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汉皇刘备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青牛道人
县令也没打算把关家人如何,他是要钱不要命,真把关家三代都斩了,这钱也轮不到他手里。见关父识相,他也痛快,二话没说,命人把关家祖孙三人押了看管府中。关老爷子到了家,没几天就咽了气。关父忍痛办了丧事,然后唤过关羽,道:“我儿,不要自责,为父与你祖父都不怪你。是那狗官惦记我关家,咳咳,我进了狱中便清楚了。他这个斯文败类,简直丢尽了读书人的脸面。我儿,关家如今只剩你一根独苗,切记要爱惜性命,不可莽撞行事。我屋内房梁之上还有黄金十斤,你携了去他处安身罢,不要再回来……”话未说完,竟呕血而亡。
关羽旬日之内,家破人亡,父祖皆突然离世,这少年就是再厉害,也经受不起这种打击。见父亲死在自己跟前,关羽大叫一声,一口逆血涌出,竟然昏厥了过去。再醒来时,已是数个时辰之后。
关羽没掉一滴眼泪,心中满满的都是仇恨。他草草将父亲葬在祖父身边。而后取了黄金,打扮利索,执了一柄汉刀,直趋县衙而去。
到得门前,守卫县衙的两位县兵见关羽气势汹汹,目露凶光,手执凶器,于是便上前喝问道:“县衙重地,来人止步!”
关羽一声不发,提刀就剁。刷刷两刀,砍翻两个。关羽不顾身后惊叫声,直入衙中,迎面而来的县中兵吏,被他一刀一个劈翻。他也不管那些吓得四散逃离的人。只顾往里闯。
到得中堂,便见县令闻讯而出,那县令见关羽一身血污,知道不好,不由大骇,惊道:“关羽,休得胡来,你若止住,本官保证不追究你的罪行,不然,你将死无葬身之地!”
关羽见了不共戴天之仇宼,哪里忍得住,双目血红,怒吼一声,把刀一竖,便往那狗官面门劈去。好狗官,虽是文官,在生死之际却也迸发出生命潜力,一个懒驴打滚逃过一刀,便抱头鼠窜,边逃边喊:“杀人啦!救命啊!”
县尉等人皆是解县本地人,关家如此惨状,早就心有不忍。而县令亲信,早就被关羽杀得干干净净,于是一时之间,竟然没有人上前相阻。县令逃了半天,见无人来救,知道今日是躲不过这一劫了,心中支撑一去,四肢便再无一点力气,看着关羽惨笑道:“本官却未曾想到有今日,悔不该斩草除根,留下你这个祸害!”话音方落,只见一道刀光如匹练,血冲三尺,一颗大好头颅滚得老远,死不瞑目。
关羽手刃了仇人,拖了刀,毫不停留转身就走。直走到许远,影子都快看不见了,县尉才率人冲了出来,大喊道:“好贼子!竟敢杀官!看招,哎呀哎呀,好厉害!”装模作样的怪叫几声,又大嚎了:“县令,你怎么啦!来人啦,不好啦,县令以身殉职了!”也不知道表演给谁看,反正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关羽走了。
旁边有个老实的就问:“县尉,我们不追凶徒么?”
县尉把眼一瞪,骂道:“兔崽子,老子还用你教,那关羽那么凶,谁去追,你去么?追上了又如何,谁弄得过他?到时兄弟们不是白白死了,值得么?”
却说关羽一路走一路哭,直到了涑水边上,才止住。忽然间思道,自此世间举目无亲,如今却要往何处去?这真的是拨剑四顾心茫然了。想了半天,有了。
往日里与府中拳师剑客论及天下豪杰,言燕赵之地,自古多悲歌慷慨之士。又接连塞外,是以游侠儿最多。而北地之人多豪爽好客,其中幽州涿县又有两个好汉,一个名唤张博字宽夫,一个名唤刘恭字子敬,都是绿林道上一等一的好汉,豪侠们齐夸的英雄。且刘子敬还有一个侄儿,正是声著海内为自己父祖所推崇的刘备刘玄德……不若便投幽州去,见见刘玄德是何等人物。若是张刘二人言过其实,不敢接纳自己,那自己便往奔塞外,做个贼匪也罢。自己习了这一身艺业,总不会让自己饿死罢?
