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皇刘备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青牛道人
这损失的,可都是青州精锐,刘备也感到心痛。沉默了一会,对张飞道:“小小取虑,敌军怕不下有万余之众。不过益德阵斩陈兰,城外贼兵又一战而没。想来攻拔取虑,指日可待。”于是便命犒赏三军。
此时取虑城中已经乱作一团。主将陈兰战死,副将逃得毫无影踪。城外又有刘备大军。城中此时虽然仍有数千之众,却群龙无首,军无战心。
几个校尉吵闹了一晚上,最后还是一个校尉的话打动了诸人之心:“诸位,别的且不说,我等是要死还是要活?要死,就坚守城池,和刘备死战到底。或许在城破之前下邳会有援军来呢?要活,就趁早降了。刘备的名声想来你们也都听说过。我们献城,想来他也不会为难我们。到时还想吃这碗饭,就在刘备麾下效力。要是想不干了,那就趁这机会自回家去。”
诸人心思各异,不过,在直面生死的这一刻,不管是袁术死忠也好,是欲尽职责也好,通通都动摇了。再顽抗下去,真的是必死无疑。汉军的声势,今天他们也都看到了。真的不是自己这种杂牌军可以比拟的。那么,便早做打算吧。毕竟这乱世,活命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日一早,汉军方埋锅造饭毕,城中便有人来联络,欲举城而降。刘备便让传进来。取虑城派来的是个小校,见了刘备一拜,便道:“使君名震海内,我等不敢相抗,故欲献城以活命。只是有些许为难之处,还望使君恩准。”
刘备一听便知道这是要谈条件了,也罢,于是便道:“且与我道来。”
那小校道:“我等愿降,只是军中有将士意欲归田,还望使君放其归去不要为难。”
什么归田,无非是不愿为我效力罢了。不过,我这也不是什么人都收的。刘备笑道:“无妨,合则来,不合则去。我军中来去自由。”
那小校面色一喜,又道:“归使君麾下之将士,还望使君待如青州军。”
刘备道:“我青州上下三军,素来一视同仁。之前各为其主,之后同为汉军。自然不会为难他等。汝自可放心。”
那小校得了刘备保证,欢天喜地的回去了。张飞在旁边听了,一头雾水,这就完啦。这种条件还需要郑重其事的来谈么?
等到了进城,张飞才知道,这群王八蛋为什么要刘备保证不为难那些解甲归田的人了。这些人不愿事刘备,于是在城中大肆搜刮,带着亲兵押着一车车的财物堂而皇之的出城去了。张飞大怒,这些本来可都是属于他们青州的战利品。
于是张飞对刘备道:“主公,要不要抢回来?”
又眼珠一转,道:“不如让叔至率军,诈为盗匪,前往抢之。”陈到献策让刘备按兵不动,等张飞与敌军短兵相接时才出手相援。敌军因此而大败,张飞听了虽然也很赞同,但陈到一句话却让自己精卒损失数百,张飞心里到现在还是颇为郁闷。于是就把歪主意打到陈到身上。
陈到在一旁听了,嘴角直抽,张将军你要不要这么腹黑,竟然让我去干脏活。
刘备在一旁听了,又是好笑又是好气,这事能干吗?只要不是个傻子,就知道肯定是他刘备派人干的。还想让陈到去?于是一摆手道:“此事休得再提,既已许诺,便放其归。否则,先纵后擒,背信弃义,徒为天下人笑耳!”
