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汉皇刘备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青牛道人
高句丽,扶余人所建之政权。扶余人,与濊貊人同源,乃我华夏东北之古先民。与后世的韩国棒子没有一毛钱的关系。高句丽王朝,也与后世的高丽王朝没有一毛钱的关系。虽然后世史家经常把高句丽和高丽混乱。西汉的时候,高句丽地盘很大,王都在如今的大汉玄菟郡高句丽县,后来和大汉打来打去,被大汉屡次教训,于是地盘大幅缩水。王都也迁到了如今的国内城(后世集安)。
高句丽经过数百年发展,衣饰、语言、习俗,基本上已经全部遵从汉俗,就算某些偏远地方的子民仍然保留有“古风”。但从王族到官员、士人,早已经全盘汉化。所以说,把个高句丽人扔到中原,只要他自己憋住不说,谁也不会知道他是个高句丽人。后来的高句丽人在融入汉民族时,也特别的迅速,基本上一点声音都没有,国家一灭,子民西迁之后,身份便自动转为汉人了……
这个时候的高句丽,还是很厉害的,虽然经常被大汉吊打,但它却经常欺负扶余人和其他外族。和鲜卑人碰到了,话不投机,也敢撸袖子打上一架。就这么一个自命不凡,自认强大的政权,却被公孙度给欺负了。可以说高句丽人是很不服气的。凭什么呀,大汉来打我就算了。你公孙度是个什么东西?不和我们一样,都搞割据了吗?有本事不要联合扶余人来打我们啊!有本事来单挑啊!
这种怨念一直都在,所以说,高建今天意外遇见公孙康,又惊又喜。喜的是遇见了天天念叨的仇家,惊的是听说公孙家和中原的一个州牧打了起来,那么公孙康在这干嘛,这是不是又是一个坑?
不过,从公孙康的态度中,高建瞬间反应过来,这公孙康如今身边人手肯定不多,否则他趾高气扬惯了,怎会躲自己?又怎会如此和蔼有礼?这么一个公孙康,自己压根就没见过啊!
那么,嘿嘿嘿。高建双手推开身边的护卫,往前走了几步,道:“公孙康,真是上天有眼呐,竟然让我在这遇到你。你猜猜看,我接下来会做什么?”
公孙康心中一咯噔,表面却若无其事,笑道:“高兄,这里还是辽东治下,番汗令还是家父部属。高兄又怎会做不该做的事情。快别开玩笑了。高兄,之前种种,正所谓不打不相识。你我今日在此相逢,莫非天意,合该你我二人相逢一笑泯恩仇?店家!店家!快快上碗筷!加席!今日我要和高兄把酒言欢!”
高建愣住了,虽然从小学汉字,习汉俗,但毕竟还是个高句丽人。比起无耻来,跟公孙康这种老纨绔差得不是一点半点哪!
;





汉皇刘备 第二百三十七章 变数顿生
高建愣了数息,终于还是报仇的想法占据了上风,当下狞笑一声,一挥手,喝道:“上!揍他娘的!”
公孙康傻了,不是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吗,这怎么回事?他似乎忘了,高建骨子里,还是个蛮子。
公孙康也是自幼习练武艺,可惜长大后,酒色掏空了身子骨。挡了几下便挡不住,哎哟哎哟的不停叫唤,倒是公孙恭,在旁边左遮右挡的打得有板有眼。
高建本事不怎么样,但王子的护卫还是很厉害的,虽然高句丽是个小地方。很快公孙康就受不住了,完了,别不会在这被高建这混蛋给打死了吧。急乱之间,也忘了以他平州牧大公子的身份,似乎高建也没这胆量在辽东地面上众目睽睽之下把他弄死,却是大喊起来:“别打脸!哎哟!哎哟!高建,快住手!卖你一个绝秘好消息!”
