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汉皇刘备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青牛道人
刘琳和刘瑶垂着小脑袋,一声不吭。估计也有点儿不好意思。刘备也没多说,孩子们的世界,单纯又简单。今天打完架,过会说不定就忘了。只是把几个小的喊在一起,训了几句老调重弹的话,姐姐要照顾弟弟,弟弟要听姐姐的话。然后便不管了。
兴平二年的年底,转瞬即至。这一年,老臣如太傅马日磾、名将朱儁、徐州牧陶谦,纷纷病故。先帝时的重臣,逐渐凋零。而在这个时代焕发出独特光辉的,也不再是朝中的大臣,而是连州跨郡的诸侯们。
这一年,公孙瓒与袁绍大战于界桥。这一年,刘备东征高句丽,灭其国。这一年,曹操南下徐州,袁术刘繇争夺扬州。这一年,吕布与於夫罗攻打并州,带着部众流浪了好些年的南匈奴单于,战死在了界山。按照匈奴旧欲,葬其于界山之野,而后立於夫罗之弟呼厨泉为单于。并州乃匈奴故土,又是南匈奴牧马之地,於夫罗死在这,也算是回家了。
於夫罗这一生,虽然干了很多不靠谱的事。但对汉朝的忠心,还是值得肯定的。汉朝的强大与威严,一直深刻在他的脑海里,甚至血脉里。以至于历史上的晋朝八王之乱时,他的孙子甚至去掉匈奴名改用自己的汉名刘渊,在并州自立并建立汉国,追谥汉献帝,立汉高祖以下诸帝神庙祭祀。
於夫罗既死,呼厨泉单于就不愿意给吕布卖命了。并州、幽州、凉州,他哪里不可以去?为什么非得陪着吕布一起把并州的城池打下来。咱匈奴人只要有马儿有牧场,天下哪里都可以安家,只有大兄在汉人中待久了,脑袋糊涂了,才非得跟吕布搅和在一起。
呼厨泉要和吕布分手,吕布也没法子。只是把荀攸给留了下来,又在荀攸的劝说下,让呼厨泉把汉人无论老少都留给了自己。呼厨泉也不在乎,他要率部归国,中途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他没时间也没耐性让这些汉人跟在自己身后慢慢耗,留给吕布也好。没了这些累赘自己就可以轻骑出发了。
吕布本来就兵少,呼厨泉单于一走,更加是势单力薄。之前心心念念想着打下并州当土皇帝。结果拼了死力也只拿下了半个上党郡,壶关天下险要,守军不出城,自己便攻不进去。想着从羊头山出兵,袭扰太,原郡。结果於夫罗又战死在界休城外的界山。因为自己打并州,袁绍的增援也是源源不断。自己的部队得不到补充,却是打一个死一个。吕布现在是后悔死了。
想再战吧,盟友跑了。想退吧,四面皆敌,不知道往哪退。呼厨泉走的时候,按照吕布的脾气,是想来个黑吃黑的。后来一想匈奴人的部落特性,便放弃了这个想法。自己真要把呼厨泉给杀了,匈奴人分分钟再立一个单于,然后要么和自己火拼,要么远遁千里。反正自己落不着好。
于是吕布就问计于荀攸。荀攸想了想,道:“吕将军,再打是不能打了,如今我军粮草不足,连番大战,军士厌之,不如和高干和谈,两边各自罢兵。”
吕布就叹道:“此一时彼一时,就怕高干见我势弱而不肯。”
荀攸道:“不然,袁本初在冀州,与公孙瓒交恶,若并州有事,其必首尾不能顾。若我等弃辎重而走小路奔西河,则五原,上郡,云中等地无险可守。并州必乱。是以高元才必然会允将军罢兵之议。”
吕布听而从之,于是任命荀攸为使者,往说高干。临行,吕布很诚挚的拉着荀攸的双手,道:“公达,我与诸将士之性命,便全托付给你了。”
