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汉皇刘备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青牛道人
皇甫郦向来性直,说起话来一点儿也不客气:“董卓之强,将军所知也,吕布受恩而反图之,须臾之间,身首异处,此有勇而无谋也。今汜质公卿,而将军胁主,谁轻重乎?”你兵强马壮又如何,董卓更强,还不是说死就死了。你说郭汜劫公卿,你忘了是你先威胁天子的吗?还有脸说别人!
这脸啪啪打得,真疼。李傕当下就掀翻了桌案。只因念着旧情,才没当面拨刀子。皇甫郦也知道说过火了,立马溜之大吉。李傕反应过来,立马派兵去追杀皇甫郦,皇甫郦便躲了起来。天子闻听,感皇甫郦忠节,于是派人去安抚李傕。李傕见皇甫郦找不到了,便提条件,要给他加官。
你都开府了还想加官?天子无可奈何之下,于是遣左中郎将李国持节拜李傕为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李傕得了这般好处,大喜,乃止兵。
李傕与郭汜正两军相持不下,谁也不肯退步的时候,杨奉与宋果反了。杨奉是黄巾军余部,后来郭太战死,杨奉便率白波军投降了朝廷,这个时候他被划归李傕管。他见李、郭两人打来打去,把本来就残破的长安城弄得乱七八糟。又恐李傕派他上阵去当炮灰。于是与李傕军吏宋果合谋,打算干掉李傕然后营救天子。
凉州军中果然是没有秘密。这边刚谈好,还没动手就事发了。于是杨奉与宋果率本部叛逃出李傕大营,自立门户。
李傕军中大乱,李傕一见不好。于是便去见天子,说愿和谈。为了表示诚意,先奉天子入长安宫室。郭汜见李傕服了软,也见好就收,放诸公卿出己营。
天子与诸臣到了未央宫。只见宫殿残***处都是被火烧的痕迹,还有的宫殿更是被烧成了白地。放眼放去,尽是焦土。天子见长安宫城如此凄凉,不由放声大哭。诸臣也是心有戚戚,默然垂泪。
长安宫城被乱兵一把火烧得不成样子,宫中侍者不是死难于乱兵之中便是逃匿得不得所踪。这样子哪里还能住。于是天子又遣臣往见李、郭。说如此。
李傕知道这事是谁干的,狠瞪李暹一眼后,派人去见天子,说既然长安残破不能居,便请天子暂驻池阳。等我们发民夫修好了宫殿,再派人往迎天子。
天子无奈,只好带着诸臣,一路委委屈屈,凄凄惨惨的前往池阳。是夜,天子召杨彪等问对,道:“李傕、郭汜等无所不为,朕实难安。朕欲东归,还请诸卿救我。”
天子真的是一刻也不想在这里待下去了。皇帝之位他也早就不想要了。李傕郭汜都是残暴武夫,看看他们现在干的事,威胁天子,扣押大臣,火烧皇宫。这跟董卓有什么区别?当初董卓还有个吕布把他给杀了。如今若是李傕、郭汜等人失去理智了,谁人能制?
杨彪等人也不想在这待了。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些武夫,一言不合就要动刀子,平日里活得都小心翼翼的,这日子太提心吊胆了。至于东归后会如何,杨彪等人也不去想了,还是逃离这个虎狼窝为妙。
可是上次密谋,让韩遂和马腾来救驾,结果失败了不说,还陪上无数忠直之臣的性命。听说益州牧刘焉也是因为自家两个儿子丧命于乱军之中,活生生给气病死了。如今这局面,想要东归,能依靠谁呢?
