获取作物基因组,培育优良作物品种,位于西北的制种中心将是一个重要据点。
农业信息技术主要是围绕大数据的使用、分析、服务,遍布在整个农业生态链条里。
在资本市场上,农业一直不是一个好的行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商业化农业生产十分复杂,涉及生物学、气象和人类活动。
农民在耕种过程中需要做出许多决定:哪块地要先种,种什么作物选哪种型号的种子、化肥、农药施肥、灌溉的频率如何把握
诸多决定林林总总有四五十项之多,但是人不是机器,很容易出错,一旦犯错,可能一年浪费了。
而通过卫星拍照、传感器监测等手段为农民提供更详细的农业数据,从而产生分析、见解和更好的决定,再通过精准农业技术进行部署……
老实讲,这样的手段,是灵阵无法做得到的。
这也是齐政为什么一定要攀真正科技树的原因。
齐政在集团中提出,实验室每年的研发经费,要占到集团收入的8%以上。
这在传统行业来说,简直不可思议。
往往只有那些科技类巨头,才会进行如此高强度的研发投入。
嘉谷众人虽然吃惊于齐政的决心,但齐政才是集团的所有者,赚多少钱理论上都可以说是他的,他能舍得从口袋了掏出高强度投入,没有人会不识趣地反对。
被巨大馅饼砸中的陈建章乐不可支,一向稳重的他,都敢对齐政立下军令状了:“只要保持这样的研发投入强度,实验室有信心推动一场超级农业革命的发生!”
齐政相信他能做到。
只要实验室建立完善的农业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研发体系,即使没有灵阵,嘉谷的基本盘也是稳了;如果再辅以灵阵提升上限,推动一场农业革命不是梦话。
……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嘉谷的食品饮料体系。
甚至于更加适用。
因为农业好歹有灵阵托底,但在食品饮料上,灵阵很难起到直接作用。
无论是啤酒还是牛奶,齐政最多是通过灵阵改善原材料,在具体工艺上就无能为力了。
但不得不说,而在国内,像齐政这样要在食品饮料领域加强研发,绝对是“异端”。
虽然国内的食品工业将是国内外主营业务收入唯一超过10万亿元的产业,但行业内通常都是“重营销、轻研发”。
毫不客气地说,比起可怜的研发费用,食品企业在营销上慷慨得多,甚至于一个明星的代言费都要高于研发投入。
其实,食品工业研发占比低于高科技产业是正常的,毕竟食品工业在技术含量上,对比其他高科技产业并无太高门槛。
就拿可口可乐为例。
很多人都听说过关于可口可乐的一些传说:据说可口可乐的配方超级值钱、超级绝密,其原始配方被保存在亚特兰大
第142章 大豆风云之始(3/3)
8月12日,国内一片岁月静好。
而在美国,随着农业部公布的一份月度报告,开始潜流暗涌。
当天,齐政就接到了在美国一直关注大豆期货的姜平的电话:“又被你说中了,美国农业部大幅调低美豆的产量,理由是天气干燥。”
齐政闻言意味深长地呵呵一笑:“果然不出我所料啊,姜大哥,你说,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有几分真几分假”
姜平说道:“我们自己对美国部分大豆的产区、产量和收获量做了一定统计,也得到了一些气象预测数据,结论是没有大规模减产的迹象,不过我们的数据肯定不如美国农业部的周全,真假很难说。”
齐政眯起眼睛:“不管真假,相信这只是开始。如果我猜得没错,很快美国就要跟我们国家谈谈大豆进口的问题了。”
姜平沉默了一下,然后问道:“你的意思是认为他们公布的数据不实”
齐政道:“预测嘛,从来都不是完美的,甚至往往是不正确的,不是过高就是过低。你觉得,这次美豆产量预测是过高的可能性大呢,还是过低的可能性大”
电话里,姜平的声音有些失真:“……站在我们基金的立场,当然是希望数据真实最好,我们基金可是事先看多大豆期货,如果预测数据来个反转,我们就亏大了。”
齐政淡淡一笑:“现在肯定是‘利多’消息,基金会应该能小赚一笔,特别是事关接下来中美之间的博弈,我猜价格会继续猛涨。姜大哥,要不要打个赌,看看我的预测准不准”
姜平笑道:“呵呵,你的眼光一向有点毒,不赌!”