荀攸严肃的回礼,道:“攸定不使命。”
吕布虽然轻狡短视,唯利是图,但对身边人还是真的好。像荀攸一家子就被他照顾得很好。荀攸心想,吕布除了满身的缺点,也还是有其可取之处的。这次去当说客,也算是自己还他的恩情了。
荀攸自信满满的去见高干了。他对这次和谈充满了信心。不仅仅是因为高干是陈留人,他是颖川人,能称得上半个乡党。更因为他是荀氏子弟,荀攸荀公达,更何况,他还有个叔父荀谌(荀彧的兄弟)在冀州为袁绍卖命呢。
高干在壶关,听说荀攸来访,大为惊讶。多年没有消息,他还以为荀攸死在乱军之中了呢。于是亲自出迎,两人叙过礼后,高干便问起荀攸这些年的经历。听说荀攸弃官出逃,结果被於夫罗给劫在山中经年,后来又遇见吕布,目前在吕布帐下效力之后,不禁笑道:“公达经历之奇,闻所未闻也。”
荀攸叹道:“命中注定我有此劫难,此天数也。”
于是又说明来意。高干听了,似笑非笑,道:“前番於夫罗与吕布攻我甚急,不见公达来。今於夫罗新亡,公达便来。定是吕布势弱,自度其军不能久,故遣公达来说我。是也不是?”
高干又笑道:“吕布,豺狼也,自负其勇而施虐四方。今吾必擒之。”
荀攸一脸淡然,道:“元才,我身陷吕布营中,不欲为其所用,故多年未献一策。今为报其多年护我家眷之恩,亦全我与元才相交之义。故来说和两家罢兵。不然,我说其弃弱小,轻骑走隙道,往奔西河,上党。元才如何必擒之,还请以教我?”
高干听得冷汗涔涔而下,于是从荀攸之议,双方歃血盟誓,就此罢兵,各不相斗。高干又以数县予吕布养兵。
高干稳住了吕布,可以放手去收拾并州境内其他的刺头,也不用拖冀州方面的后腿。吕布也得到了喘息休养的机会。双方皆大欢喜。
至于盟约算不算数,有效期能有多长,那就得看具体情况了。





汉皇刘备 第二百八十六章 庐江陷落
兴平三年,建安六年春。大雨连绵不绝。刘备率诸人一同巡视治下诸县,督促县中官吏全力防洪防涝。别到时候传来这里房蹋了,这里屋倒了的糟糕消息。
回途中,刘备与卢敏道:“去年旱,今春涝,天气如此异常,今年百姓收成只怕不好。回去之后得和季珪说一声,随时关注粮食的价格,若有异动,得提前动用储备仓。”
卢敏道:“主公,如今徐、扬大乱,商队曾有上报,言今年欲往南方收粮,恐怕不易。辽东虽然土地无数,但今年还得支援玄菟郡。粮食储备还得要多想其他办法。”
青州因为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税赋负担不重,所以百姓都能安安心心的种田。也连续有几个丰收年。可是青州方面先是打公孙度,接着又打高句丽。两场大战,差点掏空刘备的老底。好在他每年都派了商队往徐州、扬州这些比较安定的地方购粮,是以府库储备仓中还有余粮。只是要是今年青州收成不好,万一有战事起,手中这点粮,只怕还是不太够消耗。
以往徐州、扬州安定,刘备每年都可以在那里买到大批的粮食。现在徐州、扬州乱成一锅粥。再要购粮,就算有,曹操和袁术恐怕也不会卖给自己了。
刘备心想好在如今青州上下诸文武诸将士的工资不再发粮食了,直接发钱。又沉吟了会,刘备便道:“徐、扬购粮不易,便让商队去荆州、去交州。荆州据地数千里,交州稻谷一年三熟,岂能无粮。”
想了想,又道:“回去得和文若说一说,把商曹给单独列出来。从事到时你和文若议一议。看谁合适。”
扬州庐江郡。孙策率军将舒县团团围住,自己策马到了城墙前面,向城内大喊:“陆公,诸县已被我荡平,舒县已无外援矣,何不速降!”
