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农业强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凌烟阁阁老
咋一看,最初的媒体见面会似乎更像是美国推销其大豆的“推介会”。
但对于国内媒体而言,显然不满足于被动的接受对方“推介”。
更何况,对于探寻中美大豆贸易摩擦背后的真实原因、解开中方为何高价购买美国大豆、美国农业部到底有无人为“操纵嫌疑”等迷雾,这是一个难得的不容错过的机会。
“近两年来,中方一直是中美大豆贸易中的受害者,很多人说我们甚至是美方人为因素导致的受害者。美方了解我们因此而产生的情绪吗”媒体见面会上,国内记者就不留情面地质疑问道。
对方并未感觉意外。
美豆协会会长伯尼回答说:“去年在我对中国的某次访问中,曾就此话题与贵国土畜进出口商会进行过交流。当时我详细向对方介绍了大豆的价格形成机制以及风险管理对冲方式,并谈到如何让用户了解市场,教会用户如何使用市场。无论是什么样的情绪或什么样的感觉,主要原因还是宣传、教育的问题。”
他所说的宣传和教育,就是国人经常讲的投资者教育。
具体来说,就是告诉国内用户如何参与大豆国际贸易,但是掌握与否,那就要看你们的能力了。
而很显然,以结果来看,中方并没有掌握相关市场运作规则。
他进一步回应说,去年的高价格是一个典型的市场供求案例,上涨是因为中方需求增加,后来下跌是因为供给方面发生了骤变:与原来预测不同的是,美国大豆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大丰收,直接导致了国际大豆价格的狂跌,正是这一跌最终造成了中方大豆危机的爆发。
随即他又详细介绍了美国农业部相关数据的预测和公布流程,总之就是绝对保证了公正、客观和透明。
但他同时承认,“数据预测往往是不正确的,预测也从来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
“对于中国企业和
第153章 终于被改变的历史(2/3)
齐政一连几天里,都在品咂外资集团经营政府的能力。
嘉谷如果想要成为国际粮商,类似的能力还真的需要培养起来。
不过,在齐政眼中,经营政府的能力,除了面对本国政府之外,更重要的是外国政府。用这次难得的公关大战,锻炼一支能够打硬仗的公关团队,也是挺不错的事情。
因此,嘉谷集团的战略公关部没有闲着,纷纷联络有关系的媒体,将外资“趁火打劫”国内大豆压榨厂的各种介绍和评论给放了出来。
齐政和王昱业也遍撒英雄帖,每日奔波于各大压榨厂之间,联络各大压榨厂研讨应对外资威胁。
聊天的时候多了,齐政也被掏出了很多干货。尤其是跨国粮商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国际大豆的价格变动走向等等观点,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
没用多长时间,就不止是齐政联络别人,有更多的人主动出面邀约齐政,所为的就是聊天。
其中也包括了大豆压榨业的国家队成员。
九三油脂是北大荒集团的全资子公司,齐政知道它的名声,是因为,在后世,国内前十大大豆压榨企业中,九三油脂是仅剩的一家没有任何外资参股的企业。
军人出身的田仁里是九三油脂的总经理,他对受邀前来的齐政慷慨激昂地说道:“我们其实也早就被外资盯上了,adm是最早向我们伸出橄榄枝的外商,但劳资可不鸟他们。”
“不是想合资吗可以啊,但我有三条绝对不能打破的原则:第一,九三必须控股;第二,不能提必须购买进口大豆之事;第三,外方不能逃税。”
“呵呵,之后就再也没有找上门来了。”
齐政竖起大拇指。
因为背靠北大荒集团,九三油脂相对压力较小,但能表现出这样的硬气,也是要靠着民族信念的支撑了。
“我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对于行业困境什么也做不了。但我支持你们嘉谷进军大豆压榨业,据我了解,有不少同行是熬不过去了,由民族资本接手总好过落到外资手里。”田仁里旗帜鲜明地表示出支持嘉谷的态度。
齐政点点头,说道:“其实嘉谷所能做的也有限,外资蚕食国内大豆加工业已是必然,但总不能让他们轻轻松松吧现在不让他们付出更多的代价,日后他们就能靠着更强大的实力跟我们展开竞争。”
田仁里大赞,“就是这个理!现在有些人就是看不清形势,总喜欢跪舔外国资本。我老田不才,但在这件事上还是能略尽绵薄之力的。”
齐政感谢他的援手,毕竟,从本质上来说,日后双方也是竞争对手,能主动做到这一步,已经很有心了。
但是除了媒体资源上的支持,齐政还有另外的想法:“田总,国内资本总体上是处于劣势的。还得寻求国家的扶持,这就主要靠你们国家队了。我有个想法,不知道您跟国粮集团相关负责人熟不熟悉……”
一轮轮的拜访后,有其他压榨厂的支援,解决了嘉谷媒体资源不足的窘境。
