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皇刘备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青牛道人
曹操哪里肯干,说:“孟卓,亲友也,是非当容之。今天下未定,不宜自相危也。”张邈听了,感动不已,于是弃袁绍,彻底上了曹操的船。两人关系好到什么地步?前番曹操去征讨徐州,为父报仇的时候。怕自己不能回来,于是带着老婆孩子一起去见张邈,说:“我若不还,往依孟卓。”
原本历史上,张邈和陈宫趁曹操去打陶谦的时候,把吕布给请了进来,让吕布做了兖州牧。当初张邈是被陈宫说动才反,陈宫为什么反曹操,那是因为自己的小伙伴前九江太守边让被曹操给杀了。现在边让因为刘备在青州搞了个书院让大家在那里愉快的互相伤害,也不在陈留老家待着了,早早的去了青州。而吕布还带着於夫罗在打并州。所以陈宫也没有了背叛的理由。于是,正当袁绍之锋的张邈和其弟张超,极其壮烈的战死在陈留。
张邈之死,深深的震撼了曹操。什么是朋友,什么是知己。这才是。自己少时便与袁氏兄弟订交,相知几十年。结果袁本初趁自己征讨徐州时来抄自己老巢,这是朋友能干得出的事吗?
曹操的心情很复杂。这个世上,还有朋友能为自己而死;而这样的朋友却死了。这种说不出的滋味,让曹操的一腔怨气全部发泄到袁绍身上。
于是不顾兖州方遭大战,竟又要举兵讨伐冀州。麾下诸将,还不是主公说什么就是什么。还好州中几个聪明人陈宫和毛玠,还有戏志才死死的劝住了曹操。冀州天下精华之地,河北又兵多将广,这个时候去打袁绍,这不是自取灭亡吗?
曹操恢复了理智后,心想自己一个人打不过,但自己可以找人啊。嗯,幽州公孙瓒和袁绍是死对头,青州玄德与我相知,不如先去信说动两人,三家共分冀州。
幽州和青州收到信之后,公孙瓒自不必多说,蠢蠢欲动。刘备以信示诸臣,笑道:“孟德邀我共击袁本初,诸卿以为如何?”
卢敏道:“本州与冀州素来无怨,何故自相攻伐焉?”
说到讲道理,可能这天下间,青州是最讲道理的地方了。有时候诸臣民都有个错觉,若不是少个名义上的天子,这青州简直就是朝廷的化身。
卢敏一开口,诸臣交头接耳,对啊,这话没错啊,人家没招惹咱青州,就这样去打人家,不太好吧。没见打辽东还是人家公孙度先犯我青州的?
荀彧想了想,道:“兖州,青州之唇齿也,曹公,主公之挚友也。袁绍无故先犯兖州,两家交兵,生灵涂炭,血流成河。此袁绍之不仁也。袁绍与曹公相识数十载,枉顾朋友之情而兴兵,此袁绍之不义也。主公之助曹公,讨此不仁不义,可也。”
读书人么。你真想打冀州,大义名份分分钟给你找出来。
刘备一听,也对啊。袁绍你这个不仁不义的人敢偷袭我朋友,我要助拳!公孙瓒没这么好的理由,但他估计也会说袁绍你这个人做人做事,我看不下去,我要见义勇力!
就在三家厉兵秣马,准备在冀州大打出手的时候。车骑将军朱儁病逝于洛阳。先帝时的最后一个名将凋谢了。
对于朱儁的死,诸侯们不知道是不是触动了心中的柔软,于是纷纷遣使往洛阳吊唁。送这位名将最后一程。
天下正多事,老臣偏凋零。这边刚送走朱儁,又有消息传来,徐州牧陶谦病逝郯县。对于朱儁的死,诸侯们只是惋惜。而陶谦死了,便真正的牵动了天下诸侯们的心了。下一任州牧,会是谁?