刘备又想,人家既然敢大摇大摆的出城,府库文册只怕也是给你做得天衣无缝了。现在要紧的不是这些蝇头小利,而是进城安抚人心。不然刚得取虑就追缴财物,降军只怕就要兵变。
进了城,张榜安民,又出面安抚降卒。告诉大家愿意继续从军的可以登记,不愿意的也可以自行离去。本来很多人听闻刘备军中军纪森严,心中颇有惧意。便欲打算不干了,收拾这些年积蓄下的财物离开。后来一打听青州军的军饷,顿时眼睛就红了,纷纷嚷着要继续为刘使君效力。
不过,想进青州军,对于这些降卒来说,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汉皇刘备 第三百一十六章 下邳之战(四)
经过多年的不断完善,如今青州军的军饷一般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基础月饷,军龄补贴,军衔补贴,职务补贴以及特殊补贴等等。理论上讲,你为青州效力越久,拿到的钱就越多。
有扬州降卒就掰着手指给自己算了,刚入伍月钱一千,以后每年增一百,若能立下功勋,从普通兵卒论功转为士、尉、校,又能担任军职,则又有两份钱拿。而这些钱,都是实打实的发到自己手中,并不通过上官。这么说来,自己原来常见的克扣军饷,也不会存在。
这么一算,降卒们都动心了。不是迫于无奈,谁会选择当兵吃粮。可是在袁术麾下,他们转战多地,见惯了生死,也硬了心肠。他们随时都有可能尸埋荒野,然而却连自己的卖命钱都不能保证。或许最初入伍,也有着大丈夫志在四方,欲搏杀出个前程的美好愿望。但袁术没给他们这个机会。于是,他们只好时常化身为匪,抢行商,抢百姓,然后渐渐迷失在这抢掠的快感之中。
现在大军败了,他们的心也累了。若是有机会,谁不愿意做个好人呢。于是纷纷想着退伍。带着这些年积下的财富,回家去看一看。
有些人是真的倦了,只想回家。还有些人则是家人早就没了,只余此身,更有些人则是除了拨刀杀人啥也不会。后面这二种人,本来都打算随便找个地方占山为王的,落草为寇逍遥又自在,还不用担心拿不到卖命钱。不过既然青州军的待遇这么好,而且跟随的又是名声好听的刘备。要不就在青州军先试试?
短短数日,刘备于降卒之中,募得健卒三千。
却说陈兰副将率了败军,一路狂奔到下邳,报与纪灵等将。纪灵等人听得刘备与张飞夹击取虑,顿时便知大势已失。陈兰肯定不是刘备之敌。于是便商议退兵之事,下邳不能守了,再守就是孤城一座了。把大军屯在这里,已经毫无价值。正欲派使者向袁术汇报的时候,斥候先来汇报了:“陈将军战死于取虑,取虑已被刘备所得。”
纪灵一问,陈兰是被张飞一矛刺死,心中不禁一凉。忙与桥蕤和雷薄道:“不用向主公汇报了,速速退兵方是上策。若等主公回复,我军欲退已不可得也。”
桥蕤和雷薄想了一下,确实如此,兵贵神速,若是先报袁术,等他批准,路上一来一回耽误的时间,说不定刘备与张飞已经把路都给封了。到时想退,刘备岂能答应?于是便商议已定,即日拨营,大军南撤。
袁军此时也听到了取虑已失的消息。性命攸关,于是人人紧迫,齐心协力一起收拾完毕,然后大军尽起,一路向南仓皇而去。
刘备也没想到纪灵等人逃窜得如此之快。这边刚安抚好士民,收编好降卒,正准备兵发下邳的时候,下邳那边的官吏就敲锣打鼓的跑到取虑来迎接他们的新主人了。
纪灵等人一路南窜到了徐县,这才稍松了一口气,然后派人汇报给袁术。袁术得闻下邳诸县尽失,陈兰身死,纪灵等人率军退保徐县。不由大怒,便欲问罪。旁边袁忠劝道:“陛下,纪灵等虽有失利,然能保全数万大军从容南撤,亦是大功。不宜罪之。”
袁术反应过来,纪灵等人手中还有数万人马呢,如今这朝不保夕的局面,还需要这些大将们替他尽心尽力替他维持。若是自己问罪,纪灵等人有了不好的心思,那就悔之晚矣。于是便遣使者往徐县,好言慰之。然后又让纪灵等人死守徐县、睢陵,以淮水为防线,阻刘备于淮水之北。
又命在沛国的张勋,严守竹邑、符离一带,防止曹操南下。吩咐完之后,袁术打了个呵欠,往后,宫去了。每天醉生梦死的,真的好舒服啊。
刘备连下取虑,下邳。军势大盛,于是率军直抵夏丘,又分兵与沙摩,让他往广陵助严颜去了。严颜得了沙摩来助,亦是大喜,于是连连攻战,袁胤不敌,为免有失,于是收各县驻军,收缩防线,力保广陵。
袁胤相信,有长江天险,定然可保广陵不失。孙策在吴郡,见刘备来势汹汹,便与周瑜道:“今我在吴,刘备在广陵,袁胤腹背受敌。莫如我撤兵丹徒,以安袁胤之心。”
孙策把丹徒驻军一撤,袁胤立马就反应过来了。孙策这小子反袁是假,欲自霸江东才是真。否则为什么不和刘备夹攻自己,而是撤军以暗示,让自己全力对付刘备,不用为后背担忧?