高建见客栈里鸡飞狗跳,一片狼藉,看着公孙兄弟已经被打成了猪头,不禁心情大好。于是也不愿意闹得太过,惹来官府了,虽是不惧,以后再来却也麻烦。于是便挥挥手,道:“住手。”
然后笑意吟吟的走上前来,一脚踩住公孙康的脸,道:“公孙兄,你能有什么好消息?”
公孙康被一脚踩住脸,心中羞愤欲死。正欲破口大骂,从高建靴底又传来一股恶臭。公孙康心中大怒,这混账莫非出门踩到了狗屎不成?
高建若是知道,必然会说,狗屎没有,马粪倒是踩到一跎。公孙康强忍愤恨与恶心,平静的道:“高兄便不想知道我兄弟二人缘何在此?高兄且放我起来,某必有所回报!”
公孙恭在旁边大叫道:“兄长!”如此绝秘之事,岂可说与外人听?且这外人,还是自家仇敌。
公孙康见公孙恭鼻青脸肿,嘴角鲜血涔涔,心中没由来的一阵难受。他兄弟俩个,从小到大什么都争,这一次,却是头一回兄弟并肩,一起面对敌人。还真是打虎亲兄弟啊。公孙康笑了笑,道:“没事。”
高建见公孙康与公孙恭神色不似作伪,不禁好奇心大起,难道这两个家伙真怀了使命而来?于是便松开那只脚,笑道:“公孙兄快快起来,刚才却是小弟的不是了。”
蛮子不发怒的时候,也是一只笑面虎。
公孙康一脸平静,唤过店家取了水来净了手面,若无其事的找了一间雅室重新坐下,似乎方才不是他挨的打一般,倒是公孙恭,看着对面的高建,恨恨不已。
屏退了左右,高建道:“公孙兄,有什么话你就可以说了。”
公孙康倒也干脆,便一股脑把青州兵跨海来征辽东,如今已经兵围襄平,他兄弟俩是南下乐浪请援的事情给说了出来。当然,说得没那么详细,有些关键处模糊处理、一笔带过。最后,公孙康道:“高兄,若我正式向贵国请援,你觉得你父王会不会同意?”
高建和公孙恭都听得傻了。公孙恭大张着嘴看着兄长不说话,而高建竟然立马就跳了起来,叫道:“公孙康,你是不是傻了?中原来打辽东,老子高兴得很,又岂会派援军去救你辽东?真是可笑!”
公孙康端坐于位,背脊挺得笔直,冷笑道:“你鼠目寸光,你自然不会。”
这下高建更是暴跳如雷,因为他本来就是因为与他的兄长,高句丽大王子争王位失败而到辽东来散心的。当时国内城的权贵们给他的评语就是勇而无谋。其实这还是往高了说了,公平准确点说,无勇亦无谋。如今公孙康又说他目光短浅,这如何让高建不怒。
高建手指着公孙康的鼻子,气急败坏的嚷道:“公孙康,你今天不把话说明白,你兄弟俩就等死吧,反正襄平都被围了,嘿嘿。”
公孙康不为所动,道:“高句丽连我父亲大人都打不过,我父亲若败,中原人占了辽东,以中原人兵甲之利,你高句丽还想有好?到时只怕有灭国之忧!想要我兄弟俩人的性命?你还是担心担心你自己吧!”
公孙康如此一说,高建便陷入深思了。毕竟再傻的人,也能想得明白。公孙度如此霸道之人,竟然被这什么青州军压着打。那自家高句丽连公孙度都打不过,日后辽东真换了主人,自家岂不是要被这青州军给欺负死了?
高建往深处一想,搞不好还真有灭国的风险。心中扑通扑通乱跳,表面却仍然嘴硬,道:“哼!我高句丽人个个都是好汉,怕过谁来?再说了,你们汉人,不管辽东人还是青州军,都是咱高句丽的仇人,你们狗咬狗,多死一个咱都要笑醒,咱又凭什么帮你辽东?”
