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皇刘备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青牛道人
刘备又想到史书上说卢植常怀济世志,布衣时便上书大将军,然后州郡屡辟不就,到朝廷征为博士时才出仕。然后好像一直在搞学术研究,编写《尚书章句》和《三礼解诂》,当时朝廷正《五经》文字时,卢植上书也想参加,皇帝没同意,结果庐江蛮反了,因为卢植之前在九江平过一次叛,于是又任他为庐江太守,让他平叛去了。
叛乱结束后,卢植回朝廷当议郎,后来又帮蔡邕等人在东观编修《汉记》,没干多久,皇帝说这事不太急,以非急务转卢植为侍中,尚书。然后在金商门奏对时上疏言政事,结果碰了一鼻子灰…………
再然后就是黄巾之乱,被选为三大主帅之一平叛……经过综合分析,刘备认为自己的便宜老师卢植,他可能志在中枢,想走清流而后社稷重臣的路,这样又能搞学术又能实现自己的匡扶天下的大志。从他积极的注书编书,然后在上疏中针对当时的政治衰弱而提出的具体解决方案中便可证明。可是朝廷偏偏往另外一个方向培养他,想让他成为地方能吏或名将。两任太守,三次平叛便是佐证。
怪不得卢植在庐江即使干得不错,史书也只是说他弘大体。原来是卢植不太愿意干这差事,可是恩师啊,您一个经学博士,大汉学霸,四府是怎么发现您有武略的啊?难道长得高的人便很能打?(卢植身高八尺二,换算成现代则是一米八八点六公分)
老师的大腿,不太好抱啊。刘备悠悠叹息。正思考间,身后却传来一个清亮的声音:“五郎,不来饮酒,所思何事?”回头一看,却是卢敏。
刘备目光微微一亮,自己肚子里的那点东西直接和卢植说,只怕不妥,卢植给人压力太大,三两下一辨难,自己搞不好便要原形毕露。那便走走迂回路线,忽悠下同学,这样也有个缓冲。嗯,这样应该还是可行的。当下笑吟吟的回道:“子达兄,小弟在想着格物。”卢敏延熹三年出生,比刘备刚好大一岁。
“格物?”此话一出,不但是卢敏,其他人也被吸引了。刘备转过身来,笑道:“正是,《礼记-大学》有言曰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说到后面,竟然是几人同时背诵起来。
诵完之后,众人疑惑道:“五郎欲治《礼记》乎?”卢植五经成就最高的就是三礼和尚书,是以众人有此问。
刘备笑着摇头道:“非也,只是先贤云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须得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愚意以为,格物致知乃大道之基,是以心向往之。”
这个时候,还没有后来的《四书》,《大学》和《中庸》还没有从《礼记》中分列出来,《孟子》和《论语》只是诸子传记,远远没有达到后世的高度。众人一听,不禁愕然。卢敏蹙眉道:“五郎,此言过了罢?《五经》所言,字字珠玑,何独尊此四字?”
刘备避而不答,反问道:“子达兄,何谓格物致知?”
卢敏未开口,旁边公孙瓒便高声道:“何为格物致知?师伯郑康成曰格,来也。物、犹事也。其知于善深,则来善物。其知于恶深,则来恶物。言事缘人所好来也。此致或为至。”格,即是来的意思。从汉到唐,从郑玄到孔颖达,基本上都这么解释。这样解释挺唯心的,大概意思就是人要行善事,然后善物就来了。
公孙瓒说罢便和众人一起看向刘备。刘备一脸严肃,沉声道:“不然,吾意以为格犹穷也,物犹理也。天下万物皆有其理,故名之为道。穷其理而后足以致知,不穷不以致也。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如日月之盈昃,如四时之变幻,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穷其理,而后致知。格物致知后,以人心体大道,继而知行合一,方为先贤之本意。诸位以为然否?”