不过袁胤也没时间去声讨孙策,孙策在丹徒一撤,确实让袁胤松了一口气。在兵力布置上,又从容了几分。
袁胤兵退广陵,严颜趁势连取平安、高邮两县。纪灵听了,大骂袁胤,然后又分雷薄守盱台,以防严颜自广陵偷袭睢陵。
却说曹操在豫州,率了文武巡抚诸郡国。到了沛国,曹操心想,少小离家,然后又四处为官,转战多地,今日既然来了,那就回老家看看罢。
到了谯县,见了诸父老,言笑晏晏,其乐融融。席间话及乡间风土人物,有乡老道:“孟德既抚本州,可知壮士许褚之名乎?”
曹操笑道:“愿闻其详。”
乡老便兴致勃勃,吐沫四溅的为曹操说将起来。许禇,字仲康,亦是谯人,曹操的小老乡。自幼习武,及至成长,身高八尺有余,容貌雄毅,勇力绝伦。黄巾乱起时,盗贼匪乱乡里,许禇聚众数千,建堡垒以御贼兵。时有汝南葛陂贼兵万余,闻许禇有粮,于是来攻。许禇率众与之大战数日,精疲力尽,箭矢亦无,贼近时,许禇以飞石退之。贼兵死伤无数,惧许禇之勇而不敢尽。于是以兵围之。又数日,许禇粮尽,诈与贼请和。商量好用牛与贼换粮食。
贼兵得了牛,却不给粮,又围许禇,许禇大怒,奔至阵前,逆曳牛尾而行百余步,贼兵看了,一个个目瞪口呆,惊为天人。于是纷纷散去。经此一战,许禇声名大震,豫州诸国,淮、汝、梁、陈等地诸贼,皆畏惮而不敢犯。这些年谯县能有太平,多赖许禇之力。
曹操听了,眼中精光一闪,大感兴趣,道:“不意吾乡中竟有如此豪杰,不可不见。”于是便欲往见许禇。
乡老听了,也在旁边凑趣,请为带路。
一路行至许禇家附近,曹操只见有高墙为堡,上有家丁来回巡弋。旁边乡老道:“此便许仲康家也。”于是亲兵上前投贴,不一会,大门打开,一条大汉匆匆奔了出来。
到得曹操跟前,弯腰一礼,道:“许仲康见过曹使君。”
曹操扶起许禇,细细打量,越看越喜欢,好壮士!于是便随许禇入府,于席间对许禇道:“今天下播乱,四海沸腾。仲康非常人也,何不随我立不世之功业?”
汉皇刘备 第三百一十七章 许禇投曹
许禇空有一身勇力,却坐困于谯县,孙坚、袁术皆非他所愿。他少时于乡中便久闻曹操之名(好游侠),今曹操已得豫州,又亲至家中来邀,跟随自己少时崇拜的老乡,又岂有不愿之理。于是遂拜曹操为主。
曹操大喜,谓左右道:“此吾之樊哙也。”不知不觉吐露心境,竟是自比之汉高祖了。
典韦在旁,听了蠢蠢欲动,于是向曹操请命,欲与诸禇切磋一二。
曹操心中也是一动,他少年任侠,如今虽然性格渐严,却仍不改当年爱好热闹的习性。于是便问许禇:“仲康可有此意?”