各方插手后,一篇又一篇的关于“危害国家粮油安全以及保护民族资本”的新闻稿被发出来,大打“民族情感”牌。
“中国本土大豆业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大豆加工业全线沦陷危机”、“我们还要补贴外国投资者多久”等连篇累牍的报导,俨然打起了媒体战。
本土作战,再加上民族情感,外资在舆论上就被国内大豆厂商的联手进攻打得溃不成军。
 
第154章 国豆靠呐喊,美豆靠补贴(3/3)
王昱业率队整合嘉谷收购的压榨厂,齐政则跑去跟九三油脂的田仁里取经。
田仁里一向力挺国产大豆,据说是为了争取国产大豆的话语权,但再强的硬汉也经受不住成本的打熬。一次次无奈,迫使田仁里打破了不使用进口大豆的信念。
说起这个,田仁里的脸都是臭着的。
进口大豆更便宜是行业内的共识。
但田仁里很不服气。
“我算过一笔账,每多进口100万吨大豆,我国东北就有130万的农民离开大豆种植业甚至离开土地,甚至是失业。”
田仁里激动地拿出四份报告,“你看,这几份报告分别来自美国、巴西、阿根廷和我国,报告证明,美国大豆的产量每亩340斤左右,南美是360斤到380斤左右,我国东北则达到400斤左右。”
“论质量,美国西部地区的大豆跟黑省的水平差不多,甚至还略低一点。南美的大豆含油量和含蛋白质量则远远低于黑省的水平。”
至于成本,每公顷美国的成本约为200美元,黑省的约为165美元。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说进口大豆更便宜呢
“很简单啊,因为美豆有美国政府的财政补贴,美国豆农可以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向我们倾销而不赔钱。如果我国国产大豆比拼价格,美豆可以继续降价,直到国产大豆破产。”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按照美国农业部给出的数据,过去三年,美国豆农的净利润均为负值。而不单单是大豆,美国很多农产品都是类似情况。
赔本的生意肯定没人做。但美国豆农看似一年比一年赔本,却坚持了下去,原因就在于政府补贴。
据统计,美国农业部平均总补贴250亿美元。
但政府用高额补贴支撑一个负利润的行业,图的是什么呢
图的是农业的带动效应。农业的亏损首先换来了农业上游产业如农业地产、农资集团、农化集团以及电力、水利等相关行业的增长。这些市场主体完全依靠美国农业的发达而扩张,无论农产品利润是正是负,他们都是市场的赢家。
其次,通过低价击垮了其他国家的农业后,再提价同样能赚回来不是
“说到底,老美的商品化农业也就是凭借着有钱,欺负我们这些穷人。要是取消了补贴,你看会不会要了他的老命了”这时候的田仁里就像是个中年愤青,愤愤不平道。
他虽然不知道有句话叫做“有钱任性”,但老美的商品化农业在他眼里很明显就是这个形象了。
简单来说,国产大豆靠呐喊——大家都在喊着要振兴国产大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美国大豆则靠补贴——没了补贴就没有海外扩张,没有粮食的海外扩张霸权都不香了。
不过,“这就是无法改变的现实,不是吗”齐政摊摊手,说道。
田仁里抿着嘴,看了齐政一眼,嘟囔道:“可惜我们国家一直对国产大豆实在是太忽视了,什么扶持都没有……”
齐政听到这话,想了想,对田仁里说道:“田总,我跟你说个趣闻吧。”
“荷兰你知道吧,是一个对矮个子非常不友好的国家,但是如果你去参观他们的博物馆,会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博物馆里的床铺非常窄小,旧建筑的门楣很低,需要弯下腰才能进入。”
“这是因为,仅仅在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荷兰人的平均身高,才只有1.65米到1.7米之间。二战后随着经济发展,食物富足,特别是大量蛋白质的摄入,让肌肉和骨骼有了生长的动力。如今他们的男性平均身高为1.88米,女性平均身高为1.72米,堪称世界
第155章 黑土地上的大豆(1/3)
齐政一点都没有夸大嘉谷未来面对的威胁。
单纯以大豆而言,五家跨国公司几乎控制了全球大豆供应链的所有环节。
看看他们的名头:
孟山都,美国公司,是世界最大的种子公司;
adm,美国公司,是世界最大的大豆加工商,也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贸易和加工商之一;
邦吉,美国公司,是居于领导地位的全球大豆出口商和全球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和加工公司之一;
嘉吉,美国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宗产品交易商;
