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臣风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衣山尽
周楠也是吃准了梅康这个心思,这才无所畏惧。
梅员外一走,其他家丁也都退下。花厅里只剩下梅朴一人愤怒地看着周楠,小胸膛剧烈起伏。
周楠一笑:“三公子,咱们可以开始问案了,还请你将寡嫂身边服侍的婆子丫鬟们请来说话。公子看我如寇仇,咱们相见不如不见,早完事早眼前清净。”
闲臣风流 第二十六章 不讲游戏规则(求推荐票)
从梅家问完案子出来之后,周楠看了看身边的李画师,忍不住问:“李画师,可好些了?哈哈,画师给衙门效力,这辈子什么没见过,今日缘何畏惧成这样?”
画师在古代可是技术工种,可惜地位不是太高。衙门里但凡有海捕公文,需要画图缉拿罪犯,都会让李画师来画像。另外,若是出了人命案子,也需要他去画死人。所以,他平日里胆子也是不小的。
“我我我……我……”李画师脚有点发软,索性一屁股坐在河岸边的石栏杆上,不住地摇头:“周代班头,你还真是心大,这梅员外早年还是敢杀人的。今天你我若是真被人家给做了,喊冤枉都没处喊去。”
“别怕了,等下我请你吃酒压惊。”
“别别别,哪里还有胃口,改天吧。”李画师苍白着脸摇头:“真没想到今日碰到这么个凶险的差事,直他娘,归县丞这个龟儿子要害周小哥,怎么扯到老子头上,还有没有道理了?”
“归县丞要害我?”周楠心中一惊,禁不住问。
李画师气道:“小哥你果然什么都不知道,归县丞虽然是外乡人,来我县也没两年,可和地方上的人也熟。前一阵子衙门里的差役出缺,要补人进去。毕竟这也是每月二三两银子的活儿,几年下来,积下上百两身家不在话下。这个位置不知道有多少人盯着,就有人去县丞那里走动。你走了县尊的门子,坏了人家的好事自然要整你。否则,归县城明明知道你和梅家有血仇,怎么别人不派反叫你负责梅家寡妇失踪案?”
原来如此,周楠皱起了眉头。这么一说,事情就完全清楚了。
他心中感慨,这世道真他妹黑啊!为了一个卑贱的衙役身份,归县丞竟然下这种狠手,至于吗?
不过转念一想,也对啊!对他这个现代人来说,衙役身份低微在大明朝就是二等公民。可是每月却有二三两白银的工食。再加上灰色收入,五六两也是有的。在满目都是贫民的古代,这可是一笔不菲的固定收入,铁饭碗,还不抢得打破头?
想来,归县丞尚不至于要害我周楠性命。他只是想叫我在这案子上碰得头破血流,然后打一顿赶出县衙了事。
打一顿……一口冷气从周楠心中生起。是的,归县丞可是下了死命令限期三日破案,今天可是第三天了。
当下,周楠也不耽搁。和李画师分手之后,拿了刚才从梅家问到的口供和画的图形匆匆赶回县衙,坐在刑房里仔细地看起来。
这一看,就是半天,也没有丝毫的头绪。
梅家辜负素姐十四岁那年被梅大公子赎身,嫁入梅家,到今年二十五岁。自从丈夫死后,就独自居住在梅家后院的一座小楼里,身边就一个婆子服侍,平日里也不出门。
据那个婆子的口供说,素姐失踪那天是去后门小码头洗衣服。本来,身为梅家大妇,这种家务活自然有婆子代劳的。但那天素姐洗的是小衣,自然不方便交给别人。
这一洗就是一个时辰,婆子发现不对,去码头寻,才发现人不见了。本以为是失足落水溺亡,家里人打捞了半天也没捞到。而且,这一段的河流的流水也缓,尸体不可能冲得太远。
问到这里的时候,周楠又问那个婆子,素姐屋中的财物可少了。回答说,无论是衣物还是首饰细软一件都没有少。
听到这里,周楠就打消了素姐和人私奔的推断。若她真和人私奔,怎么可能不带钱,她的情郎又图个甚?
美貌吗,好象谈不少,至少和美女挨不着边。
周楠拿出李画师画的素姐的画像看了看,也就是一个普通妇人。小鼻子小眼睛,真要打分,勉强可以打个五十,属于丢在人堆里立即就会消失的那种。
那么,绑票呢?