一时间,亭子里面鸦雀无声。大家读《礼记》,多是学习里面的礼制礼仪,关于《大学》这种关于性命天道哲学方面的,只是泛泛一观,哪里有刘备想得这么透彻深入。亭中诸人皆为一时之翘楚,郑玄与刘备之言论,孰优孰劣一听便知。
其实道理很简单,犹如一层窗户纸般一捅就破,关键是之前没有人这么去认真想。因为格物致知,只有在《礼记-大学》中提及过几句。然后所有的儒家经典中都没有再出现。后世《大学》单列出来后,格物致知才让儒者们争论个不休,成为热点话题。但在此时,则只有郑玄为此作注。史载第一个为格物致知作注的人便是郑康成。一般的儒者,都在治《春秋》,《易》,《诗》,《书》等经,《礼记》分为三部分,而《大学》只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关注度实在是不高。刘备这几句饱含了后世大儒智慧的言论一出,对卢敏等人的冲击力可想而知。
此时众人心里那个震惊哪,对刘备的感觉简直就是高山仰止。套用一句无厘头的话就是“我对你的敬仰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有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尼玛,我们还混混沌沌,这家伙便居然想着要研究天下万物之理,想着要以人心体大道。这等雄心壮志,他们自认是望尘莫及。
卢敏更是激动,他家学渊源,比其他人更加清楚刘备这寥寥几句,将在儒学上产生何等的影响。两汉的经学家们为诸经作注,章句繁琐不知其数,然在学术上几乎是未能脱前人之窠臼。甚少有如刘备今日之语一般能让人耳目一新者。十步之泽,必有芳草啊。想不到刘家子还有此等慧根,回家后定要和大人好好分说。
公孙瓒也是一脸钦佩,他素来与刘备亲近,除了性格融洽外,与身世处境相类同也有关。刘备是幼年丧父,而他是家中庶子,素来不得父亲怜爱,是以才与刘备惺惺相惜。今日听了刘备所言,不由暗想:自己得多努力了,五郎年幼丧父却依然敏慧好学,我又有甚资格自怨自艾?正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丈夫生于世,当建不世功业才是,纠结于过往,没的让人小瞧了去。自此,公孙瓒心中积累多年之戾气竟渐渐消散。
张玄子和徐子平对视一眼,心道真乃妖孽啊。刘备见众人沉默不语,心中忐忑,不由笑道:“小弟胡乱琢磨,一家之言。诸位兄长可别当真。”卧槽,难道我记错了,这个时候已经有人提出过这个观点了?别玩脱了啊!
卢敏回过神来,出声笑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尼宣公此言诚不欺我。五郎大才,我等不如也。”众人纷纷抚掌称是,刘备苦笑不已的同时,一颗心也终于落了下来。
只有刘恪,懵懵懂懂,见得众人称许自家五哥,不由得在一旁咧嘴憨笑。其实刘备也是捏着一把汗,生怕他们跳起脚来大骂他乱解先贤之语,幸好,效果不错。
汉皇刘备 第九章 大道之基
却说卢敏回府,便向大人卢植说如此。卢植表面上声色不动,心底里却是如平地起惊雷。两汉经学家也讲传承的,不然也没必要古文派和今文派吵到现在了,甚至在后世还在吵。郑玄是一个例外,他是两汉以来最大的学霸,注遍诸经也就他有这个精力和实力了。卢植师承马融,主治《古文尚书》和《礼》,史上的卢植曾作《三礼解诂》和《尚书章句》二书,并自荐为博士。不过皇帝没同意。这事刘备也不知道现在发生没有。
《礼》又分为《周礼》,《仪礼》和《礼记》,《周礼》主要是讲制度的,卢植其实就是继承的这方面的传承。而《礼记》又分为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内容比较复杂,里面有讲礼仪制度,但更多的是关于思想方面的,比如伦理道德,人性,哲学和天道等等。卢植对这方面,并未做很深入的研究。所以听到卢敏转述刘备之言后,也不禁见猎心喜。他乃博学鸿儒,眼光自然非卢敏可比,却是知道刘备这番言论深究之后引申开来,影响必然是非同小可。甚+了,也不管是心学还是理学的。顺便夹杂些自己的私货进去。
卢植听了,觉得有些地方前言不搭后语,有些地方又相互矛盾。但偏偏却又佐证了这些都是刘备一人所胡乱思索而成,这才零乱不成体系。
卢植彻底放下心来后,见刘备所言虽然杂乱矛盾,但隐隐骨架已成,剩余枝节再慢慢完善便可。心下欢喜,又好生勉励一番,才放刘备离开。
第二日,刘备便看着门外卢敏送来的一撂书惊呆了。卢敏笑着道:“五郎,这些书都是家父让我送过来的,让我嘱咐你用心研读,若有不懂处可随时去问他。还有,家父让我问你,你还想读什么书,他一并帮你寻来。”
听完之后,刘备傻了,只觉得自己自作自受。穿越千年,难道不是天降大任于我,而是让我来汉朝读书?
