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汉皇刘备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青牛道人
魏延对道:“本欲来青州投使君,路上遇王仲宣父子,随之来青州,因慕王仲宣才气,故入书院也。”
原来这样,刘备便道:“今天下离乱,正是壮士用命之时,文长可愿从军?”
魏延拜道:“使君但有所命,魏延愿效微躯!”
于是刘备任命魏延为校尉,着其往第五军,与太史慈一道练兵。魏延大喜,再拜而去。荀彧道:“主公,魏文长雄烈,不过观其年岁不过弱冠,甫一相见便命为校尉,是否不妥?”
刘备大笑一声,道:“无妨,妥与不妥,子义自会报之于我。”
刘备用人,向来不拘一格,荀彧也便不再多问。
史载魏延第一次出场是以部曲的身份随刘备入蜀助刘璋平定张鲁之乱,到了与刘璋决裂,攻打刘璋时,魏延才因功迁为牙门将军。这会在青州,未有寸功而得授校尉之职,别提魏延心中是多快活了。心潮起伏的同时,亦誓欲报主公知遇之恩情。
刘备却是觉得魏延既然跟随自己从区区小卒做到了后来的一方重臣,早就证明了他的能力,区区校尉之职,何足道哉。
刘备无意间发现了魏延,又得知自己书院中不是无人可用,心中快活。于是大笔一挥,圈了几个名字,对荀彧道:“着王粲、阮瑀、徐干、高岱、祢衡等人,出院观政。”
可不能白养着你们,几个年纪大的固执起来我没办法。你们几个小的我就不信心中毫无功业之心了。
荀彧告退之后,刘备又拿起文书看了起来。得益于左伯纸,如今府中文书来往,除了需要留档封存的外,俱是用纸书写,比起在竹简和绢帛来,既省时间又省钱。不知要方便多少。看了一会,看到了太史慈的汇报。
之前刘备在徐州,令太史慈操练水师,然后自胶东半岛沿海岸线绕行至长江口,随时准备作战。后来太史慈上报,言第五军战力未成,而舰船亦不足用。恐难以成行。后来随着战事变化,刘备也把这事给忘了。
现在打开一看,原来是太史慈对于水师的一项详细规划。于是刘备细细看了起来。太史慈在文中道,若建水师,则造船工匠不可缺,如今青州只有一个造船厂,早就已经忙不过来了。主公新得了徐州,不如在徐州招募工匠和士兵,就近建立新的船厂和水师,一旦有事,则随时可以投入战事。不必自青州调遣。青州水师可以用来镇守辽东和青州本部……
说得入情入理,可是,麾下没有擅长水战的水军将领啊。太史慈到了辽东转了一圈,也算是在海上见过风浪了,可是他也不通战法,让他操练水师确实是为难他了。严颜倒是精通水性,在巴郡也跟随他顺水而下破过叛军。罢了罢了,历史上的曹操没水师,后来为了平定东吴不得不筑玄武池以肄舟师,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也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水师吗。难道自己这个时候开始发展,还会比历史上的曹操差了?





汉皇刘备 第三百一十九章 吴郡陆氏
刘备传信给张昭等人,让他们在徐州招揽贤士以及匠人,只要有一技之长的,通通全收。又命张飞和严颜于徐州选址,招募精通水性的士兵,用来操练水师。
却说孙策于吴郡,听了周瑜之言,广纳名士,招揽贤人。吴郡陆儁听了,便回府与儿子陆尚及侄陆逊(既陆议)商议道:“孙策攻破庐江,大人因此而遭难。我家虽世居吴郡,然父仇不可亡。今孙氏反袁,攻城略地,有霸江东之意。我闻刘使君南来,徐州遂归其有。我欲举家往徐州相投。汝等以为如何?”