诸臣商议了半天,还是觉得,东归一事可以慢慢协商,但天子与自家的性命,首先要得到保障才行。这身边没兵,实在是太没安全感了。诸臣拿着诸将的名单,一个个的仔细商量,然后跟天子道:“陛下,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吾等皆在险地。欲东归,须先自保其身方可。今有将军杨奉、杨定,董承者,皆存忠义。望陛下召而抚之。”
天子仔细一问,杨奉因为反叛了李傕,正孤苦无依,杨定是董卓旧部,也是两头不靠的独立势力。董承是董贵人之父,外戚。嗯,这三人可用。于是拜杨定为征西将军,杨奉为兴义将军,董承为卫将军,使其各率军护卫天子左右。
其实上次密谋,还有个刘和。刘和被天子派往山东,向诸侯求救。结果刘和好不容易装扮成流民逃出武关,到了荆州地界,然后恢复身份,去见荆州牧刘表。刘表闻关中有使者至,连忙派人出来迎接。
刘和见了刘表,把事情。然后刘表就纠结了。
当初刘表能来荆州,还是董卓使的力。当初袁术使孙坚杀荆州刺史,又占南阳,董卓随即出招,表刘表为荆州刺史。堵死袁术想图荆州之心。不然他现在也不能为荆州之主。所以后来诸侯讨董,他也不吭声,只是在荆州埋头搞发展的同时顺便铲除异己。
后来董卓败亡,旋即李傕、郭汜又占长安。于是刘表又遣使者往长安朝贡。李傕见了刘表的使者大喜,于是遣黄门侍郎钟繇拜刘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开府仪同三司。可以说刘表和李傕等凉州军阀的关系,还算不错。
可是如今长安天子派使者来,让我助天子逃出长安。听说天子逃出长安之后,还想自去帝号,让洛阳天子为天下之共主?
这可不行!刘表的权势名位,乃是长安天子赋予的。要知道,袁绍立洛阳天子时,他刘表可没派人去朝贺。要是长安天子东逃,然后自削帝号。那他这个荆州牧还有效吗?这头上一连串的头衔,还不得让洛阳天子还有袁绍等全部剥夺啊。到时自己的下场得有多惨?
心思电转间,刘表就决定了。绝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于是便把刘和留在了荆州,每日里好酒好肉的招待。至于其他事情,一概推诿不谈。又派人前往长安,想把这事告诉李傕,让他早做防备。结果连续数批使者,莫名在途中便消失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路途遥远刘表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心想自己已经尽力了,于是便不再遣使西行。
刘和也不是傻子,待了没多久就觉得刘表态度暧昧。于是便提出告辞,说在外久了,思念家中老父。要回幽州见刘虞。
刘表哪里肯让刘和去见刘虞。于是竟然把刘和给幽禁在荆州。可怜长安方面还在苦苦等候刘和的消息。哪知道刘和已经做了阶下囚了。





汉皇刘备 第二百七十四章 跨海征东
兴平二年秋,刘备以卢植为辽东行营总管,率黄忠,张飞,太史慈等部万余进击高句丽。高句丽得知消息,全境震动。高句丽王一边调兵遣马以迎战,一边发布全国动员令,让国人们都前去参战,伟大的高句丽要给那些汉人们颜色看看,要夺回故土!