曹操停了下来,究竟是三家分冀,还是掉头直接去抢徐州?曹操一停,幽州和青州也都暂罢兵事。于是在冀州提心吊胆的袁绍松了好大一口气。刚好今年天道不好,又遭幽州入寇,还是好好的埋首种田吧。
曹操这边也是,兖州残破,史载是大饥,人相食。于是曹操罢兵后,诸僚来见,戏志才道:“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将军自来兖州,平山东之难,百姓无不归心悦服。且河、济,天下之要地也,不可以不先定。今州中大饥,主公不抚民而欲南击徐州,岂不大负百姓之望?若此,根基动摇,兖州不复为主公所有也。”
陈宫也劝:“陶谦虽死,徐州未亡也。其兵将诸臣俱在,若主公攻之不拔,略之无获,军士必生怨心,若冀州再犯,兖州无也。”
曹操沉吟良久,乃道:“兖州,四战之地,本初在我之北,文台在我之南,徐州亦我之敌,我心不自安,奈何?”
毛玠便道:“冀州有公孙伯珪和刘玄德在,想必不敢再窥视我兖州。而孙文台,江东猛虎也,其据有豫州,必不愿久居袁公路之下。主公与文台有旧,可书信修好。彼我不互攻。至于徐州,莫若待兖州麦熟,军有足食之粮,主公再行决议。愿主公熟虑之。”
于是曹操乃止,安心的在兖州处理内政,又修书往孙坚处,联络感情的同时,也表露出结盟不互攻的意思。
陶谦得病的时候,和别驾麋竺说:“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和其他官员也说过差不多的话。陶谦也没太多想法,毕竟六十多的老人了。把徐州托给刘备,只是希望有仁名的刘备能多照顾他一家老小罢了。
既然主公有遗言,陶家人也没有反对的意思,麋竺几个一商量,于是便决定派人北上去迎刘备。对于刘备,他们还是挺期待的。
结果临行,被下邳相笮融所阻。笮融,丹阳的地主豪强,因与陶谦是乡党的关系,当初陶谦方来徐州时,聚众数百人,往依陶谦。陶谦也没亏待他。任命笮融为下邳相,又让他督广陵、彭城漕运。前番大战时,也是笮融管钱粮后勤。这么个肥差,长年干下来,笮融已经是富得流油。于是便生出了不该有的心思。
之前陶谦宴请刘备,以谢刘备解徐州之危时,便当众说过,百年之后,当以徐州相托。后来诸臣中只有笮融一个人去见陶谦,劝他不要放弃如此大好基业。
可惜陶谦老了,雄心不再,若是陶谦再年轻个二十岁,说不定也有争雄天下的野心了。对于陶谦的态度,笮融是又可气又可惜。这么大块地盘,这么多丁口,说让人就让人了?
刘备来了,自己还能待在下邳相的位置上?就算能,漕运这么大的油差,刘备还会让自己兼着?
笮融越想越不甘心,越想越气愤,忽然,一个不可思议的念头就冒了出来。陶谦既死,徐州论势力,自己最大。与其让刘备来,不如自己占了徐州。
这么一想,笮融便越发控制不住自己了。扬州袁术自顾不暇,只要交好了袁术,那么豫州孙坚也是听袁术号令。如此一来,徐州面对的便只有兖州和青州了。兖州曹操与陶谦有仇,可不是与自己有仇。至于青州,嗯,不如把琅琊国送给曹操,这样,既能让曹操消气,又可以阻刘备南下之途。一石双鸟,就这么办,总比刘备来了,自己什么都得不到的要好。
啧啧,笮融都快佩服死自己了,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
于是,笮融便行动了,他先是亲自押送了三万斛粮过江给寿春的袁术,然后便说徐州陶公新丧,徐州之主空悬未定。这阵可能比较乱,希望袁公看在陶公的面上,约束约束下麾下兵将。
袁术正在头疼刘繇,哪里来得及惦记徐州。收了三万斛粮,那是意外之喜。自然是拍着胸口保证不放一兵一卒过江。嗯,孙文台那里你也放心,我保证他不会侵犯你徐州。都是大汉之臣,你放心。袁术承诺了又承诺,恨不得这样不要钱的买卖再多来几次就好。
袁术这边事了,往回走时,笮融又想起前别驾从事,广陵太守赵昱来了。赵昱是大名士,也是铁杆的拥刘派。当初陶谦一表露出要托徐州给刘备的意思,赵昱立马就同意了。如今赵昱这个不稳定因素在广陵这样重要的位置上,万一自己举事,赵昱不同意,那怎么办?