公孙康一脸坦然:“辽东与高句丽,若我辽东不借扶余之力,与高句丽胜负也在五五之间,势均力敌耳!是以,辽东存则高句丽存。若辽东败,中原经营辽东,收流民,行开垦,于此扎下根来,以中原兵革之利,丁口之广,高句丽拿什么来挡中原甲兵?”
高建不说话了。公孙康见有戏,不禁又加大了赌注:“若贵国愿出援兵,在击退青州兵后,我愿上书父亲大人,割玄菟郡让与贵国。如何?”
公孙恭张嘴了几次,却又被兄长藏在袍服下的手给掐着大腿掐得生疼,于是一句话也不敢说了。
高建一听可以割玄菟,双眼就不由放光了:“此话当真?”
公孙康笑道:“自然当真,若是高兄不信,自可回禀大王,两家遣使订盟!”
高建就激动了,出来散个心也能被天上的馅饼给砸中?真是天助我也!若是能取回玄菟,日后谁敢说我不如大哥?谁敢说我没有资格成为下一任国王?
不怪高建如此激动,只因为,玄莬对高句丽人有着特殊的意义,他们的第一代王城高句丽县,就在玄莬。若是出兵把王城给收复了,这难道不是大功么?
另外,高建觉得公孙康说得很对。辽东公孙度和高句丽打了几仗,每次不是仗着地利,就是仗着有扶余这个盟军。不然谁胜谁负还真说不好。留下公孙度,两家还可以共存。若是公孙度都败亡了,中原人来了,这就意味着平衡被打破。虽然骨子里高建不觉得高句丽人比中原汉人就弱了,但是能以摧枯拉朽之势,打到襄平城下,打得公孙度没脾气四处请援兵。这样的军队,战斗力实在是不得不让高建好好掂量掂量了。
高建又详细的向公孙康询问了青州军的兵力、编制、主将等等一系列问题。待问清楚后,又遣了数个随从,潜往襄平城打探消息。高建觉得,就算父王不会派遣援军,但有这么一个青州军的详细消息,回去之后,也一定能重新获得父王的喜爱和赞赏。
做完这一切后,高建再看公孙康,目光便不由变得欣赏起来。公孙兄,真是好人呐。不过,目光仅仅保持了数秒,高建心中,狰狞又现。现在公孙度这混蛋被围襄平,派了两个儿子出来请援,要不要在这把这两小混蛋给做了?到时只要做得隐秘点,谁又会知道是自己干的?若是青州军被打退了,公孙度却发现自己绝了后,估计也会被气疯的吧?哇哈哈哈哈哈!
公孙康早就发现了高建眼中隐约跳动的疯狂。心中一转,便有了主意,道:“高兄,既然你我达成了初步意愿,不如等我兄弟二人拜见过番汗令,留下书信一封与我家大人,便随高兄回转国内城,拜见大王,如何?这也能表示我辽东的诚意不是?”
高建心中正自爽快,却被公孙康给堵得说不出话来。哼哼哈哈了几句,表示说自己当然欢迎公孙兄随时去国内城做客,不过,从礼节方面来看,自己还是要先请示请示父王才行……
高建暂时离开之后,公孙恭跟着公孙康回房。然后就急不可待的问道:“阿兄,怎可如此?若大人知道你为请援兵,连玄莬都弃了,必不容你!”
公孙康苦笑道:“二弟,辽东岌岌可危,任何可能成为援军的人,咱们都应该抓住。至于玄莬,玄莬太守本就与父亲不是一心,阳奉阴违惯了。便是让给高句丽人又如何?到时青州军退了,玄莬与高句丽打得激烈,我辽东再出大军,把高句丽人和玄菟不听话的剌头全部给灭了,一举两得!”
公孙恭张着嘴巴,大哥,怎么可以这样?咱们平时耍赖便算了,这都和人家要结盟了,还这样无耻,好吗?