也不对,安东县是繁华地区,淮安府的核心统治地区,治安挺好的。而且,又有哪个绑匪不开眼敢去绑梅员外家的人,这不是老寿星吃砒霜——活得不耐烦。
那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这事周楠琢磨到下午也没琢磨出过头绪,他心中丧气,现在只能求诸天神佛保佑,保佑素姐因为没有路引走到半路上被各地的乡勇给逮住解送回安东了。
正在这个时候,有人喊:“周代班头,周代班头。”声音里带着嘲讽,打断了周楠的沉思。
周楠:“原来是老林,敢问何事?”整个衙门的人都知道周楠恶了县丞要被人整,这几日也没有人同他说话,搞得周代班头很是无趣。今天突然被人叫,还真有点回不过神来。
老林:“县丞传代班头过去问话,估计关于梅家案子的事情,你还是快些去吧!”
听到这话,想起三日期限,周楠心中不安,暗自警戒。
县丞是佐二官,相当于后世的常务副县长,副处级干部。按说,也算是县中的二号首长。不过,明朝的县丞地位比较尴尬,不是进士出身,只一个举人功名,从七品,并不是朝廷命官。所以,大堂是不能使用的。
因此,周楠就在判事厅见到了欲要赶自己出衙门为后快的归元归大人。
判事厅不大,和这个时代的房屋一样光线暗淡。里面摆了一张桌子,桌后坐着一个四十来岁的官员,头带乌纱帽,身上穿着草绿色的官服。因为实在太暗,也看不清楚他胸口的补子上绣的是什么飞禽。
这人方面大耳,眼皮浮肿,一副欲求不满的油腻中年人模样。
在桌子旁边立着两个手提水火棍的衙役。
周楠无奈,只得跪下地去,磕了个头:“见过归老爷。”穿越到明朝,别的都好,就是这见官就跪这一点叫人不爽。没办法,入乡随俗吧!
“啪!”归元狠狠地一拍惊堂木:“周楠,梅家大妇失踪一案你可查得水落石出了?”
“回归老爷的话,有些眉目了。”看到他凶狠霸道,一副拿他是问的模样,周楠心中恼怒,口中淡淡地回答。又将自己先前去梅府的经过大概地说了一遍,最后道:“归老爷,据小人看来。此事既不是素姐离家出走,也不是被人绑架,其中疑点甚多,一时间也查不出来。不过,素姐没有路引,应该走不远,说不定过得两日就有消息。”
“住口!”归元又狠狠地拍了一下惊堂木,戟指周楠,厉声大喝:“什么过得两日就有消息,难不成咱们就在这里干等着什么都不做。两日,别说两日,梅家一日都等不了。此事可是关系到一个妇人的贞节,岂能视之如儿戏。分明是你这无耻胥吏虚应事务,偷懒耍滑。来人,给我打!”
听到一个打字,周楠大惊。自己一个现代人,皮薄肉嫩,怎么吃得了被人用刑。而且,这个姓归的龟儿是居心要找劳资的晦气,等下衙役必然会下重手。现在天气一天天热起来,身上带伤,一旦发炎,说不定就死了。
忙大叫:“归老爷,你给了小的三日之期,这才下午申时就要用刑,在下不服!”
“什么三日之期,今天不就是第三日,难不成本老爷要等你到午夜子时。果然是个刁滑奸人,动手,给我狠狠地打,用心地打!”归元将一根火签扔了下来。
我草,真要打!说好的三日之期,怎么说话不算话了,真是官字两张口,有理也说不清啊!好个龟儿子,你还讲不讲游戏规则了?
也对,这是等级森严的万恶的封建社会,被人家打了也就打了,你还能怎么样?