须发皆白的陆康出现在城头,老头儿看了下孙策,摇头叹息道:“孙郎,你父子二人,也算是我吴郡英雄。今何以自甘沦落,屈身事贼乎?”
孙策对道:“袁将军天下英雄,世人莫不景仰。我父子受其荐举,乃得见用。且我等皆受汉爵,何来事贼一说?”
陆康便道:“既受汉爵,孙郎且退兵,往曲阿助刘刺史。如何?”
孙策再英雄了得,也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比起口舌之辩,哪里拼得过这个七十岁的老妖怪。又说了几句,被陆康彻底堵得说不出话来了,便道:“陆公非欲以此城拒我乎?”
陆康道:“某家世受汉恩,老夫为官数十载,而今老矣,岂能降贼。”
既然谈不拢,那就打吧。
舒县虽然城池不大,但人心齐啊。陆康在庐江多年,屡有恩德施于百姓,今闻孙策围城,于是纷纷前往太守府报名,愿助太守守城。有军吏告假的,闻讯也连夜赶回,从城头爬进去,说要为太守赴死。其得人心如此。
这也造就了孙策攻打舒县的难度。在断了外援的情况下,陆康率领舒县子民,整整坚持了一年多。不过,到如今,陆康也是强弩之末了。
这日,陆康把家人唤了过来,道:“大郎,你安排下,派人送二郎和陆议等幼童回吴郡。城要陷了,到时刀枪无眼。别连累了他们。”
陆儁唯唯应下后,又看向老父,道:“大人,既然城要陷了,何不弃城走。大人守城年余,外无援军,内无积粮,也算是为汉室尽忠了。”
陆康沉吟半晌,叹道:“你不懂,你不懂。”
陆儁一头雾水。陆康又怜爱的看着长子,道:“我任性,却是连累你们了。”陆康决定坚守,宗族百余人亦随他在舒县。这次若是城破,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陆儁摇摇头:“大人在哪里,儿子便在哪里。”
陆康看了看陆儁,大儿子虽然不甚聪慧,但胜在淳厚稳重,这点也是他非常喜欢的。陆康又叹道:“你去吧。”
陆儁退下后。陆康陷入了沉思中。年老的人喜欢回忆。陆康一生,经历顺、冲、质、桓、灵诸帝。少年时的鲜衣怒马,青年时的意气风发,往事一幕幕,如走马灯般在他心中不停滚动。他经历过帝国的强盛,也心痛过先帝的胡作非为。如今,大汉帝国已经摇摇欲坠了。天下诸侯,还有几人心向天子,心向朝廷?地方郡县守令,一个个也是心怀鬼胎,滥用私人,视律令如无物。这是末世的征兆啊。
如果大汉真的要亡,那就让我这个老臣,陪他最后一程吧。谁都不知道,陆康早就已经心怀死志。决意与舒县共存亡了。
陆康又想起自己的子孙族人。心中愧疚难言。自己是城中百姓希望,若是遣散族人,令其逃命,又怎能号令全城百姓,午夜时良心又怎能安。
这一日,孙策大军照例攻城,城中军民已经是疲倦不堪了。忽然北城一声欢呼,鼓声隆隆。城破了。
闻得北城已破,陆康率族人各执刀剑来援。军民见到须发飘动的太守,纷纷奋起余力,跟在陆康身后,来战孙策兵。
城中上至陆康,下到吏兵,已经许久没吃过饱饭了,又如何是如狼似虎的孙策军士的对手。方一交战,陆康这边便倒下一片。
陆康左臂也只了一刀。孙策军见了陆康,大喜,见其打扮就知道这是个大官。于是纷纷上前,欲擒斩陆康。
陆儁与几个健仆护在陆康左右,没遮挡几下,健仆纷纷被杀,陆儁亦被长枪刺穿大腿。眼见陆康便要丧命刀下,陆儁目眦欲裂,哀嚎一声:“阿父!”