强颜欢笑的送走了卢敏,刘备只好安慰自己,还好不是没收获,最起码随时能和老师卢植对话了。那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啃。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不相信自己这跨越千年的眼光和思维,应付不了卢植。不过,过一段时间还是要尽力从书堆中脱身出来,真成了个经学博士就真的玩脱了。
还没安生几天,几个同学又找过来了,天天追着他问格物致知的事情。公孙瓒也在其列,一脸好奇宝宝的模样。刘备愤愤然的盯着公孙瓒,心想你这个大军阀头子怎么也来凑热闹?
烦不胜烦,刘备也不准备瞎扯,以他的理论水平,估计也讲不太透彻,他准备带同学们做几个小实验。以事实来证明格物的道理。
县学后院,回廊四周站满了人群。院子正中放着一口大铁锅,旁边有几个桶,铁锅中间有水,下面是一堆未引燃的柴火。刘备站在一旁有些哭笑不得的看着一脸兴致勃勃的卢植。他做这个实验,不过是想打发卢敏几个,谁知道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们不要外传。结果还是让卢植给知道了。卢植一来,又带动了一批人过来围观。刘备也想不到平时稳重端正的卢植对此也感兴趣。不过想想现在卢植也才三十多岁,便也释然。
边上的人在窃窃私语:“听说这刘备得了异人相授,可空手入油锅?”
“不是异人,就是前阵子街头那玩杂耍的,他不也表演这下油锅了么?不知道这法子怎的被这刘五哄了去,却在这里胡说八道说要格物。”
“且看罢,看他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不要小瞧了古人的娱乐精神,这年月,真的是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平日里没事做,看人吵架都能看得滋滋有味,更何况这是难得一见的道家仙术下油锅。
和卢植说了几句,刘备便让人把柴火点着了。大火熊熊燃起,不一会,铁锅中开始冒白气,刘备便道:“倒油!”旁边便有人拎着油桶往铁锅中倒油。
有离得近的闻到味道,便啊了一声,说道:“竟然是真的油,不是障眼法?”
便有人白眼道:“什么障眼法?这么多人在此,刘五郞敢吗?说了是方士所授之术,且看!”
铁锅底下烈火腾腾,铁锅中白雾氤氲。过得一会,油锅开始沸腾了,水泡咕噜咕噜一个个的翻腾。四周围观的人一脸紧张,齐叫唤道:“水开了!水开了!”卢敏公孙瓒等人虽知刘备不会做无把握之事,但事到临头,仍然免不了紧张担心,不由一脸忧色的看着刘备。这可是沸腾的油水啊,要真出什么事,刘备这双手便可废了。
卢植看着自己心爱的弟子,以目视之。刘备微微一笑,轻轻点头回应。然后看着沸腾一片的油锅,把袖子挽到胳膊,在无数人注视下把双手探入油锅中,轻轻搅动起来。
随着刘备的动作,四周一片寂静,全体围观人员哑然无声。数息后,才发出粗重的喘气声。刘备玩了一会,把手拿出来,高高举起,大家抬眼望去,只见刘备双手完整如初,不觉惊异。刘备放下手,喊道:“伯珪兄,你且来!”
公孙瓒便屁颠屁颠的跑到刘备跟前,一脸笑容的问道:“五郎,何事?”刘备也不答话,只是上前把公孙瓒衣袖挽起来,便拖了他一只手往油锅里一放。
公孙瓒措不及防,哪料得刘备如此,竟然被刘备偷袭到手,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左手浸入油锅之中。公孙瓒大骇,闭上眼睛“嗷”的一声惨叫,甚是吓人。公孙瓒惨叫完之后,却发现左手只是微烫,而想象中的剧痛并未发生,不由睁开双眼,便见锅内水浪翻腾,而自己左手深入锅内却安然无事。公孙瓒大感兴趣,便把右手也放入锅中,双手搅动,自顾自的玩耍起来。
刘备又看了看一边跃跃欲试的其他同门,笑道:“诸位师兄也不妨前来一试!”众人大喜,便是卢敏,看了看卢植脸色后,也乐滋滋的开始玩起空手下油锅来。
等大家玩了一会,刘备便站了出来,先往卢植深施一礼,又往围观众人一礼,才开口大声道:“诸位长者,诸位同门!方才小子刘备献丑啦!不过,这不是异人相授的异术!也不是什么道家的神仙术!更不是障眼法!油是真的,只不过其中加了一点其他的东西,那就是醋!”
这个年代的人不懂什么叫沸点,刘备也没打算用沸点来解释。他只是告诉大家,醋用火加热快,油用火加热慢。醋与油一起倒入锅中,先沸腾的便是醋,这样看起来,便是油锅开了。
刘备一边解说,一边让人同时加热醋和油。众人一听,再一看,哪里还有不明白的。纷纷交头接耳议论起来。“原来是这样啊!真是让人茅塞顿开啊!”