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
高句丽,位于辽东之东,南与大汉乐浪郡、濊貊,东与沃沮,北与扶余相接。拥地二千里,在籍户数止有三万。高句丽之由来始末,历史上众说纷纭。有说是扶余人,有说是濊貊人,也有人说是古朝鲜遗民。后世的华夏和**、南韩都声称高句丽是自己本国的原始民族。华夏就不说了,绝对说的没错。**和南韩却是其心可诛。考证了这么多,高句丽人,明显的就是诸胡杂种无疑,只是因为在玄菟郡的高句丽县建立政权,故才称作高句丽。
卢植自玄菟顺西盖马逆水而上,又使张飞从辽东西安平城出兵。因高句丽有一部落,依马訾水而居,其部能射,多产强弓,号称貊弓。且西安平乃朝鲜半岛入辽东的必经之途。扼住了这里,就保证了乐浪郡的安全。
高句丽境内多大山深谷,许多国人也是依山谷而居,平时在谷内种地打猎,以涧水为食。这次出兵,卢植深恐有失。毕竟这次不是高句丽来攻打汉境,而是汉军讨伐高句丽,高句丽境内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卢植心中也没底。深知兵法的卢植知道,军若无导,必定败亡。于是一早就在辽东境内重金招募熟悉地形的胡人。
好在胡人好利,又乐于替卢太守效死。旬日便募得熟知高句丽地形的胡人数十。当然,对这些拍着胸脯说着大话的胡种,卢植也不敢全信。这次出兵,稳步推进吧。只要找到高句丽的主力大军,一战破之,高句丽也就应该请降了。
大军一路行来,每逢山谷,必定派斥候去察看。若有异常,便遣军士纵火烧之。如此一来,果有深藏谷中的高句丽军民。因这是灭国之战,卢植也没有特意命令纳俘。基本上都是杀得差不多了,发现有运气好活了下来的,于是便勉为其难的送入俘虏营。
等卢植连破数十谷,到了纥升骨城时,终于遇到了比较像样的抵抗。
纥升骨城,沿浑江而建,其地颇多产。铜,大理石,獐、貂,人参等,这儿全有。尤其是人参,后世甚至有参药之乡的美称。
这么一个好地方,自然是被高句丽贵族给霸占了。高句丽有五族,什么绝奴、顺奴,灌奴,总之都是些乱七八糟莫名其妙的名字。之前是一族为王,后来势力削弱之后,被另一族取而代之,就是现在的高句丽王族。之前的王族虽然没了王位,却也占了几个好地方,以示安慰。纥升骨城,就是前王族的古雏加(一种王族的官职尊称)涓固的领地。
顺便说下高句丽的官职,很奇葩,什么相加,对卢,沛者,古雏加……果然是蛮夷。
涓固在此地,经营多年,他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人。既然汉朝出了兵,那么自己的纥升骨城肯定就是汉军的攻打目标之一。于是早早就做了防备。先是让奴隶加固加高城墙,又在浑江对岸立下无数小寨,以为依托。
高句丽是一个奴隶制国家,能在户籍的,都是有身份的人。其他奴隶,无分男女,都是没资格拥有身份证的。所以纥升骨城这么个地方,涓固划拉一下,竟也让他凑出了万余人的杂牌部队。只不过,武器就很寒酸了。高句丽境内,铜铁矿比比皆是,奈何缺少匠人和技术,每年靠着交易和走私,还有汉朝的赏赐,也就这么些点。哪里能够全部冶炼成武器。尤其是奴隶,他们素来是被压迫的对象,现在虽然形势紧急,但也不能让他们拿上武器。嗯,就给他们大木头棒子吧。这种棒子,高句丽人经常带着奴隶于水浅处砸鱼,威力还是有的。
卢植大军到了纥升骨城,扎下营寨,埋锅造饭之后,卢植便带了众将前往观看地形。纥升骨城,是一座小城,城高丈余,城墙基底为大理石,而后黄泥夯就。城东,浑江浩浩荡荡,围城绕了一个圈后,便转折南下。东岸,水寨林立,内有小舟往来,沟通内外。卢植见城外森林已被砍伐一空,纥升骨城又严阵以待。便道:“先回营,明日营中议事。”
翌日,三通鼓响,诸将早已披挂整齐,齐刷刷的站在了大营中。卢植升帐,道:“今日我欲出兵,尔等谁愿为先锋。”
话音方落,黄忠,太史慈等各上前一步,齐道:“将主,末将愿为先登。”
机会谁也不想放过,尤其是太史慈,自归附青州以来,受刘备厚待有加,心中感激无以言表,有表现的机会,哪里敢慢于人后。也是想证明给大家看,我太史子义的实力强大,足以报答刘使君的恩德。