看到狞笑着提着棍子逼来的两个衙役,周楠也不废话,猛地跃起,biu一声就冲出判事厅,卷起一路征尘跑了。
古时候官府和县令县丞的权威是后人所无法想象的,尤其是在小县城,父母官简直就是他们的天,是高入云端的大人物。别说厉声呵斥了,就算是瞪上你一眼,就会吓得战战兢兢汗出如浆。
一般人碰到这种情形,早就吓得瘫软在地,只能徒劳地高呼:“老爷饶命,老爷饶命。”可今天周楠却一言不合就直接飑速度,当真是果决明快。
等厅堂里三人回过神来,人早已经逃得没影子了。
“混帐东西!”归县丞气得肺得要炸了,连声喊:“捉住他,快追,快追,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瞠目结舌的两个衙役这才提着棍子追了出去,却如何追得上。
这大概是安东历史上第一个在众目睽睽下从县衙夺路而逃的衙役吧,周楠此举当记入本县县志当中。
“还好我反应快,不然今天还真要倒血霉。”从县衙一道烟逃出来,跳上一条小船,连声呼喝,等到船驶出水门,远远地将安东县城抛在脑后,周楠才抹了一把额上的汗水。
逃过一劫固然是好,可这么一跑,估计县衙的差事是干不成了。这可是一个月二三两银子的工作啊!虽然收入不是很乐观,却也算是国家机关,体制内人士这个身份丢了怪可惜的。
难不成现在又回周家庄继续修地球。
“哎,丢了就丢了,反正今天就算不逃,吃一顿打,估计也会被赶出衙门,算起来还赚了。”他现在只能这么安慰自己了:“不过,周家庄估计是回不去的。一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衙门肯定会派人上门索人。而且,梅家在知道我回安东县后之所以一直没有上门复仇,估计也是顾及到我是体制内人士,怕是牵累到梅朴未来的前程。现在没有了体制护身,人家说不定真要下黑手了。”
想到梅家,周楠心中一惊:看来,不但周家庄去不得,这个衙役的身份还得想办法保住。
思索了片刻,他扔给船家一锭银角子:“去淮安府。”
从安东县到淮安府走水路大约百里,又是逆流而上,当夜周楠就住在船上。第二日又行了一个时辰,总算到了地头。
抬头看去,却见一圈高巍峨的城墙。
进得城中,触目都是整齐的青瓦房星罗棋布,街上是摩肩接踵的行人,街边都是店铺,一眼看过去,两边都是密密麻麻的店招,果然是个繁华的好去处。
这个时代的淮安乃是江北第一大城,二三十万人口。这座城市除了是淮安府的治所之外,还是山阳县衙所在。另外,城中还有盐道衙门、河道衙门和大河位,算是明朝嘉靖年的准一线城市。其繁华处固然比不上两京和苏、扬两州,却也能秒杀其他省会城市。
和一个站在街上拉客的客栈小二聊了两句,问清楚淮安府驿站的所在,周楠一整衣袂,寻到地方,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拜见住在驿馆,正在接受年考的安东县一号首长史杰人史知县。
闲臣风流 第二十七章 叉出去
明太祖朱元璋在史书上口碑不好,动辄就对开国元勋大开杀戒,灭人九族,其实,历书乃是读书人所写,朱元璋建国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拿官僚机构开刀,自然要被后人黑之又黑。
其实,在普通人心目中,他也算是一个不错的皇帝。至少在整顿吏治上雷厉风行,使贪官污吏不敢为害百姓。这大概和他是草莽出身,深知百姓疾苦有关。
明朝的官员俸禄极低,如史知县这种七品官,每年也不过二三十两银子,还得负担整个衙门好几十号人马的吃喝。所以,这次来淮安府接受朝廷的年考,他就住在驿馆里。
这个年代的驿馆的主要责任是接待因公务路过的官员,另外还负责传递朝廷政令公文,相当于后世的招待所和邮政局。
周楠这次跑来淮安并不是盲目逃亡,他自然有着自己的目的。
当初他被弟弟周杨扭送县衙,在澄清了问题之后,当众赋诗一首称颂史知县的品德,入了他的眼。也因为有这件事,后来杨六爷板倒展中成推荐周楠进衙门当差,知县就这才很干脆的答应了。
周楠想了想,梅家的案子和自己八杆子打不到一处来。自己不过是个代理班头,破这件案子的第一责任人可不是自己,真要追究责任,可去追究李班头,凭什么就要对我喊打喊杀。这事躲是躲不过去的,要想保住衙门里的职位,进而让梅家有所顾虑不敢对自己下黑手,还只能求到史知县这里来。
毕竟,史杰人才是正印官,他只要说一句话,归县丞也不敢罗唣。毕竟,人家才是正七品的朝廷命官,归县丞是佐二,两人是上下级关系,政治地位相差悬殊。
等下见了史知县,说不好要即兴赋诗一首,拍一拍县尊的马屁。淮安是个大地方,这年头做官的不就图个名吗,只要有了名声,将来也好升迁。你既然有这种需求,我也有这个能力,大家合作愉快。
要说写诗这事也难不倒周楠,当年在大学读中文的时候,别的同学研究唐诗宋词,至不济也是元散曲。但他觉得这种人人都在读的大路货逼格不高,糊不了人,于是不走寻常路,将《明诗别裁集》和《清诗别裁集》反反复复阅读,倒是记了一肚子,等下随意抄一首应景的对付了事。
今次年考关系到史知县的仕途,这位史大人就算做官再糊涂也知道此事甚为要紧。若是这一关过不了,被上司评个下下,只能卷了铺盖回家种田去了。他这次来淮安城带了不少随员,四个书吏,六个衙役,满满地占了驿馆的一座小院儿。
周楠刚进院子,就看到李班头从里面出来。
李班头一楞:“周楠,你不是补了快班的缺进衙门当差了吗,怎么跑淮安城里来了?”