“刘家子不错!今次没白来!”
“下次看见街头玩油锅的,再也不打赏了,骗了我多少次!”
更是有人刚才暗暗强记,决定回家自己也玩一把空手入油锅,在亲朋面前卖弄卖弄。
刘备继续说道:“诸位!万物皆有其理,只要我等细心观察,认真实践考证,便可收获新的知识。大道在何处?在我等身边,在微末处。是故先贤有云致知在格物。物格而致知后,便可诚意正心,继而修身齐家,治国而平天下也!
此番演示,便是小子格物略有所得之成就。小子以为,大道之基,便在格物。若能格尽天下万物,得以一窥天地之奥秘,宇宙之玄妙,大道成矣!”
这话说得有些张扬,但众人却无一反驳,都在深思刘备话中之意。对啊,先贤早就指出了格物致知,然则我等却被区区小术一再愚弄。真是惭愧。以后一定要重视格物,就像今天刘家子这般格物,貌似也挺有趣呢!
更有人目光乱转,开始打算自己格物第一个要去格什么了。这也正和刘备心意。自己是文科出生,对理科所了解不多,况且一个人力量也有限。自己来到这里,若是能推动这个世界的自然科学的发展,就算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没白来一趟了。
当然,不管格物发展到什么地步,这件事情,始终是需要儒家来引领的。否则就成了异端邪说了。纵然汉代一向开明,不像西方那样动不动就要烧死科学家哲学家,但也影响发展不是?那么,理论上面的事情,便交给恩师罢。想到此处,刘备便向卢植看去。却只见卢植双手倒背,面露微笑目含赞许的正看着自己呢。
汉皇刘备 第十章 南下庐江
六月,弘农,三辅螟灾。
八月,天子令郡国遇灾者,减田租之半,其伤害十四以上,勿收责。
这些日子,刘备过得苦恼又充实。他提出格物新论之后,幽州学术界议论纷纷,有赞同的,有出言不逊的,更多的是不屑一顾。但卢植把自己与同门好友郑玄的来信向众人公布后,众人一时收声。见到名震四海的郑玄也在信中赞许刘备的思维观点,诸儒便转而拥护起格物来。
无他,郑玄的名声实在是太大了。这里说说郑玄。郑家乃北海大族,不过到了他父祖一代已经衰落下来。但书香门第,耕读传家的郑玄依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十几岁的时候便已经展现出他学霸的特质了,十一二岁大家还在玩泥巴的时候,郑玄便已经诵遍五经了。
接下来的几十年,就是学霸郑玄的一部求学史。他少年成名,被视为神童,一直在家苦读到十八岁,家里实在是困难了,在古代一个人在家不事生产,专门读书,家庭的压力还是挺大的。于是他*不得不出仕,当了个小官,啬夫。什么是啬夫呢?秦汉官制,县下面十里有一亭,亭有亭长。十亭为一乡,乡有三老、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游徼常徼循,禁盗贼;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权利还是蛮大的,相当于后世的法院检察院两院院长和税务局局长。
但郑玄呢,却史载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不能禁。到后来,郑玄又遇到名士杜密,得以入太学深造。先后拜师第五元先,张恭祖和陈球。又游学于幽、并、兖、豫等地,遍访名儒和士子,共同探讨学问。估计就是这段时间认识卢植的。十来年后,学霸已经是打遍山东无敌手了。汉代的山东和后世的山东不一样。那是指函谷关,太行山以东。多大的一块地方,大家可以找地图看看。
史载郑玄以山东无足问者,乃入西关。通过好友卢植的关系,拜入关中大儒马融的门下。学成归去的时候,马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郑玄离开马融那儿的时候,差不多都四十岁了。我估计要不是父母年迈需要他奉养,他一时半会还不会走。这么好学的一个人,古今罕见,称之为学霸我想不为过。
郑玄也对得起学霸这个称号,后来的岁月,他遍注诸经,授徒数千,独创郑学。最终成为中国儒学史上光芒夺目不可忽略的一代宗师。当然,现在的郑玄正在家里蹲,建宁元年,天子下诏各州郡,命凡党人及其门生亲朋故旧,有任官者,一概免职禁锢。郑玄因杜密的关系,也被划为党人,被禁锢不得出仕。不过可能也正合郑玄之意,他便在家一边种田一边授徒,自得其乐。