关羽心下计较已定,便顺涑水一路而上,晓伏夜行,出了河东,进入上党,一路穿过并州,冀州,往幽州星夜赶去。
沿途之上,为了避免抓捕,关羽更换装束,蓄了胡须,蓬头垢面,竟然无惊无险便过了为数不多的必经之关卡。
刘备在巴郡悠哉悠哉,哪里想得到,这个时候,他的五虎大将之首,关羽关二爷,便直接投涿县去了。
不好意思了,更这么晚,实在是没办法了。累死了。明天更早点。





汉皇刘备 第八十四章 风雨前夜
大贤良师张角如今混得很好,十数年来,他踏遍了大汉繁华之地,处心积虑,处处落子,步步为营。凭着一手神奇的医术和障眼法,收获了无数狂热的信众。然后又鼓动三寸不烂之舌,渐渐引导信众相信大汉基业已坏,气数将尽。然后又诡言到时天下大乱,四处动荡之时,只有信奉他创立的太平道才会保全身家性命云云。
不得不说张角很会分析形势,他这半真半假的话,还偏偏就让大家相信了。其中不乏精英分子,比如官员、学者、武士、豪商等等。
最关键的是,中常侍封谞、徐奉这两个跟在当今皇帝身边的阉人竟然也对张角深信不疑,答应在张角起事之日愿为内应。
眼看着自己这边形势如火如荼,越来越好,而大汉皇帝整天醉生梦死,不理朝政。张角大喜过望。行动得越发频繁了。却不知道,他的一举一动,已经逐渐被有心人看在眼里。
刘备就自然不必多说了,自从在广阳第一次和太平道妖人打交道时,就时刻警--惕着,虽然他一张嘴说服不了天子和满朝文武。但在自己治下禁绝黄巾还是做得到的。刘备在巴郡布置的最重要的一个治安任务,就是捉拿太平道传教的妖人,不管有无犯法,只要见了,立即锁拿,死活不论。
他又早早书信与叔父刘子敬,让他在涿县老家多做准备,修茸坞堡,加强防备,以备将来动乱。至于原本让叔父刘子敬替他准备钱财和联络四海豪杰等诸事,也早就熄灭了打算。笑话,他如今已是一地太守,真若有变,以他之声望地位,必为朝廷重用。哪里还用原来历史上的散钱财、聚徒众。然后组成义军起事?黄巾之乱一爆发,朝廷若用他,他就是妥妥的中央军大将。
另外的有心人,就是得刘备提醒的曹操、荀彧等人。他们都是一等一的智谋之士,早先没注意到,只是精力没有放在这方面而已,得刘备一提醒,自己再一观察。便得出了让他们自己也震惊不已的结论,那就是乱天下者,必太平道妖人也。更让他们大吃一惊的是,不知不觉间,大汉帝国的形势竟然已经势若危卵了……
于是,带着最后一丝希望,曹操开始向朝廷上书,恳请天子下旨逮捕太平道妖人张角等。而荀彧,则在劝说族人举族搬迁无果后,退而求其次,成功说服族人建立防护设施,并加强警戒,以防盗匪。并在心中暗道,若果如刘玄德所说,到时刘玄德若为天子所用,不如便投刘玄德幕府去,神交已久,也是该见上一见了。
这日刘备去探望过罗耶珂后,回到府中,闲来无事。心中便琢磨着要不要再上一份奏章给张角这个极端分子上上眼药?毕竟自己现在还拿着天子给的工资。食君之禄就得忠君之事不是。再说了,张角就像后世搞传销的一样,把自己的信众都成功洗脑,一个个的都变成了宗教极端狂热分子。本来他的信众的组成大部分就是流民和破落户。本来就仇恨社会,仇恨朝廷,怨恨这个世道的不公。再这样一洗脑,更危险了。到时候这群危险分子一扯旗造反,中原大地不得血流成河,死亡无数?