陆尚道:“但凭大人作主。”
陆逊道:“叔父此言正合我意。听闻刘使君于青州设立书院,招揽大儒著书立说,儒士如云,弟子无数。我恨不能腋生双翼,飞而往之。”
见儿子和侄子没意见,陆儁也不理旁边贪玩的弟弟陆绩,于是便通知家人,准备北迁。陆家,吴郡世家大族,历史上直到孙策死后,陆逊和陆绩为了家族利益才先后出仕东吴。如今陆儁还在,又多了刘备这个选择。自然不会去投奔曾经攻打过自己父亲陆康的孙策了。
过江的时候,遇到了袁胤,袁胤拦下陆家船只,问清楚了要过江去奔刘备。袁胤也没为难,痛快的放行了。这个年代的士族,既优雅又矛盾。在士人择主而事之一方面,他们看得很开。于是便有了颖川集团和诸葛家族分仕三国的情况出现。家族利益至上,这是所有的世家大族们所共同遵循的规则。史上袁术死后,其子出仕“仇家”东吴,其女许配给了孙权,袁术的孙女照样嫁给了孙权的儿子。凡此种种,举不胜举。
陆儁带了一家老小跑到徐州,这才知道刘备回师了,张昭知道后,通知了张飞,于是张飞便遣了副将叶蛟一路护送陆儁等人到了青州。
青州刘备听了,不由大喜。之前不久还在为人才发愁呢,这上天就给自己送宝来了。不说陆家其他人,单只一个陆逊,就够刘备偷笑的了。
于是连忙出府迎接。按说刘备如今身份贵重,等闲人他也不会出府相迎了。但陆氏不一样,撇开陆氏不说,这却是第一个南方举家来归的士族。单凭这一点,就值得刘备重视。王粲不算,他家本来就是北方人,只是到了南边不受刘表重视再北来青州而已。
陆儁见刘备亲自出府,降阶相迎,心中感叹刘备礼贤下士的同时,心中也暗松了一口气,陆家在青州无忧了。接下来,就该拿出本事来了。不过,陆家子弟会没本事吗?陆儁信心满满。
刘备把陆儁一家迎入府中招待,又使人请卢敏、荀彧等人相陪。不得不说,陆家这一家人的基因,实在是好。从陆儁到最小的陆绩,一个个长得俊伟非凡。陆家子弟又受上代家主陆康教诲熏陶,行止仪容,一举一动,皆无可挑剔。席上诸人见了,亦不得不心中暗叹,果然是南州名士,江东大族。
刘备一个个的看过去,陆家儿郎让他越看越喜欢,看着看着,便看到了一双漆黑灵动的眸子。见这小郎长得实在俊秀可爱,便问陆儁道:“公彦,此子何人也?”
陆儁于席中对道:“使君,此吾幼弟陆绩。”
刘备听了一怔,笑道:“可是怀桔之陆郎乎?”
陆绩于席间站了起来,拜道:“正是小子!”
原来袁术初到扬州时,召见各地守令。陆康便携了时年六岁的陆绩往见袁术。袁术见有小孩子,便用桔子招待。陆康告辞袁术临行时,陆绩往袁术一拜,怀中却滚了两个桔子出来。袁术见了哈哈大笑,取笑道:“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
陆绩跪答道:“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
袁术大奇之,而后怀桔陆郎之名,远播诸郡。无数人都夸赞陆绩之纯孝。刘备到了徐州,也听人谈过陆绩之事。因此知之。
刘备见陆绩对答自若,声音清亮,心中又添几分欢喜。席罢,宾主皆尽欢而散。第二日,牧府任命出来了,陆儁代前往辽东的孙乾为客曹从事。陆尚、陆逊与陆绩皆入书院读书。
刘备入了后院,见到自己家几个孩子,越来越欢喜。便入卢珻房中,对卢珻道:“夫人,吾今日为琳儿觅得一佳婿也。”
刘琳是刘备长女,光和六年正月出生,到如今,已经十六岁了(虚岁),虽然刘备没打算这么早嫁女。但在这个普遍早嫁的年代,卢珻早早就和罗耶珂一起商量起女儿的婚事来了。
今日卢珻见对女儿婚事向来不感兴趣的夫君主动说起,不由喜上眉稍,连忙问道:“夫君为琳儿选的,是哪家的子弟?”