忽然,陆康身后,吏民百姓纷纷放下刀枪,跪地道:“某等愿降,乞生太守。”
更远处的军民见了,亦纷纷伏地叫道:“某等愿降,乞生太守。”
孙策此时已经进城,远远见了,扬鞭促马,大呼道:“住手!”
到得跟前,翻身下马,来见陆康。陆康左臂血流不止,已经站立不住,跌坐于地,见了孙策,笑道:“孙郎,你赢了。”
孙策见了陆康,以及跪满一地的舒县百姓,心中情绪莫名涌动。他也曾在舒县住过,这些人,也是他的乡党父老啊。
孙策扶起陆康,传令左右:“速传军医,为陆公治伤。”
陆康虚弱的摆了摆手,道:“孙郎,文册等一应物事俱在,今我既败,还望勿怨百姓。”
陆康与孙策大战一场,早就知道结果,最后牵挂的,就是怕孙策进城后,纵兵抄掠城中百姓,毕竟孙策攻城时亦有损失,如果为了抚慰兵将的暴虐之气,舒县到时又是一场人间惨剧了。
孙策忽然发现,自己有点敬仰这个老头儿了,于是道:“陆公放心,策亦曾久居舒县,此城百姓,亦是我之父老乡党。必不敢加害。”
陆康心中欣慰,笑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孙策既定舒县,便遣人四处安抚百姓,又运粮入城,解城中之缺。恐百姓惊慌,又屯大军于城外,自己则还居周瑜旧宅。百姓见孙策如此,于是心中皆定。
孙策到了周宅,见宅院如初,未损一砖一瓦,召人问之,对道:“太守有令不得毁此宅。”
孙策心中愈发感激。他之前兵进庐江,将周瑜和自己家小都转移到了九江。现在看来,就算他们还在舒县,以陆康的性子,只怕也不会对他的家人怎么样。
建安六年春三月,孙策拔舒县。之前因为袁术许他庐江太守,孙策也愿在熟悉的地方为官。结果就在孙策在舒县等候袁术的任命的时候,刘勋来了,他是以新任庐江太守的身份来舒县的。
袁术再次毁诺,让孙策大失所望。而袁术也觉得自己没错,徐州新得三郡,广陵太守让你舅舅吴景去做了,彭城给你父亲孙坚了,自己只任命了个下邳国相。还让你做庐江太守怎么行?自己手下文武还有一大批人没安排呢。不说别的,为了搞平衡,也不能全都便宜了你姓孙的啊。
袁术得了庐江,心中还是很高兴的。怕孙策有意见,又任命他为督军中郎将。使往讨会稽叛贼严白虎。
袁术在寿春,打开地图一看,嗯,庐江归附,扬州渐稳,把刘繇给干掉后,扬州便彻底是自己的了。徐州也得了三郡,等歇上一歇,一鼓作气,彻底赶跑曹操,占据徐州。到时自己就坐拥扬、徐、豫三州。到时这天下,自己坐拥三州,兄长袁本初有冀、并两州。嘿嘿嘿,便是这皇帝之位,咱袁家也能有资格坐上一坐了。
袁术想到开心处,不由哈哈大笑起来。笑完又想起袁绍来,这个兄长,素来与他不合,他要往东,袁绍便要往西。明明汉朝崩乱在即,他还要立什么刘虞为帝。这猪脑袋也不想想,刘虞是光武帝废太子东海王刘强之后,素有仁德之名。要是真的立了他为天子,又岂是现在那两个娃娃天子能比的,到时天下必然归心。那咱袁家还有机会吗?
而且刘虞站稳了脚跟,又岂能甘心当个傀儡天子?迟早要拿袁家开刀。这一点袁本初难道你不明白?