刘备是极度看不起张角的,原因无他,就是张角只顾着造反,口头煽动能力极强,偏偏行动水平却又低得惊人。组织不严密不说,对属下也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更不用说鲜明的政治目的和口号了。导致后来,大家各干各的。然后一场史上规模排得着号的空前大起义,竟然在短短不到一年内就被平息,最后自己也死无葬身之地。
似乎张角他纯粹就是为了挑动天下动乱而存在。天下动乱之后,他便再也不管了。张角似乎点燃了一根导火索,黄巾起义被平定后,天下却再无宁日。黄巾余孽和假称黄巾的叛军此起彼伏,在之后的数年里,耗尽了大汉帝国的最后一点精力。中央政府对地方权威尽丧,再也无力控制天下。从此地方豪强纷纷崛起,你方演罢我又登场……这似乎是张角希望看到的,不过,这一切,都与他这个肇事者再无关系了。那个时候的他,也早就被人们所遗忘。
刘备是个说干就干的行动派,刚写好奏章正要通过驿传发出去的时候,却闻到了曹操上书却被斥责的消息。
曹操上书请捕张角,却惹恼了某些宦官和官员,直接斥责曹操身为议郎,应该言之有物,而不应该捕风捉影。那张角医术通神,身为一介布衣,却奔走天下,救死扶伤,造福我大汉子民。实在是慈悲胸怀。品质如此高尚之事,你居然怀疑人家要造反?开什么国际玩笑,人家手无缚鸡之力,就懂点医术,身后追随他的人虽然多了点,但一个个也是善良老百姓。他们哪里又像反贼了?又有什么能力可以造反了?曹操你不要大白天的就发癔症。
曹操又羞又恼,气得哇哇直叫,又无可奈何,心想道,你们这些蠢猪,就自己作死罢。于是整日里竟一言不发,再也不议一事。
刘备闻讯,长叹了一声,大汉养士数百年,忠义之士还是多得很的。只是朝廷太让人失望,太伤这些忠耿之士的心了。忠正贤人不是远避江湖隐居,便是在朝的,也不肯多发一言。因为不说话还好,说了话搞不好就要祸及自身及家人了。因金商门事件获罪的蔡邕,如今还在寄人篱下,远漂江湖呢。这种例子多了去了。如今曹哥哥只怕也是伤透了心。再也不肯为这个腐朽的朝廷建言了?不过史上曹操专权数十年,却一直不肯篡位,也足见他对汉室的感情了。
刘备看到曹操落得如此下场,自己便也熄了心思。管好自己这一亩三分地便够了,老老实实的镇守地方,朝堂那一淌子浑水,自己就不要去渗和了。坐等张角搅动天下风云,然后自己再出来收拾残局罢,这才是拥有主角光环的自己应该干的事情呀。
彻底想通了的刘备,日子又过得悠闲了起来。




汉皇刘备 第八十五章 风雨前夜 二
却说关羽一路掩藏形迹,好不容易到了涿县地界,也不入城,打探得清楚,便往楼桑而去。
到了楼桑里,便见前方一道石墙垣立,上有手持木枪之壮丁往来巡视,隐隐间,好一派森然气象。关羽走到近前,墙上之人早有察觉,便吸声开声,大喝道:“来人止步,此乃楼桑里。敢闻客从远来,有何贵干?”
关羽闻言便站住,双拳一抱向墙上之人一礼,朗声道:“某家关云长,自河东而来。久闻刘子敬乃涿县豪杰,英雄了得。今日特来拜见!”
