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皇刘备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青牛道人
得了郑玄的承诺,刘备大喜,恭恭敬敬的一躬到底,又陪郑玄说了一会话,这才辞别而去。
作为一州之牧,不是刘备不会用行政力量强行推广。然则此物最先要儒家士子们接受才行。在士人们的心中,郑玄说一句话,可比刘备这青州牧的份量还要重。汉代就是这样,大儒在士人中的影响,有时候要比官府大多了。而一些大侠们在普通百姓中的影响,有时候也比官府大多了……就是这么任性!
所以刘备先来说服郑玄,能得郑玄的支持,做事简直就是事半功倍啊!于是,在刘备画了图纸,又亲临指挥下,一套极其精致的桌椅便新鲜出炉了。
长长的书桌,桌面是一整块木板,被工匠们打麿得光滑无比,抚摸上去,毫无一丝粗糙之感。桌侧面和桌腿之上,都缕刻有精美花纹。一把靠椅,人坐于上,累时后背靠上去,高高的椅背会让人感觉到极度舒服……
这套桌椅,刘备第一时间送到了郑玄府上。在陪着郑玄感受了半天后,刘备笑道:“老师,觉得如何?”
郑玄一捋花白的胡须,道:“不错,用来书写极为便捷,比往日要快多了。”
刘备又道:“老师,此物比之胡床,如何?”
郑玄沉吟会,又点了点头:“甚佳!”
当然了,刘备选用上好木材,用巧匠精心制成,设计方案也是后世的经典款式,这么精致的东西要还得不到郑玄的认可,那刘备就真的要抓狂了。
郑玄又道:“此物你打算于学院中推行?”
刘备苦笑道:“此物费钱不多,却也不少,院中学子如此之多,岂能全由牧府提供?弟子打算讲师们每人赠送一套。至于学子们,让他们用简化版就是。”
郑玄疑道:“简化版?”
于是刘备便告诉郑玄,何为简化版。就是一个圆凳,然后把学院中原来学子所用的书案的腿拆掉加高……
当然,要先把这套桌椅批量制造一批,先投放学院,让讲师们先感受一下其所带来的舒适性,在得到认同之后,再投放改造简化版……
其后,刘备便命匠作营大量制造了一批,用于投放于学院供讲师所用,然后又赠送了一批,给自己麾下诸臣。
可惜,结果反馈回来,不是太好。不但学院中人议论纷纷,便是臣下如管宁、邴原等也上书劝谏了。
费这么大周章,刘备就是怕有人说自己搞这个,是有违礼制。结果怕什么来什么。大汉的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可是在某些方面,又真是固执得很。
管宁、邴原上书刘备,言语中劝刘备多把心思放在如何治理青州上面,让青州民众生活得更好更安稳,才是刘备作为州牧的最大责任。而不是专注于奇淫巧技……
絮絮叨叨的,说了一大堆,刘备头大了。
;
汉皇刘备 第二百二十二章 凉州风云 还没完
刘备试图说服管宁和邴原,谁知道这哥俩平时都不是那么顽固的人,这次倒和刘备杠上了。把那套桌椅都还了回来……至于学院里的议论,刘备一时半会倒顾不上了。
就在刘备在青州折腾的时候。凉州那边,又出了新状况。吕布在杀了董卓,又灭了董卓宗族之后。心忧凉州诸将,于是便劝王允赦董卓部曲,王允当初也打算这么干,到后来,却又不肯干了,理由竟然是“此辈无罪,从其主耳。今若名为恶逆而特赦之,适足使其自疑,非所以安之之道也。”这够扯的了吧,说他们本来无罪,只是跟着董卓罢了,现在给他们扣上个恶逆的帽子来赦免他们,反而会使他们起疑心。于是便用这个理由,对凉州诸将竟不下诏书特赦。