公孙康似乎知道公孙恭在想什么,一拍公孙恭的肩膀,道:“二弟,别想多了。为兄所为,一切皆是为了我辽东、我公孙家的利益。便是父亲在此,也会赞许我此举的。至于高句丽,两家本是仇敌,出尔反尔,不是很正常吗?若是高句丽人真信了我辽东会让玄菟,到时被坑了,也是他们活该。时候不早了,先歇息歇息吧,今天就不要出去了,明天我自会致书父亲大人,说明此事。”
这边,公孙平率着辽阳援军,得意洋洋的自大梁水旁上了岸,再行数里,前方就是北城啦。一路上无惊无险,等进城了,大哥肯定会夸我吧?
公孙平正美滋滋的在马背上一摇三晃,没行多远,便闻得前方一声砲响,一枝军斜斜的插了出来。前方一将,丹凤眼,卧蚕眉,胯下马嘶,掌中刀横,端的是相貌堂堂、气势非凡,一杆大旗随风飘扬,旗上“辽东道行军总管关”几个大字若隐若现,扎眼得很。
;




汉皇刘备 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军尽墨
辽东战火如荼的时候,临菑城也是热闹非凡。青州牧府麾下工曹,最近正组织了一支施工队,到处帮人装修宅子。原因是刘备之前倡导的桌椅开始悄无声息的风靡临菑城。
之前在遭到一些顽固份子的抵制后,刘备在青州学院专门为此讲了一堂课,题目有点大,唤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刘备指出,儒学不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那么就必将会被人们所抛弃、所淘汰。这三种观点,不但是人类实践和认知的一种发展规律,也还是人类自我提升的一种精神状态。儒家从礼、仁、义到性善、性恶,再到天人合一,再到古文、今文之争,再到格物论。这一发展脉络,很好的阐述了以上三种观点。
以后,在士子们不断探索、不断提升自我认知的过程中,源自周、孔的新的儒家理论,将会重新出现,以符合当时社会的需要、人们的需要。
刘备在谈到桌椅的时候,说周公提倡明德慎刑、孔子举张礼与仁。两位圣人定规矩、明尊卑。告诉人们什么样的身份住什么样的宅子、出行用什么样的车、穿什么衣服、用什么规格的祭祀之礼……但在这些规矩的背后,圣人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社会秩序,以达到人人为公,天下大同的至高境界。但观圣人言行,何曾有规定过大家怎么坐?怎么书写?
圣人已逝数百上千年,其时并无桌椅。圣人又岂知此时有纸、有笔乎?是不是你们也要拒绝纸与笔,继续捉刀刻简?
所以说,这就是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下面,再谈一谈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的讲,坐着椅子,伏案书写,是不是要比跪坐着持帛或简书写要舒服多了?
…………
学院里的几乎全部师生,都听了这一堂课。刘备的言论,给人的冲击力是很大的。其实,很多士子,在平时的身体力行中,本身就是在实践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三个观点。只是他们没有刘备总结得这么精辟、这么形象而已。
不说远的,就说东汉的王充著《论衡》、张衡提出浑天说,不就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最好一种体现么?