墙上众人对视一眼,眼中皆是不耐烦,心道,我家刘爷当然是英雄豪杰,这还用你说?不过看你蓬头垢面,一付落魄的模样,只怕也不是从河东千里迢迢专门来拜见刘爷的罢?只怕是路过的遭难的,从哪里听了刘爷的大名,上这里来打秋风来了。这种情况多了去了,以前他们遇见了这等人,便请了进去,然后刘恭一顿好吃好喝的招待,在楼桑吃饱喝足,待不了几日,便又要走,走的时候刘恭还要送上$什么,关羽根本就没听进去,他只知道,那个骑在马上的白脸大汉便是他今日欲投的刘恭刘子敬。关羽本来希望隐隐全寄托在刘恭身上,谁曾想却受到如此之待遇。正所谓希望有多大,失望便有多大。此时关羽便大吼一声,红着眼,提着刀便直取刘恭而去。
关羽的无名恩师曾对他说过一句话,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然后被关羽牢牢记在心底。他也一直以快为目标。所以后来才能够暴起而斩颜良、诛文丑,阵斩河北名将于千军万马之中。所倚仗者不过是快字而已。
是以刘恭便瞥见一道刀光直奔自己而来,不由大惊。好在他也是久经厮杀之人,于是双掌一按马鞍,整个人便腾空而起--幸好这个时候还没有马蹬,而后一个后空翻,稳稳的落在地上,喝道:“来者何人?”
关羽一刀不中,红着眼,恨恨的道:“浪得虚名之人,河东关羽前来讨教!”说罢又合身而上。
刘恭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正欲再问,便见那少年又揉身而上,只得咽下欲出口的话语,取下腰刀,还未及出鞘,便见关羽的刀风到了面门,心中一惊,暗道来得好快,便把刀一横,铛的一声,火光四溅,挡住这致命的一刀。
关羽取得先机,得势不饶人,一刀接一刀,不要命的猛劈。关羽连劈十一刀这才停住换气,刘恭连退十一步,这才堪堪稳住。刘恭目光一亮,许久未曾见如此悍勇之少年了,不由见猎心喜,把刀一竖,摆了个力劈华山势,然后赞道:“好功夫!”
关羽也不搭话,均了均气息,见刘恭亮刀,便横刀做了个铁锁拦江势,心道,能躲我的刀,也不算你的本事。便让你来攻,让我称称你的斤量罢。
刘恭疾步直奔关羽,一刀劈出,方才虎吼一声。但凡习武之人,在与人交锋之时,若兵器相接,必然会大吼一声,一是增长气势,二是为了减震。不然要是沉默不言,那兵器反震之力,必定会伤到内腑。
关羽用刀一挡,暗赞一声好气力。心中对刘恭的轻视未免又去了几分。刘恭把刀法施展开来,两人你来我往,只见场中两团刀光舞作一团,简直就是水泼不进。黄忠等在外掠阵,只听得叮叮叮当当如打铁之声响作一团。
数十合后,刀光乍退,两人各自跃后,刘恭心道,这少年刀法迅快,腕力过人,端的是一把好手,自己若不是胜在正值盛年,只怕便要吃了亏。他却不知道,关羽是个大肚汉,已经饿了个半死,要是吃饱喝足,再斗下去,他便铁定要输。
这边厢,关羽也在想道,这刘恭,刀法精妙沉稳,能与我相斗近百合,而神定气闲,也算得上是一把好手了。要知道关羽向来傲气过人,在他心中能称为一把好手的人,那真的是很不错了。
刘恭关羽两人相互一打量,再一对视,心中不觉顿起惺惺相惜之感,刘恭心想,只怕是有甚误会,正欲开腔,旁边黄忠便先开口了:“好刀法,不知是何方少年英雄到了此处?”
关羽余气未散尽,斜了一眼黄忠,傲然道:“你也知刀法之好坏?”
黄忠怒而笑道:“少年人,莫要小看了天下人。某要胜你,轻而易举!”
关羽哪里肯信,把刀一亮,斜指道:“汝且来试!”
刘恭欲止,便见黄忠摇了摇头,取了刀,走入场中,道:“那少年,某家南阳黄忠,草字汉升,等会败了,好好记住某家的名字!”
关羽年轻性子,受激不得,大喝一声,道:“河东关羽来也!”