这也罢了,董卓一除,王允的本来性格就暴露出来了。他性格刚强,嫉恶如仇,当初与董卓虚与委蛇,那是权宜之计。如今董卓既除,他便觉得无复患难,于是不管什么事,态度都变得强硬起来了。史载是杖正持重,每乏温润之色,不循权宜之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换句话说,就是董卓一除,百官们没了这个共同的敌人后,反而人心渐散,队伍不太好带了。
而王允素恨武人乱国,于是把吕布用完之后,就不太爱待见吕布了。一是吕布反复,名声不好。二是自己亲手把吕布推到仪同三司、假节的这个高位,心里面不太舒服。王允觉得吕布之徒,不过一剑客而已,如今骤登高位,简直就是走了狗屎运。吕布见王允态度改变,心中也是狂怒,若不是老子出生入死,你们这班鸟官,都还一个个的在跪舔董卓!现在董卓死了,就鼻孔朝天,看不上老子了?于是,两人搞起意见起来了。
在一次朝会上,王允提出来,因为董卓余部,大多数都是凉州人,要把凉州将校都免职。吕布就站起来大声反对了:“凉州人素惮袁氏而畏关东。今若一旦解兵,则必人人自危。可以皇甫义真为将军,就领其众,因使留陕以安抚之。”
王允则道:“不然,关东举义兵者,皆吾徒耳,今若距险屯陕,虽安凉州,而疑关东之心,甚不可也。”于是竟拒吕布之议。
吕布气得浑身发抖,大哥,现在两帝并立,关东诸侯都已经奉了洛阳天子了,你还在操心怕疑关东之心。不说关东诸侯现在自相征伐,各为己谋,没空搭理凉州。就是他们疑心你王允打算做董卓第二,他们又能如何?还能再次起兵来攻打三辅不成?绝无可能了!你作为三公,录尚书事,总朝政的大臣之首,不解决眼前难题,反而去想遥不可及的关东,何其之蠢?
说实在的,吕布的建议从军事角度来看,极为可行。凉州诸将此时正在观望,你王允不以诏书宣抚就罢了,还要罢其军。人家不聚军自保才怪。若使皇甫嵩出面,总领大军,凉州诸军必定自安。皇甫嵩凉州武将世家出身,在黄巾之乱中统军扫平黄巾,挽救了大半个帝国,威震天下。董卓之乱前,皇甫嵩亦在凉州领军抗击羌乱,威望素著。这等名将一出马,可以说包括吕布在内,没一个敢吭声的,一等一的服气。有了皇甫嵩镇住场面,到时你想罢免谁,那还不是随便你?结果王允硬是不听。于是,恶果开始出现了。
五月末,天子有旨,大赦天下。当然,这旨意,也只能覆盖三辅与凉州、西域等地。然后董卓余部,派了李傕、郭汜几个来试探,到长安来乞赦免。王允不知哪根筋搭错了,竟然不肯。李、郭又在长安听到坊间传言,说要悉诛凉州人。于是大惊,慌忙出逃。
牛辅等闻,纷纷起兵造反,号称要为太师报仇。时董越在黾池,引军前来相助牛辅,董越兵多,威望素超牛辅。牛辅这时便犯了疑心病,这两军合作一处,到时听谁的啊?董越兵多望隆,但我是太师女媚啊。行军途中,两人因事数有争执,各不相让。结果牛辅大怒,竟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一言不合之下,牛辅竟袭杀董越于营中,尽并其众。
牛辅起兵时,段煨、胡轸、徐荣这三个人却很诡异的没有附和牛辅,一同起兵,而是不约而同的和率军到了郿县的马腾一样,选择了观望。
李傕和郭汜在长安乞赦被拒,又闻朝廷要杀尽凉州人,心中冰凉的逃出长安城,回到自己部队后,大怒。因王允、吕布皆是并州人,于是忿怒并州人,把自己军队中的并州儿郎一个个的拖出来,尽数斩之。然后起兵响应牛辅,欲为太师报仇。