刘备笑道:“方来青州的吴郡陆家子弟,陆逊。”
卢珻听了,情绪低落,叹道:“夫君,那陆逊人品如何,可靠吗?”卢珻只以为夫君是为了政治方面的考量而选择陆逊。不然,青州这么多家子弟不选,干嘛要选一个刚刚来归附的陆家?
刘备与卢珻多年夫妻,一见卢珻表情,便知道卢珻在想什么。他双手按住卢珻香肩,笑道:“珻儿,我于席间见了,陆逊仪表堂堂,一表人才,年龄也与琳儿一样,两人相配正好。而且我已命他入书院读书,到时风评如何,会定时有人回报于我。你放宽心,此事我只是一提,到时你若与琳儿不愿,那便再议。”
卢珻听了,才知道自己误会,不由转嗔为喜,眉开眼笑,刘备近在咫尺,见得娇靥如花,极妍极丽,一时之间心潮澎湃,俯下身便吻了上去。玫瑰花似的唇瓣温暖湿润,令人沉醉,欲罢不能。
已经是兴平五年,建安八年的十一月底了,事情特别多。刘备每日于府中处理政务,偶尔得闲,不是在后院陪伴娘亲和妻儿,便是在书院和众儒待在一起。左伯纸在刘备的大力投入下,已经能够大批量生产,而书院诸儒,也从此彻底告别了右手捉刀,左手持简的苦难日子。近年以来,颖容的《春秋左氏条列》煌煌五万余言,已经被书院刊印成书,发行天下了。此书除了供书院士子研习之外,被青州牧府的商队贩卖到天下诸州,一时之间,供不应求,竟然有青州纸贵的现状。院中诸儒受此刺激,人人开启了奋力著书模式,恨不得都如颖容一般,将自己学说推行天下,以传后事。
这日,刘备又在书院,听了会宋忠讲解《易经》,然后便起身往格物院去了,想看看最近格物院有什么惊喜没有。忽然,有侍卫来报,马钧于府中求见。刘备心中一喜,忙忙出院回府去见马钧去了。




汉皇刘备 第三百二十章 水排研成
刘备一路匆匆,到了府中,见到马钧,但见马钧拜道:“主公,臣不负主公所托,如今水排成矣!”
刘备一听,心道如果如此,于是喜道:“德衡,汝且带我观之。”于是君臣等人一道出府上马,往城外奔去了。
到得一处冶炼场所,刘备只见高炉中黑烟滚滚,而水排长长,探入河中,河水哗哗,川滚不息,带动水排不停翻滚,而水排这一头连接的鼓风机,则快速而有节奏的往高炉内鼓风。又看得一会儿,听得匠人高呼道:“让开让开,开炉了开炉了。”
马钧在旁边道:“主公,还请远避。”
刘备带了诸人,远远站到高地,便见在一群匠人的操作下,火红的铁水缓慢涌了出来,慢慢流向那些做成长条或者是圆型的模具内。烟雾中,工匠们的脸色通红,光着膀子流汗如雨。刘备想道,从古至今乃至后世,华夏的技术能得以发展,便全靠这些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的匠人了。他们既不缺乏智慧,也不缺乏动手能力。可惜的是在古代却不被人重视。
史载中国最迟在春秋晚期开始,就有了炼钢的历史了,《史记》和《荀子议兵篇》都说过楚国宛城出产的兵器刃锋如蜂刺,后世各种出土的文物也能证明。而同时期罗马士兵的刀剑则是熟铁,打仗时一刺就弯。可惜战乱纷纷,这种先进的炼钢法并没有流传下来。
刘备之前了解到,此时的工匠们一般都是用木炭作燃料,在炉中将矿石冶炼成固体,然后冷却后取出,然后再将固体状的块铁反复加热折叠锻打,千锤百炼到斤两不减,于是便得百炼钢。
历史上曹操曾命有司造百辟刀五把,孙权有宝刀称为百炼利器,刘备宝刀上刻七十二炼。这些都是能够斩金断玉,削铁如泥的百炼钢刀。
不过这个时候生产效率很低,原料获取困难不说,冶炼之后的块铁还要等完全冷化后才能开始锻打,而百炼则要反复加热,折叠锻打到杂质尽出,这样的技术太费工时人力,所以名匠铸刀,动不动就是数月甚至是以年来计算时间。
现在有了煤,有了水排,在燃料和助燃方面,不再是问题。刘备相信,麾下的铁产量将会大幅提高。有了那么多铁,还怕没有钢吗?