“啧,真没劲,姜大哥你一点挑战精神都没有。”
“……”
挂了电话,齐政回想着姜平传递的消息,陷入了思考。
04年的大豆危机,可以说是国内大豆加工业的一个转折点。
但很多人不知道,其实这场危机的起点,就在今年美国农业部公布的这份美豆产量预测报告上。
齐政对即将到来的大豆危机不敢说了如指掌,但对一些关键节点还是印象深刻的,在提前关注下,姜平就根据齐政的预测布局大豆期货市场,并在报告出来的第一时间通知了齐政。
关于大豆,对我们国家来说,真的是一言难尽。
众所周知,我国是大豆的发源国,用大豆制成的食品更是数不胜数,每一道都是餐桌上的美味。
在19世纪早期,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原产于我国的大豆乘上远洋的巨轮,来到地球另一端的美洲大陆,成为当地的新物种。
不过在当时的欧洲和美国,大豆一直都不是制作食物的主要原料。欧洲人主要是用大豆作为饲料,而美国则利用大豆能够固氮的性质,种植大豆提高耕地的有机氮含量,生产出来的大豆,则直接送去榨油厂。但由于当时榨油技术所限,榨出来的油有股青草味,因而没有进入厨房,而是变成油漆刷在了汽车上。
直到二十世纪初,美国出现了油脂短缺,大豆作为重要的油料作物,又一次进入了美国人的视线。
美国不但开始加大对华的大豆引种力度,还曾要求其引种者收集中国人用大豆制作“奶酪”(就是豆腐)的技术。至此,大豆在美国开始站稳脚跟。
不过此时的美国,大豆主要还是依赖东亚进口。
直到二战时期,我国一直都是世界上大豆生产量最高的国家,约占据世界大豆产量的90%。
到了二战期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切断了东亚对美国运输大豆的交通线,同时,在战争期间,黄油的生产也遭遇到了阻力,不得不使用人造黄油替代……
以上种种因素迫使美国自力更生,自己生产大豆。
1941年
第143章 被套路(1/3 求订阅)
03年的最后一个月,注定不平凡。
月初,中方大豆采购团队就抵达芝加哥,与美方进行大豆采购谈判。
芝加哥的冬天,用当地气象预报员的话来说是“血淋淋的冷”。不过对于谈判的双方来说,这算不了什么。焦灼的谈判使得双方都是内心燥热,而在这轮交锋中,各方都投以关注。
美国豆农希望能签下一份采购大单;中国大豆加工商希望能以较优惠的价格进口大豆;国内豆农则不希望进口太多大豆以挤压国内市场;其他生产国豆农也不希望美国得到太大的采购合同而占领中国市场……
而嘉谷也在关注着这一轮谈判。
虽然嘉谷在国内暂时没有直接涉及大豆行业,但旗下在美国的对冲基金参与了大豆期货交易。
期货交易就是对期货合约的买卖。
期货合约就是由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了在未来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实物商品或者金融产品的标准化合约。
简单来说,期货就是买卖一种预期,买卖未来的涨跌。
期货交易最基本的操作就是“做多”和“做空”。
“刺客”对冲基金此番就是选择“做多”大豆期货,即预期大豆价格上涨,买入大豆期货合约,上涨后即可卖出平仓获利。
当然,期货交易实际操作起来会很复杂,涉及到上限套利、下限套利、垂直套利等多种交易策略,非专业者不能玩出花来。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就是以上市大豆、小麦、玉米等农产品期货品种为主,这些期货品种是当前国际上最权威的期货品种,其揭示的农产品价格也是最权威的期货价格。
因此中美大豆交易谈判在此进行。
而齐政和“刺客”对冲基金的团队,选择在纽约的基金总部密切关注谈判进程。
齐政早于中方大豆采购团队半个月前往美国,在跟田雨唯腻歪着过完生日后,女友要跟随她的导师前往欧洲参与一个设计项目,齐政则是跟同样位于纽约的姜平和苏放汇合。
姜平管理的“刺客”对冲基金在初期损失了近千万美元,但随后很快就调整过来,在伊拉克战争爆发期间通过对原油期货进行套利交易,不但弥补了初期亏损,还赚取了近两千万美元。