卢植略一沉吟,便持令道:“子义,今日便遣你出战。若不拨,明日便是汉升了。”
太史慈大喜,忙不迭的接了将令,道:“末将令不负将主所托。”然后行了军礼,径自出营收拢本部兵马去了。
片刻后,只听说一声砲响,鼓声动天,营门大开,太史慈盔明甲亮,胯下青骢马,掌中寒铁枪。一马当先,直往纥升骨城。
离了一箭之地,太史慈引兵止住,然后后排一阵吱嘎的响声,只见一排投石机被后勤营的军士们给推了上来。
自从青州有了个书院,格物就彻底的在青州扎下了根。比起纯人文哲学的经义子集,有着明确目的性和实用性的格物,在书院发展得很快。虽然很多时候,刘备在纵容他们胡来。但在刘备的模糊指引下,士子们还是做出了很多小贡献的。
比如投石机如何在战场上加快转移速度,这里面拆卸和组装,就花了不少功夫。还有如何射得更准,更远。士子们也为此花费了很多精力去论证。也有很多刘备不知道的先进思想出现。甚至能称之为初级弹道学了。研究这些东西,既有趣,又有好处,没错,在青州,研究格物只要是被书院认为有用的,根据实际情况,会有物质奖励。年轻士子们还是很乐意的。
别小看这些小改变。有时候,只需要领先一点点,胜利就会站在你这边。
像现在出现在纥升骨城下的投石机,连石弹都快被打磨得像批量生产的一样了。限于时代的生产技术问题,不然工曹的那帮技术宅都能给你搞出流水线生产来。
投石机一亮相,涓固便倒吸了一口凉气,他是高句丽王族,自然明白这是啥东西。高句丽王城国内城(又称丸都城)也有,但那东西又笨又粗,放在王宫武库里在那里积灰。哪像城下的,一亮相就是一排。
涓固知道这东西的杀伤的,连忙大吼:“快!快准备盾牌,还有布被,都收集过来,浸水挂于墙头!”
城头上一阵手忙脚乱。等城墙上支起一人高的厚木盾,又高高挂起了浸过水的幔布后,涓固不由得意笑了,手捊胡须,道:“有投石机又如何,某轻使小计,便可破之。汉贼,尔等欲破我城,还须拿命来填。”
不得不说,涓固还是有本事的。在他印象中,投石机发射缓慢,准头也很差。而且发射不了多久,投石机本身也会磨损得差不多而不能用。他用盾牌和浸水布幔来防守,即可防石弹,又可防火箭。可谓是一举两得的削弱了汉军的伤害打击。
可惜,他遇到的是改良版的投石机,持久值远高于他见过的投石机,而且易损部件更换也很容易,后勤营就带了一大批。很快,涓固便见识到了青州军的连绵不断的弹雨打击能力。
虽然涓固被投石机砸得有点蒙,城内也到处人仰马翻,哀嚎四起。但最后,他还是坚守住了。投石机不知疲惫,但人总会疲劳。投石机砸完了今天的石弹,缓缓退下。该弓箭手表演的时间了。
青州改良版长弓,射程比一般弓箭要远一些,基本上弓箭手可以大摇大摆的站在城下射箭,而城上的高句丽人却射不中自己。
对于敌人,刘备是很没有节操的,火箭、毒箭,怎么有效怎么来。箭雨覆盖的同时,步兵出动了。他们要攻到城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做,就是想办法把这一段护城河给填平。不然,休想接近纥升骨城一步。
步兵三三两两分散成一个个小队,前面的高大军士着铁甲,举厚盾,作为掩护。后面的则推着小推车,埋头往前冲。
只要到了河边,连车带土,一起掀翻入河中。
就是有着领先于这个时代的散兵线,一个个青州健儿,也在高句丽人的弓箭打击之下,慢慢的倒下了。观战的卢植端坐于高处,眯着眼睛看着一个个好儿郎葬送在这异国他乡的土地上,心中滋味,实在难言。
冷兵器时代,刘备极度厌恶攻城不是没有原因的。那么坚固高大的一座城,你要打进去,不付出点惨重代价,几乎不可能。所以孙子兵法也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先贤孙子认为,两个敌对的国家,把所有一切手段用尽后,最后的办法就是打仗攻城了。老祖宗的智慧深如海。所以后世华夏一直在台前抗议谴责,然后暗底里搞阴谋小动作,能不动兵就坚决不动兵,就是源自这里。
可是在汉朝,在这个时代,你要抢夺土地人口,不攻城,怎么行?