许禇新投了曹操,正巴不得显一显身手,好震慑下其他人,以显得他许某人不是好欺负的。于是欣然从之。
两条大汉来到许家演武场,施礼后,各自一声虎吼,而后两人轰的一声碰撞到了一起。典韦使戟,许禇使刀,两个人都是力大无穷的猛士,招式大开大合,直来直往。演武场上空叮叮当当之声不绝于耳。
斗了数十合,两人那是棋逢敌手,将遇良才,打得性起时,咆哮阵阵。只看得曹操等人心旌神摇,不能自已。
又斗十数合,许禇只觉手中武器甚是不称手,于是弃了手中刀,往奔演武场兵器架,取了杆鹅蛋粗细的铁棍,双手握了,往前一纵,没头没脑的就往典韦砸来。典韦用短戟遮拦得几下,亦觉短戟不合自己心意,左右一顾,见石锁旁边立有一巨斧,全身镔铁铸就,俯身拾了起来,掂量几下,觉得重量颇合自己心意,于是双手握住,一个横扫,便挥斧疾砍许禇腰间,许禇铁棍一竖,当的一声巨响,荡开巨斧后,顺势一送,铁棍自下而上,直撩典韦面门。典韦见状,蒲扇似的斧面往面前一遮,挡住这一击,然后又丁丁当当的打了起来。
打到最后,两人咆哮连连,火星四溅中,典韦把手中弯了柄的巨斧一扔,拾起地上的石锁就往许禇掷来。许禇用铁棍一击,击落飞石,看到斧痕斑斑不堪负重的铁棍,亦弃铁棍,抱住兵器架一侧深埋土中的巨木,双膀一较劲,吐气开声:“起来!”竟然把巨木给拨起,然后抱住就往典韦撞来。
典韦见了,扔开手中石锁,侧手一让,然后抱住巨木的另一端,虎吼一声,两人便争夺起这巨木来。
曹操见了,生怕两人打出真火来,忙让两人住手。这两人一出手,真的是飞沙走石,看这好好的演武场,简直就好像被两只远古巨兽肆虐了一番似的,一片狼藉。
许禇和典韦大战一场,皆觉爽快。两人大汗淋漓,来见曹操,曹操好言抚慰了几句,又赐二人蜀锦一匹,即命许禇为都尉。
众将见了许禇和典韦两人,眼神都不自觉飘移,这两个简直是人形凶兽,以后绝不能惹。
曹操在沛国得了许禇,不由大喜。回到梁国来见郭嘉,商讨接下来该兵指何处。豫州除了汝南和沛国南部,其他全为自己所有,曹操势力大增,这段时间一直在外面忙个不停。现在总算是能歇一口气了,也应该考虑接下来的事了。
郭嘉在旁边,听了曹操所问,便劝道:“主公,此时不宜用兵,汝南已是我军盘中之物,随时可取。沛国南部,若刘备攻势甚急,袁术抵挡不住,必定召还张勋以御刘备。到时我军顺势接收便可。主公只须坐等时局变化,豫州六郡国,便全为主公所有也。如今之急务,主公宜上表朝廷,早早定下豫州之名分也。”
曹操立马反应过来,自己可是打着讨逆的旗号来豫州的。不能把孙坚赶跑了然后自己就霸占这里不走了吧,到时袁绍肯定不干。一定得想个办法堵住袁绍及天下人的嘴。曹操沉吟了会,便道:“既然如此,汝南与沛国战事,便先拖着罢。”
郭嘉心中暗叹曹操机智,豫州未光复,谁都不能打豫州的主意。袁绍若是现在敢任命豫州牧或豫州刺史,不光在道理上他占不住理,而且还会把曹操往死里得罪。不过若是曹操不尽快拿出服众的人选来,袁绍那里也有理由挡住。所以现在暂时只能用拖字诀。
刘备这边就不同了,谁让他有个好丈人卢植呢。严颜连下平安、高邮两县之后,又是一场连绵数日的大雪,这也代表着今年的战争告一段落。