下半年,基金将注意力放在大豆期货市场上。结合齐政的趋势分析,在美国农业部公布大豆产量预测之前,“做多”大豆期货,以500美分/蒲式耳的均价合计买入cbot大豆期货合约8000手(合约单位为每手5000蒲式耳)。
而在美国农业部调低美豆产量预测后,大豆价格从8月份的500美分/蒲式耳一路猛涨到了12月的700多美分/蒲式耳,对冲基金大幅盈利。
不过虽然对冲基金获利不浅,但齐政和姜平等人并不见得有多开心。
很简单,把计量单位换算过来,并按照汇率计算,相当于从1900元人民币/吨涨到了2661元人民币/吨,按照国内要采购的大豆数量250万吨,这要多花多少钱啊!小学生都能算出来。
对冲基金固然赚钱了,但8000手合约合约折合起来也不过百万吨出头,怎么算国内都是吃亏的。
而这还不是尽头。
“这段时间以来,我们又雇佣专业的调查公司拿到不少第一手大豆产地数据,根据基金内部分析,如果没有太大变故,明年美国大豆产量大幅降低的可能性很小。”苏放将分析报告递给齐政,介绍道。
齐政翻开资料,快速浏览了一遍,随即苦笑。
“如果这是精心的策划,我只能说,实在是太处心积虑了。”
第144章 为年轻交学费(2/3)
得知国内大豆采购团加码大豆采购的消息,姜平都忍不住苦笑了:“这是抢着当冤大头啊!”
齐政和苏放也是心有戚戚。
其实,嘉谷不是没有想办法接触过国内大豆采购团的一些企业代表,包括李光富在内,为他们提供了对冲基金内部的数据分析和大豆产量预测以作参考。
但很显然,他们根本没有当作一回事。
“我们尽力了。其实这并不意外,一边是美国农业部的权威数据,另一边是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小基金的分析,就算是同胞,也肯定会选择相信前者,不是吗”苏放摊手无奈道。
道理是这个道理,不过齐政对美国农业部所谓的“权威”数据很是嗤之以鼻。
“但事实是,cbot大豆期货价格以及以它为定价参考值的大豆国际贸易市场的现货价格,涨跌变化总会出现某些非常有意思的规律性。”
“美国大豆收获季节到来之前,市场上就会有‘利多’消息,从而美国大豆买了个好价钱;而美国大豆销售季节过后,南美大豆进入销售旺季,市场上又往往会出现‘利空’消息,价格走低,导致南美大豆销售遭受影响。”
“偏偏在国际大豆市场上,各方最依赖的参考消息是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包括大豆产区、产量和各方需求等数据。要说美国农业部在其中清清白白,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的。”齐政不无讽刺地说道。
相对于齐政的偏激,苏放反而显得比较理性,“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美国农业部定期对外公布的信息,一直是美国国内交易所和世界各国主要进口商重要的参考依据,其权威性是全球公认的,而真实是权威的首要因素。我反而觉得,显然美国农业部不可能拿其权威性作代价,换取眼前利益。”
他进一步举例说明,其实这些数据并非美国农业部自己预测的,而是邀请外来人士完成的,这些人都属于专家,而非官员。
而且这些人自身和预测的结果之间,不能有任何经济利益或者是商业利益上的联系。预测所用手段很多,也很科学,如利用卫星遥测手段和人工统计等,对大豆的产区、分区、产量和收获量等进行统计。在预测报告正式确定之前,他们处于封闭环境中,不能和外部的任何人进行交流。
“如此多规定,目的就是保证预测过程的公正、客观和透明。”苏放也是深入研究过的。
齐政摇头说道:“恰恰相反,我觉得,只要是人,都容易受到影响。虽然美国农业部一副公正客观的模样,但那些所谓的外来专家,其实更容易受到控制了大豆产业链的美国跨国资本的影响,不动声色就操纵了大豆价格。”
“要不然,南美种大豆、美国卖大豆、中国买大豆,但何以只有美国才是最大的甚至是唯一的赢家只不过大多数时候,美国都将‘牌坊’擦得闪亮夺目,迷惑世人而已。”
说得粗俗一点,美国最成功的地方在于,既当了婊|子,也成功立了牌坊。
齐政也不是一味的偏激,摆事实讲道理,将苏放反驳得哑口无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