周楠:“李班头,此事说来话长,县尊可在,在下有要事禀告。”
这个时候,旁边一间屋子传来史杰人的声音:“什么事,是周楠吗,进来说话?”
周楠忙走进屋去,却见史人杰正坐在椅子上和两个书吏说话。他行完礼,将梅家媳妇失踪案的始末详细说了一遍。
最后道:“大老爷,在下不过刚进衙门几日,暂时代替李班头的职务,等到班头回到县衙,依旧去做我的普通差役。你也是知道的,小的以前不过是一个读书人,如何懂得刑侦。出了如此大案,衙门里有的是经验丰富的老公人,什么时候轮得到我?分明就是归县丞不忿老爷让小人?”
“在下,小的……”
“叉出去!”
被李班头提着领子扔出门去,虽然摔得不痛,可当着衙门里这么多人的面,周楠这张脸可说是丢尽了。他赤红着脸站在门口,听到史人杰冷淡的声音传来:“不知礼,不识体统的无耻小人,给点教训也好。”
周楠面红耳赤,脑袋里嗡嗡乱响,悲愤莫名:怎么变成这样,我好象也是写了两诗绝妙诗词,如今大概在县中也是声名鹊起的大才子一个。史杰人应该视我为不世出的人才,好生笼络依为臂膀才是,那些穿越小说里不都是这么写的吗?那天我在公堂上献诗的时候,姓史的不就非常满意吗,怎么这厮今日竟然变成这样?当初看月亮的时候叫人家小……直娘贼,可恶!
将他叉出门去罚站之后,史杰人也懒得理睬,继续和三个书吏议事,不外是说如何应付这次朝廷的岁考。
在门口喝了半天西北风,周楠逐渐冷静下来,心头一动,忍不住想抽自己一记耳光:“是啊,我也是糊涂了,却忘记了自己的身份。”
没错,当初的他靠着一首好诗是投了史知县所好,可是那时候的自己虽然是刑满释放的囚徒,可以前好歹也有秀才功名,算是混知识分子圈的,和史杰人是同类。
自从嘉靖皇帝登基以来,这个世宗皇帝一改从前仁宗、宣宗、正德为政宽厚的风格,做事手段极为狠辣。大礼议就一口气打死了十几个进谏的大臣;杀夏言;斩仇鸾,这三十多年来落马的公卿大夫车载斗量,给大家一种极度的不安全感。谁也不知道下一个会不会轮到自己,朝登天子堂,暮为阶下囚。
所以,文人被判刑流放也不算是很丢人的事情。比如大名士杨慎,现在就不在云南当苦役吗?
虽然周楠是个杀人犯,但史知县在看到他才学之后,内心中未免不报以同情。
只是现在的情形却又不同,周楠好好的良民不做,却进衙门当衙役,无疑是自敢堕落。再说,大家现在名为上下级,自然没有什么好客气的。
归县丞是朝廷官,又是史知县的助手。史杰人和他周楠非亲非故,自然也没有为他得罪县丞的道理。
周楠心中一阵晦气,自己丢了这个大人不要紧,将来被解送回县衙,那一顿板子怎么办?自己这次是彻底地得罪了归元,被人当场打死的可能性极大。
难道这次来淮安白跑一趟?
不甘心啊!