不同意倒也罢了,直接派兵打服他。可是,万一赵昱昏了头,宁可从袁术,也不愿意从我,那怎么办?
要是赵昱引袁术入徐州,甚至是把广陵郡献给袁术,那如何是好?笮融那是入了魔了。于是便在过广陵境时,往见赵昱。赵昱见笮融来了,待以宾礼,宴请笮融。笮融乘着酒酣耳热之际,于席中杀赵昱。
广陵于是大乱。
感谢书友silverslink的打赏。也感谢大家的投票,离开这么久,还有你们的支持,这种感觉真好。谢谢大家。
汉皇刘备 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州之乱(二)
历史上的笮融,是位非常虔诚的佛教徒。为佛教在南方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他曾于初平四年在下邳花费巨资修建浮屠寺,寺庙占地多大不知道,据史载是可容纳三千余人同时诵经。而且寺中的佛像,又高又大,内铜外金,披锦着绣。浮屠寺中还有座九镜塔,九镜塔上累金盘,下为重楼。塔高九层,有八角,每一面都镶有铜镜,加上塔实话,臧霸心里有些发寒。
于是几个人先率军和乍融打了一场。笮融不敌,兵退三十里,扎下营寨。麋竺得知笮融被击退,大喜,于是押送了牛羊钱粮前来犒军。
麋竺在郯县还不知道情况,等臧霸事无巨细的和麋竺一说,麋竺心乱了。既伤心好友赵昱之死,又惊慌琅琊之失。臧霸大军虽在,但根本已失,已是无根之萍。而东海一郡,压根就养不了这么多兵。而且广陵、下邳、彭城都在笮融手里,以东海之财力,如何与笮融拼。到时若是曹操与笮融两面夹击,如何是好?
这狗贼,徐州之事,竟然引外人前来。他不是想自领徐州吗,引了曹操来,这是想干嘛?
汉皇刘备 第二百七十二章 徐州之乱(三)
笮融是想自领徐州。他引曹操入琅琊不过是想绝了徐州文武迎刘备入主徐州的心思,顺便断了臧霸诸将的后路。好让他轻松控制徐州余下四郡。至于曹操得了琅琊会不会贪心不足,觊觎整个徐州。笮融没想这么远。或者说,不敢去深想。他目前就一个目的,阻止刘备来徐州,保住他之前拥有的权与钱。徐州乱不乱,百姓死不死,关他什么事。
笮融这么乱来,也让麋竺等人摸不着头脑。不过能确定的是,宁死都不降笮融这个无耻之徒。这一点,徐州诸文武的意见空前的达成了一致。
臧霸挥军与笮融又斗了一场。笮融又败退三十里。然后,就高挂免战牌避战不出了。笮融在营中,与诸将得意的道:“臧霸后路已失,方欲速战,我避之不出,待其粮尽,我将兵而出,一战可擒也。”
臧霸面对缩成一团的乌龟壳,也确实没什么好办法。琅琊已失,囤积在那里的辎重粮草全部丢失。仅靠东海,军队是撑不了多久的。且军中流言渐起,言琅琊,彭城,广陵俱失。军无战心,士气低落。若不是军中基本都是徐州子弟,又有自己等人弹压,只怕早就哗变了。
就在曹操消化琅琊,笮融和臧霸等相拒的时候。刘备也收到了徐州的最新消息。说实话,刘备也没想到,徐州局势会变成这样。
看来还真是不能小瞧天下人物啊。这个不知哪里冒出来的笮融,突然就搅动了徐州风云。
面对这样的情况,青州上下保持了沉默。琅琊已被曹操占了,走海路去徐州,海船又大多在东莱和辽东之间往返运送移民和物质,很难再抽调出来一支船队。这样的情况下,再想得到徐州,几乎是已经没有了希望。