李、郭又传信与张济、樊稠,向二人说明自己在长安之所见所闻。张济、樊稠闻之亦惧,于是亦起兵响应。顿时,整个凉州和三辅地区乱成一团。
关键时刻,王允也顾不上嫌弃吕布了,飞速派人相请吕布过府议事。没办法,皇甫嵩年纪大了,前阵子引军攻郿坞,来回一折腾,现在正在府中养病。如今王允手头,靠谱的战将,也就只有吕布了。
于是,说了点软话,让吕布率众出征,迎击牛辅。吕布也知道此时情况危急,大家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于是也不矫情。便于数日后,整理粮饷,率军出征。
先锋将李肃于弘农与牛辅相逢,两军摆开阵势,大战,李肃不敌牛辅,战十数合,竟被牛辅斩于马下。吕布军溃退三十里安营。
吕布闻李肃死,大怒,是夜,亲率张辽、高顺等劫牛辅营。夜尽三更,吕布等潜至牛辅营外,突然举火为号,万枝火箭齐发,牛辅营中大乱。
吕布趁机,翻身上马,一骑绝尘,飞往牛辅营寨驰去。身后,数将紧随于后。牛辅杀了董越,吞并其军。却又对董越余部不放心。于是扎营时,分为前营和后营。前营为董越军,后营为自己部曲。往日牛辅也是居于后营之中。因牛辅如此,后营将士不免就有些歧视前营董越军。是以董越余部心中暗暗不满。
此时吕布偷营,前营将校醒来一合计,得,和朝廷打谁输谁赢还不一定,更何况是吕布亲至。那姓牛的对咱们也不好,趁此机会,跑了算了罢。就是回家去种田去,也比替牛辅卖命的好。
于是这群没节操的家伙,压根就没动一根手指头反抗,呼朋唤友,带着相熟的袍泽和乡党抢了前营一部分钱粮,一溜烟似的跑了。临走之前,还在前营好心的帮吕布放了一把火。
前营没跑掉的,也没反抗,反而是一窝蜂似的直奔后营,结果牛辅好不容易聚兵布阵,又被前营这帮家伙冲散。吕布见状大喜,率了并州铁骑,轰隆隆的便往后营碾压过来了。吕布跟随董卓日久,勇武之名传遍凉州,后营将士见吕布亲至,一身狮甲,胯下赤兔疾如风,掌中长戟闪寒光,长长的披风在火光下翻飞舞动,有如天神。不禁阵脚稍动。牛辅一见,心道不好。哪还有白天的一丝战意。于是便命左右亲卫,收拾了金银财宝,悄悄越营而走。
主将一逃,凉州军士气全无,吕布大获其胜。
天明又复使人领军搜捕牛辅。牛辅率众一路狂奔,到得一处山丘,环顾左右,还能相随者,竟止十数人。牛辅想起昨日自己还统率大军,威风凛凛,如今却仓皇如败家之犬。不禁长叹道:“想不到我牛某人竟有今日之耻!”
左右便问道:“将军,我等将往何处?”
牛辅不禁茫然,自己赖以存身的军队都没了,还能去啊?段煨、胡轸、徐荣这几个家伙态度暧昧,李傕、郭汜等职位向居己下,自己曾经也没少在他们面前摆谱,真去投他们,看他们的脸色,自己能受得了这个气?
也是牛辅倒霉,他在这里沉思到底去谁那里比较好。而身边亲卫却只以为自家将军已经穷途末路,无路可走了。凉州人素来是不缺胆大心黑之辈。见牛辅随身金银颇丰,不禁见财起意。于是对视一眼,把心一横。便把刀一抽,照头照脸的就往牛辅身上砍。
牛辅不愧是战将,听得脑后风声不好,一个懒驴打滚,滚出丈远,见自己素来忠心耿耿的亲卫此时都红着眼睛,不由心胆俱裂,疾呼道:“你们这群混蛋,竟敢弑主?”
不这样说还好点,这句话方出口,十数人疾奔而来,刀如匹练,牛辅左躲右闪,惨呼道:“乞活命,家资全予尔等!”