想着自家哥哥,袁术觉得心有些梗痛。




汉皇刘备 第二百八十七章 郭嘉出山
其实袁术猜错他兄长袁绍了。袁绍和袁术一样,也早就不把天子放在眼里了。董卓行废立之事,立了长安天子,他袁绍不乐意,于是就要立幽州刘虞为帝。天子,董卓也好,袁绍也好,只是把他们当傀儡罢了。历史上的袁绍要是心中还有天子,早就把天子迎到冀州了。还有曹操什么事。而事实上,袁绍的谋臣们也都劝过袁绍了,让其迎天子车驾到邺。史载说是帝立既非绍意,竟不能从。于是才有曹操奉天子以讨诸侯的事。所以说,袁绍袁术两兄弟,其实是一丘之貉。
夏五月,北地大旱。蝗虫大起。好在先帝时,刘备曾献治蝗之策,多年不停完善下来,各州已经形成了一套有较防治蝗虫的机制。至于青州,更是不用说,田地里到处都是除蝗的人。青州的蝗虫尸体,也大多数都被百姓收拾回去喂了家禽。
虽然蝗虫不足以为害,但天不降雨,也是要老命的事。大河水位下降,小河彻底断流。用来灌浇的水渠已经干得龟裂。城外有些村庄,旱得连水井都枯了,没法子只能带着家小往城市迁移。
防旱在后世,都是一个头痛的问题。刘备也拿老天爷没法子。城郊还能派遣军士护送水车四处送水。太远了的地方他也没办法全部照顾到。只能让治下各县,妥善安置灾民,然后让荀彧等人安排救灾。
没有高速公路,没有矿泉水,没有救援飞机。就算刘备让骑兵用宝贵的战马拉车,运送一瓮瓮的水和食物送到各处,仍然避免不了有难民死亡。
难民们首先目标,就是青州牧府治所临甾城。络绎不绝的难民,拖家带口,往临甾而来。希望仁慈的刘使君能活他们性命。牧府民曹官吏早早出动,在城外搭建棚屋,粮食,饮水,还有医生,全部配齐。卢珻和罗耶珂也在牧府亲军的护卫下,出面慰问灾民,为夫君刘备分忧。
刘备又令亲军别设一营,以安置失去父母的孤儿,以傅干,黄叙两人为军司马,教孤儿文武事。
每逢天灾时,除了救灾,还有一项比救灾更重要的事情去做,就是打击流言蜚语和打击邪教。不管人类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总会有这么一小撮唯恐天下不乱的人,他们仿佛就是为了混乱而生。没有混乱就要想办法制造混乱,混乱了那就加上一把火让其更混乱。
刘备在舆论控制方面,一直做得还可以。但千防万防,还是仍然防不住这些人。这不,青州一旱,各种纬书图谶,各种小道流言就出来了。先是东莱有张勋,自称乃秦人之后,夜梦秦始皇帝,说汉既失德,他当代汉为天子,复兴大秦。这种搞笑的言论,也有人信。于是张勋聚众数百,于自己家中登基称帝,建国号为秦,分封群臣,广纳嫔妃。然后狂欢了几日后,带着几百人去打东牟城。被东牟令全歼。什么皇帝丞相皇后将军太子,一个没跑。
然后北海,平原等地,各有人诈称天命,聚众作乱。势力最大的,裹了一股灾民,人数竟然达到数千。刘备听了各地汇报,又是好气又是好笑。他也想不通,为什么后世也好,此时也好,总有那么一些脑袋进水的人,去信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对于这种情况,刘备也没什么好说的。下令各地官吏,对于首恶,见一个杀一个,不必过问。至于其他人,甄别之后,全部罚作矿奴。给你们安稳日子你们不愿意过是吧?那就别过了。都暴发天灾了你们还有精力造反,那就通通去给我挖矿吧。
有了刘备的许可,各地守令也是下手毫不留情。他们也无比痛恨这些垃圾。抓到头目了,二话不说砍了人头示众再说。抓到喽啰了,先查明是哪里人,外地的直接成矿奴,本地的,先打一顿,然后抄家,再送到辽东当矿奴。