刘备总不能去和曹操说,孟德,徐州牧陶公遗言让我领徐州,你让条路,让我带兵去徐州可好?曹操和你关系再好他也不能这么干。让你去徐州,那这琅琊怎么算?算我的,你不高兴。算你的,我更不高兴。所以说,笮融这步棋,还是很高的,有点神来之笔的意思。只是还是损人不利己罢了。阻了刘备,肥了曹操,自己没落得一点儿好。
事已至此,刘备也只能仰天长叹一声,道徐州暂时与我无缘了。
辽东,乌桓诸部陆续前来,卢植也兑现了他的诺言,又分田地又分牧场。乌桓各部大喜,头人纷纷去见卢植表达自己的忠心,说以后愿为太守效死。辽东人口的增加,彻底开启了辽东这块沃土的建设热潮。到处都在开荒,深山老林里的穴居人都被赶了出来。而商队,也开始络绎不绝的前来辽东交易,为辽东带来物质的同时也带走辽东的出产。
辽东各地一派热火朝天的时候,高句丽也开始蠢蠢欲动。之前刘备打公孙度的时候,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康与公孙恭逃亡,于番汗遇高句丽王次子高建,两人说动高建,约定共击青州军,结果到了高句丽王跟前,这盟约没通过。然后没多久,公孙度就覆灭了。
高句丽和公孙度经常互相伤害,彼此还是了解很深的。原以为公孙度再不济也能支撑一段时间,结果纵横辽东,看谁不顺眼就打谁的公孙度,三下五除二就被青州军给打趴下了。得知公孙度的下场。高句丽君臣都沉默了很久。
然后,沉默了很久的高句丽开始做准备了。有个太强大的还不怎么友好的邻居,实在是让人难以心安。毕竟谁也不想像公孙度一样,下场凄惨。
于是这段时间在高句丽无人搭理日子凄凉的公孙兄弟,忽然间就成了高句丽国王公大臣的座上宾。今天这个请去问辽东的情况,明天那个请去问汉朝中原和青州的情况。
看着这些人惶惶不安,公孙兄弟心中快活得很。早听我言,何至于此?愤恨于父死族灭而高句丽之不救。于是每逢宴请便胡言乱语。说中原自先帝崩后已经乱成一团,诸侯自相残杀,青州其实也没什么可怕的,他能占辽东不过是趁我父亲不备而偷袭得手罢了。真排兵布阵一对一认真的打,鹿死谁手还不知道呢。而且刘备擅自出兵辽东,已经引起很多人的不满了。比如幽州牧,比如洛阳的天子。
公孙兄弟两个说的话,真真假假,高句丽上下也不知道该不该信。于是便暗中派人去辽东和中原刺探情报。未几,消息传来,中原确实是乱成一锅粥,各地烽烟处处,征伐四起。又传辽东兵马不足,是以青州牧刘备布令天下,招募移民迁徙辽东。
不能怪高句丽消息闭塞,它本来就在边远之地,因与公孙度之前关系也不好,一直打架,所以商旅往来也不多,基本上境内所需都是和辽东的商人私下交易的。辽东的人知道的消息再辗转传给高句丽,其时效性和真实性,都得打一个天大的折扣。
高句丽王得了消息,喜不自胜。中原混乱,幽州公孙瓒对外要面对鲜卑乌桓,对内要面对刘虞和袁绍。而对青州而言,辽东孤悬海外,救援困难。这么说来,以高句丽举国之力,打一打辽东,甚至是青州,应该也是没问题的吧?毕竟自己还是很强大的,公孙度这个土著不也是要拉拢扶余野人才能和自己比划下么?