闲臣风流 第二十八章 外察考成(求推荐票)
正郁闷着,里面的史知县又对几个师爷说起话来:“本官自三年前来安东出任亲民官,在任上栉风沐雨,想民之所想,忧民之所忧。所思所想,不外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报效君父和朝廷。无奈安东地处偏远,物产不丰,百姓困苦,每年朝廷赋税都不能尽数交纳。本官为政宽厚,不肯催逼。无奈朝廷三年外察之期已至,各位今日得为本官拿个章程出来,又好对上司有个交代。”
听到他这番话,周楠心中嗤笑,还栉风沐雨,纯粹就是无为而治嘛!这个史知县就是个混吃等死的庸官,整天就知道在衙门里高卧酣睡。现在好了,火烧到眉毛,只怕这官儿也干不成了。说安东地处偏远物产不丰,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这地方若是穷,全大明朝只怕除了苏杭就没富裕地方了。
原来,明朝的官员任免有严格的制度。无论你是靠中进士在六部观政三年下派到地方做七品知县,还是由举人选官,任期都只有三年。三年期满,朝廷会让上司对你进行考评,并送六部和内阁审核,审核合格,你还可以继续干上三年。三年后,再次考核。
三年一次的考核叫小考,六年一次的则叫大考。另外,到第九年则还有一次通考。
另外这种考核又要分为京官的京察,和地方官的外察。
史杰人这次面临的就是外察中的三年一次的小考,周楠是个文科生,所谓文理不分家。在平日里,他对历史也有浓厚的兴趣。听到里面正在议论此事,这可是就近研究明朝历史的活史料啊,顿时来了兴趣,定睛朝里面看去。
听到史知县问,一个师爷苦着脸道:“县尊,无论是京察还是外察,对于地方官员任上政绩的考评不外是四格、八法,以此为官员的升降标准。”
“所谓四格,乃守、政、才、年。每格列为称职、勤职、供职三等。三项皆为一等者,可得有限提拔使用。”守,就是地方治安状况。县令百里侯,代天子牧民,自有守土之责。政就是为政是否妥当;才,就是是否是有处理地方政务的能力;年,则是在任上年限,以年功叙位。到一定年限之后,你得给人家升职,总不能让人家一辈子干知县不让人进步吧?
“八法则是贪、酷、无为、不谨、年老、有疾、浮躁、才弱。考察之后,分为平常、称职、不称职三等,不称职者则要被免去官职。”这八法指的是不适合当官的人,贪污、为政酷烈、碌碌无为、做事不谨慎,年纪实在太大,怎么也没办法续上几秒、浮躁冲动、没有做官的官能,都好理解。
这可是新鲜知识,周楠听得津津有味。可惜,这东西对于史知县这个古人来说乃是常识。
史杰人顿时不满:“王典吏,本官问你该如何应付这次岁考,说这些无用的做甚?”
王师爷是个老腐儒,没看出史知县面上的不快。依旧摸着下颌的山羊胡子,智珠在握模样侃侃而谈:“昔,洪武朝的时候,莒州日照县知县马亮考满入觐。州上给他的考语为:‘无课农兴学之绩,而长于督运。’太祖高皇帝批示‘农桑,衣食之本。学校,风化之原。一个县令不搞农桑学校,却去搞督运,不是弃本而务末,不务正业吗?宜黜降之,使有所惩。’就这样,马知县被罢黜了知县一职。可见,亲民官的政绩得从农桑和教化两个方面着手。”
史知县点点头:“你继续说下去。”
王师爷:“三年一次的年考对于官员的前程至为要紧,因此,除非地方官犯下了不可原谅的错误,一般来说上司都会给一个过得去的考评,乐得做个顺水人情。”
“话是这么说,教化先不论。单说赋税一项,我县去年的就没有收齐,如何是好?”史知县一脸的阴霾。
另外一个师爷插嘴:“县尊,要不这样,把今年未征收的夏粮并入去年,先应付过去再说,也就是动动笔改个数字。”
其他两人都微微点头,说也只能这样了。
史知县却恼了,喝道:“去年我们应交纳的税粮应该是六万石,只收了四万一千三百石,尚余一万多石。挪了未征的夏粮弥补亏空,夏秋的缺口又从哪里去想办法。如此子吃卯粮,积欠越来越多,如何弥补得了,你们欲害本官邪?”
他心中也是晦气,这皇粮过税年年都需要解送京城,路上必然有不小的消耗。加上民工的承运成本,这些都要打到当地衙门的头上开支。所以,每年都有不小的缺口,如此半年年积欠下来,就是一大笔天文数字。偏偏这些问题还是他的前几任留下来的,人家任期一满甩袖子走人了,结果却让他来掏这个烂摊子,当这个替罪羊。
听他这么说,三个师爷也是没有辙。岁考外察,如文教、治安这种事情还能有办法应付了,必须都是虚务,只要人情走到了,上面说你行你就行。可赋税却是一个个没有转圜余地的数字,你交不够钱粮就要拿话出来说。
良久,王师爷叹息一声:“县尊的运势也是太差,不如上一任知县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