学院里的学子,正是年轻大胆、锐意进取的年纪,三观也还未远远形成。所以可想而知,刘备对他们的影响是有多大。
不管认不认同刘备所推出的新家具,最起码,对刘备对儒学、对士子们提出的三个新要求,他们是佩服得紧的。于是,接下来,刘备开始在学院改造,他们选择了默许。
除了向书院提供桌椅外,另一项就是要给学院的所有房子换窗户。为什么要换窗户呢?因为之前大家都是跪坐,窗户矮得很。现在大家坐高了,自然窗户也要换一换。这样一来,在防风挡雨方面,又要比以前改善许多。
学院这边一弄完,工曹就有人来报,说城中也有人在开始使用桌椅了,还不少。刘备一笑了之。任何时候,都不缺少那种人。毕竟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嘛。他好歹也是堂堂的青州牧,自然不缺少拥趸。
当然,有商机刘备也自然不会错过。指定工曹联合工匠营,在城中创立一家高大上的家具店。打上青州工曹的标记,不求最好,但求最贵,专宰土豪。于是,一些商贾、小地主们,为了讨刘君侯的欢心,用车驮着一袋袋的铜钱,前来采购。
然后买了一大堆回去,却又发现与之前的房屋格格不入。于是,工曹又推出一项新的服务:室内设计和装修。
就这样,从汉时已出现、却一直到唐、宋才大规模普及使用的“胡床”,就这么在临菑流行开来了。
青州牧府,刘备居所,这里的新式家具比比皆是。太师椅、躺椅、圆凳、大餐桌等等。汉时是分餐制。刘备素来喜欢热闹,在外面就算了。在家里,本来一家人就那么几个,吃饭的时候每人还一人一个餐桌。说实话,刘备早就受不了了。这次成功推出桌椅后,他就给家里打造了一张大圆桌。吃饭不分餐了,带着老娘,两个如花似玉的媳妇,还有两个可爱的女儿,一块吃。
家中就他一个男丁,老娘慈爱,卢珻、罗耶珂对他百依百顺,两个女儿还不是阿父说什么就是什么?于是一切顺利。当然,分餐制的好处,还是让刘备给继承了下来。就是使用公筷。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公孙平在关羽突然出现的时候,便已知道,完了。不过,襄平城就在前方,他又岂能甘心就此放弃?于是厉喝一声:“列阵!冲出去!前方就是襄平城!杀啊!”
望着张牙舞抓率军直扑而来的公孙平,关羽哼也懒得哼一声,横刀而立,身后二千校刀手列阵静立。风吹过,袍服随风舞动,人却似石雕般,动也不动。只有一股肃杀之气,直冲天际。
公孙平拍马而来,直取关羽。看着将近,关羽忽的一拍马股,电闪而出,直迎公孙平。众人只见天地间一道寒芒闪过。手起刀落,公孙平已经人头落地,一道血泉喷出三尺远。马儿拖着无头尸体奔了一阵,公孙平方才栽下马来。似乎知道主人已死,马儿悲鸣着,用头不停的去拱公孙平。可惜,他再也不会起来了。
辽阳守将跟在公孙平身后不远,一看公孙平不过关羽一合之敌,立马就傻了,这,这也太夸张了吧,这怎么打?当下不禁心胆俱颤,立马掉转马头,把当年当山大王的黑话都不由自主的喊了出来:“风紧、扯乎!”
于也不顾身后数千兵,打着马儿绕了一个圈就往河边跑。众人一看,一个头领没了脑袋、一个头领拍马就逃。那还说什么,赶紧跑吧,襄平谁爱救谁救好了。于是大家一窝蜂般全撒腿往河边跑。
辽阳守将马快,跑到河边,立马便弃马上船。上了船却又发现,这船太大了,自己一个人,划不动啊。于是又下来,换了一首小船。等他七折腾八折腾,溃兵们就蜂拥而来。一个个争先恐后的想夺船而逃。辽阳守将拨剑在手,怒喝道:“不要挤!不要挤!船要翻了!”
这个时候,恐惧与逃离,已经成了溃兵们心中唯一的信念。不要挤?滚蛋去吧,没看到那个杀神已经驱兵来追了吗?