高句丽这个国家,向来自大不可一世。从它立国起,就开始了它的血腥征途。在征服不少野蛮人部落之后,自以为够强大了的高句丽便开始对汉朝的辽东开始下手。史载是屡启边衅,骚扰辽东,略我子民。然后被高句丽弄得烦不胜烦的大汉帝国便好生教育了高句丽一番,打得它连自己的都城都丢了。
但是高句丽是死性不改。前高句丽王伯固,在位期间数次率兵抢掠辽东,甚至杀死大汉的官吏。带方县令便死于他手,又抢乐浪太守的家属。大汉忍无可忍,便派兵一阵猛揍,打服了,老实了一阵。公孙度在辽东自立,又和公孙度较劲,吃了亏,于是在名义上臣服公孙度。心里估计也是七个不服八个不爽。前几年伯固死了,老大空欢喜了一场,弟弟得了王位。就是现在的高句丽王。
现在。高句丽王又要作死了。一心想着光复祖宗的基业,夺回故都城高句丽城。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个欠揍的民族。历史上曹操,司马懿,后来的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等都要去打它,不是这些光耀古今的猛人要去欺负弱小。而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真的很烦人。从汉到唐,高句丽便一直在作死的路上,期间还弄垮了一个强大的中原王朝,把一个明君种子弄成了和始皇帝并称的暴君。也算是能折腾了。幸好最后,它还是被我大唐给灭了。
不过它现在要作死,刘备自然也不会让它再活几百年去祸害后世子孙。闻得高句丽有异动,刘备把张飞,太史慈等一股脑都塞到了辽东。反正现在徐州没份了,青州左右也没什么大事。那就去辽东,和黄忠一起,灭了高句丽,给辽东开疆拓土,给大汉打出一个太平来。
关羽,严颜和刘恪纷纷表示,自己也想去。他们可不傻,一看这阵容,妥妥的是灭国之战。自先帝熹平六年,乌桓校尉夏育,破鲜卑中郎将田晏,匈奴中郎将臧旻等三路大军出塞远征鲜卑以来,大汉何时有过这样的大阵仗?
以青州的军威,灭高句丽,那是手拿把掐,十拿九稳。这可是对外战争,青史留名的那种。谁不想去。一个两个的都急眼了。
刘备表示我也很无奈啊。总不能你们都去辽东,青州不设防吧。那打完高句丽,这青州还是我刘玄德的吗?
好吧好吧,别这样看着我了,我这人就是心软。行了,等打完高句丽,辽东还有三韩,还有扶余人,土地多得很,到时候轮战,让他们回来休整,你们去。不过要是打得不好,你们知道的?
安抚了麾下诸将,刘备总算耳边清静了。
对于即将来临的战争,青州上下兴奋得很。这个时候的汉人,既武勇又自信,都是十足十的好男儿。听说是打高句丽,崇尚军功的汉家子一个个的踊跃报名。青州诸军大营外排起了长龙。
打仗么,算什么。如今这世道,天下哪处不打仗。但我青州,是去打高句丽,刘使君说了,这是为我大汉解除边患,开疆拓土。这几年在青州,受刘使君恩德,过上了前所未有的好日子。现在为刘使君效死的机会来了。还不抓紧从军干什么。到时候说不定也能博个封妻荫子呢。以刘使君的仁德,到时只要立了功劳,肯定不吝名位之封赏。
什么?要打赢才能有封赏。打赢高句丽这还需要怀疑吗?青州必胜!