其实刘备这个理科盲人压根就不知道,自己麾下的工匠们,已经在使用汉朝最先进的生铁炼钢技术了。《太平经》中有记载:“今军师兵,不祥之器也……乃后使工师击冶石,求其铁烧冶之,使成水,乃后使良工万锻之,乃成莫邪,可以战斗御急者……”
目前青州方面得了煤与水排,已经开始直接把铁矿石溶成铁水,然后在熔炉中搅拌,以借助空气中的氧和铁水中所的碳进行中和,降低含碳量从而得出钢或者是熟铁,再进行锻造。这在此时,还是一种最新的技术。因为刘备在青州招募天下名匠,于是,青州工曹便掌握了这种除青州外绝大多数地方都不知道的技术。而这,在整个人类史上,也可以称得上是一次技术革命,毕竟放眼全球,欧洲要到千年之后的英国,似乎才掌握这种冶炼技术。
刘备其实也就明白个生铁、熟铁和钢的区别,他来自后世钢产量稳居全球第一的国度,也没明白过来自己麾下的这群工匠们到底是有多了不起。他还以为别的诸侯炼铁和他这里差不多呢。最多自己多了个水排,效率上要比其他诸侯快很多,产量会比他们高罢了。
不过刘备不明白,马钧却是个明白人。他少年远游,见多识广,后来又一路从扶风跑到青州,可以谓是从汉朝西边一直到了东边,横跨整个大汉帝国。一路上也不知道见识到了多少手艺人。自然知道青州工匠们的贡献和厉害。于是马钧便细细的向刘备解释了一番。
听完之后,刘备才反应过来,于是脸色一变,对左右道:“传令,调亲军一营,驻守冶炼营地。严令守密,有擅泄露者斩。”
又对马钧道:“德衡,我任命你为司金校尉,负责工匠营中诸事,匠人子弟优待与薪酬上调及赏赐诸事,你可速拟条陈来报我。”
吩咐完之后,又在马钧的陪同下,见了几个名匠,好言抚慰了一番,这才返身回府。一路上,刘备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我青州这就要进入钢铁时代了?
在古代,钢铁技术的不断发展,首先便是得益于王侯们对神兵名器的不断追求。而匠人想要出头,还有什么是比统治者铸造一柄可以传世的神兵来得更容易呢?所以历史上,神兵与名匠互相辉映。如欧冶子,如干将莫邪之类。
而这些名匠,于深山荒野,忍受寂寞,实验数年而得名剑铸造之法,自然是不愿将这秘法轻易传于他人,而是当作传家之秘。可惜后人因种种原因,而使这些秘法失传,就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数百年来,如欧冶子、干将莫邪一类的神匠,至此也消踪匿迹,不复再现。
古代钢铁技术有了些微进步后,诸侯们的第一反应,不是用于民生,而是首先用于装备军队。用来厮杀争战。这就极大的限制了钢铁的产量和用途。军用市场毕竟比不过民用市场前景广大。而且,这么多军队,也不是所有的帝王都能负担得起全军装备的费用的。最多也就是心腹将领和精锐部队以及亲军换装。这样一来,匠人们耗费心血,造出一批名刀后,他们或许一辈子就再也没有大批量铸造的机会了。这可能也是华夏历史上,许多技术大放其彩后又迅速消失的原因之一吧。小农经济的社会,什么也抵不过统治者的意志。
不过,刘备有青、徐二州还有辽东在手,这几个地方,他都发现了大铁矿,他会放弃在领地大规模推广钢铁的机会吗?