辽阳守将见越挤越乱,于是也不顾袍泽之情了,眼睛一闭,便开始挥剑剁手,只见河边惨叫连连,无数人未逢战阵,却被他们的主将把手、手指,一个个的剁断削落。便是这般,依旧止不住人挤拥。
小船开始晃荡,你推我挤中,辽阳守将脚下一个不忍,便栽倒在船上。然后,便是无数只大脚,在他胸背上踩来踩去,踩来踩去……
辽阳守将清楚的听到了自己胸骨断裂的声音,他苦笑一声,想不到自己竟然被自己麾下的小兵给活活踩死,真是可笑……
等关羽驱兵追来时,除了一小部分手脚快的驾船夺路而逃。其余大多数竟死于自相践踏和淹死于河中。只有不到八百余人,做了俘虏。至于辽阳守将,已经被踩成了肉泥,早已不见人形。
当公孙平的人头出现在襄平城下时,公孙度再好的修养,也忍不住吐了一口黑血。多年的兄弟,今日竟丧于敌手。让他如何不恨?
晚上,众臣议事的时候,公孙度便没那么从容了。诸臣也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有人便道:“主公,青州势大,辽东地广人少,素来贫苦,要不,降了罢?”
公孙度心叹道,人心要开始散了么?
于是圆睁双眼,厉喝道:“降?如何降?刘备小儿言我为逆贼!哼,我为逆贼!尔等便为逆臣!大家有一个算一个,谁也别想跑!谁也别想着青州能放过尔等!”
斥骂了一顿,公孙度怕逼迫过甚,这些胆大包天的家伙卖主求荣,于是又放缓声音,道:“某也不是要在此死守,某只想待柳将军断其粮道,城下大军军心散乱之时,趁机弃城罢了。”
听得主公不是要带着大家一起死守襄平,众人眼睛不由一亮,既然不是绑在一块玩命,那么就好说了:“主公此言当真?”
公孙度笑道:“自然当真!某经营辽东数年,也算小有积累,岂可轻易弃之?诸卿可封闭消息,收拾细软,到时随某一道出城。”
在众人脸露喜色的时候,公孙度又恶狠狠的道:“当然,若是谁敢内外勾结、献城卖主。某亦不吝临死之前,血洗诸卿宗族!以某手中之兵,若行此事,想来不难!”
这一番话,让众人脸色大变。还别说,内中真有几个打算献城的主。毕竟公孙度要倒台了,换个主子为将来打算亦无不可。可恨公孙度太凶残,竟然说出这番话。看来还是先忍一忍吧。别献了城,这家伙却临死发疯,让无数人为他陪葬,那可就不值了。
其实,死其他人也无所谓,可是这家伙打定主意,只要城陷,在场诸人家族,有一个算一个,谁都不放过。这可就难了……
还别说,公孙度这威胁还真管用,不但诸人投鼠忌器,还让诸臣各自猜忌、暗中监视。不愧是经营辽东的豪杰。
;




汉皇刘备 第二百三十九章 生死无二志
数日后,太史慈命人枪挑着柳毅首级,于襄平城下来回夸武时,公孙度心中那一丝希望,也随之湮灭了。
是夜三更,月明星稀,隐约月光中,南城一队人马悄然而至。南城戍守校尉火光一晃,认清来人,乃低声道:“李公,日后咱兄弟们的家小,就请你多费心了。”
夜色中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王校尉,还请你放宽心,只要老夫平安出城,来日必保你等家小一生衣食无忧。”
王校尉声音从忧转喜:“那就好,那就好。”于是便一挥手,身后甲士们看到手令,便转身向城门涌去,正欲动手打开城门时,忽然火光大作。
只见四周无数黑影涌现,火把齐举,映着王校尉以及李家家主的脸色惨败无比。一个怨毒的声音突然响起:“很好!很好!果然不出我所料,尔等狗贼!竟然想献城!竟然想卖主求荣!尔等便不怕族诛乎?”
公孙度骑在马上,缓缓从黑暗中走了出来。此时他全身戎装,腰悬宝剑,一脸讥笑的看向欲逃出城的诸人。
李家主看了看四周的弓箭手,抖动着花白的胡须叹道:“君侯,襄平已然无望,何不放我等一条生路?”
1...8889909192...209
猜你喜欢