诸人一声狞笑,手下却是更快。数道刀光响起,牛辅哼也未哼一声,竟被自家亲卫分尸。有亲卫持牛辅头笑道:“将军既已穷途,不如借头颅一用,好作我等进身之阶。”众人闻言,皆哈哈怪笑起来。
牛辅先杀董越,后又为自己亲卫所杀。正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吕布得报牛辅亲卫杀牛辅,持首来献,不由莫名大怒。使左右推诸亲卫而斩之。诸人大呼:“我等有功,吕将军不教而诛,我等不服!”
吕布狞笑道:“身为亲卫,竟反害其主,尔等不忠不义之徒,诛之何错?”
有人怒呼:“吕布你先害丁原、后害董卓,一如我等,尔有何脸面……”
话没说完,头已落地。
吕布闻此言,脸上一阵青一阵白,心中暴怒不已。
;
汉皇刘备 第二百二十三章 两军对垒
吕布率军出征的时候,这边王允也没闲着,毕竟他为官多年,政治手腕也算了得。连忙汇报天子,然后让其下旨,拉拢韩遂、马腾。希望借韩、马之力,以抗凉州余部。又遣使至段煨、徐荣、胡轸处,说明厉害。言董卓已死,朝廷既往不咎,希望他们继续忠于朝廷、忠于大汉。三将纷纷表态,愿为朝廷奉献一切光和热。
天子使者宣诏,拜韩遂为镇西将军、马腾为征西将军,并令韩遂、马腾所部向长安靠拢,准备随时迎战凉州叛军。结果韩遂与马腾受了职,韩遂自返金城,而马腾却继续带着人马在郿县看热闹。
王允闻讯大怒,却又对这些跋扈的武夫无可奈何。只得按下怒火,打着小心思,准备渡过这一次反叛之后再来算总账。幸好另外一边传来好消息,胡轸与徐荣各率部前来,听从朝廷的调遣,段煨在华阴剿匪,亦有信来,言华阴事了,必率军前来长安,听候朝廷命令。听到这样的消息,王允这才长舒了一口气。
李傕、郭汜两人尽杀军内并州人,方起兵,忽闻牛辅火并董越,旋又败死吕布之手。段煨、徐荣、胡轸等三将纷纷表态站在朝廷一边……听到这一连串不好的消息,李傕与郭汜有些懵了,又连忙请樊稠、张济过来议事。众人聚在一起,合计了半天,也没什么好想法。董卓死后,牛辅、董越、段煨、徐荣等从兵力、官职方面来说,无疑便是他们的上司,现在带头大哥死的死,降的降,那他们还起兵造反干嘛?这还有什么意义?
可是这边刚杀了好几百人祭旗,当着数万将士悲壮无比的咬牙发誓,一定要攻入长安,逮住王允、吕布,质问天子,为太师报仇。如今马上就要反悔认怂,是不是不太好?
就在李郭等觉得众无所依,正打算不要脸面,再往长安请降、乞求赦免的时候。他们的救星来了。有小校来报,讨虏校尉贾诩到!
众将闻言大喜,纷纷出帐相迎。
贾诩是大汉智商、情商指数都非常高的两高人士。虽然不善统军厮杀,但在众将心中仍然威望比较高。
众将出迎,只见贾诩身上干干净净,风采如故,身后跟着百余将士,也是一脸从容。若不是众将知道贾诩一直在牛辅军中,还以为贾诩不是逃亡而来,而是前来访友呢。看到贾诩如此自在,众将心中不禁一松,这家伙,逃命都如此从容,想来如何应对朝廷,也应该有法子吧?
于是诸人迎贾诩入内,以此事问策。贾诩面色淡然,静听不语,心中却是暗暗道险,幸好来得及时,否则他们一散,自己也只好隐归乡里。到时朝廷真要清算凉州系,派个县吏便能让自己束手就擒。不能让大军散了,最起码现在不能散!