路易达孚,法国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宗产品交易商之一。
在种子和生产所需的其他原材料投入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孟山都公司;而在种植、贸易和加工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简称abcd四大粮商的后四家公司。
齐政就随手简单画了一张世界地图,指着各国的轮廓对田仁里说道:“表面看来,是巴西、美国和阿根廷三个国家掌控了大豆的出口端,中国和欧洲两大经济体占据了大豆进口端。”
“但事实上,大豆从出口端到进口端的贸易活动并不是由这些国家掌控的,而是由这些跨国粮商掌控的。”
齐政又在地图上添上跨国粮商的势力分布:“跨国公司建有遍布全球的分公司、子公司和关联公司,他们在出口国掌控了出口,在进口国掌控了进口,大量的交易只是发生在跨国粮食企业内部,即各分公司之间。”
最后在地图上标出大豆贸易路线图:“市场两端的出与进全是他们自己在运作,这使得世界市场上的大豆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公司内部就可以决定的事情。”
跨国公司在大豆贸易中占据了霸主地位,就是因为这些公司既可以影响大豆产地卖出多少大豆,也可以影响大豆销地收购多少大豆。
“下游与这些大鳄打交道的农民们就比较惨了,中游我们这些大豆加工商业好不到哪里去——大家都随时会因为这些公司的价格操纵而受到伤害。”
说到这,齐政一摊手:“我们嘉谷在美国的分公司也算有一定的实力吧,但在寻摸一圈之后,愣是找不到半点可以插手大豆贸易的机会。”
虽然这些粮商不直接参与大豆的种植,但他们通过发放生产贷款、修筑交通设施,将铁路、公路、港口、仓库等全部掌控在手里,几乎立于不败之地。
同样,他们还拥有海量有关各地市场供给、需求趋势的即时信息,而且它们的内部交易市场不对外开放。
这对独立贸易商来说,是不可企及的;尤其是那些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商。
如果独立贸易商在跨国公司到来之前已经存在,后者可以很快把前者挤垮、吞并;如果他们不自量力与跨国公司在同一市场运作,充其量只能捞到些许残羹剩饭。
“在国内,我只看好国粮集团,在国家的扶持下,应该能有一战之力。”齐政最后说道,虽然也只是一战之力,想要反攻倒算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但这也算是我们的国家特色了,虽然一再被外国带着有色眼镜污蔑,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至少保证了我们不会在某个领域全军覆没。
至此,田仁里看着齐政画的密密麻麻的势力分布图和贸易路线图,再也笑不出来了。
他一脸凝重。
国内在国粮集团提出“全产业链”的
第156章 真金白银的扶持(2/3)
国有农场的大豆自然轮不到嘉谷的份。
因此田仁里对国有农场的大豆种植面积、品种以及成本等基本是知无不言。
除开国有农场,我国大豆生产面临的主要困境还是农户土地规模过小,且机械化程度低,难有规模效益。
嘉谷收购的大豆压榨产能约有一半落在东北大地上,从东北本地采购到物美价廉的大豆才是最符合嘉谷的利益的。
尽管过去大豆的经济效益不高,但是因为气候原因、旱田轮作的需要,黑省大豆的播种面积一直位居全国之首。
不过近年来,大豆种植面积下滑、产量徘徊不前、农民种豆积极性下降等情况,已经初露端倪了。
海仑市是有名的优质大豆之乡,这几年来,随着大豆与其他农作物种植收益差距的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同样有逐年萎缩的趋势。
海仑市金秋大豆合作社社长何磊今年种植了18公顷的大豆,因为今年风调雨顺,预计可收获8万斤大豆左右,但他并没有因为大豆的丰收而高兴。
他跟齐政算了一笔账:“今年小贩上门收购的价格大约是1.4元/斤,但大豆成本大概在1元/斤左右,去掉成本最后每斤大豆只落几毛钱。而卖湿玉米一斤虽然也是只能赚三两毛,但架不住玉米产量高啊,是大豆的三倍多。去掉所有的费用,一公顷大豆剩下三千多元,玉米是七千多元。”
从何社长的话里得知,去年还好,大豆价格是几年来的新高;但今年以来国际大豆价格暴跌,国产大豆价格也大受影响。
“农户种田,要看上一年的价格决定下一年种什么。”
今年算下来,何社长觉得自己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的大豆,实在不划算;在可以预见明年的大豆价格还会降低的情况下,放弃大豆改种别的作物已经列入了明年的计划。
像何社长这样想弃种大豆的豆农在东北并不在少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