郑玄因卢植的关系而拜入马融门下,按说是卢植的师弟,但郑玄比卢植大了许多。故此卢植一直视之为兄。刘备等人也一贯呼之为师伯。郑玄虽然被禁锢,但卢植却与他感情深厚,一直书信往来不绝。自己收了个得意弟子刘备,自然也要炫耀一番,让好友知道,自己虽然收徒少,但一样有璞玉浑金。
郑玄是个务实开明且讲道理的学霸,他追寻的是学术知识上的不断进步,自然不会反对有人挑战他的权威。在信中见到卢植所言刘备之新论,仔细一琢磨,觉得很有道理,不由大感兴趣。要不是分身乏术,只怕已动身上幽州了。不过,他已经在授徒时,开始与弟子们进行讨论了。
刘备还不知道,他的言论已经在别处开始发芽。他这些日子,在卢植的亲自**下,开始诵读诸经。他其实很想告诉恩师卢植,他志不在学术。但每次看见卢植殷切期许的目光,到嘴的话便说不出口。
这些日子,他的同门也在四处“格物”,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卢敏更是抱着《论衡》,发誓要格明白里面的云雾雨雪雷电。因为王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却缺乏实际可靠的数据来证明他的观点。其实我们的祖先,是非常有智慧的。对一系列自然现象,都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些见解都是十分科学的。像如何避雷,摩擦起电等现象都有记载,只是可惜的是并没有深入研究下去。否则,也轮不到西方发明发电机和电灯等。此乃闲话,暂且不提。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冬十月,天子下令天下系囚罪未决,入缣赎。从这便可以看出这时政治上面的混乱与黑暗了。这条命令的意思就是天下待罪还没有审判或执行死刑的人,缴纳绢帛来赎罪。这也是天子除了卖官外的另一种敛财手段了。
这个时候的刘备,大抵也弄清楚了卢植为什么辞官不做。今年三月,开始立太学石经的时候,卢植上书:”臣少从通儒故南郡太守马融受古学,颇知今之《礼记》特多回冗。臣前以《周礼》诸经,发起秕谬,敢率愚浅,为之解诂,而家乏,无力供缮写上。愿得将能书生二人,共诣东观,就官财粮,专心研精,合《尚书》章句,考《礼记》得失,庶裁定圣典,刊正碑文。古文科斗,近于为实,而厌抑流俗,降在小学。中兴以来,通儒达士班固、贾逵、郑兴父子,并敦悦之。今《毛诗》、《左传》、《周礼》各有传记,其与《春秋》共相表里,宜置博士,为立学官,以助后来,以广圣意。“
卢植提出了自己学术上的要求,想让皇帝拨款派人给他,让他研究学问,也想要把他的著作立为碑文。结果皇帝理都没理他,然后刚好九江蛮反,就拜他为九江太守,打发卢植平叛去了。眼不见心不烦,省得他一天到晚在跟前闹。平叛回来之后,估计卢植心里不太爽,自己不就想当个经学博士,这么小的要求皇帝你也不满足,于是没多久便辞了官不做。刘备弄明白后,不由暗笑,自己这个老师也是蛮有性格的。
这日,刘备与诸同门讨论了诸物入水时或沉或浮的现象,并提出浮力与质量两个概念后,便与诸人回卢府。远远便见卢府中门大开,走近一看,却见老师卢植正对着天子使者稽首而拜。等天子使者离开后,众人才知道庐江蛮扯旗造反了,皇帝因为卢植曾经在九江平过叛,九江挨着庐江,卢植比较驾轻就熟,就拜卢植为庐江太守,让他即刻准备南下平叛。
卢植召集众人,道:”天子拜吾为庐江太守,不日将南下平叛。尔等若想继续学业,吾可修书至康成兄处,让康成兄收尔等为徒,何如?“
众人一听,便纷纷打退堂鼓,开什么玩笑,我等只是来借您老的名望镀金的,有了卢植门下这个招牌便可以了,可没想着离开幽州去郑玄那。再说了,郑康成可是党人,禁锢终身不得出仕,我等再拜入他门下,将来还要不要做官了?众人便一个个的出言,诸般借口,婉言谢绝卢植的好意。
卢植见如此,心中不由深深叹息:一班鼠目寸光之徒,真以为党锢之祸能禁师兄一辈子?又以目视刘备,见爱徒竟然也踌躇不定,不禁意态阑珊,心灰意冷之余,正欲开言再点拨刘备,便见刘备站了出来,往自己跟前一拜,一脸坚毅的道:”师有事,弟子服其劳。小子愿为老师马前卒,随老师南下平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