徐州基本平定,刘备也准备回青州过年。于是,上表洛阳朝廷,表卢植为徐州刺史,张昭为别驾从事,崔琰替糜竺为琅琊相兼治中从事,陈登为东海相兼典农中郎将,继续负责屯田之事。又使张飞兼领彭城相和严颜一道镇守徐州,招募勇士,操练兵卒,以待来年再战。
卢植在辽东,暂时不能回来,等于是遥领徐州事,而政事皆托于张昭、崔琰、陈登之手。刘备动身之前,拉住张昭等人的手,一一嘱托,道:“徐州之事,皆托于诸君,还望齐心同力,勿负我之殷望。”
张昭等再拜道:“主公尽可宽心,我等必戮力同心,替主公守好徐州。”
刘备又唤过张飞、严颜道:“若有事,多与子布等商议,切记切记。”一一嘱咐完后,刘备带着糜竺等人一道北上青州。
途中,糜芳与糜竺道:“大兄,你于徐州,屡有殊功,今主公为何以二千石官许以诸臣,而独罢你?”
糜竺恬淡平和之人,闻言一笑道:“勿需多虑,主公行事,自有计较。”糜芳听了,不复再言。
到了青州,刘备自入府中,给娘亲请安之后,来见二位娇妻和诸孩儿。多日不见,后院中又是阵阵欢声笑语。
一夜温柔,第二日一早,荀彧早早来见,汇报州中诸事,刘备见荀彧越发清减,心中感激,叹道:“文若,我征战在外,辛苦你了。”于是命人取来府中所藏山参赐之。
而后笑道:“还需文若为我效力数十载,你可得好好保重才是。”
荀彧离开后,刘备便把糜竺给请了来。直接开门见山对糜竺道:“子仲,我欲于府中设商曹,以管治下一切商事,欲以子仲为从事。不知子仲意下如何?”
糜竺虽然知道刘备对自己有了安排,却也想不到刘备竟然新设商曹一职。这商曹管理治下一切商事,权限听起来倒是很大,不过,都该做什么呀?
糜竺一头雾水:“主公有所命,竺岂有不从不理?只是这商曹?”
刘备一笑道:“商曹,管理青、徐二州大小涉商之事。对境内行商收税;厘定商税额度;管理牧府商队并扶持境内商业发展等等,皆归子仲负责。”
糜竺大惊,道:“主公,以农为本乃是根基不可轻废呀!”
刘备一脸苦笑,心道知道你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商人,而且苏双张世平野惯了又不愿意入我幕府为官,这才把你拉来让你负责商业发展。结果你直接来一句以农为本,这是想干啥?
刘备让人把府中关于屯田的计划拿了出来给糜竺看,道:“子仲,民以食为天,粮食一直是我青州重中之重,你尽可放心。不过粮食只是基本需求,我要成大事,建伟业,行商之利,不可忽视。还请子仲助我。”
糜竺这才一颗心落到肚子里,只要不是只图行商之利而忽视农业就好。于是糜竺欣然从命。做生意么,糜竺自认眼光还是奇准的。事实上也是如此,历史上糜竺散尽家财跟随了刘备,也得到了非常高的回报,刘备拜他为安汉将军,位在诸葛亮之上,为刘备麾下众臣之最。
汉皇刘备 第三百一十八章 青州才俊
崔琰去了徐州,如今民曹从事也空缺了出来。随着麾下地盘的扩大,刘备扒拉了下夹袋,发现麾下的人才还是奇缺啊。有能力的像边让和孔融,偏偏又钻在书院里面不愿意出来。
想了半天,刘备调邴原为民曹从事,任左伯为工曹从事。歇了口气,又让人把荀彧给请了来,问道:“文若,我初来青州,便于青州设馆招贤,时至今日,复得徐州,而幕府中人越见缺少。是我德薄而天下英才不欲为我用焉?”