汉皇刘备 第二百七十五章 跨海东征(二)
索性青州军辎重物资准备得极多。木桩,石料,独轮车,什么乱七八糟的都往护城河里面扔,也好在护城河的水流极慢。眼见护城河慢慢被填满,只听一声鼓响,对岸水寨中,无数小舟如疾箭般冲了出来。
高句丽境内多大河,因渔猎而人多习水性。小舟上军士稳立如履平地,鼓躁呼喝,率众而来。
太史慈所部,乃刘备亲军,此番刘恪要留下来要镇守临甾,是以刘备便让太史慈领兵前来辽东。昨日观营,太史慈早就看到了对岸水寨,攻城之际,岂能不防。舟中敌军一边接近,一边矢发如雨,太史慈却不动如山。敌将见汉军不吝伤亡攻城如故,不由大怒,于是指挥舟船靠岸,欲攻汉军后营。
小舟逐渐靠岸,高句丽军纷纷跳了下来,于军官的指挥下,蚁附于一处,直扑汉军后营。方上岸,便听得鼓声动天,一员汉将率着无数汉兵冒了出来,一声令下,箭雨黑压压般便全飞了过来。
高句丽军敌将大喝一声:“举盾!”可惜虽有防备,但他们又没城墙上的那种包铁厚木盾,哪里防得住。箭矢落下,人仰马翻。
那员汉将,正是蛮子沙摩,三轮箭雨之后,见敌军阵势已乱,不由大喜,呼号一声,便提起大铁杖,迎着高句丽军冲了过去。
高句丽人本来就比汉人矮,沙摩身长八尺有余,又骑在高头大马之上,就这样一人一杖,直楞楞的冲入了敌营。沙摩哈哈大笑,提起大铁杖,打地鼠般四下乱砸。啪,这个脑袋砸出了一个血窟窿,啪,那个天灵盖飞了。
高句丽人还没反应过来,沙摩竟然杀透了敌阵。沙摩拨转马身,又冲了过来,满身血污,眼睛瞪得溜圆,嘴里也不知道念叨着啥,大铁杖上下翻飞,每击处,必有哀嚎惨叫之声响起。敌将大惧,惊道:“此非天神乎?”于是掉转身子弃军而往河中奔走。
高句丽人见自家将军走,本就摇摇欲坠的士气,轰然一下崩塌。然后谁也顾不上谁了,嗷的一声,四散逃走。
机智一点的,往河边走,完全被吓破了胆的,像没头苍蝇般四处乱窜。沙摩率军四处剿杀,来来往往杀了个痛快,方想起太史慈交待的事来,连声喝骂:“这帮混球,赶紧过来,给老子抢船!”
可惜已经晚了,高句丽人也不傻。虽然上岸,但仍留了一部在河中,进行远程打击支援的同时,也替自己留了条后路。等沙摩聚军杀到河边,迎接他的便是河中敌军的箭雨了。费了老大的劲,才抢了七八条小船,沙摩苦着一张脸,磨磨蹭蹭的去见太史慈。
两人虽然平级,都是亲军副指挥使,但沙摩素服太史慈既勇且信,便甘居太史慈之下,听其号令。今次出战,太史慈对沙摩重点提了四个字,就是抢船,反攻。结果沙摩杀得性起,把抢船的事差点就忘得一干二净。自己干了不靠谱的事,心虚得不行,于是往见太史慈,搓着手便嘿嘿傻笑。
太史慈一见沙摩如此,便知事情搞砸了。没好气的道:“抢了多少船,你可别告诉我你一艘都没抢到?”