这个时候,就看出来这几年刘备治理青州的本事来了。在他州,军民多怨战。而在青州,士民却踊跃参战,愿为刘使君效命捐躯。
青州人的心气,也让自刘备以下的青州文武欢喜欣慰不已。
汉皇刘备 第二百七十三章 关中诸事
青州将目光转向了辽东。曹操得知后,也暗中松了口气。玄德既然北上,那么自己也可以慢慢吞并徐州了。
笮融和臧霸继续相持,做着待臧霸等人坚持不下去之后向他请降的美梦。压根就不知道臧霸从头到尾就没想过要屈居于他之下。
兴平二年夏,关东诸州纷乱的时候,凉州诸将也差不多打累了,又坐下来和谈。之前李傕于席中使人醉杀樊稠,诸将不自安,郭汜李傕这凉州军的两股最大势力打成一团。张济远远站在一边看热闹,当然,也不忘派人假模假样的来劝上一劝。
李、郭两帮人打得砰砰碰碰的,可把长安天子给吓坏了。有一次两家交兵,箭矢竟然飞到了御驾之前。天子因此大惊,于是使杨彪说和李傕和郭汜。不过两人打出了真火,哪里肯听。
安西将军杨定,负责长安城防。其部曲人少,见李傕和郭汜在长安交战,恐被两人连累。于是密使人见郭汜,说你们这样打下去不行,搞不好两败俱伤,到时张济还有更远的韩遂马腾他们就会捡便宜。郭汜说你讲得对,不过想要我先退兵,等于是让我向李傕服软。这个面子我丢不起。然后杨定就给郭汜支招,不用你退兵,你只需要把天子请到你营中,难道李傕还敢来攻你吗?攻打你就是攻打天子。
郭汜大喜,决定就这么干,让杨定好生配合。可惜还没来得及行动,事便泄。李傕知道后,先下手为强,使从子李暹率数千人,把未央宫给围了。然后用车去迎天子、皇后。杨彪得知后,急匆匆跑来,劝止李暹:“古今帝王,无在人臣家者。”
李暹大老粗,只听他叔父的,哪管你杨彪是哪个,便道:“李将军已经决定了。你不要再说了。”
天子听了,怕李暹对杨彪不利,于是只好上了车驾,前往李傕军营。杨彪等大臣见了,长叹一声,徒步跟在后面。李暹逼迫天子上了车乘,心想难得来皇宫一次,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纵兵入宫殿中大肆抢掠,抢完了怕人责备,干脆又放了一把火,来个毁尸灭迹。
天子和皇后以及诸大臣到了李傕营中。李傕是个粗人,哪里会干侍候人的活计。天子与诸臣在营中一日都不愿意待,只想着回长安城。于是天子又想做和事佬,想说和李、郭。李催打了这么久也伤元气,也不想折腾了。于是便默认了。
天子见李傕有和意,心中欣喜,于是遣重臣杨彪、张喜等十余人往见郭汜。说如此。郭汜正恨李傕先于自己劫了天子,见杨彪等前来说和,哪里肯听,一言不合便把杨彪、张喜等十余人全部扣押。杨彪气得发抖,说岂有此理。郭汜心想,李傕你敢劫天子,老子就扣大臣。谁怕谁呀。于是便不搭理杨彪,对诸臣也很是怠慢。
杨彪是什么人?弘农杨家累世公卿,他杨彪清直之名远播海内。什么时候受过这等气。于是开口大骂。郭汜大怒,把剑一抽,便要动手。杨彪往前一步,面无惧色,大声道:“卿尚不奉国家,吾岂求生耶?”
左右诸将很敬畏杨彪的声名,劝了又劝。郭汜乃止。李傕在营中,闻郭汜擅扣公卿,大怒,遂又引兵攻郭汜。天子在李傕营中,此时身边只有伏后和宋贵人,李催出兵,使亲信校尉监视天子门外,隔绝内外。天子感时局之难,于内与伏后、宋贵人对泣。有谒者仆射皇甫郦在外闻得天子营中悲声不绝,愤恨填胸。于是自请出营,相和李、郭。
皇甫郦,前凉州名将皇甫嵩的侄子。当初见董卓胡来,劝说叔父皇甫嵩举兵讨伐董卓的就是他。可惜皇甫嵩不听,否则也没这么多事了。
皇甫郦和李傕等人是同乡。又是名将之后,素来关系尚可。到了李傕营中,说明来意。李傕不听,道:“郭阿多,盗马虏耳,何敢欲与我同耶?必诛之!君观吾方略士众,足办郭多否?郭多又劫公卿,所为如是,而君苟欲左右之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