除了最初的那些人和老师郑玄的弟子外,这些年青州就是左伯和诸葛玄,然后这次南下徐州得了张昭、糜竺糜芳兄弟、陈登和陈到。好歹他刘备现在也是堂堂青州牧、镇东将军,难道那些名士们就一点也不向往?
荀彧见刘备询问,连忙向刘备汇报。结果没听还好,一听刘备差点就炸了。原来不是没人来,基本上来了就全跑书院去了。
青州书院,郑玄为院长,内有卢植,颖容,张超,宋衷、蔡邕等大儒,又有边让,祢衡等文章之士,最近又多了个孔融。这么个阵营,简直就是星光灿烂。对儒士的吸引力,比他刘备要强多了。
现在书院中就读的士子无数,其中最有名的便有吴郡高岱,山阳王粲,北海徐干,陈留阮瑀,琅琊诸葛亮等等。高岱和诸葛亮刘备就不说了,他们来书院刘备都知道。只是什么时候书院里除了孔融外的建安七子到了三个?怎么没人告诉他?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太尉王龚曾孙,司空王畅之孙,其父王谦,曾为大将军何进长史。少有才名,受蔡邕赏识,后因乱与父一起往奔荆州,投靠同为山阳高平的老乡刘表。王谦老病,而王粲又身体孱弱其貎不扬,向来注重仪容风姿的刘表不是很喜欢王粲。王粲在荆州待得郁闷,又想起素来赏识自己的名士蔡邕在青州,听闻青州有书院,里面全是当世大儒。王粲不由心向往之。于是劝父亲搬往青州。
王谦心想自己老矣,家族的未来还得看王粲,于是不顾年迈,辞了刘表,携了家小一路往青州来了。刘表也不重视他们,客气的挽留了几句便放行了。王谦父子到了青州,王粲因蔡邕的原因顺利入了书院。本来打算要在青州出仕。结果王谦本来就身体不好,又一路颠簸,来青州便大病一场,不过年许便去世了。王粲守孝之后,觉得父亲之逝是因为自己强要来青州导致的,于是便一头扎在书院中研究学问,暂绝出仕之念。
徐干,字伟长,北海剧县人,专志于学,闻名北海。与孔融诗唱相和。闻青州有书院,早早便离了北海来临甾。孔融念念不忘要来书院,徐干也有一部分功劳。
阮瑀,字元瑜,陈留尉氏人,蔡邕的弟子之一。以文章学问著称。他的儿子阮籍,孙子阮咸,皆名列后世的竹林七贤。
看着荀彧呈上的一册册名录,刘备细细的观看着,看看是不是还有自己记忆深处熟悉的名字,七看八看,刘备又看到了一个名字。魏延,字文长,南阳郡复阳县人。
魏延史载不是义阳人吗?而且怎么还跑书院去了?刘备混乱了。其实刘备不知道,《三国志》是陈寿写的,当时曹操的儿子曹丕在南阳郡一划拉,一分为二置了个义阳郡,陈寿就按照当时的地名把魏延给写成义阳人了。这会儿,找遍大汉地图,也是找不出义阳这个地方的。
刘备不知道这个复阳县的而且还在书院读书的魏延是不是自己要找的那个魏延,不过既然这个魏延也字文长,那就见上一见吧。于是命人召魏延来见。
魏延在书院,闻青州牧刘使君召见,不由大喜,把手中书一卷,道:“使君亦知我魏延哉!”于是兴冲冲的随了来人往见刘备。
刘备与荀彧俱在府中,见了魏延,刘备眼中一亮,不用说了,这么条威风凛凛的大汉,定是那个魏延魏文长。
魏延拜见刘备后,刘备赐其坐,而后问道:“文长壮士也,何入书院而不从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