自然不会,靠收点人头税和田租,怎么能够满足刘备的野心。不知道多少次刘备一个人把大汉帝国的舆图翻来覆去的反复观看。好不容易来此走上一遭,再兴大汉便够了吗?不,远远不够!不打下足够的疆土,怎么对得起这些谋臣名将?怎么对得起后世的子孙?




汉皇刘备 第三百二十一章 公孙之败
却说袁绍之前派幼子袁尚到并州,转了一圈后,回信给其父袁绍:“吕布与张燕皆畏大人威名,不足为虑也。”
袁绍得信大喜,乃命袁尚留镇并州,使高干将并州精骑入代郡,与己军合击公孙瓒。公孙瓒率军于易县,与袁绍相争,战正酣时,并州骑越过拒马河击公孙瓒之后。前后夹击之下,公孙瓒大败而归。
公孙瓒自驻易县,而城外诸将,另立别营数十。袁绍见公孙瓒逃入易县,据坚城而自守,便引军来攻公孙瓒部将。公孙瓒见袁绍尽起两州之兵,来势汹汹,知道以己之力,这次是斗不过袁绍的了。于是遣子公孙续请救于并州黑山张燕。
时赵云在旁,劝道:“将军与刘青州素来相善,青州近在咫尺,何舍近而求远也?”
公孙瓒沉吟一会,乃道:“青州亦要地也,玄德欲防冀、兖,其兵少,故往求张燕。”公孙瓒又哪里会和赵云说,自己和刘备同样起于黄巾,都是带甲数万的诸侯,如今刘备风光十足,自己却连败于袁绍之手,更何况,这些年他与刘备情分渐薄,哪里能拉得下脸去青州求援。
赵云听了,也只好作罢。
袁绍与高干在城外,连攻公孙瓒别将之营,公孙瓒于城中高楼望见,乃自引军出救。连战以来,先后救校尉邹丹、田楷、单经等将。
而后怒道:“救一人,而诸将坐待我而不力战,今我不往救,其必死战以拒袁绍。”于是袁绍复攻营时,公孙瓒据守高城而不出救。前后数营被袁绍攻占。将士或死或逃或降。此时公孙瓒又为之后悔。
这日袁绍攻营时,公孙瓒引大军出城,突击袁绍。袁绍军习惯了公孙瓒闭城不出,此番幽州军突然出击,打了冀州军一个措手不及。袁绍军为之大乱。乱军中,赵云一枪刺袁军将领崔巨业于马下。幽州军士气大势,于是公孙瓒亲自引军趁势掩杀,直杀得袁绍军丢盔弃甲,大败而归。
追至易水时,高干率并州骑前来救援,两军大战一场,公孙瓒士卒连番厮杀,力气将尽,而并州骑养精蓄锐,力气充足。公孙瓒大军不敌并州骑,遂败还易县。
这一仗打完之后,公孙瓒想着自己要同时面对冀州兵和并州骑,于是决定坚守不出以待援,乃与众将道:“我昔驱畔胡于塞表,扫黄巾于孟津,当此之时,谓天下指麾可定。至于今日,兵革方始,观此非我所决,不如休兵力耕,以救凶年。兵法百楼不攻,今吾诸营楼樐千里,积谷三百万斛,食此足以待天下之变。”
于是令人于易县周围连立营寨,开垦屯田,于城中竖立高楼,以观城外形势。而遣诸将于城外,自与侍妾居于城中,疏远宾客,专注享乐。从此之后,谋臣猛将想见公孙瓒一面也是千难万难。更别说出去与袁绍打仗了。
袁绍见公孙瓒连营千里,据城不出,有恃无恐。想了想两支大军耗在这里也不是办法,于是便去信给公孙瓒,说咱俩不如讲和吧。从今以后,我不图谋你的幽州,你也不要来图谋我的冀州,大家相安无事,如此可好?若是伯珪你同意的话,我愿意嫁个女儿给你儿子。