于是贾诩一脸坚毅的道:“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诸君若弃军单行,则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相率而西,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其不合,走未后也。”
贾诩也没长篇大论,只是告诉大家,现在就各自散去,搞不好都是朝廷的阶下囚,到时生死皆在朝廷动念之中。还不如抱团取暖,互相壮胆,带了大军往攻长安。攻下来了,万事大济,人人得享富贵。攻不下来,到时再想逃命的法子也不迟。
李傕等一听,觉得大有道理。于是聚众将士谓曰:“京师不赦我,我当以死决之。若攻长安克,则得富贵矣;不克,则抄三辅妇女财物,西归乡里,尚可延命。”
于是四将结盟,奉贾诩为谋主,各率大军晨夜西行。此时吕布未返,皇甫嵩尚在病中,于是王允便命徐荣、胡轸率军于新丰严阵以待。
两军相遇,也不闲话,拉开架势就干了一架。虽然四将人多马壮,然则徐荣与胡轸乃是军中宿将,所部又是百战精锐。而李郭樊张等部曲,见了徐荣与胡轸帅旗,也缩手缩脚,施展不开。是以,四将这边先败一阵。
收扰败军,后退扎营,然后四将一脸忧苦,前来相见贾诩:“文和,此前先败一阵,军心不振,为之奈何?”
贾诩笑道:“无妨,我已有退兵之策!”
四将大喜,连道:“还请文和速速道来!”
贾诩也不卖关子,便与众将说如此。第二日,众将点齐人马,鼓号齐鸣,复又来战徐荣、胡轸。徐荣、胡轸闻得敌军邀战,便亦点军出营来战。
出营方射住阵脚,便听得对方敌营中齐呼:“凉州人不打凉州人!”
“徐将军、胡将军真欲赶尽杀绝乎?”
“我等非造反,只想入长安当面质问天子与王司徒!太师何罪!董氏何罪!竟祸及家小,夷人三族?”
“牛将军已死!董将军已死!下一个是谁?”
三军齐呼,这声音、这架势。徐荣与胡轸傻了。各种翻着花样的口号,还在不断传来,响彻两军上空。这,就是贾诩的哀军之计,说白了,就是装可怜。凉州人向来抱团,徐荣与胡轸麾下,大多半都是凉州人。这口号喊一喊,说不定便能达到意外的效果。当然,要是无用,也损失不了什么。
效果当然是有的,而且还比较好。徐荣与胡轸军中的凉州儿郎一听,觉得很有道理。对啊,为什么咱凉州人要打凉州人,咱以前不都听太师的吗?现在朝廷把太师弄死了,又把牛将军和董将军弄死了,还派徐将军和胡将军带咱们来打李校尉、郭校尉他们,是不是把李、郭诸校尉弄死了,下一个就要轮到咱们了?之前便听说长安有流言,说朝廷要杀尽凉州人,之前还以为是人乱说,如今看来,似乎是真的啊?没见咱凉州人一个个的都死了么?董太师、牛将军、董将军……
徐荣与胡轸见己方阵营中骚乱阵阵,对视一眼,暗道,完了,军心乱了。
徐荣见状,拨剑厉喝道:“严禁喧哗,胆敢乱语动吾军心者,斩!”
强力弹压之下,军稍安。胡轸谓徐荣道:“老徐,这一仗没法打了,先退罢。”
徐荣摇了摇头,却道:“老胡,此仗非打不可。再拖下去,搞不好营中将士就要哗变。”胡轸一想也是,现在还能弹压,若是罢军。等将士们回营之后仔细一想今日敌阵之言,后果不堪设想。于是胡轸亦从徐荣之议,号旗一挥,下令全军出击。
大军到了李、郭等军前,这边的凉州将士却按兵不动,一脸决然,口中胡乱大呼:“赵家老三、李家老四,还认得你家兄弟不?”
“胡家小子,来来来,拿刀往老子胸口戳,等老子死了,你好去娶咱家妹子!”