两个人又捉对厮杀起来。黄忠乃大开大合的战阵之术,比起刘恭耍成一团花的江湖刀法来,又简练威猛了几分。
这一场斗,刘恭在旁是看得滋滋有味,而他身后的随从们,却早就惊呆了。黄忠在楼桑日久,他们也是见识过黄忠的武艺的。现在忽然冒出一个年轻人,先斗刘恭不败,后又与黄忠打了个旗鼓相当,什么时候江湖上有如此厉害之人了?
斗了若莫百余合,便见场中铛的一声大响,黄忠持刀而立,关羽拖刀向地,脸色阴晴不定。正欲开口认输,便见黄忠笑道:“好个关羽,果真好刀法。若不是你身体疲惫,气力不足,黄某只怕便要输。今日便讨你个便宜,算作平手如何?”
关羽知道,方才却是自己败了一招。虽然有黄忠所说的身体疲惫,后劲不足的原因,但这黄汉升刀法雄浑为世罕见却也是事实。英雄惜英雄,黄忠又替关羽遮掩,关羽是个好面子的,立马便对黄忠好感度飙升。
刘恭见两个人终于打完。便轻吁了一口气,走上前来,笑道:“想不到今日又在此得见一位年轻壮士。”
然后刘恭向关羽施了一礼,道:“某家刘恭,字子敬,见过河东关小郞。方才听关小郎言我乃浪得虚名之辈,又莫名其妙打了一场,此间是否有甚误会主,关小郎可否相告于我?若刘某有失礼之处,还望关小郎海涵才是!”
关羽和刘恭打了一场,本就对他的看法有所改变,如今刘恭礼节做足,让关羽心理上得到了了尊重,心中更是满足。于是便还了一礼,道:“足下有所不知,某从河东亡命而来,思天下之大,无处容身,江湖之中久闻足下大名,于是特来投奔,谁曾想到了楼桑,竟然……”
于是关羽便把自家如何遭难,自己如何杀人,如何逃亡,到了楼桑又遭受了如何的对待,细细与刘恭说了一遍。
刘恭与黄忠在旁听了,这才恍然大悟。先是感叹一番关羽之遭遇,继而勃然怒道:“不意庄中之人如此轻慢壮士,若不是于道中相逢,你我今日岂非失之交臂。云长,且随我回去,看我如何教训这些个不开眼的家伙!”
两人误会已消,嫌隙已去,关羽本就冲刘恭而来,见了刘恭与黄忠,顿觉不枉他来此一遭,见刘恭殷殷相邀,哪里还有半点不愿意,顿时便欣然相从。
三人便合作一路,率了随从,一路往楼桑里而去。
三人在楼桑道上斗作一团的时候,远在巴郡,刘备又喜滋滋的大摆宴席,不为别的,庆祝他又为人父。十月初,罗耶珂平平安安,为他诞下一女。如今,他也是两个女儿的父亲了。
补上昨天欠的一更。请大家谅解,和继续支持。




汉皇刘备 第八十六章 风雨前夜 三
武夫们的脑袋里似乎全都是暴力因子,刘恭和黄忠,只是唏嘘感慨关羽遭遇之惨,却没有一个表示出对解令和县中诸吏的同情,他们觉得这是罪有应得。却压根就没想过,再罪有应得,也不应该由关羽来惩罚,而应该由汉律、由廷尉来负责……要不韩非子怎么说侠以武犯禁呢。大抵是因为混江湖的,一言不合便要抄刀子罢?韩非子肯定也是见识过侠客的暴力和血性的了。
一路上,刘恭又耐心向关羽解释楼桑人有时候为何会拒绝人进庄:“……刘某非商非绅,亦无历代积累之财,虽有其他来源,但多年来因招待江湖同道,入不敷出,日子也过得甚为窘迫,而有些同道,唉,不提也罢……是以知晓之人,纷纷为某不平,今次我出汉升出猎,故才怠慢了云长,实在是失礼……”
关羽一路上饱受风霜,吃过了许多从前未吃过的苦头。是以也能理解刘恭的不容易。心中不满早就散去,哪里还有之前的一丝怨气。三人一路说笑着,竟仿佛是多年故交般亲切。