公孙瓒得信,以为袁绍惧己,又因黑山军将至,消极度日的公孙瓒早已原地复活,此时精神抖擞信心十足的他哪里肯同意袁绍的求和。公孙瓒摩拳擦欲伙同黑山军,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消灭袁绍势力,而后吞并冀州。
于是公孙瓒欲击鼓聚将,自率诸将屯于城外,以断袁绍之后,只待黑山军至,便约定共击之。旁边长史关靖劝道:“将军坚守旷日,或可使袁绍自退。到时将军自可引兵击之。若舍易城而出,后无重镇,易县之危,立可待也。”公孙瓒一听,便从关靖言,仍守城中。
公孙续到了张燕处,说如此。张燕一听,道:“幽州乃我盟友,唇齿相依,不可不救也。”于是尽起大军,与公孙续一道来救公孙缵。
兵将至,公孙续遣使者往其父公孙瓒处,说大军将至,大人有什么计划没有?公孙瓒便传口信说自己将亲率五千精骑准备,你们到了就举火为号,内外一起夹击袁绍。到时奋扬威武,决命于斯。公孙瓒说完之后重赏使者,让其回报公孙续。使者辞公孙瓒而出,结果在野外被袁绍斥候给逮住了,一通拷问之下,使者受刑不过,将计划和盘托出。斥候便往报袁绍,袁绍得报大惊,道:“若无斥候,我军败矣。”
既然得了情报,袁绍便将计就计。数日后,袁绍使淳于琼等诈作张燕旗号,于城外举火,而自己则与颜良、文丑等四将率大军伏于野外,只待公孙瓒兵出。
这晚,公孙瓒见城外火起,不由大喜,道:“袁绍败矣!”于是披挂整齐,率了众将一道出城,往攻袁绍大营。
直到攻破其营,才发现,营中空空荡荡,只余旗帜号鼓林立,而四处响起的喊杀声,不过是冀州兵在演戏。此时,公孙瓒哪里不知道自己中计了,于是怒吼一声:“撤!”
可惜已经迟了,在公孙瓒出城的时候,袁绍已经完成了对公孙瓒的包围,此时一声令下,四面火光大作,号鼓齐鸣。公孙瓒只好引兵突围。
好在身边有赵云、田豫等诸将相护,而五千骑兵亦是幽州军中遴选而出的精锐。经过一番血战回城,点检人数,骑兵只剩千余,而战将只余赵云、田豫、田楷,却不见了邹丹,单经,赵方。
公孙瓒见将士一身血污,人人带伤,心中悲戚,想要开口,终究无言。公孙范坐镇城中,来迎公孙瓒,见将士凄惨模样,也是黯然神伤。
公孙续引黑山军至,见袁绍尽破城外己军之营而重重围住易县,不由大惊,使人探之,须臾,斥候来报,言袁绍诈作援军,趁夜大破幽州军。
公孙续大怒,报于张燕,于是引军来与袁绍战。袁绍正是洋洋得意之时,军心士气正隆,于是遣张郃来战公孙续,两军鏖战一场,公孙续不得胜,乃引兵退保西山。
刘虞在幽州,闻公孙瓒兵败,大骂道:“岂有如公孙伯珪之顽悍而乐杀者耶?自恃才力而骄矝疏犷,岂有不败之理。”刘虞也知道,自己能够在幽州怀柔,那是因为有公孙瓒这个威慑在。不打疼胡人的话,胡人哪里会和你坐下来讲道理。是以,如今公孙瓒这个幽州屏障有难,他却不能坐视不管。于是使部属鲜于辅率大军南下,欲往救之。




汉皇刘备 第三百二十二章 公孙之败(二)
鲜于辅听命,调集大军星夜南下,欲往救公孙瓒。方入涿郡,便被蹋顿率诸胡骑给拦住了。蹋顿见了鲜于辅,道:“大人欲往何处去?”
1...118119120121122...2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