刘备的铁血镇压,让青州人头滚滚的同时,也让无数家庭破产,妻离子散。荀彧等人去向刘备求情。想让刘备除了首恶之外,其他从众者处罚得轻一些。
刘备听了诸臣来意,冷笑一声,道:“文若,对待妖言惑众者,对待造反者。我的态度是绝不姑息。反现一起处理一起,绝不容情!我就是要让那些心怀叵测者知道我的态度,想在我的治下闹事,绝对没有好下场!为首者死,从众者罚没家产,贬为奴隶。这是我的底线。也让他们清楚得知,和我作对,得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荀彧其实也不是想对那些人宽容。他只是想青州刚起大灾,又兴大狱,在这个紧要关口,还是稳妥一点为好,处理得轻一点,百姓也容易安抚一些。既然主公有了决定,荀彧便也不再多说。
青州各城,无数的人头高悬在城外,警示着后来人的同时,也告诉大家。刘使君不仅仅只有仁慈,他还有着残酷冷血的一面。谁支持他,拥戴他,他就会对谁仁慈。谁反对他,他就会对谁毫不留情。
在屠刀的面前,大家选择了服从。就是有那么一些漏网之鱼,也是躲入山林,或者是潜往他州。青州混不下去了,那就去其他地方吧。总有一个地方是可以被我们搅乱的。比如豫州。
夏五月,汝南、颖川黄巾又起。何仪,刘辟等各聚众数万,称将军,祸乱郡县。孙坚乃命程普守彭城,韩当还驻沛国。率祖茂黄盖自引军还讨黄巾。双方连战数月,何仪等不能敌,乃降孙坚。
烟冥露重霜风号,声悲色惨侵征袍。据鞍顾盼度沙碛,纵横白骨余残烧。这就是颖川、汝南两地的凄惨模样。
黄巾军与孙坚在两郡大战。郡县为之残破。到处都是死人尸骸,残垣断壁。豫州大乱,逼得一个不世出的英才出山了。
之前,刘备初得荀彧,喜不自胜,又谈及天下人物,与荀彧道:“似文若之出类拔萃者,天下何其少也。”
荀彧笑而对之:“彧徒负虚名耳。策画之士不输彧者,凉州贾文和,颖川戏志才,郭奉孝,钟元常,吾侄荀公达,此数人皆世之英才也。”
刘备听了这几个鼎鼎大名的名字,心中也是暗许荀彧知人。贾诩和钟繇就不说了,一个跟着凉州军阀混,一个刚到中央任官,便被董卓掳到长安去了。现在也是一直在长安天子身边。这两个人,关山阻隔,暂且不说。戏志才早早投了曹操。可是郭嘉郭奉孝和荀攸荀公达这两个人一定要抢到手啊。
于是刘备让荀彧给写了信,便派人去请这二人。结果遍访诸地,屡寻不见。这年头,兵荒马乱的,想找个不在家的人,实在是很有点困难。
刘备和荀彧是万万没想到荀攸被於夫罗抢到山中去了,然后现在又跟了吕布。至于郭嘉,少年时便知汉灵帝如此胡为,天下必乱。于是一直隐居不出,除了几个知交好友像荀彧戏志才这样的,天下也没人知道他。
后来先帝死了,郭嘉负笈出游,先是去见了当时天下名声最重,最吸引天下名士的袁绍。在袁绍那里待了一阵子,仔细观察之后,觉得袁绍不行。对辛评、郭图说:“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便跑了。
后来诸侯讨董,天下打成一团,郭嘉觉得外面太危险,于是便跑回家中隐居。见汝颖多兵乱,又把家给搬了,搬到一个更隐蔽的地方,坐看天下风起云涌。
后来袁绍另立天子在洛阳,刘备出为青州牧。郭嘉便想北见刘备。方欲行,母丧。守孝三年。再想北行,豫、兖到处都是黄巾,后来兖州来了曹操,豫州有了孙坚,情况才好一点。然后这时,郭嘉又大病一场。
1...107108109110111...2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