…………
凉州系,本来乡党就多。从军往往都是一个村、一个亭集体抱团前往。是以之前在董卓的带领下,屡战屡胜。这次内部一分裂,问题就来了。这边呼儿唤爷,呼朋唤友的,那边刀枪举起来,就下不去手了。
就在两军纠缠成一团时,这时,纵马摇枪杀出来一员将领。大家一看,哦,都认识,张济之侄,凉州后起之秀张绣。
张绣在中平元年,十八岁那年,便为县吏,时北宫伯玉、边章等在凉州作乱时,他曾刺杀为祸县中的一方豪强,由是知名,凉州豪杰多附之。其父母早亡,他自幼被叔父养大,后凉州大乱,于是纠集一班健儿,往投叔父军中。素以勇武名扬凉州军中。
张绣出阵大呼:“凉州儿郎们!我等皆为乡党,岂能自相残杀,做此亲者痛仇者快之事乎?中郎将徐荣!乃辽东人,为一己之前途,残害我凉州将士!此罪大恶极之辈,吾不能忍也!当杀之以酬我凉州英魂!”
先以哀兵之计,乱敌军心,再找个替罪羊,来转移仇恨。贾诩之计,不可谓不毒辣。被张绣如此一暴喝,两军对垒正不知如何是好的凉州儿郎,一听便醒了,对啊,徐荣这匹夫是辽东人,怪不得不安好心,带着我们凉州人来杀凉州人!让咱们凉州儿郎的鲜血尸骨,铸就其步步登高!
徐荣看着刷的一下回头望向他的将士们,顿时就乱了。尼玛这谁出的馊主意,老子在军中,为董太师累死累活卖命几十年好不好?这个时候你们来计较我是不是凉州人?
于是徐荣也火了,大骂道:“尔等休得听人胡言,我岂是出卖自家将士之徒辈?速速听令进攻!”
徐荣怒火中烧的出了一个昏招,若是罢军回营还好,偏偏却还让麾下将士听令进攻!这下将士们听了就立马炸了。你还说你不是出卖我们?到了现在你还要我们自相残杀?这是为什么?你是不是和朝廷暗中有勾结了?
凉州乱了几十年,凉州人亦素来不怎么把朝廷放在眼中,这下被张绣一挑拨,之前的怀疑、犹豫等负面情绪瞬间全部爆发,于是不知谁发了声喊,顿时便有人掉转枪头,齐齐往徐荣那边杀了过去。
徐荣大怒,就欲上前斩杀乱军,却被左右拉住,道:“将军,军心已乱,将士阵前哗变,此处已不安全,还望将军速走之!”
;
汉皇刘备 第二百二十四章 反攻长安
感谢书友天外猫王的打赏。
初平三年(建安二年)夏,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等四将,战徐荣、胡轸于新丰,讨虏校尉贾诩献哀兵之计,使凉州军阵前哗变。中郎将徐荣不知所踪,中郎将胡轸率众降。
等吕布提着牛辅的人头返还长安时,李傕等人的兵锋已经距长安不足百里了。叛军临近,长安官民俱惊。可惜三辅乱,天下亦乱,众富户与吏民想了半天,实在不知道能逃到何处去,颓然放弃携带家小出奔的想法,只能祈祷朝廷能抵住来势汹汹的叛军,其余,听天由天罢。
李郭等人沿途收拢凉州众,一路抄掠而来。到得长安,便欲攻城,乃谓众将士曰:“城破,许尔等大掠三日!”
众军欢呼雀跃,口称万岁。朝堂之上,百官已经乱成一锅粥:“王公,凉州贼此前救赦,汝请旨大赦天下,偏不赦此辈,如今大军兵临城下,王公可有何策?”
“王公,若长安城破,惊了御驾,汝即为天下罪臣!”
“陛下,闻贼兵为王司徒来,陛下可下诏,罢王子师职,以退贼兵!”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