沙摩一昂头,道:“那怎么可能?本将军出马,最起码也得抢他们七八条,哈哈,八条小舟。完好如初,其他坏了的,我没要。”
太史慈一想,罢了,高句丽对岸的水军经此一战,想来也不会再来骚扰己军了,攻夺水寨的事可以缓一缓,先全力把护城河给填了吧。
没了对岸水军的袭扰,护城河这一段,逐渐堵塞,然后消失不见。涓固在城头,也不禁紧紧握住了刀把子,心道,就要拼命了吗?
这时,汉军中,有一小校飞马直奔城门处,高声道:“城中敌将听了,大汉天兵已至,可速出降以保性命,不然,尔等皆成齑粉也!”
涓固于城头大叫:“我与汉朝无犯,何故来攻我邦耶?”涓固也没说错,每次去抢掠辽东的,真不是他。这等好事,轮不上他这个前王族,都是高句丽王的亲族和亲信去干的。涓固也只是占了这块地,在这里养老罢了。
小校也不搭言,回身拨马便走。他的任务就是喊上这么一句话,应付应付,至于你们降不降,自己看着办。
涓固见汉家小校轻慢,大怒,暗道,汉贼,想灭我,休想。汉军小校喊话已毕,太史慈见城中毫无反应,便道:“自取死路,却怪不得我了。”于是把手一挥,攻城开始了。
投石机和弓箭手一一出列,缓慢前行到城下,摆开阵势。涓固见投石机又来,于是命左右依葫芦画瓢,开始防守。涓固站在城头,远望之下,只见汉军大营中,又缓缓推出无数奇奇怪怪的事物来了。
首先出场的,就是楼车,这是战场上专门用来观察敌情的了望车。底部以大木为床,上立四柱,四柱之上建一屋,以辘轳滑轮来升降高度。内可容二人,以旗语向下方的指挥官汇报敌军城内的变化。
四轮楼车缓缓移动,到了纥升骨城跟前,停了下来,四周护卫的军士指挥呼喝着把中间的木屋给拉了上去固定好。涓固在城头前看见对前的楼车还有那一眼便望见的悬空木屋里的两个汉兵,再傻也知道这是窥视自己动静的了。于是便下令道:“火箭攻击!”
一支支燃烧的火箭往楼车飞去,可惜却毫无动静。青州方面早就知道这一招了,毕竟楼车移动缓慢,若是不防火,分分钟就会被毁。于是在楼车底部,以兽皮蒙之,又遣军士护卫,至于木屋,上下左右皆包铁皮,是以火箭攻击无效。
涓固见攻击无效,便令左右停了下来。毕竟箭矢也是有限量的,不能随意的挥霍浪费。这时,攻城车也出现了。
撞车,临冲,运兵车,一股脑的全部出现在纥骨城下。看着这些奇怪又狰狞的器械,涓固喃喃道:“天灭我也!”
攻城一开始,便进入了白热化状态。青州军强大的指挥体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楼车中的汉兵观察形势,敌军城头哪一处兵多,哪一处兵少,哪一处有弓箭手,把令旗一摆,地面上的投石车和弓箭手便调整参数,开始火力打击。
然后临冲在前,撞车和运兵车在后。开始选择敌城薄弱的地方靠拢攻城。临冲这种巨型攻城战车,完全就是青州兵曹和工曹的功劳了。兵曹诸吏论战时,以天下巨城为假想敌,互为攻防,逐渐论证,于是搞出了这么一个怪兽出来。这也是临冲第一次出现在攻城战场上。这次东征,兵曹和工曹很多人也随军了,今天也在战场,准备着随时收集数据,看看哪里还有需要改善的地方。
临冲车高数丈,内有六层,各以木梯相接,方便兵士上下。临冲外有护板,有兽皮与铁片两层制就。内可藏甲兵两百人。临冲靠城之后,车顶竟然比纥升骨城还要高,一声令下之后,最顶层护板往前一倒,长枪手和弓箭兵开始发威,然后刀盾手们便沿着护板杀入城头之上。一时之间,城头大乱。
1...102103104105106...2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