临近年关了,张角坐在高台上,张宝、张梁在其侧,下方站着张角的十大弟子,马元义,张曼成,卜已,彭脱,波才,孙夏,韩忠,赵弘,唐周,褚燕。这是他一手挖掘出来的人才,张角相信,假以时日,他们都将成长为自己的左膀右臂,一方之雄。现在,是时候指派他们分赴各方,联络教众、群盗,在明年自己的一声指令下,揭竿而起,搅动天下风云了。
张角道行再高深,心性再淡定,想到自己振臂一呼,天下云集,整个天下都为之色变之时,也不禁心潮起伏,难以宁静。他沉禁于这种不可自拨的快感之中,却没有注意到唐周脸上的艰难犹豫。
唐周在拜辞张角后,心中惊惧不安。他没想到,师傅真的走到了这一步,真的要反了。之前自己虽然也跟着热血沸腾的喊着口号,闹得挺欢。可是热血退却的时候,自己很清楚,师傅成不了事。
他是济南人,自小奔走四方,见多识广。汉军兵甲之精良,在凉州,在并州,在各地血腥镇压民乱的时候,他都有见识过。他从来不觉得,一群手无寸铁,未经过有效训练,不识战阵的农夫们,拿着木棍锄头柴刀,一拥而上便能打败汉军。人再多又如何?羊再多,它们能敌得过狮子吗?
唐周隐隐开始害怕了。他还年轻,还不想死。可是师傅对他,对他全家都有恩,有恩不报,岂是人哉?这一刻,唐周开始纠结、迷茫了。
巴郡下雪了,雪花飘飘,天地间一片茫然。刘备身披狐裘,立在江州城头,感受着这凛冽风雪。天地不仁呐,这残酷的天象,是否昭示着明年的不太平,还是在说瑞雪兆丰年呢?
张角啊张角,过完了年,你便要动了罢?你终究是奈不住寂寞的人哪!要是你不来捣乱,大家安安生生的过日子,那该多好?我会一路为官,替大汉帝国鞠躬尽瘁,尽心尽力,成就一代清直名臣的佳话。而你,奔走于民间,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留下一段动人的神医传说。我身居庙堂,你寄托江湖,大家一起,为着帝国的辉煌而奉献自己的力量。如此,不好么?千百年后,人间依然会留下我们的传说,依然会充满了称赞我们的言语。而不是让你身死族灭,遗臭万年,而不是让我一路踩踏着尸山血海,累累白骨,成就帝王之位。我讨厌流血,我不喜欢死人。那些活生生的人们,都是我们华夏的同胞和族人啊。大汉以后,晋朝昏弱,最后五胡乱华,屠戮汉人,那等惨状,是你怎样也想象不到的罢?你再铁石心肠,也不想看着那些满身膻腥的异族占据我汉家大好河山罢?就这么安安稳稳的渡过一生,不好么?不折腾就那么难么?
可惜啊,我没有办法用未来的事情说服你。你,终究还是要动的,箭在弦上了,我懂的。刘备自嘲的笑了笑,感慨着未来的山河破碎,生民涂炭,却又隐隐对自己争霸的道路开始期待起来。多了千余年后的见识和眼光,自己在这里,又能做到哪一步呢?老天送我来这里,就是天意啊。自己拼了命,也要多多保存我汉家血脉、华夏苗裔的生命。这就是我当仁不让理所当然的责任!
狂风呼啸着,雪更大了。
一场大戏,正欲上演。张角和刘备,都已经做好了登场的准备。而大汉朝廷,却仍然懵然无知。而帝国的最高领袖,大汉天子刘宏,却仍然在过着醉生梦死的糜烂生活。天天醉心于歌舞饮乐,沉眠于脂粉香味。却不知道,他的帝国,已经到了生死边缘。
1...3031323334...2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